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托物寄情教案

时间:2019-05-15 02:3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3托物寄情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3托物寄情教案》。

第一篇:3-3托物寄情教案

第三课 托物寄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

2、情感目标: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

3、技能目标: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式之间的关系,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难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教学策略:

从较为明显和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投影仪

学具准备:作业纸、笔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教师背诵几首梅兰竹菊的古诗,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竹 虚心、劲节(比喻“气节”)。

菊 傲霜。

梅 傲雪(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兰 高洁(比喻人品“清高”)。

提问2:“四君子”题材除了在绘画中较多运用,在其他美术门类中有运用吗?如果有的话,它们是否也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意义呢?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明确主题,托物寄情。

二、新授

(1).出示王冕的题画诗。观赏图片:《墨梅图》。(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2).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

(3)讲解关于中国画画梅的用笔,以及画面构图.(王冕的梅花继承扬无咎一路,用笔精练,墨色清淡。其勾花点蕊,极为自然,似于有意无意之中)

2.图片欣赏:《墨兰图》。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画兰用笔简逸,数笔兰叶夹双蕾,笔力劲挺硬朗,气格高洁清俊。其书画用笔颇具隶书内敛含蓄的笔韵解释“无根兰”的来历,说明兰花对郑思肖的特殊意义。)

3.图片欣赏:《大树风号图》、《墨葡萄图》。提问:联系图中的题画诗来说明: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讲解徐渭、项圣谟的人生经历与画、诗的内在联系。4.图片欣赏:《安晚贴》。以拟人化的鱼、空灵流动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感情的笔墨,表现出简略见胜、独出新奇、含蓄蕴藉、收中能放的风格,表现作者晚年孤傲不群但安然闲淡的精神状态。教师详细讲解朱耷的生平与其独特的绘画语言,5.小结:每幅画都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从教材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相反,几乎没有人能够自己发明一套完全独创的视觉符号。例如,“四君子”题材在中国是一种通用的图式,但实际上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

三、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讨论《艺术家的卧室》、《画家的桌子》。2.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 样的心情?

(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四、集体讨论:《剪花娘子》、《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必要的背景材料说出对作品的理解。)4.总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

五、活动建议

完成“活动建议”,领会教材中几幅关于马的作品的内涵。分析这三幅马的形象可以先从画面的形式出发,但也有必要涉及到作者的背景。

六、课后拓展

1、选择一首托物寄情的古诗,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一幅画。

2、选择一位你喜欢的画家和他的充满个性情感的作品,写一篇300字的短文,文 体不限。

第二篇:托物寄情教案

《托物寄情》教案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言志:王冕《墨梅图》、项圣谟《大树风号图》、郑思肖《墨兰图》、任仁发《二马图》、龚开《骏骨图》

抒情:徐谓 《墨葡萄图》、八大山人《安晚帖》、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库淑兰《剪花娘子》 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晦和象征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并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并形成搜索作品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良好习惯。

3、态度、情感价值观: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者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善充实。

三、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四、教学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和文字资料

七、教学过程:

1、(幻灯片1)导入:同学们,我们上一堂课讲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堂课我们讲的是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四君子”是什么? “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

2、设问:为什么称他们为君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这的几幅图片:

幻灯2:梅,冰肌玉骨、傲雪傲霜。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他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她的不惧寒冰,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的自强不息。

幻灯3:兰,高洁,比喻人品的清高。以它那朴素、清香的品格赢得文人对其青睐、更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 向与骨气。“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

幻灯4:竹,劲节清高,洒风弄月(比喻“气节”)。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 1 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末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竹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苏东坡有诗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幻灯5:菊,(傲霜)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也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有很大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而梅兰竹菊四者也一直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就确实恰如其分了。

2、新授:

(1)植物的人格化:幻灯片7 《墨梅图》,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作品题诗(七言题画诗)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提问:

1、梅花是什么颜色的?

2、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 画中文字能传递的信息:“不要人夸好颜色” 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由此可见,本作品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3、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梅花是一种通用的图式,但是每位画家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首诗题为“墨梅”,表现了诗人在元朝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此画意在述志,王冕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幻灯片9:《墨兰图》

学生自主讨论: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人格象征意义。

幻灯片11:项圣谟的《大树风号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明朝刚刚灭亡,作为“遗民”的项圣谟在画面上表达的是一种凄凉无奈的情绪。此画的主题是大树和老人,荆棘杂草丛生。画家用浓重的笔墨刻画大树,画中大树参天而立,主干粗壮挺直,有刚强不屈之势,枝条繁密横生,虽然树叶都脱落了,却显得气势非凡。全画构图别致,在视觉上故意营造一种既苍劲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本幅画家自题为: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幻灯片:

12、13:作品欣赏 徐渭作品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 2 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2)动物的人格化 提问:植物中例如“四君子”等都能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那动物是否也能寄托思想情感呢? 幻灯片:

14、15朱耷介绍 《安晚贴》之一、二

八大山人《安晚帖》之二:题诗比较晦涩,但这条孤独的、翻着“白眼”的鱼本身就足以体现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画中的诗是:“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中郎(谢万,东晋谢安的弟弟)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来,不流出去)。”传说因为秦始皇认为曲阿湖有王气,就凿动了湖的入水口,破坏其王气,因此名为“曲阿”。联系画面来看,表达了一潭“死水”中的鱼的感受。以此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更进一步的表现了画家的愤世嫉俗之情。本画暗示的意思就是:朱耷自己如此鱼一样处于一潭死水中,复明的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气节。学生互动环节:

语言与动作,托物寄情的表达:一个学生面对视频做动作,另外一个学生面向同学回答是什么动作 幻灯片16:《二马图》 幻灯片 17:《骏骨图》 幻灯片18:《奔马》 《二马图》(元代)任仁发 松江(今上海)人。

现藏北京博物馆。任仁发擅长人物、花鸟,尤精于画马,在元代与赵孟頫齐名。《二马图》“得唐人遗法”,在虚拟的空间内作肥瘦二马,下边肥马呈花斑橙白二色,骨壮膘肥,上边瘦马棕色,瘦骨嶙峋,肋骨清晰可数,缰绳绕于颈项,俯首垂肩,起步不高,神气凋丧,与肥马形成强烈对比。全画以劲细流畅的线条勾勒,行笔富于变化,设色明丽,造型谨严而写实。两匹马均形态逼真,表现准确,其皮毛的质感,毛色的过渡,极为细致巧妙,是任氏晚年的画马杰作。任仁发的绘画,继承了唐宋以来重视写实的优良传统,又有新的发展创造。《骏骨图》(宋代)龚开

画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低首漫步风中,腰间15条肋骨历历可数,铜骨铁臀,精神矍铄,仍有千里之志。自题诗:“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可见龚开有意画瘦马,以瘦骨丰肋来显现骏马的精神,为自身及千万个怀才不遇者写照。

奔马(现代)徐悲鸿

徐悲鸿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此画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长沙为日寇所占,他连夜画出《奔马》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本段小结: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一:创作的形象比较传统、隐晦、委婉;追求了人格的完美,完善表达作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消极。遗民美术的悲凉心境,遗民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所以在新的朝代中,往往不会与当时的统治者合作,尤其在外族人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尤为明显。同学们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朝代,文人从音乐、美术方面有诸多的作品出现,他们以这样的艺术形式表达人格的高尚和对当时的社会的厌倦和忧愁。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我们呢看到上面的作品基本都体现了,自由、放松、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

(3)静物的人格化

幻灯片:20《艺术家的卧室》

讨论:画它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A:画的是作者本人的居住创作的地方。B:凡·高没有按照传统的透视画法来描绘这间卧室,而是采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们细心地描绘这些物体,是要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C: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创作该作品的这段时期凡·高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地方,几乎不和外人来往,而高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

幻灯片22、23:出示《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集体讨论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都是人物画,情感披露的比较直接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体现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奋起抗争的爱国情感 3. 这种感情有什么特点,有何社会意义?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积极意义,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以积极饱满的心态迎接明天

小结二:

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二:创作直接的视觉形象;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作品积极向上,振奋人心

八、课后总结:

1、两种形式的托物寄情表达方式的区别

2、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者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善充实。

九、课后拓展作业:

观看幻灯片27-28完成作业,要求如下:

1、根据以上提供的中国钓鱼岛图片,运用本堂课所学内容,创作托物言情主题作品。

2、创作手法不限。

3、要求:通过作品的展现,能表现自己的个人情感,运用恰当的托物言情表达方式与个人作品相联系,充分体现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审美价值。

第三篇:第三课 托物寄情

托物寄情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言志:王冕《墨梅图》、项圣谟《大树风号图》、郑思肖《墨兰图》、任仁发《二马图》、龚开《骏骨图》

抒情:徐谓 《墨葡萄图》、八大山人《安晚帖》、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库淑兰《剪花娘子》

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晦和象征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并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并形成搜索作品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良好习惯。

3、态度、情感价值观: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者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善充实。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教学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幻灯片1)导入:同学们,我们上一堂课讲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堂课我们讲的是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四君子”是什么? “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

2、设问:为什么称他们为君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这的几幅图片:

幻灯2:梅,冰肌玉骨、傲雪傲霜。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他作为坚 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她的不惧寒冰,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的自强不息。

幻灯3:兰,高洁,比喻人品的清高。以它那朴素、清香的品格赢得文人对其青睐、更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 向与骨气。“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

幻灯4:竹,劲节清高,洒风弄月(比喻“气节”)。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末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竹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苏东坡有诗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幻灯5:菊,(傲霜)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也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有很大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而梅兰竹菊四者也一直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就确实恰如其分了。

2、新授:

(1)植物的人格化:幻灯片7 《墨梅图》,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作品题诗(七言题画诗)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提问:

1、梅花是什么颜色的?

2、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

画中文字能传递的信息:“不要人夸好颜色” 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由此可见,本作品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3、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梅花是一种通用的图式,但是每位画家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首诗题为“墨梅”,表现了诗人在元朝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此画意在述志,王冕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幻灯片9:《墨兰图》 学生自主讨论: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人格象征意义。

幻灯片11:项圣谟的《大树风号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明朝刚刚灭亡,作为“遗民”的项圣谟在画面上表达的是一种凄凉无奈的情绪。此画的主题是大树和老人,荆棘杂草丛生。画家用浓重的笔墨刻画大树,画中大树参天而立,主干粗壮挺直,有刚强不屈之势,枝条繁密横生,虽然树叶都脱落了,却显得气势非凡。全画构图别致,在视觉上故意营造一种既苍劲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本幅画家自题为: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

幻灯片:

12、13:作品欣赏 徐渭作品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2)动物的人格化 提问:植物中例如“四君子”等都能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那动物是否也能寄托思想情感呢?

幻灯片:

14、15朱耷介绍 《安晚贴》之一、二

八大山人《安晚帖》之二:题诗比较晦涩,但这条孤独的、翻着“白眼”的鱼本身就足以体现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画中的诗是:“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中郎(谢万,东晋谢安的弟弟)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来,不流出去)。”传说因为秦始皇认为曲阿湖有王气,就凿动了湖的入水口,破坏其王气,因此名为“曲阿”。联系画面来看,表达了一潭“死水”中的鱼的感受。以此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更进一步的表现了画家的愤世嫉俗之情。本画暗示的意思就是:朱耷自己如此鱼一样处于一潭死水中,复明的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气节。学生互动环节:

语言与动作,托物寄情的表达:一个学生面对视频做动作,另外一个学生面向同学回答是什么动作

幻灯片16:《二马图》 幻灯片 17:《骏骨图》 幻灯片18:《奔马》 《二马图》(元代)任仁发 松江(今上海)人。

现藏北京博物馆。任仁发擅长人物、花鸟,尤精于画马,在元代与赵孟頫齐名。《二马图》“得唐人遗法”,在虚拟的空间内作肥瘦二马,下边肥马呈花斑橙白二色,骨壮膘肥,上边瘦马棕色,瘦骨嶙峋,肋 骨清晰可数,缰绳绕于颈项,俯首垂肩,起步不高,神气凋丧,与肥马形成强烈对比。全画以劲细流畅的线条勾勒,行笔富于变化,设色明丽,造型谨严而写实。两匹马均形态逼真,表现准确,其皮毛的质感,毛色的过渡,极为细致巧妙,是任氏晚年的画马杰作。任仁发的绘画,继承了唐宋以来重视写实的优良传统,又有新的发展创造。《骏骨图》(宋代)龚开

画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低首漫步风中,腰间15条肋骨历历可数,铜骨铁臀,精神矍铄,仍有千里之志。自题诗:“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可见龚开有意画瘦马,以瘦骨丰肋来显现骏马的精神,为自身及千万个怀才不遇者写照。

奔马(现代)徐悲鸿

徐悲鸿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此画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长沙为日寇所占,他连夜画出《奔马》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段小结: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一:创作的形象比较传统、隐晦、委婉;追求了人格的完美,完善表达作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消极。遗民美术的悲凉心境,遗民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所 以在新的朝代中,往往不会与当时的统治者合作,尤其在外族人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尤为明显。同学们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朝代,文人从音乐、美术方面有诸多的作品出现,他们以这样的艺术形式表达人格的高尚和对当时的社会的厌倦和忧愁。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我们呢看到上面的作品基本都体现了,自由、放松、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3)静物的人格化

幻灯片:20《艺术家的卧室》

讨论:画它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A:画的是作者本人的居住创作的地方。B:凡·高没有按照传统的透视画法来描绘这间卧室,而是采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们细心地描绘这些物体,是要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C: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创作该作品的这段时期凡·高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地方,几乎不和外人来往,而高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幻灯片22、23:出示《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集体讨论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都是人物画,情感披露的比较直接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体现作者希望全国人民 奋起抗争的爱国情感

3. 这种感情有什么特点,有何社会意义?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积极意义,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以积极饱满的心态迎接明天 小结二:

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二:创作直接的视觉形象;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作品积极向上,振奋人心

课后总结:

1、两种形式的托物寄情表达方式的区别

2、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者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善充实。

第四篇:托物寄情教学思路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三课

托物寄情 教学思路

一、教材

1、教学基本思路

A、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借助课本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画面的含义,然后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炼。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直观感受和思考、联想结合起来,能较为完整和充分地理解美术作品。通过相关的活动项目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可以大致分为三组:图1~图4是中国画,并且有题诗和画面的内容相印证。王冕题《墨梅图》的诗是“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徐渭题《墨葡萄图》的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项圣谟《大树风号图》的题诗是“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只要领会了诗的内容,画中形象的含义不难理解。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项圣谟的《大树风号图》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明朝刚刚灭亡,作为“遗民”的项圣谟在画面上表达的是一种凄凉无奈的情绪。

第二组作品,包括两幅中国画和两幅油画,侧重于画面形象自身给人的心理感受。八大山人《安晚帖》上的题诗比较晦涩,但这条孤独的、翻着“白眼”的鱼本身就足以体现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画中的诗是:“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中郎(谢万,东晋谢安的弟弟)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来,不流出去)。”传说因为秦始皇认为曲阿湖有王气,就凿动了湖的入水口,破坏其王气,因此名为“曲阿”。联系画面来看,似乎是表达一潭“死水”中的鱼的感受。任仁发的《二马图》后面有作者的跋语,直接点出了形象的象征含义:“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关于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教材中已有说明,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创作该作品的这段时期凡•高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地方,几乎不和外人来往,而高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此外,凡•高没有按照传统的透视画法来描绘这间卧室,而是采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格斯顿原来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后来才画具象绘画的。他画的日常物品有一种神圣的意味。从画面上稚拙的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一种顽强孤僻的个性。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们细心地描绘这些物体,是要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这一点跟前面几幅画是一样的。

第三组作品,是美术家创造出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形象,以期获得影响和共鸣的例子。他们都具有风格简洁明快的特点。相对来说,这些作品的主题要直接和明显些,没有多少拐弯抹角的成分。和前面的作品相比,这组作品的特点是,一、画面上的形象不太依靠传统的程式或习惯性的符号(第一组作品所涉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其含义是相对固定的),而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二、它们不是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胡一川和李桦的作品都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画面的诉求目的很明确。《怒吼吧,中国》用一个被捆住的农民来象征整个受压迫、受凌辱的中国人民。

2、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通过查找资料或借助联想来熟悉一些基本的视觉表现惯例,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教学重点、难点 :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理解视觉中的隐喻手法以及作品内容与美术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中的部分图像是有题画诗来补充说明画面含义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画册中查阅一些关于名画,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

1、学情分析: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个性、信仰及见解。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和查资料,董得用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在欣赏过作品程中,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学具:作业纸、笔。

五、教学程序

借助图像和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导入

提问1: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竹 虚心、劲节(比喻“气节”)。

菊 傲霜。

梅 傲雪(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兰 高洁(比喻人品“清高”)。

提问2:“四君子”题材除了在绘画中较多运用,在其他美术门类中有运用吗?如果有的话,它们是否也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意义呢?

除了绘画作品之外,“四君子”题材也是家具等物品的装饰母题。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

b、讲授

1.观赏图片:《墨梅图》。

梅花,因其盛开于早春和冰肌玉骨的傲霜特性,象征着古代文人所尊崇的高蹈远引、孤芳自赏的性格,故而历来是文学家所喜爱的创作题材,也是花卉画家所钟爱的表现对象。从这幅画上看,王冕的梅花继承扬无咎一路,用笔精练,墨色清淡。其勾花点蕊,极为自然,似于有意无意之中。

⑴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出示王冕的题画诗。

(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⑵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

2.图片欣赏:《墨兰图》。

画兰用笔简逸,数笔兰叶夹双蕾,笔力劲挺硬朗,气格高洁清俊。其书画用笔颇具隶书内敛含蓄的笔韵。左下方钤一白文印,有“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数语,颇见其士大夫的自傲态度。另有“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题诗,极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元统治者的憎恨之情。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由于“土为蕃人夺”,他画的兰花常露根不见土,这种爱国情怀为他的画作增添了不少光彩。3.图片欣赏:《墨葡萄图》、《大树风号图》、《安晚帖》。

提问:联系图中的题画诗来说明: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每幅画都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从教材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相反,几乎没有人能够自己发明一套完全独创的视觉符号。例如,“四君子”题材在中国是一种通用的图式,但实际上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c、分组讨论

1.分组观察、讨论《艺术家的卧室》、《画家的桌子》。

2.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d、集体讨论:《剪花娘子》、《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对比分析: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必要的背景材料说出对作品的理解。)

4.总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有的则需要通过语言(诗歌、题跋)来暗示。尤其是两幅油画作品,因为西方并没有中国画那种诗、书、画、印结合的传统,语言暗示的因素要小得多,更多的是靠画面本身来说明问题和表现情感。

活动建议 :领会教材中几幅关于马的作品的内涵。分析这三幅马的形象可以先从画面的形式出发,但也有必要涉及到作者的背景。

第五篇:第三课 托物寄情 教案

第三课 托物寄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

2、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从而学会解读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意”;

3、形成搜索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习惯。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总第12节)

1、导入: 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四君子,就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为什么它们能博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呢?那是因为它们虽然只是植物,但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梅(傲雪):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其“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

兰(高洁):以它那朴素、清香的品格赢得文人对其青睐、更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向与骨气。(比喻人品“清高”)。

竹(虚心、劲节)(比喻“气节”)竹子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弯,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另外,竹子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也能给人一种无限舒适和惬意的感受,所以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菊(傲霜)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梅兰竹菊”四君子,他们有着共同的风流傲骨,或清瘦冷清,或悠然不群,如同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未曾到达,心驰神往。所以我们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应学会去感受作者深深的君子情怀。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

今天我们讲的是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幻灯片1:出示课题: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2、新授:

(1)植物的人格化:

幻灯片2:出示《墨梅图》。

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幻灯片3:出示王冕的题画诗。

师: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华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不愿为元朝统治者卖力。)

幻灯片4:《墨兰图》

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解释“无根兰”的来历,说明兰花对郑思肖的特殊意义。)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总结:遗民美术作品中的悲凉心境:遗民在思想上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所以在新的时代往往不与新的统治者合作,在外族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这种现象特别明显。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心情完全沉浸在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中,借酒、艺等来排遣愁绪。在美术作品中,他们往往表现一些能体现高尚人格的题材,比如四君子之类,同时也是他们隐逸思想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的意境体验他们的那种悲凉的心境。但同时由于他们创作时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作品中也往往充满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形成一种新的审美因素。所以我们除了运用恰当的审美方式欣赏作品外,还要学会通过画家的生平经历去理解作品。

幻灯片5:出示《丛竹图》,再结合课本图片简单讲解其余三君子。

幻灯片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动植物形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但也有一些动植物形象只有在某些艺术家的笔下才具有特定的感情。

幻灯片7:出示《墨葡萄图》。

幻灯片8:结合画面题诗及徐渭的生平遭遇加深理解托物寄情的含义。

总结:徐渭,字文长,生活于腐败黑暗的明朝后期。他从小聪明过人,富有军事才干,屡试乡试不中后便常与苏杭一带的文人雅士交游,成了一位兼善诗、文、书、画、戏曲乃至军事的天才,但是仕途却十分不顺,在抗倭总督胡宗宪下刚崭露头角就受牵连入狱,并因此发疯,出狱后穷困潦倒,常处于半疯状态。他特别注重绘画的“生韵”、“生动”,他曾在一首诗中提到“不求形似求生韵。”他认为画家要善于表现本人特定的气质、情性,所以他在艺术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了追求个性解放,直抒性灵的倾向,《墨葡萄》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用大泼墨的笔法,酣畅淋漓地挥洒了他内心的愤懑、抑郁、孤独和凄凉。

3、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思考与交流

(一)4、总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

板书设计:

托物寄情

植物的人格化 竹 虚心 劲节

菊 傲霜 清雅 梅 傲雪 坚强 兰 高洁 清高

下载3-3托物寄情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3托物寄情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三课托物寄情 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三课 托物寄情 参考教案 发布者:牛牛 创作者:牛牛 来源:原创 点击:122 时间:2007-09-27 16:08:20 参考教案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重难点: 1、要选好所托之物,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 2、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恰当的描绘。......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习作指导 如何写作“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目的:“托物言志”状物时要经过自己真正的观察和感受,写生动写细致。要注意状物的顺序性和目的性;志不恰当或没有志的,有志尽量要再写......

    托物寓意日记

    第一篇:暗香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

    58高中美术 第三课《托物寄情—高中美术 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说课稿

    第三课 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案及课件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本站推荐]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含义及“物”与“志”的相似点。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一般的写作思路,并能初步写简单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提高学生写作能......

    托物言志作文

    【第1篇】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

    托物言志教师版

    学习卷 科目 语文 设计者 张文娜 高三 年级 班 学生姓名 ①视听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