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音乐新课标,营造美好新课堂
解读音乐新课标,营造美好新课堂
摘 要:为更好地创建音乐美好新课堂,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努力认真地研究新课标,掌握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而认真地营造音乐的美好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课程;美好;愉悦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并通过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旋律等不断的变换、对比和不同组合,体现在音乐的音响中,形成艺术形象,来抒发及表达人们内心感情,或描写客观事物,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最神圣的使命就是把音乐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了解现在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也就是音乐课标。2011年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教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课标的创新与改革为我们音乐教师提供了很多发挥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标的课程性质更明确,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表现在选材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新教材在歌曲的选材上更适合学生演唱,选择的歌曲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旋律优美的曲子,如,七年级第二单元的《青年友谊圆舞曲》、三单元的《银杯》,这些歌曲虽然都是老歌,但它的旋律优美、动听,学生学起来较简单,容易产生学唱兴趣,加之旋律的律动性较强,教师也能够很好地设计教案,学生可以边演唱边表演,通过表演唱,学生能够了解圆舞曲及我国民族舞曲的区别,通过律动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穿插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音乐,吸引学生眼球,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音乐小道具,如,用矿泉水瓶子装上沙子把它当作小沙锤,自己动手做一些京剧脸谱等。本次改版的新课标突出了音乐的“实践性”,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各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修养,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拓展视野,从而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二、新课标更加突出了音乐课的特点,为教师营造美好音乐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音乐学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首先需要的是设置情境,新教材为教师准备了丰富多彩、富有特点的音乐素材,为教师营造音乐氛围提供了方便。一堂好的音乐课是从聆听音乐开始的,学生听的时间应该在半节课的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慢慢聆听,新教材里有很多优美的国内外经典曲目,如,《友谊地久天长》《溜冰圆舞曲》等供教师选择,教师只要能让学生静下来聆听,那么,一节好的音乐课就算成功了一半。学生对所放的音乐有了明显兴趣,教师就可以带动学生进入自己所设置的情境。只有美好的音乐才能让人身心愉悦,只有动情的表演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表演者,带领学生进入一个魔幻般的世界,要想进入自己设置的情境,教师首先自己要先入境,这样,学生才能被你带动进入情境。精湛的演技就如同精湛的教学,我们就像是一个指挥家,让学生随着我们的指挥棒有快有慢、有强有弱地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聆听,快乐地成长,这就是我们上好音乐课的目的和宗旨。
三、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音乐创造的摇篮,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天分,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这就要看我们音乐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什么样的音乐教学环境。因此,新课标的提出不断地促使我们教师更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如,过去的音乐欣赏是以欣赏一首单一的乐曲为目标,而现在的新课标则要求采取对比欣赏、律动、想象、创造等多种形式,通过音乐实践和创造,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让学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不仅欣赏课不能像以前那样上,唱歌、基础训练等的教学都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展示他们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标,揣摩新课标,把新课标的要求吃透,在个人的教法上也要不断地改进、创新,我们的步伐要跟得上新课标的要求,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天赋。
四、弘扬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更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音乐特点,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比以往教材增加了更多民族的音乐、歌曲,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特点,从民族音乐到民歌,再到了解民族乐器,学生无不对呈现在他面前的音乐而叹服,在我们的新教材里收集了很多各民族的优秀民歌,这是以往音乐教材所无法比拟的。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穿着各民族的服装,甚至可以让他们跟着视频里播放的舞蹈载歌载舞,去感受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通过音乐了解各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如,歌曲《青春舞曲》的学唱,通过了解作曲家王洛宾,进而了解新疆的风俗民情,再进一步了解新疆歌舞的特点,以及新疆歌曲的节奏特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通过音乐了解各民族文化,是当下新课标的又一个要求,我们还要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才能更详细、更具体地掌握新课标。
五、新课标下的教材内容更详细,分段更细致
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年龄特征,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共性和个性,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明确,如,感受与欣赏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相对于原标准更明确了。在这种细致的要求下,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教学要求,从而能够更好地编写教案,目的明确,学生学起来较容易,而且,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口味,便于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也容易掌握教材,可以根据教材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找到教学的切入口,让学生高兴地、愉快地学。
一个美好的音乐课堂是靠教师精心的经营打造的,当然,一个教学环境的好坏也是要靠学生的努力配合,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想充分地发挥这一特性,是需要一个好的课程标准的,新的音乐课标是在多年的积累沉淀中产生的,是顺应了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提出来的。因此,要想创建一个美好和谐的音乐课堂离不开音乐课标,要想正确处理好教学问题和教学关系,我们每位教师就要充分领会和贯彻新的音乐教学课程标准,在新课标的思想引领下,努力创建音乐美好新课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努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而奋斗!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第十二中学)
编辑 郭晓云
第二篇: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国家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多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下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解读。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更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1.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心理负担轻、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这就要求执教者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觉参与的意识,使音乐教学鲜活生动,富有吸引力。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四、注重情感交流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
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篇:新课标新课堂学习心得
全国中小学“新课标 + 新课堂 ”与教师发展研讨会学习总结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美术组
李牧
2012 年 10 月 20 日,我与史昂、白艳玲、易丹一行四人赴上海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新课标 + 新课堂”与教师发展研讨会。通过四天的学习,聆听了领导专家对新课标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专题报告,参观校园,走进课堂,感受上海的中小学教育理念。会议间隙抽空去了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料。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讨会日程安排日上午 主题报告:《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基于标准的教学走向》
报告人:柳夕浪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日下午 专题报告:《课堂教学改革趋势》
报告人:陆志平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成员 江苏基教处处长。日下午 专题报告:从教学案例层面解读有教育英语课标的变化
报告人:陆军
国家基础教育外语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日上午 专题报告:《让梦想照进现实》
报告人:许卫兵 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日下午 专题报告:《后“茶馆式”教学》
报告人:张人利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上海市特级校长。日上午 专题报告:《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
报告人:王浩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日下午 专题报告:《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艺术》
报告人:谢利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研究所长
博导日上午 走进上海闸北八中
了解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 刘京海的办学理念日下午 走进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观摩宝山区“问题化学习”课题研究展示会
看看日程安排,就知道会议的丰富程度。期间利用会议休息,我去了上海博物馆和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了大量的美术教学资料。
二、主要感受
四天的学习,虽然接受的信息量很大,内容很多,且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但由于我的学识水平与能力的影响,现在回想起来,只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柳夕浪的报告和上海市特级教师校长张利人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柳夕浪主任作为有基层丰富教学经验的领导,全程组织参与新课标的组织修订工作。详细解读了为什么修订,如何修订,参与人员,鉴定审核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让我们认识到课标修订的价值与意义。更主要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高度的视角,第一次感到课标的价值导向,而不在只是陷入学科角度,去观察与评价。另外,柳主任也提到课堂教学承担着应有的主流价值引导的职责;教学中的价值引导关键在于有机渗透,而不是贴标签;价值引导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当今世界快速变化而又日益纷繁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碰撞日益频繁,文化领域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加迫切。在儿童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价值观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有人说:“当代的青少年学生有知识,却没有判断能力;有技术,却没有良知。”这使得教学的价值引导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全过程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含有教育性,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都会产生多方面的教育效应。学校生活属于公共领域的一部分,它公开的、共享的领域,承载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公共责任。课堂不是教师或学生的私人生活空间,承担着主流价值引导的任务。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面对学生对社会、对党发泄牢骚与不满,更多的则是对学生的反动言行听之任之。
价值认识与选择只是价值观形成的一个环节。价值观的内化与形成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接纳并自觉践行。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需要有一个价值主体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并行动中反复体验、确认珍重、自觉践行的过程。课堂是个社会。课堂上进行热爱真理、乐于合作、发扬民主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些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师生共同过民主的生活。而当教师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平等待人”的训育,行动上却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当墙壁上贴着“学会求真”“学会创造”的标语,而课堂上学生连起码的质疑、提问、独立思考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价值观教育乃是再糟糕不过的了。在价值引导上,我们教师往往需要良知和常识。
张人利校长将一个基础薄弱校爱打架的流氓中学(网友评价),通过 20 年的课改,成为当地名校。有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经过与其它各校的比较,深切体会到轻负担照样高质量。
张人利 校长的 后“茶馆式”教学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后“茶馆式”教学针对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
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这种学生差异不仅包括学业成绩好与学业成绩差的差异,还包括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挑战教学弊端,颠覆了过去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现实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忽视了学生创新,禁锢了求智欲望。后茶馆式教学提倡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后茶馆式教学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心中有学生,要把“课堂”变成“学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堂”,学习效果和教育目标是很容易达到的。
可惜,我当初没遇到这样的老师去体会 后“茶馆式”教学 的效果,作为美术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因为我们的课堂绝大部分已经给了学生......三、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的一点建议
每天听课后,我们几位就在一块研讨,交流学习体会。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相对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引进上海闸北八中的教与学电子平台管理经验。该学校通过刘京海校长 20 多年的管理探索,制定了详尽系统的管理模式,将各部门的管理平台融合,方便各方面及时调取查阅交流。例如,通过教师平台可以查阅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日程安排;学生的成绩、档案信息。家长通过平台,可以清楚地查阅学生校内每日消费、学科成绩等。实际我校各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只是其他部门特别是教师、家长、学生无法看到相关信息,如何将其网络化、透明化,值得学习借鉴。
四、其它
作为美术教师,除了研讨会学习交流外,我利用会务休息专程去了上海博物馆、上海田子坊和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美术教学资料。将上海博物馆中中国历代书法、中国历代篆刻、中国古陶瓷完整的拍摄下来,又将上海中华艺术宫中展出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大英博物馆雕塑、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油画、法国雨果纪念馆展品等可遇不可求的作品收集拍摄。这些鲜活的共计 2000 余幅摄影资料,将充实我校美术教学网站。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仅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科研方面有许多感悟,更从师德方面看到鲜活榜样,激励我扎根教育事业,积极在教学探索、发展。
第四篇:营造美好环境
营造美好环境,推动我台的全面工作
同志们:
根据中心台统一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台发射台环境建设优化活动的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区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永欣同志在呼伦贝尔市调研时,强调指出的随着发射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下一步发射台应树立以安全优质播出为重点,以加强发射台环境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发射台管理理念的精神,动员部署全台职工如何开展发射台环境建设优化活动。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这次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本次活动的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是中心台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中心台非常重视此次活动内容,近期内已经连续召开了两次会议,强调这次活动的重要性。
8月13日,王殿宏台长在全中心台发射台环境建设优化活动的动员大会强调,各发射台要广泛开展环境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和环节干部作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的观点,以安全播出为重点,以加强发射台环境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发射台的管理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讲求效益,推进发射台环境优化配置,转
变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激发干事热情。随后,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征求中心台环节干部和海地区三个发射台主要负责人的意见以后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发射台环境建设工作是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延展和深入,是推动发射台安全播出与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体职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射台的各项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全体职工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射台环境建设主要内容上,积极争当本次活动的排头兵,确保圆满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
二、要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台环境优化活动
本次活动中心台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体职工文件精神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并按照我台制定的实施方案确保取得具体实效。
1.要了解内容,明确目标。发射台环境建设优化活动主要以全体职工转变理念,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业绩,提升广大职工的履职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塑造呼伦贝尔中心台新形象为目标。这是本次活动的基本内容,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内容,给中心台各项工作进入全区广播先进做贡献。
2.要精心提炼活动主题,注重实际特色,开展特色鲜明、操作性强活动。开展活动需要相应的载体来支撑,载体越丰
富,主题就越丰满。
3.要把握重点,分步实施。环境优化活动要有计划、有成效地扎实推进,既要围绕总体目标经常抓,也要明确阶段性任务集中抓。这次创先争优活动共分四个阶段:一是动员部署阶段,时间为8月末9月初。着重召开好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部署,搞好宣传发动,今天的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全面推进阶段,时间从今年9月15日至11年16月。着重围绕迎接一年一度的目标化检查工作和中心台年初制度的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2010年“9月”前,每位职工制定环境美化考核标准,三是总结完善阶段,时间从2010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系统总结回顾环境优化活动开展情况,集中展示活动成果,对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
4.要发动群众,联动推进。党员和环节干部在深入到群众之中,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开展环境优化活动一定要吸引群众单位团体利益为基础。活动方案要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活动情况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评选先进要请群众参与推荐,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带动共青团组织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在全台内形成浓厚氛围。
三、要确保各项工作在环境优化活动中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活动必须针对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我们一定
要紧扣发展,抓好结合,着力解决一批难题,完善一批制度,推出一批典型,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开创全台各项工作新局面。
1.要在以人为本和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这是环境优化的根本点。今年是我台各项工作提升的关键的一年。现在全年时间即将过半,我们要对照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认真排查梳理,看看任务是否按时完成、难题是否有效化解、执行是否坚强有力,瞄准重点、难点、关键点,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进度、严格质量要求,抢抓机遇、强力突破、全力推进。要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制度,把环境优化活动与安全播出工作融为一体,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把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把党建工作成效体现在推动全台科学发展上水平上,体现在培养和引导新考录人员上,体现在一些细节问题的重视上,体现在人文环境建设上,体现在基础管理建设上。要通过扎实开展环境建设活动,找准影响科学发展、制约快速发展、减缓民生改善的各类疑难杂症,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要树立效能意识,切实推动重点工作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为党员干部立标杆、树旗帜、做表率,深入一线,推进重心下移,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要在促进队伍和谐稳定上取得新成效。这是环境优化活
动的出发点。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维护队伍和谐稳定,关键要靠我们的党员和广大环节干部。当前,队伍稳定方面有两项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牢牢把握。一是要切实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工作。二是要全力做好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爱业的基础上敬业,在敬业的基础上创业。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动摇思想和侥幸心理,深入推进职工相互之间矛盾化解,确保不因责任不到位导致的各类事件。
第五篇:“新课标”解读
“新课标”解读
湘西州民族中学
瞿宏富
一、背景
1.对数学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认识
(1)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①数学思想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数学思想应包括两个部分:论证的思想和公理化的思想。论证的思想是逻辑地论证,不是一般地归纳,对于一般地归纳出来而没有加以证明的结论只能作为猜想。
公理化思想是对一些在实践中或理论中得到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一些不证自明的前提(公理),从这些前提出发,进行逻辑地论证,形成严密的体系。
论证的思想和公理化的思想是数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②数学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③纯粹数学的重要作用。恩格斯十分精辟地说过:正因为数学可以暂时脱离物质形式而进行研究,所以它在这里提出,却可以在另外的地方应用,这是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2)教育上的启示
①向被教育者提供参与社会生活与建设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重要的,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从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在有了结论以后,还应该理解结论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包括上述几个方面,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理解“来龙去脉”,要学会分析想法,只有既会熟练的计算和逻辑推理,又能理解“来龙去脉”和分析思考的脉络,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才能使学生在需要应用所学的数学时能够比较自如地应用它。
学生还应知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生活、生产是密切联系的,了解数学应用及其应用的可能性,逐渐形成应用意识。由于大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会从事纯粹数学的研究,而将投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中,他们应该认识到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即使是将来搞纯粹数学研究的学生,知道这一点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随着现代数学应用的日益广泛及数学技术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使他们受到这方面的初步训练;这在几乎所有的数学教育工作中都比以往更加重要和迫切。因此数学课程应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当然为了培养应用意识,必须使学生学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知识和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
②向被教育者提供必要的智能训练和思维工具,提高思维水平。③向被教育者展示数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其认识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④向被教育者提供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历史证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推进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数 1 学教育要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做相当数量的习题,包括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坚决排除偏题、怪题,并且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思考过程,对于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数学是必要的。
数学界有一个相当普遍的共识: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是“做数学”。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就是在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多做习题(这是必要的),包括独立地做一些较难而有启发性的习题。因为习题只给了条件和结论,甚至只给了条件和问题,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较难的习题经常需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索,这种再创造过程自然可以培养创造能力;而一段时间的反复思索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坚持性,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当然,数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数学教育应努力全面体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2.社会对数学的需求
(1)数学素养是一种基本的文化素养(2)普通大众在生活、工作中需要数学(3)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数学(4)人的终身教育和发展离不开数学
3.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比较 4.对我国数学课程发展的认识
(1)我国数学课程的优点:
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技能比较熟练。
(2)我国数学课程的不足与问题。
①课程的单一性。
②忽视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③忽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过分形式化的倾向。④教研活动缺乏活力。
二、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0项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
反思以往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过于把数学学习等同于数学解题。数学解题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把解题看做数学学习的唯一方式。首先,问题从哪里来?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 2 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创新的出发点,其次,数学问题的求解不能只归纳为程式的套用。程式从哪里来?需要探索,从实践中包括从错误中进行自主的思考。再有,依靠记忆公式、题型、结论、规则解题也是不够的,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思考,自主地开拓和发展。(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是不同的,数学课程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全面的数学能力。为此,数学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不仅是行为上的参与,更要有思维上的参与,通过个体积极思考,与别人讨论疑难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等方式,激活思维;通过促进学生在心理活动、变化中的同化和顺应,深化思维,不断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算法、向量等)(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课程目标
(1)总体分析与认识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个总目标与国内外的数学总目标相比,有新的发展和进步。
总目标明确了数学教育进展的方向,即:“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课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求、处理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增加了算法、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框图等新的内容,对原有内容作了若干删减,在处理方法、要求和侧重点上也有较大的变化,强调数学课程的数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突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明确提出了六条具体目标。
这六条具体目标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识与技能;第二个层次是过程与方法,具体体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方法、形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意识,比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第三个层次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种对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六条目标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融合,是一个整体,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因为方法的把握、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知识作为载体,以技能作为基础,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又依赖于方法的把握和具备的各种能力;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意识,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教育价值,崇尚理性精神,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课标》的基本理念。(2)具体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①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双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课程目标对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
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强调了双基的形成过程。明确提出了要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希望通过数学知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在反复对数学本质 3 的认识过程中,提高个体的数学素养。这就不仅要关注知识本身,而且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即背景的来龙去脉。在展现数学的发生、发展中才能感受数学的价值。
②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是课程目标对数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③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课标》对数学能力的进一步要求。
表达和交流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发展这一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着提出问题;让学生陈述某个定理结论的发现过程或证明过程;作一个读书报告;写一篇小论文;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各组对某个问题展开辩论。
“提出问题”是我国数学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的学生会做题,会做现成的题,但是不会提问题,《课标》在内容中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作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活动,渗透或安排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正是呼应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是希望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例如:可以改变命题的条件或结论,或是对结论的推广;可以在不同的维度进行类比,如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类比;从一维到多维的推广;也可以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等。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想得非常仔细,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一面。由于教师教得很细,学生就养成了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他自己就不知道怎样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所学内容搞清楚,并自己思考,自己去归纳,更不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这就很难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斩能力比数学能力本身更为重要。
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让学生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⑤在数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心则是我们完成任何事情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信会产生力量。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是主体性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不轻易放弃对问题的解决,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钻研的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进而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d)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对他人的、书本上的甚至权威的观点合理地提出疑问,甚至是批判性的意见,当学生对同伴、教师、教材等的结论、思路、方法有疑问时,应鼓励他们为自己的疑问寻找证据,以否定、修正或证实他人的结论作为思考研究目标。当事实证明学生的怀疑被否定时,应指导他们理性地放弃怀疑,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但对他们的敢于质疑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课程框架与内容 1.课程框架设计思路及其说明 2.必修部分
3.选修系列
1、系列2 4.选修系列
3、系列4 5.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
四、课程的实施
1.教学的理念与实施
(1)如何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在教学论中,对“教学”的一般界定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相长。相应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①数学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包括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进行在教师引导下的“数学化”过程、“再创造”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把客观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成分。我们要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通过逻辑或证实的方法,通过对话与多种方式的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设计者、组织者,而且是学生的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启发指导,在情感上给予鼓励和充分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②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的实施又必将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我们既要努力促进学生装的发展,为学生装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和教育修养,发展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并且具有独特个性的优秀教师。
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以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并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意识地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悟数学的思考方式;要通过数学推理过程培养学生说理、批判、置疑,求真求实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在解决挑战性大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我们的学生装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即使有很多人会忘记具体的数学内容,但是数学留给他们的思考方式、精神和态度、意识和观念,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③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如何认识数学?如何看待学生?
对数学的界定有很多,很难给出一个形式化的定义和大家认同的答案,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是想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力求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数学是科学,是语言,是工具,数学也是基础的,有广泛应用的科学,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
数学有两个侧面——数学内容的形式性和数学发现的经验性。数学的基本要素——逻辑与直觉、分析和构造、一般性和个别性。数学是一门动态的、发展的科学。
如何看待学生?那就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 5 的人,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展的潜力,我们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的变化、学习数学的信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认识的发展水平等。
○教师要实现从较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的转变。
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力,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识结构,使学生学会该如何学习,为当前的学习、今后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就是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和组织,要使它能给学生提供最大的思考空间。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名副其实的交流,鼓励讨论和各种观点之间的真诚交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是发展思维的最好途径。在讨论和交流中,教师就要扮演包括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等方面的角色。
教师要在了解和把握学生认知基础、对数学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的恰当时刻提出有意义的、击中要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再比较各种方法,讨论它们的优缺点。在这种主动的、富有生气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当“模特儿”的角色既有从正面给出的示范,同时也要有充当反面角色的部分,反面角色带来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往往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欣赏者,评判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具有面对挑战时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生取得成绩或有进步时,欣赏他的成果,并激励他要有不断进取的目标和精神。
○教师要实现从较为单一的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
过去我们在讲概念的时候,往往是举个例子,进行“一次性归纳”,或者直接把概念摆出来,然后就开始拿一些例题来演练,再就是布置作业,复习巩固。现在这么做就不够了,你必须针对你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反映数学内容的情境,这就需要有对数学更好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更多地观察现实世界中与数学有关的事实,需要不断地积累,需要更多地研究和创造。
(2)如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①体现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②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教学中要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③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价值和数学教育价值的整体认识。④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⑤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⑥改善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把握新增内容的教学。如算法是新增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定位就是:结合具体实例,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问题(如求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用二分法或切线法求方程根的近似值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等过程组织教学。着重强调使学生体会算法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把自己知道的最多、最好、最生动的东西教给学生,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 6 参与,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不给什么;先给什么,后给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能给他带来最大的思考空间;在什么时候提什么样的问题,等等。
○借助几何直观提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例如,在函数学习中,有些对象的函数关系只能用图象来表示,如人的心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心电图,某地在一天内的气候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又如在导数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图形,体会和理解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变化(是增还是减、增减的范围、增减的快慢等)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认识和理解为什么由导数的符号可以判断函数是增是减,为什么由导数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函数变化得急剧还是缓慢。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几何直观可能带来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能用几何直观来代替证明。
○处理好形式化表达与提示数学本质的关系。
还是以“导数及其应用”为例,这部分内容的处理,《课标》中有全新的变化:不讲极限,直接学习导数概念及其应用。我们会对这样的处理不适应、不理解——不讲极限怎么讲导数?导数是特殊的极限。《课标》说明了这样做的原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导数的本质,懂得为什么用导数去研究函数的性质更一般、更有效,体验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种让学生在经历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中,体验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认识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因对形式化极限概念理解困难,影响对导数概念本身的理解。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和学的方式。
⑦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2.评价的理念与实施
(1)评价的理念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①注重学生对数学价值认识的提升过程
②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 ③注重学生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过程
④注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和同伴交流、合作的过程 ⑤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过程(3)正确评价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①对数学基础知识理解的评价 ②对基本技能掌握的评价(4)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①对发现问题和通过抽象概括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 ②对有效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③对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评价(5)评价的开放性与多元化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②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③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④评价结果呈现的多样化。
2007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