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三年级上册作文指导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暑假里的事》 习作指导:
1.分析题目:从题目来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但是它规定了一个特定的时间——暑假。暑假里发生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学游泳,夏令营,出门旅游,或者只是一件帮助别人却让自己十分自豪的小事,抑或是受到挫折让自己更加坚强„„
2.方法指导:一般写事的文章都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记叙。
喔师告诉你:
1.细节:写人记事的文章离不开人物细节的刻画,学过一二期的同学可以充分运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目光,声音,外貌等等方面的描写,二期的景物描写也可以运用在其中,还可以运用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出人物的心情„„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暑假妈妈带我上培优,天气很热(太阳„„知了„„大树„„),妈妈在楼下等我(妈妈仰着头,眼睛一直盯着我出门的路口,眼中流露出„„额头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衣服也被汗湿了„„看到我出来了,妈妈喊了我一声,那声音在我听来,是那么动听,宛如一股清新的风。妈妈连忙递过来一瓶水„„)
2.结构:学过三四期的孩子可以运用冲突,明暗两种构篇来写。比如冲突结构可以这样写:暑假里我和爸爸因为看电视,抢频道发生了冲突,可以运用到五步升级法让冲突逐步加剧,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写得曲折,生动,丰富。
当然也可以用明暗结构来完成:暑假里的事,明线是爸爸带我去麦当劳吃东西,暗线是我看到麦当劳门口一个捡垃圾的老奶奶对孙女的疼爱,表现出爱是与金钱,物质等等无关的。只要真心付出,细心品味,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作文三期学到的开头结尾方法都可以加以运用。比如:声音开头,景物开头,开门见山„„自然结尾,抒情结尾,点明中心结尾„„
写作提纲:
暑假里的事(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1.景物描写:天气热(一期景物描写)。妈妈送我走在培优路上
2.我低头闷闷走在前面,回忆昨晚与妈妈的争执(二期回忆穿插,注意细节)。3.到了培优处,妈妈叮嘱„„我没有理睬,留下妈妈呆呆地站在那。
4.上课时,我有点心不在焉,看着外面似火的骄阳,心里隐隐有些后悔(一期心理描写)。直到老师点我发言„„
5.下课了,我出门就看到妈妈站在那里(一期细节描写,动,神,目刻画),我的眼眶„„、6.回家的路上„„一丝凉风„„(二期借助景物表达心情:明白了妈妈对我的爱)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我喜欢》
习作指导:
1.分析题目: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里,大家交流了自己有什么爱好,以及从中得到那些乐趣。这次习作就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把这些写下来,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水平的到提高,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方法指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喜欢收集邮票,标本,各种各样的橡皮;有人喜欢打篮球,羽毛球,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人喜欢饲养小动物„„
大家的业余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可以写的内容可多呢!你可以选择一项写下来!
老师告诉你:
1:确定写作思路:你喜欢的是什么?第一次接触有什么样的感受?
为什么喜欢呢?(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说明)
怎样喜欢,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2:文章中不管是写文体活动,还是描写小动物都需要把人物和动物的细节描写清楚。如:小猫的样子:圆圆的脑袋、明亮的如同宝石般的眼睛、长长的胡须、尖尖的耳朵、梅花般的脚印„„
3:学到三期的学生还可以采用冲突结构,说明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更具特色。如:小时候我很讨厌猫,被猫抓伤过——一次在乡下听到哥哥姐姐们说猫儿灵活地抓老鼠,看到猫儿在身边亲昵地蹭着,我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从中懂得了不要武断地下结论,要通过深入的了解再来下判断。
写作提纲: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事物或动物,表达情感)
1.开头扣题:我喜欢的是什么。(对比手法)有人喜欢„„有人喜欢„„而我喜欢„„ 2.它给我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动物,注意外形的细节描写)。
3.通过一件事说明我喜欢它的原因。在我悲伤难过时它陪伴着我(动作、神态),仿佛是在安慰着我,让我的心情顿时变得开朗了起来„„
4.结尾总结我的感受,表达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或从中的收获。
优秀习作欣赏:
我喜欢的动物——猫
有人喜欢可爱的小狗、有人喜欢会学人说话的八哥、有人喜欢白如雪的白鹅,有人还喜欢美丽的小金龟,我却喜欢捉鼠能手——小花猫。
奶奶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长着灰灰的身体,又尖又长的牙齿,十分惹人喜爱。这只小猫非常喜欢吃鱼,我一有钱,就跑到街上买二三条小鱼,我总会给小猫一块一块的让它吃,它每次吃完小鱼后,总是会摇摇尾巴蹦蹦跳跳的离开了,好像在跟我道谢似的。
这只小猫非常尽职,每当仓库一有老鼠,他总会用自己的本领将小老鼠成功抓获,小猫一抓获老鼠就会兴冲冲的跑到我的面前,喵喵喵!喵喵喵!一直叫个不停,好像骄傲的说:“哈哈!我又抓到了一只老鼠,小主人怎么奖励我呀!”这时,我就会拿出几条小鱼放到它面前,让它去品尝。
我希望奶奶家的这只小猫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做一只真正的捕鼠能手。
我喜欢的小花猫
要说起我最爱的动物,那可真是太多太多了,如:小狗、小松鼠、小鸟、八哥、小老鼠„„但要说最爱的动物,那就要数我的朋友---小花猫咪咪了。
小猫咪咪长着短短的耳朵,敏捷的如蓝宝石般的双眼,嗅觉力特别强的鼻子和一张小巧的嘴巴。因为它长得漂亮,特别爱臭美,因此我特别喜欢它。
小猫咪咪还很贪玩。记得去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妈妈带小猫咪咪出来溜圈。我和妈妈又说有笑,根本没有注意到小猫,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回到家,我们才发现,小猫咪咪不见了。我和妈妈找了半个晚上,也没有找到。直到第二天早上,小猫就跑回了家。早上起来我对妈妈说:“看来古人说的“狗记千,猫记万,小鸡也记二里半”这句话还真灵啊!这又是我喜欢它的超强记忆力的一点。
小猫咪咪还是个小馋猫呢!它喜欢吃鱼片,干馍„„听见“吱吱吱„„”的声音把我吵醒了。起来一看,原来咪咪在偷吃干馍呢!把我给吓了一跳,还让我以为是小偷来了呢!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家的小猫咪咪吗?如果喜欢的话,就与它交个朋友吧!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习作题目:我去过的地方习作指导:
1.首先我们根据题目来分析,这个题目当中有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这个习作题目的关键词是------地方,通过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这篇文章是以写游记或以写景为主的文章。
2.在脑海中回忆一下,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呢?这些地方有哪些景色令你难忘的?这些景美在哪里?由这些景你想到了哪些人?
3.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头(声音开头,开门见山,景物,地点,时间„„)、中间(从景物的形、声、色、味四个方面入手,运用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等)结尾(抒情,首尾呼应等等)。老师告诉你:
1.此篇文章可以运用到阳光喔作文二期的借助景物抒发感情,有景-人-抒情。也可以运用到阳光喔作文四期的散文结构。
2.在写景物的同时,可以注意人物的人心活动,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会想到什么呢? 3.景物描写好,让读者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习作提纲: 我去过的地方 1.开头
①“哇,好美啊,妈妈快来看。”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终于登上了庐山顶上„„ ②十一假期,终于和家人一起来到了黄鹤楼„„
2.大概介绍这里的景物。(放远望去,你看那~那~那~„„)
3.我的眼球被一个地方所吸引,你看(重点段落,详细描叙这个景物,和作者内心的心情)4.结尾
①景物结尾:夕阳照在了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
优秀习作欣赏:
我去过的地方
今天早上,我打开了电脑,随意地翻了翻我在宜昌照的相片,看着看着我的思绪也随着相片飞进了绿色的宜昌。
我的心似乎飞在绿树相间的人行道上;飞到宽阔的宜昌长江大桥上;飞在磨基山的山路上,飞到了山顶。还记得那天我和妈妈步行在磨基山的山路上,就好像爬着天梯一样艰难而又刺激,经过努力我们终于爬上了宜昌最高的山。我不经意地朝山下一望,忽然一阵眩晕,真高啊!我张开双臂,闭上眼睛,尽情地呼吸,夹杂着草和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睁开眼睛放眼望去,整个宜昌城尽收眼底。宜昌真美啊!矗立的大厦,奔腾的汽车像是绿色地毯上的花点,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江像是绿色地毯的镶边。磨基山像是一位山神守护着宜昌,它又是一个瞭望台,把美丽的宜昌一览无余。这就是我回忆中的绿色的、令人神往的宜昌。那里的一草一木、景一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去过的地方
“五一”的时候,我们全家乘车到八分山去游玩。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八分山脚下,仰望天空,天空很蓝很蓝,白云在悠闲地散步。放眼望去,只见八分山像一条绿色的巨龙腾空而起,连绵的群山像绿色的屏障包围着它。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我们就开始爬山。林中很安静,偶尔传来小鸟清脆欢快的歌声。路上有许多光滑的石头,石头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还不时有几只恐怖的小虫爬来爬去,令我感到很害怕。最后我们终于来到山顶,只见一座雄伟的大雄宝殿矗立在山顶,向山下望去,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这碧绿的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面。
八分山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不信,你也去玩一玩吧!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习作题目:听来的故事习作指导:
1.我们必须明确本单元的这个作文题的写作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它训练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把听来的故事按一定顺序写具体。
2.在写作文前先做好准备工作:回忆你听过的故事并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确定写作的内容;接着将这个故事自己讲一遍给爸爸妈妈或者小朋友听;再来写;最后别忘了写完后,读一读,学会修改。如果实在想不起故事来了,也可请家长帮忙,给你讲一个,先听,再自己讲,最后来写、读、修改。3.一定要记得:听清楚故事讲的是谁?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结果又怎样。4.写这篇文章最常见的可以分三个部分来写:开头、中间(故事讲了谁,怎样发生的,最有意思的地方,结果)、结尾。老师告诉你:
1.开头、结尾:好的开头、结尾能让文章增色不少。这篇习作,最常用的开头方式是总写开头,如:从小到大,我听过很多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xxxxx》。聪明的你也可以用些新颖别致的开头方式,如三期中学到的:引用、白描、声音、悬念等开头方式,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结尾的方法可以是照应开头,并适当的点明中心,如:就是这个听来的故事让我总也忘不了,它让我知道:xxxxxx。也可以抒情结尾等。这里强调一下,别忘了在结尾告诉读者,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感受到的道理。
2.语言:最基本的是要完整通顺。但是中间写故事的部分,千万不能照着故事书来抄哦!一定要是自己听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故事来的。但是在听和写的过程中,记得有意识的用上一二期的细节描写的知识,如动作、神态、语言、外貌、声音、目光、心理等描写都可以大胆的运用进去。这样才能让文章语言更生动、具体。别忘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分好段哦!千万别写成全文3个自然段了。3.详略:讲好故事、写好故事都要注意安排好详略,这也是在三期学到的重点内容。想一想故事中最重要的是哪部分,或者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给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多写细节,展开写。
习作提纲: 1. 开头:
①从小到大,我听过很多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xxxxx》。
②有一个故事,只要一想到它,我就会告诉自己要XXXXXX,你看它多神奇啊!这是妈妈讲给我听的,你也想听吗?故事是这样的: 2. 故事发生的原因。
3. 人物的表现,做了什么,发生的过程。4. 结果。5. 结尾:
①就是这个听来的故事让我总也忘不了,它让我知道:xxx 6
②从这个听来的故事中,我认识了XXXXX,我也要做个像故事中受人尊xxx。敬的人,向他学习。
优秀习作欣赏:
听来的故事
我经过的事不多,听过故事却不少。然而将使我终身受用的是这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但是,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年迈的国王没有一个孩子。这件心事,使他很伤脑筋。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吩咐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如果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的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
“真奇怪!”雄日有些纳闷。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 ?”母亲同样为此事操心,她说:“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种子,但是它们仍然不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盘,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去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面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
雄日抽噎着,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子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摘过一个苹果。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说:“这就是我的忠实的儿子!”
“为什么你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 ?”孩子们问国王。于是,国王说:“子民们,我发给你们的种子都是煮熟了的。”
听了国王的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花朵的孩子,个个面红耳赤,因为他们种下的是另外的种子。
正是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诚信不仅是美德,更是一种可以改变我们命运的机遇!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讲解
日记
习作指导:
1.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日记。就是要写对生活的感受。
日记,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呢?什么都可以写。一天的生活中,你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都可以写进日记。日记的内容,没有时间、地点、大小、远近的限制。2.日记里究竟应该写什么呢?
写你在生活中最有感受的东西。在这里,关键是“有感受”三个字。一天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使你得到某种认识、引起某种思考或受到某种启发的东西,这些就是有感受的东西,应该把它写进日记中来;相反,没有使你得到某种认识、思考和启发的东西,也就是没有感受的东西,就不应该把它写进日记中来。
老师告诉你:
1.首先确定你要写哪一类的日记,除了记事的,还可以写观察日记。可以采取记叙的写作方式。2.其次要怎样写好日记
写日记,即便是一行字,也是在写文章。要想写日记,就必须得从一天的生活中寻找日记的素材,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大多是日常的反复,怎样从平凡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这就需要一定的观察力。所以说,写日记也是在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3.日记的内容
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无所不包。选材也很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4.要弄清日记的格式要求
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清年、月、日,还要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晴、阴、雨、雪、风等)。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有选择地记。每天发生的许多事,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记入日记,选记自己认为最重要、最值得记的事就可以了。
必须真实。事情必须是亲身经历的,感想必须是真情实感,要实事求是。
日记最好是当天的,不要补记。5.写日记的具体方法:
*仔细观察
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想写得详细、具体、完整,需要花时间仔细地观察。比如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从几个方面着笔,①玩具怎么来的 ②它的外表是什么样的 ③这个玩具怎么玩 ④平时总是和谁一起玩 ⑤你是否喜欢它,为什么。这样就能把一个物品写得很详细、很明白。日记材料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不注意观察,也会视而不见。因此,平时要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所做的。这里可以运用到一期学的知识,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心理活动。
*从生活中寻找日记素材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少,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情。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不外乎是上课、写作业、课间娱乐等等,可是,当你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一道题,学会了一种新玩法,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定会很激动、很兴奋,在脑海里一定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些不正是非常精彩的日记材料吗?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日记。
*剪贴
将报刊上的文章或图片、自己喜爱的邮票、照片等贴在日记本上,在旁边写上说明或感想,这种作法有助于提高写日记的兴趣。
*写兴趣和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喜欢弹琴、跳舞,有的喜欢打球、看书,有的喜欢旅游、饲养小动物„„写喜欢的东西和喜欢做的事就不愁日记没有内容了。*摘录
如果觉得实在没什么可记的,就把学习中看到或读到的名人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物、写景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等摘录下来,以备今后写作文而用。
*写心得
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缺点等等一些进步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另外,在读书之后,还可以写写读书心得。写作提纲:(1)观察日记 例如泡豆子:
1.交代时间开头,为什么泡豆子。第一天,豆子的外观什么样,还可以写写心理的活动。
2.后面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进,细致观察豆子发生的细微变化,要写出细节,观察要仔细,还可以加上修辞手法,和心里的活动。
3.最后一篇,加上结尾,对这次的是有什么收获。心情怎样,都可以写。(2)记事日记:
开头交代事件的起因,今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描述事件的经过。注意细节的刻画,声音,景色,心里,人物的神态,外貌都要写细致。结尾写对这件事的看法。
优作赏析:
观察日记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泡豆子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泡豆子。妈妈往盆里装了一些水,然后把豆子放进去。我看着那些黄豆,心想:黄豆不需要土,会不会死呢?于是,我就去问妈妈。妓妈说:“傻孩子,黄豆本身就能制造养料。只要有充足的水份和阳光就能发芽。”我听了,心想:这个迷终于解开了。
2008年9月16日 星期六 天气:晴
黄豆变大了
今天,我吃完饭,继续观察我的黄豆。我发现黄豆都变大了,长胖了。体积足足比刚泡的时候大了一倍多,我赶紧叫妈妈来看。妈妈看了看说:“只要掉皮了,就能发芽了。”说完,妈妈就把水给倒了,又换了一盆新水。
2008所9月17日 星期天 天气 :晴
有一部分的豆子掉皮了
我吃完晚饭,又来观察我的黄豆。我走进厨房,心里想着豆子会变成什么样。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仔细观察着水中的黄豆。我发现有一部分豆子掉了一层皮,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妈妈说过,豆子掉完皮之后就会发芽。于是,我给豆子换了一盆新水。
2008年9月1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豆子变臭了
晚饭后,我观察黄豆的情况。我看见黄豆都已掉完皮了,心想:豆子明天就能发芽了。突然,我闻到了一股臭臭的味道,仔细寻找,发现是豆子的味道。我急忙叫来妈妈,妈妈说:“傻孩子,豆子开始掉皮的时候,就不能全部泡在水里了,应该把水倒掉,用湿毛由盖上。”我又问妈妈:“为什么要用湿毛由给豆子盖上,它们怕冷么?”妈妈笑着回答我的问题:“不是怕冷!而是要保证足够的湿度。”啊,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二 天气:晴
黄豆发芽了
吃过午饭,又仔细观察我那些胖胖的豆子。我心想:今天夹子肯定发芽了,都好几天了!我拿起毛由认真的观察着,果然,有好些豆子长出了白色的小嫩芽,就那么小小的一点点。摸一摸,湿湿的滑滑的像是刚出生的小鸡的脑袋。软绵绵的摸上去非常舒服。我心里高兴极了。
2008年9月2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黄豆芽有点变绿了
今天,我又仔细的观察黄豆芽,发现黄豆芽有点变绿了。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我就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观察的还算仔细,可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绿”。到现在,我还没有弄明白黄豆芽为什么会变绿?
2008年9月21日 星期四 天气:晴
知道豆芽变绿的答案了
吃过晚饭,我继续观察黄豆芽。我发现黄豆芽全都变绿了,并且在芽尖上长出了细细的根。我的爸爸告诉我:随着生长,植物具有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稚嫩的胚芽依靠充足的水分和氧气会产生叶绿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我知道了,为什么约大部分的植物都是绿色的,是在合成养分。就像人们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维生素一样。
全日食观察日记
2009年7月22日
星期六
天气
晴
就在七月二十二日,我们可以看到五百年难得一遇的壮观的日全食„„”听着小记者庄宇炜为大家播报的新闻,我十分兴奋,想:五百年难得一遇的日全食哎!人在一生中也不一定能见到一回,我真幸运!
回到家后,我一直想着七月二十二日的那一场日全食,于是对妈妈提起了这件事。妈妈笑了笑,对我说:“雯雯,我早就知道了,我们医院里还特意给我们每人发了两张X光片来观察日全食呢!”听了妈妈这么一说,我倒真想起来了,我还没做准备工作呢!需要准备些什么呢?查过资料之后,我精心准备了太阳镜一副(X光片改造的)、太阳帽一顶、照相机一个„„为了看日全食,我做了周全的准备。
到了前一天晚上,我陪着妈妈去逛街,忽然隐隐约约望见天空中有一道亮光一闪而过。我揉了揉眼睛,睁大眼睛望向天空,又看到一道亮光闪过。那亮光该不会是闪电吧?如果真是闪电,那明天„„呸呸呸,乌鸦嘴!应该大概不会吧!虽然我这么想,但心底还是生出几分担心。
今天上午,我早早地起了床,等待日全食的来临。可外面天阴沉沉的,难道真的要下雨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我始终没有等到我所期盼的艳阳天,等来的却是天空露出狰狞面目的脸。一场我早有预感的雨下了起来。我在阳台上一边叹气,一边接下几滴黄豆大的雨点。那冰凉的感觉从手心一直蔓延到我的心中。顿时,好像有人从我的头顶倒了盆凉水下来,让我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可是,我还是心存侥幸,想:或许只是阵雨,老天爷不会真的这么无情吧?事实证明,我错了,大错特错!日全食伴随着倾盆大雨到来了,但是我根本看不见日全食的全过程,也看不见太阳的位置,更别说有什么奇妙的景象了。我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的火苗在漫长的黑暗中被浇熄了。日全食结束了,那和我作对的雨也停了,我无语地望着万里无云的晴空,连连叹气。唉,这该死的雨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日全食的时候来呀!
虽然这次我没有在现场看到日全食,但我从这件事中明白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给予太高的期望,当你保持一颗平常心时,才能笑着面对任何事情,否则,期望过高,失望就会加倍。
习作指导:1 2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讲解《可爱的小猫》
1.分析题目!从题目来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是描写小动物的。文章的题眼是--------可爱。如何写出小猫的可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2.充分想象,发挥想象,抓住小猫的特点,突出小猫的可爱。3.追忆生活中观察到小猫的点点小事,选取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写。4.灵活运用课本中描写小猫的词
语。
老师告诉你: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和口语交际课,展开我喜欢的小动物的想象和描写。先回忆和收集自己在生活中喜欢的小猫的特点和材料,然后确定写的内容,丰富素材。
1、写一些生活中可爱的小猫。
你们的家中养过猫吗?没养过猫的同学见过猫吗?生活中小猫什么样子的进行描写。
2、写一写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猫,哪些地方最可爱
为什么喜欢。写出小猫最可爱的地方,3、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小猫。
同学们自由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小猫,写一些动态的猫的样子。
4、夸一夸,你最喜欢的小猫的特征。
联系生活,抒发真情选取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写
5、一期作文里面系统学习的细节的描写,在这篇文章中,要重点写好,选取的事例中对于小猫细节的描写,例如小猫的动作,样子等,还可把小猫当做人来写,写出小猫的神态,甚至心理,文章会更加生动。
写作提纲:
1.回忆开头:那年暑假,爸爸拿回一个小箱子,我很好奇,打开一开,有一只可爱的小猫眯!(样子的描写)
2.我很喜欢这只小猫。平时她总是······,非常可爱!有时······有时·······(简单写一些最喜欢小猫特征)
3有一次······。选取一两件印象深刻的事写一些,注意对小猫的细节刻画。4.结尾:我最喜欢这只可爱的小猫了!(点题,情感上扬)
优秀习作赏析:
可爱的小猫
记得那一天,在我家门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咪。这只小猫有着摸上去十分舒服的绒毛。它的绒毛是黑蓝相间的,一双像珍珠般的眼睛嵌在脸上;樱桃般的小的嘴巴在那又小又好玩的鼻子下面.
一次,我拿出了一个小球,在球上面拴上绳子。等小猫出来,它看见了,连忙向球扑上去。可是它怎么扑也扑不到。于是我就把绳子往上拉了一下。小猫更扑不着了。它急了,使劲地一蹦,终于,它扑着球了。而我却被它吓了一跳。
一天,不知道哪里跑来了一只老鼠,把他们家搞得鸡犬不宁。一会儿,要不是食物被这只可恶的老鼠吃了,要不就是碗筷被老鼠摔破了......这可把可爱的小猫惊醒了,小猫左蹦右跳的,好象十分生气。这一次它发威了。
两下就把可恶的老鼠吃了。可是,邻居家已是乱七八糟了。小猫真勇猛啊!
啊!这只小猫既可爱、又勇猛,可真逗人喜爱呀!
可爱的小猫
春日里,阳光明媚,小鸟唧唧喳喳,小猫欢欢却在一个小木箱上睡觉,睡得可香了,瞧!他用尾巴围住自己的身体,把四肢蜷缩成一团,脑袋埋在身体里,甚至还大起“呼噜”。小狗莉莉本来要找欢欢一起玩皮球,看见他在睡大觉,咕哝一句“大懒虫”,只得自己拿出小皮球,不停地用脚拨动着球,绕着欢欢睡觉的小木箱追来追去,玩得开心的时候还会“汪、汪”地叫两声。这景象多美呀!绿绿的草丛、明媚的阳光,还有暖暖的风,再加上爱睡觉的欢欢和爱动的小狗,使得这个地方生机盎然。
莉莉独自玩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无趣,拿起小皮球走了。这时,欢欢醒了。只见他“喵、喵”地叫了两声,伸了伸懒腰,轻手轻脚地跳下箱子,来到水龙头前,懒洋洋地举起前爪,拧开水龙头,把脑袋凑过去,张开嘴,伸出舌头,津津有味地喝了个够。
现在,欢欢睡饱了、喝足了,该尽情地玩一玩了,玩点什么呢?对了,去动物公园捕蝴蝶吧!欢欢一溜小跑,到了动物公园。这里的草丛非常茂盛,绿油油的一片;树是参天大树,又粗又高。树上的小鸟热情好客,欢快地叫了起来,好似在说:“祝你在动物公园里玩得开心、玩得快乐!”突然,一只蝴蝶不知道从哪里飞出来,飞到了他的尾巴上面:“你来抓我呀,嘻嘻,抓不到,抓不到!”“谁说我抓不到你?!”欢欢不服气。蝴蝶一直绕着欢欢的尾巴飞舞,欢欢也就围着自己的尾巴追了半天,追得欢欢头晕眼花。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日落西山了。欢欢向蝴蝶告别:“我要回家了,咱们明天再玩吧!”“好吧,明天见!”蝴蝶说。
在回家的路上,欢欢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她一边摸着肚子,一边想:玩上吃什么呢?这时,他正好路过一口大池塘,灵机一动:“对了,我可以钓鱼吃呀!”欢欢飞快地跑回家,拿起心爱的鱼具去池塘边钓鱼。他撒下鱼饵,放下鱼钩,坐在池塘边,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过了一会儿,鱼杆猛地往下一沉,欢欢看了一喜,鱼儿已经咬钩了。他使劲儿地把鱼杆往上一拉,果然一条又肥又大的鱼挂在鱼钩上。不一会儿,欢欢已经钓了八条鱼,足够他吃得饱饱的啦。欢欢把鱼放进水桶,看着自己的晚餐,还没想好怎么吃,就已经谗得口水直流。
欢欢得意洋洋地扛着鱼具,带着胜利品,嘴里吹着口哨,踏着欢快地步伐,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祝你有个好梦!可爱的小猫。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讲解
《我们的运动会》
一、审题
“我们的”三个字限定了写身边发生的事情,而且突出的是一个集体,“我”参与其中。
二、构思:
1.了解运动会的精神:顽强拼搏、集体团结„„明确文章的中心
2.学校运动会的场面同学们并陌生,先罗列出记忆深刻、有特色或者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如:长跑、接力赛、跳高„„)挑选一项详写,其他略写。
3.我所观察到的同学们、老师们的动作、神态、语言、肖像,以及天气、景物,都可以成为文章中的描写细节。
4.我作为参与者,自己的感受要写出来,可以作为全篇的总结。
三、优秀写作赏析:
《我们的运动会》
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脸上带着童趣的笑脸,快乐地来到操场,以年级为单位整齐地围坐在操场旁,静静地等待运动会的召开。在无边的天际,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金色的太阳此时躲在云层里,仿佛像一位羞涩的淑女,温柔而矜持,不愿露出其峥嵘。凉爽的秋风不时地习习吹拂着我们的颜面,运动会的召开,让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秋风的凉意,此时,我们的心情随着运动会的开始而兴奋。
运动会开始,首先是运动员入场。运动员穿着整洁的服装,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他们迈着有力而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步入会场„„
文艺表演中,我班女生代表年级表演了生动活泼的哑铃操,她们熟练的技巧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阵阵的掌声。
运动会开始后,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地活跃在运动场上。比赛开始,有跳远、举哑铃、百米短跑等比赛。但最激动人心,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接力赛。我班选派了多名男、女生参加比赛,接力赛开始后,第一棒运动员做好了起跑准备,此时,场外一片吵杂的声音,随着老师一声“预备„„”口令的开始变得肃静,当发令枪声一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奔跑。交棒,接棒,大家你追我赶,个个争先恐后,不甘示弱。
场外的拉拉队员,仿佛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着清脆的枪声响起,场外一片欢腾,有的同学踮起脚来站在台阶上张望,有的同学挥舞着外套助威,有的则敲打着矿泉水瓶造势,大家激动地为场内运动员呐喊:“加油,加油!”那喊声如雷鸣、如惊涛,传入了云霄„„
经过大家不懈地努力,我班在比赛中取得了年级组第三名。这次比赛,我班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欢乐的运动会使我们集体紧紧的凝结在一起。我发现,原来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收获的是无比的快乐。
欢乐的运动会,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依然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地回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讲解
《假如风有颜色》
习作指导:
1.仔细审题,根据“假如”两个字,判断作文可为想象类作文。
2.思考风的去处,风可以吹到哪儿。再思考,那些地方需要什么色彩。
老师告诉你:
1.首先进行文学思维拓展,一阵有颜色的风刮了起来,它想刮到哪里,去做什么呢?
例如:绿色的风吹到了沙漠,让沙漠顿时生出了绿色的嫩芽„„
金色的风吹到了稻田,让稻穗成熟,农民伯伯笑开花„„
蓝色的风吹到了天空,将灰尘洗刷,让天空更蓝„„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使命,那么不论哪种颜色的风,展开想象,就成了一阵神奇的风,加上故事情节,就是一篇童话故事了。
2.文章的开头可以具有新意,用声音开头,用景物开头都可以。
3.一篇文章中,可以写同一种颜色的风做的事情,也可以写许多不同颜色的风做的不同事情。如果选择后者,那么注意色彩效果的顺序。例如按照春夏秋冬时间的顺序安排绿、红、金、白,四种颜色的风;或者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
4.风的颜色是用我们的思维涂上的,因此是有意义的,那么文章的结尾处,一定要总结点题式的写出风拥有颜色的意义。例如:五颜六色的风让生活更美好,让人们更快乐„„
写作例文:
假如风有颜色
假如风有颜色,我想它是白色的。一场血腥大战就要开始了,白色的风一吹,把战士们的心灵变得洁白,让战士们向往光明和平,从此化敌为友。
白色的风在街上走着,看见一片黑乎乎的城市没有一点灯光,白色的风把城市变得灯火明亮。白色的风在天空中飞舞着,看见小朋友玩得很高兴。突然,一朵黑云吹来,“要下雨了,快回家吧!”可小朋友还没有玩够呢。白色的风真是天空中“及时雨”宋江呀!一吹,把黑云吹成白云,小朋友又可以继续玩了。
白色的风走到贫困山区,有些家庭就连“高露洁”都买不起。白色的风一吹,小朋友和大人的牙齿马上变白了,不用买牙膏刷牙了。
白色的风进入了童话世界里,正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将要被无常鬼带到地下刑场时。白色的风吹来了,把无常鬼的心灵吹白了,无常鬼同情小女孩了,把小女孩放到一个富人家抚养了,小女孩又有新的生活了。
白色的风用处真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大家都同意我给它“及时雨”宋江的名号吧!
假如风有颜色
今天,风孩子穿上了一件黑色的斗篷。他很高兴,决定出去走走。
他来到集市上,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给一位青年擦皮鞋。刚要挤鞋油,可鞋油用完了。小女孩急切地小声说:“怎么办?鞋油没了,如果这个先生走了,我就交不了学费了„„”风孩子听了,心里很难过,就用自己的黑斗篷往那皮鞋上一挥。立刻,皮鞋就像刚擦过一样,黑亮黑亮的。青年男子先是一楞,随即脸上绽开了笑容。他从口袋里掏出了10元钱,递给小女孩:“给你!我还从没见过把鞋擦得这么亮呢!”说完,便欢天喜地地走了。再说小女孩,激动地叫了起来:“太好了!我今天赚回了双倍的价钱,照这样下去,我一个星期就能交得起学费了„„”风孩子看见了,心里真为那个小女孩高兴。
风孩子又继续溜达着,看见不远处围着五、六个人,便好奇地跑过去。从他们的对话中,风孩子知道了事情的原由:早上,一个小男孩和他心爱的狗走在路上,他手里端着一杯牛奶。忽然,小狗一下子趴在了小男孩的身上。牛奶被打翻了,一大块白色的奶迹,染在了小男孩漂亮的、崭新的黑礼服上。小男孩怕妈妈打他,哭了„„
风孩子很想帮助那个小男孩,可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听见旁边有人说:“哎!多可惜呀!谁能使他身上的奶渍消失呢?除非有人能让他的西服变成黑色„„”
风孩子听了这话,受到了启发,把黑斗篷一挥。那块奶渍在一点点地消失,最后完全看不见了。小男孩发现了,立即破涕为笑,在人群中欢快地跑着、跳着!风孩子又笑了,他继续向前跑去,做了许多许多的好事。
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风孩子心想:今天我做了很多好事,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自己也很高兴。以后,我还要多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做一个好孩子。
假如风有颜色
假如风有颜色,我希望它是白色的。因为它可以让冬天的雪下得更大,小朋友们就可以在雪地里又蹦又跳,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玩耍。
我希望风是金黄色的。因为如果它是金黄色的话,黄风一吹,稻谷很快就会丰收,农民从此过上一种美好的生活。
假如风是黑色的。他看见一群小男孩在沙漠中旅行。走到半路上,他们感觉很闷热。于是黑色的风就飞到他们的身旁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小男孩们说:“真是太热了,希望能下点雨呀,求老天爷啦!”于是,黑风爷爷觉得应该帮助他们,所以就飞到天上,叫云婆婆变成乌云吧!可云婆婆不答应。黑风生气了!一吹,云婆婆马上变成了乌云,于是就下雨了。其中一个小男孩看见雨下起来了,马上脱光衣服,跳到水池中痛痛快快地洗澡。他还说:“好久没有这样痛快了!”而且,他还哼歌:“左搓搓,右搓搓,屁股搓搓,脖子搓搓。”黑风爷爷忍不住笑了起来。
忽然黑风在一瞬间消失了,而孩子们再也忘不了他们的友情。
啊,有颜色的风带给人们多少幸福啊!
假如风有颜色
假如风有颜色,我就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白色的风旅行》。
白色的风去旅行。它来到武汉,看了看长江里的水。水黑乎乎的,心想:这水太脏了,如果有人在这里舀水喝,肯定会生病。于是它一吹,江水变成了牛奶。有个小孩看到了,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看到白色的风把江水吹成了牛奶。”妈妈说:“我不信。”小孩把妈妈拉到江边,妈妈看见了,她打电话告诉了她的老公。小孩的爸爸开车来了。他打了110。警察来了,他用杯子舀了一点牛奶,喝了一点点,他说:“这牛奶可以喝。”说完,开着警车回警察局了。沿江两岸的人们知道后,纷纷到这里来喝牛奶。
白色的风继续旅行。它走啊,走啊„„它来到了我开的眼镜店,看见我这里都是墨镜,可是顾客喜欢白色的眼镜,怎么办呢?白色的风轻轻一吹,眼镜店里的墨镜都变成了白色的眼镜。顾客拿着自己喜欢的眼镜到我这里来付钱。我对白色的风说:“谢谢!”白色的风说了声:“不用谢”就离开了。我懂得了要帮助别人。
白色的风来到了一个经常下雨的城市。它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乌云立刻变成了白云。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白色的风回到自己的家,把今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其它颜色的风。并记在了它心爱的本子上。
假如风有颜色
你们知道风有颜色吗?想知道吗?如果想知道风有颜色的话,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从前有个黑人小朋友来到中国,可是他的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都上班去了,连个打电话给他的时间也没有。没有时间陪他玩,他只好孤零零的坐在家里,又寂寞又孤单,又没有人陪他玩,正在他发愁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有中国孩子的嬉戏玩耍声,他高兴极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出家门,去跟那些中国孩子玩,黑人小朋友见到他们说:“你们好!我能和你们玩吗?”中国孩子见了说:“你这个丑东西,丑八怪,谁懒得跟你玩呀!”黑人小朋友听了中国孩子的话,又伤心又难过,跑到家里哭了起来,正在他难过的时候,听到窗外传来了呼呼呼的声音,他把头伸向窗口一看,原来是黑风先生。
黑风先生看到黑人小朋友在哭,连忙问:“怎么了?”黑人小朋友说:“中国孩子嫌我黑,又嫌我丑。”黑风先生一听,来气了,他跟黑人小朋友说:“等夜晚到了,我也把他们变成黑人。”
时间很快地过去了,静悄悄的夜晚来临了,黑风先生悄悄地来到每个中国孩子的家里,深吸一口气,吹出来,中国孩子的脸在一瞬间变黑了。
第二天早上,中国孩子起床了,照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脸都变黑了,黑人小朋友走到路上看见中国孩子的样子,忍不住悄悄地笑了起来,心里暗暗地想:我看你们还瞧不起谁。
过了几天,中国孩子来到黑人小朋友的家里,跟他赔礼道歉,跟他玩,以后中国孩子不再瞧不起黑人了,从此他们和好了,和好的精神感动了天神,于是中国孩子的脸也变白了,黑人小朋友和中国孩子都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第二篇: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胡华锋
一、教材简析: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体现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验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有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兴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进而认识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了解认识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概括的能力,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2、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食物;饮用水;身边的玩具;家养小动物等。
3、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三、学生的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其中成绩较好地约有15人,这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习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兴趣一般的约有15人左右,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聪明,只是学习上比较懒惰,不太注意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兴趣差的约有11人,这部分学生底子较差,学习态度不踏实,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想办法改善他们存在的消极学习问题。
四、教改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组别课题
“做“科学,从身边开始
1、我们在生长
2、食物的色香味
3、食物从哪里来
一、4、食物的营养生活中的食物
5、设计一日食谱
6、食物的消化
7、食物的变质自由研究
8、水是什么样的9、怎样使水变清
10、烧开水
二、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饮用
水
12、水是怎样变热的
13、糖到哪里去了14水与生命自由研究
15、玩具大集合三、16、磁铁玩具身边
17、玩小车的玩具
18、小车的运动自由研究
19、鸡
四、20、鸭与鸡家养
21、猫小动物
22、兔与猫自由研究
节次合计 ***1122711111711
时间安排
9.1—10.11
10.12—11.13
11.16—12.11
12.12—12.30
第三篇: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林 蕾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习了一些字理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
【教材分析】
全册共24篇课文,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课例、古诗诵读、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每单元的课例又由三篇课文组成,其中课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有带“△”的思考题,供学生选做。语文乐园由四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其中语文乐园
(二)(四)
(六)(八)中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
教材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八个话题,它们依次是:爱和爱心、学习和生活、自然之美、文化、诚实守信、动物、坚忍顽强、季节。
【教学目标】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35个生字,会认218个生字,16个多音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218个字,多音字16字,会写235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
2、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方法措施】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2、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精讲多读多练。
3、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4、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5、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通过来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说促读的方法,在读懂内容、抓住重点、理出顺序的基础上练说。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
2013年9月
第四篇: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体现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验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有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兴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进而认识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了解认识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概括的能力,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2、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食物;饮用水;身边的玩具;家养小动物等。
3、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三、学生的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82名学生,其中成绩较好地约有15人,这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习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兴趣一般的约有15人左右,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聪明,只是学习上比较懒惰,不太注意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兴趣差的约有11人,这部分学生底子较差,学习态度不踏实,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想办法改善他们存在的消极学习问题。
四、教改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第五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
绪论课——做科学,从身边开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们对时间的测量记录历程。了解做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做科学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讨论与讲述
3、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时间的测量记录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科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学过程:
一、引题入课:
每时每刻,在我们身边都有许多事物在变化,有许多现象在发生。例如: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我们吃饭、看书、打球、睡觉……当对这些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时,我们就是在学科学、做科学了。学科学、做科学有意思吗,你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好科学。
二、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与时间打交道,除了用钟表以外,你知道还能有哪些办法知道时间吗?
2、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测量记录时间的吗? ①首先,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补充:
3、说说你现在知道时间的办法有哪些?
三、小结:学习了本节课,你明白了什么?你觉得科学课有意思吗,喜欢吗?
四、作业设计:
1、古代,人们用了哪些计时的方法?
看太阳、月亮、星星,日晷计时,水计时,火计时,沙漏计时,机械钟表……
2、现在,你知道有哪些计时的方法? 电子钟表、石英钟表、数字表、原子钟…… 现在,你有哪些知道时间的方法? 看钟表、看手机、听收音机、看电视……
教学反思:本节课图片资源的动太性资源缺乏,没达到较佳的效果。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食物
第1课 我们在生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观察、测量,并与过去进行比较,知道自己身体有哪些地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哪些没有明显的变化,从而深入认识自我。在观察过程中,会借助工具来获得准确的数据,并用数据来反映自己的生长状况。
2、过程与方法:观察、测量、比较、讨论
3、情感价值观:感受研究自己成长变化带来的乐趣,为人生的科学生活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测量与比较研究。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题:
1、你知道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还有你小时候的照片吗?仔细看看。
2、还有小时候穿过的衣物、玩过的玩具吗?认真看看。
二、新课:
1、你认为,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哪些地方基本没有变? 学生说一说,教师补充。
2、实地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测量后,要求学生自己记录并保存以便今后做比较。
3、分析自己的主要特征:
4、教师说说今后的生长发育趋势。并简要点一下营养与锻炼问题。
三、作业设计:
1、从小到大,我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哪些方面没有变? 体形、身高、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 指纹、血型、DNA等没有变化。
2、我今年 岁,我的现在的身高是,体重是,记录日期:。教学反思:本节课仍然缺少鲜活的东西。
第2课 食物的色香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认识食物的色香味,并通过活动认识感觉器官子观察物体中的作用; 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3.情感与价值观:在观察研究中愿意与他人合作。教学准备
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2、其他物品: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满桌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问:面对这样一满桌丰盛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个归纳: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1)、分小组观察所准备的食物
每个小组一张观察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将观察到的填写在表格中,(2)、集体交流观察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行板书。(3)、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中去归纳
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行综合观察
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察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来观察物体?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种方法观察这些物体
2、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观察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肤、如:观察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来辨别。
四、归纳总结
1、说说我们今天观察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这些器官能认识到物体的哪些特征?
2、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
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
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触觉器官(皮肤)——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简单,其重点内容为认识物体,已超出了认识食品的范畴。
第3课 食物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能按食物的来源将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及植物类食物。能按照食物的来源对常见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食物的认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教学准备:鸡蛋(熟)、面包,肉类的食物,大米饭、蔬菜、水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教学重点:区分动物类食物与植物类食物 教学过程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品种
(1)、分小组进行交流,并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记录下来。(2)、全班交流归纳
提示学生注意:食物是指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并且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可以直接吃的食品。
2、认识食物来源于哪些动植物
(1)分小组进行,将带来的不同食物进行分类,看看这些食物分别来自什么动物和植物,在将研究的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面。(2)学生反馈
注意:A、食物来源要说出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称。
B、既含有动物成分的有含有植物成分的食物,可以将食物所含有的成分放开来写。(3)、问: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那几类? 动物类和植物类
3、对食物进行分类
(1)给所带的食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面,(2)对书中P13页的食物图也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3)交流并修正
(4)总结归纳:动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
混合食物:
4、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强调了混合性食物的认识。
第4课 食物的营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能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等实验材料。能 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实验法、比较法、分类法等
3、情感与价值观:能用所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教学准备
1、酒精灯、镊子,碘酒、滴管、白纸等
2、馒头、米饭、熟土豆、熟鸡蛋、肥肉、瘦肉、蔬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3、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资料。教学重点:常见的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列举平时爱吃的食物
1、在小组里面交流,对爱吃的食物进行统计,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2、汇报统计情况,根据学生的有无偏食的情况引入对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研究。
3、揭示课题
二:实验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1、介绍酒精灯及用途,边介绍边演示酒精灯的用法,2、实验:
(1)实验要求:将自己所带食物分成三分,分别放在火上烧、滴碘酒、放在纸上面按压,等方法进行实验。(2)分组进行探究,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对食物进行按压时,许多食物会留下痕迹,肥肉留下的是油迹,蔬菜留下的是水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火烧的要尽量避免黑烟,要放在火的外焰烧,三、归纳实验现象
问:你在研究食物营养的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 瘦肉鸡蛋——在火上面烧了有臭气味。米饭、馒头、土豆——滴碘酒了变成蓝色 肥肉、花生——在纸上按压有油迹 蔬菜——有水分
四、介绍食物的营养资料
瘦肉、鸡蛋等在火上烧过有烧头发的气味,这是因为食物里面主要含有蛋白质,它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材料。在食物上面滴上碘酒变成深蓝色是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按压后有油迹,是因为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脂肪和淀粉为人们提供能量。
五、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1、分小组来完成,将分类的结果记载下来。
2、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六、拓展、运用
1、阅读书中的资料。
2、回家对自己吃的食物进行鉴别,有哪些营养成分。收集有关食物营养的图片资料进行展览。教学反思:本课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偏高;实验过程中,课堂不大好控制。
第5课 设计一日食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谱”。
2、过程与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
3、情感与价值观: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并揭示课题:设计一日食谱
二、学生设计一日食谱
(1)讨论: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实际、经济情况等来设计。
(2)出示课件: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食谱的信息。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
(3)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
(1)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不合理的食谱。
(2)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进行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
(3)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
四、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1)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
(2)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
(3)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进饮食习惯。
五、总结
教学反思::本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得有趣,且对人生很有益。
第6课 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的组成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2、过程与方法:资料影片法、讨论法、讲述法。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面包、水果、纯净水等食物,消化器官的课件、消化过程视频资料 教学重点:认识人的消化器官,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
(1)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食物,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阅读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余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大肠比较粗,下端余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认识消化的过程
(1)看课件中的消化过程视频资料。(2)教师引导学生表述消化的过程。
五、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1)问: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怎样做保护好它,使身体更健康?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见解。
(2)看课件中的卫生保健视频资料。
(3)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六、总结拓展
教学反思:本课用的课件很不错,对学生很有益,但有些内容偏深。
第7课 食物的变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对比实验法、比较分析法。
3、情感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教学准备
1、一组变质发霉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烂水果、变质的肉等,一组是没有变质发霉的食物。
2、香蕉变质的过程图片。教学过程
一、比较认识变质的食物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1、出示两组食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要求:充分应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比较变质食物的特点,将变质的食物与没有变质的食物充分的进行对比,(严禁用口尝)
2、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食物名称外在的不同特点 没有变质的食物与变质的食物 米饭
馒头
肉 水果
3、对变质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
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二、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
1、猜测: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变质?原因可能有那些? 提示: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假设。
2、对猜测进行归纳;可能与食物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与温度的高低、食物中的水分的多少、食物外表的损坏等等因素有关系。
3、出示香蕉变质过程的课件,观察香蕉逐渐变质的过程。在让学生进行描述。
三、认识食物变质对人的危害
1、讲述:根据自己生活中经验和我们刚才看的资料,说说你认为食物变质了会对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危害呢?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再归纳。
四、探究哪些方法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时间
1、讨论,(1)生活中你看见爸爸妈妈是怎样让食物保存很长的时间的?(2)在超市里面买的方便食物又是怎样保质的?(3)我们吃的一些干果,大米又是怎样保质的?
2、交流归纳食物的保质方法:冷冻冷藏;晒干;用盐腌制;做成罐头食品;窖地;隔绝食品与空气接触等等。不同的食物要用不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研究馒头怎样保存的时间更长
教学反思:本课也很贴近生活,有些内容,教师还做了不少补充。
第二单元
第8课 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水的物理性质)。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过程与方法:观察法、描述法。
3情感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
教学后记:本课的内容也做了充实,让学生认识更为充分、全面。
第9课
怎样使水变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合作交流。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健康饮水,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准备:
1、烧杯、铁架台、漏斗、滤纸等。
2、浑浊的水、明矾。教学重点:实验的过程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一杯浑浊的水,问: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
2、围绕“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进行讨论。
3、汇报交流学生的想法,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3、组织实验:
(1)实验一: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加明矾后,效果更明显)(2)实验二:
用漏斗、滤纸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漏斗,从漏斗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4、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小结:实验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实验二采用的是过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浑浊的水变清。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问: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办法?教师讲讲自制过滤器的做法。
2、引导学生小结: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馏等。
3、讲一讲自来水厂的处理过程,并要求学生有机会时,参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程序。教学后记:本课尚缺一个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的课件。
第10课
烧开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水的沸点;了解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3、情感与价值观: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经过前面实验中那样净化处理的水还不能直接饮用。怎样得到能饮用的水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水烧开。(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烧开水是常见的事情,你注意观察过烧开水时的现象吗?
3、让学生凭经验初步说一说。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并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
2、讲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手要拿在温度计的上端;(2)眼睛要平视;(3)液泡不能接触杯壁或杯底。
3、实验操作:(注意观察烧开水时所发生的现象,并在课本33页图中的相应刻度上用点做记号)
4、汇报交流烧开水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如水面逐渐上升,水底渐渐冒泡,加热到一定时候水面冒“白气”,沸腾一会儿,水会变少等等)
5、讲述:水烧开了,我们也可以说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在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水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水温的变化过程。
2、除了水温的变化,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把观察到了的现象和大家交流。
3、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教学后记:本课做实验时酒精灯火力不行,临时采取了用卫生纸团加酒精快速加热。
第11课
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解释。
3、情感与价值观:敢于大胆想象;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烧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气球、带盖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铜球、铁环、开水、冷水、红墨水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烧开水》一课,从中观察到水在加热时,水位逐渐上升。今天我们来学习《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推测,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再在小组里充分讨论,你认为是“变多了”还是“变大了”。
2、实验操作
(1)实验一:用烧瓶、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和水组装一个实验。当点燃酒精灯时,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熄灭酒精灯后,水位逐渐下降回位了。
(2)实验二:用水槽、烧杯、玻璃管、小瓶、开水、冷水、红墨水组装一个实验。(让学生根据上述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然后,再教师指导。)当把小瓶放入烧杯里的开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上升。当把小瓶放入水槽的冷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下降。
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水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3)实验三:用热水、冷水、分别装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油和牛奶仿实验二的方法做。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
(4)实验四:用酒精灯、冷水、铜球、铁环、铁架台等。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铜球就不能穿过铁环。再把穿不过铁环的铜球放入冷水中浸一下,铜球又能穿过铁环了。(5)整理实验事实,填写表格。(教材36页下面)
(6)讨论:根据上面一系列实验的现象,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热胀冷缩的例子。
2、教师补充一些热胀冷缩的生活例子。如从前有冬天卖香油加热了卖(不是用秤,是用提子量),为什么?瓶装酒不能装满,为什么?
3、分析课本37页下面的图意,加深对热胀冷缩的理解。
教学后记:热胀冷缩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也很实用,教材还值得深入挖掘。
第12课
水是怎样变热的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认识到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2、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想象、合作交流。
3、情感与价值观: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研究能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铝片、火柴棍、蜡、铜勺、木筷、铁丝、钢尺、玻璃棒、橡胶管、水、纸片等。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方框形玻璃管等。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固体材料是怎样传热的。
一、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烧开水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研究了“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大家说一说,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热的”,同时,板书课题:水是怎能样变热的。
3、学生讨论:自己认为水是怎样变热的。
4、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引入本课的研究主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让学生猜测:壶底是用金属材料铝做的,想一想,铝片会怎样传递热呢?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有一块铝片(边说边拿给学生看),我们怎样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4、现在有铝片、蜡烛、火柴棍、酒精灯等材料,我们怎样做实验呢?
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三、汇报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1、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根据蜡烛倒的顺序,想象到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人们把这种传热方式叫传导。
3、进一步小结:可以想象,壶底把受到的热逐渐传递给没有直接受热的部分。
四、拓展研究:
1、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炊具,看一看做炊具的材料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用这些材料做炊具。不同的材料传热能力一样吗?
2、实验研究,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做实验研究,看哪些材料传热快,哪些材料传热慢?
3、整理实验数据,指导学生按传热的难易程度,给材料排序。
4、让学生说一说,手接触炊具的那一部分为什么是用塑料或木料制作。
5、联系生活,再举些实际例子。
第二课时
内容:水是怎样传热的。
一、提问引入:
1、壶底变热后,首先把热传给壶内下部的水,那么壶内上部的水又是怎样变热的呢?板书课题:水是怎样变热的?
2、学生讨论:水是怎样传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讨论实验方法:我们怎样做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呢?
2、用烧杯烧水,水是透明的,我们不易观察怎么办?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如用温度计测,用手摸,在水中放纸屑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方便易做的方法,实际选用高锰酸钾)
3、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动手做实验。
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四、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做第40页上图所示的实验。
五、整理实验结果,说一说,水是怎样传热的?
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
六、1、让学生完整地描述,用壶烧水时,壶中的水是怎么变热的?
2、教师小结:从水的底部加热,热的不断上升,冷的不断下降,最后达到整体均匀受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对流。
教学后记:酒精灯力量仍不行,还是采用了纸团加热法。
第13课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述法。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其他身边物体。教学过程:
一、以“驴子过河”的故事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研究“溶解现象”。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当学生使用各种感官时,提醒学生: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3)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砂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1)化了;(2)到水里去了;
(3)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4)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3、设计实验:学生仍然用砂糖放入水里观察;教师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以便观察。
4、实验操作: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5、得出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永远也沉不下去。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现象。
6、运用知识。
将砂子、粉笔、食盐、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没有溶解。并在课本42页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来。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实验情况,将实验方法记录在书上表格中。教学后记:本课的冰糖改用明矾了,一样可行。
第14课
水与生命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3、情感与价值观: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动物在饮水,被喷灌的大片植物等等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说说水的作用),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讨论: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1)出示图片:a、土地龟裂;b、禾苗旱死;c、斑马饮水;d、一株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看图后学生还可更多地举例)
(2)学生讨论,并汇报: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草和树都有会枯死……
2、做实验观察植物身体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实验一:
(1)出示实验器材: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2)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实验:用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4)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植物的身体内有很多水分。实验二: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
(2)观察: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
(3)小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
(4)讨论: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5)归纳: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三、运用知识:
1、阅读小资料。
2、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教学后记:本课尚需开发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自由研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水在0℃到4℃时却会出现热缩冷胀的现象,液态水变成固态水,体积明显变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独立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教学准备:试管、水、记号笔。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水受冷时体积变小,可在寒冷的冬天,有时自来水管被冰胀破,这是为什么?和小组同学一起先提出假设,然后想办法进行研究。
二、教学新课:
1、通过假设,提出问题:水管被冰胀破,可能是水结成冰体积变大的缘故。(通过讨论后产生问题)
2、根据问题确定研究方法:(做实验)
3、研究过程:在试管中,装入大部分水,先在水面处作好标记,再使水受冷结冰,结冰后可以观察体积是否有变化。
4、研究结果: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被冰胀破,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造成的。(介绍: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到4℃时却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评价。
教学后记:本课的重点是激励、调动学生的课外探索积极性。
第15课 玩具大集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玩具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玩具分类。
教学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尽量多地准备玩具,并少带相同的玩具。教师准备一些玩具图片,以免所带玩具太少不好分类。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玩具介绍比赛
学生示范有条理介绍玩具。(介绍玩具的名称、外观、构造、玩法、现象、感受)
二、玩具分类比赛
1、老师指导并提出要求:给物品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材料、声音等。今天我们要尽量多地分类,在这四个方法的基础每想出一个新的方法就给一颗智慧星。各小组把方法写在纸条上,方法多的为优胜组。
2、各小组汇报展示,教师板书。
3、老师小结:我们对在分类比赛中取得优胜的第?组表示祝贺,大家鼓掌!分类就是要找出对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同一个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玩具的分类方法有颜色、形状、材料、声音、运动方式、是否发光、软硬、大小、不同玩法(拉、推、拧、拖、开等)等。三、观察比赛
1、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让同学们一边玩玩具一边仔细观察现象,完成课本P51的表格。各位学生独立完成,不许讨论不许抄。每组互派一人监督和统计,以观察到的现象多的为优胜组。
2、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监督员巡视。
3、各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细小的现象。大家做得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多观察,因为很多大科学家都很重视观察。巴甫洛夫说:“ 观察,观察,再观察”。
史迈尔说:“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上剩余的题目。
教学后记 :本课充分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分类方法五彩缤纷、异常丰富。
第16课
磁铁玩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几种磁铁:条形、蹄形、环形、磁针等。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知道,磁铁能吸铁,磁铁有两个磁极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分析、试验、记录、控究。
3、情感与价值观:乐于与同学合作,尊重事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知道,磁铁能吸铁,磁铁有两个磁极等特点。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几种磁铁玩具。
2.(教师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磁针、杯子、水。3.(小组准备)刀片、曲别针、裁纸刀、铁钉、大头针、铁夹等铁制品,4、曲尺、橡皮、纸条、塑料纽扣、铝钥匙、铜钥匙等非铁制品。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任务:完成前三个部分)一、说一说
请同学们展示自带的磁铁玩具,给大家说说是怎样玩的,玩时观察到的现象。
二、看一看
1、师:刚才我们所玩的玩具中都有一样东西——磁铁。磁铁是什么样子的呢?见过磁铁的同学根据磁铁的形状描绘给大家听,好吗?
2、生:描绘磁铁的形状.3、师:教师展示四种常见的磁铁,并给同学们介绍.三 做一做
1、师:刚才我们从外形上认识了磁铁,那磁铁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请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材料,然后用磁铁靠近这些材料,看看有什么发现?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课本》P53的表格里。
2、生:分小组实验。把磁铁吸得住的材料放在一起,吸不住的材料放在一起。
3、师:各小组交换磁铁试试上述试验结果是否一致?
4、生:小组再次实验。
5、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析实验记录,想想磁铁有什么特点?
6、生:思考交流。(磁铁能吸铁)
第2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完成第四部分)四 用一用
1、师:拿出装满水的杯子,将一枚曲别针放入杯中。谁能取出别针而水不溢出来?
2、生:思考后演示。五 想一想
1、师:上节课的学习和刚才的应用让我们知道了磁铁有吸铁的特点。请同学们想想磁铁还有什么特点吗?根据平时的经验,提出自己的推测。
2、生:思考交流。
3、师:用准备的材料做演示实验。
4、生:观察现象并记录,完成《课本》P54表格。然后小组讨论:磁铁吸物体有什么特点?记录讨论的共同结论。
5、师:小结(磁铁两端吸铁最多。吸曲别针最多的两端就是磁铁的两个磁极。)六 试一试
师:平时放在铅笔盒里的橡皮,在使用时经常会滚掉和遗失,大家能不能运用我们这两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动手试一试吧!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二、三、四题。板书设计 磁铁玩具
磁铁的形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磁针
磁铁的特点:能吸铁,两端吸的铁多(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教学后记:
本节课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多玩磁铁,看谁的发现多。
第17 课
玩小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磁铁的南北极以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以及现代磁悬浮列车;会做磁铁指南北的实验及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能用归纳的方法概括磁铁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指南针,以及现代磁悬浮列车,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教学难点:做磁铁指南北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玩具小车、小车模型、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磁针、支架、水槽、泡沫、细线、水;司南、罗盘、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前两部分)
一 指导学生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1、由玩小车引入,利用磁铁的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不接触小车,推着小车走或拉着小车走。
2、把两根条形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靠近,观察小车的运动,并画出示意图,标明小车运动方向。再变换小车方向,用同样的方法做实验。
3、对照示意图,归纳出条形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
4、用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做实验,归纳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两端接近时的特点。
5、总结自己的发现:磁铁的两端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二 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特点。
1、老师介绍两种实验方法(悬吊法与水浮法),让小组任选其一进行实验。
2、教师指导。要注意:防止铁制物品和其他磁铁对实验的干扰。学生分组实验时,磁铁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互相干扰。用水浮法做实验,盛水的容器不能是金属。实验还要反复几次,其结果一样,才能归纳出磁铁有指南北的特点.3、告诉学生磁铁指南的一端就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4、讨论磁铁为什么能指南北。
因为磁铁上有两极,且两极磁性最强,而地球也是个大磁体有着南北磁极。
第二课时
(学习三四部分)三 总结磁铁的特点。
1、学生总结。与第16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探究磁铁特点,然后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磁铁具有的特点并写在《课本》P56。
2、教师小结。磁铁能吸铁;磁铁能指南北;磁铁有两极,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四 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及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
1、介绍指南针的历史。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指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2、介绍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没有车轮的陆上无接触式有轨交通工具,时速可达到500公里。它的原理,是利用常导或超导电磁铁与感应磁场之间产生相互吸引或排斥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面或下面,作无摩擦的运行,从而克服了传统列车车轨粘着限制、机械噪声和磨损等问题,并且具有启动、停车快和爬坡能力强等优点。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从浦东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三十多公里只需6~7分钟。是利用“异性相吸”原理设计,是一种吸力悬浮系统,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吸力使车辆浮起来。
3、分小组讨论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磁铁的特性?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一、二、三、四题。
2、查阅资料了解指南针和磁浮列车的更多情况。教学后记:本课还要求学生更多地去玩,去发现。
第18 课
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推、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知道推、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认识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以及研究推拉产生的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教学难点: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实验.教学准备
1.电动小车、发条小车、橡皮筋做的小车、没有动力装置的小车等。· 2.厚书、多个钩码、时钟。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装有磁铁的小车可以用磁铁去靠近它让它运动起来,其他玩具小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呢?
2、生:观察思考后交流.(磁铁、发条、电池、遥控、橡皮筋、喷气、手推……)二 探究使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小车运动的办法。
1、师: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玩具小车,要使它运动起来,有哪些办法? 试一试,这些办法是否有效。
2、生:写出有效的办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和检验。
3、师:这些办法是靠什么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它们使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4、生:交流。
(靠力使小车运动,力可以使小车从静止到运动、从慢到快,可以使小车前进、后退、拐弯。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三 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
1、师:在一辆小车上分别装上不同重量的物体,其他条件不变,小车的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用实验来进行研究。
2、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放上一本厚书,(使小车运动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同时,防止小车滑落到地下,这实际上也确定了小车运动的距离。)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控制小车的运动。第一次在小车上放一个钩码,第二次放两个钩码,第三次放三个钩码,放的钩码逐渐增多,记下每次放上的钩码数及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并填好教材上的表格。
3、师:在小组巡视。指导学生除了改变载重量外,其他的变量都应该加以控制,如一定的距离、牵引力一定、同样的“路面”等。
4、生:从实验记录中找出规律,分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
(在牵引力相同的情况下,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越慢,载重量越小,小车运动的越快)四 分析实际生活中车辆行驶快慢的原因。
1、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上的四幅图,说说车辆运动的快慢还与什么原因有关?
2、生:交流。
第一幅图,因道路弯曲且不平,车辆运动较慢; 第二幅图,道路笔直且平坦,车辆运动较快; 第三幅图,货车载重量较大,货车运动较慢; 第四幅图,汽车是空的,运动较快。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一、二、三、四题 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1、力可以使小车从静止到运动、从慢到快,可以使小车前进、后退、拐弯。
2、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3、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4、在牵引力相同的情况下,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越慢,载重量越小,小车运动的越快
教学后记 :本课重点强调路面、载重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自由研究 研究目标
1、进一步了解探究磁铁的特性。
2、怎样找出磁铁的南北极,磁铁断了还有南北极吗?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指导建议 本研究要一节多课。先用半节课完成指导过程的第一二三步(主要让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然后用一节课完成四五步。指导过程
一、了解本单元自由研究活动的主题。
怎样找出磁铁的南北极,磁铁断了还有南北极吗?
二、学生分组自由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及内容。在有关磁铁南北极的问题中选一个进行研究。
三、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
1、研究准备。
2、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主要运用实验的方法)
四、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五、各小组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第四单元
第19课
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鸡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身上长满羽毛,有喙,繁殖方式是卵生。
2、过程与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鸡的外部特征。能按照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开展研究。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有目的地观察鸡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鸡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启发学生回顾关于鸡的已有认识。
1、教师出示:有关鸡的图片和鸡的生活资料,提问:说说这些鸡在做什么?
2、教师提问:除了鸡的这些活动,你还知道鸡的哪些事情?
二、观察鸡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获得对鸡的整体认识。
1、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鸡的身体特点。
2、联系生活,回顾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鸡的生活习性。
3、教师讲述鸡的主要特征 身长羽毛,有喙,有爪,卵生。
三、提出问题,整理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1、通过观察、了解,关于鸡,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2、整理问题,指导学生将问题分成两类:一是本节课可以研究的问题;二是课后可以在家里或者到养鸡场自行研究的问题。
四、设计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设计研究方法。
2、汇报设计的研究方法,看看是否可行。
教学后记:鼓励学生课后有机会多多观察鸡,看还有什么发现。
第20课
鸭和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鸭的喙、蹼脚及羽毛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鸭在水中生活有什么好处。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认识身体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抽象和概括,把握鸟类的共同特征。
3、情感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认识更多的鸟,培养学生的爱鸟情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鸡和鸭的剥制标本或挂图;鸭的生活习性的课件。
2、分小组准备如下工具与材料:鸡、鸭的羽毛(正羽)、烧杯、放大镜、废旧牙刷、镊子、洗洁精、油脂、热水、冷水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鸭与鸡外形有什么不同?
1、回顾:鸡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出示鸭的图片,学生观察。
3、汇报:鸭与鸡外形有什么不同?
二、研讨鸭和鸡生活习性的不同。
1、提问引入:我们观察了鸭的身体结构,发现鸭与鸡有许多有不同,如鸭的喙是扁平的,且很长,脚有蹼等。鸭与鸡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利用挂图,课件等资料进行补充和强化。
三、实验探究鸭为什么适应在水中生活。
1、实验:取鸭毛、鸡毛各一根,分别放在水里,然后取出来,看它有什么变化。
2、猜测:为什么鸭毛不会被打湿呢?
3、学生探究。
四、阅读资料 课本67页。
五、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鸭,你发现了鸭身上的哪些秘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鸭与鸡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并作好记录。身体特点 繁殖方式 鸡 鸭
二、比较、归纳鸡与鸭的相同点。全身长有羽毛,有喙,有翅膀,卵生等。
三、从个别到一般,形成对鸟类的认识。
1、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像鸡和鸭一样?
2、教师小结,揭示鸟类的概念:我们把所有像鸡、鸭这样的动物归为一类,叫鸟类。
四、运用概念判断。
1、课本69页的动物中,哪些属于鸟类?为什么?
2、教给学生判断的方法。
五、课外延伸。
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长期观察一种鸟的生活习性,了解它的生活规律,写一篇观察报告。教学后记:鼓励学生课后有机会多多观察,看还有什么发现。
第21课
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从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身上长满毛,胎生,小猫吃奶长大。
2、过程与方法:能将关于猫的研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乐于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愿意参与交流研讨,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3、情感与价值观:知道猫抓老鼠,保护粮食,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猫的生活习性方面的投影片。
2、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猫的生活特点,如果家里养有猫,可以装在笼子里带来和同学一起观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经验。
1、播放猫的录像资料。
2、出示猫的挂图。
3、猫的身体有些什么特点呢?
4、猫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
二、学生讨论:猫的身体结构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1、提问:猫的身体特点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
三、学生小结,将“我的发现”记在课本上。猫身上长毛,有四肢,胎生,哺乳,爪尖齿利等
四、课后延伸。
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研究。教学后记:鼓励学生观察及上网查阅资料。
第22课
兔与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吃奶长大。能认识多种常见的哺乳动物。
2、过程与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猫和兔的相同点,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小动物,乐于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兔的生活习性的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有目的的观察兔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兔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察兔的身体特点。
教师出示观察材料,兔或兔的挂图。
二、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板书到黑板上。
三、比较猫和兔的异同,揭示哺乳动物的概念。
1、将兔的特点和前面一课观察过的猫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记录到课本上。
2、研讨、汇报。
3、教师小结。像兔和猫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小动物吃它妈妈的奶长大,叫做哺乳动物。
四、运用概念判断,认识更多的哺乳动物。
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图,指出课本中的这些小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哺乳动物?人是不是哺乳动物?
五、单元小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鸟类和哺乳动物,你能说说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不同吗?在学生比较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研究鸟和哺乳动物,主要是从它们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研究的。在以后研究别的动物时,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研究,并且可以将这些方面特点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
六、课外拓展。
同学们课后可以选定一种动物,继续研究它的生活习必性,并写一篇研究报告。教学后记:鼓励学生观察及上网查阅资料。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家养小动物的认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解开一些迷惑,收获一些知识,发现一些现象。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的了解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的动物,你们觉得他们有哪些比较有趣的地方没有?有哪些你们还弄不明白的地方没有?
二、收集问题,整理问题。
1、学生发言,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全记在黑板上。
2、整理问题:当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剩下的问题中值得探究的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
三、确定研究方法。
学生选中问题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怎样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确定好他们的探究方法。
四、课后探究。
五、记录探究结果。
六、汇报探究结果。教学后记:自由探究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