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2:2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篇: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 定位置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是在学生现有的对于“定位置”的生活经验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说说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学楼的位置;远洋船的位置。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方位的理解;明确物体运动的时间、方位或距离都是明确物体位置的因素;进一步加深对“方位”的理解,知道确定方位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现所教的三年级学生是典型的农村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对位置的认知经验往往比城镇孩子弱,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内容: 说说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学楼的位置;远洋船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2)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能力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要求学生对物 体的位置观察时作记录,通过比较分析后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合作的重要性。(2)乐于与人合作。

五、教学资源。

1、教学生认识新词汇“参照物”。为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选作的另一物体叫做参照物或参照系。教师通汽车行驶相对路旁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等。

2、教学生认识新词汇“坐标”。在需要定量描述物体运动时,要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就要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系。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1、问题情境

以三位坐在教室的小朋友对妍妍座位的描述,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妍妍的座位到底在那里呢?讨论回答完毕后,教师再在教室安排同一情境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2、说说“你”的位置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知道确定物体是相对的,知道在参照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上课开始,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一定会有很多描述。他们可能会说“我在靠近门窗的一边”、“我在某某的左面”、“我在某某的右面”等等。当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不借助其他物体,能不能说清楚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位置的确定是相对的。

在这个活动6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排”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列”或“从前往后数你在第几座” 或“从前往后数,你在第几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位置,并发给学生一些空表格(每一个格子代表一个座位),在第几排与第几列交叉的地方做上记号,这个格子代表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坐标图”的方法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简明扼要讲述“参照物”、“坐标”的词汇,但不需要太强调,只是让学生知道能用这样一种形式对位置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3、位置“接力” 这是一组游戏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生的方位的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写有“左“、右”、“前”、“后”等方位和写有“1、2、3、4”等数字的两种卡片,上课时,先让一位学生起立,由老师随机抽出两张,根据卡片显示,下一位学生立即起立,确认无误后前一位学生坐下。站错或起来的较慢者失败。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座位排序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卡片,应尽量不要出现选定的位置不存在的现象。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方位与距离都是确定物体的因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按书中插图那描述出1——4号楼的位置;还可以带学生到大门口去,说一说本校各个楼房的位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带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的教学楼或升旗台等等。可以分小组进行,不同的小组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到教室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书中的插图进行描述;如果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实地观察,除了指导利用各种方位词来描述以外,还可以利用时间和距离等来进行描述,如距离参照物体大约有多远或大约走多长时间、走多少步等等。

4、远洋船的位置

让学生认真阅读达利船长进行交流,解决“达利船长是怎样知道船的位置”的问题。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达利船长的故事,了解确定方位的方法,加深对“方位”的理解。教学反思:

学生对“参照物”、“坐标”所相关知识的物体的具体描述的语言表达力,可能有含糊不清的现象,教师应耐心听学生表述,并随后加以整理复述,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第2课 辨方向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辨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 辨方向 儿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通过背儿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到学校操场上进行观察、辨认及做记录,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获得感性资料,为正确判断方向奠定基础。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记录,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规定。最后进行巩固反馈,题目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能书面练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课 看地图(1)

教学内容:教村第9页至第11页。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进行位置确认。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

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省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省的地图?让学生找出我省广州的位置和中山的位置,说说广州在中山的什么方向,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珠海在广州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惠州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广州的西南方向,(3)广州的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该单元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我设计在课前让学生超前预习: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这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反思:

学生对各个位置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了生活实际操作,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能利用太阳的高度分辨方向.看地图(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12、16页。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书本第16页。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越秀花园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越秀花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师问:广州桂花中学又在什么方向?

三元购物中心在广州桂花中学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越秀花园广州博物馆=儿童乐园广州艺术博物馆玩,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b)指名介绍路线图。c)集体评价。

3、完成画学校地图

(1)先让学生想清楚,确定学校有什么建筑物,辨方向,弄清图上方位。然后画出大概的方位图。

4、进行简单的地图历史进行讲解。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4课

物体的特征 教材分析:

《物体的特征》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质与材料》单元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从身边实际、生活经历中认识具体的事物,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以及测量手段了解物体的特征,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使学生从对物体的具体认识逐渐向抽象的概念过渡,为今后建立物质概念和学习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并能用适当的词汇较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2)初步了解并判断物体的材料构成情况。知识与技能:

(1)学习比较的方法,能用各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能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量。(3)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量。情感与态度: 1)学会与人合作学习.2)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教学重点:物体的特征和长度的测量.天平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看了许多书,了解了很多知识,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课件出示谜语并演示)谜语一: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香皂)

(师:你猜得真准!你能否告诉我你怎样猜到的?归纳:抓住了香皂的颜色、遇水起泡泡的化学反应等来猜的,颜色、化学反应等就是香皂主要特征)谜语二: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雨伞)

(师:你真是一个猜谜语大师!你是如何想到的?归纳:抓住了伞的材料、用途等主要特征来猜的。下面,我再出一个看谁能最快猜出?并说说你猜谜的方法。)谜语三: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西瓜)

2、师总结:平时我们观察物体要善于抓住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用途、沉浮等主要特征,我们向别人介绍物体的时候,也要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这些特征。(课件出示这句话)

3、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展示交流,任务驱动

1、师:下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件“宝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将它们描述出来?(问题驱动,课件并展示玩具熊猫、储钱罐)(老师引导学生可以用看形状、颜色;摸质地、材料;听声音;闻气味等方法进行观察)

2、小组相互交流从家中带回来的自己喜爱的物品1--2件,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三、活动激趣,弄清材料

1、师:听了同学们刚才的描述,看来大家已基本掌握了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许多同学在描述中介绍了物体的材料或者质地。的确,物体是由材料构成的,大家知道有哪些材料吗?(让学生自由说)

2、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适时归纳:物体都是由材料组成的。橡胶、塑料、陶瓷、玻璃、钢铁、化学纤维、动物毛皮等都是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农业生产用品的常用材料。

3、活动一: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知道下列常用物品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请同学们将对应的关系用线条连接起来。(课件出示连线内容,左边出示小图片,右边出示材料)并请同学们操作电脑连线。气球图 钢铁 皮鞋图 塑料

汽车轮胎图 动物毛皮 酒杯图 橡胶 铁轨图 玻璃

4、活动二:看来这个问题是简单了点儿,许多同学很快就能将线连好,这也说明了平时我们爱观察。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杯子,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了?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课件出示,并发下观察记录表)杯子的名称 制造杯子的材料 杯子的作用或特点 酒杯 玻璃 用来装酒 纸杯 纸 用来盛水喝

磁化杯(保温杯)陶瓷 装开水,保温 金属杯 装东西 不易破碎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不同材料做成的物体形状、体积可能不同,质量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也有的物体形状、体积相同,但制造的材料不同,它们质量的大小可能也不一样。

5、活动讨论: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仓库,说说平时我们在学校和教室观察到同种物体由哪些不同材质构成的?(引申学生观察到如垃圾桶有塑料、铁等做成;扫帚由塑料、植物茎叶等做成)

6、游戏竞赛: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可见同学们对事物观察得非常仔细。下面请各组开展竞赛。第一、二组:开展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第三、四组:描述一种物品(可让学生到网上收集),让同学猜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评判标准:猜中的次数多的为胜。)

四、板书设计: 物体的特征

制作所用的材料

橡胶、塑料、陶瓷、玻璃、钢铁、化学纤维、动物毛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会测量长度。知识目标:天平的用法。长度的测量。情感态度: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天平的用法

教学难点:用天平测量小物品的质量。教学方法:演示与实验。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实验探究,测量物体的质量

1、观看一则《曹冲称象》动画片。师:看了这个短片后,大家知道了曹冲是利用方法来测得大象的重量的?(水的浮力)(课件出示动画片)

2、师:我相信同学们也会像曹冲一样聪明,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几件物品,请大家估算一下这些物品的质量,将你的结果写在形成性报告里。(见附件)

3、想知道你们估算得准确吗?说说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估算结果。

4、学生自由交流。

5、实验操作,师生互动。

师动:老师现场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左侧的托盘放物品,用镊子把砝码放在右侧的托盘上(师提示一定要用镊子的原因是怕砝码受到腐蚀),调节天平平衡,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生动:让学生用天平称出估算物品的重量来,将结果写在形成性报告里,比较一下你估算的水平。

6、讨论探究:怎样用天平将一个小纸杯的重量测出来。(可先测出100个纸杯重点,再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动手操作,长度的测量

1、大家知道“量体裁衣”这个成语吗?有谁敢向大家说说这个词的意思?(这个词的原意是指按照身材裁衣裳),要想把衣服裁好,首先就要知道自己的身高。大家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的?(自由交流)

2、通过交流,老师归纳:看来许多同学都是通过皮尺和一些专用的量身高的工具进行的。下面老师给一些皮尺给每个小组,让同学们互相测验同学们的身高,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性,要求测量三次,然后算出几次测量结果的平均数,并将结果填在形成性报告中(见附件)

3、师:同学们测得非常认真。但是现在老师要将皮尺收回来,你们没有测量工具时,如何测量课桌、教室的长度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4、通过讨论,师归纳:在没有测量工具时,可利用自己的身体或身边的物体估量被测物的长度。下面请同学们两人小组互动测量自己身体每个部位,主要是拇指宽、四指宽、脚长、两臂水平伸展后两中指指尖距离长度等。并让学生记住自已的身体部位的长度。

5、运用自己身体部分的长度,现场测量课桌、教室的长度,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看误差为多少?

6、测量工具的简介:

皮尺、米尺、学生尺、螺旋测量器、千分尺。测量下面物品用什么工具:

操场、桌子高度、头发的粗细、铜线的粗细。

7、任务布置: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的测量工具,或向出售测量工具的商店进行调查。

三、板书设计: 物体的特征

质量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天平尺子

左盘:物品 右盘:砝码(用摄)多测量求平均值更准确。微调:游码

物品的质量=砝码+游码 测量和填表。教学反思:

第5课 物体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能按材料种类对物体进行分类。

2、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4、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

教学难点:如何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一、教学过程:

1、学生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观察比较书包里物品,以材料作为分类标准对书包里的物品物品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书包的书是按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的?

2、让学生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3、观察比较各种物品,自己确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4、观察图片: 问题情境:教材呈现的情境是波波的凌乱的房间。通过收拾整理房间的物品这一具体任务,如果把物品进行分类的疑问。为了增加学生对分类活动的兴趣,采用组内竞猜的形式一个学生先根据特性把一组物体分成几类排列列在大纸上,并在每类物体的周围用笔画一个圆圈。让学生猜他们分类的理由,随后调换角使每个学生都有分类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分类活动中及时列出对物体进行分类的类别。提出问题:物品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

二、废品的分类回收。1)、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分类方法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2)、是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3)、解释废物回收利用,回收原材料和重新利用它们的过程称为废物回收。可被回收利用的材料范围很广,包括汽车燃料、轮胎、电池等。回收利用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玻璃、纸张和塑料等。4)、教育学生应该学会哪里废物是可回收的,让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去把一些有用废物进行分类,并把这些教会家里人。5)、学生之间分组活动,谈谈哪些废物是可利用的,并完成废物登记

三、活动

让学生设计如何在学校开展废物回收活动。

四、板书设计: 物体的分类 按材料分 书包 废品站

回收利用:金属、玻璃、纸张、塑料等 物体的分类

五、教学反思:

第6课 材料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材料在吸水、耐热、承重力等方面的性能。2)、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3)、知道材料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4)、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乐于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材料在吸水、耐热、承重力等方面的性能。2)、知道材料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教学环境:本班教室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教学过程:

一、1、引出:以主题人物拟用自动浇水器解决外出旅行时没有人浇花的难题为问题情境,引出用什么材料做自动浇水器这一具体任务,让学生产生研究材料性能的欲望。

2、学生自行讨论,想象生活中哪些材料吸水性比较好,并进行讨论。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教师做实验,出示棉线、尼龙线、毛线、铜线等材料进行吸水实验。把各种材料的一端分别放入试管,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水落石出位下降的情况,来判断材料的吸水性。

5、把实验结果与学生之间分析进行比较,用证据来证明各种材料的吸水性。希望学生把材料的性能与用途联系起来。并让它用来自动浇水器的材料。

二、选择购物袋

1、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听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

2、学生自行讨论。思考制作购物袋的材料应具备什么性质?

3、教师提出根据不同的需要怎样选择购物袋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把材料的性能与购物袋的用途联系起来,并且还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明自己选择不购物袋的观点。

4、教师讲解纤维、塑料、纸的制作原料和自然分解的情况等背景资料,提示和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自己的选择。

5、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6、教师加以总结,并针对购物袋的使用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懂得使用购物袋的各种特性进行比较,在不同情况下各种材料的购物袋的用途。

7、让学生知道用布袋、竹袋等可以反复使用的包装物代替塑料袋,是控制塑料袋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绿色意识”。

三、介绍

为什么要控制“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成本低等优点,自从问世以来,便被广泛地用于工业、农业、生活中,深受人们的欢迎。然而使用后,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处理却是一件麻烦事。

塑料包装材料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它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如果处理不当便会污染环境。由于塑料包装物以白色见多,所以人们把由这类物品引起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现在人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控制和治理白色污染:一是回收利用;二是减少或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三是开发并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或纸制品,以取代那些不易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新型耐高温陶瓷材料

不久前,以色列研究人员已开始小规模生产一种新型耐高温陶瓷绝缘材料。这种材料可能会替代目前使用的石棉和其他具有潜在危险的陶瓷纤维。新材料是一种陶瓷泡沫,内含94%至96%的空气,可以耐摄氏1700度的高温。

石棉可能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严重的肺部疾;代替石棉的陶瓷纤维也会产生针状的尘埃,吸入后仍然会对肺部造成危害。新型的陶瓷泡沫所产生的尘埃与空气常见的尘埃相似,因此不会造成与陶瓷纤维相同的危害。

这种新型泡沫的成分是氧化铝--一种普通的耐高温陶瓷,但它超常的绝缘能力源于材料内部的许多小气泡。这种泡沫还可用作其他的用途,例如隔音和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四、板书设计:

第6课 材料的性质

一、制作自动浇水器 考察材料的吸水性

二、选择购物袋。

1、讨论:猪肉、蔬菜、蛋糕、衣服各用什么袋子合适?

2、布袋、塑料袋、纸袋的特点(质量、透明度、吸油性、吸水性、承重性、耐热性、耐蚀性)

第二课时 设计包装盒 教学目标:

1、为小麦饼设计邮寄包装盒

2、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培养综合利用材料的性质解决生活问题。

4、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利用材料的性质解决生活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用途设计包装盒。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环境:本班教室。教学教程:

一、情境导入

要把小麦饼邮寄到外地,就需要制作一个包装盒,在搬运中难免碰撞,为了使饼干不会烂,应当设计一个盒子,请同学开动脑筋,二、分析:1包装盒用来装什么?

这种饼干是什么样子的?有油,易碎。

出示任务: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材料的性能来设计。可考虑用什么材料做,做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这样做。填写下表: 我设计的包装盒 材料 工具

样子(画图)

意图(优点与缺点)

三、展示评介,同学的设计有什么优点? 我的设计有什么要改进的?

四、总结:本节课同学们能积极思考,认真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 设计包装盒

邮寄饼干:油、易碎

我的优点: 要改进的地方: 我的材料:木头 画图:

第7课 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2、能力培养目标 自动搜索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材料。3)、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教学重难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准备:

教学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

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 小刀---金属铁;报纸---纸; 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 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 B、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

C、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D、检查: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

1、饭桌、2、保温杯、3、铅笔、4、手电筒、5、衣架、6、沙发……

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A、什么是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或形成的材料。

人造材料:把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变成人们所需要的材料。B、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衣服、砖头 C、了解人造玻璃这种人造材料的制成过程

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 教学反思:

第8课 蜻蜓与麻雀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先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按照“空中飞”的运动方式,对昆虫(代表动物为“蜻蜓”)与鸟类(代表动物为“麻雀”)两种动物类群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各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教材力图通过这种编排方式,以小见大,让学生能从身边的常识出发,学会科学学习的方法。

在活动的选择上,强调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观,主要安排了一些观察活动,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的观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探究的能力。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鸟类和昆虫类的不同,激发学生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认识昆虫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观察昆虫、鸟类的实物或标本和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培养:

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

四、教学方法:讲解、启发、讨论、五、教学准备

1、教具:鸟类和昆虫类的标本若干,演示课件。

2、学具:蜻蜓和麻雀标本或实物、模型、探究活动记录卡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1、谈话: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知道哪些动物是在天上飞的呢?这些在天上飞的动物是同一类动物吗?

2、学生自由回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交代本课探究任务。

(二)指导观察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1、活动一: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1)谈话: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飞行,靠的是什么?(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3)各小组领蜻蜓和麻雀标本观察(4)汇报交流(5)小结评价

2、活动二: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1)谈话:蜻蜓和麻雀外表上只是它们的翅膀不同吗?外形上还有其它不同吗?我们来继续观察它们的其它部位,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呢?(2)引导学生了解观察顺序

(3)学生分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4)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

(5)结合学生汇报情况小结评价

(三)拓展应用: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1、出示燕子或鹰标本,让学生说说它是蜻蜓还是麻雀的伙伴,为什么?

2、玩给蜻蜓和麻雀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将昆虫和鸟类图片贴在吹塑纸上)

3、展示交流

4、结合分类情况讨论两类动物外形上的共性,认识鸟类和昆虫类。教学板书: 蜻蜓与麻雀

蜻蜓 麻雀

翅膀有什么不同:小、光滑、透明、不可收拢 大、多羽毛,可展开,可收起 身体有什么不同 分头、胸、腹、足、翅膀 分为头、颈、胸、腹、尾、四肢 足的不同:四条 二条,有爪

昆虫类 鸟类 教学反思:

第9课 鲫鱼与青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观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2、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点。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教学环境:多媒体室.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小蝌蚪四次变态发育最终长成了青蛙,而小鲫鱼在长成大鱼的过程中,只有体重和身长的变化,而没有外形变化。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青蛙和鲫鱼。看它们有哪些不同,各有什么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9、鲫鱼和青蛙

二、观察比较 归纳特征

1、出示课件:鲫鱼和青蛙

问:你们打算怎样观察比较它们呢?

师:正确的方法是:先观察整体的特征,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2、小组观察并记录,师巡视参与指导。我的发现:

3、各小组汇报。师结合汇报情况以课件形式板书。鲫鱼:纺锤形、有鳞、鳃、鳍

青蛙:皮肤裸露有斑纹、头大、眼鼓、四肢前短后长

4、小结:像青蛙这样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板书:两栖类);

像鲫鱼这样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鱼类(板书:鱼类)。

5、两栖类和鱼类各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呢?小组再次观察做好记录。

6、生汇报。师用课件演示板书。

两栖类:皮肤裸露,个体发育有变态,生活于水中的幼体以鳃呼吸,陆地生活的成体以肺呼吸。

鱼 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平衡与运动。过渡:了解了两栖类和鱼类的特征后,我们来认识下这些动物:

7、出示课件:图片(带编号及名字)

各小组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一下,它们应该怎样分类。

8、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理由。

9、师小结学生分类情况。

三、总结回顾 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说说你学了这节课之后的感受或想法。

四、板书设计 鲫鱼与青蛙

鲫 鱼: 纺锤形、有鳞 青 蛙:皮肤裸露有斑纹、头大、鳃、鳍 眼鼓、四肢前短后长

鱼 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两栖类:皮肤裸露 用鳍辅助平衡与运动 个体发育有变态 生活于水中的幼体用鳃呼吸 陆地生活的成体用肺呼吸

五、教学反思:

第10课 壁虎与小猫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运动方式的区别,让学生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学习一些观察方法。

2、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壁虎和小猫各具有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对壁虎和小猫感兴趣的问题。

教 具

:壁虎、盛壁虎的容器、壁虎标本、小猫、放大镜 教学方法:讲解、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环境:本班教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本课研究的课题。

1、出示壁虎标本。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检查你捉到的壁虎,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

3、观察你带回来的小猫,说说是谁养的? 学生各抒己见,回答。

学生回答。

初观察两种动物,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情趣,为探究这两种动物铺垫。

二、观察壁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壁虎与小猫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观察自己带来的壁虎和小猫,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用?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4、它们的运动器官有什么区别?

5、多媒体提供它们运动的观察材料和资料。

6、多媒体显示它们不同的运动器官。

学生观察回答。

填写观察记录单。

学生讨论,以组为单位,汇报活动情况。

学生讨论,展开猜想。

1、让学生了解壁虎和小猫身体的相似和不同的运动。

2、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主体作用。

三、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

1、请同学们拿出放大镜:你能用它干什么?(观察壁虎)

2、应该用哪些好的方法去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3、独立完成这项活动,将观察的结果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记录。

4、友情提示: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完善自己的记录。

1、培养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的科学研究习惯。

2、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拓展

你还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方面?找到和你观察同样问题的伙伴,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对壁虎和小猫有继续探究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 壁虎 与 小猫 运动方式

运动器官 外 形

六、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

2、了解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的区别。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3、对壁虎和猫的运动器官的区别作出猜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

能对壁虎和小猫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五、教师、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捉到壁虎,盛放壁虎的容器。

2、供学生实验用的壁虎标本,放大镜、猫的图片。

3、在家带回来的小猫,放在笼子里。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壁虎标本。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检查你捉到的壁虎,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

3、观察你带回来的小猫,说说是谁养的?

二、观察壁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壁虎与小猫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观察自己带来的壁虎和小猫,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用?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4、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它们的不同运动。)

5、展开猜想:它们的运动器官有什么区别?

6、多媒体提供它们运动器官的资料。

三、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

1、请同学们拿出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壁虎)

2、应该用哪些好的方法去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3、独立完成这项活动,将观察的结果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记录。

4、友情提示: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5、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它的外形及表格。)

四、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壁虎的观察,进一步了解了它们的运动和外形特点。你还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方面?找到和你观察同样问题的伙伴,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 壁虎 与 小猫 运动方式 爬 走、跳 运动器官 脚有吸盘 肉垫

外形 相同:头、颈、躯干、尾、四肢。

五、教学反思: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周围常见植物,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2、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3、培养观察、分类的能力。

4、比较归纳灌木和乔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

5、欣赏各种美丽的植物。教学重难点: 1)、归纳灌木和乔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2)、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教学过程:

1、教师引申问题:植物园里种植的植物为什么要区分呢?

提示:可以从同一区所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出发,了解人们分区种植植物的意图。

2、活动:以“以虚拟的情境,真实的活动”作为呈现方式。学生从观察同一区所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出发,了解人们分区种植植物的意图。

3、从教材中的方位图提出问题: 1)、植物都分了区,为什么要分区呢?让学生见几种常见的植物分区,开始对植物以植物所在区域的特征进行观察活动。2)、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灌木区和乔木区、阳生植物区和阴生植物区这两类植物分别说出它们的不同点。3)、学生讨论,分别列表列出它们之间不同点,不同的特性,并作出小组总结。

4、教师让学生着重观察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特点,并联系所在芡植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植物的结构是与它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5、各小组作小组讨论结果。

6、总结。

7、教师呈现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让学生认识,并指明它们的特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植物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本区植物共同特点 本区环境特点 其它发现 灌木区 乔木区 阴生植物 阳生植物

六、教学反思:

第12课 海洋生物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及其他信息源,了解和搜集有关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信息。•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海洋生物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通过交流与分析,探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适应性。

2、知识与技能:•观察海洋生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的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相联系,认识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认识更多的海洋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认识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的科学学习意识。•通过交流分析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体验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合作与交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师生、学生之间自主互动地学习。学生准备:了解和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

1、师:(演示课件)看到这么美丽的海底世界,同学们一定很想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海洋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听听。在这么热闹的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你能认识多少呢?

学生说(关于他了解的海洋生物)。

师:关于大海,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老师这儿也有海洋里的一些动植物,你认识它们吗?(播放课件),边看边与你的同伴小声地交换一下你的意见。

3、关于海洋,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说。

师:你们想研究的问题很有价值,但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我们这节课只能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海洋里的动物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海洋里的植物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师:海洋里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存本领?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

4、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对海洋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你还想更多地了解海洋生物吗?对你所感兴趣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保存,然后全班交流。

5、小结:通过学习,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知识,特别是它们适应环境生存的本领。书上还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希望同学们都能了解海洋,热爱海洋,开发海洋,为海洋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板书设计

第五课 海洋生物 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 特点:大的,发光等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地球是什么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二、新课

(一)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二)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三)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a)、介绍地球内部概况(b)、指导阅读p8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作业:

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板书设计: 第1课 地 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第2课 太 阳 教学目的

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教学重点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利用。

(二)讨论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

(三)拓展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教学新课

(一)能量巨大的太阳

三、作业:

调查周围的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板书设计 第2课 太 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第3课 月 球 教学目的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3、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教学重点

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教学难点

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

三球仪、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疑犯对探长说:“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张三从牛棚中偷走了牛”。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为什么探长说他在撒谎?是不是牛被偷的晚上根本没有月光?每个月的初一是否有月光?怎样能知道呢?

二、新课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教师在教室制作一张大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把每天观察的记录画到表中。同学们对月相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大家有什么发现? 分析观察记录表,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做一做模拟实验,思考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出示月球模型。

月球黑和白的一面分别代表什么?月球绕地球转一圈大约要多长时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新课

教师:月球黑的一面是太阳照不到的一面,从地球上看就是黑色的。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9.5天,代表一个月相变化周期。演示三球仪

(一)观察三球仪三球间的相互运动,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

(二)对月相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

(三)登陆月球

出示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的图片。

假如你是宇航员,即将登陆月球,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地球和月球的环境有哪些差异? 说说登陆月球应该作的准备,并说明为什么?

三、作业:

搜集更多有关月球的资料,制作月球知识手抄报。板书设计 第3课 月 球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登陆月球

第4课 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教学难点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教具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指导阅读p21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二、新课

(一)、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二)、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指导阅读p23 哪几种动植物的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较明显? 小结:

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活动都受昼夜变化的影响。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板书设计

第4课 白天与黑夜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第5课 春夏与秋冬 教学目的

1、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重点

通过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观察并了解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教学难点

四季形成的原因。教具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每块的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大镜子、手电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为什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

二、新课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出示一个手电筒,分别在黑板上演示直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直射和斜射时光束有什么不同。

(直射时光线集中,照射面积小;斜射时光线不集中,照射面积大。)

直着照和斜着照,得到的光束有什么不同?被照射区域的温度有什么区别? 直射和斜射是否会形成不同的温度呢? 做书上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

(二)、四季的成因

我们已经知道,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差异,也就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温度。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太阳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

(一)、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四季气候不同。有的地区冬天特别冷,夏天比较凉爽;有的地区冬天比较温和,夏天特别酷热。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一种呢? 我们通常是如何躲避严寒酷暑的呢?

(二)、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动植物寒冬没有棉衣,酷暑没有空调。他们是如何抵御严寒酷暑的呢? 介绍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典型方式。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板书设计

第5课 春夏与秋冬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二、四季的成因 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第6课 祖国各地的春天 教学目的

1、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通过网络课堂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春天的特征。教学重点

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难点

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有什么特征?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课堂来探究、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指导阅读p30-31.关于春天的研究内容是很多的,如气温升高、降水、花开、蛙鸣、小草返青、大树发芽等等,我们首先要“提出研究内容”,然后“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再“讨论与交流”,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一)、现在,我们就选定一个研究内容:如“一周气温变化”。

1、研究内容:一周气温的变化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一周每天的平均气温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春天有什么特征?

2、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

二、新课

(一)我们也可以选定另一个研究内容:如“油菜开花的研究”。

1、研究内容:油菜开花的研究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油菜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第7课 种子和幼苗 教学目的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

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出示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以及提前几天用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做的发芽情况的实验。解剖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然后说说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发芽。得出: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中不发芽,种到地里就会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出示一组(三个杯子)发芽情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了相同数量的种子和土壤,只是1号杯空气充足,无水;2号杯水和空气均适量;3号杯水较多,缺乏空气。

观察不同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得出:

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2、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二、新课

(一)、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1、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整个种子因吸水而呈现膨胀,终于将种皮撑破。

2.、种子吸水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不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

3.、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很快地生长起来。

4.、种子里胚根首先突破柔软的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5.、胚根伸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

(二)、拓展:子叶的作用

子叶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幼苗萌发后的子叶为什么不会慢慢长大,反而慢慢枯萎呢? 你认为子叶对幼苗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可以课后做个实验来验证子叶的作用:

选用两株刚出土且差不多大小的幼苗,一株去除子叶,另一株不去除,然后把两株幼苗种在一个盆里,过几天观察看看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三、作业

网上学:各种各样的种子

1、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植物种子的特点和用途。

2、请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自己周围一些植物种子方面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第7课 种子和幼苗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子叶的作用

第8课 植物长大了 教学目的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2、了解植物的生长是有周期性的。教学重点

1.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2.了解植物生长的四个主要阶段:种子、幼苗、开花、结果。教学难点

收集植物生长过程的数据,分析数据并找出规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但它会一直这样快速地生长吗?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植物长大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长高、叶子变多等,我们可以用测量、统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

定期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把收集的数据记录下来,例如绿豆可以采用记录高度变化的方法、黄瓜则可以记录新增叶片的数量等等,请同学们选定一株植物进行观察,然后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p43的记录表里。

想一想,植物生长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数据处理

用图表把数据列出来,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析。第二课时

一、复习

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新课

(一)、分析结果

分析植物生长高度变化记录表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根据你的记录填写p45的图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周期是不是都一样呢?

三、作业

查找资料,探究不同植物其生长过程的规律一样吗? 板书设计

第8课 植物长大了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第9课 养 蚕 教学目的

1、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教学重点

蚕一生的生长和变化。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新课

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一)观察蚕卵

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椭圆形的,长1.2~1.3毫米。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适合的温度下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蚁蚕。蚁蚕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1、蚕宝宝刚孵化出来时,小小黑黑的,头部和身体也是黑黑的颜色,大约只有3毫米,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身体全部都是毛,看起来很像小蚂蚁,所以叫做“蚁蚕”。因为蚁蚕的身体很小,所以要移动蚁蚕时,不要用手去抓,最好用毛笔驱赶蚁蚕到纸片上再将其移走。

2、要注意养蚕的注意事项(p48)。

3、观察蚕在幼虫阶段体长的变化,记录观察数据,并将数据用图表表示出来。

4、分析图表,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长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观察蚕的幼虫

蚕幼虫的身体结构: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共13节。头部有口和六对单眼,胸部有三对尾端尖突的足(胸足)。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足(腹足)及一对尾足。腹足可以帮助蚕在桑叶上四处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称为“气孔”,是蚕的呼吸器官。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脱皮。脱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脱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

蚁蚕和五龄蚕的异同点: 不同点

蚁 蚕:头部较大、身体发黑、全身都长毛。

五龄蚕:头部很小、身体白色、全身无毛、外形有差异。相同点

蚁 蚕:身体都分为头部、胸部、腹部

五龄蚕:身体都具有三对胸足,四对腹足及一对尾足,身体结构相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2、蚕宝宝怎样长大?

二、新课

(一)、蚕茧里有什么? 五龄蚕后,蚕的身体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且不爱吃桑叶,这时蚕就准备结茧吐丝了,蚕先向周围吐丝,以固定茧的位置,然后再吐丝将自己包围起来。一只蚕所吐的丝,其长度可达1000~1500米。

蚕茧内还有一套蚕皮,那是化蛹时,蚕蜕下来的。刚开始,蚕蛹是白色柔软的,不久就渐渐变色,最后呈褐色变硬。蚕蛹的身体的正面是一节一节的,蚕蛹的腹部可以隐约看到翅膀的纹路和触须及三对足,蛹的侧面有气孔。

(二)、观察蚕蛾的外形

经过10~15天,蛹会蜕去蛹壳而羽化成蛾。

蚕蛾头部上有发达的复眼、梳状的触角,口器退化。胸部三节,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雌性7节、雄性8节,7对气门。腹部末端有发达的外生殖器,雄蚕蛾身体较小,触角稍大;雌蛾身体较大,但触角稍小。蚕蛾虽然有嘴巴,却不再吃任何东西。

雌蛾尾端散发气味引诱雄蛾前来交配,交配后不久雄蛾死去,雌蛾开始产卵。雌蛾一般可以产五百个左右的卵。产完卵后不久,雌蛾也会死去。

(三)、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

三、作业

网上学:动物的一生

1.比较蝴蝶和青蛙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的动物的一生。板书设计 第9课 养 蚕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四、观察蚕的幼虫

五、蚕茧里有什么?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第10课 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的

1、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教学重点

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教学难点

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最近彬彬的声音怎么变得沙哑了?

彬彬要长大了吗?从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人在不断生长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我们在成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搜集一些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自己从小到大的外貌是怎样变化的,描述自己的外貌变化情况,把它记录在p55里。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外貌发生了变化,身高和体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怎样才能知道近几年自己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呢?

1、到校医室查一查自己几年来的身高和体重的记录,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设计成表格记录下来。

2、分析数据,发现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规律。

3、你的身高和体重每年增加的情况都一样吗?在哪一年增加得最快?(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复习上讲课学习内容

二、新课

(一)、我们长大了

除了身高、体重增加之外,我们的身体还出现了哪些变化?

在长大的过程中,少年儿童的身体会悄悄地发生变化。男生开始长胡须,颈部开始出现突起的喉结,声音变得很低沉;女生的乳房开始渐渐地发育,月经也开始出现,无论男女都开始出现“青春痘”。这些变化是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二)、健康成长 指导阅读p58资料

小结: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发育得好,能给一生的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础;发育得不好,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健康。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青春期的保健。由于人在青春期各方面生长发育很快,所以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增加营养。另外,还要注意保证睡眠,加强锻炼,预防疾病。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青春期保健知识。板书设计

第10课 我们在成长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

三、我们长大了

四、健康成长

第11课 植物生长靠什么 教学目的

1、认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

2、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影响。

3、知道影响植物生长因素有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植物生长因素包括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教学难点

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与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波波、妍妍、琪琪三个好朋友走到一个墙角边,发现墙角边的两株植物长得大小不同。为什么生长在相邻位置的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很大不同呢?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植物生长靠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观察书上的一组对比实验,得出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营养。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这些养分溶解在水中,能被植物吸收。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能保水保肥,养分丰富,最适合植物生长。

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把你的预测填写在p64“我的预测”里。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2、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3、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

(一)、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营养,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阳光、空气、温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呢?

1、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阳光,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空气,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植物的生长没有适宜的温度,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得出:阳光、空气、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二)、拓展:制作豆苗迷宫 指导阅读p67

三、作业 制作豆苗迷宫 板书设计

第11课 植物生长靠什么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保水保肥、养分丰富

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四、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阳光 2.、空气

3、温度

五、制作豆苗迷宫

第12课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教学目的

1、了解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能够按照动物的食性不同进行正确的分类。

2、知道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食物来补充能量。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食物来补充能量。教学难点

按照动物的食性不同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刺猬冬眠后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冬眠的动物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它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二课《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动物吃什么?

动物都要吃食物吗?这些动物要吃些什么东西?

1、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性动物。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

3、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杂食性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刺猬冬眠后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

2、动物都要吃食物吗?这些动物要吃些什么东西?

二、新课

(一)、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动物运动需要能量,生长需要营养,所以动物必须吃食物。

食物在动物的身体里会转化成身体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支持动物的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等作用。

(二)、资料:小动物,大食量

指导阅读p71资料“小动物,大食量”。

三、作业

网上学:四大家鱼和它们的食性 板书设计

第12课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一)、动物吃什么?

1、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性动物。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

3、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杂食性动物。

(二)、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动物运动需要能量,生长需要营养

(三)、小动物,大食量

第13课 植物繁殖的奥秘 教学目的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了解植物可用不同的器官繁殖。

3、关注和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教学重点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了解花的多种传粉方式、种子的多种传播方式。教学难点

植物繁殖的多种方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彬彬、妍妍、波波、琪琪一起去瓜园参观,发现了有的花已经结了果才凋谢,而有的花凋谢了但却没有结果。

为什么有些花会结果,有些花不会结果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三课《植物繁殖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出示刚开放就摘除了雌蕊的花和保留了雌蕊的花的图片。如果摘除了花的雌蕊,花还能不能结果呢?

讨论得出:有雌蕊的花可以结果,摘除雌蕊的花不能结果。

(二)、给植物传粉

出示一个结籽不饱满的玉米和一个结籽饱满的玉米。是什么原因令这两个玉米棒结籽饱满的程度不同?

植物雄蕊的花粉要通过不同的传粉方式到达雌蕊上才能使植物结果。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利用人工授粉可以使植物结出更多、更饱满的果实。指导阅读p78的资料:虫媒花、风媒花

小结:花粉传播的方式有:依靠昆虫传粉、依靠风力传粉以及人工传粉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如果摘除了花的雌蕊,花还能不能结果?

2、花粉传播有哪些方式?

二、新课

(一)、了解种子的传播

植物结果后,是怎样将果实和种子传播出去的? 种子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鬼针草种子粘着力很强,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椰子树生活在水边,它用怎样的方式传播种子? 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你还见过或者听说过种子传播还有哪些方式?

小结:果实和种子的散布,主要依靠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以及通过果实本身所产生的机械力量。归纳: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植物的种子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以便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

(二)、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植物只能用种子进行繁殖吗?

像香蕉、甘蔗,这些植物一般不容易结出种子,没有办法通过传播种子来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的呢?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人们为了优化一些植物品种,常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方式进行繁殖。

三、作业:

网上学: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板书设计

第13课 植物繁殖的奥秘

一、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二、给植物传粉

昆虫传粉、风力传粉、人工传粉

三、了解种子的传播

主要依靠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

四、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第三篇: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www.5y

kj.co

m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

杠杆

第2课

杠杆的平衡

第3课

滑轮、轮轴与齿轮

第4课

斜面

第5课

研究自行车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第6课

珍贵的淡水

第7课

宝贵的耕地

第8课

保护生物资源

第9课

矿产资源

第10课

海洋宝库

第三单元

浩瀚的宇宙

第11课

太阳系

第12课

银河系

第13课

观天认星

第14课

探索宇宙

第16课

网络课堂

——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

杠杆

教学目标:

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3活动②: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4活动③: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5小组讨论:

省里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寻找身边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6小结。

教学后记:

第2课

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2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5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

6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研究杠杆的平衡。

3活动②:制作简易小天平。

4活动③:寻找生活上的杠杆。

5阅读:我国古代对杠杆的应用。

6小组讨论:你认为阿基米德的话有道理吗?

7小结。

教学后记:

第3课

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简单机械——滑轮、轮轴。

2了解滑轮、轮轴与齿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5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几种奇特的轮子。

3活动②:研究滑轮的作用。

4活动③:制作小吊车。

5活动④:拔河比赛。

6活动⑤:寻找生活中的轮轴。

7活动⑥:研究轮轴的作用。

8活动⑦:研究齿轮的作用。

5拓展:齿轮传动装置。

6小结。

教学后记:

第4课

斜面

教学目标: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5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8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研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研究斜面的作用。

3活动②:变形的斜面。

4活动③:斜面的应用。

5小结。

教学后记:

第5课

研究自行车

教学目标: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5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8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研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自行车中的简单机械。

3活动②:变速自行车中的秘密。

4活动③:自行车博览会。

5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第6课

珍贵的淡水

教学目标: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尤其的匮乏。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

6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积少成多。

3活动②:淡水资源知多少。

4活动③:我该怎样用水。

5小结。

教学后记:

第7课

宝贵的耕地

教学目标: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2知道我国耕地资源尤其的匮乏。

3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6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7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8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为什么禁用红砖?

3活动②:调查我们周围耕地的情况。

4活动③:介绍家乡的土地资源情况。

5小结。

教学后记:

第8课

保护生物资源

教学目标:

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教师介绍: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3活动: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4阅读资料:卧龙自然保护区。

5小组活动:调查自然保护区。

6小结。

教学后记:

第9课

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了解一些其他的非金属矿产。

3有搜索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金属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3活动②:全身是宝的石油。

4阅读资料:石油来自哪里?

5活动③:能源矿产还有多少?

6阅读资料:其他非金属矿产。

7小结。

教学后记:

第10课

海洋宝库

教学目标:

了解要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

2了解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3具有搜索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为什么要休鱼?

3活动②:海洋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4小组讨论:向海洋要宝。

5小结。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浩瀚的宇宙

第11课

太阳系

教学目标:

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字、排

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5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教师介绍太阳系家族成员。

3活动:模拟太阳系。

4小组活动:网上学——火星上的新发现。

5小结。

教学后记:

第12课

银河系

教学目标: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理解“光年”的概念。

3能够描述比较抽象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6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7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8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了解银河系的大小。

3讨论: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关系,想象银河系大小。

4小组活动:阅读、收集有关河外星系的资料。

5小结。

教学后记:

第13课

观天认星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星座,知道辨认北斗七星、北极星。

2认识春夏天空中一些显著的星座。

3能够描述比较抽象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验证的能力。

5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活动①:看星图。

3活动②:春季星座的观测。

4活动③:观测星座。

5小结。

教学后记:

第14课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对他人交换意见。

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阅读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活动①:月球面纱是怎样揭开的?

4活动②:空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5活动③:联络外星生物。

6小结。

教学后记:

第16课

网络课堂

——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对太空搭载实验有初步了解。

2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根据自己的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太空搭载实验设计。

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环节①:太空搭载实验设计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太空搭载实验。

3环节②:太空搭载实验评价

对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4小结。

教学后记:

www.5y

kj.co

m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广东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镜子能使光拐弯,用镜子可反射光,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的像与实物是对称的,也是相反的。用两面镜子组合起来,从中看到的像是物体反像的反像,因而与实物是一致的。利用光会拐弯的性质可制作潜望镜。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彩虹的光的折射现象。光透过不同的介质时也会拐弯。太阳光的折射会使光分解成彩色的光带,形成彩虹,一般在雨后初晴空气比较潮湿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在阳光下喷雾也能使彩虹再现。光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太阳光可以照明,发出热量,使万物生长,帮人们做事,但太阳光也能伤害人们的眼睛,或使皮肤灼伤,还会产生光污染。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太阳光,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的危害。比如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实例。

第一课时

光的传播

教学内容:教材1-5页。

教学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小孔成像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

教学用具:软管、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简易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语,让诗一般的语言带我们走进课堂: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太阳送来无尽的光明。这来自远方的光,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雨过天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身影?是否有了光才会有这缤纷的美景?

引入新课:光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没有光,世界一片漆黑,没有光,万物死气沉沉,没有光,我们无法生存。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活动1:用弯曲的管子能从一端看到另一端吗?(让每个学生都试试)

活动2:光线打靶游戏(看图回答问题)

光从B孔射入,能照到几号靶?

把中间档板上的孔挡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要想将光从A孔照到1号靶,说说你的办法。(讨论,实验)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结论)。

活动3:用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点燃蜡烛时告诉学生注意用火安全)。调整光屏位置,使蜡焰的像清晰地出现在光屏上。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形状、位置、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像是倒立的,用所学知识画图解释这种现象。

拓展:用简易照相机照相,说说怎样能使成像效果好。

活动4:到“小学科学网”查找有关小孔成像的资料。

作业:自制简易照相机。

课后反思(制作简易照相机的技巧):

小孔不能太大,不然像模糊。

像屏最好是半透明的。

像屏要处于较暗的环境中。

第二课时镜子

教学内容:教材6~9页。

教学目标:了解镜子对光的作用、镜子的种类及用途。

教学用具:镜子、手电筒、投影仪、自制潜望镜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镜子同学们都见过,用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脸。镜子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让沿直线传播的光拐弯。下面我们就看看镜子是怎样让光拐弯的。

讲授新课、活动1光拐弯游戏把书立在桌子上,手电筒从书的前面照,书的后面亮吗?想办法让书的后面被照亮,这里有一面镜子(帮学生想出合适实用的方法,照亮后让学生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光路示意图)。

2、活动2潜望镜的制作光可以被镜子反射,利用这个性质,我们不转身也能看到后面的情况,也能不透过窗户就看到外面的情况。试试这个潜望镜,观察潜望镜有几面镜子。(列举潜望镜的作用,观察潜望镜原理示意图)

3、拓展镜子的应用

看图了解镜子的应用:汽车后视镜、医用眼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等。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讨论各种镜子的作用:汽车后视镜可以让司机开车时不转身也能看到汽车后面的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医用额镜带在医生额部,能把鼻孔、耳孔等平时不能看清楚的部位照亮,便于医生检查诊断疾病。投影仪的反射镜可以把平放的胶片上的图像反射的直立的屏幕上。潜水艇的潜望镜能在水面上观察水下情况,也能在水下察看水上情况。穿衣镜可观察自己的着装、仪表和神态等。

④还有什么东西会反光?

让学生知道能看见的物体都会反光,只不过不同物体反光的本领不同,所以我们看见的物体有的亮,有的不太亮。

课后反思:潜望镜的两面镜子一定要平行,才能在其中一面镜子中看到另一面镜子,也就看到了另一面镜子中的影像。用两面镜子制作的潜望镜,从镜子里看到的景物跟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第三课时彩虹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2页。

教学目标: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会使彩虹再现。了解太阳光的分解。

教学用具:三棱镜、喷雾器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说说彩虹的样子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彩虹。

二、新课讲授、实验(活动1):彩虹再现在阳光下用喷雾器喷雾,在雾中可以看到彩虹。

2、彩虹的形成:雨过天晴时,空气中含有大量小水珠,太阳光经这些小水珠的反射,就形成了彩虹。

3、在有雾珠的地方,雾珠遇阳光照射,就会出现彩虹,例如瀑布附近出现的彩虹,使得瀑布更加壮观。

4、阳光的分解

(1)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亲手做)。

(2)玻璃杯盛满水,放在阳光下的窗台上,让水杯折射的太阳光投到一张白纸上,让学生观察白纸上有什么。

5、在阳光下的水盆中放一面镜子,把阳光经水中镜子反射到墙壁上,观察墙壁上的光斑。

三、小结使彩虹再现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做彩虹,我们做的彩虹是自然界中的彩虹的缩影,但形成彩虹的原理是一样的:阳光是彩色的,所以说“七彩阳光”。

作业:用各种方法使彩虹再现。

课后反思:彩虹很美很美,当三棱镜把阳光折射到墙壁上时,墙壁上出现了彩虹,小朋友们眼里充满了惊喜的神情。他们情不自禁地去抓彩虹,抢彩虹。当他们的小手捂住彩虹时,彩虹又出现在他们的手背上。谁都想得到彩虹,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但谁也抓不住。抓不住也要抓——童心童趣是童年特有的。

第四课时光与生活

教学内容:教材13~16页。

教学目标:了解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类的照明工具——灯的变迁。

教学用具:蜡烛、太阳能电池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过石漫滩水库的水灯吗?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真美啊!这是我们新兴旅游城市——舞钢市的缩影,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到夜幕降临,我们的城市就变成了灯的世界,灯的海洋,远看繁星点点,近观流光溢彩,光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美丽,我们爱我们的家乡舞钢市!这一点说明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同一般,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光与生活》。

二、新课讲授

夜晚的舞钢市区,灯火通明,五光十色,各种各样的灯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如同神话中的水晶宫。但一旦晚上停电了,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讨论)写不成作业,看不成电视,漆黑一片,心里很不舒服,盼着早点来电。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活动光的利用和开发

白天有太阳光照明,人们的活动很方便,到了晚上怎么办?于是人们发明了灯。最初的晚间照明工具是火堆、火把和油灯,后来出现了蜡烛。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各种各样明亮的灯把晚上变成了白昼。看我们教室的灯,即使晚上也可以上课。同学们说说你见过的灯(讨论)。见过萤火虫吗?尾部有一盏灯,晚上会发光,那是一种叫荧光粉的东西在起作用,要是在室内墙壁上涂上一层荧光粉,晚上会怎么样呢?演示太阳能电池。

资料上网搜索有关资料,了解电灯的发明和发展。

拓展光的利与弊、光的利用:太阳能计算器、无影灯、口腔科手术灯、激光灯交通指示灯、太阳能热水器等。

2、光的弊端:长时间看电视伤害眼睛、强光刺眼、玻璃幕墙产生光污染等。

三、小结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太阳是一个大光源,到达地球的太阳光只是很少一部分,但这很少的一部分光就使得地球生机勃勃,况且这很少的一部分光地球还没有充分利用,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空间。

四、作业

搜集实例说说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后反思:电灯的发展很快,光的利用涉及生活各个方面,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光的意识,长大在光的利用方面有新的发明创造。

第二单元生理与健康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健康饮食、呼吸与健康、保护心脏、人体的司令部等四课。健康饮食要求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养成饮食多样化习惯,知道人体是如何吸收营养成分的食物经过人体的路径是什么等。呼吸与健康图示了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肺活量、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等,要求学生会测定肺活量,知道运动影响肺活量,注意保暖,坚持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保护心脏介绍了心脏的作用,血液循环路线,心脏的工作量,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影响心跳的因素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等知识,要求学生知道保护心脏的办法。人体的司令部指大脑,本课介绍了大脑的作用,要求学生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本单元计授五课时。

第一课时健康饮食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8~24页。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欣赏题图,引入新课

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

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使肺功能更强?

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因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

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什么会如此协调?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

二、新课讲授、看图,简单了解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

2、活动1饺子里有什么?

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自己动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味道。

⑤讨论: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来自蔬菜)

3、资料

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中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提供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食物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物金字塔的构成

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分量最大的食物,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可或缺。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一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第二课时健康饮食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5~27页。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自说说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五大类食物: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油脂类。

2、比照食物金字塔,看看自己昨天的饮食是否需要改善。

3、拓展1为自己设计一周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4、活动3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到达位置

口腔

小肠

大肠

直肠

食物变化

嚼碎

糊状

营养被吸收

水分被吸收

粪便

5、拓展2养成饮食好习惯

①说说自己的饮食习惯。

②讨论各自饮食习惯的优劣。

③看图,说说哪种习惯好,哪种行为不好。

三、小结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想想怎样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

第三课时呼吸与健康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28~34页。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感觉并测量呼吸时的身体变化,知道什么叫“气量”,会测肺活量。

教学用具:软尺、肺活量测量装置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人体健康除离不开健康饮食外,还需要呼吸健康。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举例说明“气量”。

2、空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从出生起,人就开始呼吸了。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一旦停止呼吸,人的生命就完结了。

3、活动1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①看图,说说空气进入人体后,依次到达哪些地方,了解这些地方的名称。(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X1]肺)

②空气能从口入吗?

③画出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鼻腔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4、活动2

观察呼吸时的身体变化

①软尺测量深呼吸时的胸围(自测,互测),记下数据,计算出胸围差。

②多测几次,计算出平均值。

③制表备用。

5、活动3比比谁的气量大

①用瓶子、软管等测量气量,根据胸围差记录,研究胸围差与气量的关系。(注意管子卫生)

②用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

③小知识:肺活量是指做一次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肺活量的大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指标,肺活量大,肺功能就强。

④制作肺活量统计表。

⑤增大肺活量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练。

6、上网查看资料1

不同年龄的人肺活量也不一样,儿童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约2.6升。经常锻炼可增加到5升,比不经常锻炼的人能够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这能使身体更健康。

7、测量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①先测定平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一呼一吸算作一次呼吸)。

②到操场跑三圈,回到教室。

③测半分钟内的呼吸次数,计算出1分钟的呼吸次数。

8、比较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9、解释运动中呼吸加快的原因:人体运动时,需要的氧气比较多,这些氧气靠吸进的空气提供,所以呼吸就加快了。供氧不足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特别是剧烈运动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锻炼身体要循序渐进,以求身体适应。

三、小结

四、作业

记下(或再测量)自己的肺活量,保存好,一年后再测,看看有没有变化。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等两课。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要求学生会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会计算物体平动的速度,会进行有关汽车、火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还要求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些情况,比如我国铁路的发展史,旅客列车现在的速度等。

本单元计授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6页。

教学目标: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物体的运动

2、吟诵导语

陀螺转转,秋千荡荡,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欢畅。

动和静,快和慢,如何去判断,怎样来测量?

3、物体运动简介: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鸟在天空飞,鱼在水里游,车轮转动,日月运行,有的物体运动方式简单,有的物体运动方式复杂。我们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比如你坐在火车上,看见旁边的一列火车在动,你可能一开始还确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车在动。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间走得很急,有时甚至是向东走的,这是真的吗?要弄清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运动”。(板书: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你走在马路上,汽车擦身而过,你会感觉到“汽车真快”,蜗牛慢慢爬上墙壁,你会替它着急,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2、活动1物体的运动(参看第53页图)

你见过这些情景吗?图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位置在不断变化。位置在不断变化的物体就是在运动。

3、观察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第54页图)。

4、活动2

物体的运动方式

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举例:轮船航行、运动员赛跑等是平动;机器、车辆轮子等的运动是转动;钟摆、秋千等的运动是摆动或振动。(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的例子)

5、填表(第56页)

6、活动3

做各种方式的运动(参照第56页材料图,用图中材料做平动、转动、振动等)

三、小结

四、作业

观察一个运动过程,并描述出来,说说物体的位置变化(如运动的悠悠球、行进中的自行车等)。

第二课时物体运动的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1页。

教学目标:会测量平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进行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初步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公里上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奔流不息,铁路上列车鸣笛飞驶。自行车和摩托车比,摩托车快得多。但摩托车究竟有多快呢?本节我们就要探究一个问题:物体运动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怎样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

2、活动1

小车有多快?(参看第58~59页内容)

3、活动2

比比谁跑得快

在操场上量出50米的路程,记录每个同学跑完50米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每个同学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

经过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越高,运动就越快。(根据活动2的记录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学,计算出他的速度,并总结速度计算公式)

5、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等,分别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等。

6、拓展列车现在在哪里?(参看第60~61页图表,分别计算出列车到达长沙、武汉、郑州等的大致时间)

①先计算出T16次列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多远,再计算出火车到各站的时间。

2294÷1326≈1.730(千米/分)

707÷1.730=409(分)=6时49分

6:52+6时49分=23:41

069÷1.730=618(分)=10时18分

6:52+10时18分=27:10(即次日3:10)

605÷1.730=928(分)=15时28分

6:52+15时28分=32:20(即次日8:20)

②填表(把计算出的时刻填入下表)

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

站名广州长沙武汉郑州北京

路程(千米)***4

到站时刻16:5223:41次日3:10次日8:20次日14:58

根据这个表即可判断列车任何时刻的大致位置。比如中午12:00时,列车在郑州与北京之间。

7、资料(上网查看)我国铁路的发展

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1997年以来,我国铁路连续进行了5次提速。目前我国的旅客列车时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60千米,中国铁路正大踏步走向现代化。

三、小结

四、作业

第四单元常见的力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力的现象、重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六部分。力的现象介绍了物体受力作用的效果和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重力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这种吸引力就叫重力,重力有大小,也有方向,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大气压力是地球对大气作用产生的,处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大气压力指向各个方向,所以吸盘可以被紧紧地压在墙壁上,也可以被压在天花板上。人们利用大气压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弹力是物体因形状变化而产生的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自动铅笔上的弹簧,汽车车厢下面的钢板弹簧等都会产生弹力,测力计也是利用弹力的一个例子。摩擦力处处可见,手里拿的书不会往下掉,就是摩擦力在起作用。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人们就想办法加大,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人们就想办法减小。

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力有一个初步认识,能判断一种力的类型,能利用常见的力为人们做事。

本单元计授6课时。

第一课时力的现象

教学内容:教材第63~67页。

教学目标:知道怎样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能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

教学用具:小车、细绳、乒乓球、玻璃缸、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谈话

玩过蹦蹦床吗?在蹦蹦床上你是不是蹦得更高?你知道什么原因使你蹦得更高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板书

常见的力)

2、阅读单元导语

要找弹力,是否该去问弹簧?小朋友们为何都爱玩它做的蹦蹦床?

要找浮力,是否该去问海洋?万吨巨轮为何能在海上远航?

二、新课讲授、提问:见过力吗?骑自行车上坡费力吗?怎样使静止的桌子动一动?

2、活动1

推和拉

演示:用手轻轻推小车,小车就运动,加大力度推,小车就跑得更快。启发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小车运动的方向,小车运动的速度,猜想这些与什么有关。(让每个学生都亲手推推)

在小车上拴一绳子拉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运动情况:方向如何?速度怎样?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加大拉力试试。

讨论:小车在推力和拉力作用下,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参考:推的时候,小车离你而去;拉的时候,小车向你走来)

3、活动2

乒乓球受的力

向上抛乒乓球,乒乓球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下落。乒乓球为什么落向地面?(讨论分析乒乓球受的力)

把乒乓球按在水里,松手,乒乓球会怎样?(让学生试试,并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论:抛起乒乓球后,乒乓球只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这个力指向地心,所以乒乓球下落;把乒乓球压在水里时,乒乓球受到两个力,一个是水对乒乓球的浮力,方向向上,一个是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所以乒乓球在水里会上升。把乒乓球换成石块再做这个实验,看看发生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活动3生活中力的现象(参看第67页图)

说说图中物体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热气球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受到的力和皮球受到的力都是弹力,磁铁吸引小铁钉,小铁钉受到的是磁力,在水里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滑旱冰时,脚用力向后蹬地面,人就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5、引导学生举更多的物体受力的例子,如树叶飘动受风力,国旗上升受拉力,塑料棒吸起小纸屑靠静电力等。

三、小结

四、作业、吊车吊起货物时,货物受到哪些力?

2、举出生活中物体受力的例子。

第二课时重力

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

教学目标: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能指出重力的方向,知道地球上的“上”和“下”,认识地球引力。

教学用具:绳子、小球、铁架台、乒乓球、玻璃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向上抛一个物体,无论抛得多高,最终还是落回地面,雨从天上下到地面上,石头从山上滚到山脚下,熟透的苹果也会从树上往地面落,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新课讲授、观察第68、69页图认识一个规律,地球上的物体失去支撑后都会落向地面,如水往低处流,抛起的篮球下落等。

2、活动

小球受力情况

①组装试验装置。

②分析小球吊在铁架台上时的受力情况。

绳子对小球有拉力,拉力方向向上。小球还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小球静止在半空中。

③猜想:剪断绳子,小球会怎样?这时小球的受力情况怎样?

④验证猜想:剪断绳子,看小球会怎样。

⑤分析:剪断绳子前,小球受到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引力,剪断后,小球失去拉力,只受引力作用,由于引力方向是指向地心的,所以小球就往下落了。

⑥重力的定义及计量单位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地球吸烟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又叫重量)。重力的单位是牛顿,1千克重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为10牛顿。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拓展地球上的“上”和“下”

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下”指的是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地球那一面的人,我们想象他们头朝下,但实际上他们的“下”跟我们的“下”刚好相反(图示)。

地球表面的物体被紧紧地吸引在地球上,所以人类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地球上。

4、想象:假如没有地球引力

5、资料

牛顿与地球引力

6、小实验物体间的引力

①杯子里装大半杯水,放入一个乒乓球,先置于杯口正中间,然后松手,先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验证。

②解释现象

松手后,乒乓球不会停在中间不动,而是被一边吸过去。原来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离得越近,物体越重,引力就越大。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引力作用,这就是物体的重力,太阳和地球、地球和月亮之间都有引力存在。

三、小结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指向地心。

四、作业

为什么重力的方向向下?这里的“下”是什么方向?

第三课时大气压力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5页。

教学目标:认识大气压力,知道大气压力的大小,知道大气压力的用处。

教学用品:软管、玻璃缸、水。注射器、吸盘、钩码、弹簧秤、马德保半球演示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手指堵上注射器口,再抽活塞,让小朋友试试有什么感觉。

把吸盘按在窗玻璃上,试试不费力气能不能拉下来。

二、新课

、找原因

活塞为什么抽不动呢?吸盘为什么不容易拉下来呢?

2、活动1

吸盘的秘密(参看第72页)

把吸盘紧紧地压在玻璃表面,排出全部空气(最好在吸盘上涂些水),吸盘就吸在玻璃上了。这是因为玻璃和吸盘之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空气的压力,若进入空气,或空气没排完,吸盘就吸不紧或吸不住了。

3、活动2

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

小组同学协作,把吸盘吸在课本、木板、玻璃等的表面,下面分别挂钩码,用弹簧秤称称,比较吸盘吸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上挂的钩码更多,做好记录。

4、讨论

吸盘吸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吸得最牢固?

5,资料

马德保半球实验(上网查找)

①文字资料文字资料

②马德堡半球实验

第五篇: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反思)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

杠杆 第2课

杠杆的平衡 第3课

滑轮、轮轴与齿轮 第4课

斜面 第5课

研究自行车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第6课

珍贵的淡水 第7课

宝贵的耕地 第8课

保护生物资源 第9课

矿产资源 第10课

海洋宝库 第三单元

浩瀚的宇宙 第11课

太阳系 第12课

银河系 第13课

观天认星 第14课

探索宇宙 第16课

网络课堂 ——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

杠杆

教学目标: 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2 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3 活动②: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4 活动③:用杠杆做个“起重机”。5 小组讨论:

省里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寻找身边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6 小结。教学后记:省里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老师要重点讲解。第2课

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3 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5 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6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研究杠杆的平衡。3 活动②:制作简易小天平。4 活动③:寻找生活上的杠杆。5 阅读:我国古代对杠杆的应用。小组讨论:你认为阿基米德的话有道理吗? 7 小结。

教学后记: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老师要用视频来展示。

第3课

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简单机械——滑轮、轮轴。2 了解滑轮、轮轴与齿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5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几种奇特的轮子。3 活动②:研究滑轮的作用。4 活动③:制作小吊车。5 活动④:拔河比赛。6 活动⑤:寻找生活中的轮轴。7 活动⑥:研究轮轴的作用。8 活动⑦:研究齿轮的作用。5 拓展:齿轮传动装置。6 小结。

教学后记: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不同作用是本课重点,老师要着重讲解。

第4课

斜面

教学目标: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2 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5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研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研究斜面的作用。3 活动②:变形的斜面。4 活动③:斜面的应用。5 小结。

教学后记: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有的同学一时不好了解,老师要循循善诱。

第5课

研究自行车

教学目标: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5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研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自行车中的简单机械。3 活动②:变速自行车中的秘密。4 活动③:自行车博览会。5 小结。

教学后记: 自行车运用机械很多,有点负责,老师要深入浅出,搞好教学工作。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第6课

珍贵的淡水

教学目标: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2 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尤其的匮乏。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4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5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6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 活动①:积少成多。3 活动②:淡水资源知多少。4 活动③:我该怎样用水。5小结。

教学后记:淡水资源是宝贵的,要让同学们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第7课

宝贵的耕地

教学目标: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知道我国耕地资源尤其的匮乏。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5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6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7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为什么禁用红砖? 3 活动②:调查我们周围耕地的情况。4 活动③:介绍家乡的土地资源情况。5小结。教学后记:土地资源也是宝贵的,要让同学们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第8课

保护生物资源

教学目标: 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6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袁隆平与杂交水稻。3 活动: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4 阅读资料:卧龙自然保护区。5 小组活动:调查自然保护区。6 小结。

教学后记:生物资源也是宝贵的,要让同学们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

第9课

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2 了解一些其他的非金属矿产。3 有搜索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6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金属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3 活动②:全身是宝的石油。4 阅读资料:石油来自哪里? 5 活动③:能源矿产还有多少? 6 阅读资料:其他非金属矿产。7 小结。

教学后记:矿产资源是宝贵的,要让同学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第10课

海洋宝库

教学目标: 了解要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

2了解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3 具有搜索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6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为什么要休鱼? 3 活动②:海洋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4小组讨论:向海洋要宝。5 小结。

教学后记: 海洋虽大,但是不是取之不尽的,我们要热爱它。

第三单元

浩瀚的宇宙

第11课

太阳系

教学目标: 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2 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字、排 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5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7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太阳系家族成员。3 活动:模拟太阳系。小组活动:网上学——火星上的新发现。

5小结。

教学后记:太阳系是我们地球的家园。

第12课

银河系

教学目标: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2 理解“光年”的概念。能够描述比较抽象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6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7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8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活动①:了解银河系的大小。讨论: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关系,想象银河系大小。4小组活动:阅读、收集有关河外星系的资料。5 小结。

教学后记:银河系是我们太阳系的家园,我们要认识它,利用它。

第13课

观天认星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星座,知道辨认北斗七星、北极星。2 认识春夏天空中一些显著的星座。能够描述比较抽象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验证的能力。5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7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 活动①:看星图。3 活动②:春季星座的观测。4 活动③:观测星座。

5小结。

教学后记:春季星座的观测是本课重点,老师要着重教学!

第14课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对他人交换意见。5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6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阅读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3 活动①:月球面纱是怎样揭开的? 4 活动②:空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5 活动③:联络外星生物。6 小结。

教学后记: 外星人是有的,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老师可以借此教导学生认识哲学道理。

第16课

网络课堂 ——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对太空搭载实验有初步了解。2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自己的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太空搭载实验设计。5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6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环节①:太空搭载实验设计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太空搭载实验。3 环节②:太空搭载实验评价

对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4 小结。教学后记:

下载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播种发芽 第二课茎叶的生长 第三课开花了 第四课结果了 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 第六课 蚕宝宝出生了 第七......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单元 第一课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2017.9 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