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时间:2019-05-15 02: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文章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作文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历练和持之以恒的实践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做到每个学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一次作文教学都有所侧重,逐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切不可“贪大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如,我们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新课标确立的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目标来确定中高学段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与能力训练重点:

中年级(第二学段)是儿童观察的活动的“敏感期”,观察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微性和概括性显著提高,因此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如自然景物、小动物、人物动作、人物外貌、人物对话和周围环境素描等),重点是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即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典型性,形成典型表象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策略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1.命题引趣

题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情绪。新颖有趣的命题,能引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作文命题的范围过大、过笼统,缺乏趣味感、朴实感,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缩小作文的命题范围、肢解题目、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有效途径。

2.情境创趣

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在作文之前,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3.高分励趣

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不要吝啬作文的分数,可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笔者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调查,小学生极少看老师的评语,最看重的是老师给的分数。给学生的作文打高分,是激励写作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4.竞赛激趣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一些写作大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学生在竞赛中尝到了竞争的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另外,竞赛游戏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5.评价固趣。“激励”、“评价”是心理学上讲得两大功能。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两个心理功能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后的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传统的评价是“玉中指瑕”——找缺点找毛病。正确的做法是“沙里淘金”——找优点找亮点。特别是针对文章中的那些“个人的独特感受”,都倍加“珍视”。

二、限时作文策略与方法 在我们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往往忽视成文时间的限制,有不少教师常常将文题布置给学生后,让其带回家去完成,而把习作课时用来进行课文教学。表面看来,这样做既未影响学生的作文训练,又挤出了一些时间来学课文,岂不是两全其美。其实,这种做法弊多利少,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真正提高。对于限时习作,应该成为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层面。对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和要求:在“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应该引入和建立当堂限时写作训练规制,使限时习作与非限时作文两者“双轨运行”、相辅相成。

限时习作训练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学生写作而言,即所谓“写作过程限时法”。每次学生写作只能安排一个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40分钟完成400字,时间大致这样分配: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40分钟写不完400字的,宁减字数不增时间,可以从实际出发,先要求写200字,第二次写250字,第三次写300字,第四次写350字,这样逐步加快,一直训练到40分钟能写满400字为止。

二是对教师组织教学而言,即所谓“写作教学周期限时法”。这种方法实际是把拖沓松散的写作习惯改为快节奏的作文训练。一个写作周期从布置到评讲总结,最长一天,最短两个课时。每写一篇习作,从学生成文交卷到教师处理发卷都严格限定时间。老师巡回观察,掌握典型材料,学生写完作文以后,立即收卷进行讲评,让学生通过议论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然后再指导他们修改作文。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2)

三、读写结合策略与方法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小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学生往往能写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在教学中,每教到精美范文,就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奏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1.多元仿写

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仿写可以从形式到内容;从情感到理性,从课内到课外,从经典到随笔,不受拘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心驰之则神亦往。学生写作就像是一个学走路的孩子,让学生仿作就是扶学生走路,在扶着走的时候,老师要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前进,慢慢地孩子就会自己走路了!

⑴句式的仿写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石,好语言的准确使用,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撷取课文中极富生命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句式训练,让学生掌握句式的特点。⑵片断的仿写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⑶篇章的仿写

在学习课文时除要抓好自然段的仿写外也要渗透学习怎么样把各个段落有顺序地组织起来,成为一篇文章。实现由段的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为命题作文打好布局谋篇的基础。《美丽的小兴安岭》按四季变换的顺序安排,可学习介绍自己的故乡;《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的顺序组织,可领悟如何说明一样事物;《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可学会如何写一件事情……

不论哪种仿写,都得要求学生仿中有变,彷中有新。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情实感。仿写是注重形式的模仿,不是机械照搬和牵强套用。仿写的最终目的是将模仿引向创造,在模仿中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理论和方法通过范例的具体化加以理解吸收,更好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范例的选材、谋篇布局等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材料与个人的感受,打破习惯性思维,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已掌握的写作经验,独立地、创造性地写作。2.补写空白

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从四个“点”进行补白:一是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二是对主题深化点进行补白;三是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四是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3.文尾延伸

有些课文故事情节清晰,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完,耐人寻味。可将原文的终点作为读写的起点,联系可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4.多项改写

这是以原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改写课文的表现形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的再创造、改写的过程。例如改变人称:把第三人称改变为第一人称或反之;改变体裁或内容:把古诗文扩译成白话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改变部分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启发学生思维,使读写训练深刻化。【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片段:

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出伯诺德夫人及她的两个年幼孩子都积极投身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机智勇敢地和法西斯分子作斗争的一腔爱国热情,安排了一项说写训练。教师变更课文内容,把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三个人依次想法熄灭或取走那藏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变为伯诺德夫人一人一再想法要熄灭或取半截蜡烛。让学生想象一下,德国军官看到伯诺德夫人几次三番要拿走蜡烛,会有什么表情,会说写什么,会有怎样的举动,然后把它写成一个片断。

这样的读写训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的紧张激烈,并由此对这一家三口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不露声色,沉着勇敢与敌周旋的胆识的肃然起敬,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练笔提供了素材,使之有物可写。

四、看图写话策略与方法

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低年级的教材大多数都是图文并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抓住教材中提供的那些色彩鲜艳的插图,引导孩子们把观察到的内容来说一说,写一写。看图写话教学的基本步骤 :指导观察——启发想象—— 先说后写。

【案例】

在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不看课文内容先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初步获得图意。学生在观察时,先弄清画面上有哪些景物?由此判断:画面的时间、地点。接着,学生重点观察画面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动作?由此推断:谁干什么?因为这幅图上有三个人,就有必要弄清三个人分别在什么?主要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学生一步一步地观察,把握了画面的内容,在写话的时候就比较轻松:夏天到了,晚上,夜空繁星点点,一闪一闪的,小张衡和爷爷、奶奶一起来到院子里乘凉。你瞧,他们边乘凉边欣赏夜晚的星空。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指着天上的星星,在认真地给小张衡介绍星星的故事呢!小张衡和奶奶听得入了神,连小猫也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学生的话语虽然是非常幼稚的,是汉音夹杂的,但他们能把自己的认识观察的事物写下来,说、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发布者:何富琼 发布时间: 2011-9-23 23:04:31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努力寻求适合大班教学的途径。本文将从小学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不利、有利因素出发,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入手,与大家探讨小学英语大班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小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一)不利因素:首先,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活动起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制约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作用,教学活动进展缓慢,效率低;其次,学生多,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众口难调;再次,个别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操练机会少,不利于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有“照顾不周”之感。另外,学生水平不一,教师个别指导机会少,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级分化。

(二)有利因素:①人数多,能形成“尖子群”,竞争力强,有利于形成学习动力,并推动学生间的互助学习;②人数多,意味着信息量大,学生间交流机会多,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本,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能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和心灵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要提高大班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尽可能最大限度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个神奇的指挥棒,就是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从知识传授和操练活动两方面来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增强知识的层次性、重现性、丰富性

知识的层次性,即根据大纲的目标要求,将每堂课的知识内容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知识的重现性,即在不同语境中,以不同方式,不断重现某知识点,使学生既感熟悉又感新鲜。一方面,为较高水平学生提供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一方面,通过反复接触,使其他水平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知识层次,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如:学习表示天气的单词时,不要求学生一节课内把所有单词练熟,而是让他们结合当时的天气展开讨论,他们感到很新鲜,兴趣浓厚,没多久,就能区分并灵活运用了。知识的丰富性,即不满足于课本知识或本课知识的教学,提供适当的课外知识,或调整教材,将前后知识溶合,既提前渗透,又新旧结合。课本知识是片面的,难以建立起学生对英语的全方位立体感知,更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喜好。要给学生打开英语世界,必须拓展课本知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理解每个句子和单词。如:学习kangaroo时,我告诉学生这种动物生活在Australia,给他们讲这个词的来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2.注重操练活动的层次性、重复性、丰富性

操练的层次性,即遵循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操练目标明确、逐步深入。教师应设计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自主练习的活动,使学生边学习边消化吸收,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如:学习Can a bird fly?这种句式后,我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动物的名称,做不同的动作,他们依据自己的意愿,造出五花八门的句子,课堂氛围活跃。第二节课,我指导他们玩HAPPY / SAD,一部分学生在前面表演HAPPY / SAD,来判断台下学生的句子是否合理,下面的学生编句子做动作。台上台下,一唱一和,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操练的重复性,即联系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定期、适度重复某种操练形式,练习不同内容。这样,便于学生迅速进行活动,课堂效率高。活动形式变换过于繁多,学生操作困难,加重课堂负担,难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操练的丰富性,即变换操练方式,综合运用游戏、绘画、唱歌、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吸引不同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展示舞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保持学习热情。

(二)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将操练活动变成竞赛前的准备活动,将各种形式的竞赛作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比学习、比纪律,既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1.竞赛目的:竞赛不仅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还在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活动的习惯。要避免竞赛的盲目性。

2.竞赛形式:主要分为班内竞赛、组内竞赛和男女生竞赛。以组内竞赛为主,班内竞赛对组内竞赛起督促、检查作用。

3.竞赛实施:①要明确竞赛要求。遵循“任务型”教学原则,竞赛前或操练准备前,教师要明确任务,讲明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正确地独立操练。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活动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大班教学极为重要。因为,有了竞赛调控机制,学生既比知识,又比纪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教师只是顾问、帮手。我主要从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树立“小老师”形象。他们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小组间的竞争,激起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这种意识指引下,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有序的赛前练习活动,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监督、启发、激励,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活动效率。另一方面,建立记分评比制度。组内的竞争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他们有很强的“攀比”心理。优秀学生既是他们学习的典范,又是竞争对手。每个小组一张练习记分卡,由小组长记录组员学习活动情况,定期评比,并建立小组长轮换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不但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增强了学生间的监督力度,利于良好学习秩序的形成。

4.竞赛评价:竞赛评价在竞赛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对学生成就感的肯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下次竞赛的期望度。小小的特质奖励,对于小学生,吸引力是很大的。但由于班内容量大,受物质条件限制,难以实现。所以,我更注重鼓励性语言的使用,从不同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水平的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点滴创新,给予他们赏识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也很有意义,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如:拍手奖励可以振奋精神;开展“夸夸我的partner”活动,增进学生间的互学互助。其他评价方式,如:“流动星”,小组间开展竞赛,争夺一颗流动星;组内建立口语练习记分卡等。

(三)适当组织有效的个别活动。

个人操练时间短少,是大班英语教学一大弊端,常出现这种情况:个别或小部分学生操练、游戏时,其他学生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另外,还有的学生为了争取答题机会,大声争抢,扰乱教学秩序。为此,一些教师大大缩减了学生个别活动的时间,而以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为主,这不无道理,但学生的个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积极引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每次个别活动之前,对其他学生提出一定要求,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去看,结合学生间的评价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做个好“观众”。

2.选准操练时机、操练对象

新授课后,进行反馈性操练,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独立操练之前,选优秀学生进行示范性练习;小组活动中,教师巡视,访问个别学生;小组活动后,选那些不好表现,积极性不高或胆小的学生,进行检验性展示、比赛等。

总之,要提高小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而这条探索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第四篇:论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专题

新课程下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侯坪完小

胡玲芝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是小学看图说话写话向命题作文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中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从一句话的写作训练到片段写作训练有了一定的练习和经验,另一方面却又缺乏写作方法的积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为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提炼及对应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长足地进步。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1】小学生作文教学也就是引导小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根据现行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主要为说话、写话阶段,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要形式,以词句训练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主要为段的训练阶段,以观察作文为主要形式,在语言表达上侧重抓好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围绕中心,按一定关系组句成段的能力。在小学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处于小学语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一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从一句话的写作到片段写作有一定的练习和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却又缺乏写作方法的积累。这一时期的训练重点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写作,因此不但要讲究作文的篇章结构,也要求用上一定的写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却发现三、四年级的作文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对许多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却只是将其看成是老师交代的任务,只要字数划够,老师一交就完事。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已为目前小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其次,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又不知从何下手,写出来的内容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细致的观察和写作方法的欠缺。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中年级是由看图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一个阶段,打好这个基础,也就为高年级"篇"的训练创造了条件,更为学生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展开?笔者试着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期能够为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

(一)解放身心,激发写作兴趣

都说“兴趣最好的老师”,对写作充满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当前很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一听到要写作文便唉声叹气,毫无兴趣,这如何能让他们写出一篇篇情感饱满,内容充实的佳作?中年级是作文训练的初始阶段,因此,从这一时期起,教师应注重从学生心理素质入手,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以鼓励树立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小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或同学们的夸奖时,对某学科的兴趣会因此而倍增。中年级学生刚刚面临写作,多有恐惧心理,写作之前教师可亲切交谈鼓励,讲述一些老一辈文学家写作的故事或欣赏同龄小朋友的文章,循循诱入,让学生受到榜样的激励,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在批阅和讲评的过程中,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将其圈画出来,当众诵读表达,以“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敦促学生再接再励。此外,日记是学生倾吐心声的很好方式,让学生每天不带任何负担地写,不论字数和篇幅,教师不失时机地批上几句真切的话语,让学生尝到用笔表达思想的好滋味,既练了笔又激发了兴趣。

(2)以游戏激发热情

“好奇”“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特点,把一些可用游戏形式表现的作文内容尽量游戏化,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在进行有关人物外貌的片段写作训练时,教师可设置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游戏“你猜他(她)是谁?”。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仔细观察班上某同学的外貌,抓住主要特征写一段话,并注明被描写的是谁。然后,教师把写有外貌的卡片打乱顺序,随手抽出一张当堂朗读(不读姓名),让大家连猜五次。如果五次没猜中,说明小作者没有抓住特点,就“罚”他(她)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点。在作文教学中灵活穿插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3)以仿写增强动力

仿写以其对文章风格结构的模拟,能帮助学生尽早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动力,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仿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写作的技法熏陶。可供学生仿写的文章很多,但教师若在讲解课文时渗透仿写的技巧,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小兴安岭的四季的描写,体会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并要求学生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练写《家乡的四季》,同学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大都能就家乡的四季写下几句话,基础较好的同学更是发挥想象力,写出了一篇篇较为完整的作文。(二)指导观察,积累写作内容

谁也不会否认观察之于写作的重要。许多作家都把观察作为创作的第一需要,作为创作的基础和起点,小学生的作文当然也不能例外--特别是在起步阶段。已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丰盛的泉源从何而来?自然是要依靠观察。大量成功的作文指导经验告诉我们:在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学习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学习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1)培养观察习惯

作文课上,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总是愁眉苦脸,处于不知写啥的苦恼之中。其实,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在他们周围发生的事情、出现的人物、建成的景点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是前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动人的例子:“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学生突然呕吐,吐了一地的脏物。这时,除了个别学生捂住鼻子直向旁边躲之外,其他不少学生有的拿来了扫帚、拖把,把地面弄得干干净净;有的扶着呕吐的同学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并倒茶给他喝。这是一个很动人的场面。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这件事写下来。可是学生只注重这件事的简单过程,寥寥几笔就完事了,学生缺乏的还是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忆几位扫地的同学当时的行动、神情、语言,把这件事的过程写具体。重新写的文章果然大为改观,内容生动具体多了,篇幅也长了。”【4】这位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及习惯进行培养,因此取得了另自己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更应坚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渐渐的,让学生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增强了,头脑里的贮存自然就多了,而且随着观察生活能力的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2)提高观察能力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谋篇步局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我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固然是为了让他们通过观察去获得写作材料,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养成他们认真仔细地观察的良好习惯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发展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在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痩。”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样观察过一夜风吹雨打的海棠,卷帘人看到的是“海棠依旧”,而李清照看到的是“红肥绿瘦”。可见观察的认真不认真,仔细不仔细,结果是大不相同的。现在的小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或走马观花,或浮光掠影,结果印入脑子里的只能是模模糊糊的印象,就像《如梦令》中的“卷帘人”一样,这也许就是他们写作写不具体的一个根本原因。

为了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存在、变化与发展,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观察训练,知道他们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如:观察动物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它的形态,再观察它的动态,然后再深入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使学生对活生生的动物有有一个清晰而明显的印象;观察静物时,可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或从上到下,由里到外等各方面依次进行观察,使学生对静物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观察人物时,可指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进行观察,再进一步研究他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观察自然景物时,要注意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具体时间、地点、形状、色彩、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让自然景物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观察活动或运动着的事物时,可让学生按事物活动或运动的开始、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后,使学生对事物活动或运动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掌握了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就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提升。当然,在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应特别向学生提示: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作为观察的重点。避免学生作文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记“流水帐”。(3)练写观察日记

除了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训练之外,还要指导和要求学生练写观察日记,这就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实,指导和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不仅可为作文积累材料,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同时也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艺术构思必须在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占有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不熟悉生活,不了解生活的人,当然无法孕育出文艺作品来。”【5】实践证明,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能力比较强、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那些感到作文无话可写的学生,往往是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人。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便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的习惯。”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和建议。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符合欧公说的“多为之”,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动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掌握方法,提高作文能力

教师教学生写作文,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不需要教而自己会写作文,形成独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写法指导很有必要。“作文教学中的写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它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自能作文。”【6】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应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中的每一部分,每一环节进行整体的设计,遵循一定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1)说话训练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个方面,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形式,而“每个人都有天赋的潜在语言能力,语言直接寄托着人的种种需要和欲望”【7】因此,要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先要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此,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如:开展“课前一分钟”的讲演活动。“开始时,我指定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示范讲演,然后按座次轮流让每一个学生讲演。内容是教师规定的‘一个成语故事’、‘向你介绍我’‘新闻一则’‘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等等。对演讲感到特别困难的学生,我事先亲自听他们试讲,并进行个别辅导。”【8】通过这种具体、活泼的口头训练,周老师任教班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很快,这就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另外,“新闻发布”也不失为培养说话能力的好形式。“培养说话能力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若让学生模仿新闻记者,走出课堂去采写新闻稿件,那么,学生在发布新闻时,往往能‘言之有物’。”【9】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表达起自己的看法来言之有物,写起作文来自然有理有据。(2)片断训练

为更好的发挥教材中优秀片断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有话会写,写有所仿,在中年级着重进行片断训练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片断训练的内容容易贴近生活,它不强调篇的要求,没有明显的开头结尾,篇幅也相对短小,从内容来说更加集中,往往是截取事物的一个部分、一个特点,或是事情的一个场面、一个情节等,这种训练很受学生的欢迎,不仅中年级写作起步显得很重要,可以放缓坡度,在以后的各个年级进行成篇作文时也很有必要,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片断训练将那种急于求成,头发胡子一把抓的整篇训练,改为将作文内容,作文方法分解成若干点,变“一把抓”为 “抓一点”,逐点抓好。就记叙文来说,应按写景状物到记事,从记事到写人的顺序,先分格后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学生作文基础打牢了技能技巧就会形成,最终达到写好记叙文的目的。人物描写训练时,则将其分解为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先逐项训练,再逐次增加,如外貌;外貌+语言;外貌+语言+动作;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除此之外,看图写段,想象写段也可以作为中年级片断训练的一种形式。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篇章训练,学生容易接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指导修改,重视习惯养成

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如中心的提炼,材料的选择,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起直到最终完成,都带有修改的意思在里面。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往往还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为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的确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然而,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了解后我发现,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是相当重视的,一学期下来,除了完成教材规定的作文外,还布置了不少周记和小练笔。但同时本人也发现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批改过细,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直接用红笔改正在原文上,教师包办过多,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很少,学生联系修改的机会自然也就不多了;一是由于看不懂教师的评语,加上平时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复查不严,有些学生修改时就不认真对待,稍有点困难就不愿动脑筋修改。教师对于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不重视,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试着采用各种方法,逐步增强学生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好习惯。(1)教师批改

教师的批改要讲究实效,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批改作文,不是单纯地评判正误和优劣,,而是借精当的批改,提供切实有效的批改方法,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简明适用的批改术语,并使用一整套令学生心领神会,一目了然的符号。所有这些,都可供学生模仿和借鉴,使他们自我批改或互相批改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的批改,才能使学生学到批改之术。(2)自行修改

每次的作文练习,当初稿完成后,我们让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有些漏字、错别字、笔误及不通的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一般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如有可能,学生再把作文读给别人听,听者往往容易发现问题,使写者茅塞顿开。教师对学生修改后交上来的作文,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进一步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再改。如此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就会愈来愈强。(3)同桌互改

同桌之间互改作文也是鼓励、培养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好方法,同桌之间互相修改,可以更好的取长补短,这对被改者有益,对改者也有好处。为别人修改文章时,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会驱使他竭尽全力,精心修改。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学生对别人的文章提意见或者修改,都能说到或改在点子,然而动手改自己的文章反而不知所措;但一经同桌指点,也会豁然开朗。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能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若能持之以恒,其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4】【6】【8】【9】戚廷贵.美学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5】张会恩、范湘其.写作文选.[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405 【7】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42 【10】薛金星.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280

第五篇: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

一 自学自测”,注重导入和引导。“自学自测”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老师预先设计的问题,结合插图或老师带来的挂图,找到相应的问题答案。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一阶段,我们一般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手段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督促学生自学,确保每位学生都专心学习,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指导学生“互学互助”做准备。

二 “互学互助”,让学生合作、交流。“互学互助”是在学生“自学自测”的基础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质疑、释疑,让学生就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易错点相互讨论、交流。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一部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跨小组来解决,这组学生可以帮另一组学生,把学生能弄懂得学生自己弄懂。这里要明确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让已经会的学生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受表扬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导学导练”,教师分析难点、疑点导学导练”是在学生“自学”“互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刚领悟的知识通过练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不仅是释疑解难,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作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下载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资料 序言 1.《学会生存》一书认为“策略”的概念包括哪三个观点?(P1) ①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②估计到在事物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的......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资料10-11章) 第十章 教师启发引导的策略 1、在课程改革中,怎样来认识教师于学生的关系呢? (1)教学是教师于学生的交往(2)教学是教师于学生的对话(其突......

    化学用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化学用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 其原因,一是化学用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 学生必须通过强化记忆来掌握,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二是化学用语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的方法初探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旨在促进学生的良好道德形成的课程。它主要在小学阶段高年级中开展,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责任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教学策略、模式、方法

    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它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教学策略包括五方面的......

    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指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

    中小体育课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中小体育课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如何激发初中体育差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也是学......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读书计划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读书计划 马岭镇麦地小学 一、活动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