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文卷范本
调查文卷(参考范本)
1.你是否知道心相印手帕纸: A知道 B 不知道 2.性别: A男 B女 3.年龄:
A15以下 B15~25岁 C26~35 D35以上 4.是否经常使用手帕纸? A是B不是
5.平均每周消耗几包手帕纸:
A3包以下 B4~7包 C8~12包 D12包以上
6.与抽取式、卷筒式纸巾相比你觉得手帕纸的优势在哪里: A便携 B体积小 C纸质好 D其他
7.请举出你首先想到的三个手帕纸的品牌: A B C 8.你最喜欢的三种香味手帕纸是: A B C 9.你在选择手帕纸时,看重的是什么: A品牌 B质量 C包装 D价格 E技术工艺F其他 10.你常用的手帕纸品牌:
A心相印 B清风 C五月花 D舒洁 E真真 F唯洁雅 G维达 H得宝 J洁云 11.众多心相印纸巾的包装您最喜欢哪个系列的:
A茶语 B玫瑰 C几米 D卡通 E薄荷 F薰衣草 G无味 H三层 12.与同类产品相比,你觉得心相印的优点有哪些:
A强韧 B吸水性好 C不掉屑 D香味好闻 E品种多样 F便宜 G其他
13.在心相印的手帕纸系列中,你用过哪一款:(若使用过茶语系列请继续答题,若没有请从16题开始继续做答)
A茶语 B玫瑰 C几米 D卡通 E薄荷 F薰衣草 G无味 H三层 14.你觉得心相印茶语系列的价格: A太贵 B偏贵 C一般,能接受 D便宜 15.你觉得茶语系列的味道如何: A浓烈 B舒服 C一般 D特别但能接受 E不喜欢 F其他 16.你是否喜欢茶语系列: A喜欢 B 不喜欢 C 无所谓
17.除了心相印茶语系列外你是否知道还有其他品牌的茶语系列 A知道B不知道
18.你是否会购买茶语系列:
A只买茶语系列 B经常购买 C偶尔会买 D不会购买 19.你是如何知道茶语系列的:
A电视广告 B 杂志广告 C报纸广告 D朋友介绍 E超市促销 F其他 20.你是否有对心相印手帕纸的广告存有印象: A有 B 没有
21.你对心相印手帕纸的广告的印象感观是: A喜欢 B 一般 C不喜欢 D没感觉
注:根据需要可设置10个左右的问题
第二篇:洗手台调查文卷
关于智能洗手台的调查问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和美起来,对生活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设计出一款能完美的融入您生活的洗手台,特邀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希望您的大力支持。
A.报纸书刊杂志类B.互联网类C.其他类
2.您的年龄:
A.30以下B.30——40C.40——50D.50以上
A.造型B.设计风格C.色调风格D.价格
E.材质F.占用空间等方面G.其他
A.有必要B.没有必要
5.您觉得您家里的洗手台还需要哪些地方改进的地方:
A.外形B.功能C.设计风格D.整体的色调E.其他
A.金属B.陶瓷C.玻璃D.其他
A.性价比低B.不美观C.不够大气D.不够个性E.比较满意
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D.不了解一体化概念
9.您能接受哪个价位的洗手台呢?
A.100元以下B.100—200元 C.200—400元 D.钱不是问题
—————————————————————————————————————
—————————————————————————————————————
最后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第三篇:关于化妆品的调查文卷
关于化妆品的调查文卷
1.购买化妆品您会首先考虑什么?
A.品牌B.功效C.价格D.包装E.广告F.其他
2.你会不会经常更换化妆品、护肤品品牌?
A.会B.不会
3.你常使用化妆品?
A.常用B.偶用C.从来不用
4.您买化妆品的价位一般是在:
A.50元以下B.50-200元C.200-500D.500以上
5.您在使用的化妆品的主要功效是?
A.保湿B.美白C.祛痘D.去黑E.其他
6.您购买化妆品的渠道是什么?
A.网购B.品牌C.专柜D.其他
7.你一般从什么途径了解化妆品资讯?
A.网络B.杂志报刊C.电视或广播的广告D.朋友推荐
8.你认为化妆品广告中最吸引人的元素是什么?
A.创意B.代言人C.画面质感D.其他
9.您经常选用哪个地区品牌的化妆品?
A.国内B.韩国C.欧美D.日本E.其他
10.您喜欢到哪个网站购买化妆品?
A.淘宝网B.拍拍网C.易趣网D.其他
第四篇:2014年中考语文卷
南充市二0一四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l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4.填空题、解答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O.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第1卷(选择题共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牟取(mïu)叱咤(zhà)匀称(chèn)忍俊不禁(jìn)
B.禁锢(gù)瓦砾(lì)追溯(shuî)义愤填鹰(yīng)
C.侧隐(cè)狼藉(jí)蓦然(mî)惟妙惟肖(xiào)
D.阔绰(chuî)琐屑(xiè)殷红(yīn)鳞次栉比(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沉湎幅射出风头语无伦次
B.震撼荫庇座右铭厉行节约
C.馈赠文彩文绉绉物竞天择
D.踌躇娴熟养植业月明风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姿态万千只要„„就
B.熏陶姿态万千只有„„才
C.熏染五彩缤纷只有„„才
D.熏陶五彩缤纷只要„„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充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C.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D.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
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母爱、童真、自然。它们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极具艺术魅力。
C.《名人传》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罗曼·罗兰用“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来描绘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神。
D.《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作品通过祥子的人生遭遇,批判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第一次买的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不久为安葬虎妞只好卖掉。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霾
什么是霾?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l0千米的空气出现普遍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全体家族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粒子。按照大小个来排列,颗粒物的家族中还有PMl0和PMl,即当量直径小于等于l0微米和1微米的粒子。
PM2.5如此受到重视不仅仅因为它是霾的元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在人体中,PMl0集中于喉部和鼻内,通过打喷嚏、咳嗽和流鼻涕得以清除;2.5~l0微米的颗粒物停留于气管;PM2.5则会深入到肺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曾做过一个调研,PM2.5的增加,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人数成正相关。MP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l%,死亡率也有所上升。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形成的。
B.霾使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C.PM2.5是霾的元凶,同时对人体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体肺部。
D.PM2.5浓度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会相应增加。
7.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B.去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句中的“均匀”一词句意会改变。
C.本文主要介绍了霾的成因及危害。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 .
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得上 .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
D.能谤讥于市朝谤:诽谤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呜呼!其真无马邪 ..
C.燕、赵、韩、魏闻之孔子云:何陋之有 ..
D.欲有求于我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
10.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庭门庭若市。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l00分)
四、(20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2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限划4处)。(2分)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闯耳而固小之。
1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l分,共8分)
(1)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
(2),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4),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6)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7)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
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瘁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请写出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18.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4分)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丰子恺
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①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姐姐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③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④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
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⑤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划②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吧!
⑥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③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吧!
⑦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⑧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⑨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⑩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注:①麻雀牌:麻将②划chǎn袜:脱掉鞋只穿袜③连史纸:江西出产的一种纸。
19.“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骂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是丰子恺刻在烟斗上的一首诗。请结合这首诗,概括上文主旨。(3分)
20.揣摩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分)
21.写孩子们的时候,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分)
22.简要分析作者在第⑤段描写阿宝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效果。(3分)
23.作者在第⑨段写道:“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会是这样,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综合性学习(6分)
24.某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以内)(3分)
(2)请你在本次活动中,为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30字以内)(3分)
七、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远方的憧憬。陶渊明为此构筑了桃花源,哥伦布为此勇渡大西洋;农民工为此离乡背井到了繁华的都市,挥汗如雨;志愿者为此远赴穷乡僻壤,送教送医„„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远方在召唤?那也许是个神秘的国度,也许是一种向往的生存方式,也许是一个人生目标。
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卷《桃花源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卷《桃花源记》(答案卷)
班别:
姓名: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异(惊异,诧异,这里是“
对…感到诧异”)
2.缘溪行。缘(沿着,顺着)
3.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4.辞去。
去(离开)
5.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6.悉如外人。悉(全,都)
7.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8.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9.欣然规往。规(计划,计划)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对、向)
具(详细地)
12.寻病终
寻(不久,随即
13.便扶向路。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4.寻向所志
寻(寻找)志(标志)
15.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不值得,不必)
足(值得)
为(对,向)道(说)
16.后遂无问津者。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索求”的意思)
17.具答之。具(详细)
之:他们(桃花源的人)
18.咸来问讯。咸(都,全)
19.并怡然自乐
并(都)
20.欲穷其林。穷(尽)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22.初极狭,才通人。才(仅仅,只)
23.及郡下,诣太守。及(到)
诣(拜访)
24.土地平旷
平旷(平坦宽阔)
25.既出
既(已经)
26.黄发垂髫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2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28.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居然)
29.停数日
停(停留)
30.芳草鲜美
芳(花)
鲜美(新鲜美好)
31.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云(说)
32.复行数十步
数(几)
33.落英缤纷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34.复行数十步
复(再,又)
3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36.鸡犬相闻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7.乃大惊
乃(于是,就)
38.皆叹惋
叹惋(感叹惋惜)
39.遂与外人间隔
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40.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
41.未果(没有实现)
二、区别下列词的意思。
1.之:(1)具答之(他们,指桃花源人)
(2)闻之,欣然规往(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它,桃花林)
(5)忘路之远近(的)
2.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3.乃:(1)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4.寻:(1)寻向所志(寻找)
(2)寻病终(不久)
5.舍:(1)屋舍俨然(房子)
(2)便舍船(舍弃)
6.志:(1)寻向所志(标志)
(2)处处志之(做记号)
7.其:(1)欲穷其林(那,指桃花)
(2)得其舍(他的,指渔人的)
(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指渔人)(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桃花源人的)
8.遂:(1)遂迷(终于)
(2)后遂无问津者(就)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还做了记号。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缤纷。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和美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也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隔绝了。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0.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计划还没有实现,就病死了。
1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缤纷。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表示感叹。
13.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林片林子的尽头。
14.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5.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志。
1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这里的情况。
四、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全文以武陵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按照
发现
桃花源,进入
桃花源,离开
桃花源,再寻
桃花源的顺序叙事。
2.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无忧无虑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先世“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的原因是
避秦时乱
4.文中描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两句是: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第一段为什么要花不少笔墨写桃花林?
答:作者写神奇桃林美景,既使人觉得新奇,又为下方写桃源美好的社会生活作铺垫。
6.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桃花源?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
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着力表现桃花源优美宁静的生活环境和人们和平安乐的景象。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桃源社会怎样的特点?
答:借代,表现了桃花源社会生活安乐,无忧无虑,人人和谐相处,自得其乐的特点。
8.桃花源众人“见渔人,乃大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桃花源人与人世隔绝很久了。
9.桃花源中的人们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写出其叹惋的原因。
答:(1)为桃花源以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2)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10.文中哪句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想继续在桃花源生活?
答:不足为外人道也。
11.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的,似真似幻的世界,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表现生活中并不在。
1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目的是不想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1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世界?
建立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和平幸福的理想社会。
五、判断题。
(1)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
(2)本文运用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
(3)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
(×)
(4)文中作者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
(√)
(5)第5段与开头“忽逢桃花林”相照应,增加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
(6)文章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六、课后思考题。
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故事,也可这些内容一
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答:“如此”包含渔人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所经历的种种。此处若再
ーー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抱中达二三里,拖沓冗长。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答:渔人的“具言”应该是说:桃花源以外的社会,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
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桃花源中人是为桃花源以外的人受到如此
苦难而叹息,也为自己能免受苦难而庆幸。
3.【主题归纳】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曲折离奇的情
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
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平生活的向往。
4.【写法特色】
(1)层层设疑,激发读者兴趣。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考查,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通道,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待进入桃源,顿现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图景。可是,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已却又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刘子骥寻而未果,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2)语言简洁,清新自然。本文仅用三百余字就异常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社会,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一直写到男女老少的衣着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陶渊明的文章不事雕饰,朴素自然,接近口语,读后却令人有清新如画、诗意盎然之感,这是他善于用朴素、清淡的语言来表现丰富深厚的意蕴的结果。
5.【文章的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所见的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5段):写渔人离开
桃花源后,数人再访而不得其途的种种情景。
七、同步训练。
1.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表现桃花源人不愿和外界人交往,不希望外人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遂迷埋下伏笔。
2.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简要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①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②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作用:照应前文“避秦时乱”;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和平、摆脱压迫的愿望,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3.渔人的行进路线:(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
4.文中结尾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答:一是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二是暗示了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5.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那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