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反思
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反思 陈婧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后面有一道思考题: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到圆圈
里,使横行、竖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道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其实有相当大的难度,怎样教学才能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课上我是这么做的,自认为还可以,现在写下来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上课时我将题目抛给学生,先让他们试着做一做。几分钟后他们的脸上出现了愁容,有的记得叫起来:“怎么做啊?”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研究起来:你找到哪三个数相加等于75?学生找到21+29+25=75;22+28+25=75;23+27+25=75;24+26+25=75.想一想,还有吗?我们又共同找到第一个算式中29不动,让25少1,21多1(22+29+24)、第二个算式中28不动,让25少1,22多1(23+28+24),同样的方法又找到21+28+26;22+27+26.一共有8个算式,摆在一起,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发现。很快他们发现25用了4次,22、24、26、28各出现3次,21、23、27、29各出现2次。这时我让学生观察题中的图中哪个位置的数出现5次(中心位置)、哪个位置的数出现3次(四个顶角位置)、哪个位置的数出现2次(四条边的中间位置)。接下来我们开始根据以上的发现填数:将5放在中心位置;22、24、26、28放在四个顶角;21、23、27、29放在四条边的中间。这时有的孩子高兴地笑了,有的孩子还是发现不行,我又和他们进行细微的调整,最后答案出来了。这时我没有满足于有了答案,我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这道题的答案,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他们发现:中间的数5放在图的中心位置;处在第2、4、6、8(双数)位置的数填在四个顶角,而且都是从左往后放置;剩下的单数放在每条边的中间(最小的放在两个最大双数中间、最大的放在两个最小双数中间,剩下两个就好放了。)教学到现在,我们基本上研究出了解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又尝试用这个方法解决几道类型题:
将1、2、3、4、5、6、7、8、9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5.将1、3、5、7、9、11、13、15、17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相等。
将5、10、15、20、25、30、35、40、45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相等。
这几道题解决完以后,有的同学就发现了这9各数都是按照每次多几的规律排列的。这个发现很精彩,我又让能力强的孩子试着编一道这样的题来考考大家,他们编出将2、4、6、8、10、12、14、16、18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相加,和相等。将11、12、13、14、15、16、17、18、19填到圆圈中使得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相加,和相等。
这道思考题的教学,我们用了大概一节课的时间,我觉得是很值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经历了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在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他们的解题技巧的到提高。我想,今后再遇到思考题,他们不会畏惧不前了,应该有了一点尝试的勇气。以上仅是我教学的一点尝试,还恳请各位老师和专家的点评。
第二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思考题》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思考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思考题》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本68页思考题:芳芳给平平3枚,芳芳和平平的邮票就一样多,原来芳芳的邮票比平平多几枚?这一题如果单纯老师讲解一下,绝大部分学生不明白。在讲解这种题时,可以让学生先从直观入手。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在黑板上摆2个圆片,再摆4个三角形,观察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思考三角形拿几个出来给圆片,图形个数一样多?学生很容易就得出拿一个,接下来再摆6个三角形,学生明白要拿2个给圆片。在增加三角形个数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必须是双数,拿出一半给烧的那部分就会同样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最后再来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就很容易得出来。
这样我想到一年级数学教学,学生的操作很重要,越是要理解的题学生越是要动手,利用自己的小手操作理解更容易,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填写书本73页的15题,在同一个算式的□天上相同的数。30-□=22+□;51+□=65-□。这类型题要学生天出来还是很有难度,我刚开始也是不知从何下手,后面刚好想到前面思考题的教学,启发学生思考,30比22多了多少,要使两边同样多,可以怎么办?有学生很快就想到拿出8的一半,也就是4.填上去验证发现确实是。学生很高兴,后面哪一题也很快的出是14的一半,7.有家长反映这题不知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明白,我想教学的意义大概就在此。思考题就是要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动手操作理解,挑战难题,学会有序思考,有一种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应该算是教学的一点心得吧。
第三篇:一道压强题的教学反思
学习了压强后,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一个空茶壶的质量为0。5千克,放在水平桌面上,茶壶底的面积为0。01平方米,用茶壶盛了1。2千克的水后,水的深度为0。1米。求,(1)水对茶壶底的压强(2)水对茶壶底的压力(g=10N/kg)
解法一:
已知:m=1。2kg,g=10N/kg,s=0。01m2
求:P,F
解:茶壶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F=G=mg=1。2kgX10N/kg=12N
P=F/S=12N/0。01m2=1200Pa
解法二:
已知:水=1。0x103kg/m3,g=10N/kg,h=0。1m,S=0。01m2
求:P,F
解:P=gh
=1。0x103kg/m3x10N/kgx0。1m
=1000Pa
F=ps
=1000Pax0。01m2
=10N
两种方法,两种结果,第一种方法显然错误。
于是,我把这两种解法写在黑板上,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第一种结果的错误原因所在,同学们也理解了本题的正确做法。通过这到题,要向学生强调:做题时,要注意计算液体压强时,要先压强后压力,计算固体压强时要先压力后压强。
第四篇: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教学反思
在同步练习中的智慧园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a、b、c都大于0,如果8/9×a=3/5×b=c×1,那么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为()。
解题思路如下:
1.因为8/9×a=3/5×b=c×1这三个算式相等,并且8/
9、3/
5、1之间的关系是3/5<8/9<1,根据乘法算式的特征,当一个数越大,另一个数就越小,才能使算式相等。从而得出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为(c)。
2.把8/9×a=3/5×b=c×1转化为:
8/9×a=3/5×b=c×
18/9×(3/5×1)3/5×(8/9×1)(8/9×3/5)×1
从而得出:a=3/5×1b=8/9×1c=8/9×3/5即: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为(c)。
3.根据分数乘法的计算,使每个算式的结果等于1,可以写成下面的算式:
8/9×9/8=3/5×5/3=1×
1从而得出:a=9/8b=5/3c=1,即: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为(c)。
思考:
从上解题方法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去尝试、去思考、去发现来解决新问题,能够应用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转化思想来思考,说明学生已经能够潜移默化的应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是一把等待燃烧的火把,只要给他提供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去想、去思考、去争辩,学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会给我们一个异样的惊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不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关键是找准方向,我们老师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第五篇:做一道拿手菜的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上一节课《有趣的彩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工艺美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注意了师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先以观看“神厨小福贵”幻灯片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孩子们的情绪比较高涨,能够主动探究,接下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彩泥的特质,这一种尝试极大地给以了学生们创作的自由,但同时也给以了教师教学上的一定忧患,四十分钟要学生学会三种技能,可行吗?时间来得及吗?我采取了和学生同一时间制作的方式,在同一时间里,我也在制作,他们看到教师的示范后,对手中美术材料的使用有了领悟。教师演示完毕后,再请手工比较出色的学生继续当众制作,这无形中又是一场技能的教习。老师的适时讲解,会给学生启发与指导。堂课掌握的技能内容不算少,效果却比较好,集中紧凑,是拜托了情境教学的功劳。但是在“构思?交流”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反应却让我反思,在屏幕播放食品画面时,学生;连连惊叹,我试着提问:“希望哪位同学制作完一盘菜后,也学着这些大师傅的样子,给自己的菜起个好听的名字。或者说一说自己想用什么食物材料做的。学生的制作热情非常高,能说出菜肴的名字,并还能指出菜的营养价值。使得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我觉得在展示学生作品的这个环节,学生最活跃,体现出造型表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