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时间:2019-05-15 02: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一讲到底,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主体的历练过程。但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绝非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自我意识差,自控能力弱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过程更迫切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读

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兴趣最关键。小学生从小喜欢听故事,从小喜欢看带图画的故事书,学生内在的阅读兴趣与生俱来,但为什么样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却缺少阅读的兴趣了呢?主要还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搞繁琐的问答,使学生思维受到了限制,课堂窒息。因此启动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确,提高了阅读能力,不但使个人掌握了一种汲取知识的工具,更能使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得习应手。同时阅读是人的精神需要,它不但能使自己知识丰富,精神充实,而且会使自己的灵魂变得高尚起来。阅读《推敲》,学生贾岛认真严肃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珍珠鸟》,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和书交朋友,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

2、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阅读。通过表演、汇报、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使阅读变成自己的内在需求。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我让两名学生扮演林冲和洪教头,其余学生做导演。为了导好、演好,学生阅读兴趣浓,主动阅读课文,寻求“理论依据”。

二、启发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深入读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阅读往往读了多遍并无多少收获,主要原因是“读而不思,读而不化。”朱熹提出: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到是要多思,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心力,善于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1、初读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圈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生疑并积极质疑,以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为例,初读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课文写了发生在保罗和小男孩之间的一件什么事?(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②故事发生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疑点?有学生问到“小男孩为什么想把车开到自家门口?为什么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些问题涉及文章中心,真正说明学生是用心在读。

2、清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领悟。还是以上述例子为例,在学生提出问题,我通过存疑,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从书上自寻答案,讨论自决,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认识到小男孩要求保罗把车开到他的家门口真正的原因,知道小弟弟也许是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夜而“难忘”;小男孩则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的“难忘”是由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从中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3、积累动用阶段。结合课后思考或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使思维活动进一步深化。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划出描写小男孩表情动作的词句,体会作者描写的真实,体会小男孩高尚品质,课尾以“小男孩,你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开头,写几句话来赞美他,谈自已的感受,使学生的思维通过书面语言进行表达,既深化了思维活动,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善用比较是引导学生深入读的手段,从语文课本中,从学习的日常语言中找出一些实例,引导从词语、结构等方面比较表达上的异同,比较多了,就能深入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引人注意的是成熟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很,看着非常舒服。要求学生用书上第三第四两句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揣摩、想象,体会到书上的描写不但写出了叶子的绿、长势好,更写出了叶子的动态美,描写具体而正确。学生从比较中感受到了语言,并能积极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认真读

叶老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在读书之良好习惯。习惯是搞高效率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变得持久,变得自觉,阅读的习惯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读书时一丝不苟的习惯。要求学生读书时不受干扰,不读错,字字入目。

2、熟读精思,质疑问难的习惯。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读思结合,学会在有疑时,更要在无疑处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阅读《鹿柴》时问:“人语响和山林的幽静是否矛盾?”等较有深度的问题。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读书时笔不离手,圈画、批注、摘录,手脑并用,加深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怕书涂涂改改,就怕书光洁如新”已深入人心。

4、精读、速读、默读等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究效率,提高阅读速度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当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几天功夫能够养成的,要靠学生在长期的语文的实践中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教师的责任,不但要引导学生读,更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练,边读边练,持之以恒,才能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读

读书的方法是“读书破万卷”的阅读工具,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就如同活动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就要充分动用课文这一“例子”。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引导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读书方法,对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不同题材的文章,对精读、略读的文章区别对待、训练,形成系列化阅读方法,扎根脑内,熟练动用。如课外阅读写人类文章,我一般要求学生动用以下阅读方法:

1、分析题目。写了什么人?有什么特点?是通过什么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

2、初读感知,标自然段,读准字音,质疑加标注等。

3、精读自悟。寻找问题答案,或存疑提问。

4、巩固积累。圈画佳词妙句,背诵摘抄精彩段落,或记下一些阅读中受到的启发等。

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动用这些方法拓展课文阅读,而学生课外阅读面广、量大,正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正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共识。

阅读教学涉及面广,教师引导也有各种方法,但前提是相信学生。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从而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认真阅读,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教师引导才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他们的身心才会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第二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之我见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

一、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阻碍了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状物,只要言之有序,具有自己的思想,都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在学习《长城》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二段所表现的是作者站在长城脚下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作者转移位置将看到什么景象,如第三段所展现的就是作者站在长城上的描写。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的观察点,由学生自由选择,通过观察来进行写作。这样,文章的内容当然也是各不相同,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联系学生实际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探索精神的培养,就是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语文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此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因为想象和创造是不能分隔开的,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打破常规和局限。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我与小女孩比童年”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提高了认识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较为死板,并且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较低,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而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要进行引导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热爱学习,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旨,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四、兴趣与知识的整合

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兴趣的时期,所以,教师要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结合到一起,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在学生正确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产生偏差,而且,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之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愿意保护动物,这时大家就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热爱动物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你是一只小鸟,当妈妈出门之后,你是否希望妈妈早点回来呢?”同时,教师还要列举一些捕杀鸟类的新闻,使学生懂得作者所要表达的爱鸟之心。总之,通过将兴趣与知识的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在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思维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通过质疑来发挥想象,创造思维空间,使自己的思维不受束缚。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之后,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鲁迅先生的扁鼻子真是因为碰到墙壁导致的吗?”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进行详细的解释,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如果经常开展这样的训练,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第三篇: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先学后教”论文

——以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为例

学校:**小学

姓名:**

摘要:“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兵”教“兵”的友善,培养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目标得到了较好落实。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沾益区组织的教师全员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听到了洋思中学曹伟林老师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我如沐春风,回到学校我积极研究,不断摸索,并尝试上了一堂示范课,并请中心学校老师和本校的老师听课,课后给我指导和一些教学上的建议,对于“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所上的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先学后教”

传统的教学观强调“先教后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这种封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师生们的思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适合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课程封闭转变为课程开放,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

“先学后教”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主持的一项课题,是“九五”期间“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的一个延伸子课题。所谓“先学”,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

“后教”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所进行的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合作实践的过程。

二、怎样开展“先学后教”

(一)“先学”环节——让学生愿学

既然说是“先学”,那就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而这些问题,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按照学科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共同特点、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目的、有梯度的“学案”设计,既满足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也激发了优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我在课前布置以下“学案”让学生先学:

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自主学习)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

3.尝试划分课文的节奏,并练读。

4、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意思。

这样的“先学”环节让学生感觉像“吃自助餐”,每个学生自由想、做、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需求。学习困难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学任务,尖子生在完成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学习拓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互教互学,让学生乐学

“互教互学”是“先学后教”模式在课堂上的具体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建立课堂教学新常规。这是一种有别于压抑、严整、呆板的旧常规的课堂制度。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允许学生畅谈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学会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共鸣或思考,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声音,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有准备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已学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活跃而热烈的讨论中,教师不费一字一句,让结论性的东西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不会的学生理解了,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向不会的学生做了清楚的解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如在进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互学,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带着小组成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的意思,其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以结合注释自己把古文的意思说下来,而对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就有点困难了。但是通过小组互学的模式来说可以让基础好的带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也能从中掌握基本的意思。

在进行“展学”的模块时,我让学生每组推选一位讲的好的同学进行展示,由他担任小老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讲解更有利于他们理解。

三、教师后教,让学生会学

学生在认真自学和“互教互学”的基础上,对教材上的部分内容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这部分内容教师再没有必要重复讲解和叙述,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教学。教师通过课堂巡视、观察和学生提问等途径来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把握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生还比较模糊,据此,确定我们教师要“后教”什么。

因此,后教不是教师“孤芳自赏”、漫无目的地教,而是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讲的不仅仅是答案,更侧重的是学习的方法,最终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

四、“先学后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然后再统筹安排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其次,坚持“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在课堂上教师的“后教”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必须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原理。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出发,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方式,即“以学定教”。

总之,“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兵”教“兵”的友善,培养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目标得到了较好落实。

第四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浅见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浅见人教版新课标

一、要让小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所谓的基础知识,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所掌握的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因素。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中,基础知识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克服种种困难。那么,小学生要怎样打好语文基础呢?

1.小学生要学好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可以说是语文这一学科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连汉语拼音都没有学会,就无法学习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最主要的工具,是教会小学生发音的最主要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传授,就正好小学生的发音,有的小学生是前后鼻音部分,有的小学生是翘舌音和平舌音不分,有的小学生是音调分不清楚,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毛病,小学语文教师也不要忽略。如果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不予以纠正,就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让小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2.要让小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好习惯。阅读是小学生除了上课以外最有效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开卷有益”,无论阅读什么样的书,都是能让小学生有所收获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小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每周都拿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小学生阅读,也可以给小学生布置阅读的作业,这样久而久之,当从阅读中获得很多知识以后,小学生就会爱上阅读,不用小学语文教师督促就会很自觉地很主动地阅读。小学生只有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才会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生打好了语文基础的前提下,要及时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点就是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单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把教学模式从死记硬背转变成大力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平等的、民主的、轻松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要给小学生一定的自由,不要擅自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学习,这样会让小学生产生依赖性,导致小学生遇到问题时都不去思考,都等着语文教师解决,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主动性,没有效果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总是把一切都安排好,小学生就永远都学不会自主学习,永远都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给予小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让小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无需顾忌什么,无论小学生说得对与错,语文教师都不能批评,都要予以鼓励,如果批评,就会抑制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就算有新的想法也不敢说。创新是当代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能力,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学生只有具了创新能力,才能独立学习,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以上内容,是我关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作出的分析和总结。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数不胜数,但唯一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只要认真对待,就一定会有收获。

第五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探讨_人教版新课标专题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探讨人教版新课标

一、在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词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日常用词外,还要让学生多掌握生活中不常见的词语。例如,在组词教学中,“脑”我们不仅可以组成“人脑”、“大脑”、“头脑”、“脑袋”,还可以组成“脑浆”、“脑际”、“脑电波”、“脑海”等。这样可以扩大学生对词的理解范围,增大词汇量,而且通过练习,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对学生的“偏词”、“怪词”,我们不要急于下结论否定,应认真分析后再作判断。有一次,笔者在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一名学生这样组词:“隐(隐形人)、(隐身术)、(隐射),不难看出,这位学生对科技知识了解较多,而且他组的这三个词语不常见,很有想象力,所以,我及时予以表扬。

二、在句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句子的优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对句子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例如:在句子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造句:“艰苦——虽然我们这里条件艰苦,但只要我们努力,这里一定会富裕起来的。”在经过大量练习之后,有的学生这样造句:“艰苦——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会让艰苦的生活成为过去,迎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多好的句子啊!可见这位同学此时一定想得很多。还有一位学生这样造句:“天堂里没有艰苦的生活。”初读,觉得荒唐,但仔细一想,学生心目中的天堂肯定美好无比,这不证明学生已弄懂“艰苦”的意思,知道“天堂”是什么样了吗?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究其原因,学生愿意写的东西往往大部分被老师一口否定了,而他们不愿意写的东西却被老师拟作“作文范围”,学生的作文不能超出范围。若谁写作超过这个范围,写了被称作“瞎想”的作文,会被语文老师认为这是瞎编、胡写、乱发挥!但我们对这些“乱发挥”的作文仔细地去分析,其中不乏许多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往往有很强的个性,有小作者独到的见解。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轻易模仿别人,用合适的手法,取新颖的素材,大胆想象,展现个性。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写,才能写出新颖别致的作文来。

四、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室外观察活动特别能激发他们新奇意识和学习兴趣。例如,秋天来了,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花卉基地参观菊花,观其色、闻其香、看其形,然后再让学生和其它已经凋败的花卉进行比较观察,学生不仅能感知到菊花的美丽,还能领悟到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看菊花》,他们兴致很高,也能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2.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思路更开阔。课外阅读的种类要多样化,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报,让他们有选择、有重点地读。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发挥想象,在读中陶冶情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阅读书目不宜单一,体裁、题材应富有变化。

3.在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而表演这种形式就非常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或小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过程。编、演、唱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完《负荆请罪》之后,可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剧,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改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表演、比赛。受影视作品的启发,很多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积极开动脑筋,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4.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图文并茂,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重组、再现、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自己画,而且还可以集体绘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那充满美感的世界里获得新知。例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用多媒体播放黄果树瀑布实景,接下来,让学生合上书本进行想象作画。这样,变抽象为直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我们语文教学也离不开音乐,很多古诗还可以配乐歌唱,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总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多汲取他人优秀的成果,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