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5:1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第一篇:《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

究工作总结报告

课题名称:《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本课题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展开,经过为期三年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课题研究预设的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2016年下半年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 1.课题论证

2014年6月2日学校教科室组织召开了《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论证会。大会第一项:李校长首先宣布了课题评审小组:组

长:李国勤(校长)

副组长:夏启明(副校长)

成员:梁志刚(教科室主任)、祁耀斌(教务主任)、吴金玉(教科室副主任)、邱云飞(高中数学教研组长)、张志军(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大会第二项:课题负责人田风高对本课题从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汇报。2.课题申报及立项

2014年6月5日学校教科室确立该课题研究主持人是李国勤(校长)、负责人田风高,核心成员有吴金玉、马淑梅、李国林、邱云飞、刘志忠、马秉杰、张志军、马忠平、金敏。填写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申报书。

2014年9月17日经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审定批准立项。3.开题报告

2014年11月11日下午,由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吴金玉主持,召开了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原州区五中开题会。吴金玉副主任宣读教育厅教研室关于《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通知书》,宣读《五中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课题组管理任务与要求,学校管理任务与要求,教科室管理任务与要求。并成立了《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人员。最后,李国勤校长做了重要讲话:“我们成功的申请到自治区教研室的课题研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课题研究能有力的推进高效课堂,使我校教研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大家要克服困难,高质量的完成各自的任务,学校将大力支持你们的工作”。4.课堂观察

三年来,四十余次的课堂观察,其中十五节课是课题组的研究型课,是为了验证课题研究所预设的问题。届时聘请原州区督导室及教研室各位领导问诊把脉。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走出去,请进来”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形式之一。2015年4月20日下午第七节课,聆听了河北辉公实验中学崔红英老师关于导学案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示范课。2015年9月15日学校组织、山西太谷、甘肃静宁“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教究,总结了导学案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推门听课是我校的传统,课题组带着问题深入课堂,搜集课堂教学策略,为课题研究积累素材。截止目前课题组共计听课30余节。走进课堂,逐一审查如下的问题:第一,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第二,教学难点突破手段。第三,课堂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第四,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第五,学生学法指导及教学评价。在导学案的试用中发现:导学案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展示、点评质疑,便于发现学生思维误区,可使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堂中小组间讨论、合作、探究,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过程与方法;课堂容量大,效率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但是导学案的使用策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所表现出的不足有:学生点评时,语言表述不严谨,需教师及时纠正,若纠正不及时,会让错误先入为主,干扰学生的正确理解;学生点评常常深度不够,需教师补充;各组分别点评其中的一部分,感觉学生得到的知识支离破碎,不够系统、完整;课堂包办代替的较多,绝大多数教师在执行时感到浪费时间,主要是对学生不放心。5.学生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根据现行导学案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课题组经过认真思考,从如下三个维度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表:第一,调查学生对导学案设计的认可度。第二,调查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第三,调查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参与度,共15个问题。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先后三次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并认真分析,撰写问卷调查报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依据。6.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案。其核心是如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探索知识点的形成与整合。根据本市学生实际课题组经过多次修改创立了导学案模型,从识、记、议、误、练五个方面夯实基础,从知识点生成、难点的突破,数学思维方法的归纳总结等方面探索知识的形成,拓展课堂,培养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创新性。三年来,在课题组核心成员的辛勤努力下,完成了《初中数学导学案》(共3本)及《高中数学导学案》(共9本)。并上传教研网,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7.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合作学习是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也是导学案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策略。为此,课题组建议在班内成立学习小组。课前,组内探索,借助兵带兵、兵练兵、兵强兵,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进行组间合作,取长补短。通过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体现出自我价值,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宽松、愉悦、快乐的环境下增长知识。8.召开课题研究会

自2014年9月本课题立项以来,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两次会议,开学初着重部署课题研究任务,学期末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在每次会议中课题研究主持人李国勤(校长)都能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这也是本课题顺利完成的保障。当然,课题负责人田风高在每次会议能够明确长期课题研究任务,及短期研究任务。确保课题研究实用、有效。9.出色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2015年10月29日自治区教育专家葛建华听取了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工作,在中期工作总结中,课题负责人田风高从课堂教学研究的策略的得出中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受到葛老师和同仁的一致好评。并在葛老师的帮助下预测出本课题研究有如下成果,也为我们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1)《导学案的编写策略》

(2)《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的策略》(3)《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4)《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组织的策略》(5)《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手段》

自深入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以来,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第一资源。课堂教学中提倡参与式课堂教学,通过合作学习,扑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及时引领,共创高效课堂。

1.面对高效课堂,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做他人的复制品,但要善于借鉴,重在理解其精髓所在,逐步创新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又有利于发挥教师本人优点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2.面对课堂组织,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需要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讨论,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并且需要对发言人语言的规范性、板书及点评方法进行培训。

3.面对导学案,首先,导学案的编写应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能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能体现出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独学;其次,提前印发适合本班学生及教师授课特点的导学案,避免一刀切,指导、督促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第三,认真批改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疑惑,从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因材施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论教”、“按需论教”的理念,使得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

4.面对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昌乐二中提出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提出的“三三六”模式;河北衡水中学提出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还是 魏书生先生倡导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及国家提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其核心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实施导学案,推进高效课堂,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积极参与,但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做他人的复制品,脱离学情。

5.面对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和追问,启迪学生思维。这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情,并能够及时调查、统计、预测、分析学生在课前独学、对学及群学的困惑。以分析和解决学生的质疑为立足点,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东郊小学 赵晓玲课题研究组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13年11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一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组员积极参加,认真实践。使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此项研究犹如刚刚孵化出的小鸡,尚未成熟,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一定的目标。现将一年来所完成的课题研究工作全面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口算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口算直接关系到学生笔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度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这个课题,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实验方法

(1)文献学习法:通过查阅学习网上的相关研究成果资料和文献著作,提高理论水平,为下一步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有经验的教师及学校教学骨干,以访谈和听课的形式进行我校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准确把握问题的根源,使实践研究更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调查分析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个案研究法:用于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提高。

(4)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选取一定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围绕课题理论,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5)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练出经验及时矫正,完成实验方案。

(6)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和定性分析。

(7)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研究、提高。

二、组织机构与经费投入 本课题由城固县教研室组织,东郊小学牵头,我们几位老师本着共同的目标自发组织参与的。课题组需要所有经费,由课题组所有成员集体同意,通过本课题组长报学校申请,学校领导批准方得。

三、具体实施

(1)精心组织 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

(2013年10月——2013年1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8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交流心得,进行个人反思;在学生中开展班内、班级口算比赛,手抄报、自制习题库等活动;课题组的成员每人上一节穿插口算教学的公开课和汇报课,并形成各年级的《口算训练题库》,同时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和研究论文各1篇。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

(2014年8月——2014年10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研究基础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 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收集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资料,强化口算的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学习,小结和反思;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教学反思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五,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教育随笔。六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四.课题组的组织与管理

赵晓玲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贾翠、吕心宇负责低段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徐红茹负责低段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赵雪珩负责高段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课题组的活动每月一次,采取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以研讨课为平台,以评课、交流为基本形式,辅以名师教学资料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每人每学期都上了一节穿插有口算的教学观摩课,上交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包括设计意图、说课稿、教学反思),并完成一篇关于口算研究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学习、调查分析、组织活动,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有效方式和手段,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于口算题的兴趣有明显的增强。

2、学生的口算能力在逐步增强。

3、学生口算能力的增强对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4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借鉴学习、评课议课等方式,激活了课题组的教学智慧,提高了课题组每位成员的口算教学水平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

徐红茹在2014年4月校内赛教活动中获的第一名,吕心宇在2014年10月校内赛教活动中获的第一名。赵雪珩的论文《高年级口算课题的实施思考》在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发表,吕心宇的论文《让低年级的口算教学充满情趣》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发表,赵小玲的论文《浅谈提高低段口算的有效途径 》、贾翠的论文《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的有效途径》、徐红茹的论文《让口算教学在课堂中飞跃》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口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以及进行的有效策略。

六、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口算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让每位组员对口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学生在口算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对教育和教学的责任心,课题研究组的所有成员在此次课题的研究中成长了很多。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的初步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组员通过给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影响全校教师在口算方面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七、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全校内进行有效口算教学的推广?为何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提高很快,但为何个别题目的准确提高率不快?口算是长期的训练,该如何落实学生在家里的练习?

一年的结题工作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口算研究的结束。只要我们的口算教学在继续,我们的课题研究就不会终止,它将继续伴随我们的数学教学生涯进行下去,直至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更加完美。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将继续坚持下去,使我们的口算教学研究更完善、更具操作性。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检阅者,那么一年它也只是一个阶段,并不代表着完结。口算教学是持久的,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更是持久的。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应该去探索、思考口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真正地做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关注全体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口算练习,使学生喜欢口算、乐于口算。同时向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转变。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所以,在此背景下,作者就如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情景自主动态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问题情境体现文化底蕴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结构内在的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严谨对称、逻辑性等。问题情境的展示,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教师深厚的人文底蕴,对形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认知结构、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教育规律的基础规律和基本观点。在反映数学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知识建构体现渐进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在新理念下,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所用数据可以修改;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5.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数学内容的特点

一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中,应将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素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

5.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1)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2)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3)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5.3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数学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

教学设计中的素材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此外,在教学素材的编写时,内容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5.4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教学素材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

5.5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素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5.6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设计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恰当使用信息技术,以便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熟悉、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也曾经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感悟、提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存在的问题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师一般很重视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最优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试图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往往设计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很少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让数学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理解探究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的目的。

我们寄希望通过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型”的课题研究,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眼中的数学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和谐教育思想。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性学习,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意义,从80年代开始,西方数学教育界提出“非形式化的数学”的口号,要求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摆脱过度形式化的束缚,主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更强调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的研究,将借鉴和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研究成果及理论在新形势下进行再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的一般模式及评价体系。区别在于,本课题研究注重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通过研究建模,学生也将成为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者。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

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一致,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2、理论价值: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便于理解,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般模

式,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目标意识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3、我校通过校本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有关教育专著,提供了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4、校长室和教科室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网上查阅和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概念的界定:(1)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

(2)生活化课堂教学:

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的规律,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3)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将课堂建模。让课堂教学目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又能让学生提高知识,又能让学生提高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2、理论依据:

(1)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学的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新课程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教育家卢梭认为:数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想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4)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

(5)创新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新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枷锁。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社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探索生活化教学的一般模式,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一种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2)、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方式。(3)、探索信息技术与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整合。(4)、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七、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研究形成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般模式。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模式,让学生经历“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3、探索信息技术与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利用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

4、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潜力,激励自己。我们要做到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特点,解题策略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5、把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及生活化习题分年级编定成册,补充完善学校教材资源。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课堂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逐步归纳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记录失败的、优秀的课堂案例,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闪光之处,作出评价。编定成册,补充完善学校教材资源。

八、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处理把握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求实践创新。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培训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行之有效,适合农村小学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

3、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以指导生活化课堂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4、案例分析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整出相应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2、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相关理论培训。

3、在学校内调动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帮助实验、帮助总结,探索出一种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十、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1、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2月)

(1)完成课题选题的论证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2)参加相关培训,寻求技术指导,作进一步修改。(3)完成审题报告,进行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9月)

(1)2010年1月~2010年12月,开展课题分析,落实措施,完成调查报告。(2)2011年1月~2011年5月,生活化一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本校区进行相关的实验。

(3)2011年6月~2011年9月,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报告,形成理论实践的一整套评价体系。

3、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整理材料,完成结题工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3、专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反思)

4、课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

5、一套低、中、高数学生活化课堂习题的资料。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的变革是语文课程改革最难实现的变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而实现教学实践的变革其难度尤甚于教学观念的变革。由于改革中否定了一些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同时,未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可借鉴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较难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因惑是: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基于此,我们确定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的研究。开展本课题研究,必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功能,弄清楚语文学科的性质。1980年8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书面发言中回顾了“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由来,进而说明了它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再次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吕叔湘先生在书面发言中也强调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说它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基础工具性。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其次,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1 9 6 1年以后,语文界为了纠正左倾思想所产生的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削弱了语文能力训练,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双基”。所谓“双基”,即指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时代发展了,我们对语文学科“双基”的认识也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根据2 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为学生打好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包括获取语文字、词、句、篇基础知识,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有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少不了竞争,但更需要合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和正常交往的思想、能力;具备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个性等。

另外要处理好本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语文教学常常受大形势左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倾向: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语文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不落实。究其原因,他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这些形式上了,而忽略对语文学习目标的把握。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语文教学的这个“主”,或者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不能占用课堂时间,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毫无关系的活动。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应该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语言积累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来体现,来落实,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外。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强调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成为语文教育的“两张皮”,各走各的道。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关键。对此学语文课堂教学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防止由过去的教师牵着学生走、串讲串问、一问到底,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变成放任自流或教师被学生牵着走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无所适从的局面。我们应当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但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学生读书不会断句、书读不通顺,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适时给予归纳、总结,放得开还要收得拢;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帮助。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正如有的教师所说,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语文教学改革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大家教学时要有这个意识,只要努力了,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会得到改变的。

二是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扬弃。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语文课堂面貌带来了生机。但是,我们也看到教师在贯彻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念时,也存在一些误区。重视探究性学习,忽视了语文基础训练。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语文作为母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知识,认识和了解一些语言现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减少甚至避免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上的混乱或错误。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字写不好,书读不好,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打不好语文的基础,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得有时间让学生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还得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等等。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学中一味强调探究,势必影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割裂。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像以前那样上课? ”“这节课没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似乎探究性学习就是先进的,接受性学习就是落后的。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需加以改正。

探究性学习只重形式。语文教学如果过于追求探究性学习这一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就会走进死胡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三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要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标准。用最佳的形式,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达到听懂别人的话,说好自己的话;读懂别人的文章,写好自己的文章的目的。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4 0分钟要效率。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主持、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与作者和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科书的理解、挑和处理,凭借文本提高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发挥。同时我们要克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那种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动参与性”是2 1世纪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又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活动环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凭借是教材。所以,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以此为着力点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要鼓励学生熟读、精思,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体味,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引导他们揣摩文章的表迦-页序,体会表达方法,丰富语言积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进而提高语文水平。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之中,做到学语文与用语文的有机结合。要在语文实践中不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既要多读多写,又要掌握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提高他们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继承传统的优秀语文教育经验,在继承中发展、创新。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语文教育现代化,但强调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并不等于割裂传统。近百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一方面善于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勇于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糟粕进行批判,同时善于吸收先进的西方教育思想,代之以新观念、新方法。比如,语文教学改革正在突破几十年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旧观念和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的新观念;突破了语文教学串讲、串问、费时低效的状况,同时创造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或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识字方法更是丰富多彩,大大丰富了我国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改革是要抛弃以往一切不合理的东西,但绝不是全盘地“自我否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不是截然对立的;旧的并不都是落后的,新的也并不都是好的。比如,我们今天提高了口语交际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古人早就提出了“不学诗,无以言”,并把它列为语文学科基本能力之一;再如,电脑速度快了,有些方面却退化了,如,人类的思维、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汉字书写的质量等。

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好经验,要重视继承与改造。有些要根据现在出现的新情况,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地丰富,推陈出新,促进其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条基本经验是“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离不开读写实践,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改进读写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又如,“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好文章很有好处,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背诵”也要得法,我们不能回到私塾时代不给学生任何指点、让他们摇头晃脑、一味地死记硬背许多不知其意的东西,这样做是与当今教育目标相悖的。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不断改革,要不断创新。我们的优势在于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历经数年的实践,在艰苦的跋涉中,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区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需要循序渐进,要总结过去前人的做法,哪些是好经验,哪些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要辩证,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基础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探索高效率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走向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教学,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对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一一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进行具体研究。

2、研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标准,以学论教,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从国内外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走向。

①以现代学习论、课程论、教学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②努力探索一射乙实、有效、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思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实证性研究与实验。

③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摸索以学校为基地的,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的行之有效、且能广泛推广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④研究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研究对象为古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研究使用的工具为:教师教学评价量表;学生学习评价量表;多媒体工具等。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

本课题为期3年。实施滚动式推进,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集体研究(教研组、学校、旗县区、盟市、自治区)与个体研究相结合,不同时期重点突破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2 0 0 8年3月一2 0 0 8年5月,课题立项、启动阶段。

各盟市、旗县、学校,根据总课题方案,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进行选题,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分任务落实各项专题研究,进行子课题申报。2、2 0 0 8年5月一2 0 1 1年5月,课题具体实施阶段。

①加强学习,建立课题学习研究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组织教师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理论,再次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②认真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要重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资料,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教学设计;建立教学案例撰写制度,开展案例研究。

③采取整体设计、专项突破、全方位推进的策略。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设计实验,总课题组进行整体运作,与此同时各项专题并行研究,力争在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专项上有所突破,最后将各项专题研究进行整合,形成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在全区推广。

各盟市、旗县区、学校依据自身条件,可以重点研究卜2项具体内容,不同时期有不同突破。

每学期不定期召开现场会,在自治区或盟市展示研究成功,推出不同年纪、不同专题、不同内容的示范课、研究课,进行观摩、研讨、交流,并进行经验总结。

④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各盟市、旗县区、学校的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展示和交流活动,并对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难点以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

⑤建立课题项目管理制度,保证各课题实施单位研究质量。包括:教师培训制度、实验报告制度、结题验收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

⑥建立课题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一是促进研究与实验成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研究和实验的不断深入,要不断吸收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使课题研究和实验成果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二是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参与人员教育观念的转变。把课题实施的过程看成是参与人员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3、2 0 1 1年5月一2 0 1 2年1 2月,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

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做好表彰工作。在各子课题研究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课堂教学经验(论文、案例)集、典型课例光盘等。

六、本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

际、综合性学习)课堂教与学研究报告。

2、专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与学课堂教学经验(论文、案例)集。

七、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 长: 杨华 内蒙古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成 员: 各盟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附件: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研究子课题选题参考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研究子课题选题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 2008年1月8日

下载《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学案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