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2: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课

题】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目标】

1.无规矩不成方圆

2.法律的定义、特征 3.违法行为的种类 4.犯罪的特征 5.防患于未然

6.特殊的爱 自我保护 7.训练解题技能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政链接]

9岁男童被后母砍3刀 遭家暴4年因“家事”无人制止:在进贤县池溪乡万家自然村,年仅9岁的小俊(化名)站在自家的砖瓦房前,摸着头上的三道刀疤,两眼无神。这些伤疤是8个月前,继母但农花用菜刀砍伤留下的。之后,继母逃离了村子。记者调查后发现,面对儿童遭遇家暴各部门均表示无能为力。此前,国内专家已大声疾呼,儿童权益保护法律不健全,亟须完善。[知识回顾]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1.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2.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1.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3.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4.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6.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防患于未然

1.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4.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6.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7.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8.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1.敢打官司。

12.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3.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辨析题

有位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在我看来,好学生、好孩子是不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请对这位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三、材料分析题

1.26.两名少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某电视台派出记者当即作了报道,不仅将两名未成年人的面目公诸于世,还将他们的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其中姓名、年龄等都清清楚楚。

(1)电视台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两名少年,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活动与探究题

某学校旁边有一个“望月游戏厅”,初中学生小江每天都要经过这个游戏厅,老板都在门口极力邀请。小江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准进入游戏厅的,但他看到在里面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玩,于是也进入游戏厅。

(1)游戏厅老板的做法可不可以?为什么?(2)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

(3)如何帮助在游戏厅中的未成年人摆脱诱惑? 【课后作业】

《掌控》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运用生动的故事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有错就改,防患于未然的道理。本节课加强辨析题的训练。

第二篇: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练习题 1、2012年11月2日,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17岁的学生徐砺寒,在骑车放学途中不慎撞到一辆停在路边的宝马车。他在原地守了近半个小时没等到车主,就在车上留下“联系字条”,表示愿意赔偿。下列对徐砺寒的做法评价合理的有 ①信守承诺就能获得回报

②犯错误后,承认错误是负责任的表现 ③谅人之过能升华自己的境界

④承担因自己过失导致的后果,更能考验人的勇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从2013年1月1日零点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加强了对闯信号灯的处罚力度,其中“闯黄灯扣6分”的规定,引来网 友吐槽,多数人却对上述决定拍手称快。对一些网友反映的交通信 号设置问题,公安部门称将认真听取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这 ①表明了我国公民从此真正享有人权 ②体现了我 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③体现了我国对生命的尊重 ④表明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厌学→逃学→ 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

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大错不要犯,犯点儿小错无所谓 ③要增强法制观念,重视品德修养 ④一个人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 过程,所以要防微杜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 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5、人民法院成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少年法庭,采取区别于成年人的侦查、’ 起诉和审判方式,做到寓教于审、审教结合。人民法院的这些做法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6、.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法律这种规则,其作用的发挥靠 A.舆论的力量 B.习惯的力量

C.信念的力量 D.国家强制力

7、.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是

A.管制 B.有期徒刑 C.罚金 D.无期徒刑

8、某市公安、工商、教育、文化、卫生等有关部门,经常联合行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9、.2013年4月1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国首家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为一体的“综合审判”法庭。专门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庭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司法保护 C.社会 保护 D.学校保护

10、右图“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 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绿灯。”“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

①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②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 ③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④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右边漫画中这位沉迷于网络的同学,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

①会危害身心健康 ②影响进步和发展 ③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 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体现出我国法律()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 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13、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装上“法律盾牌”。据此回答: 该决定使得公民保护个人信息的意 愿又增加了一道“法律盾牌”,说明我国法律

A.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B.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 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能够彻底净化互联网环境

14、某名人的儿子方某19岁,为寻刺激,突发奇想给某机场拨打了“报警”电话,称一架航班有炸弹。警方和机场立即调动了大批人员进行安全检查,航班因此被延误5个小时,损失上百万。目前,方某已被公安机关抓获。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公民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扰乱社会治安的严重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③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违法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013年6月10日,某中学举 行了“校园安全演练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宣传“珍爱生命,维护健康”。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保障学生的 A.知情权 B.名誉权C.人身自由权 D.生命健康权

16、据调查,当前人们的事业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共识。从个人自身的发展要求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 A.一项基本权利 B.一项基本义务C.一件个人私事 D.一种兴趣爱好

17、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年3月1日依法对糯康、桑康。乍萨、依菜、扎西卡四名湄公河案罪犯执行死刑。这说明法律 ①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由国家 制定或认可

③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④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2012年9月4日,消费者禤先生在我市一厨具行内购买了一个高压锅,9月7日在使用中发生爆炸,并烫伤两人。禤先生可以采用的维权途径有 ①与商家协商索赔 ②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 ③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诉 ④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③④ 19.(12分)平安中国

平安,既是治国者的宏大理想,也是老百姓的朴素追求。总书记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1)建设平安中国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怎样的发展观?(1分)

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2分)

交通安全是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一环。小刘在去学校路上,多次发现网上热议的“闯红灯式过马路”的现象:凑够一撮人就敢闯、不管红绿灯。是什么原因使“闯红灯式过马路”大行其道呢?小刘决定进行调查,一探究竟。以下是小刘调查得到的结果:

所持观点 法不责众,那么多人闯红灯,也没有人受到处罚 行人闯红灯只是小事,并不违法 机动车撞了人要负责,所以会让我 绿灯时间太短、过马路等待时间长 占受访者比例 50% 27% 13% 10%(2)请你简要评析“闯红灯式过马路”的行为。(3分)

(3)请你根据小刘的调查结果,对终结“闯红灯式过马路”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继南京、杭州、南昌、柳州相继采取措施进行集中整治之后,北京、成都、湛江等城市也纷纷跟进,对不听劝阻、带头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处罚。

(4)材料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哪些基本要求。?(3分)

21、.(8分)材料一:漫画《“黑心”奶茶》

材料二:2013年初,全国公安机关开始实施“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据报道,2013年春节期间,各地已经集中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2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50余名,捣毁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220余个,清除了一大批有毒有害的“黑心食品”。

(1)材料一中经营者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在二者关系中消费者处于什么地位?(4分)(2)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有何重要意义?(4分)

22、.材料一:2013年3月25日,以“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为主题的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在北京启动。各地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材料二: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记12分、不按规定避让校车记6分”。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

①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保护 ③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司法保护 ④我国政府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某市民政部门计划在一些街道社区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事务工作站,对单亲家庭子女、网瘾少年等未成年人施行保护。这一保护属于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4、.“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要“告别”这一交通违法行为,每个人应该

A.学会团结协作 B.积极参与竞争C.增强守法意识 D.完善交通设施

25、.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2012年 12月14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依法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

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应 受到刑罚处罚 C.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26、(民政部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在北京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20个地区进行试点,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城乡基层建立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服务。这是对未成年人实行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27、.2013年4月,吴某在微博上散布H7N9禽流感在宁波某地爆发的谣言。当地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他作出拘留五日的处罚。这是因为吴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行为 B.严重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 D.违纪行为

28、.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D.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29、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 刻的道理是。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30、漫画《中国式过马路》讽刺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违规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漫画启示我们

A.只要凑够一帮人就可以安全地过马路B.加大处罚是杜绝这一现象的唯一办法 C.提高自身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 D.人们喜欢追风,喜欢追逐新奇事物

2.面对漫画反映的现象,网友“帮帮”说:“一撮人都过去了,你要 是不过的话,就感觉自己是另类!” “帮帮”要改变这种想法,正确的办法是

A.发展独立思考能力,避免盲目从众 B.积极张扬个性,拒绝任何约束

C.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服从团队利益 D.学会与人正确交往,提高沟通能力

31、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据此回答1-2题

甲:“哥们抽根烟”-----乙:“真有味” 甲:“哥们嗑粒药”---------乙:“真过瘾” 甲:“哥们一起干”-----乙:“真刺激” 甲:“哥们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 1.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A.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 B.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C.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犯罪 D.受人唆使犯罪,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2.面对“好友”的“盛情”和毒品的诱惑,正确的做法是

A.接受好意,和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B.婉言谢绝,只要保证自己不参与就行 C.当众斥责,并对他们实施处罚D.珍爱生命,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32.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下列因严重违法行为受到法律惩处的案例是 A.王某蛋糕作坊因不卫生而受到卫生监督机构的罚款处罚 B.张某出售已变质鱼货损害顾客身体健康,法院对其作出赔款判决 C.江某多次销售掺假食品,被工商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D.姚某因指使员工用地沟油“提炼”食用油大量出售……被依法拘役并处罚金 33、2013年1月开始实施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回答1-2题:

1.新交规中新增了“校车超载20%以上扣12分”等有关校车管理的14项记分要求,这些规定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 2.针对交通伤亡事故频发等情况,新交规的实施有利于

①增强人们珍爱、尊重生命的意识 ②更严更多地处罚交通违规行为 ③更好地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充分延伸个人的生命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4.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每年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指出:今年将围绕“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的主题开展活动,加强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的违法教育,防止“中国式过马路”。这一主题也是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__要求的体现 A.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B.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C.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D.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35、.2013年4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表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 ②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 ③今后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够“有法可依” ④旅游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2013云南八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戌认可的②法律对全体违法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36.2013年一、二季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这体现了对未戍年人的(B)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7、江西遂川大山里的留守娃有一个特殊的家——由空巢老人组成的“阳光家园”。在这里,孩子们有课外书读,有人辅导交流,有健身娱乐场所,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阳光家园”这个特殊的家给予大山里的留守娃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8、.4月17,罗城县消防官兵在罗城中学对2000多名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演示,宣讲消防常识。关于这次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对未成年学生的司法保护 B.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C.体现了对未成年学生的社会保护 D.旨在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39、.为创建平安校园,武汉市各中小学生积极开展消防演习、疏散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40、21.阅读漫画“中国式过马路”,问答问题;(l)请你对漫画所示现象进行点评。(6分)

(2)国务院正式批准自2012年起,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第一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2分)

44、【2013湘潭市】31.小彭对篮球赛的结果不服,和甲班的小李发生争执并动手打了小李。放学后,小李叫来几个社会青年帮他维权。当小彭独自来到学校一个偏僻地方时,小李他们对小彭拳打脚踢,并把他 身上的钱全部抢走。临走时,小李威胁小彭不准告诉老师。第二天,老师和同学看到小彭脸上和胳膊上的伤,都关心地问他怎么了,小彭吱吱唔唔不敢说出实情。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受侵害后维权是正当的,也是正义的。在这里,你觉得小李这样“维权”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2)仔细回顾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你觉得小彭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6分)

45、背景材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刘云山代表党中央致祝词。他指出:党的十八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也必将为当代青年实现人生理想、创造美好生活打开无比广阔的空间。广大青年要遵照总书记的要求,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1、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什么?

2、为什么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青年是主力军?

3、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46、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设计几条宣传标语或口号。

47、请设计一个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的活动方案。

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宗旨、活动目的、活动要求、活动时间、活动策划人、活动背景、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等。

如: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我为社区做贡献”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美化社会”环保服务志愿者活动。

活动地点:校园附近的社区。

活动时间:周六的上午。

活动主题:我奉献、我快乐。

活动目的:(1)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培养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2)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活动准备:(1)教师做好活动前动员工作,并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活动要求;(2)组织爱心小分队,开展献爱心活动。

活动内容(步骤):一是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教育社区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塑料袋打结后存放,垃圾分类存放、回收等习惯;而是开展“你扔我收,变废为宝”活动,在社区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收集废旧物品,集中处理,变废为宝。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写下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并以此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展示活动成果。

答案

20.(1)科学发展观;(1分)以人为本(2分)

(2)①闯红灯式过马路是一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1分)②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引发交通事故,威胁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1分)③有损社会文明风尚,影响国家形象,(1分)

(3)①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者进行惩戒;(1分)②对行人加强教育,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意识和素质;(1分)③公民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珍爱生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1分)④完善交通标志设施,优化信号灯设置。(1分)(答出其中3点即。3分)

(4)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分)

21.(1)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一个要点1分,本问得分不得超过2分。)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2分)

(2)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分)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2分)

43、(l)①这种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违反交通规则,易造成交通混乱甚至交通事故,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②违反社会公德,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对自身、家庭和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理应受到道德遣责。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没有法外之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奉劝漫画中的老人,请您珍爱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安全,莫把所谓“弱势”当成自己能违规违法的心理优势,否则于己、于人、于家、于社会均是有害的。(2)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44、答:(1)不对。(1分)①小李的行为是违法行为。(1分)②小李在“维权”过程中侵害了小彭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利;③小李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巨大危害,如情节恶劣还会导致犯罪。(②③两点 中任意答对一点可得2分,其他回答酌情计分)

(2)①应该学会宽容待人;②遭遇校园暴力时,使用正确的自我保护技巧,如尽量不要一个人去僻静处、学会稳住犯罪分子,然后伺机逃走等;③遭遇校园暴力后要通过学校、家长或公安机关等途径保护自己。45、1、第一个百年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是在建国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①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3、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并将理想的实现与艰苦奋斗相结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维护正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清醒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积极宣传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政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46答: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民族问题无小事!贯彻党的民族方针,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快发展是民族工作第一要务,维护团结是民族工作第一职责;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第三篇: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班级: 组别: 姓名: 号数: 成绩:

课标点击

本单元主要是让我们掌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了解犯罪的危害,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从而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还将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和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名师解惑

1.法律和道德有何相同和不同?我国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释疑:法律和道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相同之处是:①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②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③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④二者的目标一致。它们追求的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幸福。

区别是:①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②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在人们的言行上。③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道德不具有法律那样严谨的结构体系。④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要靠公民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⑤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的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着密切联系,二者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一般说来,凡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凡是我国法律所鼓励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正因为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所以我们国家既坚持依法治国,又坚持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是怎样的?

释疑: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是有严格区别的,一方面,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及违反的法律不一样,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比较小,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行为则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违反了刑法,是严重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处罚的方式不一样,对一般违法行为,是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据有关法规给以行政制裁或民事制裁;而犯罪行为,则要用刑罚手段来处罚。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是有联系的,二者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很有可能走向犯罪。可见,二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话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有哪些? 释疑:道德意志薄弱。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正处在高度的社会化进程中,身心发展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走向反面,甚至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是非观念模糊。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往往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这一时期,他们在心理上最容易表现出两个突出特征:重感情,往往以哥们儿义气代替健康的友谊,人云亦云,不知不觉造成违法犯罪;易冲动,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代替行为准则,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价值观念扭曲。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互助友爱、无私奉献被视为傻瓜行为,自私自利、唯权唯钱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4.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你知道吗?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释疑: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如:①厌恶学习,考试作弊。平时学习松懈,纪律观念淡薄,为了应付考试,只好临场作弊、带小抄、传纸条、换试卷,败坏了学习风气,从小养成了弄虚作假、欺诈投机的恶习。②厌恶劳动,追求享受。表现为崇尚吃、喝、玩、乐,盲目同别人攀比,想吃好的,穿名牌的,用新潮的,玩刺激的。整天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文身吸毒,迷乱于异性,沉湎于“三室一厅”。③不讲公德,为所欲为。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公德,违反道德准则,热衷于当众起哄、谩骂行凶等。④以大欺小,勒索钱财。特别是在校学生中,以强凌弱、以大压小、勒索钱财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向年纪小的同学要钱、要物,稍有不从,即大打出手,成为校园里的害群之马。⑤称兄道弟,“哥们儿”义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形成“团伙”,彼此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常常不问是非,聚众闹事,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他们人多势众,互相壮胆,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讲练互动

【例题1】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2010年10月20日,河南省郑州煤电(集团)太平庄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8名矿工遇难。2010年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0名矿工遇难。2010年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14人遇难。上述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都高度重视,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协调人员抢救和事故调查工作,并对造成特大事故的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依法追究了其行政和法律责任。这些说明()

①公民的生活和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 ②国家加大执法力度,靠国家强制力治理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依法治国必须同以德治国相结合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解析:此题以我国近期屡次发生的一系列特大安全事故为背景材料,巧妙地从不同角度设计了看似都有联系的四种说法,只要深入分析材料,不难看出,③④说法与材料无关,应当排除;②说法最直接地反映了材料;①说法则从更深层揭示了问题。公民的生活和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也就是依法治国,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此题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比较宽泛的。练色通道

在做该选择题时,首先要审清题干,审清题干指定的选择方向,审清题干规定的选择范围、层次、角度。其次,审清题肢的含义与内容。再次,题干和备选项相统一,是正确选择的基本原则。

变式训练:1.你认同哪幅图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图一

图二

图三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对三种不同的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假如没有法律,整个社会将会混乱不堪,我们的衣、食、住、行及正常的生活将得不到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我们将不会有安逸的生活和稳定安静的学习环境。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法律。

答案:我同意图三的观点。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们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我们应当学法、守法、用法、护法,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我们没有违法犯罪仅仅意味着我们没有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并不能排除他人侵害我们合法权益的可能性。法律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武器。

2.某班同学学了“走近法律”这部分内容后,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为了加深理解,老师要求同学们课后收集各类与法律有关的材料,并根据收集的材料,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题为“法律与我”或“法律与社会”的演讲稿。

解析:这道题围绕本框“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一主题内容,组织同学们动手收集材料,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结合,并通过演讲稿的形式又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问题,有助于培养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提示:法律与我: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人们离不开规则,而且人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它一方面规范公民的日常行为,使我们以法律为行为准绳,确保遵守法律;另一方面,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大到国家的性质、名称,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等等都有相关的法律来规定,其中还有很多是为了保护青少年权益的。比如,我们受教育就离不开《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我们中学生尽管年龄还小,却无时不生活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之中。不能认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无关,相反,我们应该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一名既有法制观念又有高尚品德的合格小公民。

【例题2】(2010河北沧州模拟)16岁的少年高某,从今年6月24日开始连续三天很无聊,于是先是到镇中学放高音喇叭干扰教学,接着开拖拉机进学校横冲直撞,然后又在路上拦截学生侮辱打骂。当老师出面劝阻时,他满不在乎地说:“我大法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别人,不被法办。”

高某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同学们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要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尽管没有触犯刑法,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大,但它仍具有危害性。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法不可违”这一观点,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在实际生活中轻微的违纪违法行为都不要有,做合格的守法公民。

答案:高某的说法没有道理,因为:

(1)一般违法行为虽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高某的行为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制裁。

(2)一般违法行为虽然不像犯罪行为那样,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但也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损害,有些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给予惩戒、处罚,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犯罪。可见,高某的认识是非常危险的。

(3)青少年要学法、知法,依法律己,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公民。练色通道

做此类题时,首先就观点进行评析,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论述讨论的主题。关键是找到讨论的主题与教材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应该注意的是,不能离开所学知识就事论事。变式训练:

3.青年张某曾借朋友李某一万元钱,并承诺一年后归还。两年过去了,在张某仍未归还债款的情况下,李某将张某告到了人民法院。张某态度非常强硬,人民法院两次传唤不到,之后人民法院依法将其部分财

产予以查封,张某竟公然与人民法院对抗,将封条撕掉,把财产转移到女友家藏匿起来。他本人对执法人员则避而不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某心中暗暗高兴,他对女友说:“看人民法院能把我怎么样!”有一天他和朋友正在饭店吃饭„„

(1)请根据你的理解把故事续下去,并简要说明理由。(2)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解析: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而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者必然受到应有的处罚。该题故事的续写应该遵循“法不可违”的道理。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

答案:(1)略。

(2)作为一名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履行自己的义务,切不可做出违法行为。违法后更不能心存侥幸,藐视法律,而应自觉接受司法机关的制裁和处理,否则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2010江苏南京模拟)下列能正确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联系的是()

A.违法行为必然走向犯罪 B.两者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两者所触犯的法律相同 D.两者都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解析: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以及所受到的处罚等方面有严格的区别,所以C、D两项明显是错误的。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所以,选项A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选项为B项。【例题3】(经典回放)观察下面漫画的内容:

娱乐——赌博——犯罪的“三部曲”

漫画中的“三部曲”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解析: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不良习气开始的。平时小的错误如果不加以重视,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违反纪律甚至是违反法律,所以,要认识到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平时一定要重视加强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答案:这名中学生从不能拒绝不良诱惑、染上不良嗜好开始,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这说明,青少年如果不能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就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不良诱惑、不良行为面前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必须做到防微杜渐,从拒绝不良诱惑开始做起,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从而健康成长。练色通道

漫画类题目考查更高的理解与分析、归纳与总结能力。所以此类题目要求我们一定要仔细审视漫画,一个细节都不可以放过,然后再把几幅画串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知识链,这样的答案才能有条不紊,全面到位。 黑色陷阱

新课改教材更贴近于社会生活实际,同学在学习时一定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善于从身边的小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准确地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单纯地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变式训练:

5.(2010四川泸州模拟试题二)材料:九年级学生陈某,今年刚满16岁。在网吧里,他结识了一些不良社会青年,在这些人的引诱下,他染上了毒瘾。父母给的零用钱满足不了他,于是他又向同学借了200 多元钱。为了弄到吸毒的资金,他多次小偷小摸,甚至将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偷出去卖。一天晚上,他持刀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对两名下晚自习回家的同学实施抢劫。由于遭到反抗,他将其中一名学生打伤后逃跑,后被警方抓获归案,法院判其有期徒刑3年。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中陈某吸毒、小偷小摸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抢劫、致人受伤的行为又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2)上一问中的那两种违法行为有什么区别?

(3)从陈某经历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或教训?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是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特别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我们还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答案:(1)材料中陈某吸毒、小偷小摸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抢劫、致人受伤的行为又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

(2)吸毒、小偷小摸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触犯了行政法规,应该受到行政处罚。抢劫、致人受伤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严重,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3)从陈某经历中,我们应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法不可违的道理。自觉地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例题4】 材料一:一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提高自己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如果我们所有成员的道德水平都能够变得高尚,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快地走向法制化和现代化。

材料二:制造湖南常德劫案的张君犯罪集团在6年里,流窜作案12起,杀死22人,杀伤20人,掠财500多万元。沈阳的刘涌犯罪集团核实的犯罪事实42起,致死致伤者达42人,其中1人死亡,重伤16人。

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之间有什么关系?(2)结合材料说说违法犯罪的危害。(3)谈谈材料对我们的启示。

解析:该题涉及的知识有违法犯罪的危害、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材料留给我们的启示则要从防微杜渐、加强道德修养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潭。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行为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幸福家庭,也影响了自己今后的大好前途,危害了社会。

(3)启示: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重视加强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练色通道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到所要回答的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对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注意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弄明白材料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然后针对题目的要求联系教材的相关内容有条理的组织答案。变式训练:

6.“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贪污、盗窃、抢劫等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句话表明()

A.道德水平高的人,法制观念也较强 B.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C.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守法 D.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解析: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公民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也是公民自觉护法的重要条件。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潭。

7.(经典回放)课堂上有同学为大家朗读了一篇德育美文:

他当时11岁,非常喜爱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一个黄昏,他跟父亲在水边芦苇地散步。一只丹顶鹤幼雏挪着步子从芦苇里钻出来,多神气的小家伙!儿子兴奋起来,乘那小家伙不备,一下子将它捧在了手里。

儿子一边抚摩着小家伙的头,一边回头看父亲:“带它回家吧!”

“你必须放掉。”父亲说,“它是法律规定的保护动物,你不能占为己有。” “为什么不可以?”儿子很不情愿地大嚷起来,“让我照顾它几天!”儿子看看四周没有人,不会有人知道他们带回一只丹顶鹤的幼雏。但从父亲斩钉截铁的口气中知道,这个决定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好慢吞吞地蹲下来依依不舍地放了那小家伙。(1)讨论中,同学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①父亲令人敬佩,在无人知晓时能坚持要求儿子遵守法律规定。②父亲过于苛刻,照顾丹顶鹤幼雏不会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上述观点中:我赞成_____________(或不赞成)(只填一空,只填序号),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微之处见品性,针对自身遵纪守法情况写一条自勉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运用“提高道德水准有助于公民自觉遵纪守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格言。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试题的典型特点,贯彻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培养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展开,既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思想觉悟;既强调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紧密结合,又鼓励创新。

要将此题目回答好,我们平时要多参加学校和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要彻底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多理论联系实际,在“深思熟虑”中敢于并善于别出心裁、大胆创新。同时在回答中要注意语言规范,要认真审题,并严格按照要求作答,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答案:(1)赞成①,因为:父亲的行为表明他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能严格自律。父亲的法制观念很强,在任何时候都能自觉守法。父亲制止了儿子做违法的事,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尽了教育子女的义务。不赞成②,因为:父亲不是苛刻,而是自觉守法,并能制止儿子违法,尽到了教育子女的义务,体现了父亲较高的道德素质。儿子要把国家保护动物带回家照顾,看似没有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似乎合情合理,但这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是一种违法行为,必然对社会有害。

(2)格言:例如:“一个人的道德文明可以从他在马路上的举止表现出来。”

格言评析:人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法制观念,道德水准提高了,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自己骑车有时逆向行使,这反映了自己平时不够自律,道德水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也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因此,写上述格言用来提醒自己提高道德素质,增强自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篇:七下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复习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复习

一、知识要点梳理】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我们身边的规则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规章,法律。3.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5.我们要学法、守法、用法、爱法。

法不可违1.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3.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4.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5.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6.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7.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8.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防患于未然1.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人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2.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3.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4.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1.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4.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5.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7.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2.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手段有:(1)非诉讼手段;

(2)诉讼手段。4.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5.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6.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7.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8.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9.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二、基础知识训练】

1.我们身边的规则可分为三类,南宁市民“八不”规范、中学生守则、民法通则分别属于哪一类规则?2.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查处的违法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等。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法律的特征之一是什么?3.中学生小强踢足球时将自己的一个“随身听”放在球场边上,踢完球忘记带走,被同学小罗拾得。小强得知后去找小罗索还,但小罗却以自己拾得为由拒绝返还。小罗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4.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拘役和罚金分别属于哪一类刑罚? 5.学生吴某吸烟,家长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家长履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保护的规定。6.八年级学生小强被怀疑偷了东西,班主任老师强迫他停课作检查,不承认偷窃就不准回家。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未

成年人保护法有关_____保护的规定。7.每周星期五交警到我校附近的公路巡逻,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8.能够给我们提供专门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不包括A.法律服务所B.律师事务所C.公证处D.工商局。

三、主要问题归纳】

1.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2.法律具有什么作用?3.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4.犯罪具有那三个基本特征?5.我国的刑罚分为哪些种类?6.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道路有什么关系?7.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8.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几部?9.《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未成年人设置了哪四道防线?10.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要求分别是什么?11.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12.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手段有哪两种?13.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四、综合能力训练】

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

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请问(1)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和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3)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第五篇: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4.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5.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要点精析

1.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有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3.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加强自我防范?

答: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②重视道德修养,加强修养,践行道德。③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4.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答: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但是,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凶恶的。我们青少年与其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用心

爱心

专心 1 5.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哪些?

答: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等,还可以采取“呼救法”以求得他人帮助;采用“周旋法”,设法稳定歹徒,寻找机会脱身。

6.法律的作用有那些?

答:①规范作用,具体表现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②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7.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何关系?这种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关系:道德水平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违纪,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犯罪。遵守法律就是践行道德的表现。▲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8.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非诉讼手段(包括:投诉、协商、调解、仲裁、申诉等,这是常用的有效手段);诉讼手段(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9.违法犯罪行为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

答: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这些人自以为占了便宜,其实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们要懂得: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违法犯罪行为会造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危害:①对自己而言,他们会葬送了自己的未来,并且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②对家人而言,他们辜负了父母的希望,可能使得家庭关系紧张,甚至造成家庭破裂等。③对他人而言,他们侵犯了别人的财产权和人身安全,对他人的财物和生命造成了危害。④对社会而言,他们扰乱了治安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10.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及为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区别:(1)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而犯罪的情节较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触犯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3)处罚的方法不同。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由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制裁,而犯罪行为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用心

爱心

专心 2 ▲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法规,都应受到法律制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启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远离各种不良诱惑,依法自律等。

三、巩固检测

(一)辩一辩(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C”。)1.在我国行使刑罚处罚权的机关是人民法院。„„„„„„„„„„„„„„„(A)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有权修改宪法和制定法律。„„„„„„„„„„„„(C)3.规则和自由是一对矛盾,要多一些自由,就要少一些规则。„„„„„„„„(C)4.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不惜任何代价维护国家、集体、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C)5.禁毒斗争事关国家民族的兴衰,消除毒害人人有责。„„„„„„„„„„„(A)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惩治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制定的。„(C)7.保护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是学校保护的一项主要内容。„„„„„(A)8.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A)9.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A)10.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机关,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职责。(A)

(二)选一选

1.下例选项,属于国家法律的是„„„„„„„„„„„„„„„„„„„„„(C)①《中国共产党党章》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⑤《民法通则》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⑦《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用心

爱心

专心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③⑤⑥⑦

D、②④⑤⑥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启示我们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C)

①家庭保护

②社会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司法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案例:2007年2月28日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在药品监管工作中,严重失职渎职,利用审批权收受他人贿赂,袒护、纵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违规违法,性质十分恶劣。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5月9日队员国家食品越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全部个人财产。(根据材料回答3-6题)

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C)

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这类行为应当受的处罚是„„„„„„„„„„„„„„„„„„„„„„„„(C)

A、行政制裁

B、民事责任

C、刑事处罚

D、治安处罚

5.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最终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D)①死刑 ②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③没收全部个人财产 ④罚金 ⑤无期徒刑

A、①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

6.法院审理郑筱萸一案属于„„„„„„„„„„„„„„„„„„„„„„„(C)

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非诉讼

用心

爱心

专心 4 7.法律之所以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因为„„„„„„„„„„„„„„„„„(C)

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 ②法律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 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 ④法律对违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对其他公民则不起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8.我国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支持下,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本材 料鲜明的反映了„„„„„„„„„„„„„„„„„„„„„„„„„„„„„„(C)

①“扫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②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治安保卫机关③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④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中学生小强在踢足球是将自己的一个“随身听”放在球场边上,踢完球忘记带走,被同学小罗拾得。小强得知后去找小罗索还,但小罗却以自己拾得为由拒绝返还。小罗的行为„„„„„„(D)

①触犯了我国刑法的规定,是犯罪行为②是违法行为,因为他拒绝履行我国民法规定的义务③是应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④是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2006年10月,某市四名未成年人因没钱上网玩游戏,短短九天时间持刀抢走他人钱物共计价值1万多元。当地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据刑法判处四人有期徒刑。法院对此案未作公开审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D)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1.下列属于维护我们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的有有„„„„„„„„„(B)

①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②通过有关部门调解、仲裁解决争议③通过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④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求解决

用心

爱心

专心 5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

12.《中国青年报》披露,北方某大城市的一项专题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50%有过被校内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这些学生遇到侵害时感到气愤,但惊慌失措,紧张害怕,自认倒霉,很少报案或告诉家长、老师。假如你遇到类似情况,当你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B)

①忍气吞声、自认倒霉②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④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⑤以牙还牙进行报复⑥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⑤⑥

13.党和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是„„„„„„„„„„(D)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④《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当我们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又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的机构是(C)

A.法律服务所

B.律师事务所

C.法律援助中心

D.公证处

15.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为此我们应当铭记的格言是„„„„„„„„„„„„„„„„„„„„„„„„„„„„„„„„(C)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C.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D.读书万卷,行万里路

(三)说一说

1.学生丁某读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上八年级后,他仍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上网,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九年级上学期他结识了一些网上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惹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儿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丁某因此受到刑罚处罚。

用心

爱心

专心(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答:一般违法行为:偷别人的手机和零部件卖。犯罪行为: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

(2)请你说说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1)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而犯罪的情节较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触犯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3)处罚的方法不同。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由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制裁,而犯罪行为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法规,都应受到法律制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3)丁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答: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丁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漠视法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受到法律的应有处罚。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一个人有了不良行为不可小视,如果任其发展,不良行为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犯罪。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远离各种不良诱惑,依法自律等。

2.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何关系?这种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关系:道德水平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违纪,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犯罪。遵守法律就是践行道德的表现。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3.2007年3月26日(星期一)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题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教育部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确保师生安全,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氛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把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答: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意外事故和不良行为的侵害;作为学生,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心

爱心

专心 7 学校里度过,校园的安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把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当前校园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

答:校园暴力、食品安全、学校设施质量差、学生意外伤害、校园周边交通乱、校园周边环境差,等等。

(3)请你从社会、学校、自身谈谈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答:社会方面:社会应该创造条件确保校园安全,如:确保学校设施质量;整顿校园周边不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等。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严格学校管理,如:开设安全教育课,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措施等。学生自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等。

(4)就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你准备向学校领导提出哪些建议?

答:①开展“和谐校园”大家谈的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改掉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②开展文明教育活动,如进行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读书、文明宿舍、文明餐饮等的评比活动;③开展“扶苗助学”献爱心活动,大力提倡互助合作精神;④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荣誉观念;⑤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道德纪律教育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8

下载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