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新人教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其文化蕴含,了解西部自然风光;
2.通过活动感悟对联的语言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
3.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4.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共有三项内容,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学习资源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1.关于“家乡风景独好”。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注意发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要求学生活动之后写一篇游记,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是通过写作来督促学生投入并深入到这一活动中去。
这是一次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探访、考察活动,探访和考察的对象是家乡。因此,可以将全班同学按家庭住址来划分活动小组,对探访、考察的目标讨论确定后,拟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学生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各不相同,有的恰在旅游景区,或以自然风光秀甲天下,或以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而有的可能地处偏远山区,边陲小镇,名不见经传。但家乡地理环境不同,并不妨碍本次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就是要引发学生留意、发掘家乡平时不大为人所注意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正是因为这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就在自己身边,或与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因而容易获得体认和感悟。在活动中,不仅是观察,欣赏,同时还要走访和考察,甚至要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和考证,这样才能走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深处,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
开展这项活动因为要走出户外,教师最好与学校、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事先知晓活动的目的、方式、时间等,以便争取他们的支持。若到自然环境比较险峻的地方,一定要周密组织,确保安全。
2.关于“模拟旅游趣味多”。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为学生不可能都去一一亲历旅游,因此,“神游西部”未尝不是一次既能满足求知欲、好奇心,又能获得审美乐趣的活动,况且“神游”便于将“旅游”与“语文”结合起来。因为是“神游”,所以要更多地借助于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或者说,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促使学生用“旅游”的视角去搜寻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在较为全面 1
地欣赏、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研究某一感兴趣的“景观”,使自己成为这一景观的“小灵通”,并用合适的方式(包括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做导游解说等)把它介绍给同学和朋友。
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划分活动小组。为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可以给各个小组命名,如“丝绸之路旅行社”“回归自然旅行社”等。第二,按各“旅行社”的旅行路线、游览目标不同,分别查阅相关资料,这是活动的重点。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第三,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在同学之间交流),并两组协作,相互配合,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游客。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开展活动。
3.关于“名胜古迹对联考”。镶嵌在名胜古迹上面的对联,犹如画龙点睛,我们可以从这双“眼睛”里读出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开展这项活动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名胜古迹上的诗词楹联,留心地搜集和揣摩,并通过交流和学写,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指导这项活动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发动学生搜集、整理、编辑;第二,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张贴展示,吟诵欣赏,观摩评价;第三,学生学写对联,将自己创作的对联在班上交流,或将第三步与第二步合并进行。
这项活动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活动中全程参与效果会更好,如教师也搜集、创作几副对联,给学生交流,让学生观赏评价,不失为一种参与的方式。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对联的常识和创作技巧等,以帮助学生写作对联。还可以带领学生为家乡自然风光或名胜古迹试着题写几副对联等。
三、活动评价
三项活动互有联系,具有共性。它们的共性表现在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而且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所以,评价亦应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相互评价为主。但三项活动也互有区别,各有特点,评价也应各有侧重。
1.对“家乡风景独好”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可以采用“档案管理”的评价方式,即教师制定表格,或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制定表格,把活动各个项目、要求、程序等列在表格上,如考察、走访的对象、方式、地点、时间、内容等在表格上一一列出,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开展的活动详实填写,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这一表格还可归入学生的学习档案。
2.对“模拟旅游趣味多”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材料的搜集如何,即注重过程评价,同时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即,在关注过程的同时也关注结果,关注学生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和模拟导游的质量与效果。
3.对“名胜古迹对联考”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可以用学习成果展示与竞赛评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主要指展示学生搜集到的与名胜古迹有关的诗词对联,看哪位同学搜集得多且好,比出优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学生创作对联的评价,既可以用成果 2
展示与评比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对联创作与吟诵大赛”活动来进行。
在整个活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有跟踪评价、激励评价和总结评价。
四、有关资料
1.西部旅游网址(1)http://www.xiexiebang.com/travel/(5)《西部旅游》电子版:http://www.xiexiebang.com/touring-west/
2.名胜对联
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婉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挎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山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洪塘金山寺:
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
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郑成功祠: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武夷山小桃源:
喜无樵子复观弈
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石湖涧: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福建龙海木棉庵:
明千秋大义
为国家除奸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
青山有幸埋忠骨正邪自古同冰炭
白铁无辜铸佞臣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岳飞庙: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奇祸陷**,南宋山河才半壁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
丹心应结平权乐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碧血常开革命化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净慈寺: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苏公祠: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
去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
今拂城杨柳一千株
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江西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江西吴城望湖亭: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
九江庚楼: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上海陈公祠:
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讲道论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载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我身不忘我主,任世间寡廉鲜耻辈偷生
江苏扬州平山堂: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岭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史可法墓: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苏州范仲淹祠: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苏州张旭祠: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兑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苏州网师园: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
烟雨湖山六朝梦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英雄儿女一枰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
南京清凉山:
六朝金粉微风后
一味清凉上月时
湖南长沙屈原祠: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湖南岳阳岳阳楼:
水天一色洞庭西下八百里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风月无边淮海南来第一楼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北京陶然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树倚深堂有月来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十年幕府悲秦泪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一卷唐诗补蜀风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成都武侯祠: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昆明西山飞云阁: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九天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第二篇: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海燕教案 新人教
海燕
高尔基
一、导人
设置情景,投影显示如下画面: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面遇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会怎样面对呢?(同学可能会回答“惧怕”、“躲藏”等)但海燕它不惧怕,它勇敢地面对暴风雨。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勇敢的海燕。(板书课题和作者)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高尔基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讨论:本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
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1—6)节。(2)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7—11)节。
(3)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12-16节。
(一)研读第一画面
1、指定学生朗读(1—3)节,要求学生思考: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
(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就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2、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讨论明确: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3、学生轻声朗读(1—3)节,体会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1)碰”字与“冲”字,写出怎样的情态? 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作者紧扣“高傲地飞翔”用“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来描写海燕飞翔时的气势,突出了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惧的性格,在描写海燕“飞翔”的同时,又着力写了海燕的叫喊声,并通过乌云听出这叫喊声的含义,从反面衬托了海燕的战斗力量和胜利信心。而这一切,都说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暗示暴风雨将必然来临。)
4、指定学生朗读(4—6)节。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教师追问: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
(学生回答明确: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夕胆小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为了揭示这个共性,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根据海鸟的不同特点,让“恐惧”、“吓坏”、“胆怯”三个意义相近的词反复出现,从而对他们害怕革命的丑态进行漫画式的勾勒和无情的揭露。)
“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5、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认清三种海鸟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丑态。学生读完后,提问: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学生讨论明确: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段。)
6、朗读第一部分。指定一女同学读1—3节,一男同学读4—6,全班同学从“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齐读。要求爱憎分明、读出感情来。⑴、思考: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朗读后,讨论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大海呢,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
⑵、教师追问: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明确:说明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激烈。特别在第8节作者在写狂风与巨浪搏斗时,用了“紧紧”、“恶狠狠地”、“把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等词句,进一步说明当时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尽管反动势力猖狂一时,敏感的精灵——海燕已听出了它们的“困乏”。这告诉我们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转化。)
2、提问: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
(学生讨论明确: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3、在险恶的环境里,海燕如此英勇,决不是偶然的,让学生齐读11节,思考:海燕,为什么如此敏感,如此英勇?
(学生读后回答。明确:那时马克思主义已在俄国人民中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海燕在险恶环境中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观察斗争形势,已经听出了“雷声”的“困乏”,已经看出“乌云遮不住太阳”,也就是说,看到历史的必然规律,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沙皇政府必将灭亡,人民必定胜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风雨迫近时特别欢乐,无比英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深信”等词语来描写海燕,不仅使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1)找出描写风雷浪的词语(问题六)
2)找出写海燕的动作(与第一幅画面比较)
(问题七)
3)如何理解第11段“敏感”“早就”“深信”(问题八)〖难度较大〗
4)划分二层并归纳层意
(问题九)
2.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抽样提问,教师评价
1)风:抢、甩、摔;雷:轰响、震怒;浪:歌唱、冲向、迎接、呼叫、争鸣
2)飞舞(飞翔)、大笑、号叫
3)高度的洞察力和必胜的信心(因难度较大,教师可必要提示,学生答到点子上即可)
(二)研读第三画面。
1、教师读12—16节。要求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图景。
学生口述第三幅图画中乌云、雷电与大海搏斗的情景。明确:这是一幅暴风雨就要来临的图景,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像火焰,闪电像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战,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并且越战越勇,终于怒吼了。这一切说明,革命的形势迅猛发展,一切反动势力终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这里从“狂风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争的激烈残酷,又说明了革命发展的趋势,预示着旧世界必将被人民摧毁,新纪元必将由人民来开拓。
2、学生齐读12—16节,思考:在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样描写海燕? 学生讨论明确:作者让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最后再闻其声。这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现“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要迎接暴风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了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的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
3、指定一学生读12—13节,全班齐读14—16节,进一步体会作者抒发的 思想感情。
一、拓展,领悟海燕形象。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海鸥、海鸭、企鹅──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
乌云、狂风──反动势力
本体
体
众
者
大海──广大人民群众
象征
相似点
大海波浪:
人民群
歌唱、冲、迎接
海燕:
革命先驱
渴望、敏感、深信
海鸥海鸭企鹅:机会主义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窜、呻吟、躲藏
力
动
躲藏
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势
压、恶狠狠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
激烈 暴风雨:激烈,猛烈,有威力
大海波浪:歌唱,冲,迎接,呼叫,争鸣 风云雷电:压,恶狠狠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教材分析】学生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各不相同,有的恰在旅游景区,或以自然风光秀甲天下,有的可能在偏远山区,但家乡地理环境不同,并不防碍本次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就是要引发学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正是因为这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就在自己身边,或与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因而容易获得体会和感悟。
【训练要求】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共有三项内容。其重点是第一项“家乡风景独好”。这一活动的用意在于引导大家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注意发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单元作文要求“写一篇游记”的要求主要是据此而来。【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其文化蕴含,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通过活动感悟对联的语言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3.培养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对对联、诗歌的赏析和创作,锤炼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教学难点】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写作来督促学生投入并深入到这一活动中。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练习法。【学情分析】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家乡风景独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山水之美,不仅受之于天然,更得益于历代文人志士的情怀抒发,他们借山水而抒情言志,山水因他们而更具灵气。岳阳楼因李白、杜甫而名声远播,更因范仲淹的名篇而熠熠生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浓缩了古代仁人的旷达胸襟。的确,正如欧阳修所写,历代文人志士都意不仅仅在乎山水,祖国山河早就贮存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今天,走进家乡风景独好。
二、介绍家乡的风景、风情、风俗。
三、情景演练
1.旅游景点介绍。当一次小导游,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2.出示家乡的图片、照片。3.导游词、地图、路线图。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写一段旅游导语词 2.出一份手抄报。
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注意挖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
五、对家乡风景独好的评价。
对这项活动的评价,可以采用档案管理的评价方式,把活动各个项目、要求、程序等列在表格上,如考察、走访的对象、方式、地点、时间、内容等在表格上一一列出,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开展的活动详实填写,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六、习作
选择自己去过的景点,写一篇游记,注意旅游顺序。
教学内容:模拟旅游趣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为学生不可能一一亲自旅游,或者说,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促使学生用旅游的视角去搜寻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在较为全面地欣赏、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研究某一感兴趣的景观,使自己成为这一景观的小灵通,并用合适的方式把它介绍给同学和朋友。
二、分组介绍
1.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
2.介绍当地的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3.展示详细的图片。
三、选定景物编写导游词。
四、对模拟旅游趣味多的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名胜古迹对联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二课时 在我国大部分旅游胜地,都可以见到精彩的对联、题咏。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相关的名胜古迹的诗词对联。
二、对联竞猜
1.在旅游中同学们一定看到许多对联、古诗,比一比谁的知识面广。
2.两副楹联赏析
第一幅:饮龙井茶 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 论天下园林。
第二幅: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3.有趣的回文联:可顺读倒念的对联!
(1)连云港云台山的花果山水帘洞: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
(2)福建厦门鼓浪屿: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4.开动脑筋想一想: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坟墓)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剌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旧居)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合肥包公祠)
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司马迁、司马光、陶渊明、王羲之、杜甫)5.对联对对看:展示并介绍同学亲手书写的对联。
(1)上联:大漠纵横呼和浩特
(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2)教师现场出上联,让学生围绕上联结合本次综合性学习对出下联。上联:日日学何畏千卷万册(下联:天天走不怕万水千山)
6.对联小结:
(1)也叫楹联、对子,是对与联的合称,指以对偶句为基本特征的有独立意义的文学形式。(它重视营造意境,注重立意和锤炼语言,讲究对仗与平仄,具备了诗的基本特点。)
(2)对联基本特征:
①字数相等
②词性相对
③结构相应 ④节奏相合⑤意义相关
⑥平仄相协
7.考一考,看谁对的好?
例:白──黑
去──
丑──
非──
蓝天──
绿树──
风萧萧──
花溅泪──
潮平两岸阔──
大漠孤烟直──
三、教师小结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衣食住行,行是最高境界。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也在行走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身健体、开拓视野,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强健体魄,开拓视野,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愿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能去更多的地方,获得更广阔的见识。
教学反思: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学英语报社http://www.xiexiebang.com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人教八下
第五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写作__口语交际__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背起行囊走四方
活动目标:
1、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途径。
2、通过对联的赏析,让同学们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3、培养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4、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其文化蕴含,欣赏自然风光。
5、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活动设计和原则
1.围绕“走”这一主题,以丰富人生经历和提升文化素养为目的组织活动。
2.根据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活动的环节:“走”的故事,“走”的发现,“走”的文化。
3.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展开活动课的学习活动重点: 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活动难点: 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注意发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活动过程: 导入 :
“祖国的山水之美,不仅受之于天然,更得益于历代文人志士的情怀抒发,他们借山水而抒情言志,山水因他们而更具灵气。岳阳楼因李白、杜甫而名声远播,更因范仲淹的名篇而熠熠生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浓缩了古代仁人的旷达胸襟。的确,正如欧阳修所写,历代文人志士都意不仅仅在乎山水,祖国山河早就贮存了厚重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将要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我们将要回顾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关于走的故事;我们更要做有心的旅行者,进行名胜古迹中的对联考证,学习说解说词,学写游记。
图片欣赏--------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欣赏图片,教师作简要的说明。)第一个环节:“走”的故事
1、学生讲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发生的故事。(分组进行,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2、学生代表讲旅游过程中对景点的印象或介绍景点或讲旅途中发生的事。
3、风景这边独好。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名胜古迹,展示图片(风穴寺、怪坡、紫云山、大红寨、塔寺等)
4、小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要以高昂的热情突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更要热爱我们的家乡。第二环节:走的发现
1.名胜古迹对联考。(承接上一环节,学生可能只讲了名胜的表面现象,而对名胜的文化蕴含特别是人文景观的文化蕴含了解甚少,借机引出本环节。)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胜古迹对联,或与名胜有关的诗词。
2、教师展示对联、诗词,学生试着说说意思,教师适当讲解说明。
3、小结:在我国大部分旅游胜地,特别是人文景观中,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比如景观中的对联不仅概括出旅游胜地的欣赏价值,往往还形象地提供了历史、地理、文学、书法方面的许多知识,丰富了人们的旅游见闻。我们在旅行中要留意这些,这样更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第三个环节:“走”的文学
1、在走的过程中产生的文学作品,例如《马可波罗行记》、《大唐西域记》、中央电视台的《走遍中国》、《非洲之旅》等。
2、欣赏作品(西湖导游词)
让学生知道解说词的作用: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解说词的特点 :
(1)、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它既要便于讲解,又要便于观众一目了然。这就必须三言两语,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在观看实物或图画时,借助于简明的文字介绍,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的认识。
(2)、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陈列的各实物或各画面有相对的独立性,反映在解说词里,应该节段分明,每一件实物或一个画面有一节或一段文字说明。在书面形式上,或用标题标明,或用空行表示。
4、、学说解说词
学生以风穴寺为例当导游,学说解说词。(出示有关景点的资料,让学生参考。)结束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的读书人早就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
暑期将至,同学们,让我们在暑假里,放下书包,背起行囊,踏着徐霞客的足迹走进我们精神的家园,去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阅历,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作业:
1、以“风穴寺”为例写一篇游记或解说词(也可以写其它景点)。
2、制定暑假旅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