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公输》教案 沪科版
《公输》
《墨 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实词,把握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感悟文章逻辑严密和说服力强的特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类比说理的方法,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3.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感受墨子的勇敢、善辩以及和平思想。【课文提示】
1.《墨子》是记录墨子言行的散文,由墨子弟子记录。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心思想“兼爱”“非攻”。文章质朴,较少文采,逻辑性很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这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2.《公输》是《墨子》中很有文采和趣味的一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课文是通过墨子劝说公输停止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智和顽强斗争精神。
【虚词积累】 所
代词;在动词、形容词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相当现代:……的。助词;和“为”相配,构成“为……所……”的固定格式;当现代汉语:被……。名词;表处所、地方;相当现代汉语:处所、地方等。以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赖一实现的根据、方法;当现代汉语:拿、用、凭、靠等。介绍处置的对象;当现代汉语:把。
介绍动作、行为所产生的原因;相当现代汉语:由于、因为、按……而论。介绍时间、地点;相当现代汉语:在、从。
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动作行为的并列关系;相当现代汉语:而(来)。表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结果;连相当现代汉语:来、去、为了、以至。表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方式、手段;不必译。副词;表程度;相当现代汉语:太、很、更。表数量;相当现代汉语:只有、唯独。表时间;相当现代汉语:已经。
助词;用在“前、后、上、下、来、往”等前面,表时间、空间的范围;不必译。动词;有时可以与“为”结合使用;相当现代汉语:根据、认为、以为、如同、用等。名词;当现代汉语:原因、原由。因
介词;引进凭借的人或事;相当现代汉语:依、凭借。连词;表因果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因此。表相承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就、于是。也
助词;用在句末表陈述语气;可不译。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相当现代汉语:呢。用在句尾表感叹语气;相当现代汉语:啊。用在句中表语气停顿;可不译。用在句尾表判断语气;起是的作用。【朗读课文】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首段),写出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写墨子与公输盘的舌战。第三部分(末段),写公输盘服输。【课文简析】
课文里的人物语言很有表现力,在和公输盘的对话中,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是最精彩的。墨子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大大增强了说服力。特别是迫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后,从“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各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公输盘标榜的“义”的欺骗性。墨子善于抓住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展现了雄辩家的风采。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其学派。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翻译: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攻打宋国。要点:盘,bān。
以,介词,省略宾语“之”。
原文: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翻译:墨子听说这件事,从齐国起身,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要点:子墨子,前“子”是学生对他尊称,后“子”是对男子尊称。
起,起身,出发。
原文: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翻译: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
要点:命,教导,告诫。
焉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原文: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翻译: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 要点:藉,凭借,依靠。
之,代词,指代“侮臣者”。原文:公输盘不说。翻译:公输盘不高兴。
要点:说,同“悦”,高兴,愉快。原文: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翻译:墨子说:“请让我献给你千金(作为杀人的报酬)。” 要点:请,表示敬意。
原文: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翻译:公输盘说:“我崇尚仁义从不杀人。” 要点:固,本来,从来。
原文: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翻译: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礼,说:“请允许我向你说几句。要点:之,代词,指代下面说的话。
原文: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翻译: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 要点:何罪之有,有何罪。
之,没有实在意义。
原文: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翻译: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的而人口不足,牺牲不足人口却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叫智;
要点: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
原文: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翻译: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而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原文: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翻译: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奉行义不杀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百姓,不能明白类推。”
要点: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道理。原文:公输盘服。翻译:公输盘被说服了。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讨论问题】(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翻译关键句子,并分析其语气。(翻译详见“串讲课文”)①夫子何命焉为?
(疑问语气,公输盘恭敬中带着客套。)②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虚伪、正经又掩饰不住傲慢。)
③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祈使语气,显出墨子蓄意提出无理要求。)④请献千金。
(语气显出问题严重,吸引对方注意,逼他表态,从而中计。)⑤宋何罪之有?
(看似轻描淡写中又咄咄逼人。)
⑥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双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2.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3.哪里可看出这件事性命攸关,刻不容缓?
墨子不辞辛劳“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4.墨子是如何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墨子见公输盘,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五个“不可谓”,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公输盘标榜的“义”的欺骗性。墨子就是这样用类比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过“诱-激-驳”把公输盘置于理屈词穷的境地。
5.墨子是怎样成功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
墨子会见公输盘,指出攻打宋国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以此让楚王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明白攻打宋国的错误。
6.你认为墨子具有什么品格?
墨子具有机智勇敢、足智多谋、镇定自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品格。7.课文哪部分内容详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详略得当。课文对楚要攻宋和墨子一路上的艰辛都是略写,作为背景交代一下,而劝说过程详写,因为这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大。在双方的交锋过程中,墨子的第三次发言最为重要,他抓住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通过五个“不可谓”,全面批判公输盘的行为,使其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这一段最能体现墨子的机智善辩和镇定自若,所以特别详写。而前两次对话是为了诱敌,所以不宜展开。这样的详略安排是能体现墨子语言的逻辑美。
8.为什么有人评价《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文章? ①情节起伏美: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去见公输盘,没有阻战,却请其杀人。②人物鲜明美:如墨子的机智善辩、从容镇定;公输盘的虚伪。
③语言逻辑美:如墨子引诱公输盘说出正确的观点,再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他的行为与观点想违背,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第二篇: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与本校及兄弟学校优秀班级相比,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十三章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四章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十五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六、课时安排
第十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约6课时
第十三章一次函数约21课时
第十四章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约10课时
第十五章 全等三角形约10课时
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约15课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沪科版)
课题:等腰三角形
来榜中心学校 张林业2012.12.20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教材通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并对性质1进行了证明,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中,得出等边三角形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2,这里“等边对等角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方法之一,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两个推论;
过程与方法: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难点是“三线合一”的理解
关键:运用观察、操作来领悟规律,以全等三角形为推理工具,在交流中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与学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教具:长方形纸片、剪刀、自制等腰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活动1: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得到的是什么样三角形?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已的看法,教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归纳: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板书)
教师说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因此不能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它的对称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
B D
C
D
B(C)A A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图形,△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ADB与△ADC重合,∠B=∠C,∠BAD=∠CAD,∠ADB=∠CDA,BD=CD 活动3:由上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板书)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成已知时,通常写成“在△ABC中,AB=AC”而不写成“等腰”两个字
教师引等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可由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它辅助线的作法,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或者指导学生看课本证明。
教师归纳等腰三角形性质1,并指出它的几何符号语言的书写: 如上图:∵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教师提出问题:练习1(口答)
1、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40°,那么它的顶角的度数是多少?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多少?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那么其它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其它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3、等边三角形各内角有什么关系?各等于多少度? 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1)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的关系:顶角十 2 ×底角=180°(2)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板书)教师与学生合作分析,口述(2)的证明过程。
活动4:提出问题: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可以知道,BD=CD,∠ADB=∠ADC=90°,由此,你能得出等腰三角形还具有什么性质? 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所发现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板书)
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板书)
活动5:教师出示课本例1(小黑板显示)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的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
B
D
E
C
A
分析例1,剖析推理方法及依据,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例1过程,解略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2:课本练习第3题(出示小黑板)如图,在ABC中,AB=AC
B
D
C
A(1)∵AD⊥BD,∴∠______ = ∠_____; ______ = _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______、______重合)
(2)∵AD是中线 ∴_____ ⊥_____;∠_____= ∠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_____、_____重合)
(3)∵AD是角平分线 ∴____ ⊥ ____;____= ____(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______、_____重合)
四、师生互动,总结新知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性质;
4、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
五、作业设计,深化新知
课本P127页练习第2题、P132页习题16.3第1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叠合操作引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这种操作有利于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给出三种不同的辅助线,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新教材中例1设计与旧人教版求“人字形的角度”相比具有一定难度,为此,在讲完性质1后,设计如教案中练习1,一方面是用来巩固性质1,其中练习1中2、3、4具有变式教学思想,另一方面是为推论及性质2作准备。教案中练习2是用来巩固性质2,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几何符号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回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进行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素养。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沪科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课题:等腰三角形(沪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教材通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并对性质1进行了证明,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中,得出等边三角形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2,这里“等边对等角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方法之一,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教学目的:
1、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两个推论;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难点是“三线合一”的理解及例1的讲解
关键:运用观察、操作来领悟规律,以全等三角形为推理工具,在交流中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与学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教具:长方形纸片、剪刀、自制等腰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活动1: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得到的是什么样三角形?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已的看法,教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归纳: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板书)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教师说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因此不能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它的对称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
B D
C
D
B(C)A A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图形,△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ADB与△ADC重合,∠B=∠C,∠BAD=∠CAD,∠ADB=∠CDA,BD=CD 活动3:由上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板书)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成已知时,通常写成“在△ABC中,AB=AC”而不写成“等腰”两个字
教师引等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可由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它辅助线的作法,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或者指导学生看课本证明。
教师归纳等腰三角形性质1,并指出它的几何符号语言的书写: 如上图:∵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教师提出问题:练习1(口答)
1、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40°,那么它的顶角的度数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多少?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那么其它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其它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6、等边三角形各内角有什么关系?各等于多少度? 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1)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的关系:顶角十 2 ×底角=180°
(2)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板书)教师与学生合作分析,口述(2)的证明过程。
活动4:提出问题: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可以知道,BD=CD,∠ADB=∠ADC=90°,由此,你能得出等腰三角形还具有什么性质? 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所发现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板书)
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板书)
活动5:教师出示课本例1(小黑板显示)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的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
B
D
E
C
A
分析例1,剖析推理方法及依据,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例1过程,解略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2:课本练习第2题(出示小黑板)如图,在ABC中,AB=AC
B
D
C
A(1)∵AD⊥BD,∴∠______ = ∠_____; ______ = _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______、______重合)
(2)∵AD是中线 ∴_____ ⊥_____;∠_____= ∠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_____、_____重合)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3)∵AD是角平分线 ∴____ ⊥ ____;____= ____(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______、_____重合)
四、师生互动,总结新知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性质;
4、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
五、作业设计,深化新知
课本P111页练习第2题、P117页习题16.3第1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叠合操作引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这种操作有利于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给出三种不同的辅助线,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新教材中例1设计与旧人教版求“人字形的角度”相比具有一定难度,为此,在讲完性质1后,设计如教案中练习1,一方面是用来巩固性质1,其中练习1中2、3、4具有变式教学思想,另一方面是为推论及性质2作准备。教案中练习2是用来巩固性质2,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几何符号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回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进行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素养。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第五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公开课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做功的快慢》
宽阔中学:田仁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教学重、难点:
1、功率的概念及单位。
2、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怎样计算功?功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 二楼,每块砖重为10N,楼高为 3m,在6min的时间里,甲搬12块砖,乙搬6块砖。
分析可得: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做功多则做功快。
如果同样搬12块砖,甲用了6 min、乙用了12min
分析可得: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则做功快。
通过总结归纳得出: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若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2、功率与测算功率的方法
为了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功率如何定 义?
物理学中把一段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这段时间的比叫做功率。功率用符号P表示,功用符号W表示,时间用符号t表示。功率的公式:P=W/t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为J/s,后人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瓦特所作出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1W=1J/s,在工程技术上常用kW作为功率的单位。换算关系:1kW=103 W。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中的图片,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信息窗:了解机器铭牌中的一些数据,功率是其中的一项。知道机器中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题:起重机用钢绳吊起一个重10000N的货物,在10s内沿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10m,求:钢绳拉起重物的功率有多大?
解略。
三、归纳小结
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3、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四、作业设计
1、课本201页作业1、2、3、4。
2、补充:实验探究:如何测出人上楼的功率?需要哪些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1、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公式:P=W/t
(4)功率国际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在工程技术上常用单位是:kW,换算关系:1kW=103W
六、课后反思
课 后 反 思
宽阔中学:田仁山
首先通过课本10-29和图10-30中所示的两位同学做功快慢的比较出发,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以及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给出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功率概念和对功率单位“瓦特”具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还通过信息窗关于机器名牌中标出“功率”这一参考数据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功率”这个概念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本节内容有: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功率的概念;测算功率。功率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功率的单位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学方法有讨论、实验、讲解等,但以讨论为主。在本节教学中,首先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课本图10-29和图10-30所提供的实例,总结出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若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若做功的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好的方面是整节课有条有理,很有逻辑,不管是概念、公式的得出,还是习题的讲解,都是井井有条。对于这一点,我倒不否认,我觉得物理概念的教学既要强调严密性,更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情
景的习惯和能力。缺点是:新课的引入不用那么复杂——通过例子计算来引出,其实可以举简单点的,不用计算的,只要能够说明时间的差异即可。我原来在备课时是认为:既然这节课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得出,我就要把概念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要有理有据,没计算太抽象。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调控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较单调,除了专业语言,这些听课的老师虽然没有讲,但我自己知道,这也是我今后争取的目标。
总而言之,这次公开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很快的找到不足之处,同时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的进步。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