第二节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0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节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节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二节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第二节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能力目标:

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难点: 锋面雨的形成。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本地一年中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合作探究:

互动一:指导学生读冬季风图、夏季风图,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点及影响范围等。

发源地

风向

特点

影响范围

冬季风

夏季风

互动二:读“我国的季风区图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小组讨论: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至以什么山脉为界?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后,教师再利用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展示北京降水柱状图和乌鲁木齐降水柱状图加以印证。看一看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的形成”,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39页短文“锋面雨”,讲故事完成:锋面雨是怎样形成的?“梅雨”和“伏旱”发生在什么时间,是怎样形成的? 互动三:探究活动课文40页1题和2题

1.展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2.展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图,设问:两地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总结新课:阅读课外短文“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区域,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拓展探究:

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我国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资料,从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二篇:第二节_《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及反思

九台市三台中心学校

张清梅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2、通过对细菌的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四、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问题探究的形式;实验观察法;讨论法 ;比较归纳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多媒体依次展示酸奶图片、蛀牙图片、红楼梦中林黛玉图片、以及抗战期间日本731部队利用细菌对我过人民进行活体实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细

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从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细菌是怎么来的呢?

㈡讲述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学生自学教材P71-72页的内容,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1)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菌?(展示列文虎克的图片及他发明的显微镜,并介绍列文虎克的发现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2)巴斯德实验的理解(老师动画介绍巴斯德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3)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

老师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细菌的发现史,让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进而认识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有更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巴斯德的研究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

(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

(1)师出示钉子后提问:老师这儿有颗钉子,不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细菌? 课件分别显示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倍数由33倍、100倍、500倍、1000倍、5000倍、15000倍、30000倍直至扩大到70000倍的钉子图片,生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

2、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1)提问:细菌的结构名称有哪些?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有叶绿体。

(3)细菌的营养方式,课件显示: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设计理念: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任务三:细菌的生殖

师: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

课件:展示分裂细菌视频

1、生根据视频得出:

(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2、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在环境适

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设计理念:通过动态的视频展示,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细菌繁殖速度如此惊人,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对细菌分裂生殖的感性认识,而且很好的完成了细菌分裂生殖的知识点教学。)

3、技能训练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25600(个)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洗澡、勤换衣物,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义。)

4、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学生答后显示课件:细菌的芽孢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是细菌的休眠体,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对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是细菌的休眠体,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

(三)拓展创新

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课件展示)

Ø 细菌的个体_______。Ø 细菌是进行______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

Ø 细菌的休眠体——_____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还可以四处飘散。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四)自我检测:

1、关于细菌生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生殖产生新的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B.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与细菌的生殖有直接的关系; C.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D.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2.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区别于植物细胞的特点主要是:()①有细胞壁②没有叶绿体③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④有鞭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你认为芽孢是()A.是细菌的一种休眠体 B.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 C.是在细菌发育的初期形成的 D.一种生殖细胞(学生读题并回答问题)(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能形成知识网络吗?(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回答问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

1、P39 基础训练闯关

2、P40 强化能力提升

(设置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2、细菌的形态结构

3、细菌的营养

4、细菌的生殖(七)教学反思

上完《细菌》这节课后,听了各位老师给予的教学反馈,我觉得受益非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之处,对我今后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努力。

第三篇:第二节 弹力教学设计

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的种类,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应用; 2.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钩码、弹簧测力计

配套课件网址:https://wenku.baidu.com/view/2a224d7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7 配套微课网址:

蓝天初中物理课堂微课网址:http://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61003834

蓝天微课堂微课网址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1ODg0NTIyMA==.html

蓝天微课堂微课网址2:https://mparticle.uc.cn/video.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id=ccc125f42a954548a3d5d408a207574e&wm_aid=24562bf3b9c4430a844b9765d088db93

五、教学过程

1、讲:第二节

弹力

2、讲: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它们的共同点是:放手后,物体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

我们把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3、讲:用力挤压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改变;用力捏面包,面包形状发生改变。它们的共同点是:放手后,物体没有恢复到原来形状。

我们把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4、讲:

一、弹力: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2、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5、讲: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推力、拉力等。

5、弹力产生条件: 一是要直接接触,二是要发生弹性形变。

6、讲: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7、讲: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结构: 这是

8、讲:3.弹簧测力计正确使用:

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该弹簧测力计量

程:

5N

; 分度值:

0.2N

; 测量值:

1.4N

使用时注意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9、讲:4.生活中常见的测力计

10、讲:请思考

1、把弹簧测力计颠倒过来使用,所测力比实际大还是小? 再思考

2、弹簧测力计测量之前没有调零,指针指的是0.2N,用该弹簧测力计测力,测量值比实际大还是小?

今天主要学习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再见。

六、板书

第二节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

2、塑性:

3、弹力:

4、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推力、拉力等。

5、弹力产生条件: 一是要直接接触,二是要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原理

2、结构

3、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使用时:注意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第四篇:《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细菌、真菌的形态特点以及繁殖方式的。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二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在这里可对学生进行感情教育和唯物主义教育。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细菌的体型非常小,只能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本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细菌没有细胞核,通过分裂方式生殖。遇到不良环境的时候,细菌会形成休眠体即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本章主要是带领大家进入微观世界认识微生物,细菌真菌在生物的分类中地位非常重要。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巴斯德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唯物主义精神。

2、通过对细菌结构的认识,掌握细菌的生活条件,从而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三、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四、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预习,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思考题。思考题能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找出答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通过提问学生答案以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再针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在先学后教中渗透小组探究、讨论等合作性学习。

七、教学准备

1、精心设计自学指导和自学流程

2、准备细菌结构图片

3、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源

4、准备相应课后练习

八、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第五篇: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讲述细菌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菌认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菌落的特征、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等,对细菌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细菌是怎样发现的,是从哪里来的,细菌的形态是什么样的,细菌怎样繁殖,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知道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迫切的期望。初二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问题,本节课会安排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推测、观察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加深对细菌细胞的认识。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提问学生“我们都有饭前洗手的习惯,你知道为什么要洗手吗?”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它,但它每时每刻都和我们打交道,今天让我们一起就来认识它吧,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理念:通过日常生活,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任务一:认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

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

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1)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

有叶绿体。

任务二:探究细菌的生殖

设计探究细菌的模拟实验 材料用具:黄豆数粒,烧杯10个

方法步骤:

①水杯按1-10编号,而每颗豆子则代表一个细菌细胞.

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大约每隔20分钟,一个细菌②在 细胞就会分裂成两个细菌.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

③如果2号杯中的每个细菌都分裂成两个细胞,那么计算一下第三代细菌的 个数.在3号杯中放入正确数量的豆子.

④按照第3步,再计算3、4、……10号烧杯中有多少黄豆。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形态:球状 杆状 螺旋状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八、教学反思:

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像是旁观者,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此外,在本节课设计应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辩证的看待细菌。

《细菌》教学设计

吴桥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丽华

下载第二节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节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湾头中学教案 【课题】 第二节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1.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

    第二节 大众传媒 教学设计

    第二节 大众传媒 课程标准: 1. 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知道通过各种媒体和运用新技术能够收集、解释、传递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 2. 列举身边实例,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六枝特区二中杨国莲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的教学设计 吉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黄 立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设计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掌握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方法,记住1600mm、800mm、400mm、2......

    第九章第二节《磁场》教学设计

    第九章 电与磁 第二节 《磁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会用磁感......

    第二节 巴西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巴西的人种构成特征及巴西的特色文化。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及其气候分布、气候特征。 能表述巴西工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