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5篇

时间:2019-05-15 02:4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第一篇: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完善,在新课标改革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接受水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不断创新,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育的有效落实。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在新课标不断改革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教育上也要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小学数学基础关系着以后进入高年级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在课程上去创新,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让数学在生活中得到学以致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低效率的情境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育要不断创新,创造情境让学生对数学进行理解。而有很多教师在课堂里没有创造优良的情境,使课堂过于枯燥,磨灭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是,有某些教师过分地追求情境,没有情境就上不了课一样,花费大部分时间去进行情境设计,没有把握住课堂时间,又误导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而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落实。这样的现象在当今教学中不断上演。如,教师教学生“1”的加减运算的时候:

(1)设计的情境。(用几张图片,其中里面是一只小猫)教师说: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小猫约了邻居去郊外玩,玩了一天,回到家已经很饿了,但猫妈妈没在家,写了留言贴在菜篮上(拿出有菜篮的图片):“菜篮有食物,妈妈要晚点回家。”

(2)这时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里面有什么?”学生猜了一通。(这里也浪费了时间)

(3)教师说:“菜篮里是鱼干,一共有4条鱼干(拿出小猫的卡片),小猫看到鱼干是什么表情啊?”(学生又说一通)

(4)教师又问:“小猫吃掉一条鱼干后,菜篮里还有多少条?”(学生说3条)

(5)教师又问:“小猫吃掉一条鱼干后,菜篮里还有多少条?”

一直问到“1”时,时间也过去了半节课的时间了,这时的学生还沉浸在情境中,对“1”的了解还是不够彻底。

二、小学数学如何创新

1.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体,而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在上课时设计有趣的教学题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并贴近生活的问题给学生讨论,如:

(1)根据自己的父母的年龄,算一算他们是哪一年出生的?

(2)算一算自己家一个月的电费,平均每天花多少钱?

(3)今年的2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2.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兴趣的培养,让小学生能主动学习。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游戏,通过游戏来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如,可以让学生充当顾客和营业员的角色进行数学游戏。

活动道具:小面额的零钱、日常用口(牙膏、牙刷、小手帕等)。

活动内容:对日常用品进行标价,分配学生充当顾客、营业员,顾客到营业员那里买日常生活用品,营业员收钱找钱,而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指导,检查学生在收钱找钱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

活动总结:类似这样的数学小游戏有很多,这些例子在生活中也是运用到的,学生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而感到新奇,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去。而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应及时纠正,对表现好的应给予表扬,并讲述数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总之,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育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创新为主,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而教师也要主动学习新课标,改变传统模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26.[2]王朝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学周刊:中旬,2015(07):144.编辑 韩 晓

第二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摘 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都是运用单向被动的学习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过程。现在新课改教学形式的发展,让这样的上课形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要对课改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老师要把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反思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小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老师要先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切实需求,针对学生实际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会遇到一些困惑。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要想进行课程改革训练,就要不断反思,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方式形式化

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学习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现代社会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作学习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学习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学情境设置牵强

现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习惯于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来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如今,很多老师了解到数学情境实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情境的创设比较麻烦,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化繁为简,没有根据实际情感来对情境内容进行选择,导致创设出来的情境比较牵强,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实施措施

1.主动学习方式的建立

老师要想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性的教学模式,就要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中,学生要自己独立思考,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如果我们在开始就给学生分好组,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来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会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时候,老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来回顾一下如何运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求面积方法,再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再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我们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自我总结,以小组长为核心来讨论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一种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不仅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习知识。还有就是情境创设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比如,我们在进行“

6、7的分与合”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风和父母去儿童游乐园玩耍,感觉那里非常热闹,因为在游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设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来卖。小风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气球,爸爸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有3个是红色的、2个橙色的还有2个蓝色的,但是后来有一个蓝色的气球飞走了,老师问,小风的爸爸一共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飞走了还剩下几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数字,这样就能提高正确率。其实,老师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让复杂的环境变得简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适当的评价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会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多数会对学生进行肯定,但是这样过度的肯定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让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做出反思,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现歪曲事实或者语言失真的情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锐减。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小学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也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新课改发展的基础上,数学给课堂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整体的数学发展过程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边钻研边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要保护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郭焕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2]孙中环.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3(22).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克山县西城中学课题组 姜文广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8月,本课题组承担了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也有了极大提高。现将课题组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教学效益,更要关注评价”的观念,对教学有效性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低效现象严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一进是人们探索的问题,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但仍然不见成效。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分析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校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根据本校实际,探求一种既能实施有效教学又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既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又能全面提升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内容:

1、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

2、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

3、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4、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三、研究过程及实施途径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06年3月申报,于2010年5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组织准备阶段。建立组织,准备资料,培训教师,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形成分析报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1)有效备课。

首先,我们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行了校级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二是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改变备课的格式,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两块。其次,改变以往的独立备课,实施合作备课,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备课。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备课时要设计好怎样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要具有启发性。

(3)有效提问。

要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它与“满堂灌”相比,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4)有效倾听和有效评价。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教师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问题。

(二)实施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课题组成员每周都要观看专家讲座光碟,学习“教学的有效性”理论,另外还坚持自学、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

2、立足学校现实,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是:“引导自学、点拨导学、内化所学、质疑求学”。特点是突出一个“学”字,教师教的过程要符合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自学、合作、探究的过程。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具体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导语,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这也是实现有效讲授的基础。

第二步: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教师精讲几句,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2、可对“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教师的话不宜多,避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3、各小组通过自学,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第三步: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通过上一步的反馈,呈现本步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合作探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和商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本步活动中,要使所有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制造发言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步: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1、训练的目的是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快节奏完成。第五步:反思总结,质疑求索。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反思总结,谈自己的收获,哪里有疑问,进一步巩固所学。

第六步:分层作业,达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是以基础为主,同时配有少量有提高的题目(一般指课后习题),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课目(课后复习题),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保证在30分钟内完成。同时采用分层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调节。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大部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进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课题的研究,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校级综合教研课”“课堂教学研究讨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还能去探究一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通过模仿、反思,提升了教学能力。很多教师逐步进入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状态,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从而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姜文广、邢怀勇和赵强三人的研究成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省市级获奖文章达35篇,参与各级优质课评比,获市县级奖励8人次。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徐慧君的课题《教师要全面、客观动态地关注学生成长》、邢怀勇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王丽萍的《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被列为县级重点课题,已于2009年结题。

3、“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4、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教师的工作量加大,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得部分教师知难而退。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今后设想。

为保证课题研究成员的实施,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校本培训,继续探讨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3、立足本校实际,从学生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篇:新课改下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推行,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工作思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已现雏形,德育工作开展对于小学生发展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在新课改指导下,转变工作思路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德育;创新策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未来人的发展,将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德育工作区别于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归结为文化传授。按照马斯洛的人体需求层次理论,世人历经“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获得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塑造自由、平等的人文教学氛围,与马斯洛的人体需求层次理论相契合。当今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寻求新的工作思路势在必行。

一、新课改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从教育观念、教学态度、教师素质三个方面予以转变,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新课改理论核心是以人为本,力求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差异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实践中,把文化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忽视了文化成绩偏下学生的发展状况。学生素质体现在诸多方面,文化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综合素质高低。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学生自由差异发展。

(二)端正教学态度,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一直被赋予神圣化色彩,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新课改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三)提高教师素质,拓宽工作思路

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相辅相成,教师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论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为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做好准备。教师素质集中体现在

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掌握。教师德育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甚至对学生价值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当今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刀切的工作思路不适用于德育工作

德育层次模糊性要求德育工作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忽视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层次性和阶梯性,一刀切的德育工作难以让学生获得实质上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行为,不少教师参照先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忽略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的弊端,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对应的发展方式。

(二)德育工作与实践相脱节

德育工作来源于生活,归结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德育工作归结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讲解。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难以形成感性的道德观念。停留在书本知识和课堂知识上,使学生的德育理念只停留在形式上,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新课改下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方法,供所有处于小学德育工作一线的老师们参考。

(一)课堂教育之点滴德育

现在孩子们的思想状态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去教育孩子,显然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在实践工作中,我把课堂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无时无刻不向学生灌输传统教育观念。针对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问题,我没有采用传统说教的形式,而是在讲解《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时候,向孩子们重点讲解了人们耕作不易,通过引发孩子们对耕作的讨论,使其对劳动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由此通过此种由点带面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入获得了德育理念。

(二)教师日记之点滴德育

对于老师来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了解和照顾每一个孩子,及时掌握孩子们的思想动态极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记录教师日记的方式来观察班

里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比如说班上某一个同学连续多天情绪低落,我会及时通过开导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内心的思想动态,由此来获得学生们的信赖,使学生们愿意与我交朋友,愿意与我敞开心扉,如此一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三)师生沟通之德育教育

师生之间沟通效果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职责,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引导者,避免成为学生单一的说教者。如果单纯从说教的角度出发,那么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开展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其一,利用多种社交手段,相比较于家访的方式来说,如今社交手段越来越多,聊天工具、社交网站等等平台,已经充分发挥出沟通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当代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社交工具,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其二,要注意采用多种沟通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其行为观点对整体学生产生引导,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的沟通问题。从总体原则上来说,可以采用总体平衡和个别把控的双重原则,使学生心中的“榜样”成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对象。其三,要准确定位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存在自身独特的个性和思考模式,因此要从心理和生理双重角度来考虑学生的德育问题,从而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德育工作获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新课改追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旨在实现学生均衡发展。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开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德育高低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利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一切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侯玉丹.小学校本课程建设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段民全.小学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实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3] 官少卿.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第五篇: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讲解

新课程理论学习(教师培训材料 领学人:郑召锋

一、课堂教学过程控制研究

1.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调控的基本理论的研究。(1课堂教学过程调控与目标教学原有教学模式改进、创新。(2影响教学过程调控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因素地位和作用。(3课堂教学过程调控学科教学差异性的。

目前在广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畸形现象,然而广大学生却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当前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倡导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就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广义的有效教学应当包括有效教育和有效教学,因为思想教育应当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教育的有效性往往是通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出来和具体落实的,所以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育的有效性。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个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而且更是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本文主要就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策略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

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因此,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无实在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

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双全”意识,既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因为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数学、英语、物理等的发展。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更不要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当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

(2关注教育教学的实际效益,围绕“用师生的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了最多的内容”,也不是取决于教师事先计划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

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3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与科学,措施才有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今天的教学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功在何处,失败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等等。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谈不上是有效教学。

(5有效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是成正比例的相关影响,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对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建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因为他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用的。

(6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与技术。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它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尽可能的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教育教学技能,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与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意义构建”的基本功等等。

3、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1关注学生。主要表现在:①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不是从经验出发。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的关系,既要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能成为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客户”、“上帝”,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一旦学生不愿听,不想学,或

者不会做的习题,不要去责怪他们,因为教学要常常反思,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服务出了问题。②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彻底改变“在听中学”一统天下的单一模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千方百计地实实在在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③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习活动的“平等的首席”。在现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在网络时代的生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与裁判者,而应当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路人,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应当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不搞包办代替,更不能控制学生的思路与思维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去主动地适应学生,而不是去主宰学生;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通过一定的必要的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指导与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应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富有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

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的渊博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关注发展。这里的发展当然指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也指学生和老师的个性发展,但尤其是指学生的基本学力、个性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①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力、创造力的发展,在中学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中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②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③关注教师的发展,当然包括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和健康心态的发展。我们提倡“在教育教学中享受

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新理念。教师在研究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怎样把学生教好,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

(3关注过程。主要包括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②关注学生思考与练习的过程;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性格与情感体验;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承受力;⑤关注教师的反思教程等。在关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两个标准:第一,课堂教学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情绪怎样;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否真正体现了合作优势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有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让教师有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研究。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心态和个性特点,学生也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更广泛地延伸到课外。对于那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但教师又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课后一定要认真研究,并且找机会与同学们一道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尽管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我们也不要奢望每位教师都去做这种不现实的理想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希望每位教师都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调控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1实施“教学目标调控教学、有效评价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目标调控。

(2在学习时空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机会教学策略的研究(学习时空调控。

(3学生明确目标,通过预习自学,掌握教学内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内容调控。

(4以先学后教为主,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展示、交流预习学习成果进一步达成预设的目标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方式方法调控。

(5通过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监测,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反馈测评调控。

(6诸种教学策略调配、综合运用的研究。

审视目前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存在,传统被动单一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束缚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之际,讨论和研究如何促进教学有效性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

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我们认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知识、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其次是学生,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原有水平、学习动机;还有其它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生关系。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标准来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的也是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从

质的方面规定“学什么”,从量的方面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多少”;而是教学方式,指教学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形态和依靠的手段,如直线型教学方式、模块式教学方式、口头讲解和板书、直观教学器物、电化教学信息技术等;第三是教学情感,指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教学效果的产生与它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要想深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教学效果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学效果有以下三个特点。一为时效性,时间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显性因素。课堂教学的时间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基本变依据。时间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投资资源,充分开发课堂教学的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堂时空产生无限的价值,就必须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和利用,妥善处理教师教学行为所用时间和学生活动所需时间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疏密有致”、“张驰有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浓缩学生人生精华的时空。二为整体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非常复杂,它是课堂教学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课堂教学内部各个要素。一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必须以课堂教学各要素优化为基础,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使各个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其作用,形成教学的有效合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整体综合效应,各要素只有综合地发挥作用,才能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三为动态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生成过程充满了变数,预设和结果并不能完全吻合,事前根据课堂教学的输入条件以及其它相关因素,并不能必然推导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认知活动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个性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从而形成各具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也会衍生新的表现行为,如学生产生的理解行为、想像思维、表现冲动、探索欲望、发现动力,教师产生的创造灵感、教学机智、随机调控、即时发挥等,这些新产生的因素又会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确定课题研究的教学有效性目标包含以下四层含义:(1增强目标意识,树立教育对象的全人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双全”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将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人的全面发展

上。(2 增强发展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教学的评价重心,达到由重视教学的结果向重视教学的过程转变;(3增强教学效益观,树立科学的教学业绩观。教学效益和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效益是指学生的收益,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即“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结果是建立在教学“最优化”追求基础上的,“低耗高效”是有效教学的最基本含义和追求。(4增强教师的自觉性,树立科学的教学反思观。有效教学迫切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形式?”。

第一围绕教学方法这个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来开展研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①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与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密切相关。“教学水平”即教

师的专业化素质,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好的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差的设计将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②精细的授课程度。教师在授课当中所使用的语言、指示等,是否能够清晰讲授他所讲授的内容,是否能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各种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哪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合所有教学情境,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④强调任务导向。教师在一节课中花多少时间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花多长时间用于琐事的管理,这实际上是个课堂教学组织的问题,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

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就能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

⑤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由于教师在任务导向当中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将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⑥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心理良好感受达到的程度。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乐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总是被学习失败的阴影所笼罩,他们迟早会丧失学习兴趣的,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⑦向较高级的思维进展的程度。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鼓励引导学生形成更高一级的思维,更好的批判力和创新力,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

突出模块化教学思想,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更多关注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是为学习创造条件的。教学模块设计,是指教师在把握课堂探究目标的前提下,设计最佳的教学模块方案,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把探究性学习活动分解为几个主要的板块,对每个板块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形成方案库,时时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活动,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探究环节次序的变化,使学习流程具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探究过程的需要。模块化教学体现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的三点理念。教学模块设计实质就是教师将学习任务放置于模块中,在模块中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块设计前,要全面的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要做到成功预设探究性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生成性目标。

第二、围绕课程这个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开展研究。按照学生“最佳发展期”设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不是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

识的“填灌”,而是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也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是课程开发的必然选择。教材只是教学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班级学生身上也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掌握知识的方式和熟练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我们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创造,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经加工、归类重组后的教材,产生具有迁移性、思考力、再生力的有效知识。

第三、围绕教学反思这个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加强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反思。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它主要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

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 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1 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遽变革,教育 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 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更要思考“怎 么教”,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具体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 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甚至还要更深一层地思考“为什么教”,了解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 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者以终极关怀,是课堂能够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才是有效教 学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学校已经把“讲业绩,看效率”作为学校教师教学的行为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教学有效 性”的思想作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思想,将贯穿在整个的教师教学行为过程中,期待所有 的教学课堂、所有知识点的教学都是我们实验研究的案例。3.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多维性原则 多维性原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

课堂教学的过 程和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多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内容的 多维性,即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 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但这并不是说,每次 课堂教学都必须要完整地对所有的因素进行评价、或者所有的因素在每次评价中所占的权重 都是一样的,而是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有侧重地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评价 的目的,也要考虑到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前教学评价发展的理论前 沿。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是研究者和教育管 理者,缺少课堂教学内主体的充分参与。而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要求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 外的人员,如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 事或同伴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最后是 评价方法的多维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量表或者纸笔测验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 优点在于其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但是其弊 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评价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内容脱节,不太适合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评价等。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中改变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方式,更多地 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 方法,也要重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因为量化的评价 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而质性评价却更关注复杂而丰富的 课堂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及其间真实的表现。(2)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状 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过程性原则强调以教育 教学过程中评价对象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体现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质量的过 程。过程性原则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把全部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论这些活动是否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二是在方法论上,既倡导量化研究的方法,也给质 性评价一定的位置;三是本质上受“实践理性”的支配,它强

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评价者 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3)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下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在真实性评价中应该包括有真实性任务,即某一具体领域中专家可 能遇到的那些真实的生活活动、表现或挑战。美国学者戈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认为真实性评价有五个特征:一是评价既指 向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凸显评价的诊断与服务功能,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而不仅仅是选拔与区分功能;二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 活的真实情境中,给学生呈现复杂的、不确定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以及需要整合知识和技 能的活动任务(即“有意义的真实性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各种真实 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积累与占有程度;三是 任 何 一 个 真 实 性 评 价 都 必 须 事 先 制 订 好 用 以 评 价 学 生 的 “ 量 规 ”(rubrics 或 “ 检 核 表”(checklists。所谓“量规”,是一种界定清晰的、用来对学生的表现或作品进行评分或等级 评定的评估工具。一个完整的“量规”应当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具体的评估标准”“区分熟 练水平”以及“明确的反馈”,学生应该提前知道评价的任务及具体标准,而不是像传统的测 验那样需要保密;四是真实性评价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评估策略,以适应各种能力、各种学习风格以及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为展示他们的潜能与强项提供机 会,而常规的考试与测验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且常常用来找出一个人的弱点,而不是 他的长处;五是评价通常被整合在师生日常的课堂活动中,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部 分。在真实性评价中,评价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测验接受者,而是评价活 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参与评价(包括对同伴的评价或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尽管不排除其检查、选拔和甄别的作用,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 发展、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 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即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变化,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发展性原则有以下特征:首先,发展性原则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个体的和谐和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其次,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 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 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第三,发展性原则在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静态、常态因 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由师生之间情感等的交互作用而使得课堂 教学出现的偶发性和动态性;第四,发展性原则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 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能够体现差异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第五,发展 性原则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质性评价的作用,强调用质性评价去统整定量评价,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会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 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

二、对当前农村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一轮的课改活动在各地搞得轰轰烈烈,各种围绕新课标的研 究课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毋庸置疑,深入的研讨活动,浓郁的研究气氛,对广大教师全面 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教科研方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学校 围绕新课标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存在一些现象,应该引起重视。1.研究课题重功利,轻内需。“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广大学校领导的共识,同时,学校教

科研工作也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各级领导都普遍 高度重视。于是,围绕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总课题,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行动,出现了校校有 课题、人人搞研究的局面,但是,在数以百计的课题中,许多只是为了评优、评先进,还有 是教师为了评职称而立的,很多的农村学校课题立项缺少上级部门的指导,没有从教育面临 的实际问题着手,没有从课堂教育的矛盾冲突中选题,没有成功的教育经验的依托,科学性、可行性都值得探讨,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 彩。

同时,教科研的选题反映整个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也制约着研究工作的程 序和方法。中小学教科研的基本任务是解决中小学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教育实践” 是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主要源泉,也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尤其在“走进新课程”以后,教 育理念的巨大变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 学方法的择善而从,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趋势等无不是课题选择的“源 头活水”。但是目前学校和教师在教科研选题上“跟从”别人的多,加以创新的少,课题选择 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众多课题并无太多差异,有特征、有个性的少,重复研究、低层 次研究的多。如“自主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等课题遍地开花、大同小异。或者“穿新 鞋走老路”,或者“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惟独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其实,具有“创新意 义”的课题研究,是具有“校本”、“师本”倾向的,必须就学校及教师本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进行调查、归类,找出共同特点,再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去伪存真。3.研究课题重成果,轻过程。教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 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目前,教科研活动中追求“形式 主义”的太多,主要表现在:(1)重视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了实施过程的历练,方案和报告写得尽善尽美,“理论”、“原则”叙述详之又详,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 点水。(2)重视开题及结题时的“轰动场面”,而无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开题及结题时,专家云集,嘉宾满座,经过几次的展示活动后,积累了一些资料,特别是形成了论文集,结 论往往是“该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平时大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对研究过程 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偏差却常常轻描淡写,甚至遮遮掩掩。(3)课题更换频繁。为追求所谓 的科研成果,许多知名的学校课题研究都搞“短平快”,当一个课题结题后,新的课题又上马 了,教师刚刚从研究活动中得到的教学体验已不再适应,角色又要进行转换。诚然,以上做 法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专家指点确实能保证课题实施的规范性,名师引路又能确保少走弯 路。但教育关系到的是人的成长,一个课题的实施乃至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更需要自身大量 的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哪怕是实施中的失误与偏差也是很宝贵的研究 成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潜心研

究,剥茧抽丝,于细微之处见功夫,而且,由于农村学校受 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教师无法适应不断变换的课题,往往被牵着鼻子走,课题研究也只能 是走过场。因此,在专家论证、名师指导后的“操作过程”、“自我练兵”是万万不能忽视的。课题研究只有扣住“研究内容”,抓住内在联系,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使教科研方案的假设及成果的呈现珠联璧合,浑然一体。4.研究课题重展示,轻推广。在课题研究中,重视物化成果,忽视“推广辐射”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关注“过程实 施”,很多学校也喜欢大规模、大动作,通过大型公开展示,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聘请导师来校“指点迷津”,希望能让老师茅塞顿开,快速成长。不少学校在一个课题的实施 过程中,挑选优秀教师进行 2 至 3 次的公开展示活动,试图通过活动证明课题研究的价值,论证所采用的方法手段的合理性,然后顺理成章地结题。即使是这样的活动,也往往局限于 几所所谓的“项目学校”,很多的学校只能是看热闹的旁观者,出现了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然而,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的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

究法”,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并在应用中再进行研究、改进和发展,这样的研究才是最有 价值和意义的。课题“研究”并不是主要为了结集论文、展示成果、获得奖项,而是为了积淀 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并加以总结、推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特别是 农村学校,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从名校名师那里汲取,教师可以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启 迪,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许多好的课题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可是最多经过 2 至 3 年时间便宣布结题,而农村的教师刚刚摸出头绪,刚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却不得不 因为不合时宜而中断,投入所谓的新的研究中去。这样的课题研究,社会效益不能达到预期 效果,既浪费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又打击了许多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可谓得不偿失。总之,农村学校应该是课题研究最广阔的天地,课题研究应该植根于农村,植根于广大农村 教师,有关部门应该要进一步重视课题研究实效,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教科研培训,落实农村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带领广大农村教师一起投身课改,让他们共同体验课改的喜悦,享受课 改的成果。

下载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摘要:本文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了几点自己的教学感悟,主要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计算能力、培养思维能......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师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师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体育教学组织,体育教研能力等方面;并认为提升这些素质对体育教师适......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共5则)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一讲授新课一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傅华云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改革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主体参与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2、创设条件,提供......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共5则范文)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杨胜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资料。高中地理教材自身图表直观、生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