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单位:老人仓小学
作者:郑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防止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好多语文老师都觉得作文教学难,主要是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写感兴趣的话题、熟悉的事物,学生才会顺利写作,表达真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师对学生作文方法的指导,是解决学生“怎样写”的关键。
在对学生作文方法指导方面,一是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学生学习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二是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三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而言之,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多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时间与方法,在讲评时,要表扬学生的进步,从每篇习作中找优点,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找到写作的乐趣就不再是困难的事。
第二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樟树市实验小学第二次语文教研理论学习资料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课难上,而学生最不想听的是这节课我们来写篇作文。学生为什么如此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疼?这可能跟学生的生活经历浅,生活范围狭窄有关,学生觉得写来写去就是这些,没话好说,没东西好写,久而久之,学生便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学生不喜欢作文怎么办?
一、学生不喜欢作文怎么办
1、端正作文教学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小学作文是语言训练的专门课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用口头说心头,用笔头写口头的能力。“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因此,我们老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作文教学思想,在作文训练时不能离开学生的基础,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更不能要求学生像作家写作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要求学生把已经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积蓄说清楚,写明白就可以了。
2、多用鼓励性语言 我们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去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于永正老师能使不爱作文的学生喜欢上作文,一个是他会给一些作文写得不好,但写作态度很认真的学生作文本上画一个翘起的大拇指,毫不吝啬地把表扬给学生;二是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分的标准不同,他根据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有否进步而给分;三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鼓励性的评语。
3、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乐于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我们平时不能将学生的写作范围框得太死。比如习作“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教科书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范围“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当然伤心的事、难过的事、遗憾的事、出乎意料的事等都可以写。有了这么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何愁找不到可写的内容?
4、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新课标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 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老师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愉悦的课堂气氛,在班级里进行作文展示,作文稿在校广播站播出,选送优秀作文参与竞赛、参与作文报刊选登等都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原动力。当然,在选送作文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对差的学生作文进行修改、润色,让他也有机会发表。那么好的学生认为这样差的都能发表,我比他好就更加有机会了,从而写作的兴趣就更浓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为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性格描写,然后进行有奖竞猜。谁写的人物被别人猜得又快又对,谁就获奖。又如:用录音机把事先录好的各种声音放给同学听,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用词句摹写,并进行想象推断,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
5、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有话说、有想说的冲动。如找找身边的人或事,做做小游戏,搞搞小竞赛,养养金鱼,捡捡落叶,画画图,演演戏等等。引导学生写这些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实物实景,才能畅快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学生只有在这样没有束缚,没有压力下写作,才会感觉到作文是快乐的。
二、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过去作文,教师注重作文写作技巧的灌输,这样的后果是学生既没有学会作文,又对作文产生了厌恶感。新课程强调习作应让学生易于写,乐于写,也就是强调情感作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是不是在教学中,就不需要写作技巧的传授?答案肯定是需要的。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呢?
(一)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合理方法渗透写作方法。
比如,我们指导学生写人作文,一开始,老师可对自己进行一番介绍,无形中给了学生有形的参考,为学生介绍自己提供了范例,使学生明白介绍自己要把自己的特点介绍清楚,可从外貌、爱好、优点、缺点等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这样不是机械地传授写作方法,而是不露痕迹地让学生领悟。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使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教材成为一篇篇习作的范文。
阅读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教学进行写话训练。
1、结尾续编。
课本中有许多言已尽而意未完的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或顺着或逆着文章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延伸课文内容。如学习了《七颗钻石》后,小姑娘的爱心使水 4 罐一变再变,当水流从水罐里涌出来,流向四面八方时,那焦渴的大地、干涸的河流和水井、干枯的花草树木以及焦渴的动物和人会怎样呢?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霖的美好景象,让学生延伸文章结尾,续上一段话。
2、空白补编。
文章中的插图或文章中一笔带过的情节,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某一点进行补写或扩写练习。还是以《七颗钻石》为例,就有许多空白处可以想象。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旱灾时地面上的情景,课文用了一句概括性的语言描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具体描述一下地面的情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水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想象小姑娘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的时候,她会梦见什么?当那水罐变成金的时候,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来了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的心理会想些什么?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有效地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3、联想新编。
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提供某件具体事物,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创新。《新型的玻璃》是常识性很强的文章,文中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玻璃及它的特点。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功能也会越来越多,你想象 中的玻璃会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当当发明家,发明出更科学,更新颖,更实用的玻璃,并给自己发明的玻璃起个名字,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小发明。
4、仿写拓编。
模仿文中的句式与段落,进行写话训练。比如《燕子》中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简短的话勾勒出了燕子的外形是那样的活泼可爱,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模仿这段话来写写他所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
5、串联绘编
将课文中学到的词语融入学生自己的语言中,可以采用串联的方法。比如,学习了《燕子专列》后,让学生将“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呼吁、寻找“等词串联起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场景。学生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变无序为有序,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让思绪自由驰骋。
阅读教学中的写话训练除了以上几种外,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还可以进行缩写、转换等练习,这些训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读写思有机结合,还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无形中渗透了写作技巧的点拨。
(三)运用多种“小随笔”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笔机会。
6(1)无主题作文的练笔之一—写日记
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更是私人秘密的隐居地。心底的话语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因为日记无需面对面地交流,很多难已启齿的话语,往往在日记中容易流露出来,当然,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更应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切不可将学生家庭的不安因素或学生内心的忏悔公开出去,让学生有心灵上的安全。
(2)无主题作文练笔之二——随笔
我们可以在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可以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做细致深入分析,做连载也可以,对别的同学提的看法加以评论或加以批判都可以……这样向学生提供了一块说心里话、说理的园地,既练了笔,又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培养了学生批判的精神。
(3)无主题作文练笔之三——做读书笔记
首先,我们可以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结合课外阅读、看电视和电影,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也是培养学生有独特想法的有效做法。每周都做读书摘记。做读书摘记时,摘录好词好句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思考对自己有特别启发或感悟的地方,并写下来。大家有话则 7 长,无话则短。可以因一个词而写下长长的一段话,也可以对一段话发表自己的评论,更可以写下一篇读后感。
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事要倾诉。”所以作文的确是一种真情实感表达的场所。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平台,让学生完全打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自由探讨、议论、发泄,学生怎能不乐于表达呢?
(4)利用节日,开展活动。
如“三八”妇女节,我们让学生开展“当家一日”活动,写写作为一家之主当家一日的感受。“五一”参与社区活动,“六一”文艺汇演、游园活动……这些活动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学生自主地感触,积极地酝酿,才能大胆地释放自己的生命,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5)结合学科,开展活动。
“小型运动会”、“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游戏”,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会、征文赛、日记接力赛等,享受读书、写作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学会怎么做就怎么写。按实所写的文章,必定是老师最爱读的文章,因为学生讲的是真话,讲的是真事,充满童趣,充满童真。这就象叶圣陶所说的“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
(6)科学实验作文。
通过做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步骤,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然后,将实验的过程记录下来,学生的积极性肯定高。如习作《摔不破的鸡蛋》、《烧纸船》、《烧不坏的手帕》、《称金鱼》……学生把自己的实践、所思、所想都融进了作文。
(7)游戏作文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认识生活和世界的重要方法。游戏是驱赶学生习作恐惧的良药,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首先要玩得有趣,老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玩,把玩进行到底。如一边有滋有味地品尝山核桃、葡萄、橘子等,一边将感觉到的相互交流,先说后写。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通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我们肯定会看到学生的习作少了那份刻意的模仿和随意捏造,更多的是清纯自然的富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美文佳作。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能力,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作文的乐趣。
第三篇:小学写实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写实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式”,反映童趣,表达童真,这是作文教学发觉呼唤生命的回归。毫无疑问,加强小学生写实作文的研究探索,寻找改变虚假作文现状的途径,从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让学“我笔写我心、我笔诉我心”呢?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中要抓住让学生想写、敢写、乐写三个环节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让学生想写
让学生“盘点昨天”。我利用语文早读时间,让学生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前两天的所见所闻。起初,上台的学生少,后来,孩子们语文早读课被“挤占”了。
这个时候,我就改变活动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内容写下来交给老师,由老师挑选后在早读课上‘发表“。
给学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产生冲动。我以常运用听录音、看视频、组织朗读会、欣赏课、表演赛等多种方式,将一些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吸引他们,让他们产生“我也要写出这样的文章”的冲动,同时引导他们坚定“我也一定能行”的信念。
2.让学生敢写
在学生想写之后,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敢写。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初学作文的时候,担心自己写得不好,因而害怕作文。所以,在教学我特别注意作文的门槛,让学生容易入门,尽快入门。同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就会消除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
3.让学生乐写
让学生尝到“甜头”,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最好办法。对于学生而言,作文受到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赞扬,那是莫大的光荣。因此,我在学习园地里特设了“我是小作家”专栏。“专栏”。“专栏”里画出了美丽的翅膀。告诉孩子们,谁能真实、用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他的作文就会插上翅膀飞起来,飞进读者心里,他就会成为“小作家”。孩子们习作热情高涨。作品“上栏”的孩子掩饰不住得意的神情,而“栏”上无文的孩子习痒痒的,在努力赶超着。
二、积累作文素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必须有素材,作文素材来源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书本,二是生活。
1.阅读书本积累素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广泛阅读,必能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一小时课外阅读,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哪选读法、精读法、速度法、批注法、摘录法等。同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者摘录好词毛佳句,或者写心得体会。
2.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不竭源泉。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实作文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而且侧重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要求他们边观察边思考,时时要有独特体能体验,甚或有个性化的感悟。
三、进行作文实践
小学生的作文实践,有一个由模仿借鉴到独立作文再到写出个性作文的过程。
1.指导学生模仿借鉴
作为小学作文的中介,模仿是学生写作必由之路。作文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模仿与创造总是交织揉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指导学生模仿,使他们由不熟悉作文到开心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借助教材选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片断仿写、结构仿写以及语言仿写。
2.指导学生独立作文
独立作文是学生作文实践最为艰难的一步。学生刚开始独立作文,我没有提太高的要求,以且再逐步提高小学生写实作文最基本要求内容具体。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首先要弄清楚,你最想通过作文告诉别人什么?其次弄清楚,你所积累的材料中,哪些材料最能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再次弄清楚,哪些材料最具体、最实在?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材料也就基本选出来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结合写实作文练习,交给学生一引起抓住人、事、物、景不同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反对象写真、写活。
3.指导学生写出个性飞扬的作文
言为心声。真是情感写实作文的灵魂。飞扬的个性是写实作文的追求。为了让学生在习作中,做到做真人、吐真言、抒真情。我平时注重根据情况适时点拨,让学生生活中不起眼的题材,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河东街小学)
第四篇:浅谈乡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乡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语文,识字、组词、造句,等等,最终都要归结到作文上来。如果忽视了作文教学,哪怕学生认识再多的汉字,积累再多的词汇,也难以写出好文章,也就无法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学生怕写作文,农村学生更怕写作文。农村学生相比城里学生而言,享有的教育资源比较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少,视野较窄。农村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的课堂,课外读物比较少,特别是山区学校的学生,基本很少有课外读物。阅读少必然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导致农村学生词汇贫乏,知识面窄,语言表达不确切、不生动具体。但农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与城市学生不同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作文教学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将从阅读、观察、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激励性的评语四个方面提出自己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加强阅读指导。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写作文,必须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写作文时厚积薄发,把知识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正如古人所说“多读胸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所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进了教学目的。
1、重视课内阅读积累。语文课对于课外读物相对较少的农村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阅读获取知识积累的途径,“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重视语文课教学,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丰富的词汇,学习文章的遣词造句,把握文章的段落布局,领会文章的意境。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作文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课内笔记本,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划出 来,并抄在笔记本上,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作文锦上添花。
2、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广泛的阅读。因此,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学生课外读物较少,但正因为农村学生的文化生活相对枯燥,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比较浓厚。教师要为学生解决课外读物少的问题,让学生有书读。首先学校要积极争取条件,办好图书室,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可以把学生自己的图书集中起来,积少成多,互相交换阅读,让较少的图书发挥较大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指导学生多读少儿文艺作品,如民间故事、神话、童话、寓言、诗歌等,这些作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读来十分有趣。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地方摘抄在笔记本上,然后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写下来。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摘抄的词句,让学生尝到多读书的甜头。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作文水平同时得到提高,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就是将生活的源泉汇集为文章的溪水的起点,也是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过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观察的重要性。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能力比较强,从生活中或书本上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那些看到作文就害怕或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学生,往往就是不重视观察或不会观察,不留心观察各种事物的人。要想指导好学生的作文,就要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爱刨根问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经常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发现事物的美,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首先,形象导入,可以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因为在作文教学中,生动逼真的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联想,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其次,要采用自由表达的方式,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千万不要给学生限定时间和空间,一定要学生独立思考,充分感受,让学生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最后,要想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一定要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不论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是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有观察的兴趣,表达的欲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有观察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如果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才有目的,有计划,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才会更浓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因为只有目的明确,学生在观察时才不至于出现乱看瞎看的现象。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东看一眼,西看一眼,浮光掠影,印象自然不深。其次,还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去观察。任何事物都有很多方面的特点,如果在观察时不分主次,不突出重点,写出来的文章就像记流水帐一样平铺直叙,不值得一看。比如,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时,可以从人物的长相、语言、行动、神情等方面去观察。观察动植物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植物叶子、花果的颜色、形状以及生长的环境,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突出事物的特点。还要根据所观察的事物来确定观察的顺序。
3、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有的老师以为观察就是到写作文那一天,出示一个作文题目,然后把学生带到一个地方或到要写的事物跟前让学生看。其实不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多看,利用一切机会有意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指导学生去观察,形成观察习惯。把观察的范围引向社会、学校、平常的生活。通过多看,多想,努力从我们常见 的生活现象或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没话可说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周记。当然,养成观察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去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做生活的有心人。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时时去督促和提醒他们。只要坚持下来,习以为常以后,良好的观察习惯便养成了。
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学生们就能够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就会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较深刻的认识与思考。通过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写出具体、生动又有较深思想内涵的好文章。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作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代教育多媒体在农村学校已基本普及。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导,还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 便捷的展示平台。课程标准提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没有积累,更写不出好的作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积累空间。网络是个奇妙的世界,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料,搜索所需的数据,下载有趣的信息,了解自己身边没有的事物。庞大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求知欲望。学生不仅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展示给大家,实现资源的共享,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习作学写童话故事时,我在信息技术课上发动大家搜集有关童话故事,学生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为写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教学时,我将明确的教学目标与网络技术有机整合,充分地展示了 网络时代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优势。学生在写作时由于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都觉得有内容可写,连一些平时对作文深感头疼的学生也不再愁眉苦脸了。合理利用网上资源,无疑为学生观察世界、了解生活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
余秋雨先生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的训练。要表达生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要沟通生命,又必须掌握能被别的生命理解的一些共通规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恰如其分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如在指导高年级学生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时,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首先,找来一些经典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按照一定的顺序制作好,给学生以鲜明的对比。然后,再详细展示其特点,学生很快就能悟出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再链接一些作文网站,对网上作品的开头和结尾进行评论,并借鉴别人好的开头和结尾为自己所用。这样,同学们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了。
四、重视批改。
批改是发现学生作文的得与失,并使作文得到升华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批改作文时,教师首先要改正其中的错别字、病句,以及学生在谋篇布局上的不足,这是批改作文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批改时还要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大加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这才是批改作文的重点所在。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有高有低,但写得再差的作文,其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总会有“闪光点”,关键是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哪怕只是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亦或是一个场景、一个动作的描写,写得好,教师发现了,加以鼓励赞扬,或者对写出了身边真实的事物或现象,抒发自己真实感受的作文,大加肯定和鼓励,必然会增加学生写作的动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后,要写好评语,对学生的作文作一个中肯的总结,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予以鼓励。
教无定法,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多加探索,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会遇到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写出来的作文和题目要求完全不符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写作素材造成的。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写作时,就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阅读的习惯,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让他们在写作时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全面的评价产生写作的信心,在积极的创作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注重写作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作文时,由于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会让他们感觉写作文很难。每次上作文课都会绞尽脑汁进行思考,一节课时间才写一行字。这种写作难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对他们的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例如,在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掌握写作的步骤。同时,从写一段话开始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让学生能写出好的作品,还需要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让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增加他们的写作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写作的步骤,能从独特的视角出发进行构思,并能灵活的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描写,创作出好的作文。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要摆脱灌输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作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把读写有效结合,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要写出好的作文,学生不仅要有巧妙的构思和写作技巧,还需要丰富的素材。为了增加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通过阅读,学习语言的运用技巧和事物的描写方式,增加知识积累,为学生进行创作提供素材。通过写来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和积累的知识,使读和写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通过阅读,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进行学习,并写下读后感。结合阅读进行写作,能让学生加深阅读体验,让他们能找到写作的灵感,积极主动地进行作文创作,写出好的作文来。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积累的知识也不断增多。在进行写作时,学生能有更多的创作素材供他们选择,让他们的写作得心应手,摆脱了畏惧写作的局面。通过阅读和写作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在作文课上,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后,学生能积极的进行构思和创作,从新颖的角度进行写作和创作。在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抒发真的情感,使他们的作文有血有肉,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感染。
三、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学生。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作文抒发出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他们创设开放性的写作环境,让他们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找到写作灵感,顺利的完成作文创作。要使学生写出优美的作文,需要他们具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时,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他们展开自由的想象和创作。在开放性的题目要求下,学生的思维不再前篇一律,而是从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件入手创作,使他们的作文包含情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作文题目开展不同的活动。例如,在练习写《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和体会这种运动项目的方式、特点。通过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有更多想要抒发的想法和情感,使他们创作出优秀的作文来。
四、多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这种肯定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动力,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在写作过程中也是如此,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后,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多对学生采用激励的评价,让他们在教师的激励下进行积极的作文创作。通过激励评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使他们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作文讲评是对作文写作的分析和评价,是习作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能对作文进一步深化,又能实现巩固和提高。因此,教师要认真抓好作文讲评这一重要环节。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运用多样化的评价语言。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下继续充满热情的进行作文创作。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采用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在作文的讲评环节,教师还可以选出几篇有特色的作文,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也可以围绕作文中的问题进行启发探讨,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指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的阅读和细心的观察来积累写作素材,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创作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激励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使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并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