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案例》(共5篇)

时间:2019-05-15 02:5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案例》》。

第一篇:化学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案例》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案例

杨娟

一、设计思想

化学是学习的载体,化学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理解和掌握的同时,适时引入人文精神,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即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

本课题创设真实案例情境,让学生如临真实的生活场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含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这既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学生在第一、二章里所学的知识,如物质分类法、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同时本课时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将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探究,了解钠、镁、铝、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出合金的重要应用。

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实验教学将占较大的比例,但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学生只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基于以上分析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编排体系,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Si、Al、Fe、Ca)的含量; 掌握钠、镁、铝、铁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感受探究的过程及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分析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题采用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策略

先从举例介绍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入手,引入新课,通过对比美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六、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你认识和接触过哪些金属制品?(2)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

2、回顾旧知,做好衔接

结合课本,书写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化学反应,总结归纳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

3、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猜想金属钠具有哪些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例如:氧气)

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盐中金属(2)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开始实验探究

首先让学生观察在煤油中保存的钠,使其激发对于钠性质的探究。其次通过学生实验,取出在煤油中保存的钠,用小刀切开观察钠的物理性质,教师穿插取钠的注意事项。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利用大屏幕将结果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4、层层深入,突破重难点

通过了解钠的原子结构、活动性顺序表,对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将钠与氧气自然氧化和燃烧这两个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观察上述实验,得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特点和生成条件

5、知识回顾,存在应用

回顾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使学生明确性质决定存在、制取、保存、用途这一基本知识。学生明确掌握钠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工业制法和钠的用途。

6、Al与氧气的反应

七、板书设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物理性质: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绝大多数常温下为固体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A.4Na+O2==2Na2O B.2Na+O2==Na2O2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2Al2O3(Al2O3薄膜具有保护作用)4Al+3O2==2Al2O3(燃烧)

八、作业设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应用型或探究型的作业。(金属钠是否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点金训练

第二篇: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1、根据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基本理念,教学过程中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化学实验为工具,以启迪性为核心特征的循循善诱为主旋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以独立性为核心特征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的自学之路。学生在领悟掌握本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图片和问题相结合的形式创设历史学习情意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二、较成功的方面:

1、能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落实好双基,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科学学习方法,适当进行德育渗透。

2、以人类对材料的使用历史引入,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过渡自然,前后呼应。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通过演示实验、适当提问、学生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方法调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5、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的交叉灵活运用,对教学的效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不足的方面:

1、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使整节课知识的系统性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但在学生小结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至使教学进度略慢。

2、在处理钠在空气燃烧的演示实验中,未能让全班大部分学生清楚的观察这一变化过程,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3、设计的师生互动形式虽然较多,但受学生的基础等问题,调动还不是很充分,学生参加的程度还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要有新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篇:《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用途”。

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开始。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又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内容分成如下三个课时: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②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③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

三、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导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而得出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整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教学时,考虑到让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将知识体系梳理设计成一些逐步深入的问题---知识问题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精读课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要素:

1.学生学习过程----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教学组织过程----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交流是关键,在小组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时地给予反馈。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升华。这样,看上去“闹”的一堂课,才是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从而最大程度地达成教学目标。2.教学过程中体现实验探究要素,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3.教学过程中体现探究要素,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实验探究过程中,抓住“猜想——假设——验证——归纳结论”这样的程序进行引导,有利于让学生把握探究要素,学会自主探究。这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心。4.做好演示实验,增强示范性

演示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演示过程中利用投影方便学生进行观察。从演示实验中还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事故意识。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通过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通过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对预习案中五个问题的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有参与实验的热情,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敢于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勇气。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学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 实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中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为主,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六、教具和学具

实验用品:(3组)金属Na,玻璃片,镊子,小刀,滤纸,坩埚,坩埚钳,泥三角,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3组)镁条,砂纸,坩埚钳,酒精灯,火柴(3组)铝箔,砂纸,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1组)铝粉,脱脂棉,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多媒体,实物展台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

情境引入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这奠定了我国成为航天第三大国的地位,今天凌晨1时36分神州八号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对接。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中许多仪器制造都与金属材料有关,想更多了解关于金属的知识吗?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属的世界,共同来探索它们的化学性质。

倾听;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讲授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你认识和接触过哪些金属制品?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0年前才开始应用铝制品,为什么? 2.至今为止,人类发现的金属元素有70多种,为什么绝大多数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问题二”、“问题三”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结论。巡视指导 【板书】: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2、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3.交流展示

推荐一位学生代表,把本组对“问题二”的交流结果讲出来。推测金属的性质:失电子,还原性

推荐一位学生代表,把本组的“问题三”的讨论结果展示,并分析原因。其他组可以补充、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 4.整理归纳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电子, 作还原剂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金属 + 氧气 金属 + 酸 金属 + 盐溶液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说明有些金属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呢?

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探究,才能得出结论 5.实验探究----探究金属与氧的反应

(1)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问题四”中的“实验准备” 推荐一位学生代表,把本组的交流结果讲出来。

分析学生的回答,提出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完成“问题四”中的“实验探究” 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注意实验安全 巡视指导(3)探究成果你我分享

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代表,把本组的实验探究结果讲出来,帮助学生完善

如何才能看到铝与氧气反应时,发光发热的剧烈现象 补充实验:用棉花包住铝粉在酒精灯上加热 现象:火星四射

(4)小组合作交流分析实验现象原并完成“问题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结论 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 6.整理归纳

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

钠常温

4Na + O2 = 2Na2O(白色)加热

2Na + O2 = Na2O2(淡黄色)镁常温加热

2Mg + O2 = 2MgO(白色)铝常温加热

4Al + 3O2 = 2Al2O3(白色)铁常温

Fe+O2 +H2O →Fe2O3(红色)加热

3Fe+2O2 =

Fe3O4(黑色)铜加热

2Cu+O2=2CuO(黑色)强调:①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反应 ②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③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如镁、铝等金属表面的氧化层。

7.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问题六” 8.展示交流

推荐一位学生代表,把本组的“问题六”讨论结果展示出来,并向其他同学讲解。鼓励其他组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根据学生实际)

回答补充 归纳总结

学生小组内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现象与结论。

与其他组进行交流,本组或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分析归纳,小组内讨论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六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学案; 学生观察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分析归纳,小组内讨论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我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使学生学会组内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的语言智力和反思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及基本过程。

引导学生开展生生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发散能力;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的性质 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9.达标检测

学生做题。小组内讨论

抓住时机开展评价,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力。

归纳总结

10.引导学生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那些收获?

学生发言,自主概括本节课内容。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能对自己的化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3.1 离子反应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2)镁与氧气的反应(3)铝与氧气的反应

2、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课前反思:

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组织者,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还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我的教学理念是“先学后讲”,重点目标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教学时,充分利用导学案,考虑到让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将知识体系梳理设计成一些逐步深入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读课本、研教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学生学习过程----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教学组织过程----三讲三不讲

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交流是关键,在小组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时地给予反馈。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升华。这样,看上去“闹”的一堂课,才是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从而最大程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篇: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案(范文模版)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知识与技能:

了解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金属钠常温下能否与氧气反应和铝能否在空气中燃烧作出假设,能够根据所作的假设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

钠的氧化反应,铝的氧化膜的验证和铝的氧化膜对内部起保护作用。教学过程:

引入: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投影: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比例图 讲述:首先我们了解自然界中的金属元素

1、金属元素占总元素的五分之四,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铝,第二位是铁,第三位是钙,第四位是钠。

2、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解释化合态、游离态)提问:金属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请同学们做出合理解释。

总结: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为化学性质活泼。投影:通过图片展示总结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思考:据教材上的图3-2思考交流,并写出方程式,归纳说明金属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归纳:金属的一些化学通性:

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如氧气、氯气、硫等。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一些盐溶液反应。过渡:金属的这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将是我们今后研究某一金属的出发点笔立足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演示:实验3-1 提问:结合实验,简单描述出钠的物理性质。

小结: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地软,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

思考:为什么新切开的断面颜色会变暗,请同学们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钠非常活泼,在空气中会发生变化,因此要保存到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4Na + O2 == 2 Na2O

演示:实验3-2 提问:根据实验,描述出实验的现象

小结:钠受热熔化为小球,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 + O2 == Na2O提问:比较上面两个反应,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物相同,但生成物却不同。

思考:在实验室中钠为什么要用煤油来保存?能否把煤油换成汽油?、小结: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不能换成汽油,因为汽油易挥发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活泼金属钠来做实验的,如果我们把钠换成铝呢又会怎样? 投影:铝粉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的视频实验 演示: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提问: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此现象

小结:铝只是发生熔化,并没有燃烧,因为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但也有些氧化膜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的氧化膜。

4Al + 3O

2== 2Al2O3

阅读:教材49页资料。

小结: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和硫化物。

2Na + Cl2 == 2NaCl

2Na + S == Na2S

2Al + 3Cl2 == 2AlCl4Al +6S == 2Al2S3

板书设计: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与氧气:

4Na + O2 == 2 Na2O

2Na + O2 == Na2O22、铝与氧气:

4Al + 3O

2== 2Al2O3

3、与其他非金属:

2Na + Cl2 == 2NaCl

2Na + S == Na2S

2Al + 3Cl2 == 2AlCl3

4Al +6S == 2Al2S3

第五篇:人教版化学必修一金属与非金属、酸和水的反应作业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金属与非金属、酸和水的反应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原因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反应 B.铝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

C.镁表面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

2.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B.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 C.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发生黄色火焰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水灭火

3.铁在一定条件下与O2、水蒸气反应的共同产物是()A.FeO

C.Fe3O4

B.Fe2OD.Fe(OH)2

4.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 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C.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 D.铁丝不论在空气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

5.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为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

--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说明:苯是一种类似汽油的油状液体,与水互不相溶,不与钠反应)()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 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

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要涂保护层

7.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C.有红色物质析出

B.有气体生成

D.钠熔成小球浮游在液面上

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9.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其中A是用带孔的铝箔包着的小钠块。

(1)从大钠块上切下小钠块,所体现的金属钠的性质是________。对取下的小钠块要用滤纸吸(或擦)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包裹钠块的铝箔上要预先穿上足够多的小孔,若孔数不足,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假如在实验刚开始以后就将镊子松开并拿出水面,“A”表现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预测,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可用一种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这种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要证明反应生成的氢气,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两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为点燃上述两个反应生成的H2,他们设计了图示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①实验获得成功,②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与H2O的反应速率太快,Na的用量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老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查阅钠、煤油、水的密度分别为0.97 g/cm3、0.80 g/cm3、1.00 g/cm3,并据此对实验进行改进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的生成速率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完成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

已知B中放入的是铁粉与石棉绒的混合物,C中放的是干燥剂,E为酒精喷灯,G为带有铁丝网罩的酒精灯。

对比两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装置中湿沙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同学认为欲在乙装置的导管口处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H必不可少,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甲、乙两装置的B和K,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A B项,因为铝表面有氧化膜,所以不能燃烧;C项,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内部金属;D项,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

2.选C A中,钠的硬度小,可用小刀切割;B中,放臵在空气中,钠被缓慢氧化生成白色的Na2O;D中,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故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

3.选C 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Fe3O4,与H2O(g)在高温下反应也生成Fe3O4。4.选C Na与O2的反应产物是由反应条件决定的,常温下生成Na2O,点燃时生成Na2O2,与O2的用量无关,A错误;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熔化,但由于表面形成熔点很高的Al2O3,故不会燃烧,B错;铁丝可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D项错误;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金属只能失电子被氧化,C正确。

5.选D 苯与水互不相溶,且苯比水密度小,则苯与水分层并且苯在上层,两层液体间有一个界面。钠比水密度小、比苯密度大,由浮力原理可知,呈固态的钠粒一定是处在苯与水的界面处。钠与苯不发生反应,在两种液体的界面处跟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不溶于水和苯,包围在钠粒周围的氢气使钠粒受的浮力增大而上浮。在钠粒上浮的过程中氢气脱离钠粒逸出液面,钠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又下落到了两液体的界面处。这种现象重复出现,直至钠粒完全消失为止。

6.选C 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就不同,钠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的产物为Na2O2,故A项正确。镁表面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而钠易被氧化需特殊保护,故B项正确。铁锈疏松多孔,故铁制品需涂保护层,故D项正确。铝表面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但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如常温下能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项错误。

7.选C 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首先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此时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浮游在液面上,有气体生成,生成的NaOH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蓝色絮状沉淀。A、B、D项所指的现象均能观察到。但钠不能将铜臵换出来。

8.选C Al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其原子结构为,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有较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Al2O3,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由于铝的熔点低而熔化,但Al2O3的熔点高,包在铝外面,所以熔化了的铝不会滴落下来。

9.(1)硬度小 除去金属钠表面上的煤油(2)发生爆炸 浮到水面上并四处游动 金属钠比水的密度小,与水反应生成氢气(3)2Na+2H2O===2Na+2OH+H2↑ 酚酞溶液 将集满气体的试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点燃

10.解析:Na与H2O反应产物是NaOH和H2,反应很快,并放出大量的热,Na的用量多容易发生爆炸。由于ρ(煤油)<ρ(钠)<ρ(水),故钠块放入后将落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钠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氢气推动钠块上浮,当氢气逸出后,钠块又下沉到煤油与水的界面上与H2O发生反应,重复发生上述现象,减慢了Na与H2O的反应速率。

答案:(1)2Na+2H2O===2NaOH+H2↑

(2)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试管内H2与O2的混合气体点燃而爆炸

(3)钠比水轻,比煤油重,落在煤油与水的交界处.钠与H2O反应产生的H2使钠浮起,脱离水面,反应停止;当钠表面的H2逸出,钠又回落,与水反应,如此反复,减慢了Na与H2O的反应速率

11.解析:(1)检查装臵的气密性,常用“微热法”,应该先将装臵中气体密封起来,本题即先向H中加入水没过导管口,再微热K。

(2)湿沙子受热时,水蒸发产生水蒸气。(3)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

(4)潮湿的氢气很难燃烧,故H的作用是干燥氢气,降低H2中的水蒸气含量。(5)装臵B中使用石棉绒可以增大水蒸气与铁粉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答案:(1)向H中加入水没过导管口,连接好装置,微热K,若H中导管口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出现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提供水蒸气

(3)3Fe+4H2O(g)=====Fe3O4+4H2(4)干燥氢气,降低H2中水蒸气的含量 高温

-(5)使用石棉绒,增大水蒸气与铁粉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下载化学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案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案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设计 (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的学习,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②能......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编号:初中24号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和以前的学习,知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初......

    铁与水蒸气反应教学设计案例

    铁与水蒸气反应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PPT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实验探究法,在设计反应装置的过程中,引导学......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教学反思

    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

    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安全检查工试题

    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安全检查工考试试题 判断题 1. 2. 3. 4. 5. 矿山从业人员应自觉参加教育培训,掌握相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 √ 排土参数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金属晶体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模型的构建掌握金属晶体内原子的几种常见堆积方式,了解不同堆积方式的区别,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三以及高一的化学学习,甚至是其......

    化学教学案例

    捕捉灵感、挖掘潜能 乌丹六中 我在教授科学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教学时,我当时按照已经准备好的教学思路走进课堂,满怀信心地实......

    化学教学案例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