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对聋生进行书面语的词语教学
怎样对聋生进行书面语的词语教学
赖笑容
聋人的耳朵残疾导致他们不仅无法接收与表达语音信息,而且很难掌握记录语音信息的书面符号系统——书面语,所以他们不仅阅读艰难,而且书面语表达相当艰涩,人们对他们表达的意思常常一知半解,甚至误解。从学生作业中举例子: “小华骗人被坏人一起去湖南的房间门关,要欺负做坏事打人,小华的病痛不好身体。”“我们去广播体操上捐款的几元买水。”“放假恭喜回家。”而从这些句子表述看出,聋生的词汇量很少,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平房、楼房、大厦、小区、宿舍、公寓„„常常一概用“房子”表达;而对词语的意思、性质也很不理解,“操场”、“做操”和“广播体操”常常混淆;词语匮缺、词性混淆又造成词语乱用、语序颠倒,“为旱灾捐款”用“买水”代替,“放假恭喜”的意思是“寒假”,“小华骗人被坏人一起去湖南的房间门关”的意思是“小华被坏人骗去湖南关禁起来”。因此,要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表达水平,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运用词语。
一、怎样讲授词语
每上新课,就先要解决课文中词语的讲解教学。对聋生,我们绝不能仅仅依靠一本词典或者课文注释就能达到教学效果,我们要借助多媒体,要手脚并用地表演,要多种方法齐下,立体的直观的,方能让聋生明白词语意思。我们常常运用下面几个方法。
1.、实物展示。“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我们遇到的生词,尽量采用 “实物展示”的方法。比如“盐”、“醋”、“食油”、“蜂蜜”、“铃铛”、“陀螺”、“风车”、“ 望远镜”、“钢条”、“铝条”等词语,健听人自幼耳濡目染,一看到实物就不假思索地讲出词语。但聋生只知道这些事物的样子和用处,不知道它们的书面名称。我们可以把实物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让物与词对上号,加深印象。
2、图片展示和视频讲解。随着年级的递增,学习内容也渐趋复杂,许多事物难以把实物摆上讲台,又或者实物展示的效果难达到预期。多亏科技的发展,我们
有精彩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无论是遥远的天安门、金字塔、海伦凯勒、霍金、唐宋朝代,还是神秘的宇宙、火山、造纸术、北极光,我们使用图片和视频来讲解,不仅帮助耳塞而闭听的聋生拓宽了接收信息渠道,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更能明白书中那些方块字包涵着如此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3.、场景表演。上述两点比较适用于名词教学,对于动词、形容词,除非动作很大的形象很抽象的,如“爆炸”、“突围”、“白云苍狗、“一泻千里”,我们得靠图片和视频来讲解外,很多动词和形容词,比如“踢、跳、跨、蹲、踮、跑„„注视、啰嗦、爱抚、责备„„忐忑不安、威风八面、骄傲、胆怯、猥琐„„”我们都可以创设现场给学生表演,用动作和表情还有道具,惟妙惟肖地将词语的意义表现出来。而且,有些词语,比如“文静”和“沉静”,“自责”和“责备”,“粗鲁”和“粗心”,老师将词语的微妙不同的内涵用不同的场景表现方式表现出来,比口授词义更令学生印象深刻。
4、图表释义。聋生用眼睛接受信息,长于视觉的观察和体验,对直观性的具体性的词语能强记,但对表达抽象性间接性事物和事物发展变化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词语很难理解和掌握。比如“朝代”、“政治”、“科技”、“文化”、“原料”“对付”、“亲子”、“验证”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表的系统性和条理性的特点,画出图表,将这些抽象词语的脉络、内涵剖析,让学生通过观察、解读图表来理解词语。讲解“朝代”,可以利用词典后面的朝代编年史,或者自己画出一个年代图,让聋生明白,“朝代”是按不同的君主统治时期对时间的划分的统称,是一个时间词语;讲解“原料”,可以画一副生产流程图,用“原料”到“成品”的过程,解释“原料”的词义和包含范围。
5、以旧释新。当聋生对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时,“以旧释新”是自然而然能运用到的好办法。“以旧释新”就是用已经学过的词来解释生词。这个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解释生词的同时,帮助学生们复习已经学过的词语,此外,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词语之间语义上的关系,同时可以培养聋生用书面语思考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比如刚入学的聋生,掌握了“电”、“冰”、“圆”的意思,日后遇到“电力”、“触电”、“电梯”、“冰凉”、“冰激凌”、“滑冰”、“冰雕”、“圆桌”、“圆滑”、“圆滚滚”等词语,都比较容易理解新词语。又比如,学过“柴薪”“薪酬”,就能用来解释“杯水车薪”“薪水”“高薪”的含义。
6、利用上下文。如果聋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学习课文新词的时候就可以不查字典也不必字字问老师而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猜测出生词的意思,从而将文章通读下来。这个方法既能省时省力又能培养聋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掌握书面语的自信心。语言的词汇常常不止一个意思,不同的语境下,意思各有不同,联系上下文记忆词汇,针对不同的语境举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怎样掌握词语
作为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给聋生这么多词语,并不能就此了事,我认为,教给聋生词语,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掌握使用词语的方法,也是把词语进行归类和扩展的问题。这是对聋校语文教学中最艰难的事情。
1、归类。每授完新词,我必要求学生把所学词语归类。归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如同存放物件一样,如果杂乱无章地塞作一堆,要用时就很难信手拈来。在“归类”时可以利用词汇的特点把学习的生词分为几大类。因为,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在句子中的语法性质和语音特点也都有所不同。这些都可以作为“归类”可以遵循的原则。一般常用以下三种归类方法。
(1)意义归类。利用“义类”归类。我们用语言的词汇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活动,这些事物和活动由于它们各自之间的关系会形成一些类别,因此,用于表示它们的这些词汇就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来分类。我们把意义类别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汇集中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义类”。词汇所表现出的“义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是是词汇意义的百科分类,根据词汇所代表的事物或者活动或是社会生活具体方面分类,比如:茄子、白菜、丝瓜、大葱划为蔬菜类,跳远、打羽毛球、拳击划为运动项目类;其二由于一些词汇所代表的意义相近或相关,从意义上看,它们组成一定的语义类别,比如:父亲,爸爸,老爹,都可以用同一个概念来表示。按意义归类的逻辑系统较为直接和简单,经老师讲解词语意思后,聋生能明白词语的意义以及所代表或所属的类别。聋校中低年级教材的课后练习中,“读下面的词,分三类写下来”或“把不是同一类的词语划去”都是意义归类的练习,在教学新词时也可以做按几个大的类别把新词对号入座的练习。聋生对这类词语练习最易掌握,兴趣最大,成就感最强。
(2)语法归类。从语句组织和句法分析的角度,也即是根据语法功能对词语进行分类,分成一般人都熟悉的名词、动词、副词、介词等等。我们知道每个词在
句中应站什么位置,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使用了语法,才能方便沟通。其实聋人也有自己的语法,手语也是有内在规律的语言,但手语不属于有声语言,手势也不和口语词(音节)一一对应。每个汉字都可以一个音节一个词地念出来,而手语则不是完全这样。比如,打一个“共”字形手势,要说“gong”;打一个“美”的手势,要根据表情和上下文,从“真美呀”“美丽极了”“挺美的”里挑选一个适当贴切的词组来说。聋生也很难明白书面语里“星星”和“闪闪发光”有何不同,在他们的手语表达里,都是五指一张一合作闪烁状的。因此,聋生能用手语准确表达词语意思,但转换成书面语常常会错漏百出。我们常常读到聋生写的 “我和家人时间聊天”“小华的病痛不好身体”等句子。要让聋生掌握书面语里词语的性质、功能,对有了一定语言能力的聋生很有必要进行语法归类的教学和练习,而且应该比普通学校学生更多地进行此类练习。词语语法归类的练习大都是在句子练习和阅读理解练习中出现,比如“句中三个“他”分别指的是谁”“句子里有多少个描述动作的词语”“给用词不当的病句改错”等等。这类练习也都在中高年级的课后练习中大量出现。聋生都说对这类练习最为棘手。然而在讲授新课的新词时,我们就可以结合课文让聋生给词语按语法归类。我布置了一个课堂笔记本,里面辟出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区别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各项,专门让聋生每学新词就摘录归类。
(3)音节归类。在对外语的学习中,很多人都是通过记忆英语词根、单词的前缀和后缀来达到扩大英语量的。聋生在学习书面语词语中采用这种音节归类的记忆学习方法,同样会行之有效。比如“老”开头:老张,老王,老李,老爸,老板„„“阿”开头:阿姨,阿妈,阿哥,阿妹„„或者“子”结尾:杯子,盘子,桌子,椅子,窗子„„“巴”结尾:泥巴,哑巴,嘴巴,盐巴,结巴„„聋生也很喜欢使用这种归类方法,他们长于视觉思维的特点令他们较为容易掌握这种归类方法,每当我写出“红”,聋生马上反应出“红色”“红血”“红彤彤”“红包”“红花”等等,这也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练习,可以帮助聋生触类旁通,扩充词汇量。
2、扩展。归类是对比较多的生词进行处理的方法,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引导聋生认识并掌握新的生词。但归类并不能帮助聋生对所学生词的实践应用有透彻的
理解,所以在归类后,还要通过词汇扩展对聋生开展进一步的训练。扩展是把小的语言单位扩大成更大的语言单位。或者说大的语言单位也可由下的语言单位扩展而成。语素 — 词 - 短语 - 句子 - 句群。如果聋生可以把语素扩展成词,把词扩展成短语,把短语扩展成句子,再扩展成句群,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在聋校教材里词语扩展性质的练习分量很多,组词、在词语前面填上恰当的形容词、给两组词语搭配连线、扩句、把两句合为一句、把句子补充完整、用给出的词语写几句话、选词填空等等。
我们的教学要从根本抓起,强调词语的教学,让聋生掌握大量的词语,并能够贯通运用到书面语表达中去。那么聋人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会有意回避不会写的词语,而使书面语表达干枯生硬了。聋人唯有掌握了书面语,才能进行学习阅读写作,才能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融入主流社会。
第二篇:谈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提高
谈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必要性
《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在“学科”教学任务中提出:“所有学科都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听觉损失严重且频率补偿不全的学生,各科教学也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能力列为教学任务之一。”口语和书面语是聋人与社会沟通,彼此交流思想的工具。聋生在校学习阶段,是聋生各种语言发展、提高的重要阶段,而聋校的语文教学是重要渠道,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是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使聋生能够较通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减少与正常人交流的障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二、聋生书面语现状的原因分析
作为聋校教师,我长期思考了聋生的多篇日记和作文,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和同事探讨等发现,聋生书面语的词序倒装等现象并不是其思维不正常、逻辑混乱所致,倒装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一定规律。如:(1)我饭吃。(动宾倒装)(2)接受老师的批评我。(主谓颠倒)(3)他早已举起高高地手。(修饰语倒置)(4)开会时同学们提出了决心(词语搭配不当)„„教学中,我们深深感到聋生学习书面语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仔细分析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缺陷的影响。
视觉的功能和听觉不同,要求聋哑儿童用听觉来认识和理解字意和其含义,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听力障碍,最终导致聋生没有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形成口语,严重影响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形成,使聋生以视觉代替听觉,在书面语学习中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2、语言环境的影响。
教学中发现:聋哑儿童对于 “共产党”、“电影院”等词汇书写正确率一般比较高。分析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聋哑儿童在家庭、社会生活等经常见到并有过多次书面语刺激,但是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句子却缺少书面语刺激。大多数聋生家长与孩子交流,习惯使用手势语,在使用手势语出现沟通困难时,干脆任其自由发展,这些状况极大影响了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提高。
3、教学因素的影响。
就大多数聋校语文课教学看,虽然多数语文教师把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当作重要任务来完成,但是在进行口语和书面语学习训练的时间上极易造成分配失衡,继而忽略书面语能力的训练。另外,因为聋生使用的手语和规范的书面语表达很不一致,也大大影响了书面语的提高。如:“天上有月亮。”大多数聋生由于手语自身特点和实际沟通的便利,常常打出的手语却是“天上月亮有。”或“月亮天上有。”,诸类现象还有很多。就此意义上讲,手势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规则,对聋生学习规范语言存在干扰作用,而学生之间利用手势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书面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4、社会及家庭的影响。
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聋生书面语言的应用有其局限性,课堂上学习到的书面语不能及时巩固,加上社会上有些键听人片面认为,聋生只会指指划划,懒得与聋生打交道等现象,结果是极大地挫伤与消弱了他们学习书面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不愿与键听人来往,这样就大大缩小了他们的生活圈,丧失了向健听人学习语言、正常交往的良好机会。再加上大多聋生家长注重简便,认为书面交谈即费劲又费时,极不方便,一般家长不愿意与孩子进行书面语交流,有的根本就没有与孩子进行书面交谈的意识。这样一来,聋生在学校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就很难得到实践与提高。
三、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措施
要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其正确途径应当是双管齐下,手语先行,先帮助学口语、看话、识字学文化,再有效促进书面语形成,达到聋哑人与键听人之间进行健康交往的目的。
1、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直接学习的内部动因。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体验到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言的习惯,在学校或班上形成一种使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氛围。例如,在与普通学校举办联谊活动时,让聋生和正常学生交流,活动结束,聋生比一比谁获得的信息多,写出来互相传阅,使他们体会到使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成功。这样做既能促进健全学生更多地理解,关心和帮助聋生,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克服聋生的自卑心理 1 与孤立感,使聋生愿意向健全人学,促进语言水平和书面语能力的不断提高。
2、坚持说话、写日记。
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说话水平。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正确的说话能力,才能运用文字正确记录说话内容。由于聋生说话清晰度有限,不易被人听清,所以在教学中,最好采用说、写并举的方式,鼓励聋生把他们说得不清楚的话,用文字清楚表达出来。写日记是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操作性极强的措施。它能有效培养发展聋生语言能力,是聋生自学、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机会。聋哑儿童个体间差异很大,形成信号系统的途径也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能形成信号系统,就为读和写奠定了基础。老师在学生写日记之前,要求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真事抒真情,对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有的可以限定一定页数;有的可以写上一句或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就可以;有的可以要求两天一篇,有的可要求一周一篇。在学生写完日记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并尽量在了解学生表达意愿的基础上批改日记,同时,还要经常讲评日记。这样不仅巩固、提高了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强化课外阅读,积累语言。
课外阅读对于形成聋生语言能力的帮助很大。阅读是语言记忆、积累的过程,书面表达是一个提取语言应用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聋生思维、理解能力。语言积累得越多,书面语的应用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鼓励聋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学习途径,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如:鼓励聋生利用好学校阅览室的优势,多读课外读物,并能利用学习资源及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图书选择、读书方法等方面加以重点指导,先引导聋生借阅图文并茂的资料,扩大知识面,帮助提高理解能力;在聋生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再引导聋生摘抄好词好句、名段名篇,并能背记一些片段,积累语言,促进语言应用,巩固语言成果。
4、创设语言环境
校园语言环境在聋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聋校应充分利用标语、墙报、板报、宣传栏,以及增设通知栏、启示栏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聋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与熏陶。其次,还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写心理话、留言等形式,给聋生使用书面语搭建学习的平台。此外,鼓励家长多与聋生开展笔谈活动也很重要。就是不失时机地激发聋生产生语言交往的需要,让他们感到随时随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增强学习书面语的信心与动力。聋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与整个社会上的人交往,如果校园语言环境能够与家庭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共同为耳聋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效果将会更好。
5、创造性地进行语言教学。
全面提高聋校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教学。聋校的教师必须站在特殊教育的前沿,根据学生思维、认知等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强化语言训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科学的优势,开展声像教学,将无声世界提高到有声世界。利用聋哑人残余的听力,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培训。从早期教育开始,引导聋儿模仿健听人发音,并能分析一个音节的声韵母,记下一个汉字的音素,把说话、写话和看话结合起来,为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聋生的书面语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能力初探
摘 要
聋生的语言能力往往被忽视,而特殊教育学校对聋生的培养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聋哑学生能够在社会上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其与正常人的交往能力,决定了他们生活的是否幸福。本文就这方面将自己多年来的探索进行了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听觉训练;二是以看促听、听看并举;三是加强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听觉训练 视觉训练 激发兴趣 聋生语言
一、坚持听觉训练,为耳聋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条件。
尽管有些学生戴助听器后,具有一定的听力,但仍需要有意识的继续训练他们的听觉功能,增强听觉感受力,我对他们经常注意进行以下一些训练:
首先,引导耳聋学生借助助听器来增强聆听意识,养成自觉聆听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依靠残余听力,提高语言 能力的主要途径。
其次,经常利用辨别不同的声响来巩固和提高耳聋学生的听觉功能,其具体做法如下:
1、听音练习,提高学生对各种场所物体声的辨音能力。
2、在课堂无知觉中,随时随地进行听与说的训练,在辨听训练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
3、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庭与学生的交往中让他们亲自体验,多去实践。家庭生活中的语言,往往是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因此让家长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同聋生进行言语交往,对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其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家庭两位一体,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对聋生进行听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以看促听、听看并举”,是提高耳聋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条件。
1、重视背诵,给学生创造口语交流的机会。我要求学生凡学过的课文百分之九十以上让他们熟练地背诵或复述其内容。此外,通过每日一成语,说格言等形式,不放过一切可以利用口头表达的机会。
2、组织多种形式的听(看)话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晨练、课间及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日常用语问答竞赛,还随时地进行背听与看话小游戏。因为班级学生的听力有一定的差异,我就把学生排成一列,有的面对面,有的背靠背,教师说词句,由第一个听力好的学生用耳去听,把听到的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听力差一点的通过看口,把看到的再传给第三个同学,依次类推,一个听,一个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听、看老师的声音和口型,而且也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听、看意识,真正做到听、看训练相结合。
3、在实践中,让耳聋学生反复接触语言,鼓励他们多用口语与人交往,让学生在听看的基础上逐步由学话向会话发展。
首先,我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如:帮助老师转告他人一件事,或者给同学代买一样东西,把学生带到公共场所,接触实际发展语言等等类似的事情让学生多去实践,拓宽耳聋学生获取语言的渠道,增加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其次,耳聋学生利用听觉对有声语言的辨别能力如何,往往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有直接关系。所以,我结合无知觉实践除了注意对他们进行听说训练之外,还重视读与写的训练。在鼓励学生读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则,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听觉对辨别语言意义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自如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注重阅读指导
阅读,是人们向大脑贮存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担负着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使命。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恰恰说明读的重要性。读是获取写作经验,并用来指导写作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时地向学生渗透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作文,让学生依据文章体会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结构,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认识每一个具体事物的,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借助电化无知觉媒体,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
在朗读训练中,我鼓励学生朗读大量的古诗、诗歌及精彩的片断,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停顿,如何抑扬顿挫,甚至连四个声调我也耐心地给学生纠正。因为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我适时地运用电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如:在学习《听潮》这篇课文时,我把海睡时,海醒时,海怒时的情景录制并剪辑下来,分别让学生进行感觉和比较,给他们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把书本上静态的图文变成动态的画面,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视觉与听觉的感知能力,为下一步培养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日记入手,写实的东西,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学龄儿童已经萌发自我意识时,便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耳聋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客观地抑制了这种要求,致使他们潜在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甚至不会观察和思考,更谈不上日记和作文言之有物,情动辞发。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从训练学生写日记入手,着重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培养他们乐于和勤于记日记的好习惯。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每天都会看到各种自然现象,见到各种人,遇到各种事,学一些,搞一些活动,这些都是日记极好的素材。我从学生写观察日记入手,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学所做,3 让他们在日记里地,自信地表达。为了丰富日记的内容,我还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人人手中备有词汇积累本,训练学生写摘录式日记。通过读书阅览,抄写一些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等,教师定期进行批阅和讲评,甚至给予鼓励。为了避免学生把日记写成流水账或三言两语式的日记,我经常采用一些较有启发性的文题引导学生写好日记。如:让学生用片断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反映弟弟、妹妹的顽皮,反映自己喜爱的人或物等等。有时给几组关联词语让学生把某个场景或情景连贯地描绘出来,有时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学生通过日记把自己有趣的思想,日常的观察和感受记下来,不但打开了思路,为作文积蓄了素材,不断地练笔,逐步丰富语言。此外,通过日记的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描写自然美,歌颂生活美、人格美,既满足了学生求美的心理需求,也塑造了他们美的心灵,达到了练文练人的目的。
当然,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不断地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今后还需不懈地努力与探索。
第三篇:对聋生进行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对聋生进行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几年来的美术教学有切身体会:美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脱节,教师注重绘画技能技巧的传授和灌输,学生难以把生活中的知识用于促进学校学习,也无法将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和解决,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这一切对聋哑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由于听说能力的障碍,接受的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加上美术教材的陈旧,已经大大影想了学生对美术科教学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学生是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成才,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从这一个理念出发我悟到:学校的学习应该紧紧与学生生活联系。寻求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动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教会学生带的走的东西,学于生活,用之生活。我将这些年在美术教学方面的尝试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目标的定位。
传统的美术教学目标往往定位在技能目标层次上,对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操、认知目标在新课程中有了明显的体现。我的定位是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有生活化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操等。在这一过程中,我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的目标不是为了成为一位“小画家”,而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品味、更有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学生是一个具有个性生命的人,应该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生活中常见的、常运用的、常体验的内容充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来,让学生学有意义的美术、学有生活意义的美术。
1、结合地方民间习俗选择有乡土气息的教学内容; 在福建的闽南乡土文化气息浓厚,民风民俗活动丰富的地区,如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踩街活动:每次的踩街的活动都汇集了众多的晋江民俗风情,有安海采莲队、水上“捉鸭”、三吴一元师祖青狮阵、火鼎公婆、拍胸舞、嗦啰(口莲)、采蚵舞、扒龙船、花轿迎亲、晋江马队、舞狮弄龙等项目表演……包括三峡移民带来“摇旱船”的游艺民俗,也融入多元
文化的海西风景线。其中“火鼎公火鼎婆” 是泉州地区每年踩街闹元宵必表演的节目,阿公阿婆抬着一口烧着柴火的大铁锅,阿公嘴叼烟袋,阿婆手拿扇子。“拍胸舞”演员们个个裸露上身投入地表演,展示了闽台男子豪放拼搏、诙谐乐观的个性。这些有趣的装扮,诙谐的惟妙惟肖的表演常常是学生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谈到兴致上还不乏表演几个动作。这样贴近学生们生活的画面正是我选择的内容,如命题画—闹元宵,快乐端午,难忘中秋,学生们用画笔画出了和谐人家,画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走进大自然选择身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我的教育对象都是聋哑学生,他们知识面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认知,由于种种原因让学生走出去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我担任美术教师期间总会结合季节带领学生走出去。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吸引学生,他们观察小蝌蚪如何变青蛙,公园周边的漂亮建筑,家乡的变化等等。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很多学生们感兴趣,好奇,渴望认知的东西,这才是学生的课堂。一幅幅以“我心目中的小区”,“新小蝌蚪找妈妈”,“我设计的公园”,“畅通的马路” 等等为主题的画面,都是学生们画笔下心中的五彩生活。
三、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皮亚杰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聋哑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因而更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料,引导聋哑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因而我教育学生要克服心理压力(怕被人歧视),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接触社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在授课的教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会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活化。
1、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小组的生活化组成。如二年级在给同伴画像这节课上,我改变了以往硬性安排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互画对方,在课上有学生用手语告诉我“吴老师我画你可以吗?”这种时候我的角色又由教师转为学生的模特了;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学生积累有关美术表现的感性经验,引导聋哑学生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美学信息。如:我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蔬菜、水果制作一些具有较实用的“艺术品”;利用生活中的废纸,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在乡土艺术内容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上讲台表演高甲戏中的男丑,女丑角色,表演拍胸舞,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在座的学生增强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创作绘画的欲望。画中那表现男性刚毅的拍胸舞;高甲戏中男丑吹胡
子,女丑不忘在嘴角上点个黑痣,那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令人折服,一幅幅作品生动有趣令我感动。
聋哑学生虽然好模仿、临摹,但想象创作的空间很局限。在软陶泥塑的课上,我创设了田园人家和美丽的森林两个情景沙盘,激发了学生对泥塑的想象和创作欲望和兴趣,启发引导学生: 师:“房前屋后有谁啊?都有些什么呢?”学生捏出人和动物摆在房前屋后; 师:“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学生捏出果子,又捏出一个双手后枕躺在树下乘凉的人; 师:“池塘里有什么啊?”,学生制作出荷叶,荷花,蝌蚪,小鱼等等 师:“树林里都有些什么动物?”哈!学生们把平时喜爱的卡通人物喜洋洋,灰太狼,袋鼠,土著人等也进驻树林,那国宝熊猫也不落下。一个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课后还说“吴老师我想利用软陶制作手机链的小饰物。”学生制作泥塑的兴致意犹未尽,而且在助残日技能展示现场制作了很多手机链送给嘉宾。生活化的教学让一个机械,无趣的泥塑课,上得如此生动,有趣,有效。把孩子的被动学习化为主动,自主,创新的学习,还增强了聋哑学生们的自信心。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3、美术连堂教学。
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争取领导的支持,采用美术连堂教学将课时的安排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之具有更为充分的课堂空间,让教师能自由从容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参与体验,探究等学习环节,不会因时间的原因打断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探索,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养成做事学习自使自终的好习惯,能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美术对人类的独特贡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尝试,促进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生活化美术课程的开展,使我们学生在表现能力、材料运用的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智力、非智力因素,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聋哑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养成了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才是我在课堂上追求的要教给学生带的走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尹少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美术教育展望》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
川
岳麓书社2002
第四篇:怎样对优秀生进行辅导
怎样对优秀生进行辅导
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成绩突出、学习刻苦、求知欲强、工作能力强、遵守纪律的优秀学生。他们在教师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些教师认为优秀生自觉性比较强,没必要过多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犯错误的优秀生自有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在教育工作中对待优秀生表扬多,批评少,看到优点多,发现缺点少。这种认识和教育方法上的偏向,助长了一些优秀生不良心理的形成,从而失去一些做人应有的优良品德,其结果令人担忧。案例要点
小A(化名),班上的三好生,能力强,成绩突出,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是同学学习的好榜样。初一入学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每一门都很突出,所以自然就成了班主任心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因此我对他的表现也很关注。可是入初中不长时间,我发现在他身上存在的很大缺点:高傲、自以为是,和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所以也就引起他在学习上的滑坡。分析原因
优秀生的心理障碍:高傲心理、好胜心理、嫉妒心理、脆弱心理、失落心理。对小A的表现进行分析,我认为造成他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学时的表现一般,经常性的不受老师关注,刚到初中一下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教师一时对他的肯定,引起他的高傲心理,嫉妒心理。优秀生往往虚荣心较强,喜欢表现自己,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也就开始看不起同学和老师。辅导的核心问题是让他正确认识自我。首先,分析在他身上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真实可信的自己,保持平常的心态。辅导步骤
1、找到适当机会,比如当他自己也发现成绩不如人的时候。
2、选择适当的场合,比如在教室上课时,可以通过教育全班学生的机会,让其心知肚明的得到教育。也可选择两人面对面的沟通。
3、选择转机,比如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教育之后,发现他有改进,就加以鼓励。优秀生心理障碍的辅导策略
对优秀生的心理障碍,教师不能把它们看成“可爱的小毛病”,而要及时帮助他们矫正和预防,教会他们自我心理保健。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尊爱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情绪,使他们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焕发无穷的创造力量,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障碍的土壤,提高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营造心理气氛。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健康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情特别敏感,也易产生心理情绪。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良好的气氛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尤其是班主任还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并利用思品课、主题班会、日记、墙报等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消除优秀生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2、平衡优秀生心理。作为教师,批评学生可谓是常事,但由于优秀生的自尊心极强,又恃才自傲,受到批评后,难免心理失衡。对待犯错的学生不能心软,但批评教育之后,又要善于平衡他们的心理,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过两天,等他们冷静下来,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教师再去找他们谈话,语气要亲切缓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接受老师的批评。然后,再找机会表扬他,肯定他某方面的优点。这样,学生心理的“疙瘩”自然也就解开。其次,优秀生是班里的“领头雁”,他们在课堂上的竞争也很激烈,甚至连老师提问的次数和表情都看得很重。因此,课堂上提问时我很注意不重复名字,并对每一位学生保持同等心态,不偏袒、不歧视,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运用心理暗示。心理学表明,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力,在某种信息源的暗示和刺激下,人的潜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日后的思想和行为,会形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小学生的个性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受暗示的可能性更大。加上这些优秀生高傲而又脆弱的心理,采用暗示的方法,改变其过度自尊、脆弱的外壳,深入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地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情”去启发他们的心灵,那么我们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困扰,并给予心理疏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总之,要使优秀生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以渊博的常识,完美的人格去影响这些优秀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师要把自己的爱心,自己的真诚,自己的热望与期待,给予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热心地引导他们远离卑劣走向高尚,耐心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严中施爱,用理想的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他们攀登人生的制高点,使他们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文化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成为同龄的儿童中具有先进性的真正的优秀生,才能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第五篇: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培养
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培养
史秀珍
我们培养教育的聋生,将来都要融入社会,自主、自立于社会,更需要与周围人交流并平等参与社会。实践证明,聋生与正常人的交往中,较喜欢使用书面语。一是因为聋生的口语很多发音不够准确,常人无法听清;二是因为大多数正常人不懂手语。由于聋生听力受损,组织书面语的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常人。因此,在聋校教学中应加强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下面浅谈我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聋生书面语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低年级生字词的巩固
聋生学习知识的特点是以目代耳,主要通过视觉感觉字音、字形,通过手语理解字义,增加了学习巩固生字词的难度,遗忘率高。为适应聋生的特点,在识字学词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以巩固聋生所学字词。如:找朋友法:老师将学过的合体字拆开,把偏旁和独体字分写在卡片上,分挂黑板两旁,叫一个同学拿偏旁,再叫另一个同学拿独体字,两个同学把拿到的卡片拼在一起,组成字。拿对了,老师及时鼓励。大家齐读所拼出的字。两人一组,轮流上来拼。添加法:老师写出一个单字,让学生组成词,再把词写成句子。如:‚雄——英雄——人民英雄纪念碑——清明节我们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圈‛。开花法:老师写出一个单字,让学生 1
用这个字组成词,并写下来,比赛看谁写得多。如:
(一)(海浪)(炮)(火炮)
(海边)—海—(海面)(饱)(吃饱)—包—(跑)(跑步)
(海风)(刨)(刨子)
(一)(二)
老师写出一个独体字让学生加偏旁组字写词。如:上
(二)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即巩固了聋生所学字词,又提高了聋生组词说话的能力,同时发展了聋生的扩散思维,加深了聋生对字词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为聋生书面语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培养
1、通过复述练习,培养聋生书面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思路清晰,用词准确;而那些语文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思路混乱,词序颠倒,语法不通。但是这些同学经过教师的指导、点拨,也可以把课文复述的比较正确。因此,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复述练习,消除手语和书面语的语法障碍。
一是按顺序复述课。如:《蒋小芸洗手帕》一文,复述蒋小芸是怎样洗手帕的,按洗手帕的顺序为:‚端水——先——然后——最后——洗完后——‛。
二是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把它们连成通顺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如:《秋天》一文,关键词语为:‚天气、树叶、大雁、地里的庄稼、农民、景象‛。学生经过思考,想象就可以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
2、仿说、仿写练习,培养聋生书面语的运用能力。
在以往的聋校教学中‚重讲轻练,重教轻学‛,强调了聋生语言能力训练,忽视了聋生书面语言的练习,课堂教学多是字、词、句的分析讲解,而忽略了语文能力的整体训练,造就了聋生学习语文的困难,尤其是聋生书面语的表达词不达意,跟不上手语、口语。为了改变现状对聋生进行仿说、仿写训练,培养聋生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一是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内容进行仿说、仿写。
课文《我们的学校》一文中写到:‚走进校门是个美丽的大花坛。大花坛后面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穿过教学楼是宽阔的操场。最后面是一排宿舍楼。宿舍楼旁边是食堂。‛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别人,并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老师加以引导并纠正。
二是仿照课文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的特点进行仿说、仿写练习。在《小八路》一文中,对小八路的描写为‚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胳膊上还有臂章。‛通过此段描写,一个鲜明的小八路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眼前。此段描写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使用了‚穿、戴‛两个动词。要求学生仿照此段写法,对熟悉的人进行描写,观察的顺序也是从上到下。有的聋生对一个值日生的描写为:‚头上扎着粉红色的蝴蝶结,脖子上系着红领巾,上身穿着短袖衫,下身穿蓝裙子,胳膊上戴着‘值日生’臂章‛。
3、把看(听)话练习和观察结果落实于书面表达。
小学语文课后练习题,大部分有看(听)话练习,在做练习时,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写下来,加上标点,教师及时订正。在进行观察活动时,要明确观察思路,让聋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时聋生往往是说的热
闹,但要他们用书面语表达时,就会出现丢掉虚词、语序颠倒等毛病。教师要及时帮助聋生将手语转化为书面语,并进行个别纠正。久而久之,聋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就会提高。
4、通过阅读培养聋生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阅读能补偿聋生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现行聋校小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学期教一本书,学生就只学一本书,没有其他阅读材料,限制了聋生信息的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因此,在聋生尽可能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但是,阅读要根据各年级的特点,有明确目的性、实用性,对课本上的阅读文章侧重学知识、懂方法,对课外的读物侧重用方法、成习惯,这样课内外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培养并提高了聋生的书面语能力。
另外,创设适当的对话场景,将语言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进而培养并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通讯地址:河北省曲阳县聋哑学校
邮政编码:073100
联系电话:42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