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学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导学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的同时完成目标知识的建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完成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课堂角色的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作秀”,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地发挥导学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 英语教学 合作探究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传授型” 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尽管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做了大量的努力,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即教学方案(Teaching plan)仍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来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导学案”(Guided learning plan)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提出的,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先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为学生编制一套学习方案,它是真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案。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导学案的编写应立足课本,不可脱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谨记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等情况,根据新课标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案。编写的宗旨是回归课本,走进教材,让学生真正对教材发生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好导学案,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尝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导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创新性,不可落俗套。导学案所涉及的问题虽来源于教材,在编写导学案时还要注意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新颖,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3.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启发性和探究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因此学案所涉及问题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更能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导学案的编写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应注意到问题的梯度,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要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即使对于稍难一些的问题通过探究学习亦可得到解决,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摆脱困惑和厌学情绪。
二、充分发挥导学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另一方面重视教师的“导”,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导学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1.学生对教材的预习是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的预习过程就是初步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预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预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课前预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先学后教”,就是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发现并解决部分问题,教师然后再进行指导。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了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一切都是在教师所设计的程序下进行的。学生没有更多的自由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他们过多地依赖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学案导学”教学让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的同时完成目标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正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
3.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实施“学案导学”的保证。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案导学并不是简单地把学案交给学生的完全放手的行为,导学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从过去的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完成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课堂角色的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作秀”。同时要认清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扫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实施“学案导学”的核心。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学案导学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并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解决深层次问题,使自己的能力在与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提升。这不仅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同时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有效预习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学或者预习是导学案教学的第一步,但如果直接把学案交给学生,采取“放羊式”的办法,一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学生利用什么时间进行预习,预习的目标是什么,在预习的各个环节需要解决那些问题等,教师应提前做好安排。否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受到“冷遇”,“穿新鞋走老路”就在所难免。
2.教师的教学能力应不断提高。毋庸置疑,目前广大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高,但是知识能力不等于教学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高中英语课型较多,如听说课、阅读课、读写课等,如果每一节课都机械地采用同一种模式,很难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巧妙处理教材与学生、问与答、个人与整体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备课应从导入开始,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保证课堂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开展。
3.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差异,关心学困生。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学困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学案导学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差生。在分组活动和交流展示的环节当中,应多给这些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让其代表小组发言。否则,课堂活动就只成为优生的舞台,两极分化就会日趋严重,学案导学也难以落到实处。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其新颖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理念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认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不一定都是“过时的”,更不可完全抛弃。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于前人总结的经验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同时还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认真研究,不断总结,使“学案导学”在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第二篇:浅谈“学案导学”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案导学”在高中课堂教中的应用
胶州市第三中学 姜芳 冷延武
根据“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学科组全体教师在2008-2009第一学期群策群力、分工协作,认真设计编写使用“全程导学案”,推行“三模块、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三模块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补差、堂清巩固”六环节。
一、课堂教学使用“全程导学案”的必要性
我们所说的“全程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全程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全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展示、复习和巩固过程中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全程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课堂教学“全程导学案”的设计
第一,集体打造、分工合作。首先,我们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集体力量科学编好每一份“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编写的劳动量是非常大的,要想学生轻松学习,拥有一份好的指南,老师就要负重前行。编写“导学案”时,我们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先是自己钻研,然后集体讨论,再让负责主备该章节的教师组稿,每一份“导学案”实际上都集中了我们集体的智慧,力争份份成为精品导学案。其次,我们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明确“全程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我们对“导学案”的设计,坚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集体备课时,备课组就统一要求,“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 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规范“导学案”的版面结构。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我们一般会设计这样几个栏目:(1)考点展示,课前热身——自主探究、自查自悟。设置这个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会读书、读好书,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考点梳理,易错辨析——基础起跑线。(3)走进高考,名题赏析——遮住答案、先思后看。(4)关注热点,相关链接——思维启迪、拓展提高。(5)精讲精析、即时检测——学法点拨、讲练互动。(6)反思质疑。
三、“全程导学案”的使用
第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第二,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
四、使用“全程教学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第四,“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教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五、“全程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反思
在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还存在一些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今后的设计编写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将努力改正。
第一,以教案定学案。我们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还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第二,教学案就是练习题。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在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我们有些教师还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第三,教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成绩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
联系地址:胶州市第三中学(胶州市广州南路283号)联系电话:***
第三篇: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般以问题为载体,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一、活动问题设计重在“导”
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难点、疑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在这样的学案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活动问题设计重在“细节”
导学案还要重视向细节要质量。例如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我首先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正确分析关键句子,从中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导学案上,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让学生从中找出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分之4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本节课中最关键的,最不容易理解地方,就这样一带而过,学生自学起来,也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知半解。后面的解题步骤也只是按部就班的写着。
三、检测问题设计胜在“导”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实行分层训练,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另外,反馈练习还要强化解题规范的训练,注意表述要严谨、规范。有效的导学问题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注意与教师的教的设计紧密结合,着眼难点内容的铺垫和搭建台阶,做好新知与旧知衔接;导学问题的设计还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在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因此,导学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导学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我们一线教师要努力编写导学案,让导学案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第四篇:浅谈导学案在“6+1”课堂教学模式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浅谈导学案在“6+1”课堂教学模式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辛店中学
崔明飞
内容摘要:
“6+1”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推行了四年的时间,所有教师的课堂都使用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6+1”课堂教学模式。我就个人使用导学案过程中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模式
导学案
收获
思索
困惑
“6+1”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四年的时间,在杨东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现在所有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6+1”课堂教学模式。“6+1”,即“六个学习环节”加“一条主线”,六个环节是:“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一条主线是:“老师导学贯穿始终”。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使用导学案体会。“6+1”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案与传统教学教案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和思索。
一、“6+1”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的收获:
(一)、“6+1”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案能“用活”教材。“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6+1”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案能真正实现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6+1”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
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二、“6+1”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的思索:
为了提高“6+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要保证导学案的高质量。没有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导学案,特别是导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要提倡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导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导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使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再创新:导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6+1”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四)、要注意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使“6+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导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6+1”课堂教学模式课堂。
“6+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6+1”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使用“6+1”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案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导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6+1”课堂教学模式”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盐城市盐阜中学 汪卉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本文主要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案 导学 探究 操作 优点 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出一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由学案和导学两个有机部分组成的。“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导学案”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
一般是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线、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综合我校“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学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自学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为探究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巡视学况。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学生自研讨论,教师收集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
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
“导学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导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导学案”能“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导学案”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好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导学案”教 学模式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导学案”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推行“导学案”是教学模式的收获。学生变得乐学、爱学、会学、能学;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由“警察”转为“朋友”“指导者”。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在学案上书写答案的过程也是练习书写的好时机。自我校实行学案教学后,要求学生写的练习都设计在一张学案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批阅学案的时候不仅要纠正学生的答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只有教师在平时练习中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学生才能够在平常学习中对书写问题加以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导学案”的使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活动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进去的。对于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有些活动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他们只能听,不能、也不知道该怎样加入到小组的活动中去。所以,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只能当“旁观者”。对于他们来说,小组的活动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考虑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导学案”的使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用学案后,很多课堂活动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真正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学生独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见解,在所有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信心和机会。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才可以在以后独立面对问题时有足够的信心去科学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解决问题。
四、“导学案”使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引导。
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思、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强化教研,注重教学反思。
在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不断挖掘“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巨大潜力。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防止导学案形式化,注重实际应用效果。
我们要防止导学案内容习题化。我们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防止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问题,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防止把导学案变成了一份单纯的当堂达标测试题,使导学案学案失去了导学的功能。我们还要防止把导学案中学生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主体地位的凸显必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教师要正确处理使用导学案模式下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善于处理好导和学、讲和练、思和做、个体与全体、学生与导学案 等几方面的关系,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完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以期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参考书目
[1]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7):20-22.[2]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50.[4]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0.[5]金华、魏所康、朱川彬《课堂教学论》1996年12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6]何克抗《构建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