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共5则)

时间:2019-05-15 02:1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第一篇: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欧洲的宗教改革

授课人:谢红春

授课时间:2016-12-14

类型:新授课

授课班级:高二22班 授课方法:概念解读、分析归纳、联系对比

授课教具:多媒体 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重点: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叙述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通过多媒体对本单元所呈现陌生概念的新认知。有:宗教,宗教信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中世纪等

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信仰 : 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通过世界主要三大宗教的分布图,直观认识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出:

老师分析解读图例,引出本课学习的核心,16世纪的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的背景

本着学生自主学和教师归纳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配合多媒体的辅助,多种方法分析并阐释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神权统治

神权统治的确立和神权统治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并理解。

2、宗教“ 异端 ”

包括“异端”思想和异端运动

2、宗教“异端” :

(1)含义:中世纪时,天主教会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的蔑称。

(2)实质:市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矛头:天主教会

(4)手段:利用宗教 “异端”思想

(5)表现:

表现部分,让学生看书找出,并阅读归纳宗教“异端”的共同之处,深刻领会这些异端思想及行为是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反映,表达了市民阶层的反抗诉求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分析宗教“异端”的影响

(6)影响:

①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②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③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向近代过度的欧洲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图片和上述材料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和社会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学生表述回答阅读效果(略),教师多媒体展示解读近代欧洲的发展变化图

总结背景知识结构图,由学生阐释

总结及原因实质:

①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崛起,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斗争。

三、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重点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原因,标志,内容,作用及影响。

思路:鉴于有必修三学过的知识基础,原因标志内容部分,有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把握,作用及影响通过内容分析得出:

3.作用:因信称义”:a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b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c 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d 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e 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4.影响:

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思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代表的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

(二)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

学生自主学习。综合思考解决:

结合欧洲历史上的三次宗教改革,思考这些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经过宗教改革后的欧洲,到17世纪时,宗教势力的分布情况,认识该改革。

作业布置:练习册37页例题

谢红春

2016-12-14

第二篇: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

一、专题综述

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

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1.模块间的知识整合 模块 专题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专题五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知识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必修一

必修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必修三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一可联系必修二中世纪末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二可联系必修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三可联系必修一宗教改革与尼德兰革命、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体会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

2.构建专题知识结构(见PPT)

3.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4.注重知识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能力。尤其重视从多种途径中获取历史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并用历史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构成历史画图;或将信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部分 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 教学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3.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特殊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宗教“异端”一词的内涵;分析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

◇教师需要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1)天主教的特殊地位;(2)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注意突出重点,恰当地处理有关内容,如天主教的教义教规,千万不能忽视教学的层次性。

◇由于学生对宗教现象缺乏了解,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从现今宗教在西方社会中的作用来导入新课。

一、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有支配地位,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基督教产生、发展的线索(产生、分裂、罗马教廷)2.特殊地位:◇教师要归纳罗马教会封建神权统治的表现。

(1)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2)政治,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教学中可以“卡诺沙觐见”为例,着重分析罗马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设计问题:罗马教廷是如何取得凌驾王权之上的权利的?

(3)社会生活、思想,天主教会控制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实施严密的精神独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恩格斯所说的这句话:“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神学”。◇教学中应着重分析宗教“异端”一词的涵义,分析反对宗教“异端”出现的原因。

二、天主教面临的挑战(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经济方面:14一15世纪,资本主义兴起与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教师要点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政治方面:14-15世纪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进步人士。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3)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

(4)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对人民群众名目繁多的搜刮。教会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因此,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改革的必要性:(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向近代过渡时期西欧社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政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君主结成政治联盟,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天主教神权)。

◇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宗教斗争(“异端”与宗教裁判所)与政治变革(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课也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问题探究方式展开:(1)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势力发展的原因?(2)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势力发展的表现?(3)天主教的统治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本课内容和能力的要求上还可以进行提升与拓展,提出以下问题:(1)归纳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我们能否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角度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呢?(3)封建时代中国皇权和教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 教学要求: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5.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尊法案》。6.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二、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本课的重点)

(一)背景(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帮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路德的宗教主张 1.“因信称义”及其实质

◇关于“因信称义”及其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来源、与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的区别从而分析其实质。

◇路德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提问: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点。2.“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

◇教师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宗教主张内涵、意义的分析。3.廉简教会和民族教会的主张

◇联系必修二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萌生的内容,分析路德的宗教主张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关系。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3、《奥格斯堡和约》的签署,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先定论及其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之一。不应过度强调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理论辩护的一面,要突出这一主张积极意义。◇通过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民主教会的建立

3.日内瓦共和国

◇设问:加尔文是怎样建立民主教会和改造国家的?加尔文的政治实践有何意义?

◇对神权与政权合一的日内瓦共和国以及塞尔维特被视为“异端”而处以火刑的史实,教师应该如何分析?应该联系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长期的宗教迫害以及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尖锐矛盾等因素来认识加尔文作为激进的宗教改革家的局限性。

三、英国宗教改革

◇注意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①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②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③清教属于新教派,实际上是加尔文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设问: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应该在掌握欧洲宗教改革全貌的基础上,分析欧洲各国改革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列表比较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

四、尼德兰宗教改革

◇本目可以略讲。点明:尼德兰宗教改革的双重性质即可。

五、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教师首先要点明宗教改革的性质,并综合分析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从反天主教神权统治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它最直接的作用是打破了罗马教廷的封建神权统治,结束了罗马教会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一批民族教会,促进近代国家的形成;解除了思想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使语言、文学、教育等领域出现了深刻变化)。

◇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材料,如《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分布图》,引用马克斯·维伯的观点:“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分析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史学两大新范式来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从文明史观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从近代化史观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专题小结:构建知识网络,进行专题总结。

◇拓展延伸:回顾必修三有关文艺复兴的知识,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

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第三篇: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一、综述

本课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三.教学目标:

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即原因。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

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五.教学建议

作为高三一轮复习,本节结合选修部分内容一并学习,适当拓展。注重知识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能力。尤其重视从多种途径中获取历史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并用历史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构成历史画图;或将信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六.教学过程

本节我们学习“人性的复苏”第二部分: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原因

1、基督教特殊地位:

(1)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2)政治,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3)社会生活、思想,天主教会控制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实施严密的精神独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2、天主教面临的挑战(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经济方面:14一15世纪,资本主义兴起与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教师要点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政治方面:14-15世纪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 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进步人士。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3)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

(4)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对人民群众名目繁多的搜刮。教会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

(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因此,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改革的必要性:(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向近代过渡时期西欧社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政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君主结成政治联盟,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天主教神权)。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本课的重点)1.“因信称义”及其实质

◇关于“因信称义”及其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来源、与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的区别从而分析其实质。

2.“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 3.廉简教会和民族教会的主张

◇联系必修二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萌生的内容,分析路德的宗教主张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关系。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先定论及其实质

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2.民主教会的建立 3.日内瓦共和国

◇设问:加尔文是怎样建立民主教会和改造国家的?加尔文的政治实践有何意义?

◇对神权与政权合一的日内瓦共和国以及塞尔维特被视为“异端”而处以火刑的史实,教师应该如何分析?应该联系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长期的宗教迫害以及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尖锐矛盾等因素来认识加尔文作为激进的宗教改革家的局限性。

(三)、英国宗教改革

改革的特点。①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②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③清教属于新教派,实际上是加尔文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设问: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应该在掌握欧洲宗教改革全貌的基础上,分析欧洲各国改革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列表比较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教师首先要点明宗教改革的性质,并综合分析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2.也可以从反天主教神权统治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它最直接的作用是打破了罗马教廷的封建神权统治,结束了罗马教会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一批民族教会,促进近代国家的形成;解除了思想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使语言、文学、教育等领域出现了深刻变化)。

3.以史学两大新范式来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从文明史观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从近代化史观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四篇: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教材分析

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欧洲西部地区。第一部分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示了欧洲西部地区人口、国家及工业的特征。第二部分通过设置教学活动,分析地图和图表的方式,总结欧洲西部地区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并由此分析欧洲西部地区畜牧业特点。第三部分,结合欧洲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通过展示图片感受欧洲西部地区繁荣的旅游业。教材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的活动体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能够地图说出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在地图上指出部分国家及首都;能够说出欧洲西部的工业特点及发达国家集中的原因。

② 利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出欧洲西部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理解欧洲西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③ 能够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理解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总结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② 通过设计旅游路线等活动,明确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和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欧洲西部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的原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理解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原因。2.教学难点

①通过分析欧洲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②明确本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教法选择 “欧洲西部”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由于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区域地理,还未较好地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本课以创设情景,案例分析,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区域要素特征,提高学生读图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法、创设情景法、自主学习法1.学生准备:欧洲西部气候图、欧洲西部政区图、欧洲西部的一些风景图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的图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欧洲西部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活动一:自主学习——地理位置

教师:结合图8.14(欧洲西部在世界的位置图),读图分析相关问题。1.描述一下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

2.指出穿过欧洲西部的纬线并判断其主要的温度带

学生预设回答:1.位于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北极圈穿过。主要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明确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活动二:欧洲西部之旅 教师:这是甲乙两位同学的旅游路线,指出他们经过了哪几个国家并说出该国家的首都。

学生预设回答:甲:①英国——伦敦②瑞典——斯德哥尔摩③芬兰——赫特辛基 乙:④西班牙——马德里⑤法国——巴黎⑥德国——柏林⑦瑞士——伯尔尼⑧意大利——罗马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游览的方式进行学习,引发学生关注所到国家的名称,找到该国的首都。

活动三:自主学习——工业

1.下图是2010年欧洲西部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这个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读西部工业中心分布图,归纳总结欧洲西部工业特点。

学生预设回答:欧洲西部发达的国家比较多;工业发展较早;工业技术水平高;工业中心多;服务业发达等。

展示欧洲西部农业生产图片,总结农业生产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体会欧洲西部农业生产的特点。

二、现代化的畜牧业

读p57图8.22一起说一说欧洲西部主要的地形,并分析其地形特点

学生预设回答: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 中部: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南部:阿尔卑斯山。总体上是中间低,南北高。探究活动

欧洲西部称牧草为绿色金子,牧草是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最主要的条件,那么有利于牧草生长的原因有哪些呢? 教师提供: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图以及伯明翰、汉堡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欧洲西部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2)根据伯明翰与汉堡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一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3)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学生预设回答: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所以欧洲西部很多国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展的条件好。

【设计意图】:利用气候类型图,查找主要的气候类型,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图,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再分析其有利于牧草的生长的特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也就很明显了。

三、繁荣的旅游业

图片展示,了解各个国家的特色景色,分析欧洲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59页小资料说一说欧洲西部除了旅游资源,还有哪些条件利于发展旅游业?

① 自然: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峡湾。中部:阿尔卑斯山脉。南部:地中海风光。② 人文风光。

③ 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休闲时间多,休憩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申根协定的签署,使得跨境旅游更加方便。课堂小结

欧洲位置大陆西,国家发达人密集;四个半岛居南北①,三个内海波黑地②。地形可分南中北,北高南高中间低;温带海洋气候广,温暖湿润草爱长。畜牧生产机械化,效率产值都很高;服务完善招游客,山水名胜和古迹。

第五篇:欧洲东部 (教学设计)

第八节 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1、欧洲东部和北亚地理位置和范围(空间定位)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经纬位置与俄罗斯气候、河流特征、地形的东西差异

二、教学重点

俄罗斯气候、地形的分布特点与降水量、气温年较差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俄罗斯气候、地形的分布特点与降水量、气温年较差的关系

四、授课时间

一课时

五、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俄罗斯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东西跨度特别大,所以东西部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异。东西部的地形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使俄罗斯的经济条件也有很大的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东西部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到底有哪些差异。

前言:欧洲东部和北亚

1、欧洲东部的位置和范围

注意:俄罗斯有14个陆上邻国 定位:波罗的海东岸在20ºE乌拉尔山在60ºE 范围: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

2、北亚的位置和范围

注意:西伯利亚地区就是指北亚

俄罗斯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经纬度位置:北温带为主,北部北寒带(50º N–70º N)30º E–1710W

海陆位置:东临波罗的海,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等国接壤

俄罗斯的主要邻国: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朝鲜

2、范围

欧洲部分1/4,人口3/4;亚洲部分3/4,人口1/4 传统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主要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极地气候

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a、东西差异:

(西)东欧平原: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平坦,在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降水较均匀。

(中)西伯利亚: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离海洋渐远,海洋性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严寒而漫长。

(东)太平洋沿岸: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b、南北差异:

北有极地气候

中有广阔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南有

地中海气候(黑海沿岸)

温带草原气候(里海沿岸)

问题

1、俄罗斯形成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的气候特点原因是

(1)所处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光照和热量少,所以气温低。

(2)地处亚洲大陆北部,加上西北低,东南高的地势,使得西伯利亚受北冰洋影响大,造成冬季严寒的气候。

(3)东部,南部地势高,高大的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寒冷的程度。

问题

2、俄罗斯气候对农业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受气候影响,俄罗斯的农业主要公布在东欧平原的中、南部伏尔加河流域和南部顿河流域,东部由于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分布着世界最大的针叶林

2、地形

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 东南高、西北低

二、自然区域特征—地形东欧平原叶乌拉西西伯利尼尔亚平原塞河山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东欧平原中西伯西西伯利亚平原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问题3: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河谷地带多沼泽的原因:

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形:地势低洼,流水不畅 冻土:永久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凌汛:洪水泛滥,积水成沼(缺乏湖泊蓄水)

3、河流和湖泊

(1)、北亚三河:源于西伯利亚南部山地,向北入北冰洋,(在图上识记主要河流的位置和名称)

(2)、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世界最长的内流河(3)乌拉尔河(亚欧分界线)、(4)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问题4俄罗斯的河流补给主要是什么?一年之中会出现几次汛期?

补给方式以积雪融水和降水为主。一年中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问题5西伯利亚的几条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共同点?

水量较大,水能丰富,有汛期但较短,结冰期长,有凌汛。问题6伏尔加河航运价值很高,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水量较大,结冰期短;流经地区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稳;有运河可以沟通五海(里海、亚速海、地中海、波罗的海、白海),流经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运输需求量大。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罗斯的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和河流,这些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关系我们下一课节再学习。

板书设计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2、范围

二、自然地理特征

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a、东西差异 b、南北差异

2、地形

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 东南高、西北低

3、河流和湖泊

下载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布......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目标 1. 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和资料或课下收集......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第四节欧洲西部 北票七中任娜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

    欧洲西部 教学设计

    欧洲西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农业以畜......

    欧洲西部_教学设计

    第四节欧洲西部 北票三中 尹明明 教学目标 1、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构成。 3、欧洲西部的气候特征。 4、欧洲西部发达的旅......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欧洲西部 教学设计 石堤镇初级中学 郑银花 一、教学内容 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

    欧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欧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高一学生升入高二并且进行了文理分科。由于暑假期间学校进行基建,没有安排学生提前上课,与兄弟学校相比,我校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