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案

时间:2019-05-15 02:5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相遇问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相遇问题教案》。

第一篇:相遇问题教案

金点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良好的教育!

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相遇问题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 2.了解相遇问题中的基本题型和一般解题方法; 3.会求一般的相遇问题。【问题简介】

1.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点是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一般是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到一定时间两者相遇。所以有:

总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因此,一般地,相遇问题要考虑两者的速度和,这往往也是解题的一个关键。2.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①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 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 ③ 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课堂举例】

例 1 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

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练习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例 2 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例 3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开出,再过3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练习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1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3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金点教育——因为我们专业,所以我们敬业;因为我们敬业,所以我们更专业!

金点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良好的教育!

候就掉头朝甲这边跑,遇到甲时又立即掉头往乙那边跑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才停下来。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的路程?

练习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4200米的两地相向出发,甲每分钟走55米,乙每分钟比甲慢5米,甲带了一只狗,狗每分钟跑250米。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遇到乙的时候就掉头朝甲这边跑,遇到甲时又立即掉头往乙那边跑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才停下来。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米的路程?

例 10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44千米,两车在离中点24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客船和货船同时从甲、乙两个码头相向而行,客船每小时航行20千米,货船每小时航行25千米,两船在离中点10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个码头的距离。

例 11 客车和摩托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5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35千米。出发5小时后,客车遇到一辆迎面行来的自行车,2小时后,摩托车遇到了这辆自行车。求这辆自行车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练习客车和摩托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58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33千米。出发6小时后,客车遇到一辆迎面行来的自行车,已知这辆自行车每小时的速度是17千米。问再过几小时后,摩托车和这辆自行车相遇?

例 12 甲、乙两人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在离A地80米处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以原速前进。甲到B地后,乙到A地后,都立即返回,两人又在离B地60米的地方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A地2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在距B地15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例13甲、乙两车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在离A地10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前进。甲到B地后,乙到A地后,都立即返回,两人又在离B地80千米的地方相遇。已知第一次相遇和第二次相遇恰好间隔4个小时,求甲、乙两车每小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千米?

练习兄弟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到学校,哥哥每分钟走80米,弟弟每分钟走60米,哥哥走到校门口时,因故又立即沿原路往回走,在离学校160米的地方与弟弟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金点教育——因为我们专业,所以我们敬业;因为我们敬业,所以我们更专业!

第二篇:相遇问题教案

探究型教学案例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殷石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方法。B:了解相遇问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查询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构建知识的生长点,同时提高学生的有关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学习和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2.学生分析

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的知识。本课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在这之前,学生已掌握的是关于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欠缺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3.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角题方法。

难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的知识要点及相互关系。4.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运用数学知识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设计思想:(1)注重生活资源与课堂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新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2)注重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整合,为学生创新提供另一条思考的路径。

5.教学策略分析 设计理念:

(1)利用网络,建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

(2)注重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通过书本、网络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6.教学媒体分析

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力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本课采用网络教学,网站的制作采用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使用了Flash,Photoshop等工具作为辅助工具。网站使用Internet搜索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优势。网站设计了论坛,操作简洁明了,学生可及时、高效的反馈信息。

本课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转播学生的反馈信息,达到人机互动,直接诱发了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教学中生动有趣的Flash课件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了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学习境界,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其参与性学习的程度是普通形式下的授课所难以达到的。同时增强了课堂密度,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给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建构了知识的生长点,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扩展了知识的延伸点。从而,达到本课的设计主旨:为自主探究提供平台,为走出课堂创设空间。7.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遇问题网站(自制网站),提供学生使用的局域网,Internet。

(2)学生准备:学会使用Internet网络,具备电脑初步知识。8.教学过程

1、复习地图引入(3分)

【教师活动】出示祖国地图和四种交通方式 【教师提问】网页给了一些信息,你能通过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自编应用题

【学生回答1】北京到新疆的距离是3200km,飞机每小时飞行800km,问几小时到达?

【学生回答2】北京到海南的距离是2400km,飞机每小时飞行800km,问几小时到达?

【学生回答3】北京到大连的距离是400km,汽车每小时行80km,问几小时到达? 【学生回答4】北京到大连的距离是400km,火车每小时行100km,问几小时到达? „„„„

【教师小结】同学们编题都编得很不错。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网页内的图片信息,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的】①复习了时间、速度、路程的旧知。②激发兴趣的作用,体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

2、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什么是相遇问题? 【教师活动】Flash演示(30秒)

【学生活动】看flash动画演示

【信息技术作用】感性认识相遇问题Flash动画的应用,形象,直观,建构了知识的生长点。

【活动目的】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②揭示课题

3、新课例题

【教师活动】利用flash演示讲解(20分)

出示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教师提问】在这句话中运动的物体有几个?他们是怎样运行的?

【学生回答】两个,是“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板书:相对而行、相向而行] 【学生演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

【学生思考】他们两个在走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两人怎样了?

【教师讲解】为了让同学们把“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理解的更透彻,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演示,填写表格。

①(电脑演示)1分内,两人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同走了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几个130米?也就是两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

②(电脑演示)2分内,两人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同走了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几个130米?也就是两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现在两人的距离是多少米? ③(电脑演示)3分内,两人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同走了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几个130米?也就是两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现在两人的距离是多少米? ④距离为0,说明两人怎样了?(相遇了)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几 个130米?也就是共走了几个(60+70)米?共走多少米? ⑤那么,这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板书: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和就是这两地之间的路程] 【教师活动】讲解相遇问题的知识要点: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

【学生活动】观看flash演示,突破相遇问题的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网页的flash,提供平台,突破了重难点,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活动目的】①掌握相遇问题的四要素②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4、强化练习

【教师活动】利用网页巩固所学(3分)【学生活动】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作网页上提供的练习题。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网页上的练习题,及时评价所学知识。体现人机互动。【活动目的】

为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方式。

5、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利用网页让学生自主学习(8分)【学生活动】参与、指导、评价学生编写应用题。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网页素材,编写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互相评价,相互解答,互相置疑。利用网页素材,通过留言薄,及时、高效的反馈信息,提供交流平台。【活动目的】

① 运用所学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②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6、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教师活动】利用网页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遇问题(4分)

【学生活动】介绍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如CBD写字楼盘的“相遇问题”,逆行超车请心算“相遇问题”„„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internet查询更多的相遇问题,课后做。利用internet查询相关知识,扩展了知识范围。【活动目的】

①扩展了知识范围。②了解更多的相遇问题。

7、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制定五一旅游计划课后

【教师活动】介绍任务: 学习者通过单元活动,制订出自己的假日旅行路线和旅行计划,并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课后制定旅游计划。【信息技术作用】

通过internet查询、筛选、加工信息,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利用论坛及时交流旅行计划。

扩展了知识的延伸点

【活动目的】

①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对数学的兴趣。

②培养查询、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本教学设计获全国第二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手赛一等奖)

附:教学自制网页

第三篇: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解答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两地之间的路程就是求两个物体运动距离的和)。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及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基础知识练习:

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列式:S=80*4=320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二、创设情景:

有一天小红家里有事请假半天,老师问同学:谁愿意帮助小红?小明说,我家离她家近,我帮她带回去吧?老师让小明帮小红把作业本带回家。小明到家后打电话通知小红,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下,怎样把本子交给小红。

师:同学们,请你想想 :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小明把本子交给小红? 讨论后得出:

(1)小红去小明家取;(2)小明送给小红;

(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小明把本子交给小红。

第三种情况: 出发时间:同时 出发地点:两家(地)运动方向:相向(相对)运动结果:相遇

如果小红距小明家60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红每分走80米,小明每分走70米。多少分钟两人能够碰面?

三、教学新课:

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从自己家里出发,相对而行,张叔叔每分走100米,王阿姨每分走80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了。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线段图:

方法一:100×5+80×5

方法二:(100+80)×5

=500+400

=180×5

=900(米)

=900(米)

小结出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四、巩固练习

1、挖一条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15天挖通,这条隧道长有多少米?

2、在900米的环行跑道上,小丽和小刚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小丽平均每分跑200米,小刚平均每分跑250米, 经过几分他们会相遇?

3、小红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运动情况并编题。

五、课程回顾: 解题方法:线段图

第四篇: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

教学过程: 一:示标示导 1.导课板题

(1)谈话:老师昨天夜里做了一个美美的梦、、、、、(师与一学生同时相向而行走到相遇拥抱)

(2)师提问:老师和段秋涵同学现在怎么样了?(生:相遇)

(3)让生思考:老师和段秋涵同学是怎么相遇的?(相遇的条件:两地---同时-----相向------相遇)我们两人的运动结果就是相遇。

(4)思考:相遇时我们俩各走的路程和我们出发时两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出发时两点的距离等于相遇时我们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像这样,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正好等于两地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相遇问题。(板题:相遇问题)

(5)过度到课本情境图:相遇问题不单纯指两人,也可以指两个物体,比如车辆----一体机出示情境图。

(6)让生仔细看图,找一找数学信息,(提问生回答)从而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据学生的回答,一体机呈现问题:东、西两成相距多少千米?

过渡语: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2.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师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认真用心倾听。

3.自学指导

(1)师:请看这节课的自学指导(课件出示自学指导)(2)指明让生读自学指导 二.自学自测(看一看,做一做)

1.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师巡视,然后在黑板画线段图。2.汇报自学效果

(1)让学生闭上小眼睛,想一想:课本用了哪两种方法来解答的。找两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2)根据学生的板书和自学指导逐一问题提问,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黑板线段图上标注行踪。3.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1)一体机出示检测题,留4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小芳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每小时,乙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求东、西两城之间的距离。(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三.互助纠错 1.公布答案:

(1)让两名学生到讲台演示行程,师解说。根据学生的演示,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他们两人相遇时,谁离出发点远?为什么?)

(2)一体机公布第一题答案。

(3)利用一体机课件,演示讲解第二题 2.同位互改

同桌依照老师公布的答案,互相批改,打对错号。4.表扬评价、做全对的举手,为自己鼓掌加油!+ ++ +,+ ++ + 四.师生合作

1.如有错题,展示错题,让学生说说错在那里,然后怎么订正。2.一体机课件展示两种不同的做法

3.让学生讨论:这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两种做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4.引导学生得出:

第一种方法先求6分钟两人分别走的路程,然后相加,结果就是两家相距的距离。

第二种方法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行驶的路程,再乘6,求出两人6分钟一共行驶的路程,结果就是两家相距的距离。

结论:第一种方法容易理解,计算麻烦。第二种方法不容易理解,计算简单方便。

讨论第二题的方法同第一题。

五.归纳小结(理一理)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相遇问题,并学会了两种方法解决相遇问题,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一段动画视频一起回顾一下。

(放微课视频)

六.训练达标(练一练)

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是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新课堂第55—56页第2、3、4题 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七:谈收获,下课。

第五篇:相遇问题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运输货物。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课件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2:大货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它们对着头走。

3:它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板书: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4:在物流中心相遇。(板书:相遇)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息,那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 师生共同表演,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从两个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的内涵。

同桌用手互相边演示边说一说大小货车运动的过程。课件播放运动过程,观看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运动过程。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图中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预设: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其实要求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板书)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解决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

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这个题目的信息比较复杂,为了让题目简单、明了。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把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整理出来。开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组内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组长注意做好记录,我们看哪个组的方法多。开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摘录法、表格法、画线段图

教师示范线段图画法,线段图经常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线段图的用处非常大。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同学们,现在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动手试一试。

学生汇报列示以及这样列示是怎样想的。1: 65×4+75×4 = 260+300 =560(千米)想: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

2:(65+75)×4=140×4 =560(千米)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3.分析比较解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师生共同总结:

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是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速度和乘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2、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6 像工人修路、开隧道,农民挖水渠,这样的的问题是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能用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四、总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相关练习。

2、结合生活实际,自己出一道关于相遇问题的题目,做一做。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较复杂,教学时先复习简单的两道题,启发学生抓住题目当中的主要数量关系,联系学过的知识,在解决新问题,教学中通过师生演示,学生演示,紧紧抓住“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通过多次演示理解“同时”和“相遇”的含义,再利用列表和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但演示和画图的时间较长,在练习上就没有多余的时间了,所以一定要紧凑,环环相扣。

下载相遇问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相遇问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

    相遇问题教案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1~72页相遇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

    相遇问题教案(大全)

    相遇问题平原县县三唐乡中心小学邹志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中的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

    数学相遇问题教案(5篇)

    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利用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

    《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1 《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单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节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实......

    相遇问题之整理与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解决问题》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张琴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8册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巩固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此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