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毫升教案

时间:2019-05-15 02: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毫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毫升教案》。

第一篇:认识毫升教案

认识毫升

备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15―17页 备课人:涟水县向阳小学 白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教学准备:

一个滴管、一个25毫升的量桶筒,水、一个500毫升、100毫升、250毫升的量杯、酸奶饮料100毫升2瓶、各种大小不一的饮料瓶或药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拿出1瓶酸奶,请大家估计,大约几升?

升太大,引入新的容量单位——毫升。

2.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揭示课题:毫升(板书)

【设计意图: 学习新知前,适当复习升的有关知识,对进一步建立升的概念,很有帮助。同时,为本课学习毫升的认识做了一定的铺垫准备。】

二.观察实验——体验概念

(一)找生活中的毫升:在你带来的常用生活用品中找一找“毫升”,说一说你的发现。

酸奶 200毫升 澄汁 500毫升 眼药水 8毫升 豆奶 250毫升 洗发水 750毫升 口服液 10毫升100 ML酸奶„„

让学生交流: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

【从生活中引入毫升,直接切入本课学习内容,符合以学生的事实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 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

你们看,这是一个25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

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15滴)

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

(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十毫升 1.学生自主体验10毫升

用针管吸10毫升的水挤入杯中,与1毫升的比一比,讨论,你又看到什么?又有什么想法?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见过大约是10毫升的物体?

(多媒体出示图片: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2 分组操作,体验10毫升

将50毫升水分别倒入瓷碗、茶杯、微波碗,观察水面在哪里,讨论估算三种容器的容量,并填写结论: 我们看见:水面大约在瓷碗(——)处,容量大约是()茶杯(——)处,容量大约是()微波盒(——)处,容量大约是()你能实验验证吗?(量筒测量)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你们对家里,身边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能进行正确的估计了吧。相信今后你在生活中,会常常用到这个本领的。同时我们还发现: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由直观的观察提升到抽象的估测,学生对毫升的认识递进式提升。自主实验探究的空间使得学生兴趣浓厚,收获颇丰。】

三、自主探究——提升认识

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它们有不同的使用范围,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介绍量杯的用法 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又快又准量出50ML的水的呢?(量杯杯,看刻度)我这里也有,你能看着刻度说出里面有多少毫升水吗?

100毫升(请你来掂一掂)250毫升 500毫升

2、指名将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思考升与毫升的关系,填写结论: 可以倒()杯,因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交流。

3、再做实验验证。小结板书:1升=1000毫升

4、练习想想做做3:

①估测:三种饮料分别是多少毫升? ②计算:每种饮料分别要多少瓶正好是1升?

小结:学到这里,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一定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吧!能谈谈你现在的认识吗?

【给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好地实现1升=1000毫升的意义建构。估测计算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升与毫升的进率,也可感知一些常用饮料瓶的容量】

四、生活应用——体验价值

1、实践活动:喝100毫升饮料

拿出事先准备的100毫升饮料,先估计,大约多少口能喝完? 喝一喝,看究竟多少口喝完? 算一算,喝一口大约喝多少毫升?

小结:饮料含有色素等对人体不利的东西,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身体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多喝水,少喝饮料,才能保证健康。

2、生活运用:你知道吗?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毫升。你能估计一下,这只杯子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吗?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话,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如果用碗呢?

3、阅读拓展:

(1)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2)师小结:阅读部分结合毫升知识向我们介绍了人体血液与义务献血的常识。指名交流读后感想。

(3)算一算:解放军叔叔每人献血200毫升,15人献血多少毫升?是多少升? 【实践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容量观念;“你知道吗”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毫升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科学知识并接受关爱他人的教育】

五、小结延伸——拓展升华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什么联系?你认为学习这一知识有什么用途?

【简要回顾新知的学习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认知建构】

板书设计: 认识毫升

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ml

1升=1000毫升

第二篇: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教学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

四、练一练: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毫升 2000毫升=()升

9升=()毫升

5000毫升=()升

五、全课小结:

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板书设计:

认识毫升

1升=1000毫升

第三篇:认识升与毫升教案

《认识升与毫升》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把升和毫升的认识安排到四年级上学期,并且安排在第一单元,我想:第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和这些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瓶饮料245mL、一袋牛奶250mL、一桶花生油5L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第二,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方面考虑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借助水杯,用水杯装水的多少,来说明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这个单元的内容共2 课时,我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计量物体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后接触的容量单位。四年级小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学生刚刚结束暑假生活,心还有些散,课堂“玩水”活动是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3页《认识升与毫升》。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测量工具。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教学重点

认识升与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形成1升与1毫升的容积观念。教学准备

课件,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教学过程

一感受旧知、揭示课题

1、计量物体用哪些长度单位?

2、计量物体重量用哪些质量单位?

你们知道吗?我们喝的牛奶、饮料是用什么做计量单位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活动、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

问: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比较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之间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设计意图:安排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课堂活动中,不能直接介绍比较的方法,而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饮料瓶子:观察这两个瓶子,哪个瓶子的饮料多一些?

同学猜想,猜想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瓶子的饮料多呢?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活动后回答并演示把这两个瓶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量筒或量杯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的多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

3.出示课件。(下面各容器哪个杯子容量最大?哪个最小?)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容量的感知。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视频播放超市和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师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

3、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4.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5.‚节约1升‛。

(1)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从娃娃抓起。

(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那就是——毫升。

出示: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用升作单位的容器很大,可见毫升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用‚mL‛来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小短片引出更小的容量单位——毫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

6、认识1毫升

师用滴管向量筒滴水,几滴约是1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学生直观感受了毫升的概念,体会了毫升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新知识,你快乐吗?

五、课件出示层次练习,提高巩固

1、把下面各容器容量按从大到小排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单位是否正确。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六、作业布置

1、课件出示:选择合适单位。

2、课本3页1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升 字母:L 毫升 字母:mL

设计理念

同学对升和毫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在感受实际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认识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对容量单位的感知,促进同学们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升‛是较大单位,‚毫升‛是较小单位。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1毫升有多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篇:认识升和毫升教案(新)

升和毫升的认识教案设计

——四(4)班曾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教学难点: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准备:两个大小不同杯子和10个1升的量杯、10支500ml的量筒,10个1升的正方体容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如何来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用杯子量出它们各喝酒的数量,留下悬念,学习后帮解决它们的问题。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课件显示老虎和狮子用的杯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哪个杯子盛的液体多?得出结论: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物体容积的大小)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3.认识容器。4.了解测量工具。

5.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引出课题:测量液体的单位——升(L)和(ml)。

三、体验生活,认识升和毫升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2.课件显示实验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指导操作。3.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4.环保教育渗透。5.各组汇报测量结果。1升=1000毫升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量正好是1升 6.课件显示生活中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认识。

四、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课件出示习题,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解决。

五、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的认识

容量 升(L)毫升(ml)1升=1000毫升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第五篇: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PPT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药箱、集装箱、冰箱、行李箱、杯子、鱼缸、水桶等)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老师给大家呈现的图片,同学们都认识这些图片吗?

生:认识(生活中常见)师:第一个图片是什么啊? 生:药箱。

师:对,是药箱,药箱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来盛放像药品、针筒、纱布等一些东西。生:对(活跃学生回答可能还有其他东西)师:那我们再看下第二个图片是什么啊? 生:集装箱

师:对的,同学们很聪明,集装箱。它可以盛放的东西就多了,像一些大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盛放到集装箱里。

图三、四、五、六、七、八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回答。最后,老师提疑并总结:同学们,刚才老师让大家看的这些图片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物体都可以盛放其他不同的东西?我们把像这些比如水杯、水桶等能盛放其他东西的物体,都可叫做容器。PPT呈现“容器”定义,并让学生一起读下容器定义。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容器,哪位同学还能给老师举个是容器的例子?(同学们,比如我们的书包,课桌,文具盒是不是也都可以叫做容器呢)

学生举例回答,老师鼓励。

2、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容器,同学们现在看下老师桌上的杯子和几个大小不同饮料瓶,这些是不是也是容器。生:对

师:(手里展示杯子)现在如果老师将这杯子里注满水后再继续注水,会怎么样呢? 生:水会流出来

师:对,水会流出来,也就是说,这杯子装满水后,我们再注水的话就装不下了,说明这杯子就只能装这样大小的一杯水。换句话讲,这个杯子它能容纳水(液体)的量,就是我们看到的杯子这么大。在这里,老师将给同学讲解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名词:容量,容器容纳液体(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PPT呈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认识容量和升 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师:容量有什么特征,它又和哪些量有关系呢?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认识下容量和升。

二、课堂引入,新课教授 PPT呈现例一

师: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给的两个杯子图片,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杯子大小如何?

生:一个杯子大,一个杯子小。

师:那老师如果将两个杯子里全部盛满水,同学们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呢? 生:大杯子

师:对的,同学们一眼就能看出大杯子盛的水多,刚才老师说容量是容器容纳液体的多少,现在我们看到大杯子盛放的水多,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大杯子的容量大,反过来,小杯子我们就可以说小杯子的容量小。

师:两个杯子的大小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么老师如果给如图所示(PPT展现,两个冷水壶大小差不多)的两个冷水壶,现在同学再看下,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如果两个冷水壶全部盛满水,同学们觉得哪个冷水壶盛的水多呢?并说说为什么你觉得它的容量大? 学生讨论一分钟

生1:第一个冷水壶容量大(第一个冷水壶高)生2:第二个冷水壶容量大(第二个冷水壶宽)生3:两个冷水壶容量一样大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但同学们发现这两个冷水壶就不像刚才的杯子,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容量大小。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准确。那么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下,看有没有方法,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出哪个冷水壶容量大呢?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组给予引导。师:哪位同学有办法能够解决老师刚才说的问题呢?

学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可行方案,老师给予肯定,不妥方案,老师给以纠正,最后老师总结: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老师就用其中一位同学的方法再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下。(PPT出示)

在一个冷水壶里装满水,倒入另一个冷水壶,假如我们将①冷水壶装满水后

再倒入②冷水壶中,讨论情况并图片演示:

1、如果①冷水壶倒满②冷水壶后,①冷水壶里的水还有剩余。那么,我们可以说①冷水壶的容量更大些

2、如果①冷水壶倒入②冷水壶后,②冷水壶里还未倒满。那么,我们可以说②冷水壶的容量更大些

3、如果①冷水壶倒入②冷水壶后,②冷水壶里也正好倒满。那么,我们可以说①冷水壶容量和②冷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同学们,课后自己可以找两个大小差不多的两个容器,自己注满水倒一倒,看会不会出现老师上面讲的情况呢?

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如何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了,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样疑问:那一个容器的容量有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下一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PPT呈现,一个冷水壶为例)

我们同样用刚才的方法,现在我们往这个冷水壶里注满果汁,取若干大小不同的杯子,我们往大小不同的杯子里注满果汁。(PPT呈现)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小一点的杯子我们可以盛五杯,大一点的杯子我们可以盛四杯。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冷水壶装满水可以盛满这样的小杯子五杯,或是容量是小杯子容量的五倍,也可以盛满这样的大杯子四杯,或是容量是大杯子容量的四倍。这时可能有同学就说了,“老师,我拿来的杯子更小,可以盛7杯,我拿来的杯子更大,只能盛2杯”。这样一来,是不是不同的同学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我们最好能够统一单位。(为了准确测量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那么如何统一单位,单位是什么呢?(出示PPT图片:酱油、大豆油、矿泉水、饮料)

同学们现看看这些是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它们的下面都标有容量或是净含量。(3升,19升,2L等),这些其实就是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容量的单位:升

板书: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 ”表示。

带领同学们一起读下,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再写写升和字母表示怎么写。

(PPT出示:练一练)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容量是多少?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我们知道了容量的单位是升,但一升有多少呢?同学们如果知道了一升有多少,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很容易的判断出2、3、4升是多少,就相当于2、3、4个一升的量。(PPT出示:一升有多少?)

量杯量一升的水(之前的课给学生介绍过量杯、量筒),取一个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一升水注入正方体容器中,学生观察发现一升水正好盛满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将之前做好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拿给每个学生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升量的模型。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板书呈现

一、容器、容量

二、升:用字母“L”表示

三、感受了一升的量有多少? 正好盛满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五、课堂作业

下载认识毫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毫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毫升教学设计

    认识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

    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教案“认识毫升(四年级上)

    数学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认识毫升 教学班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

    教案14:毫升和升的认识(二)

    教案14:毫升和升的认识(二) 奉教院附小 教学内容:P28—29,毫升和升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运用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 的过程。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一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

    四年级下册《认识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15―1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1毫升有多少,还要建立升与毫升的关系,因此准备了教具:量杯、量筒、滴管和烧杯。使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切身思考,使课堂顿时活跃。以旅游为例,问学生在旅......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毫升》教案1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