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讲解

时间:2019-05-15 02:4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讲解》。

第一篇: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讲解

新课程理论学习(教师培训材料 领学人:郑召锋

一、课堂教学过程控制研究

1.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调控的基本理论的研究。(1课堂教学过程调控与目标教学原有教学模式改进、创新。(2影响教学过程调控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因素地位和作用。(3课堂教学过程调控学科教学差异性的。

目前在广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畸形现象,然而广大学生却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当前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倡导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就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广义的有效教学应当包括有效教育和有效教学,因为思想教育应当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教育的有效性往往是通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出来和具体落实的,所以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育的有效性。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个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而且更是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本文主要就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策略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

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因此,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无实在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

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双全”意识,既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因为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数学、英语、物理等的发展。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更不要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当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

(2关注教育教学的实际效益,围绕“用师生的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了最多的内容”,也不是取决于教师事先计划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

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3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与科学,措施才有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今天的教学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功在何处,失败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等等。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谈不上是有效教学。

(5有效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是成正比例的相关影响,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对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建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因为他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用的。

(6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与技术。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它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尽可能的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教育教学技能,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与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意义构建”的基本功等等。

3、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1关注学生。主要表现在:①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不是从经验出发。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的关系,既要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能成为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客户”、“上帝”,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一旦学生不愿听,不想学,或

者不会做的习题,不要去责怪他们,因为教学要常常反思,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服务出了问题。②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彻底改变“在听中学”一统天下的单一模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千方百计地实实在在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③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习活动的“平等的首席”。在现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在网络时代的生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与裁判者,而应当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路人,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应当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不搞包办代替,更不能控制学生的思路与思维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去主动地适应学生,而不是去主宰学生;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通过一定的必要的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指导与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应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富有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

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的渊博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关注发展。这里的发展当然指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也指学生和老师的个性发展,但尤其是指学生的基本学力、个性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①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力、创造力的发展,在中学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中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②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③关注教师的发展,当然包括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和健康心态的发展。我们提倡“在教育教学中享受

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新理念。教师在研究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怎样把学生教好,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

(3关注过程。主要包括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②关注学生思考与练习的过程;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性格与情感体验;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承受力;⑤关注教师的反思教程等。在关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两个标准:第一,课堂教学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情绪怎样;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否真正体现了合作优势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有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让教师有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研究。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心态和个性特点,学生也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更广泛地延伸到课外。对于那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但教师又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课后一定要认真研究,并且找机会与同学们一道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尽管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我们也不要奢望每位教师都去做这种不现实的理想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希望每位教师都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调控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1实施“教学目标调控教学、有效评价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目标调控。

(2在学习时空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机会教学策略的研究(学习时空调控。

(3学生明确目标,通过预习自学,掌握教学内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内容调控。

(4以先学后教为主,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展示、交流预习学习成果进一步达成预设的目标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方式方法调控。

(5通过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监测,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反馈测评调控。

(6诸种教学策略调配、综合运用的研究。

审视目前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存在,传统被动单一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束缚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之际,讨论和研究如何促进教学有效性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

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我们认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知识、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其次是学生,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原有水平、学习动机;还有其它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生关系。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标准来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的也是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从

质的方面规定“学什么”,从量的方面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多少”;而是教学方式,指教学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形态和依靠的手段,如直线型教学方式、模块式教学方式、口头讲解和板书、直观教学器物、电化教学信息技术等;第三是教学情感,指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教学效果的产生与它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要想深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教学效果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学效果有以下三个特点。一为时效性,时间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显性因素。课堂教学的时间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基本变依据。时间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投资资源,充分开发课堂教学的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堂时空产生无限的价值,就必须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和利用,妥善处理教师教学行为所用时间和学生活动所需时间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疏密有致”、“张驰有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浓缩学生人生精华的时空。二为整体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非常复杂,它是课堂教学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课堂教学内部各个要素。一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必须以课堂教学各要素优化为基础,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使各个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其作用,形成教学的有效合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整体综合效应,各要素只有综合地发挥作用,才能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三为动态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生成过程充满了变数,预设和结果并不能完全吻合,事前根据课堂教学的输入条件以及其它相关因素,并不能必然推导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认知活动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个性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从而形成各具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也会衍生新的表现行为,如学生产生的理解行为、想像思维、表现冲动、探索欲望、发现动力,教师产生的创造灵感、教学机智、随机调控、即时发挥等,这些新产生的因素又会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确定课题研究的教学有效性目标包含以下四层含义:(1增强目标意识,树立教育对象的全人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双全”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将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人的全面发展

上。(2 增强发展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教学的评价重心,达到由重视教学的结果向重视教学的过程转变;(3增强教学效益观,树立科学的教学业绩观。教学效益和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效益是指学生的收益,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即“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结果是建立在教学“最优化”追求基础上的,“低耗高效”是有效教学的最基本含义和追求。(4增强教师的自觉性,树立科学的教学反思观。有效教学迫切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形式?”。

第一围绕教学方法这个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来开展研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①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与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密切相关。“教学水平”即教

师的专业化素质,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好的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差的设计将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②精细的授课程度。教师在授课当中所使用的语言、指示等,是否能够清晰讲授他所讲授的内容,是否能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各种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哪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合所有教学情境,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④强调任务导向。教师在一节课中花多少时间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花多长时间用于琐事的管理,这实际上是个课堂教学组织的问题,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

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就能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

⑤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由于教师在任务导向当中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将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⑥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心理良好感受达到的程度。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乐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总是被学习失败的阴影所笼罩,他们迟早会丧失学习兴趣的,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⑦向较高级的思维进展的程度。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鼓励引导学生形成更高一级的思维,更好的批判力和创新力,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

突出模块化教学思想,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更多关注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是为学习创造条件的。教学模块设计,是指教师在把握课堂探究目标的前提下,设计最佳的教学模块方案,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把探究性学习活动分解为几个主要的板块,对每个板块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形成方案库,时时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活动,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探究环节次序的变化,使学习流程具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探究过程的需要。模块化教学体现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的三点理念。教学模块设计实质就是教师将学习任务放置于模块中,在模块中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块设计前,要全面的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要做到成功预设探究性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生成性目标。

第二、围绕课程这个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开展研究。按照学生“最佳发展期”设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不是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

识的“填灌”,而是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也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是课程开发的必然选择。教材只是教学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班级学生身上也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掌握知识的方式和熟练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我们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创造,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经加工、归类重组后的教材,产生具有迁移性、思考力、再生力的有效知识。

第三、围绕教学反思这个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加强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反思。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它主要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

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 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1 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遽变革,教育 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 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更要思考“怎 么教”,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具体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 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甚至还要更深一层地思考“为什么教”,了解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 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者以终极关怀,是课堂能够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才是有效教 学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学校已经把“讲业绩,看效率”作为学校教师教学的行为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教学有效 性”的思想作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思想,将贯穿在整个的教师教学行为过程中,期待所有 的教学课堂、所有知识点的教学都是我们实验研究的案例。3.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多维性原则 多维性原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

课堂教学的过 程和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多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内容的 多维性,即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 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但这并不是说,每次 课堂教学都必须要完整地对所有的因素进行评价、或者所有的因素在每次评价中所占的权重 都是一样的,而是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有侧重地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评价 的目的,也要考虑到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前教学评价发展的理论前 沿。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是研究者和教育管 理者,缺少课堂教学内主体的充分参与。而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要求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 外的人员,如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 事或同伴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最后是 评价方法的多维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量表或者纸笔测验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 优点在于其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但是其弊 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评价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内容脱节,不太适合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评价等。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中改变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方式,更多地 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 方法,也要重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因为量化的评价 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而质性评价却更关注复杂而丰富的 课堂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及其间真实的表现。(2)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状 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过程性原则强调以教育 教学过程中评价对象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体现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质量的过 程。过程性原则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把全部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论这些活动是否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二是在方法论上,既倡导量化研究的方法,也给质 性评价一定的位置;三是本质上受“实践理性”的支配,它强

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评价者 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3)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下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在真实性评价中应该包括有真实性任务,即某一具体领域中专家可 能遇到的那些真实的生活活动、表现或挑战。美国学者戈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认为真实性评价有五个特征:一是评价既指 向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凸显评价的诊断与服务功能,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而不仅仅是选拔与区分功能;二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 活的真实情境中,给学生呈现复杂的、不确定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以及需要整合知识和技 能的活动任务(即“有意义的真实性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各种真实 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积累与占有程度;三是 任 何 一 个 真 实 性 评 价 都 必 须 事 先 制 订 好 用 以 评 价 学 生 的 “ 量 规 ”(rubrics 或 “ 检 核 表”(checklists。所谓“量规”,是一种界定清晰的、用来对学生的表现或作品进行评分或等级 评定的评估工具。一个完整的“量规”应当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具体的评估标准”“区分熟 练水平”以及“明确的反馈”,学生应该提前知道评价的任务及具体标准,而不是像传统的测 验那样需要保密;四是真实性评价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评估策略,以适应各种能力、各种学习风格以及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为展示他们的潜能与强项提供机 会,而常规的考试与测验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且常常用来找出一个人的弱点,而不是 他的长处;五是评价通常被整合在师生日常的课堂活动中,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部 分。在真实性评价中,评价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测验接受者,而是评价活 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参与评价(包括对同伴的评价或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尽管不排除其检查、选拔和甄别的作用,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 发展、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 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即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变化,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发展性原则有以下特征:首先,发展性原则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个体的和谐和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其次,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 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 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第三,发展性原则在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静态、常态因 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由师生之间情感等的交互作用而使得课堂 教学出现的偶发性和动态性;第四,发展性原则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 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能够体现差异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第五,发展 性原则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质性评价的作用,强调用质性评价去统整定量评价,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会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 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

二、对当前农村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一轮的课改活动在各地搞得轰轰烈烈,各种围绕新课标的研 究课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毋庸置疑,深入的研讨活动,浓郁的研究气氛,对广大教师全面 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教科研方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学校 围绕新课标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存在一些现象,应该引起重视。1.研究课题重功利,轻内需。“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广大学校领导的共识,同时,学校教

科研工作也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各级领导都普遍 高度重视。于是,围绕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总课题,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行动,出现了校校有 课题、人人搞研究的局面,但是,在数以百计的课题中,许多只是为了评优、评先进,还有 是教师为了评职称而立的,很多的农村学校课题立项缺少上级部门的指导,没有从教育面临 的实际问题着手,没有从课堂教育的矛盾冲突中选题,没有成功的教育经验的依托,科学性、可行性都值得探讨,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 彩。

同时,教科研的选题反映整个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也制约着研究工作的程 序和方法。中小学教科研的基本任务是解决中小学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教育实践” 是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主要源泉,也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尤其在“走进新课程”以后,教 育理念的巨大变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 学方法的择善而从,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趋势等无不是课题选择的“源 头活水”。但是目前学校和教师在教科研选题上“跟从”别人的多,加以创新的少,课题选择 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众多课题并无太多差异,有特征、有个性的少,重复研究、低层 次研究的多。如“自主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等课题遍地开花、大同小异。或者“穿新 鞋走老路”,或者“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惟独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其实,具有“创新意 义”的课题研究,是具有“校本”、“师本”倾向的,必须就学校及教师本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进行调查、归类,找出共同特点,再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去伪存真。3.研究课题重成果,轻过程。教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 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目前,教科研活动中追求“形式 主义”的太多,主要表现在:(1)重视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了实施过程的历练,方案和报告写得尽善尽美,“理论”、“原则”叙述详之又详,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 点水。(2)重视开题及结题时的“轰动场面”,而无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开题及结题时,专家云集,嘉宾满座,经过几次的展示活动后,积累了一些资料,特别是形成了论文集,结 论往往是“该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平时大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对研究过程 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偏差却常常轻描淡写,甚至遮遮掩掩。(3)课题更换频繁。为追求所谓 的科研成果,许多知名的学校课题研究都搞“短平快”,当一个课题结题后,新的课题又上马 了,教师刚刚从研究活动中得到的教学体验已不再适应,角色又要进行转换。诚然,以上做 法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专家指点确实能保证课题实施的规范性,名师引路又能确保少走弯 路。但教育关系到的是人的成长,一个课题的实施乃至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更需要自身大量 的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哪怕是实施中的失误与偏差也是很宝贵的研究 成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潜心研

究,剥茧抽丝,于细微之处见功夫,而且,由于农村学校受 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教师无法适应不断变换的课题,往往被牵着鼻子走,课题研究也只能 是走过场。因此,在专家论证、名师指导后的“操作过程”、“自我练兵”是万万不能忽视的。课题研究只有扣住“研究内容”,抓住内在联系,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使教科研方案的假设及成果的呈现珠联璧合,浑然一体。4.研究课题重展示,轻推广。在课题研究中,重视物化成果,忽视“推广辐射”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关注“过程实 施”,很多学校也喜欢大规模、大动作,通过大型公开展示,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聘请导师来校“指点迷津”,希望能让老师茅塞顿开,快速成长。不少学校在一个课题的实施 过程中,挑选优秀教师进行 2 至 3 次的公开展示活动,试图通过活动证明课题研究的价值,论证所采用的方法手段的合理性,然后顺理成章地结题。即使是这样的活动,也往往局限于 几所所谓的“项目学校”,很多的学校只能是看热闹的旁观者,出现了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然而,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的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

究法”,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并在应用中再进行研究、改进和发展,这样的研究才是最有 价值和意义的。课题“研究”并不是主要为了结集论文、展示成果、获得奖项,而是为了积淀 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并加以总结、推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特别是 农村学校,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从名校名师那里汲取,教师可以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启 迪,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许多好的课题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可是最多经过 2 至 3 年时间便宣布结题,而农村的教师刚刚摸出头绪,刚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却不得不 因为不合时宜而中断,投入所谓的新的研究中去。这样的课题研究,社会效益不能达到预期 效果,既浪费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又打击了许多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可谓得不偿失。总之,农村学校应该是课题研究最广阔的天地,课题研究应该植根于农村,植根于广大农村 教师,有关部门应该要进一步重视课题研究实效,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教科研培训,落实农村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带领广大农村教师一起投身课改,让他们共同体验课改的喜悦,享受课 改的成果。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克山县西城中学课题组 姜文广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8月,本课题组承担了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也有了极大提高。现将课题组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教学效益,更要关注评价”的观念,对教学有效性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低效现象严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一进是人们探索的问题,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但仍然不见成效。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分析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校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根据本校实际,探求一种既能实施有效教学又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既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又能全面提升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内容:

1、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

2、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

3、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4、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三、研究过程及实施途径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06年3月申报,于2010年5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组织准备阶段。建立组织,准备资料,培训教师,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形成分析报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1)有效备课。

首先,我们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行了校级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二是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改变备课的格式,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两块。其次,改变以往的独立备课,实施合作备课,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备课。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备课时要设计好怎样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要具有启发性。

(3)有效提问。

要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它与“满堂灌”相比,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4)有效倾听和有效评价。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教师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问题。

(二)实施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课题组成员每周都要观看专家讲座光碟,学习“教学的有效性”理论,另外还坚持自学、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

2、立足学校现实,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是:“引导自学、点拨导学、内化所学、质疑求学”。特点是突出一个“学”字,教师教的过程要符合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自学、合作、探究的过程。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具体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导语,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这也是实现有效讲授的基础。

第二步: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教师精讲几句,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2、可对“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教师的话不宜多,避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3、各小组通过自学,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第三步: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通过上一步的反馈,呈现本步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合作探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和商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本步活动中,要使所有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制造发言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步: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1、训练的目的是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快节奏完成。第五步:反思总结,质疑求索。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反思总结,谈自己的收获,哪里有疑问,进一步巩固所学。

第六步:分层作业,达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是以基础为主,同时配有少量有提高的题目(一般指课后习题),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课目(课后复习题),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保证在30分钟内完成。同时采用分层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调节。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大部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进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课题的研究,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校级综合教研课”“课堂教学研究讨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还能去探究一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通过模仿、反思,提升了教学能力。很多教师逐步进入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状态,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从而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姜文广、邢怀勇和赵强三人的研究成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省市级获奖文章达35篇,参与各级优质课评比,获市县级奖励8人次。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徐慧君的课题《教师要全面、客观动态地关注学生成长》、邢怀勇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王丽萍的《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被列为县级重点课题,已于2009年结题。

3、“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4、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教师的工作量加大,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得部分教师知难而退。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今后设想。

为保证课题研究成员的实施,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校本培训,继续探讨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3、立足本校实际,从学生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

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

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

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据我了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看过相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或者报刊杂志等等,对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也关注极少,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平时不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不刷新自己的信息,不更新知识结构,不及时的补充学术养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无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和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以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三、教学观念及方式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都比较滞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写字以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公式化。很多老师不与时俱进,依然在原地踏步,语文教学中仍然是按“熟悉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中心思想”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并且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是完成了这个三步骤,自己的教学任务便是达标了。

2、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调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语文课中,“通常只是读课本,听老师讲解词语、概念,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有意思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单向的、独断专行的活动。

3、教学手段原始化。农村很多学校依然还是黑板、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学手段,一些相关电教设备和辅助教学的教学仪器基本是没有。

四、学生的阅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读书而发展。农村的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或不再读其他的书籍,很少学校有相应的图书馆,可想而知,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多么的狭窄,在语文课上,老师的导语知识背景又不够,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去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看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想想都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五、评估标准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精神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评价观。素质教育的呼唤,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与现状,应该引起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怎样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状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最好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至少有八种能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部相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第一、教学评价应该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第二、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以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德、体、美、劳等)为评价对象。所以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教学教法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教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培育者,要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学生、家长、领导的意见,可以请别的老师观察和点评,在互相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从中吸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时刻不忘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灵台一中

史志红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 发展 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转变角色,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创设材料情境,拓展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一单元第二节《宇宙中的地球》中“存在生命行星”的教学时,可以展示课外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地球生命和地外文明》等,对课文进行适当补充、解释和拓展。学生经过阅读、理解、讨论、分析补充材料,对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中“火山”的教学时,我向全体学生讲了故事“庞贝古城的毁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紧靠它的罗马庞贝古城被埋没了。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从地下挖出古罗马钱币及大理石碎块,揭开了庞贝古城之谜。人们在开掘时,发现了许多悲惨受难的景象。” 真实的故事和火山简介,激发了学生掌握火山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与学。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创设图像情境,启迪教与学。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弘扬个性,落实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让学生“自组”。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让学生“自读”。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让学生“自议”。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第四,让学生“自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这样,教师的教学能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第五,让学生“自练”。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减负。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纠错,既落实了知识,又激励了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第六,让学生“自探”。“问题研究”、“课后活动”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根据“问题研究”和“课后活动”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实践,课改任重道远

三年的实践证明:“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一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学生获得了人生体验,激发了活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还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论文参评作品

7号

论文名称:

论文作者:

工作单位: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 小 芳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小芳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数学组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高中数学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除了教材内容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数学教学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当前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具体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随着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渗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气和活力,使我们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所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体现出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笔者根据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所以,所有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彻底更新教学观念,重新开始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教学是提高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任务。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原来教师是主角位置,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把原来单向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式教学。

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效率才是最高的,创新的火花才会爆发。因此,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结合现实情境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适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类似的理论知识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曾经举过这样例子:某种汽车购买费用为10万元,每年交保险费、养路费及汽油费合计9千元,汽车的维修费用平均为第一年2千元,第二年4千元,第三年6千元,依次成等差数列递增,问: 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 又如: 已知a,b,m都是正实数,并且ab,求证:

ama。这是一道真分数型不等式,如果直接去证bmb明,单调枯燥。如果设置情境: 有糖a克放入水中得b克糖水,糖水的质量分数是a。又问: 糖加m克,此时糖水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bam。笔者又问: 变甜还是变淡了? 学生很自然地回答: 变甜了。于是得到了bm这个不等式ama。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以数学bmb的意识、方法、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绝好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知识的教学。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变化规律等,既直观明了,又能反映变化的过程,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十分有好处。在高中数学中恰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运用得当既可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

比如,函数yAsin(wx)图像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自由地给A,w,分别赋值,动态演示出图像变换(平移或伸缩等)过程,使得学生很生动、很直观地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探索出它们分别对图像变化的影响控制作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来控制图像演示过程的速度,让学生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有的学生尚未完成,还可以自己将课件拷贝回家,再加以反复体验。这样的认知环境和认知过程,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实施开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

开放题能够给予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和喜悦,探索真理的希望和信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探索创新的意识,并通过讨

论交流使各自的潜在发展水平成为现实的能力水平。如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训练中,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将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兑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很多,学生对于其也有多种思考方式:有的采取枚举的方式,逐个列举出来;有的学生将不同面值的硬币画出来,并采取组合的方式,进行随机组合;部分优秀学生利用不等式知识设五角面值的硬币为a枚,二角面值的为b枚,一角面值的为c枚,根据题目的要求满足如下约束条件,5a2bc10,0a2,0b5,0c10,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讨论可以得出10组非负整数解。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的否定前两者学生思维的简单性,也不能单纯地嘉奖后者学生思维的深入和严密性,而应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否则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会被老师的批评和否定扼杀在摇篮中。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则要求教师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认识感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心与心的沟通,首先应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要求教师不管针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比较内向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差生要有耐心,积极营造融洽的氛围,循循善诱,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信心,使他们消除顾虑,积极发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建立平等沟通的桥梁,通过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合而促进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的交流互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不断提高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教学质量,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解决好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为起点,使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为终点,为学生打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思考、认真探索、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也是教师个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在完美的追求过程中可以使教学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 考 文 献

[1] 汤光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设疑的作用[J].学苑教育, 2010(12),39.[2] 柳在兵.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2010(6).

[3] 梁长苗.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9(33),79-80 [4] 吴伟鸿.运用多媒体技术改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认识[J].福建论坛,2008(2),174-17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下载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内容摘要】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探索英语课堂,深入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初中英......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5篇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完善,在新课标改革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接受水......

    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定稿)

    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背景 1.社会背景 当前,由于受部分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人们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各种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及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初中英语作为初中课程教学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形......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并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标准,我们不难发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素质是影响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中课程中,英语属于是基础课程,也是在高考中拉分的学科。英语学习中,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和翻译。作为高中学生,能够深刻认......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反思 周宏家 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快两年了,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