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2: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春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春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篇:2018春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史料2 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1980年11月初,全国有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81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

史料3 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看来今后它还要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堵它了。”截至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教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

教师:最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哪里?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怎样的效果?

学生1:安徽凤阳小岗村。

学生2: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学生3: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推广开来的?

学生: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得了什么效果?

学生: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史料 乡镇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件大事。它在城市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之前和转轨初期,率先靠市场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并推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它在城市化发展步入正轨之前,率先打开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改善资源配置状况的通道。

教师:农村乡镇企业如何发展起来的?

学生: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1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史料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史料3 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教师: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教师: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教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

学生: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料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史料2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以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 学生:1992年,中共十四大。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学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改革的号角最先从中国的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中国广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城市的改革也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

2.发展:1983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 2.意义: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一、温故知新

1.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间结束的?结束标志是什么?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的历史转折。

2.知道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2.学习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导入:用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独学完成)①背景:A、粉粹“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____________的错误。

B、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思想,提出______的方针。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看真理问题讨论的图片和视频。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生对学完成)①时间:_____ ②地点:______ ③内容:

A、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意义:

A、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

B、完成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的伟大开端。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2.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

①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2)完善法律制度: ①成就:

A、1982年颁布第四部《____________》。B、1986年,颁布《___________》。

C、全国人大又通过了《____________》、《劳动社会保障法》、《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法律。②意义:

A、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__________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C、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拓展延伸:看ppt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五、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 完善法律制度

六、当堂检测:(见ppt)

七、作业设计:

(2009陕西中考)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这一转折有什么意义?

八、巧记历史:

• 一九七八看北京,真理讨论奠基础。

• 解放思想为指导,经济建设是中心。

• 改革开放好开端,核心领导邓小平。

• 历史转折意义大,中国走进新时代。

第三篇:2018春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了解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难点

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风云人物。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追寻着伟大领袖邓小平的足迹,共同探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史料 在粉碎了“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一些思想动向。一方面,在一部分人中,仍然存在着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状态,阻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另一方面,极少数“四人帮”的党羽,利用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的机会和“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困难,宣扬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张,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右”的方面歪曲和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在这样两种思想倾向的影响下,造成了一部分青年思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教师: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什么?

学生:四项基本原则。

教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的是什么?

学生: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史料1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整个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胡耀邦在会上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政治报告。

史料2 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系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教师:在两次会议中邓小平分别提出了什么理论?

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师:史料2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什么? 学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教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1: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生2: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为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邓小平南方谈话

史料1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个重要讲话,不仅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史料2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新问题出来加紧解决。

教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教师: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什么影响?

学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史料 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会场。

教师: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教师: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史料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教师: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史料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史料2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教师:中共十七大上把哪一思想写进党章? 学生:科学发展观。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史料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教师:中共十八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2)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3)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4)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作用。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等重要会议的探索,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将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中共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邓小平南方谈话

5.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6.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选择题

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2.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后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新阶段。材料中的新体制指的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92年1月19日上午9时,邓小平乘专列驰骋2441公里后,抵达深圳,这次完全意义上的私人之行,却让中国改革开放国策得以延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他倡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B.他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他的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7.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曾实行“中心城市暴动”,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8.“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9.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10.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第五篇:2018春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2课 抗美援朝

第2课 抗美援朝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实分析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重点

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最可爱的人”。难点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一路高歌奔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浴血奋战。他们为什么要远赴朝鲜?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见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抗美援朝的原因

史料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为南北分界线,分别为苏军受降区和美军受降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史料2 1950年8月27日,美军出动B-29重型轰炸机、P-51战斗机等先后5批13架次,侵入中国东北境内的辑安、临江、安东地区上空轰炸扫射,炸死中国居民3人,炸伤21人,炸坏火车机车、客车、守护车5辆,炸坏卡车2辆。

史料3 美国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

教师:朝鲜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侵华措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回答)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史料4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史料5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彭德怀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能按兵不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不仅是为了援助朝鲜,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家卫国。2.抗美援朝的经过

史料1 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是指自1950年10月25日入朝参战起至1951年6月10日期间发生的五次战役级战斗。主要作战目标为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李承晚政府的南朝鲜军。

史料2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图。

史料3 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 史料4 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教师:抗美援朝是在什么时间开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谁? 学生: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

教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战役?结果如何?

学生: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27日朝中方面和“联合国军”代表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史料1 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的款项,折合新人民币为55 650亿元,可买飞机3 710架。史料2 1992年3月22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来到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常香玉号”飞机。这架米格-15歼击机是50多年前,常香玉为支援抗美援朝,用义演所得的15亿270万元(人民币旧币)购买,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史料3 这场战争美国动用了自己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近1/2,直接军费达200多亿美元。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先进武器,几易主帅,仍没有逃脱失败的厄运。美国侵略者不得不承认“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

教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方国内人民坚决支持和拥护。全国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以实际行动支援战争。

教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总结指出:

(1)战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4)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教师:抗美援朝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它的胜利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归纳:

(1)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使我国建立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经验。

(5)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民由于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史料1 上甘岭战役

敌我反复争夺阵地59次,敌人共发射炮弹190万发,投掷炸弹5 000余枚,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击落击伤敌人飞机270余架,山头被削低2米,随手抓把土,就可以数出32粒弹片,一截一米不到的树杆上,嵌进了100多个弹头和弹片。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史料2 黄继光和邱少云。

史料3 黄继光(1931-1952),四川中江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前进而英勇牺牲。

史料4 邱少云(1926-1952),四川铜梁人,在潜伏时,为了保证战斗胜利和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教师: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继光和邱少云身上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因为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战五捷,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2课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意义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下载2018春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春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

    第8课 教案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掌握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

    八年级 第8课 安全乘坐火车 教案

    八年级《安全乘坐火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培养学生的交通出行安全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通过学习和演练,掌握乘坐火车的程序。 2、掌握乘坐火车时应对危......

    辽宁省开原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辽宁省开原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8《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

    八年级历史下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活动课教案 新中国的外交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选择、整理新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共和国外交家的智慧与风采的图片、材料、实物和访谈录等,培养学生的想像......

    七下历史知识点第8课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1、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过程、都城?辽、西夏政权建立的时间、民族、建立者? 北宋:960年;赵匡胤;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变兵,夺取了后周政权......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精选)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内容分析: “四人帮”被粉碎后,“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

    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5篇

    8.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和情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3.进一步理解在散文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