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定稿)

时间:2019-05-15 00:3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定稿)》。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定稿)

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背景 1.社会背景

当前,由于受部分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人们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可以了。针对这样的现象,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减负提质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近年来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负担过重和“高分低能”等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随着社会大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学生身上所呈现的自主性、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及具有能动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呈现出多元、多层、多维的价值形态和价值取向。一方面他们注重求知、求新、求异、求奇,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能动意识,他们主张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特别强调自我,集体意识淡薄,自我意识与集体观念反差大。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面对这些千变万化的教育对象时往往需要自己的观察、思索、感悟、理解,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方法。因此,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提升班主任素质和能力,这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有效性、针对性的重要手段。

2.学校背景

当前,班主任培训内容上比较零碎,形式上较为单一,在此方面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也比较缺乏,需要探索采用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策略来促使班主任在学校班集体建设、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等工作中学习相关理论,同时提高将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促进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一直以来,班主任工作都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专门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专门负责班主任培训、交流、考核等工作,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全区班主任有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可以参考借鉴的设计和操作策略。

3.课题意义:

(1)促进班主任个体成长。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基础上,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做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比任课教师队伍建设更为重要。

(2)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工作是影响班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充满个性差异的具体的人,班主任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不仅需要自身人格力量的支持,更需要具备相当的教育智慧和专业能力,这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关键。

(3)改进班主任工作现状。目前我市班主任老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要花费班主任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常常教育效果不高,客观上挫伤了部分班主任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4)满足班主任工作特殊性要求。正确处理好以班主任与学生为轴心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派生出一系列关系,包括班主任与该班任课老师的关系,与学校领导、学校各部门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社会有关团体、有关部门的关系;与家长、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

二、课题的含义、理论假设和依据

1.班主任有效培训是新时期班主任如何通过岗位培训,在专业素养上的自我完善与提升,更新德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索研究小学班主任实际工作与素养提升两个层面专业化,促进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水平与育人实效的提高。

2.班主任有效培训以林崇德、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的理论为依据确定班主任有效培训的内容;以卢真金关于教师的成长规律的理论为依据设计班主任有效培训的方案;此外根据有关教师心理的心理学知识来调控培训的节奏。同时,国内相关专家和教授也就班主任培训作了前期研究,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有效形式探讨》(李志欣发表于《人民教育》2007年第7期),对班主任有效培训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尝试。通过网上搜寻、文献是查阅、先进学校的个案分析发现一些学校对相关的问题已开始作研究,个别学校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培训的策略、方法及载体的嫁接上。如开展“五段五法五展示”系列培训活动:“五阶段”一系列(集中学习阶段、自选专题阶段、分头实践阶段、交流提高阶段、评比奖励阶段);“五方法” 一条线(自学法、咨询法、互动法、沙龙法、结对法);“五展示”一条龙(顾问讲稿展示、学后感展示、研究活动展示、研究成果展示、群英彩照展示)。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学校班主任的有效培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停留在操作层面,培训设计缺乏理论依据,培训效能缺少可信的前测与后测的比较,对培训预设过程的观照和调整缺少考虑。本研究试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这些方面有新的探究与尝试,更重要的是根据我校班主任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现状,通过有效培训来提升班主任队伍的素质,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成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骨干教师队伍上的支持。

三、研究的目标:

1.探索班主任培训中的有效经验,使班主任掌握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行为,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心理、行为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班主任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能力,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班主任全面成长。

2.结合班主任工作、培训内容的特点,研究模块式、体验式、沙龙式培训等方式的设计实施原则和策略的具体运用,构建起由培训者调控的,班主任在实践研修、导师引领、同伴合作多种渠道中学习的有效培训策略。

四、研究的内容:

(一)对当前我校班主任专业素养现状和培训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根据班主任成长过程中对培训学习的具体需求情况,确定班主任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系列。

(三)根据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的特点,构建起由培训者调控的,班主任在实践研修、导师引领、同伴合作多种渠道中体验学习的有效培训策略。

五、研究的原则

1.激发内需和适度外压相结合原则。2.专业观念和专业知识能力培训相结合原则。3.理论培训和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原则。4.主题培训和德育研究相结合原则。

5.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相结合(他培和自助相结合)的原则。

五、课题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外班主任有效培训的相关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我校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2)调查分析法。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主体问一些同样的问题。全校班主任专业素养现状和培训需求情况的进行调查研究。

(3)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自信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法。通过全校班主任整体加入课题研究,对班主任成长个案跟踪调查,建立个案分析档案。(4)经验总结法。在培训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班主任有效培训的规律和途径。

2.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班主任培训教材;

3、班主任论文案例集。

七、研究步骤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1. 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9月 2. 步骤:

第一阶段的工作和任务(2010年3月至7月):(1)班主任结构特点与工作需求的调查;(2)班主任工作绩效的问卷调查;(3)培训工作的队伍组建与分工;(4)进行研究预设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阶段的工作和任务(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1)根据班主任的素质结构设定培训内容,寻找有效载体;

(2)建立班主任学习资源库和外聘专家进行班级管理的理论及教科研讲座,提升班主任的教科研知识水平;

(3)班主任确立班级工作研究课题,并开展课题研究。

(4)通过外出学习、个案解剖及班主任的新老结对等载体与渠道,提高班主任改善班级管理的行为与策略。

(5)对班主任的过程管理实施监控与指导,及时修善预设方案。第三阶段的工作和任务(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1)对班主任培训的效能进行后测;

(2)收集课题研究的各种成果,进行整理与评价,将成果进行推广。(3)撰写课题论文。

第二篇:主动有效背景下农村小学教研组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

主动有效背景下农村小学教研组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序论】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建设教师团队,就是要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团队精神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学习和共同创造,强调共同的责任、地释放,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在统一的目标下自觉地承担责任,并愿意为实现目标协同合作、共同奉献,而这些正是教研组建设的主要目标。

教研组作为学校管理流程之一,它也在课改实践中运行着。但是纵观教研活动的实践过程,农村学校在教研组建设方面与城区学校相比,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即教研组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理智地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教研组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参与热情,影响教研组发挥的功能。农村学校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下“教研”这个词语的内涵理解不透彻,教研活动缺乏研究氛围。主要在于农村小学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参与热情。农村学校教师的“教研活动”通常都习惯于走过场,是“完成任务”。虽然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但这样的影子还是随处可见。

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开学初,教研组也制订了计划,但那一般是为了应付检查。平时按计划正常开展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有时还要受到学校其它工作的影响,能免则免。有时虽设想很好,往往因时间紧,落实少,执行不力。评课时,基本上是能推则推,能不说尽量不说,实在没办法非得说了,也尽拣好听的说,生怕说重了,上课的人会误会。由于活动的随意性,实际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3、组内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同一个教研组,每个教师毕业学校、工作经历、年龄、性别、教学风格、生活习惯、个性特点、个人修养等方面,各不相同。这给教研组平时开展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活动内容不够丰富。一般开展的活动都是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理论学习,活动形式陈旧,活动内容单调,新型有吸引力的活动较少,时间长了,教师易产生厌倦感。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师群组,目前农村小学的教研组建设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农村小学教研组存在诸多问题,必定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水平提升。因此,有必要从团队建设这个角度,总结提炼优秀教研组的经验,并向全校推广。为进一步推进教研组团队建设的进程,深刻领会育局开展的“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的精神,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导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各条线的配合之下,进行了农村小学教研组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并取得了一点点收获。

【本论】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是教师研究教法学法,提高个人专业素质的主阵地。教研组的建设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风,有利于凝聚人心。这种“人心”就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团队精神表现在教学教研方面就是敬业、钻研、合作、探究、交流等内容。团队精神要求组织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进行协调,共同合作,建立团队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体现“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

通过学习讨论教师逐步统一认识:在现代学校中,教研组应弘扬团队精神。让每位组员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教研氛围中,最大化地激发其内在潜力。教研组荟萃集体智慧,让组员学会用团队的睿智和力量应对各种教育新变化,使教研组如雁阵般翱翔。

教研组内应达成一致的教研目标。以往学校对教研目标达成的管理基本上采取“制度+任务”的控式管理,对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甚至完成任务的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的管理在追求整齐划一的同时,失去的却是教研组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发展的动力。要打破这一瓶颈,就要下移管理重心,充分给教研组全力,让教研组自主设计发展目标,围绕目标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人人参与、自我设计、共同发展的团队教研目标,拓展个体与团队的发展空间。有了这些认识,学校开展了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教研组机制的研究——重在规范

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完善教研组机制,只要建立规范的教研组各项机制,教研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的开展,因为根据学校特点,制定了以下一些制度。

(一)教研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具有教学管理职能。为了规范管理,制订此项制度。

1、组织本组教师认真撰写好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每期开学第一周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阅读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的基础上,安排好全期教学工作,制订好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撰写好教学工作计划,并统一上交教导处。每期期末考试前一周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回顾全期教学工作,总结各自的工作亮点、成绩和值得借鉴的教训,撰写好教学工作总结,由教研组长统一交教导处。

2、协助教导处搞好教学常规检查。每月一次的教学检查,由教研组长收集本组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活动记录本、作业本、读书笔记本等,统一交教务处(教导处)。在教导处的安排下做好教学检查和评价,并及时将检查中发现的典型和不足反馈给本组教师。

3、组织好质量检测。每次检测教研组要针对学生实际精心命制试题,确保试卷质量,做好试卷保密工作;考试结束后组织教师采取流水作业的形式阅好卷,完成成绩的统计和试卷分析工作,并做好试卷讲评。

4、抓好学科竞赛。语文、英语、数学、艺体组等必须组织好竞赛培训,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知识或技能竞赛活动。

(二)教研组学习培训制度

为推动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建设业务能力过硬的书香型、学习型教研组,特制订本制度。

1、业务学习制度

(1)每位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教育教学信息,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

(2)准时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学习时集中精力,认真作好学习记录,讨论时积极发言。不得无故缺席,不能出席,须事先请假。

(3)业务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进行,集中学习两周一次,教师每天业务学习时间不应少于一课时。

(4)坚持“五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订一份专业杂志,作一万字的学习笔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习体会,在组内作一次读书感悟中心发言。

2、培训制度

(1)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是教研组的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教研组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积极开展教师的业务培训。本学期在进修学校的精神指示下,重新制定了教研组团队建设的校本研修方案,更加完善教研组的各项制度。

(2)教研组的培训采取自培和组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研组应要求和帮助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发展方向,制定自培的学习、发展规划,并督促其落实到位;教研组的培训采取整体规划、专题推进的方式进行,可专题辅导,亦可专题研修,其内容侧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教研组的培训每学期不少于8次。

(3)教研组要积极让教师多外出培训。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学习结束后应及时将学习情况进行汇报,通过上模仿课、汇报课、材料汇报等多种方式在学校内传达学习的精神实质,传递新信息、使全体教师了解新动态。

(4)每位教师必须准时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培训时不讲小话、不做他事,作好笔记,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不能出席者须事先请假,教研组每期须交一份培训工作总结。

二、教研组建设的研究——重在有效

1、狠抓队伍建设,确保教研“轮子”顺利运转。明确:校长、分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这一职责层级。实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校在重视物色组长人选基础上,重点抓培养和培训。帮助组长熟悉业务,进入角色,提高领导水平,提升教研品位。

2、加强氛围建设,努力提升教研文化。强化氛围先从规范活动抓起,并抓好落实;构建目标机制,既制定好近期计划,有明确主题和具体活动方案,又有考核评价措施,更有教研长远目标,促使全体教师在原来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尤其注重隐性教研,提倡业余时间不拘形式的个别探讨,引导教师随时随地切磋交流,在团队力量的引领下,促使教师增长教学智慧,提高个体教学能力。

3、重视个性差异,科学分工搭配。教研组就是一个大家庭,各有各的个性、气质特点,教研组长要让这么多成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协力,互帮互助,形成合力,最终完成目标。因此组长要细心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心理特点,特长爱好,要让表现欲比较强的教师多参加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喜欢安静好动笔的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挑大梁等。因此,在教研活动中,要提倡平民教研。克服组长唱“独脚戏”、骨干教师“挑大梁”而普通教师做“看客”现象,努力做到每次活动有明确主题,并细化活动内容,要落实责任人和主讲人,轮流做东,让每个教师都有“表演”机会,给予他们“话语权”。活动主题和内容要瞄准课堂,抓住课堂“主阵地”。

4、借助托管,架构教研联合体。对我们学校来说,教研组团队建设是比较薄弱的,因客观条件制约,教研工作难以开展,长此以往,教师会进入校本教研“集体无意识”的怪圈。面对这个问题,教研组长必须想法设法及时收集教研情报和各种有用信息,通过和二师附小结对子,寻找教研合作伙伴,架构教研联合体,通过不同形式的借势造力,在“输血”的同时逐渐提升教研组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教研组活动模式的研究——重在精细

教研活动时教研组建设的重要 载体,是教研组成员间共同探究、相互磨合的必要过程。只有通过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日常研训活动才能形成深厚的教研风气,进而激发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教研组团队建设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一)同伴互助式教研

我们教研组本着把个人智慧群体化,群体智慧个人化的宗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上作大胆改革,不断探索、互补互助。

1、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先导,构建教研活动的平台

我们感到理论观念上的模糊、缺乏,会导致行动上的盲目。所以针对组内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功底薄弱的特点。又配合教研组的科研课题,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注重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教研组活动时各位教师通过自学,交流等方式领会二期课改的精神。通过学习,教师们了解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新理念。其次,通过教师对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新教法的交流,来共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如在外出听完课后马上组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学习长处谈体会,寻找可借鉴之处,对于不足的地方探讨可行的修改,通过评课促提高。

2、加强科研课题的理论学习

(1)学习资料:由教研组长牵头,发动每位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资料,自发学习。(2)学习形式: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教研组活动中把每人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成为每位教师的资料库。

这样的教研活动,改变过去的教研与科研工作由组长一包到底,而是让每个组员参与进来,激活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践反思式交流

建设一支反思型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学校和教研组必须集中精力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点。因此帮助和指导教师提高批判反思能力,对促进教育改革、理智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本研修中被认为最核心的一项就是实践与反思。因此学校组织各教研组采取实践与反思的研训模式:独立研究——对话交流——实践研究 ——再对话交流——深度反思——行为修正。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群体性的研讨交流,思想碰撞产生火花,把日常的教学与教研整合为实践研究行为,同时达到了团队建设的目的。

如:重视日常教研活动

我们的教研活动除去固定时间外还在每天的有效教研时段中时时进行:课前我们一年级的四位老师汇聚在一起谈谈今天的教学新思路,于是,彼此总会有所启发,及时修正一些教学方法,哪怕是补充几道好题型也收益颇多;课间会把课中得失告诉还未上课的老师;放学后更是老师们畅所欲言的好时机,大家谈一天的课后心得,谈怎么讲透一个知识点;谈怎么渗透二期课改精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老师们每天在同伴的互助中都能获益良多。教研不一定是要很隆重地组织教师到指定的地方,围坐在一起,可以在办公室里很随意地聊聊,以一种很轻松的方式进行教研,这样的教研活动是最真实的。

再比如,针对某一堂课,进行反思交流。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随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不断突破,新教材对教师本身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一节课的反思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理解和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特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尤其是教学渠道的开拓;教学艺术的应用等。因此,教师必须在观念上不断地更新自己。同时,需要同伴之间紧密地合作,充分发挥教师间集体的智慧,真正做到个人智慧群体化,群体智慧个人化。

(三)校本研训式教研

校本研修中被认为最核心的一项就是实践与反思。因此学校组织各教研组采校本研训模式:业务学习——教研组和教师能根据现实要求和教学需求确定学习内容,集体学校每期不少于4次;教师每年读一本专著,每人订一份专业杂志,业务学习笔记每年不少于5000字,每期写一份高质量的读书感悟;专业培训——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教研组针对教师的需求,采取专题辅导、远程教育观摩、岗位练兵、外出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培训活动,每期不少于4次;每年还要有一次以上专家讲座或名师的引领活动;集体备课——重视组内教师的集体备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集体备课采取“个人——集体——个人”三段式方法,将集体研讨与个人创造性备课相结合,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集体备课要做到有计划、定时间、定地点,有分工、有记录;.经验交流——教师都能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每期人人有教学经验总结上交学校。

(四)主题教研式

我们将县、片指定的培训项目和教研组本集体合作完成的单项教研工作成为主题教研式活动。如各类公开课,参赛课,展示课,汇报课,亮相课等。通过各种有利的手段和渠道拓宽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教研组团队的精神。

【收获与反思】

通过内的一段时间对教研组团队建设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点成效,涌现了几个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他们成为各学科教研组的领头羊,成为组内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为学校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学校各教研组的发展还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教师发展之间的个性差异也在逐步加大,如何实现既发展了教师团队建设的实效性,又能提高教师的个体的软环境,达到教研组和教师双赢的目标,这是学校将在今后要完善和改进团队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1、《互动 共享 创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小学学校管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3、《教研组的内涵与主要功能》上海市闵行教师进修学院网站

第三篇: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讲解

新课程理论学习(教师培训材料 领学人:郑召锋

一、课堂教学过程控制研究

1.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调控的基本理论的研究。(1课堂教学过程调控与目标教学原有教学模式改进、创新。(2影响教学过程调控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因素地位和作用。(3课堂教学过程调控学科教学差异性的。

目前在广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畸形现象,然而广大学生却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当前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倡导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就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广义的有效教学应当包括有效教育和有效教学,因为思想教育应当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教育的有效性往往是通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出来和具体落实的,所以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育的有效性。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个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而且更是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本文主要就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策略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

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因此,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无实在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

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双全”意识,既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因为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数学、英语、物理等的发展。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更不要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当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

(2关注教育教学的实际效益,围绕“用师生的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了最多的内容”,也不是取决于教师事先计划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

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3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与科学,措施才有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今天的教学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功在何处,失败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等等。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谈不上是有效教学。

(5有效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是成正比例的相关影响,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对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建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因为他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用的。

(6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与技术。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它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尽可能的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教育教学技能,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与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意义构建”的基本功等等。

3、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1关注学生。主要表现在:①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不是从经验出发。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的关系,既要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能成为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客户”、“上帝”,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一旦学生不愿听,不想学,或

者不会做的习题,不要去责怪他们,因为教学要常常反思,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服务出了问题。②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彻底改变“在听中学”一统天下的单一模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千方百计地实实在在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③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习活动的“平等的首席”。在现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在网络时代的生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与裁判者,而应当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路人,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应当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不搞包办代替,更不能控制学生的思路与思维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去主动地适应学生,而不是去主宰学生;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通过一定的必要的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指导与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应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富有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

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的渊博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关注发展。这里的发展当然指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也指学生和老师的个性发展,但尤其是指学生的基本学力、个性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①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力、创造力的发展,在中学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中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②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③关注教师的发展,当然包括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和健康心态的发展。我们提倡“在教育教学中享受

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新理念。教师在研究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怎样把学生教好,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

(3关注过程。主要包括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②关注学生思考与练习的过程;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性格与情感体验;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承受力;⑤关注教师的反思教程等。在关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两个标准:第一,课堂教学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情绪怎样;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否真正体现了合作优势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有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让教师有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研究。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心态和个性特点,学生也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更广泛地延伸到课外。对于那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但教师又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课后一定要认真研究,并且找机会与同学们一道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尽管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我们也不要奢望每位教师都去做这种不现实的理想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希望每位教师都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调控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1实施“教学目标调控教学、有效评价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目标调控。

(2在学习时空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机会教学策略的研究(学习时空调控。

(3学生明确目标,通过预习自学,掌握教学内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内容调控。

(4以先学后教为主,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展示、交流预习学习成果进一步达成预设的目标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方式方法调控。

(5通过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监测,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反馈测评调控。

(6诸种教学策略调配、综合运用的研究。

审视目前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存在,传统被动单一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束缚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之际,讨论和研究如何促进教学有效性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

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我们认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知识、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其次是学生,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原有水平、学习动机;还有其它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生关系。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标准来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的也是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从

质的方面规定“学什么”,从量的方面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多少”;而是教学方式,指教学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形态和依靠的手段,如直线型教学方式、模块式教学方式、口头讲解和板书、直观教学器物、电化教学信息技术等;第三是教学情感,指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教学效果的产生与它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要想深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教学效果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学效果有以下三个特点。一为时效性,时间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显性因素。课堂教学的时间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基本变依据。时间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投资资源,充分开发课堂教学的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堂时空产生无限的价值,就必须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和利用,妥善处理教师教学行为所用时间和学生活动所需时间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疏密有致”、“张驰有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浓缩学生人生精华的时空。二为整体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非常复杂,它是课堂教学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课堂教学内部各个要素。一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必须以课堂教学各要素优化为基础,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使各个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其作用,形成教学的有效合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整体综合效应,各要素只有综合地发挥作用,才能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三为动态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生成过程充满了变数,预设和结果并不能完全吻合,事前根据课堂教学的输入条件以及其它相关因素,并不能必然推导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认知活动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个性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从而形成各具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也会衍生新的表现行为,如学生产生的理解行为、想像思维、表现冲动、探索欲望、发现动力,教师产生的创造灵感、教学机智、随机调控、即时发挥等,这些新产生的因素又会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确定课题研究的教学有效性目标包含以下四层含义:(1增强目标意识,树立教育对象的全人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双全”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将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人的全面发展

上。(2 增强发展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教学的评价重心,达到由重视教学的结果向重视教学的过程转变;(3增强教学效益观,树立科学的教学业绩观。教学效益和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效益是指学生的收益,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即“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结果是建立在教学“最优化”追求基础上的,“低耗高效”是有效教学的最基本含义和追求。(4增强教师的自觉性,树立科学的教学反思观。有效教学迫切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形式?”。

第一围绕教学方法这个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来开展研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①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与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密切相关。“教学水平”即教

师的专业化素质,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好的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差的设计将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②精细的授课程度。教师在授课当中所使用的语言、指示等,是否能够清晰讲授他所讲授的内容,是否能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各种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哪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合所有教学情境,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④强调任务导向。教师在一节课中花多少时间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花多长时间用于琐事的管理,这实际上是个课堂教学组织的问题,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

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就能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

⑤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由于教师在任务导向当中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将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⑥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心理良好感受达到的程度。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乐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总是被学习失败的阴影所笼罩,他们迟早会丧失学习兴趣的,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⑦向较高级的思维进展的程度。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鼓励引导学生形成更高一级的思维,更好的批判力和创新力,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

突出模块化教学思想,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更多关注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是为学习创造条件的。教学模块设计,是指教师在把握课堂探究目标的前提下,设计最佳的教学模块方案,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把探究性学习活动分解为几个主要的板块,对每个板块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形成方案库,时时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活动,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探究环节次序的变化,使学习流程具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探究过程的需要。模块化教学体现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的三点理念。教学模块设计实质就是教师将学习任务放置于模块中,在模块中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块设计前,要全面的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要做到成功预设探究性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生成性目标。

第二、围绕课程这个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开展研究。按照学生“最佳发展期”设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不是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

识的“填灌”,而是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也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是课程开发的必然选择。教材只是教学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班级学生身上也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掌握知识的方式和熟练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我们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创造,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经加工、归类重组后的教材,产生具有迁移性、思考力、再生力的有效知识。

第三、围绕教学反思这个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加强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反思。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它主要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

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 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1 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遽变革,教育 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 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更要思考“怎 么教”,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具体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 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甚至还要更深一层地思考“为什么教”,了解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 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者以终极关怀,是课堂能够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才是有效教 学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学校已经把“讲业绩,看效率”作为学校教师教学的行为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教学有效 性”的思想作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思想,将贯穿在整个的教师教学行为过程中,期待所有 的教学课堂、所有知识点的教学都是我们实验研究的案例。3.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多维性原则 多维性原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

课堂教学的过 程和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多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内容的 多维性,即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 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但这并不是说,每次 课堂教学都必须要完整地对所有的因素进行评价、或者所有的因素在每次评价中所占的权重 都是一样的,而是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有侧重地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评价 的目的,也要考虑到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前教学评价发展的理论前 沿。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是研究者和教育管 理者,缺少课堂教学内主体的充分参与。而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要求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 外的人员,如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 事或同伴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最后是 评价方法的多维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量表或者纸笔测验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 优点在于其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但是其弊 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评价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内容脱节,不太适合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评价等。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中改变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方式,更多地 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 方法,也要重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因为量化的评价 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而质性评价却更关注复杂而丰富的 课堂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及其间真实的表现。(2)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状 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过程性原则强调以教育 教学过程中评价对象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体现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质量的过 程。过程性原则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把全部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论这些活动是否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二是在方法论上,既倡导量化研究的方法,也给质 性评价一定的位置;三是本质上受“实践理性”的支配,它强

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评价者 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3)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下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在真实性评价中应该包括有真实性任务,即某一具体领域中专家可 能遇到的那些真实的生活活动、表现或挑战。美国学者戈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认为真实性评价有五个特征:一是评价既指 向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凸显评价的诊断与服务功能,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而不仅仅是选拔与区分功能;二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 活的真实情境中,给学生呈现复杂的、不确定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以及需要整合知识和技 能的活动任务(即“有意义的真实性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各种真实 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积累与占有程度;三是 任 何 一 个 真 实 性 评 价 都 必 须 事 先 制 订 好 用 以 评 价 学 生 的 “ 量 规 ”(rubrics 或 “ 检 核 表”(checklists。所谓“量规”,是一种界定清晰的、用来对学生的表现或作品进行评分或等级 评定的评估工具。一个完整的“量规”应当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具体的评估标准”“区分熟 练水平”以及“明确的反馈”,学生应该提前知道评价的任务及具体标准,而不是像传统的测 验那样需要保密;四是真实性评价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评估策略,以适应各种能力、各种学习风格以及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为展示他们的潜能与强项提供机 会,而常规的考试与测验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且常常用来找出一个人的弱点,而不是 他的长处;五是评价通常被整合在师生日常的课堂活动中,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部 分。在真实性评价中,评价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测验接受者,而是评价活 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参与评价(包括对同伴的评价或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尽管不排除其检查、选拔和甄别的作用,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 发展、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 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即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变化,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发展性原则有以下特征:首先,发展性原则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个体的和谐和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其次,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 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 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第三,发展性原则在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静态、常态因 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由师生之间情感等的交互作用而使得课堂 教学出现的偶发性和动态性;第四,发展性原则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 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能够体现差异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第五,发展 性原则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质性评价的作用,强调用质性评价去统整定量评价,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会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 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

二、对当前农村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一轮的课改活动在各地搞得轰轰烈烈,各种围绕新课标的研 究课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毋庸置疑,深入的研讨活动,浓郁的研究气氛,对广大教师全面 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教科研方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学校 围绕新课标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存在一些现象,应该引起重视。1.研究课题重功利,轻内需。“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广大学校领导的共识,同时,学校教

科研工作也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各级领导都普遍 高度重视。于是,围绕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总课题,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行动,出现了校校有 课题、人人搞研究的局面,但是,在数以百计的课题中,许多只是为了评优、评先进,还有 是教师为了评职称而立的,很多的农村学校课题立项缺少上级部门的指导,没有从教育面临 的实际问题着手,没有从课堂教育的矛盾冲突中选题,没有成功的教育经验的依托,科学性、可行性都值得探讨,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 彩。

同时,教科研的选题反映整个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也制约着研究工作的程 序和方法。中小学教科研的基本任务是解决中小学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教育实践” 是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主要源泉,也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尤其在“走进新课程”以后,教 育理念的巨大变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 学方法的择善而从,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趋势等无不是课题选择的“源 头活水”。但是目前学校和教师在教科研选题上“跟从”别人的多,加以创新的少,课题选择 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众多课题并无太多差异,有特征、有个性的少,重复研究、低层 次研究的多。如“自主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等课题遍地开花、大同小异。或者“穿新 鞋走老路”,或者“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惟独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其实,具有“创新意 义”的课题研究,是具有“校本”、“师本”倾向的,必须就学校及教师本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进行调查、归类,找出共同特点,再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去伪存真。3.研究课题重成果,轻过程。教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 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目前,教科研活动中追求“形式 主义”的太多,主要表现在:(1)重视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了实施过程的历练,方案和报告写得尽善尽美,“理论”、“原则”叙述详之又详,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 点水。(2)重视开题及结题时的“轰动场面”,而无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开题及结题时,专家云集,嘉宾满座,经过几次的展示活动后,积累了一些资料,特别是形成了论文集,结 论往往是“该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平时大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对研究过程 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偏差却常常轻描淡写,甚至遮遮掩掩。(3)课题更换频繁。为追求所谓 的科研成果,许多知名的学校课题研究都搞“短平快”,当一个课题结题后,新的课题又上马 了,教师刚刚从研究活动中得到的教学体验已不再适应,角色又要进行转换。诚然,以上做 法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专家指点确实能保证课题实施的规范性,名师引路又能确保少走弯 路。但教育关系到的是人的成长,一个课题的实施乃至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更需要自身大量 的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哪怕是实施中的失误与偏差也是很宝贵的研究 成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潜心研

究,剥茧抽丝,于细微之处见功夫,而且,由于农村学校受 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教师无法适应不断变换的课题,往往被牵着鼻子走,课题研究也只能 是走过场。因此,在专家论证、名师指导后的“操作过程”、“自我练兵”是万万不能忽视的。课题研究只有扣住“研究内容”,抓住内在联系,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使教科研方案的假设及成果的呈现珠联璧合,浑然一体。4.研究课题重展示,轻推广。在课题研究中,重视物化成果,忽视“推广辐射”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关注“过程实 施”,很多学校也喜欢大规模、大动作,通过大型公开展示,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聘请导师来校“指点迷津”,希望能让老师茅塞顿开,快速成长。不少学校在一个课题的实施 过程中,挑选优秀教师进行 2 至 3 次的公开展示活动,试图通过活动证明课题研究的价值,论证所采用的方法手段的合理性,然后顺理成章地结题。即使是这样的活动,也往往局限于 几所所谓的“项目学校”,很多的学校只能是看热闹的旁观者,出现了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然而,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的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

究法”,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并在应用中再进行研究、改进和发展,这样的研究才是最有 价值和意义的。课题“研究”并不是主要为了结集论文、展示成果、获得奖项,而是为了积淀 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并加以总结、推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特别是 农村学校,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从名校名师那里汲取,教师可以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启 迪,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许多好的课题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可是最多经过 2 至 3 年时间便宣布结题,而农村的教师刚刚摸出头绪,刚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却不得不 因为不合时宜而中断,投入所谓的新的研究中去。这样的课题研究,社会效益不能达到预期 效果,既浪费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又打击了许多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可谓得不偿失。总之,农村学校应该是课题研究最广阔的天地,课题研究应该植根于农村,植根于广大农村 教师,有关部门应该要进一步重视课题研究实效,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教科研培训,落实农村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带领广大农村教师一起投身课改,让他们共同体验课改的喜悦,享受课 改的成果。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影响着农村人才的培养。然而农村当前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有必要加大和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改变观念是先导,扩大投入是前提,提高质量是目的,师资力量是核心,创造艺术环境是先决条件。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一、引言

在新课改形势下,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音乐教育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目前农村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还不完善,是否能达到以上的目标还是一个问题。本篇文章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手段不先进、教学内容落后以及教师专业技

能较低等问题,全面进行了分析,并摸索性的给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留的问题

(一)重视技艺轻视素养以及课程价值较迷茫的困惑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生情的熔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是高度重视音乐技能而忽略了对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和老师的课程价值较迷茫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音乐技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但是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和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二)重视智育轻视美育以及素质教育观念较薄弱的约束

音乐可以让人们在心灵上沟通和精神上放松,这在和谐发展学生的个’{生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国内的基础教育很长时间受到“唯智育独尊”的制约,美育被轻视,成为无关紧要的“配角”。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且不发达的地区特别常见。现如今,在“生存意识”和“唯智育独尊”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村形成的比较盛行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是重视“应试’,和实用技能轻视社会人文艺术

学科,最终造成文化知识教学重于一切、并成为评估老师和学生的惟一途径,这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同时对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也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重视知识轻视实践与教学质量较低的成因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艺术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再加上缺少专业的教学设备等原因,重视知识轻视实践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进行教学时,通常的形式仍然是传授音乐知识,播放音乐歌曲,教学生唱教科书上的歌曲等,而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根据感受及时创作以及参加吟咏表演等具有实践‘}生质的教学方式比较少,从而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形势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工作力度

第一,应该想尽办法让高素质的音乐方面的人才走进农村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目前,国内很多学校都设置了音乐专业,每年都会给社会提供很多的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给他们创建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相信会有很多专业人士愿意到农村工作。第二,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匿乏的问题,就应该让学校增加对音乐学生的招生数量以及扩大师资队伍,鼓励音乐专业毕业生投身到农村的教育工作中去。农村学校也可以亲自到各个院校聘请音乐专业人员到农村工作。

(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实施教学改革

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起到更好的作用,实现学生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实施改革。第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多样‘}生。例如: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爱好特点随机的给他们播放歌曲,把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和这些歌曲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创造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第二,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当地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现状,合理、科学的运用当地的音乐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条件。例如:在教科书中可以把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歌曲添加到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上。

(三)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了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环境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学校应该适时组织内容多彩形式各异的音乐艺术活动。例如开展大型文艺演唱活动了参加校外的文艺演出以及播放积极向上的音乐歌曲等。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增加投资,保证教学条件

拥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显著问题是专业教学设备不先进、资源匿乏,例如音乐教室徒有其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所以,一定要增加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资,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条件。例如在音乐教室内不应该只放钢琴、打击乐器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等,还应该有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录像等资料,进而更方便老师进行教学和研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校园艺术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农村拥有很多所小学学校,如果要为每所学校都安排音乐专业老师,那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小学音乐老师并不一定非要来自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多能一专的师范生,来搞定音乐师资的难题,进而使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水平得以提升。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方法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肯定会迎来新机会。

参考文献:

[1」郁文武了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莉莉.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其破解[J ].教育艺术,2008,(12).[3]彭琐.对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08,(03).

第五篇:试探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试探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当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赏识每位学生并进行激励性评价来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理想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真正地会学。农村中学英语课堂迫切需要有效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 有效教学 策略

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下进行,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改良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组织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新课标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落实新课程,必须聚焦课堂,追求课堂有效教学,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不是有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而是看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有效教学理所当然从课堂抓起。

农村中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一)有效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的达成与一定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有效教学策略应用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改变费时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目前的农村中学学校中,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设备不足、教师观念等原因,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农村中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根据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为达成教学目标通常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从教学过程来分,有激活动机、告知学习者目的、指引注意、刺激回忆、提供学习指导、增强保持、促进学习的迁移、引起动作、提供反馈等八种策略。本人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种。

策略一: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设计。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指导着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功能。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展示对有效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是测评教学效果的尺度。

怎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才是有效的?

(一)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为设计的依据

1、通过阅读“教参”等有关书籍,把握每课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仔细阅读教材,梳理每课的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态度、班级水平和心智水平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新的学习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再将几方面的分析进行综合,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分析目前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现象较普遍。面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固守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具体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将学生分为低、中、高(A、B、c)三个层次,并据此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次教学目标。

(二)及时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总结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后应反思的方面教学活动过程的得、失、学生情况、改进办法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意见等。

反思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学反思关键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只要坚持反思,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反思一一改进一一提高”、“再反思一一再改进一一再提高”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之中,就能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策略二:积极开发、有效使用教学资源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又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有效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呢?

本人认为应按照实用性、趣味性、丰富性和易操作性原则合理使用下列资源:

(一)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是学生接触最广泛的、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课程资源。其他诸如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等都不能完全摆脱文本资源而独立存在。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最广泛、最易行的,除教材、练习之外,我的做法是:

1、充分利用英语报刊杂志。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找、阅读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的英语水平订阅合适的英语报刊杂志,如《英语沙龙》、《英语广场》等,做摘抄或剪报,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信息收集整理、英语口笔头表达、交流能力。

2、留心收集身边的英语。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路牌、广告、服装等上面都有英语,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组织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身边的英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许多单词和英语知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影音资源

语言是有声的,因此影音资源必不可少。其逼真、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响,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1、要求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如中央台的“希望英语大赛”等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需要有选择的收看。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扩大词汇量都有好处。

2、学唱英语歌曲。英语歌曲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它融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既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而且流行音乐是我们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学唱,学生既获得了乐趣,又掌握了很多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锻炼了发音。

3、播放英语电影。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我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的电影。

策略三:培养兴趣,激发动机,重视师生感情交流,共建和谐课堂

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较差,学英语的兴趣日益减少,甚至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为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策略四: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学习、提高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它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说出来的。脱口而出是验证英语学习是否有效的最高和唯一标准。为达到脱口而出的目的,必须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加强课堂的有效练习。创设真实情境是让学生开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本人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依靠教学讲台,以语言、表情、动作、实物等创设最直接、最经济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活泼、风趣、幽默,在讲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将学生带入自觉的学习境地。

(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研究表明,由听觉引起的注意力可达到64%。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基础,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创设逼真的情境,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依据教学目标设计PPT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真实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即“在用中学”。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过程中,做到有效地学,活学活用。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效教学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策略。广大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它,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到课堂,使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农村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策略的研究(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长宁中学夏小侠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发散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交流、检验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

    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的探究人无内涵,无以久远立足,教育无内涵,无以阔步前行,时至今日,教育的发展就是内涵的发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近......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5篇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完善,在新课标改革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接受水......

    校本管理策略论文实现有效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实现有效教学的校本管理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实现有效教学的校本管理策略 校本管理,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理论和思想,在国外教育管理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教......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 近些年,素质教育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同时国家也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了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提升......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克山县西城中学课题组 姜文广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总结课堂教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