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开原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辽宁省开原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8《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编历史短剧《孙中山听故事》或《武昌起义》,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产生历史认同感,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通过分组讨论、列表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通过分组学导,合作学习,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理解他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列表格的形式以及教师导疑,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建立的历史条件和同盟会的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教学过程
让一位身着中山装的学生走上讲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
中山装现实生活中人们还穿
□提示或建议
来;然后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同学穿的是什么款式的服着,学生比较熟悉,以此为切装?”学生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争着回答。这节课就学习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入点,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孙中山像、影片以及纪念辛亥革命的文字图像导入。
(1.兴起)展示夏威夷风光图片或者风光片片段,让学生
有关夏威夷的情况学生在地以快速抢答的形式回答在1894年孙中山在这里创建了什么理课上已接触过,把地理知识组织?学生答出:1894年在檀香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
与历史知识结合,图片添加了美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学习,并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想像宣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指导学生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誓的场景。讨论时,先让学生秘密宣誓的地方》图,指出兴中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再选派创立合众政府”作为纲领。教师作解释,让学生讨论这个纲
小组代表发言。注意提示学生领的性质,学生踊跃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不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由;一是看问题要看主流。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然后总结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为理解同盟会纲领作铺垫。
(2.发展)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革命派团体,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光复会、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命
引导学生善于从教师的讲述中获取或捕捉信息,作为思考团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和探究的素材,由已知分析引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这时怎
出未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生理解并从课本找出它包含的含义、作用。
同盟会成立后,先后领导了哪些起义?播放《上下五千年》同盟会领导的历次起义。(也可让学生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
让学生体会革命的艰难和曲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提问:同盟会领导的这些起义起了什么作用?这些起义使清朝统治基础更加动摇,并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高潮)学生表演武昌起义的过程。多媒体显示大背景:再现历史,体验历史,锻炼学《武昌起义》。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
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指导观察课本37页漫画,帮助学生理解“上谕”和“乱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勉事肃清”词的涵义。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从上面讲到励、理解他人,培养学生合作的历次起义及武昌起义,找出答案。相互议一议,并要求领会“野火烧不尽”的深刻寓意: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
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动,但“野火烧不尽”,以孙中山为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力。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教学过程
多媒体显示《武昌起义形势图》《清分崩离析图》:从中引
讲这些内容时尽量地深入浅
□提示或建议
导学生分析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武昌起义后,各省独出,多增加一些感性认识。立,清政府名存实亡,奠定了政治基础。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为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各省代表集会南京,奠定了组织基础。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清政府名存实亡。
观看有关中华民国成立的录像或电影。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感受真实的历史场景。记住中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学过程
(5.历史意义)用课本36页的动脑筋题,让学生评价辛亥
引导学生评价辛亥革命:教师
□提示或建议
革命,同时理解掌握辛亥革命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以上的内指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容已经为其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标是什么?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辛
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共和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孙中山遗言:“革命尚未成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同志还须努力。”此话可作材料题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可提问为什么说“革命尚未成功”?你怎样评价这次革命?你从中学习到了哪种精神?
多媒体展示歌谣,总结本课知识点。
孙中山建同盟,三民主义作指导,兴民族争民权,改开土地为民生。武昌起义震华夏,辛亥革命创民国; 推翻清朝帝制结,民主共和人民心。
展示学生的课件及其他的小报等。
根据情况应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课堂气氛活跃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
【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中华民国纪年法,使学生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习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的重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重点和难点】
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兴中会的建立、同盟会的建立、三民主义、中华民国成立)。
难点 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孙中山画像,提问: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是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上孙中山的画像及孙中山的介绍。教师讲解:“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早年学医,后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开始寻求救国的道路。1894年曾上书要求变法,但变法自强的梦想很快破灭,从此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是从建立兴中会开始的。”引出第一目。
教师介绍:兴中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成立了许多革命团体,并组织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但这些革命斗争先后失败,革命派认识到必须成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革命组织来领导革命。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起义者经验不足,没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性;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人不在武昌,说明起义准备不充分;黎元洪这样的任务进入革命队伍,为革命埋下隐患。
4、影响:(板书)革命形势在全国迅猛发展起来。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板书)
1、中华民国的成立(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记忆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2、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板书)
教师展示袁世凯画像,介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前后经过。要求学生阅读P36小字内容,提问:辛亥革命果实为什么会落入袁世凯之手?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提出: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是根本原因。
3、辛亥革命的意义(板书)
①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③局限性:辛亥革命不彻底,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惨命运。在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小结]师生共议或指明重点
第三篇: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课表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背景条件和过程;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最深刻的三次变革产生的时代因素。
(4)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为中国的进步趋势打开了历史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1:1924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方法2: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常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了。但在这以前,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穿的衣服之一。(请学生看课后阅读卡中的插图)它的创始人就是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衫等又不能充分表现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他就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把立领改称直翻领,前面开四个口袋,每个口袋加上一个"倒山形笔架式装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山装的基本样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口袋里可以放钢笔、书本和笔记本等用品,袋盖又使袋内的物品不易丢失。这套衣服一经孙中山提倡,就很快受到欢迎,后来还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除此之外,说中山装的样式还有特殊的含义在内。同学们谁知道中山装的设计过程中,赋予了哪些含义?这些含义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关系?等我们详细接触本课后,就会明白。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要求学生阅读 29——32 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 2——3 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1、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创立者、地点、性质?
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辛亥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3、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
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是什么?
5、辛亥革命的结果如何?
6、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明理由。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 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3、10 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 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课文进行启发分析)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二)、武昌起义(看一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
(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 年10 月10 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 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
【引导】课本上写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大家把第二年改为1912年,清楚的标记出时间。
4、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引导】当然,孙中山德高望重,众望所归,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可是,好景不长,孙中山的大总统的位置就让袁世凯给占了,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辛亥革命整个过程的概括。那么,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前后桌讨论一下。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引导】(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 35 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美国总统曾经这样说过:“影响中国现代史最深远的三个人,第一是孙中山,第二是毛泽东,第三是邓小平„„。”毛泽东也曾经写道:“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中共十五大报告认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你认为如何认识和评价孙中山更为恰当?
【思路】
可以先找好一个角度来论述孙中山的某个方面;也可以通过查找有关孙中山的史实资料,来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最后形成一个小论文性质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强化: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历史,其中讲到了创建兴中会,同盟会的情况,重点讲述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特别是和后来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进行了对照,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纲领的理解。之后我们讲到了另一个问题——武昌起义,并重点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一历史事件做了分析,使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
2、同盟会:1905年
南京 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的评价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 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二、材料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中国共产 党的 70 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 路。——《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 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
(2)结合材料三,谈一下你心目中的孙中山。
七、教、学后记
附:练习答案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
1、C2、D3、A
二(1)不矛盾。因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特权没有被取消,实权又被袁世凯所窃取,因而 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的革命打下了基础。
(2)可以先找好一个角度来论述孙中山的某个方面;也可以通过查找有关孙中山的史实资料,来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第四篇: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
第八课 辛亥革命
1.知识要求: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 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⑴同盟会的成立与三民主义评价、认识。⑵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⑶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学难点] ⑴ 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⑵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过程] 导言部分: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革命党人毕生求之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辛亥革命伟大意义何在?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一、武昌起义
1、兴中会的建立
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同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
兴中会成立的时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潮流是维新表法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仍然寄希望于清政府进行改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并不普遍为人接受。
2、同盟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不期年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3、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了黄花岗起义,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失败。事后,殓烈士遗骸72具,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十几个省区的纷纷独立就是必然的。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一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内容。
1、中华民国的成立
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在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目的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学说,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临时约法的特点是: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的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临时约法的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本子目主要介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当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帝国主义列强,以中立作为幌子,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来取代清王朝,他们看中具有军事实力的野心家袁世凯,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复出,加紧了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始终持观望、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不约而同的扶植拥有实权并媚外的袁世凯。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届书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闸门。
教材当中的知识链接就是为了说明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从辛亥革命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作业布置] 辛亥革命的影响
板书设计
9、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义
1、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一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第五篇: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教案03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事迹,学习制作大事年表。
2、过程与方法: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理念:
初中生在知识的积累和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施教者运用精彩、直观的多媒体手段和生动、全面的授课来形成学生的历史观。本课正是基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而运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来开展教学。
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了解比较少,可通过影视作品展示,使学生对孙中山先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以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为主线,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媒体:
1、运用多媒体教学,放映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孙中山革命活动大事年表,了解他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教学策略:
运用讨论法、归纳列表法等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二)、讲授新课: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未被采纳,于是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
最后,让学生读书后回答:①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
②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为了积聚革命力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组成了同盟会。
2、同盟会成立:提出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读书: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根据课本中的同盟会政治纲领、目标和旗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孙中山提出的纲领和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并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向革命的新军。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
2、武昌起义的经过:(播放,《武昌起义》电影片段)
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
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指导学生看地图: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一半以上省份。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提问:中华民国何时成立?成立地点?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约法》其性质如何?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提问: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 归纳: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教师要特别强调废除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所有封建制度。)
(三)、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够把握三维目标,围绕教学重点,力争突破难点,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引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自我感受良好。不足的是,没有将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还是有些少。今后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方法应加大改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