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时间:2019-05-15 02:5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科学活动:会使用工具的动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科学活动: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大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活动目标:

1、认识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自然放大镜”《会使用工具的的》幼儿用书。

3、请幼儿收集回事呀工具的动物的相关资料。活动过程:

一、了解经验:

师:人类会使用工具,动物会不会使用工具?

师:你知道哪些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它是怎样使用工具的?鼓励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出示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请幼儿观察思考

师:它在干什么?它用什么工具来帮助自己?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恐吓、敲打等)

师:动物使用的工具和我们人类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动物使用的都是原始的、简单的、自然的工具,如石头、树枝等)

师:动物们使用的工具还可以做什么?

三、播放视频;动物世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让幼儿通过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图像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王国中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再次加深孩子们对动物使用工具的印象。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动物的头饰和各类工具的头饰分别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让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圈,边走边唱《找朋友》的歌曲,当歌曲唱完时便和对应的好朋友拥抱。

——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哪些动物会使用哪些工具的认识。

第二篇: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1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尝试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学具人手一份,幼儿的个人相片。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今天小动物们要到草地上来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

(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跑步比赛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小动物们现在在哪个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

2、猜猜谁会得第一。

“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3、点击课件第三幅,进行跑步比赛,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好吗?”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乘回家。

“比赛结束了,我们乘回家好吗?”

出示课件第四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我坐在几号的第几位”

四、操作活动。

“一起乘坐,并用序数词说出一句话,我坐在几号的第几位”。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2

活动目标:

1、认识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自然放大镜”《会使用工具的的》幼儿用书;

3、请幼儿收集回事呀工具的动物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经验:

——人类会使用工具,动物会不会使用工具?

——你知道哪些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它是怎样使用工具的?鼓励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出示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请幼儿观察思考

——它在干什么?它用什么工具来帮助自己?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恐吓、敲打等)

——动物使用的工具和我们人类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动物使用的都是原始的、简单的、自然的工具,如石头、树枝等)

——动物们使用的工具还可以做什么?

三、播放视频;动物世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让幼儿通过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图像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王国中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再次加深孩子们对动物使用工具的印象。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动物的头饰和各类工具的头饰分别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让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圈,边走边唱《找朋友》的歌曲,当歌曲唱完时便和对应的好朋友拥抱。

——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哪些动物会使用哪些工具的认识。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其本达到预设目标,使幼儿想象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始至终都很有兴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个孩子都兴致勃勃,想了一个有一办法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里时,更有了制作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共成功制作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方法,其中有三种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比如直接将纸猴子的“腿”向两边撇,纸蛇直接插在向两边上翘的长条纸上,在一个纸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最后小结时,缺少对幼儿独特的制作方法给予展示与肯定。

主要内容:

1、教师巧妙的支持促进幼儿发展。表面上看,老师这个活动中指导的语言并不是很多,但老师为幼儿提供的这个活动本身就很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幼儿在尝试让小动物站起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原有经验。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指导和干涉幼儿,而是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发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比如引导一名幼儿发现支架粘的不平衡,然后幼儿自己来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操作特别充分,老师没有在技能方面帮助幼儿,而是在方法上提示幼儿,教师的支持作用体现很到位。

2、活动源于幼儿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个活动的来源,不是教师人为的我要上什么课,就创设或编一个情境,黄老师进行的这个活动就在解决和幼儿一起丰富建筑区中出现的问题,是班级活动的需要,是区域游戏的需要。

3、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老师对幼儿经验方面的准备是隐性的,好像并没有过多的让幼儿说出怎样才能把小动物立起来,但在环境中展示的立体相框、之前用各种盒子支撑的纸动物,已经为幼儿积累了经验。这一次幼儿将日常习得的经验都运用了出来,所以才探究出这么多方法来。

4、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习品质特别突出,严锦宽的坚持性、豆豆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幼儿在自己进行一个方法后的互相学习……幼儿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连教师都没有想到。这都是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3

活动意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的日趋破坏和人类的厮杀捕捉,使动物遭到严重的威胁,为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愿望,结合10月4日世界动物日,生成了“动物行动周”这个主题活动。而喜欢动物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个活动中,小动物不时地出现在好听的故事里,有趣的儿歌里,好玩的游戏里,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而“保护地球上最后的”又是孩子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孩子们收集的图片资料,画的图画,玩游戏,和它成了好朋友。在活动中我注重让幼儿去直接感知和体验,以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幼儿感知并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知识经验,懂得了要保护动物,树立了初步的了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2、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与动物相关的事物。

3、进一步产生爱护动物、和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7、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动物行动周展板一块。

(2)操作材料:作画工具,各种蔬果,废旧材料,彩泥、剪刀、固体胶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行动周”展板,介绍最新活动。

前段时间,在“动物行动周”里,我们开展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谁来说说?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表现动物形象。

1、看到你喜欢的动物朋友,你会想到什么呢?和好朋友讨论讨论?(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2、小朋友的想法真棒,有创意。那我们一起来开展“动物大联想”活动吧!

有“盒子大拼盘”,“蔬果大玩家”、“彩泥大世界”、“创想长卷画”,开始行动吧!

三、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长卷画的小朋友能创造性地作画)

四、幼儿自由欣赏交流创作的作品,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朋友把你联想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好朋友和客人老师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从而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创作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发挥幼儿的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4

设计意图:

幼儿园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去上海动物园,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回园后,动物成了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话题。讨论也带来了许多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如:为什么猩猩长得和人很像?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会那么长?跑步快吗?于是我们组织了“我喜欢的动物”这个活动,让孩子区探索自己喜欢的动物,再介绍给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儿也喜欢自己的动物。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动物都非常可爱,我们要爱护所有的动物。主题探索中有“你问我答”的活动,让孩子自己提问题,让知道答案的幼儿帮助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使个别孩子本身的经验成为所有孩子的经验,在活动中孩子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自信心,还自发带来了有关动物的照片、图片、碟片、文字介绍等,共同布置在教室的墙面上。本次活动是教师预设的一个活动,我们中班小朋友对图形认识感兴趣,有几个小朋友还尝试用图形贴动物,我就设想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上,通过图形粘贴成动物,一方面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结合数的内容让孩子自己来讨论图形的种类与数量,并初步学习对图形的统计。

活动目标:

1、在变戏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尝试用图形拼贴各种常见的动物,并初步学习统计图形的数量。

2、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

3、喜爱动物,学习有目的地观察和比较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4、有初步的保护自然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椭圆行等图形若干、纸、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已有经验迁移,引发兴趣1、图形宝宝要来变戏法,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想一想,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2、幼儿相互讨论。

(二)、幼儿拼图,师个别指导。提示:大胆想象,拼贴不一样的动物。

(三)、探讨交流

1、说说贴了一个什么动物,用了那些图形?

2、数数每一种图形用了几个?

3、想想用什么办法既可以记得快又不容易忘记?幼儿个别操作、演示。

4、全体幼儿统计图形,师个别指导。

5、幼儿之间相互作检查。

(四)、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讨论那一种统计办法最合适。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第三篇:动物行为学之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动物行为学之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动物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除人类以外非常有限,以下是动物界的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动物类群,它们能和人类一样,可以使用部分工具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1、北美洲的独居的细腰蜂。

雌蜂挖掘出管状的长洞,把自己捕获到并弄昏了的小虫放入洞内。这些猎物将是幼蜂的食物,幼蜂也将在洞里发育。当雌蜂产完卵并用土盖上洞口后,就用它的大颚叼着一块小石头当作锤子,把洞口的土夯实。这个动作有两个作用,一是夯实盖洞口的土,二是检查洞口是否确实完全堵严实了。这是它们经过长期演化后形成的一种确保后代顺利成长的动物行为,由于以前的细腰蜂幼虫在洞穴里缺乏食物和天敌的威胁,它们不断地演化,自然中形成的该行为。

2、章鱼利用椰子壳

章鱼是不久才被发现会利用工具的在动物世界里,它们会把椰子壳当作自己的盔甲或避难所。有的章鱼把椰子壳顶在身体的上方,八只脚露在椰子壳之外,在海底缓缓爬行。有的则把两半椰子壳合成一对贝壳形状,然后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缩于其中。当遇到捕食者攻击时,这些椰子壳就是它们的避难所。自然状况下,沉落海底的椰子壳,被部分章鱼利用,并且成功的用来抵御危害,不会后者没有利用椰子壳的章鱼很多会被天敌捕杀,因而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

3、鱼类“使用工具”打破贝壳并吞食蛤蜊肉的过程

一名潜水员名叫斯科特·加德纳,当时他正饶有兴致地探索澳大利亚大堡礁,突然听到从海底传来一阵撞击声。他循着声音想一探究竟,竟惊奇地发现一条黑斑猪齿鱼正咬着一只蛤蜊往岩石上敲打。贝壳不一会就被它敲破了,这条鱼把里面的蛤蜊肉吃了下去。加德纳幸运地将整个过程拍了下来,他的照片也成为首个能证明鱼类可以使用工具的证据。鱼类的神经系统和高等生物来说差的很远,这个例子是鱼类利用工具的第一个例子。这个鱼到底是如何获得这一技能真是耐人寻味,不过可以肯定,它是在捕食的过程中获得这项技能,4、爬行动物利用工具诱捕鸟类

爬行动物利用工具的行为也是极为罕见的,通过对密河鳄长达13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鳄鱼会借助工具捕猎。在鸟类是筑巢期,有相当一部分密河鳄会在鼻翼上放一根木棍,以此来诱捕需要筑巢的鸟类。分析诱捕行获得为很可能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鸟类的筑巢期,鸟类需要树枝,碰巧一根树枝在河里并且恰好存在一条密河鳄的鼻翼上,正当一只鸟去取树枝时,潜伏在水下的鳄鱼发起了突袭,成功的获得的食物,该鳄鱼慢慢开始懂得的树枝可以吸引鸟类的道理,其他鳄鱼纷纷效仿,最终会利用小树枝诱捕。

5、乌鸦利用工具捕食昆虫

现实中乌鸦不仅仅会利用石头获取饮用水,它们还会使用其他工具,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虽然那只是寓言故事,但现实中乌鸦不仅仅会利用石头获取饮用水,它们还会使用其他工具。科学家们发现,乌鸦和它们的近亲都拥有一颗不同于寻常鸟类的大脑,它们会巧妙运用树枝、树叶甚至它们自己的羽毛和喙部,将这些演变成合适的工具。许多乌鸦都会利用喙部把嫩枝“削成”钩状物,还会将树叶啄成尖尖的工具来引诱藏在岩缝中的昆虫。有科学家还专门对新喀里多尼亚乌鸦进行过测试,他们发现这种乌鸦还会配合使用两种工具。科学家由此推断,乌鸦的智商可能还要高于一些灵长类动物,它们似乎更善于推理。它们利用工具捕食行为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很可能是食物资源的短缺和被捕食者的逃生技能的提升导致它们会使用这么复杂的工具来捕食。

6、啄木燕使用工具捕食

啄木燕生活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这是一种灰色的小鸟,爱吃小昆虫。它常常用细长的尖嘴啄树木,寻找食物。一旦发现躲在树孔里的虫子,它就把树皮啄穿,从里面啄出小虫子来充饥。有时候洞孔太深了,尖嘴无能为力,啄木燕就会设法寻找工具——纤细的树枝条。它衔着细枝条的一端,而把另一端伸进洞去,将小虫拨弄出来,然后饱餐一顿。如果一时间找不到理想的工具,啄木燕岂不是黔驴技穷了吗?不,它会挑一根比较合适的细枝条,然后自己动手,进行一番加工:枝条过长,就用嘴截去一段;枝条上有丫叉,便用嘴把它啄掉。

颇为有趣的是,遇上得心应手的工具,啄木燕在一次用完后不会轻易丢弃,而是经常带在身边。在树林里飞翔时,它的嘴里总是衔着一根细枝条,这细枝条成了小鸟不轻易离身的“法宝”。只是在用尖嘴啄树干时,它才把细枝条暂时寄放在树缝里。这和乌鸦很相似,但是它更像一个猎者,该技能是亲本传授给子代,最初获得原因很可能也是是食物资源的短缺和被捕食者的逃生技能的提升。

7、画眉使用工具捕食

有一种画眉鸟最爱吃粘在树上的蜗牛,可是,单凭它的小嘴,是无法啄破蜗牛的外壳的。于是,画眉用嘴衔着小石子使劲敲击蜗牛壳,直到敲碎外壳,从中取出雪白肥嫩的美食。这个例子和鱼类利用工具很相似,由于它们无法啄破蜗牛的外壳的,一直画眉无意间将蜗牛扔到了石头上并且砸碎了,成功的获得了食物,久而久之,其他画眉都回去做同样的事,形成了特色的捕食行为。

8、埃及兀鹰用石头当锤子捕食

一些人表示海鸥会将贝壳类动物从天空上落到石头上以砸开贝壳,但技术性不强,海鸥还不会真正利用环境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埃及兀鹰就不同了,它会用石头当锤子,敲开鸵鸟蛋好大吃一顿。秃鹰生活环境比较恶劣,食物短缺使它们对鸵鸟的蛋“情有独钟”,因此他们不得不去想如何才能吃到美味的蛋,他们会利用沙漠中遍地的工具石头来完成他们的美餐,这也是在动物生存过程中演化的技能。

9、穴鸮鸟用动物粪便当诱饵

在种类众多的猫头鹰家族中,有一种叫做穴鸮的。它的生活习性比较怪,不在树上筑巢,而喜欢住在洞穴中。这种猫头鹰以啮齿类动物遗弃的洞穴为巢,或者自己打洞为巢,它们还喜欢收集哺乳动物粪便,之后撒在其巢穴入口处用来装饰自己的小窝。但人们一直没弄清楚猫头鹰此举用意何在:是为了引诱猎物还是为了掩饰嗅觉?对此,佛罗里达州大学的动物学家利维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穴鸮的这一有趣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证明粪便并不能掩盖住鸟蛋的气味,而是充当诱饵,引诱穴鸮喜好的甲虫前来“自投罗网”。科学家对穴鸮的食物残留进行了仔细研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当洞穴用牛粪围绕时,穴鸮吃的甲虫的量增加了十倍。穴鸮捕食的案例动摇了生物学界对鸟类智力的看法。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亚历克斯·卡西尔尼克说,“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行为就相当于一只蜘蛛建造它的网一样。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代表了一种较高智能。”生物界一直以为,动物界中只有在分类上跟人类相似的灵长类动物懂得复杂的社交和使用工具。他们认为鸟类是一种愚蠢的动物,但这个穴鸮能够使用工具捕食的研究表明,即使它们被视为“最愚蠢的动物”,它们的某些表现比被认为是高等动物的灵长类更加高明。

10、黑猩猩使用大棍来狩猎和大猩猩用手杖涉水

黑猩猩作为人类近亲,是动物界中少见的工具使用高手。它们不仅会用石制工具砸食坚果,还懂得使用木棍捕捉白蚁。而今,美国科学家观察发现,非洲雌性黑猩猩还懂得使用树枝制矛,捕猎洞穴中丛猴。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科学家吉尔·普吕茨和帕科·贝尔托拉尼在塞内加尔的热带大草原上观察黑猩猩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最初看见青年雌性黑猩猩使用矛捕食一只丛猴时,普吕茨还认为这仅仅是一次偶然。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雌性黑猩猩却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猎人”角色。然而,黑猩猩最引人注目的工具则是它们使用大棍来狩猎。他们高超的捕食技能令人惊叹。

科学家发现刚果的大猩猩利用手杖涉水,众所周知一根好手杖的作用,显然,大猩猩也深知手杖的价值。在刚果以北的沼泽林地,这只大猩猩使用一根手杖来测试池塘里水的深度,探知了水深之后,它又用它当平衡木,协助它涉水,走过这片水域。它们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学习和创造一些特殊的技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11、海豚利用海绵捕食

美国的科学家最近在澳大利亚西部的鲨鱼湾发现一种会使用工具的宽吻海豚。这种海豚在寻找食物时,会将一块海绵体吸附在鼻子的前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海底泥沙的伤害。首先,它们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寻找一块合适的海绵体,这比其他不用这种方式觅食的海豚要多花费很多时间。美国乔治敦大学生物与心理学教授珍妮特·曼恩在研究中发现,这种技术一般只有雌性海豚使用,而雄性海豚却通常不愿意向它们的母亲学习这种技术。珍妮特认为,研究发现表明海洋世界也存在许多聪明的动物。宽吻海豚的大脑体积仅次于人类,而且结构非常复杂,很难对它们的大脑和语言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但无庸置疑的是,他们看起来好像非常聪明。此前就有研究发现,海豚在捕食时甚至还能与当地的渔民来进行“合作”。宽吻海豚会将成群结队的鱼赶到沙滩,然后给渔民发去信号让他们撒网,而企图逃跑的鱼则会直接游进等在一旁的宽吻海豚的嘴里。海豚还能够在镜子中认出自己,而且还拥有复杂的社会特性和个性。

12、海獭

海獭使用石块的技艺,也并不逊色。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加半岛沿海,有时人们可以看到成群的海獭浮出海面,一个个翻转身躯,肚子朝上仰游着。它们把随身携带的石块放在腹部当砧板;然后用前肢抓住捕获的海胆或蟹,在“餐桌”的石砧上用力敲击。外壳击碎以后,海獭便慢吞吞地翻过身来,悠然自得地品尝新鲜的海味。

使人感到奇怪的是,海獭使用的石块都是方形或长方形的扁平石块。这里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圆形的石子容易从海獭的腹部滚下来,而扁平的石块却能稳固地放在上面。可是,海滩上的石子多半是卵圆形的一,这种扁平的石块是十分难觅的。由此可见,海獭在挑选工具上也花了一番功夫。海獭通常被认为是唯一一种会使用工具捕食的海洋动物。

13、鼹鼠自制面罩

尽管这种怪异的哺乳动物浑身不长毛,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啮齿动物竟然没有痛觉。裸鼹鼠对于红辣椒和酸产生的灼烧感以及挤压肌肉产生的痛觉似乎先天具有免疫能力。而且,裸鼹鼠露出嘴巴的强大牙齿最擅长挖洞,不过也很容易“病从口入”。为了不让肺部受到感染,它在嘴唇前和牙齿后放一些刨木花来充当简单的面罩,以防吸入脏物。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

14、大象会造天然水壶

大象挖了一个水坑,之后从树上剥下一块树皮,将它咬成一个球,然后将此球填在水坑,上面用沙子覆盖,这样大象就拥有了一个防蒸发的天然水壶。此外,亚洲象还会使用经过自己特别处理的树枝来为自己驱赶苍蝇,而且这种树枝长度恰好可以驱赶全身的苍蝇。这些都是它们使用工具的例子,在自然中长期演化获得的,其目的或是为了捕食,或是为了避害,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用的工具

活动目标:

1、了解锯子的产生以及它的功能

2、阅读图书,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小矮人运用劳动工具的情况

3、学会观察生活,对工具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

各种工具的图片(如锯子、斧头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鲁班造锯》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1)锯子是谁发明的呢?

(2)他是怎么会想到发明这种形状的锯子的呢?这就是仿生学原理,除了锯子,你还知道还有哪些工具也是运用仿生学原理的呢?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仿生学原理。

二、了解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1)除了锯子你还知道有哪些工具呢?

(2)这些工具有什么用呢?

(3)我们怎样使用这些工具呢?

(4)我们小朋友如果使用这些工具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5)使用工具有什么好处呢?

在此过程中边说边看图片,让幼儿对所说的工具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阅读故事《小矮人造房子》,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小矮人使用了那些工具?

(2)这些工具有什么用?

(3)小矮人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

在此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鼓励幼儿小组交流后集体总结。

四、延伸活动“如果我是科学家”

(1)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发明什么工具呢?

(2)为什么要发明这些工具呢?

(3)这些工具有什么用呢?

(4)怎么使用这些工具呢?

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第五篇:大班科学活动《劳动者的工具》说课稿

分析与思考:

所谓工具,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针对性使用对象或范围的特点,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工具广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的生活周围也充满各种各样的工具。他见过也已经使用过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所有这一切经验都含糊地存在他的头脑中。正因为工具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如何把这些经验从他的脑海中唤醒,进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兴趣和好奇就是成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再者,《劳动者的工具》这个内容非常广泛,大到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针。工具不仅代表着一件具体的器具物品,更凸显住深层的精神内涵。如何从这个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适合大班幼儿认知和探索的学习内容并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是本次活动的根本。

大班幼儿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乐于自我发现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他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现的内容是完全静态的成品。大班幼儿会满足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吗?怎样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成为孩子乐于探索,能够发现的新材料呢?正确选择跟学习材料适合和匹配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是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对象。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2.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

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明确探索目的

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集体交流探讨

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xx是用来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处是xxxxx。”(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在这里,通过老师巧妙的铺路搭桥,用几个小小的问题就帮他们归纳、概括最终理解、内化对工具的认知。引导幼儿从眼前的几件具体工具拓展到整个工具海洋,逐步将经验迁移和拓展,通过回忆、思考在脱离实物的状况下验证自己的知识使经验真正得以内化。)

(四)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

工具任务:

小刀水果拼盘

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

小铲将黄豆装袋

螺丝刀组装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夹子喂娃娃吃点心

2.小组成员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

总结:工具的用处真大呀!工具是在劳动时发明的,我们只要会动脑筋,也可以发明有用的工具!

(通过刚才的探索、讨论,幼儿发现了许多工具的优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发现,要验证工具的真正本领,让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工具为劳动带来的便利,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经验真正的内化。

孩子是主动学习者。他们要主动读探索、研究和发现才能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多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让孩子体验和感受到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更能激发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题和内容,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机会。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会控制自身,会主动协商,会发现和认识别人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经验。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集体的、成功的探索获得新的经验,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教材分析:

劳动者的工具在小朋友的周围无处不在,有食堂工作人员的饭勺,保育员阿姨的拖把,花园里花匠的修花剪刀,有农民的锄头,还有工人的榔头等等,多得不能再多,而大班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此内容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此课时的学习,定会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

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目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大班孩子的特点,我将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不同的劳动者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工具,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2.技能目标:学习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培养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水平,我将目标1设定为重点,目标2设定为难点。

说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事先丰富概念:劳动者(知道劳动者不单单是农民,工人、医生、科学家等都是劳动者)

2.幼儿事先进行一些观察部分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二)物质准备:

1.实物工具人手一份以上,部分大件的工具用图片代替。

2.录像带一份,摄像机等多媒体的工具。

3.幼儿自带一些常用的小工具。

说教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自主探索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克服传统的说教形式,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等进行学习。

说活动过程:

(一)带孩子到食堂、花园里、教室里、附近的模具厂观察。(教师将过程摄下来)

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食堂的工作人员,花匠,保育员阿姨、模具厂的叔叔他们都是用哪些工具进行劳动的?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幼儿是通过自身的感知、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才能进行科学活动,因此我选择的内容都是围绕在幼儿周围,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很快就进入了课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下的重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谈话、观看录像,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落实重点,为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1.你刚才看见谁在使用什么工具?(提问具有针对性,目的非常明确)

2.幼儿每说出一种工具,就出示相应的镜头,学习相关的词语,认识相关的工具。

3.我们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工具,请你说说,你带来的工具叫什么,干什么用的?是谁用的?

(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资源,让幼儿从家中携带各类工具,一方面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涉及的面会更广)

4.这些工具是谁用的?给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大胆讲述,大胆地与同伴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落实了目标1即活动的重点。)

(三)学习使用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方法。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工具,那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呢?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是通过自身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知识,学习科学的,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一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的机会,感受参与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以后进行交流,对于较难的、不常见的工具,教师在集体面前示范、讲解。

3.播放录像,播放其他劳工者使用工具的情况,如:科学家、医生、清洁工人等等。

(一方面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使孩子潜在地知道每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特有的劳动工具,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从而升华了重点和难点。)

(四)感受劳动者的不容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刚才我们在参观、和看录像的时候,那些工作的人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具体联系到了幼儿的实际生活,如要爱护桌椅,珍惜饭粒等等,通过层层的提问,让幼儿知道劳动者的不易,应该珍惜劳动成果,从而达到了目标3。最后的提问,幼儿又回归到了生活,所谓科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1.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怎么样的工具呢?

2.农民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而厨师为什么要用这些工具,他们能交换吗?为什么?

(如此开放性的提问,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引发了幼儿的创造的欲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以上的活动设计环环想扣,循序渐进,即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经验的获得,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幼儿园的课程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孩子的心里是没有学科的界限,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融入了语言,如让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提高了倾听能力等,又融入了分类等内容,全面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2.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及媒体的介入,给予孩子更直观、更科学的经验,即验证了幼儿操作的结果,又能给孩子科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的关键是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有问题的提出,我都是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重难点的突破而展开。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下载大班科学活动:会使用工具的动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科学活动:会使用工具的动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科学:工具用处大

    工具用处大——大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使用时注意安全。 2. 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体验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大班科学 动物过冬

    大班科学活动 动物过冬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尝试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其过冬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激发对大自然中的动物的探索兴趣,能......

    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保护色 设计意图:幼儿对动物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科学教育要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而且从大班幼儿的年......

    大班科学动物之最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之最活动目标: 1. 知道各种"动物之最",了解一些动物的各种特征,积累相关经验。 2.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和天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和天气 需要公开课视频的可联系扣扣:一六五三八三一零三五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接龙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接龙 (500字)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接龙 设计思路: 幼儿从小就对动物感兴趣,还能从成人那里获得较多关于动物的认知经验,父母也会为他们......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保护色(精选五篇)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色 设计意图: 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大班后期的孩子已经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质特征。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对......

    《动物保护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合集]

    【教学理论依据】《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追随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特点,喜欢小动物,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