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尊重他人。【教学难点】 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彼此尊重,生活才能快乐,社会才会和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尊重他人》。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3.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4.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活动(一)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学生阅读教材P33四位学生的观点,探究下列问题:(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
活动(二)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看法。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会无法保障。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小结:(1)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探究二 尊重从我做起 活动(三)学会尊重他人
材料一 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材料二 放学路上,有同学问:“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有人说:“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有人说:“无论陌生的人,还是熟悉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材料三 一个盲人走夜路,手里总是提着一盏照明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是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材料四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 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宋·王安石
探究:(1)如果遇到材料一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3)材料三中盲人提灯笼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4)材料四中的两句格言对你有什么启示? 小结:尊重他人要求我们: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板书
尊重他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从我做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课后反思
第二篇: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2.通过身边具体事例,体会关爱的作用,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3.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教学重点】 关爱的作用。【教学难点】
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周五放学后,小鸣和妈妈约好一起去看电影,约定六点钟在电影院门口见面。为了节省时间,他决定自己坐公交车去和妈妈会合。因没有听清楚公交车报站,小鸣下车后才发现下错了站。可还有十分钟就六点了……小鸣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了,于是向旁边一位阿姨说明情况和请求,阿姨立刻拿出手机,帮小鸣拨通电话……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
师:关爱传递美好的情感,关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温暖。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1课时——关爱他人。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4.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活动(一)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76上面探究与分享“老人乘车”的事例,探讨下列问题:
(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小结:(1)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二)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76下面探究与分享“小李帮助邻居”的故事,探讨下列问题: 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小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探究二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77下面“中学生扶自行车”的事例,探讨:
(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2)如果没有老人过来说明真相,结局会怎样?
小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活动(四)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78“向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探讨下列问题:
甲:我要把我的压岁钱和珍爱的书捐给他们。
乙:献爱心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还是以后再说吧。丙:我又不认识他们,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 小结: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活动(五)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79的阅读感悟,探讨下列问题:(1)词作家阎肃和朋友为给老人让座而提前下车的事例给你什么启示?
(2)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事情吗?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小结: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知道了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当他人遇到危险时,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板书
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的作用 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要心怀善意 要尽己所能 要讲究策略 课后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尊重他人》学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尊重他人》学案 知识目标
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
(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 活动一:讨论课——尊重
(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2.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活动二: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展示材料)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教师讲述:读者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读者乙和馆长的观点是正确的。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教师总结: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二)尊重他人的做法
活动三:情境讨论——他该怎么做?(展示材料)情境一:小东与小林约好放学后一起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情境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思考:从情境中双方的角度来看,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讨论三个问题,限时三分钟。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站在小东的角度看,去美术馆的时间是自己定的,晚去一会儿没关系。既然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的帮助,可以先给她讲了以后再去。这是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站在小萌的角度看,如果小东有事需要办,可以等别的时间请教他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小东的头上。
情境二:站在小光的角度看,撰写演讲稿是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与集体的事发生冲突时,可以选择将集体的事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对同学们尊重的表现。站在同学们的角度看,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为小光考虑,允许他再看一会儿球赛。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境三:站在小明的角度看,可以耐下心来听一会儿舅舅的谈论,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体现。站在小明舅舅的角度看,可以不再跟小明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小明,是对小明的尊重。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活动四:你说我说——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展示观点)观点一: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观点二:我尊重那些自立自强的人。
观点三: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我都会尊重他。观点四:我特别尊重言而有信的人。思考: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说理由。教师讲述: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从这个角度看,观点三是正确的。
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自立自强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向他们学习有利于我们进步,尊敬他们是值得的。从这个角度看,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尊重他人的体现,观点一、二、四有道理。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尊重他人就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欣赏他人。(三)尊重的深层含义
活动五:发散思维——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展示问题)思考: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 教师讲述: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自然。3 板书设计 尊重他人
第四篇:尊重他人 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 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2.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学习重点】 学会尊重他人。【学习难点】
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彼此尊重,生活才能快乐,社会才会和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尊重他人》。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3.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4.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活动(一)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学生阅读教材P33四位学生的观点,探究下列问题:(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小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
活动(二)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看法。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会无法保障。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小结:(1)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2)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探究二 尊重从我做起 活动(三)学会尊重他人 材料一 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材料二 放学路上,有同学问:“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有人说:“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有人说:“无论陌生的人,还是熟悉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材料三 一个盲人走夜路,手里总是提着一盏照明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是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材料四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
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宋·王安石
探究:(1)如果遇到材料一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3)材料三中盲人提灯笼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4)材料四中的两句格言对你有什么启示? 小结:尊重他人要求我们: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尊重他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从我做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八年级(1)班的几个同学就尊重的话题进行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爱护动物也是尊重生命的表现。” “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
“我们应该尊重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五篇: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行为是犯罪,犯罪应受到什么处罚。2.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教学重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以案说法】李某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多次因打架、盗窃被公安机关教育处理。由于好吃懒做,无法维持生计的他想通过抢劫他人财物来供自己挥霍。他与另外一位无业青年一起,通过摩托多次实施飞车抢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李某最终落入法网。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李某为什么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从这一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4.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X k B 1.c o m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了解罪与罚 活动(一)什么行为构成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3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探讨下列问题:(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2)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结合行为
一、行为二,说说什么行为构成犯罪。
小结: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活动(二)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
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依法判处令计划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本案中,令计划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应受什么处罚?(2)对令计划的判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小结: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探究二 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三)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探讨:
(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2)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板书
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刑罚含义及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 依法自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