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朗读教学须注意
浅谈朗读教学应注意问题
固始县北关小学 翁玉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教学,明确指出要把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因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也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朗读成为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共同趋势,老师们十分重视朗读,甚至有的老师还提出了“以读为本,„读‟占鳌头”的口号。这说明阅读教学回归了本真,让人欣慰。为了更好地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当下,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读有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有一定指向的,朗读亦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到哪里,就读到哪里”,这种朗读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和朗读目的的模糊性天女散花似的教学,是随意、凌乱、漂浮的。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每读一遍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并针对不同的目的进行有效的指导。请看孙双金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案例:
课始,孙老师让学生朗读课题,根据课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时候,孙老师抛出了“读”的教学:
师:是啊,是什么经历使她有这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来读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畅。请你们朗读一遍,我听听能不能做到。(学生齐读)
师:我听后的感受是比较通畅,但还不够响亮,还能再响亮一点吗?声音响亮代表自信。再读一遍。(学生再齐读)
师:这一遍比第一遍好多了,但有一个字的字音,在读的时候个别同学稍有问题。(教师板书:嚷)这个字读什么?这个字单读时读第三声,在课文里要读第一声。读一遍,再读一遍。闹嚷嚷是什么意思?
评析:
当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后,孙老师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一遍又一遍有目的地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效果:第一遍,学生声音不够响亮,是因为学生还没有读通,对文本还不熟,对朗读没有信心,所以孙老师评价说不够自信,其实孙老师别有用心,目的是让学生再读书。读第二遍时,孙老师是个倾听者,认真听学生朗读,因为学生读得不通畅,孙老师就知道学生对这个词不理解,于是对读错的音和字及时纠正,纠正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结合文本和生活来理解。
2.注意读有层次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基本要求。要使儿童正确地读,教师应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有重点地对声、韵、调进行正音。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好词,读好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逐字念读”的现象,才能为准确地句读打好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训练的最高目标,它主要是指能正确读出抑扬顿挫,显示出文章的风格神采。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是一个纵向提高的过程,我们的老师不能躐等求进,不顾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盲目教学。请看一则失败的案例:
一位教者教二年级的语文课《北京亮起来了》,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环形路,谁能把自己的喜爱读出来?(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流畅,谁能读得美一些?(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声音洪亮,挺好的。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美吗?老师给你提个建议,你可以读得慢一些,感情丰富一些。(学生读)
师:真不错!谁还能读得更美一些?
(学生尖着嗓子,夸张地读了起来,孩子们忍不住捂着嘴窃笑。)
师:你读得可真美,请同学们像他这样美美地读一读。
评析:
“美美地读一读”是时下很多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到底什么是美读呢?我想,美读应该是读者有读文章的强烈欲望,情浸其中,以读为美,它应该更适合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比较枯燥的写景文章,美感是有的,但整个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中性的。孩子们朗读时,没有情动于心,没有强烈的美感体验,教师就一味地让孩子“读得美一些”,岂不是在为难孩子吗?像那个男孩子那样,装腔作势地读,一定味同嚼蜡,哪里还会有美感体验呢?教师这样不顾文章内容,不顾角色情境,不顾自身体验,一律要求美读,不仅是走进了朗读的误区,对孩子们的个性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呢?
3.注意读有指导
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自己的内心表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事物,在想象中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与作者感情共鸣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了朗读,出现了许多朗读方式,这不能不说是对文本的重新认识,教学观念的改变。但是,课堂上,不从问题的主线或重点、关键入手加以指点,不“导之以思”,而是泛化朗读,儿童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地傻读呆读盲读,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对朗读的漠然和厌倦情绪。如何防止“漫无边际”的朗读,怎样及时点拨、深化呢?请看支玉恒教《第一场雪》的案例:
师:(指一个男生)你来选一个读得最好的男同学当代表,(学生点名贺特松)走到前面来。(问一个女生)你选一个读得最好的女同学当代表,(学生点名谢丽梅)走到前面来。(对男生)你把那种壮阔的景色读出来。(对女生)你把那种细腻的情感读出来。听一听怎么样。
(男生开始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嗬……”)
师:(打断)我怎么教的他给忘了。(众笑)“嗬”是内心的惊叹,不要往远处喊。
(男生读“推开门……粉妆玉砌的世界,”)
女生:“落光了……彩虹。”
师:嗯(对男生)女同学比你读得好(众笑)对吗?
男生:对。
师:可能有一个原因,你这段文章确实比较难读,是可以原谅的。好,再接着努力读吧。(请两位同学回座位)咱们集体再练习一次。尤其是男同学,好好看着我的手势。
(男生齐读,教师配合手势)
师:(打断)不要着急,推开门一看,他吃惊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半天才“嗬”了一声,舒了一口气,说“好大的雪呀”,这样才有意思。接着一起读“大雪整整”,开始。
男生:“大雪整整……粉妆玉砌的世界。”
评析:
该段课文是写雪后美景的。既然是一个美景,一个场面,就有不同的特征。如写整体的,写细部的,写人的感受的。对不同的景况和不同的人情当然读起来不一样。支老师正是根据这一特点,指导男生把雪景读得壮阔一些,雄浑一些。要求女生用轻柔细腻的语调来读,以表现事物的纤巧美丽。此片断着重指导一个“嗬”字的读法。因为是人物内心的赞叹,所以不能像一般的叹词那样读得高亢外扬,而要读得低沉、内向。这个字读起来难度较大,但它的表现力也极强。支老师这样不厌其烦地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目的是建立形象,进入情景,体验感受,从而对文章有更深的领悟,对美丽的大自然更加热爱。
4.注意读有示范
范读,就是教师示范性的朗读。教师的范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范读能够真实地生动地表达出课文的思想内容,创造性再现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中去,引起想象,激发情感,加深印象。范读的基本要求是诱导性。范读的诱导性在于教师在在把文字作品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中,浓缩朗读者的深刻体会,独特感受,熟练技巧和声音魅力。伴随着声音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纯贞的心灵,也就同时流入学生的心田。请看窦桂梅教《皮斯阿司和达蒙》的案例:
(投影出示课文当中的一句话: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师:听老师读,想想听出了什么?
(教师读这句话,重读: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
生: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怕死的,达蒙就是其中一个。
生:生命属于人虽然只有一次,但是只要是为了朋友,为了朋友之间的真正友谊,死也是值得的。
(教师又读这句话,重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
生:这样读,突出了达蒙为了朋友皮斯阿司,愿意替他坐牢。
生:我知道了,达蒙相信他的朋友皮斯阿司没有罪,而且相信皮斯阿司是守信用的,所以他来替皮斯阿司坐牢。
(教师还是读这句话,重读:……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生:这个不怕死、愿意替别人坐牢的人是皮斯阿司的朋友,他叫达蒙。
生:我想皮斯阿司的朋友可能很多,但不怕死,愿意替他坐牢的只有达蒙一个人。达蒙是皮斯阿司的真朋友。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评析: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老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老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可以说,朗读是活的,是赋作品以生命。好的朗读示范能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涌动,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以上这则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窦老师通过反复朗读“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这句话,让学生一步一步加深对朋友的理解。正是有了独特的理解,学生才能读出更深的感受。
5.注意读有成效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乎,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诸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之类的教学用语层出不穷。这固然意味着小学语文对人文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性的尊重。但在这些教学用语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时下对“个性化”理解的偏颇以及如此“个性化”所带来的弊端。请看一位教师教《泉水》的失败案例:
师:这些调皮可爱的泉水娃娃们来到阳光灿烂的世界,它们会去哪儿玩呢?又会遇到谁?你们知道吗?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2—5段。思考:泉水来到哪里?遇到了谁?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泉水来到了哪儿?遇到了谁?(教师相机板书)
生:泉水来到静静的山谷,遇到了画眉鸟。
生:泉水来到山间的平地,遇到了杜鹃。
生:泉水来到果园,遇到了果树。
生:泉水来到水池里,遇到了山里的姐姐。
师:其他小朋友找对了吗?(学生举手)你们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泉水,你想流到哪儿?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想流到平地。
生:我想到山腰的水池里去。
生:我想去果园里。
生:我想流到山谷。
评析:
这一教学意在落实课改观念——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增加自由的空间。对泉水“流到哪,遇到谁”这一问题,几个学生先后回答了5、3、4、2自然段的内容。从表面上看,学生答问似乎是自由了;可从实质上看,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无序混乱。试想,第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到了山谷,一下子拎出第五节内容,第二位学生忽而拎出第三节内容,等等,既非文章的顺序,也非什么内在的逻辑,这是其一。其二,对“你想流到哪儿”的选择,如果说第一个学生是真心所选,那第四位学生就是别无选择了——因为前三项已被他人选走,而孩子是“乖巧的”,是能“领会教师心意的”,无论喜欢与否,他都会作此选择。“喜欢”二字就很难谈得上了。这种既窒息学生灵性又败坏朗读名声的底水平的朗读教学是要不得的。
总之,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创设朗读的情境,讲究朗读的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突出朗读的过程,让朗读教学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第二篇:朗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朗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这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精神情操,发掘知识瑰宝,提高鉴赏与成文能力。
关键词:朗读 听说读写能力 目标 方法 过程 汉语教学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一、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就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汉语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从实质上讲,朗读是一种以书面文字为依据的全面运用语音知识技能的活动。朗读是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最经常、最主要、最关键的一项内容,是讲解课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1.朗读是一种“说”的形式
朗读是将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语言形式的一种活动,属于“说话”的范畴。它要求朗读者将文字符号通过发音器官“说”出来,因此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2.朗读是一种“读”的形式
朗读是一种语言的输入形式。因为朗读者只有通过视觉“看”到文字并将之转化为相应的语言形式才能进行朗读。朗读中除了眼、脑以外,还有发生器官的参与。从读的目的来看,朗读除了要获取信息,有时还是为了传递信息。3.朗读是一种“听”的形式
朗读者在朗读的时候,将无声的文字符号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朗读者本身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听到自己发出的语言信息。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是一种多感官并用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式。因为朗读需要用眼看文字符号,因此是一种阅读的输入形式;朗读又需要用“嘴”来说,因此又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输出形式,又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输出形式,朗读者本身又会“听”到自己所发出的语言信息,所以朗读还是一种语音输入形式。“看”和“听”表明朗读是一种语言输入形式,而“说”又表明朗读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总的来说,朗读是一种语言信息处理和转换的过程。它对视觉感知的语言信息加以理解和加工,再将信息内容转换为口语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人的言语观察、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说)都能得到锻炼。
二、朗读与语言四技能的相互作用。
语言技能不同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个人心理现象。语言和言语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二者掌握的途径不同。语言可以通过直觉力掌握这种语言的言语来实际掌握,这就像儿童掌握母语一样,在掌握言语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语言规范。同样语言还可以在学校条件下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语言体系的知识,但并不能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至于言语,则它只能通过相应的实践来逐渐掌握。作为言语交际技能的听力只有在大量接触现实的言语的条件下反复实践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而朗读与听、说、读、写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朗读对语言技能的熟练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听与说属于口语方面,读(默读)与写属于笔语方面;听和读(默读)属于领会式掌握语言,说和写属于复用式或活用式掌握语言。朗读既与笔语有关(读的是书面材料),也与口语活动有关(把看到的言语变成发声的言语);既与领会式掌握有关(感知理解笔语),也与复用式掌握有关(发声的言语可以为人感知和理解,从而通过朗读可以转达別人的思想而且可以背诵)。没有一种语言技能是单独存在的,各种语言技能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明显的是,朗读与听、说、读、写等技能都存在着联系。朗读不仅是一种“听”的语言输入形式,而且是一种“看”或“读”的一种输入形式。由于这些特征,朗读可以对外语学习者的听觉、视觉进行多渠道的反复刺激。因此朗读作为操练听解能力的一种方式,不仅对提高听力水平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他相关的语言技能也会起到提高作用。
三、朗读的目标、方法和过程。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1、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段,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
2、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我教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时,就让自己示范朗读。那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以下介绍几种重要的朗读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请七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童话中的七位人物的语言,学生那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尤其是读到皇帝的新装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后,部分学生皱了皱眉头,显示出对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恶行径感到可悲。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3、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朗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这是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我在教《最后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轻声跟读。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对文章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的主体角度来看,一般先由个别读,再到小组读,直至齐读。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四、朗读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搞活汉语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言是词汇、语法、语音构成的复杂系统。严格地说,书面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因为欠缺了一个语言的重要音素即语音。语音所包含的语气、语调、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书面语言都将受到局限。而朗读作为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地、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蕴藉,“意在言外”的储蓄。
1.朗读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到课文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考查学生理解程度最简洁的手段。学生对课文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判断。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2.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可以积累语言材料——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具体地说朗读使学生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对此张中行先生指出:“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墨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3.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与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表现在说话能力上,学生不仅话说得流利,而且说得也有感染力。由此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因此课堂上的朗读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的途径,是汉语教学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综上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语言四技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
总的来说,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意创新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在读中求知。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请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参考文献:
[1]丁迪蒙.论朗读在语言文学学习中的作用[J].上海大学学报,2003年第十卷3期.[2]钱维亚.普通话语音·朗读·说话训练教程[J].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版.[3]张颂.朗读学[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8月版.[4]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J].华语教育出版社,2000.[5]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6]吴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J].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7]张伯昌,韩树培.听说读写教学研究[J].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8]周小兵,宋永波.对外汉语阅读研究[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朗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朗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梅河口市海龙镇挺进街 电话:*** ***
张文博
内容提要:
朗读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朗读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注意一些实际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就是朗读的发音吐字要正确、清楚;朗读的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朗读的语速、语调要恰当、自然;朗读的语言要流利、生动,朗读要注意语音规范,并且掌握技巧。这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解决了,朗读教学的朗读能力培养也就成功了。
关键词:朗读
注意问题
技巧
朗读课是中学语文课的一个训练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课程。朗读课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可以说,朗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朗读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识字、解词、理解句子,特别是写作、交际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朗读就是放开声音去读,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出声音,与发音器官同时参与活动,朗读就是要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再恢复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它一方面涉及到朗读的技巧,同时
又涉及到对文章的领会程度。因此,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几节朗读课就能训练提高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朗读课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朗读的发音吐字要正确、清楚
发音正确。发音正确、清楚是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说不能把字音读错,对形近字要注意分辨,对多音字要按字意确定读音。比如:“曲折”中的“曲”读“qū”第一声,不能读第三声。对不认识的字,不能瞎蒙,对读不准的字要勤查字典。
读音清楚。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有力,韵母读得充沛响亮,声调要准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不然的话,吐字不清,模模糊糊一大片,文章的内容也表达不清楚,思想感情也表达不出来。另外,朗读时还要注意不能丢字,不能加字,也不能字句颠倒或错行。
二、朗读的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
轻重,是指词、句、段中轻重音的变化时表达意义的一种手段,这在字面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因此,在朗读中要准确地掌握好轻重音。
朗读中特别需要轻读的地方不多,除了有些词语中的词头词尾读轻声外,主要的还是一些特殊的内容。如表示安静、轻微等方面内容时,可读轻一些,例如:“广场回音:‘呵,轻些啊,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这段文字不能读得太重,文字中需要读重音的地方比较少。
在朗读教学中,重音具体可分为词语重音、句子中的语义重音、感情重音等。词语重音有一定的规律,也是一种语言习惯,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如:“钢笔”重音在“笔”上,“石头”重音侧重在“石”上。语义重音一般都在词句中表明事物的属性的内容上。感情重音是根据句子表达感情的需要,而重读的音节。比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里作者赞美“小蜜蜂”,对“小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要重读。有时因感情充沛要重读的,不只是一个音节,一个词,有时是整个句子。比如:“家乡啊你变了,彻底的变了,曾留有我童年足迹的羊肠小道没有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宽敞的公路,社员新屋,小水库里碧波荡漾,映着蓝天„„.” 在这段句子里,有很多是重音。
停顿,就是朗读过程中词语、句子之间的间歇,也是语音节奏的一种具体表现。朗读中的停顿,不仅是换气的需要,也使控制语速、转换情绪、正确表达语句和段落含义的需要。停顿的一般规律是段落停顿大于句子,句号、问号、叹号的停顿大于分号和冒号,分号和冒号的停顿大于逗号,逗号的停顿大于顿号,顿号的停顿大于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
一个词语的几个音节之间,不易有明显的停顿,如果停顿处理不好,读破了词语和句子,读断了章节,就会破坏文章内容的表达。如:“碧/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把“碧蓝”、“天空”、“金黄”三个词都给读破了,不但听起来别扭,而且意思也很难理解。再如,“5加/2乘以3”得数应是11;若读成“5加2乘以3”得数则
变成21了。
停顿可分为句逗停顿,就是按文中标点符号的要求停顿;语法停顿,是指句子中语法成分之间的停顿。还有逻辑停顿,即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一个事物而停顿。如“叶/没有枯”,“叶”后虽无标点,但应有稍大的停顿,以突出“叶”。还有感情停顿,是属于表达感情的需要而停顿的。如:“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这种停顿就突出了对蔡芸芝老师深厚的感情。另外,还有结构停顿,是层次、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比较长一些,以便在读中能把文章的结构关系体现出来。
三、朗读的语速、语调要恰当、自然
朗读的速度是指读的过程中,音节频率的快慢;朗读中的语调就是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不同形式形成的不同声调。
(一)在朗读中,要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朗读时的语速需与情绪相适应,根据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语速的快慢在文章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朗读中句子的语气、语调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表达,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意思和感情。如:当你把借的书还给同学时,同学可能问你:“看完了?”句尾语调下降,语气平缓,表示肯定。假如你的同学不相信,可能再追问一句:“看完了?!”语调上升得更高,疑问的语气更强烈,表示一种不相信。你则回答:“看完了!”语气肯定,不但不容质疑,并且带有一种自豪感。一句“看完了”,使
用四种不同的语气,表达了四种不同的意思。
(二)在朗读中,要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文章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选了很多篇记叙文。因记叙文大多是记事、记言。一般来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句子的语调主要是根据句子表达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一般表示兴奋、喜悦、紧张、激烈内容的用高调,表示悲伤、惭愧、平静、清凉等内容用低调等等。我们应该知道,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教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强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4、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调曲折的变化。
在朗读速度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也不能任意乱读,最重要的是依照文章的内容要求来考虑语速和语调,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有亲近感。因此,速度就必须限制在一定的频率之内。根据汉语的特点,一般的朗读,以每秒钟4个左右的音节为宜,过快了别人听起来就会感到吃力,甚至听不请。从文章的内容上的要求看,一般来说,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要读得慢一些,诗歌内涵比较丰富,语言又精炼,读快了会使人没有回味的余地,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文中的景物描写,特别是静态的描写,比较伤感的场面,情绪低沉的语言,读的速度也都要稍慢一些,给人清晰的印象,能与文中的内容和气氛相一致。而那些比较紧张的场面,快速的动作,迅猛发展的局势,激动人心的情节,以及人物急切的呼唤,热烈的争辩,愤怒的谴责,慷慨激昂的誓言等,读的速度都要快一些,这样才能表达出当时的情况,制造出相应的气氛。例如:朗读《口技》一文,第一段是简要介绍情况,中速朗读;第二段介绍口技人表演半夜醒来安顿孩子的情形,朗读速度可稍放慢些;第三段写表演全家人重新入睡,语速可进一步放慢,造成一种松缓的气氛;第四段写表演半夜失火的情况,十分紧张,朗读的速度应骤然加快;最后一段,真相大白,气氛和缓,朗读的速度可恢复导第一段的中等速度。
四、朗读的语言要流利、生动
流利、自然、生动,除了靠对课文的熟悉和朗读技巧外,还有赖
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领会。只有真正懂得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并在感情上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真正读好,这种流利、生动表现在朗读的自然、得体,即读得不死板,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而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充分地表现出来,声音流畅,语气真实,听起来跟平时说话一样,给人没有做作之感。
朗读的生动主要体现在喜、怒、哀、乐、爱、憎的感情表达上,能够把作者的感情体验和复杂的心情通过声音充分表达出来。
五、朗读要掌握基本技巧和语音规范
(一)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它的热点是胸腔、腹肌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尤其要注意横膈膜的运动。我们还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二)发音应保持最好的音质。
因为,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为此,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长期高声喊叫,也不要由于饮食高温或过于辛辣而刺激嗓子。还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再者,还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
(三)掌握吐字的技巧。
这样能使发出的声音圆润、饱满。一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他们的标准音来发音。二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三是发音吐字速
度不要太快,练习基本功。
另外,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前面已经提及就不再详谈。
(四)普通话朗读要注意语音规范
朗读中除了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要求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在语言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区别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每个汉字的不同意义,从不同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即可。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张冠李戴地读错,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音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50年代就
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五)要把握作品的基调
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透彻的理解所要朗读的内容,才能由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六)设计朗读方案。
就是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
和停顿等。
总之,朗读课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课程,朗读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就是放声朗读,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的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的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那么,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它是对一个人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如果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懂得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取得好效果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网《中国播音》
2、中国电信网《朗读的技巧》
3、牛运清《朗读诗与诗朗诵》
4、胡裕树《现代汉语》
第四篇:开业典礼须注意细节
开业典礼须注意细节:
1.电源故障:
电源超负荷运转导致停电
预防办法:分成多个电路铺线区域,在每个区域设置总电源,将总电源量分摊至负荷内。
处理办法:电路铺线区域安排多名电工进行紧急处理,同时防止他人进入电路区。
备注:在现场布置之前将各区域总电源准备好,广告公司工程组提供电源量大小,组委会进行线路检查,确保线路无误。
2.音响故障:
A类:单套音响出现线路故障
预防办法:备用1套临时处理音响,2套音响电源线路分开,以便现场紧急调配。
备注:音控师在活动前一天下午进场将音响及各配件调试到最佳状态。
B类:麦克风故障
预防办法:增加麦克风的传音端口,在一个端口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不影响麦克风发生效果。(需准备喊话喇叭备用)
处理办法:马上调换麦克风,音控师在故障期间播放混响,避免现场不出现冷场情况。
3.拱门、气柱:
拱门、气柱风机烧毁导致坍塌
预防办法:备用多个风机。
处理办法:广告公司工程组派专人看护风机,如出现风机烧毁情况,在3分钟之内换风机,5分钟之内将拱门、气柱重新立好。
备注:安排多人在活动期间于布置区域巡回监视。
4.安全标记:
参加人员(包括观众)因碰到现场线路而摔跤
预防办法:在各个危险区域(如电源、滑湿地带等)作好危险标示。
5.下雨:
预防办法:为来宾准备雨伞。
6.人员情况:
礼仪小姐因堵车迟到
预防办法:由广告公司工作人员提前2个小时集中人员,统一乘车至活动现场。
处理办法:如出现个别礼仪小姐迟到的情况,广告公司在安排礼仪小姐时增加2—3个名额,以增补。
7.通讯问题:
预防办法:工作人员以手机+对讲机的方式联系,保证通讯畅通。
备注:如有必要可邀请电信、联通、移动等通讯部门在现场设立信号扩散设备。
8.消防问题:
预防办法:消防人员随时检查对消防点(如火源点、电源接头等),并作标记。
处理办法:由组委会安排消防人员对现场火源点进行调查,如发生火灾马上在各通道紧急疏散人群。备注:组委会可安排119值勤点。
9.伤情问题:
如现场人员,包括工作人员及观众出现因各种情况出现的伤情
预防办法:常用药品的准备,如创口贴、红药水等。
处理办法:出现伤情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如严重者马上将其送往急救中心抢救。
备注:组委会可安排120救护点。
10.人流拥挤:
预防办法:在各个区域(停车区域、主席台区域等)由组委会安排保安人员统一指挥,并事先设立多个疏散通道。
处理办法:一旦出现挤场情况,各个区域的保安人员在该区域的多个疏散通道按序进行秩序维护。
备注:在各个区域尽量多设置秩序维护线,同时保安人员充足。
11.新闻问题:
预防办法:新闻通稿及口径统一。
处理办法:如现场出现任何异常问题时,各新闻媒介对该问题不予以报道。
12.其他:
工作人员在开业典礼前一天在现场进行彩排,熟悉现场的各个环节,公司人员开业典礼须着正装出席。
第五篇:买房签合同七大事项须注意
五证审查须从严 买房签合同七大事项须注意
买房注意不要轻易签订合同,更不要嫌手续麻烦,甚至用别人的名誉买房,免得由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纲要:
1、买卖身份莫简单
2、售楼广告多睁眼
3、五证审查须从严
4、样板房中少联翩
5、认购书前要盘算
6、合同条款多把关
7、补充协议别嫌烦
8、签字盖章祝圆满
内容:
1、买卖身份莫简单
即买房人的确定、卖房人的审查。确定好以谁的名义买房,他可能涉及到将来过户、继承等问题。同时,注意轻易不要以他人名义买房,由此引发纠纷的情况很多;卖房人应是开发商,少数例外。购房者应要求其提供营业执照原件,查看是否通过了最新年检,贴有年检标记,经营范围中有无房地产开发、销售内容。如没有相应资质,将导致开发、销售行为违法,这样的房产买不得。
2、售楼广告多睁眼
很多购房诉讼是因广告宣传而起。在对楼盘的宣传中,开发商过多使用溢美之词已形成一股潮流。开发商对楼盘的规划环境、价位等极力进行包装,而直接面对购房客户的售楼小姐更是利用楼宇沙盘模型大做文章,让购房者觉得买到了“便宜”:优美的环境、低廉的价位并能享受到开发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实际上,一旦购房者拿到钥匙踏进自己的房屋,往往发现开发商描述的各种美好景象与现实相距甚远,于是产生一系列纠纷,在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只好诉至法院讨说法。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购房人最好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开发商将广告承诺的内容写入双方协议中,或要求作为合同附件,使其成为合同内容的一部分,以此约束开发商实现广告内容。
3、五证审查须从严
目前在商品房的销售过程中,开发商一般不主动出示“五证”的原件,只有少数开发商将“五证”或“五证”原件的一部分在销售时明示。不出示“五证”原件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工作态度及责任心问题,有的是有意回避“五证”中所记载的瑕疵,如存在抵押等,有的是利用复印件做假,如将某项目一期说成二期等。
对于初次购房者来说,要分清“五证”的真伪,认识到记载内容可能存在的利害关系,较为困难。最好将其作为合同附件,并要求开发商在合同中保证“五证”的真实性,否则应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五证是指《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商品房销售许可证》)。
正式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盖有人民政府公章、房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公章、有偿土地使用证专用章,证上土地使用者应与开发商名称完全一致,注意有无土地使用权抵押记录。《临时国有土地使用证》只能用于办理预售许可证和开工证,不代表已取得最终土地使用权。一般是开发商先期缴了一部分地价款,如后期款项不能足额交付,就拿不到《国有土地使用证》,这是购房者办理产权证的一个重大隐患。规划局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有关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取得该证后方可申请开工手续。
根据房管局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看开发商所使用的土地用途、位置和界限是否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相一致。
建委的《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是工程可开工的法律凭证,开发商出售的是期房,应要求出示该证。如是现房,应查看建委发放的《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表》。
房地局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系可预售、销售凭证,注意是否在有效期内,所购房子是否在预售、销售范围。有的房屋开发商已办理了大产权,此时应看产权证上是否包括了所购房屋。
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条规定: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
4、样板房中少联翩
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有的开发商设置了样板房或样板间。并且该样板房布局讲究、装修精美,往往容易令购房者浮想联翩,仿佛已置身于自己将来的房子中,被样板房迷惑,放松了很多应该注意的购房问题。结果在购房入住后,发现房屋和样板房有不小差距。
虽然《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开发商设置样板房的,应当说明实际交付的商品房质量、设备及装修与样板房是否一致,未作说明的,实际交付的商品房应当与样板房一致。但很明显,购房人是需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要证明样板房的存在及内部结构、设备、装修标准等情况。所以买放人对于样板房要头脑清醒,如购买的房屋同样板房,应说明实际交付的商品房质量、设备及装修与样板房一致,要把样板房情况在合同中确定。考虑到样板房可能拆除或结构内容等发生变化,建议购房人将样板房情况以拍照、录象等证据形式固定。
另外,还应注意整体楼房的结构。顺义法院受理了一起噪声超标引发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胡女士要求被告北京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其免费调换一套与原告所购房屋同等面积、同等价格的楼房,并赔偿原告12485元的经济损失。2002年4月,原告装修后入住,不久发现自己房屋下面有振动和噪声,经了解是被告在原告房屋下面设计和安装了地下供水系统。随着住户的增多,振动和噪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导致原告无法居住。2003年8月20日,原告委托顺义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进行了鉴定,该站出具的监测报告显示原告地下的噪声超过正常标准,原告随后起诉。
5、认购书前要盘算
在目前商品房交易过程中,许多开发商在与购房人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前,要求购房人签订认购书,交纳认购款。这里说明一点,签订认购书不是房屋预售或销售的必经程序,建议购房者不要轻易签订认购书。如果有的购房者的确看上了某个项目的房子,担心错过,必须签订认购书,则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根据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商品房的认购、订购、预订等协议具备《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商品房基本情况;商品房价款的确定方式及总价款、付款方式、付款时间;交付使用条件及日期等条款),并且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受购房款的,该协议应当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
其次,无论认购书具不具备成为购房合同的条件,其效力均应根据开发商是否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本身内容等来确定。
再次,购房者在认购书中要明确所交款项是“定金”还是“订金”,二者法律后果是不同。
6、合同条款多把关
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因为买卖双方在专业知识上信息不对称,有时买方并非出于本意或者不知道如何把握合同,以致最后在合同履行中处于被动地位。
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应对合同条款及专业词语仔细阅读、理解,必要时可向房地产专业律师以及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进行咨询。
就合同主要条款说明如下:
(1)关于房屋面积方面的条款。
商品房以建筑面积计算房款,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的共有面积两部分成。应在合同中约定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面积多少,并约定建筑面积不变而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以及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均发生误差的处理方式。
目前交付房屋时,往往建筑面积增大,且不超过3%,但套内建筑面积减少,公摊面积增大。为避免此种对买房人不利的情况出现,合同中有必要约定套内建筑面积不得减少多少,公摊面积不得增大多少等等,比如:2%,并约定超出此范围怎么办,退房或不退房;退房包括哪些费用,不退房如何承担违约责任等。另一种按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房款,套内建筑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时,一般按照最高院司法解释确立的一般原则即是否超过3%处理。
(2)关于价格、收费、付款额同的条款。
价格条款应比较明确,应有细项约束发展商不得随意加价,不应包括其他各种不合理费用。在付款方式条款中,应明确、详细规定付款方式,如缴纳定金的时间、数额、分期付款的步骤、时间、数额等。可注明买方在合同生效的几天之内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如果不能通过的话,买方可以取消合同,全数取回定金。建议买方无论有无贷款的必要,最好争取加入此条款,达到留给自己一个冷静期的效果。
(3)关于房屋质量的条款。
购房者在签合同时一定要详细地把质量要求写进合同。如:卧室、厨房、卫生间的装修标准、等级;建材配备清单、等级;屋内设备清单;水、电、气、管线通畅;门、窗、家具瑕疵;房屋抗震等级等质量要求都应涉及到。合同中还可以规定房屋的保质期、附属设备保持期等。
双方合同中表述为“大理石地面、花岗石外墙与进口洁具、厨具”,而实际入住时业主发现,大理石地面材料实为人造大理石,而进口洁具、厨具实际上是国内产品,只是贴上外国商标。在案件审理时,开发商使用人造大理石没有违约,因为当初在签合同时并未讲明一定要天然大理石。而进口洁具是合资厂生产,确是外国品牌,也符合约定。当然,使用这些产品使造价和装修档次与业主所想象的差距较大。对这种装修条款约定不明确,双方解释条款意见不一的情形,对格式条款按《合同法》有关规定以不利于合同提供方即开发商的解释为准。
有些购房人认为,商品房竣工后已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允许交付使用,因此商品房不应当出现质量问题。而且还有《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这两书已对商品房质量的细节作了规定,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商品房的质量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
商品房竣工验收是以抽查的方式进行验收,因而不能保证每一套商品房的质量都合格,而且竣工验收的质量标准和购房人所希望的质量要求也可能有差距。至于《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关
于房屋质量的规定,都是由开发商拟订,侧重保护开发商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购房合同中约定房屋的质量问题。
墙体、地面、顶棚平直度,顶棚、厨房、卫生间防水情况,表面裂缝等进行必要约定。
(4)关于售后物业管理的条款。
这是购房人在签合同时容易忽略的内容,要注意防止物业管理公司变更物业费。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商品房销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选聘了物业管理企业的,买受人应当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订立有关物业管理的协议。”但是,在实际签约时,很多房地产公司不同意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与买受人签订有关物业管理协议。对此,买受人应该据理力争,防止交房时物业公司变更物业费。
(5)关于履行合同的期限和方法的条款。
应写明房屋交付的日期,房屋价金的交付日期、金额和方法。例如交付房价款,是一次付清,还是分期付清。
(6)关于产权登记的条款。
由双方依规定的日期会同办理,或委托代理人办理。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卖方应出具申请房屋产权移转给买受人的书面报告,以及缴纳的税单。
按照《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约定办理产权证的期限应为60日。但是,实际签约时,出卖人往往将此期限延长,通常有90日、180日等等。买房人应力争在合同中,将出卖人为买受人办理产权证的期限约定为60日,不宜太长。如果此期限时间过长,如:365天以上,表明此项目的土地或房屋很可能被设定了抵押担保,短期内不能解除抵押,对买受人采用公积金贷款和尽快取得房产证有很大影响。
(7)关于税费负担的条款。房屋买卖中应缴纳的一切捐税、费用,应按法律规定,各自承担,并明确载入合同。
(8)关于违约责任的条款。
包括出卖人逾期交付房屋应负的责任,或不能或不履行交付房屋应负的责任;买受人逾期付款应负的责任,以及毁约不买应负的责任等。房产销售合同有关违约责任的条款一般都有“销售方遇不可抗力导至逾期交房,不承担责任”这样的表述。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火灾、战争等。依照此规定,房产买卖合同中设定有关了延伸、扩张。但售房方不能把发展商自己的过错,如:对市场判断不准确投资失误、项目设计不周密修改方案等因素归之为不可抗力,同时也不能把应该预计到而没有预计到的季节影响、上级行为、政府行为等因素归之为不可抗力,从而免除自己理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因此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不可抗力”在合同中是如何界定的。
现在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关于逾期交房的违约责任一般约定为每迟延一日承担全部房款万分之二或三的违约金。这个违约金的比例偏低,与支付房款的银行贷款利息相当,违约金的惩罚性体现不够,买房者应争取提高该比例,可以考虑在千分之0.5至1之间。
(9)关于不可抗拒力。
签订合同时,注意“不可抗力”在合同中是如何界定的。
“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仅指自然灾害,不包括政府行为或社会
异常事件)。任何一方不得就此做扩大解释,否则,该解释不具有约束力。并约定一个告知期限。
出卖人有时提出以下免责条款,买受人最好不要同意:非出卖人原因,有关部门延迟发出有关批准文件的;施工中遇到异常恶劣天气、重大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
7、补充协议别嫌烦
《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内容一般包括付款方式、房屋平面图、公共面积与公用房屋分摊面积说明、装修标准、迟延交房特殊原因的说明、公建配套设施以及花园绿地的权属、物业管理等。建议购房者在签约时一定不要局限于格式条款的内容,对有损于自己利益的条款要与卖方协商重新拟订,对遗漏的事项要加以补充。
买受人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将自己与开发商所约定的事项在合同中加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发生争议的情况下,有据可寻,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买受人尽可能要求开发商提供电气、供水、供暖以及其他线路和装修的平面图。这既是购房人的一个基本知情权,也是今后解决争议的主要依据。房屋平面图作为合同的附件一,是当事人意思一致的表示,也是日后发生争议的解决依据。由于刘先生在签订合同时并没有仔细审查自己合同的附件,所以并没有意识到开发商所提供的房屋平面图与双方实际约定的并不一致,并且存在许多缺陷,而当双方发生争议时,起到证据作用的却只能是合同附件中的平面图,所以,希望广大消费者在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一定要仔细审查房屋平面图的方向、尺寸、比例等具体细节是否在图中标明。
避免商住混用引发纠纷。随着商品房的交付使用,因商住混用产生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可在合同中约定出卖人保证本幢商品房只作为住宅出卖,不得作为商业用房出卖,否则承担违约责任。
约定“五证”复印件的真实性,否则开发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选择卖方出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作为房屋交付的条件。交房时出示实测面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适销对路的产品供不应求,仍处于卖方市场,卖方就会利用市场的优势,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做出太多让步。至于市场需求少或积压商品房,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卖方宁死也不肯让步。从司法的角度看,房地产市场刚刚形成并高速发展,立法者、管理者从观念上和实际操作上都不能适应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且又无经验及先例可循,导致立法和管理相对于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来说比较滞后;在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短期内买方与卖方是无法抗衡的,无法达到权利义务趋向于真实一致。那么在这种买方明显处于弱势及不利的情况下,怎么能尽最大可能为自己争得一些应属于自己的但实际上却被侵犯或被忽视的权利呢?
买方聘请律师帮助签订购房合同的,在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谈判的时候,买方要与自己的律师站在一个立场,要表示出对律师的高度信任,这样才有利于争取到最大的合同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减少合同内容不利于买方甚至对买方不公的结果。在开发商表示不签就算了的情况下,即使你很想买这个房子,你也要沉着,不要轻易放弃律师为你提出的谈判条件,要知道很多谈判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各自争取的过程。总之,购房人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不要着急,尽可能多咨询一些专业人士,这样才能签订一份权利、义务对等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8、签字盖章祝圆满
北京已出现了同一房屋买卖合同竟有三个版本的案件纠纷,开发商擅改合同是出现三个版本的合同原因。
坚持卖方先盖章,买方后签字,不在合同上留空白。建议在合同上由加盖骑缝章、过页章,个人买主过页签字。
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应该是双方对合同的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并以书面形式表达后同时签字盖章,然后合同才能生效。但实际上一些开发商要求买方先签字,然后才去盖章。开发商这样做有很多理由,比如开发商委托中介机构售楼时,中介机构并无权在合同上盖章,所以必须将谈好的合同送到开发商那里去盖章;还有的是开发商的公章归某个人掌管,为了提高开发商自己的效率或自己方便或者其它的原因,开发商一般在凑足了几份买方已事先签字的合同后,才集中起来去盖章。
卖方盖章和买方签字的时间差,对于诚信的开发商来说无需多虑,但对于个别存在有意欺诈的开发商,买方就不得不防了,比如开发商利用这个时间差,将一式四份的合同修改,在空白处增加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对事先谈好的补充协议不认可,可这时买方已签字了,首付款大都交了,这会使买方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为了防止这种概率虽小但对买方杀伤力却极强的细节,建议买方事先将合同的空白处划掉,并将已选择的条款用汉字在合同的空白处表述出来,以防被改动。
最好坚持双方同时盖章签字,这开发商不是不能做到,同时也是对买方的一种尊重,对合同严肃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