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 口语交际教学谈_苏教版-2019精选文档

时间:2019-05-15 02: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 口语交际教学谈_苏教版-2019精选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 口语交际教学谈_苏教版-2019精选文档》。

第一篇: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 口语交际教学谈_苏教版-2019精选文档

谈谈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材是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把“口语交际”教材当作“看图说话”来教。受过去“看图说话”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口语交际”教材当作“看图说话”来教,课堂上一个劲地忙着“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用几句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把几幅图连起来说一说”等等。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向始终是“说图”。

第二,把“口语交际”教材当作“听说写结合”的训练题。受过去“听说结合”、“说写结合”、“先说后写”的不适当影响,“口语交际”教材被当成了“小练笔”训练的素材,课堂教学中的“听”和“说”,都是利用教材为写话做准备,最后还让学生把所说的写出来。教学目标的指向最终是“写话”。

第三,在回答教材教学提示的“问题”上耗时太多。有一些课堂用“师问生答”的方式,对教材中作为教学提示的问题进行反复地问答,这样的“一问一答”,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的目标基本上是指向“弄懂”。

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远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学生未能真正进入“口语交际”的学习之中。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不够了解,对教材的要求不够清楚。为了更好地落实“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用好“口语交际”每一课教材,现就“国标本”“口语交际”教材的编写做一些说明。

本册“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6课,每课教材都由3个部分组成:即话题、情境图、教学要求提示。教材这样构成,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话题的学习实践,能初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六个具体目标要求。

1、关于话题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运用语音手段,选择适当的内容、方式组成话语,双方互动的信息传递、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特性表明:“口语交际”必须有“适当的内容”,离开了“适当的内容”,“口语交际”就不好进行。这里的“适当的内容”其实就是“话题”。“口语交际”教学,是通过模拟的方式,着力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因此,也必须通过具体的“话题”来进行。“国标本”就是通过一个个“话题”,安排每一课教学内容的。也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话题”,具体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在一年级上册的6个“口语交际”话题”中,“交流类”话题有4个,即自我介绍、借铅笔、打电话、悄悄告诉他;“讨论类”话题1个:我们来讨论;“讲述类”话题1个:听故事讲故事。这些“话题”都是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搜集,精心挑选,反复打磨、多次实践确定下来的,都是低年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口语交际”本领。

“自我介绍”就是要把自己的有关情况告诉别人。这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有的交际行为。向别人作介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主动向别人作介绍;另一种是应别人要求作自我介绍。入学不久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需要作自我介绍。在这个“话题”的学习中,人人都可以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也可以请求别人作自我介绍。

“借铅笔”实际上泛指同学之间互相借用学习用品的交际活动。是同学之间平时最常有的口语交际事件之一。当需要用某种学习用品,自己又没有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向别的同学借。怎样才能跟别人借到文具呢,这就是“借铅笔”这个话题要学习的。“打电话”是人们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通讯方式,人们平时打电话,大多是在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虽然通话的双方不是面对面,但采用的都是言语的方式,因此,打电话属于“口语交际”。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交际本领。这两个话题都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

“悄悄告诉他”是一个传话游戏。传话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传话游戏中渗透了口语交际的“非言语”要求:说话声音要响亮,说得要清楚;听话认真,要听明白。这就是说,在口语交际时,如果人多场所大,说话的一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大声清楚地说话,能尽量让别人听清楚;听话的一方,则需要认真、仔细听,如果听得不够清楚时,应主动请求说话人再说一遍。

“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是要求学生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四种现象谈谈自己的想法。“讨论”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说出不遵守交通规则有什么坏处,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听故事讲故事”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中“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等要求安排的,即先听故事,再将听到的故事讲出来。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性要求。

“话题”是“口语交际”教材的眼睛,我们在教学时要努力把握住“眼神”,这样,我们才能万变不离其宗。

2、关于“情境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就是说,“口语交际”是在具体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具体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进行。可见,创设交际情境,有利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有效。

为了便于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更好地去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便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感受交际情境,“国标本”教材在编写时,根据“口语交际”教材每一个“话题”的内容与特点,充分挖掘每一个“口语交际”教材的情境内涵,精心绘制了“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有单幅的,也有多幅的。有的展现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有的表现了较完整的口语交际过程;有的反映了口语交际过程中一瞬间的情景。

安排“情境图”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较具体地交待口语交际的对象、目的、时间、场合、过程等,虚拟一个与实际生活相似、相近的交际情境;第二,告诉学生,图画中所描绘的都是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经历过、体验过的“自己的事”,有利于他们在口语交际学习时,唤醒生活积累,将自己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起新的联系,产生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与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第三,为教师在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时提供凭借、素材、“展开点”和空间。

“自我介绍”的“情境图”描绘的情境是:经过美化的黑板上写着话题“自我介绍”几个大字,一位低年级同学在讲台前正以大方的态度兴致勃勃作自我介绍,下面的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打电话”则通过两幅对角摆放的独立人物图,巧妙地表现了两个同学在打电话的情境:一个同学正在向另一个同学祝贺生日;“悄悄告诉他”的“情境图”生动地描绘了一组同学在传悄悄话的情境。这几课的“情境图”再现的都是小学生口语交际的一瞬间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他们的脑海里,大多可以找到相似块。设计安排这样的“情境图”,就是要激活学生的这些相似块。这样,学生产生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与兴趣就会大增,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在教学“自我介绍”时,教师可以仿照这幅情境图,美化黑板,写上“自我介绍”字样,创设好背景环境,然后采用让学生到讲台上方式作自我介绍;在教学“打电话”时,可以模仿情境图的样子练习口语交际;教“悄悄告诉他”时,可以仿照情境图的样子,让学生围成一圈,练习传悄悄话。

“借铅笔”的“情境图”有两幅,上面一幅图描绘了小猴去向熊猫借铅笔的情境,下面一幅图反映的是小猴向熊猫还铅笔的情境。教材用两幅图主要是表现“借铅笔”这个交际事件的过程。这里的小猴和熊猫其实都是小朋友的化身,这样设计是创设情境的需要。小朋友喜欢动物,让小猴和熊猫来代替人物,再让学生扮演小动物,学生容易走进交际情境。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动物的的形象,制作头饰、服饰,这些物品都可以在教学时用来创设情境。

“我们来讨论”是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展开讨论。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有时是触目惊心的,在教学中如果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述,是不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情境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标本”具体安排了四幅“情境图”,分别提供了几种常见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境:

⑴ 两个小朋友在马路上兴高采烈地踢足球,一辆汽车驶过来他们全然不知,司机急忙来了个急刹车;

⑵ 一个小朋友图方便正在不顾一切地翻越交通隔离护栏;

⑶ 两个小朋友在上学(放学)时急急忙忙穿过马路,没有走斑马线;

⑷ 两个小朋友出去玩,路口的红灯亮了,他们不仅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嘻嘻哈哈地闯了过去。教学时,要适时地将这些图展示给学生看,将他们带入“马路上”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激活他们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再让他们按照教材的要求展开讨论。教学中让学生看明白“情境图”的意思就可以了,不必让学生细说将每一幅“情境图”的内容,否则,就很容易将“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

“听故事讲故事”共有四幅图,第一幅图说的是一只小猫和妈妈一起到河边去钓鱼;第二幅图说的是小猫不安心钓鱼忙着抓蜻蜓,妈妈却钓到了一条大鱼;第三幅图说的是小猫看见了漂亮的蝴蝶,忙去追蝴蝶,结果妈妈又钓着了一条大鱼;第四幅图说的是小猫专心地钓起了鱼,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四幅图具体地展示了“小猫钓鱼”这个经典故事的主要过程。同时,晴朗的天气,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水,飞来飞去的蜻蜓和蝴蝶,一心一意的猫妈妈,贪玩可爱的小猫,也给学生“听故事说故事”描绘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有这样的情境,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的效果会更好。

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发挥这些“情境图”的作用,并根据或凭借这些“情境图”创设出更加具体、逼真的与生活相似的易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热情。

3、关于“教学要求提示”

“教学要求提示”是“口语交际”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写者意图的具体体现,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了“话题”的教学目标;二是提出了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提示”是我们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和教学的重要依据。它有三个特点:

引领性:“教学要求提示”对教师使用教材、学生使用教材有着明显的引导与带领作用。“自我介绍”一课,提示采用了问题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在作自我介绍时,应该按照这四个问题进行,这是“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悄悄告诉他”一课的“教学要求提示”,明确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操作方法,即把一句话悄悄告诉给一个同学,再一个接一个悄悄地传下去,最后一个同学把这句话大声地说出来。教学时,教师只要想好了悄悄话,按照提示的要求带领学生去做就可以了。“听故事讲故事”一课也是这样,就是教师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学生再跟着讲。另外,“教学要求提示”的文字都加上了汉语拼音,学生在学习口语交际时,通过汉语拼音也可以看明白要求提示,有利于他们去自主练习。

启发性:“教学要求提示”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学生通过提示语言,可以展开想像与联想,并调动生活积累,领悟话题的学习要求。如“打电话”一课,学生读了这个提示,他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自己或别人过生日的情景,就会想到怎样向同学祝贺生日,甚至会想到祝贺生日说什么话等等。“借铅笔”一课旁边都有以问题方式编写的提示,如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这几个问题都极具启发性。学生读了这些问题,马上就会调动自己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去想像小猴跟熊猫借铅笔时的情景,去想像会向像熊猫说了什么话,又是怎样做的。

目标性:“口语交际”课也同样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就在“教学要求提示”之中。“自我介绍”的教学目标是能按照提示里的四个问题向同学作介绍;“借铅笔”的教学目标是能根据图旁的问题分角色表演;“打电话”的教学目标是能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同学说祝贺生日的话;“传悄悄话”的教学目标是能听明白别人的说话,并大声、清楚、准确地说话。“我们来讨论”的教学要求提示虽然简单,但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能就“图中同学”在马路上的表现“为什么不对”,到底“应该怎样做”进行交流;“听故事讲故事”就是要能在听过老师讲故事之后会把《小猫钓鱼》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此外,“学讲普通话”,与别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自信心”等非言语性目标也是“教学要求提示”的潜台词。

第二篇: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它会影响到一个的一生。正如一位名人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处事的能力。”古人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像诸葛亮舌战群儒,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蔺相如智退秦王······无不展现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频繁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口语作为生活中基础的交流手段,其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利用电话代替书信,成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信息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都在利用面试谈话代替书面考察,作为评价个人能力,检测实际水平的重要渠道。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交流的作用,我国也通过制定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我国小学语文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首次使用口语交际这一概念,从而代替了“听话、说话”教学。口语交际对我们来说,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交际课中,就会存在很多问题,有时还会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口语交际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入而导致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口语交际的内涵进行基本的界定,以便准确掌握它的内涵。

第一,要准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

1.口语交际的概念,口语交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口语是口头上交际的语言,口语交际是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一种社交活动。它分为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和组织活动中的口语交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组织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是围绕一定的中心话题在特定的环境里,围绕特定的话题,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面对面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这应该就是我们口语交际的基本内涵。《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还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其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比如“自我介绍”这个话题,因场合不同、对象不同,在不同特定的场景下,所做的自我介绍内容就不同:既有正式场合的交际,也有非正式场合的交际;既有一对一的交际,也有一对多的交际。在介绍、讲述这些看似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身处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交际技巧,还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语速的调整、语调的变化、讲述中的打断和质疑、以及讲述之后的提问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讲述人和听众达成信息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听说能力是交际的基础,听不明白、说不清楚,交际无从谈起;但是只会听说,也不一定能达到交际效果。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考虑语言环境,如身份、场合、时机等

。第二,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口语交际课与其他课型中的口语活动是截然不同的,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对口语交际策略、口语交际技巧的提升和点拨。口语交际课的目标,不应主要定在交际内容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和达到语言发展的目标和交际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也就是说,口语交际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细细研读《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每个阶段虽然有所不同,但不难发现,它都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通话水平,一定要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二是表达能力,包括表述是否清楚明白、是否有条有理、是否合乎规范,语言是否连贯,语气语调是否适当等。三是倾听能力,要求认真倾听、尊重发言者,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情感态度及交际意图。四是应变能力,要能积极反馈,快速反应,能复述、转述,向人请教,与人商讨。五是情意态度,做到文明、大方、有礼貌。

第三,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目前,大家对口语交际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仍然存在片面性,平常又过于重视阅读教学,往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会存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得不到重视很多老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有些老师看到有的时候课程紧就不上了,有上的也不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无目标,使口语交际课如同虚设。即使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必要性,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去研究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没有意识到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只在口语交际课上,针对口语交际上安排的训练题目让学生练习练习,平常的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之外的内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缓慢或者说是得不到巩固和发展。二是滥用书面语,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事实上,口头作文充其量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与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口语交际完全不能等同。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有时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编排,编写的意图是整合听说读写,使之互为背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虽然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话题是一致的,但教学时却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的第一次”为例,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我第一次滑旱冰。那是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直到今天想起来了还忍不住想笑呢。”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 “岁月匆匆而过,转眼间,我十三岁了。回想往事,有很多难忘的经历荡漾在我的心头,特别是第一次滑旱冰,永远留在我的心底,并将伴随我的一生。…… 那次经历,至今还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并在不经意的时候浮现于我的脑海。”从以上记录下来的两段文字看,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文字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强调口语交际的特殊性,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如果学生的口头表达由于教师的不当引导或是学生的错误理解,变成了表演式的、背诵式的、书面语的、口头作文式的表达,就偏离了口语交际的方向,无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三是不重视交流,口语交际课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交往的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说。指名表达时,被叫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表达者要么背对着倾听者“交际”,要么对着倾听者的背“交际”,即使有学生上台面向大家表达,也仅是“表达”而已,没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礼仪训练及必要的身体、情态辅助语言的运用,更没有倾听者的应答训练,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四是不善于倾听。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可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犯这样的错误: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五是缺乏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可是课上有些教师只是按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大家说一说、讨论讨论,用这一固定的模式去上每一节的口语课,课上只是个别活跃的学生滔滔不绝,成了课上的主角,部分学生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和自己无关,在一旁看热闹或开小差,缺少交流和互动。面对如此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我们只有提高认识,不断探究,寻找到一些对策,口语交际课堂才能得到较好的改观。

第四关注口语交际,讲究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些策略;

1、营造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时,应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交际氛围,创设多样、灵活、可行的交际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法,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以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为例,他执教《打电话》: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计划的登山活动因此取消,而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校外开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还打算为当天下午上山做相关的准备。怎么把活动取消的消息告诉李老师呢?学生们在比较了各种方法以后,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接着,于老师就让学生两两组合,轮流扮演李老师练习打电话,之后,再挑选两位学生,到学校办公室给李老师打电话。这就是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需求,淡化了学生们头脑中的课堂和学习意识,学生们不觉得这是在学习口语交际,而是在日常的家庭、学生、社会生活中,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进行着平等的交往和沟通,他们觉得自己完成的,只是一个生活任务。,执教:《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课始,于老师挎着盛有水果和蔬菜的篮子走进教室,借助与班主任的简单对白营造一个既贴近生活又极其真实的准备招待客人的教学情境。接着,于老师又从“我买点东西准备中午招待客人”入题,到课中“我该怎样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至课尾“就按同学们说的去招待客人”,各环节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还看过于永正老师的一堂口语交际课片断,他是这样设计的,他走进教室,首先说:“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想画一幅画,画什么呢?当然是画同学们最喜欢的,你们说画什么?”接着于老师找粉笔,然后说:“学校发给班级的彩色粉笔哪去了,没有彩色粉笔可画不出漂亮的画”,这时一个学生马上说,“我到办公室去拿”,于老师马上说:“办公室没有。”另一个学生说:“到隔壁班级去借,刚才我看到隔壁的李老师手里拿着一盒彩色粉笔,而且李老师还跟我说话了呢”。于老师马上鼓励他说:“好,到隔壁班上去借,你们敢不敢去,能不能借回来。”这时候,孩子们可积极了,马上说敢、能。像于老师这样,用自己的语言创设了一个情境,看似不经意,其实是老师刻意的。像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全靠老师的这种别具匠心,这样的设计即不违背生活的逻辑,又能使孩子很快地设身处地的走进这种交际氛围当中去。再比如,今天阙老师上的“说说我自己”,阙老师利用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招收新成员,来创设招聘会,先由老师和一个学生示范招聘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同桌之间分别扮演主考官和应试者进行模拟招聘,一个当主考官,一个当应聘者。建议主考官根据伙伴想参加的兴趣小组进行提问,应聘者要根据想参加的小组说出自己的优点。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被赋予特定的身份。应聘中,既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又要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的才艺、特长。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如《我们的画》一课,为学生创设“赛画”的情境;可以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如《有趣的游戏》、《我会拼图》、《猜谜游戏》等,创设学生熟悉的游戏情境,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将情境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进入角色,成为剧中人,模拟表演;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手工操作的方式设置情境;还可以组织一些辩论活动、召开记者会等等。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勤于观察,乐于思维,富于想象,敢于表达。2.多项互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可以说,双向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这个对话过程就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其中较为基本的有:(l)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2)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而应该转换角色,开展平等交流。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做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3)群体互动。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社会交流。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接触的人更多,探究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4)人景互动。指学生和环境、情境、事件等之间的互动。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这些互动形式,通过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了解每个人评议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相机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秋游》一课的教学,以选择秋游地点为支撑点,可以设计三个环节:一是自由组建讨论小组,选择恰当理由说服同组同学。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每组派几名代表陈述理由,并针对其他组的理由进行有力的辩驳,努力说服其他组的同学。教师相机点拨,使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融为一体。三是打电话说服班主任和年段长,让学生在人景互动中提高交际技巧。课后让孩子们抓住要点,尽力说服其他班的同学们。3.授予方法。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基本方法,要想让学生说得条理清楚,必须教给学生方法。(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就以“说得条理分明”为例子,我们可以借助于“复述”这一形式以抛砖引玉。如教学《夜莺的歌声》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安排一个复述的教学环节来展开训练,并教给学生“列提纲,排要点”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列出提纲:诱敌——传信——摆脱。当复述某一纲目时,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要求安排说话内容的要点,然后按照要点复述课文内容,使复述取得圆满成功。这种方法迁移到上口语训练课,甚至作文教学中来,也是息息相通的。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我们要适时地引导。(2)教给听的方法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我们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提高“说”的质量。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学生倾听时,要注意仪态,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是礼貌,是尊重说话人的表现,不然说话人会认为你心不在焉;不要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沉不住气,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也不要因为自认为已经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还要边听边想,分析对方的话,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其次,教会学生怎样听。学生参与交际,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为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自己的判断。一是培养学生听出优点。课堂上问问学生哪儿说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等,提高他们听优点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听出缺点。引导学生常思考:别人说的话,还有哪些不妥。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说。以期听者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规范的听说习惯;说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三是引导学生听出异同。让他们听差别不大的话语,如打招呼时“您好”“你好”;诉说心情时“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内容相似的两段话等,比较异同。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养成规范的听说习惯。(3)教给评价的方法孩子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当然,这就要求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评价:不光要评价内容、形式、思路,还要评价说话的语气、语调、停顿等说话技巧和说话习惯方面的情况等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评价:一评语言,即评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二评思路,即评价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三评仪态,即评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形象则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首先,教师是引导者。为了有效地上好课,教师无疑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进行设计。但这种设计不应是铁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探索、创造的框子。教学操作也不应当是“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善于优导,优化课堂。如《学习用品展销会》一课,学生往往只注意向对方介绍商品的性能、用途、价格,而忽视了“推销”的目的,这时,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别忘了自己是干什么来的,最后还要说一句什么”的目的,这样的提醒,才会使学生恍然大悟,补上:“我建议您买下它,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上《祝贺生日》这节口语交际课。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说准备用什么方式向别人祝贺生日。一个学生说:“我买贺卡。”另一个学生马上说:“我反对!买贺卡要花几块钱,还要到商店去买,比较麻烦。”老师说:“那你觉得用哪一种方式祝贺节日好?”学生说:“我准备用打电话的方式。”又有学生说:“我反对!要是他不在家怎么办呢?”老师问:“那你觉得用哪一种方式祝贺节日好呢?”学生说:“我准备写信。”马上又有学生说:“我反对!写信太慢了,还要买信封和邮票,不方便。”老师问:“那你觉得用哪一种方式好呢?”学生说:“我准备发电子邮件。”立刻又有学生说:“我反对!要是人家家时没有电脑怎么办呢?”结果,学生就这样互相反对,争论不休,到后来,许多学生不等别人说完,就抢着说:“我反对!”教室里吵得不可开交,老师无法收拾。学生在这一项口语交际活动中,表现出他们的听说习惯不够规范,教师这时候就应该在引导上多下功夫。其次,教师是参与者。口语交际中,师生共同在有实践意义的情景中进行的活动,教师本身就是交际情景中的一员。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们平等对话。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例如,有位教师上“学会道歉”一课时,一进教室拿着作业本走到一位同学面前说:“李明,对不起,批改作业时我不小心把水洒在你的作业本上了,特向你道歉。”李明听了不好意思地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师生的互动,一下子让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道歉以及如何道歉。浙江宁波的姜菁华老师在教学《该怎么做》时,先请同学表演了小松不小心打碎花瓶的片断,然后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松,打碎花瓶以后,你该怎么做呢?有的出主意:“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花瓶。”有个同学说:“没钱怎么办?”“可以去借钱。”有人问:“找谁借?”眼看学生把讨论的目标转移到了帮小松借钱的问题上,这显然是偏离了交际的预定目标。于是,教师转换了角色,作为参与者说:“如果我是小松,我就老老实实地告诉爸爸,诚实勇敢,这样好吗?”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转变了角色,进入了交际情境,就可以自然地引导、调控交际过程,使学生及时回到预定的目标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5.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是学生形成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评价要突出激励性。小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有的兴趣浓厚、善于表现,有的胆小内向、缺乏自信。无论哪类学生,都需要教师以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交际能力弱的学生,要悉心呵护他们的自信心,哪怕只是取得了点滴的进步和成绩,都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当然,表扬和赞许并不是无原则的,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激励技巧,使表扬和赞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采用:概括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的、整体的、相对模糊的赞扬。评价时可以采用一些较为感性的语言,如,“棒极了!”“你说得真好!”“老师都听入迷了!”“听了你的介绍老师,好像也来到了那个迷人的地方!”可以采用:针对性评价。也就是抓住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一些具体语言现象进行表扬,这样的评价比较具体,可以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使说者和听者都能获益。如“说得清楚明白!”“说得通顺!”“说得具体!”“说得生动、形象!”“你能用„谢谢‟,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当然,在进行针对性评价时,还要讲究时机和场合,使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正确、准确,这样评价会更具有实在意义。还可以采用对比式评价。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以往的表现进行纵向比较,发掘出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加愿意与老师沟通。如,“进步真大呀!”“老师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你,继续努力哟!”如在三年级上册园地八的《夸夸我的同学》教学中,就可以将激励性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对自己是一种促进,对他人是一种激励,交际之后再引导学生评价谁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谁汇报得生动、有条理,多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提高能力。二是评价要注意诊断性。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我们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过程中没能达到教学目标,或者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不要盲目让学生就事论事地进行改正,应当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样,深入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学生指出如何改进和完善的意见,让学生不仅知道“怎样改进和完善”,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改进和完善”,达成学习目标。比如,学生说话出现支吾或停顿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思维阻塞而无话可说;有的是心里明白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句进行表述;有的是受前面表述中出现的问题影响而心里紧张;有的是听了别人的话,怕自己说的没有别人的好而不敢说;有的是说话习惯上的毛病等等。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及课堂表现,分析其原因,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瞬间顿悟”,从而接着把话说通说顺。6.开发资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如果仅靠每个单元一节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无疑是杯水车薪,难达佳境的。对此,崔峦先生明确提出:“我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还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机会,多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存在大量的口语交际资源。如五年级下册的相声《打电话》,主人公打电话时言语罗嗦误了看戏,对学生的日常交际就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如果我们有足够强烈的口语交际意识,我们就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如,在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也可以努力体现交际性。如,让上台表演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容,介绍每个人的不同角色;表演之后真诚地向观众表示感谢;观众要自发地给表演者以掌声,等等。教科书中的某些口语交际话题,适合设计成长期的口语交际活动,变成持续两个星期、持续一个月甚至持续整个学期的活动。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名人故事”,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神话传说故事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生活中的启示”,都可以设计成为长时间持续的口语交际活动。结合课前两分钟,每一段时间固定训练一个交际主题,可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美国小学语文课程不安排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但是学生都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与他们经常性的口头报告不无关系。美国的小学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当众作口头报告的机会,或个人报告,或以小组为单位报告。如,三年级的学生,结合庆祝总统日,开展了解历任总统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想办法搜集某一位总统的史实或事迹,制作成小卡片。在两周的时间里,每天安排2-3名学生上台口头报告。整个活动过程中,主讲人自己主持,自己提出问题与听众互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坐在下面全神贯注地倾听,同时填写评价记录表,鼓励学生的进步,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口头报告。如,学习五年级上册《鲸》,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小组在充分读书、获取鲸的有关信息之后,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整理读书成果,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同学面前口头报告。除了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报告,乃至于低年级“展示台”栏目的教学,识字成果的展示,都可以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口头报告的形式来展开。有位专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应该将口语交际教学延伸到课外,扩展到生活中、实践中、活动中去。如校园交往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交往、在寻求帮助中交往等;在 “怎样保护环境”这节口语课中,可以让学生向家长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慰问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7.关注全体我们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总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每次口语交际训练,总有些学生无法与他人交流与互动,不能完全达到训练目标。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追求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可以安排孩子们先在四人小组或与同桌发言交流,再有计划地在每节课上安排主要发言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每天课前2分钟讲述活动,学生轮流就近期主题当众发言,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如组织学生说见闻、讲故事、小演讲、说电视节目、讲发现、说观察、交流暑假见闻、学习经验、向同学推荐好书等,口语交际的话题要小一点,可以选择共同经历过的题材,每天安排一个孩子讲述,按座位顺序,定好主题,让孩子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这学期第一、二两周,因为二年级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寻找春天,我就在周末布置学生去寻找眼中的春天,每天在课前两分钟组织学生交流。我们学校有一位高年级的老师,就坚持采用“说新闻”的形式,经常布置学生看《新闻联播》,然后开展话新闻的传真活动,让学生轮流在语文课前几分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认为有意义的、有趣的新闻实事。对一些后进生,我们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语言、内容上的支援,对其听说习惯、交际方式、态度、情感、礼仪等作指点或示范。还可以以“长”带“短”,让那些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同学间的互动、交流以及示范,去影响、带动部分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效果显现很慢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按照小学生的特点,改进策略,采取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口语交际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

第三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3养成“大胆”,“大方”,“大声”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提问: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根据小朋友的回答一一板书游戏的名称。你们会玩这些游戏吗?

二、重放“贴鼻子”的镜头,请学生仔细观察,看谁能说说这个游戏怎么做呢?

指名学生回答,可以说自己刚才看到的,也可以说平时自己怎么玩的。

三、重放“老鹰抓小鸡”的录像,提问: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谁能说一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3、老师今天也要教小朋友们一个新游戏,名字叫做“棒子、棒子、鸡”。

在这个游戏里,老师喊一个小朋友上来和 老师一起玩游戏,其他小朋友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习怎么玩哦!(规则:棒子赢老虎,老虎赢鸡,鸡赢虫,虫赢棒子)

4、谁能说说怎么玩呢 ?

5、两个人一组玩这个游戏,记得要有礼貌呀!(课前安排好搭档,要求使用礼貌用语。)

6、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得开心吗?以后我们也要象今天一样养成良好习惯,即“三大”(大胆,大方,大声地说普通话)。

7、若时间充裕可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教学反思:

在这堂口语交际课中,注重情景的设置,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录像,使学生很快就能真实地进入角色。学生可以灵活、随意地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内容。体现了 “口语交际”课程的口语性特点。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实践过程。这就是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设计中没有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而是把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置于口语交际的第一位;其次是安排学生多实践,学生通过看录像、玩游戏学生通过看录像、玩游戏,获得了交际能力;体态语(面部表情、首语、手势语等)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述说游戏过程和游戏怎样有趣时,有的学生遇到了卡壳的现象,他们适时的使用了手势,很多学生都通过面部表情把他的快乐传递给了其他同学。教师相机给予肯定和鼓励。体态语配合着口头语,使说者大方自然,听者清晰明了,口语交际顺利进行。《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如:在语言素质方面,看学生是否能基本做到语句通顺,把想表达的意思用普通话说出来;在综合素质方面,看学生是否能具备初步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愿意交际,能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调整交际内容。至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掌握“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因为:尊重+赏识=自信+发展。

第四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详细介绍:

一、内容:有趣的游戏

二、指导思想根据《语文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3养成“大胆”,“大方”,“大声”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四、前准备

1教师带孩子们玩下列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贴鼻子。

2回家和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其他有趣的游戏。

五、教学时间

一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

提问: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根据小朋友的回答一一板书游戏的名称。你们会玩这些游戏吗?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上时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想说,愿意交流。特别是刚刚开始上口语交际,激励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他们想说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说什么,不要给予过多的限制和苛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别人的交流中去。)

二)、重放“贴鼻子”的镜头,请学生仔细观察,看谁能说说这个游戏怎么做呢?

指名学生回答,可以说自己刚才看到的,也可以说平时自己怎么玩的。

(设计意图落实一期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重放“老鹰抓小鸡”的录像,提问: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谁能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设计意图落实二期目标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一说相互学习、相互询问。)

3、老师今天也要教小朋友们一个新游戏,名字叫做“棒子、棒子、鸡”。

在这个游戏里,老师喊一个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其他小朋友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习怎么玩哦!(规则:棒子赢老虎,老虎赢鸡,鸡赢虫,虫赢棒子)

4、谁能说说怎么玩呢?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两个人一组玩这个游戏,记得要有礼貌呀!(前安排好搭档,要求使用礼貌用语。)

(设计意图这个小游戏简单好学,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游戏兴趣,久玩不厌。而且教师的亲自示范也有必要性。因为示范是“做出某种可供学习的典范”,也就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看。为什么说示范在口语交际教师指导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根据语文工具性特点,工具的掌握不是“教”会的,而是照着样子(示范)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掌握的。二是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中,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虽说在学生的生活中口语交际几乎是无处不在,但自然状态下的口语交际还存在不少问题,离《程标准》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如文明礼貌的缺失。那么,怎么说、怎么做才算是讲究文明礼貌了呢?讲解当然是一种办法,但实践证明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时适当的示范。示范,教师可亲为,亦可利用电教媒体。)

6、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得开心吗?以后我们也要象今天一样养成良好习惯,即“三大”。

(设计意图落实三期目标养成“大胆”,“大方”,“大声”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7、若时间充裕可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下做一做。)

在这堂口语交际中,注重情景的设置,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录像,使学生很快就能真实地进入角色。学生可以灵活、随意地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内容。体现了“口语交际”程的口语性特点。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实践过程。这就是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设计中没有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而是把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置于口语交际的第一位;其次是安排学生多实践,学生通过看录像、玩游戏学生通过看录像、玩游戏,获得了交际能力;三,体态语(面部表情、首语、手势语等)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述说游戏过程和游戏怎样有趣时,有的学生遇到了卡壳的现象,他们适时的使用了手势,很多学生都通过面部表情把他的快乐传递给了其他同学。教师相机给予肯定和鼓励。体态语配合着口头语,使说者大方自然,听者清晰明了,口语交际顺利进行。《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如:在语言素质方面,看学生是否能基本做到语句通顺,把想表达的意思用普通话说出来;在综合素质方面,看学生是否能具备初步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愿意交际,能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调整交际内容。至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掌握“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因为:尊重+赏识=自信+发展。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一方面,除了专门的口语交际,在平时的和生活中,要加强训练,特别要增加趣味性的体态训练内容。教师可集中开展以下训练:(1)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2)听话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沉默不语,或更加专心致志,则表示同情、慰问、支持,尽量给说话者以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

第五篇:苏J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

教学

《认一认5》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自己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1.环节重复,“平均发力”浪费时间,最终导致没有完成教学。在教学生字“车”时,我拓展了不同种类的车让学生去认读,后面我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交通工具,学生又说到了各种各样的车,这两个环节出现了重复的现象,浪费了一些时间。另外,每个汉字我都平均发力,像“刀”这种简单汉字不应花费太多时间。

2.识字方法没有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强化。在教学伊始总结的识字方法若能在之后的认识汉字中进行强化,肯定效果会更好。另外,拓展的一些图片也应当将其汉字打出来,不仅能加大孩子的识字量,更重要的是能由此引出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联系生活。方法是要用的,而不是总结出来就弃之一旁。

3.对汉语拼音的复习与拼读不够重视。尤其是自己在教学读音时,竟然没有将个别音发标准,这是对孩子的误导!下次上课一定要放慢速度,标准发音,起到示范作用。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后我会注重学习更新更好的教学理念,不断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帮助我在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感谢本次听课的各位老师为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谢谢。O(∩_∩)O

教学

aoe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新生刚接触汉语拼音,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汉语拼音a o e这节课时,我借课件创设了一个童话世界“拼音王国”,而a o e则成了“拼音娃娃”这样的角色,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童话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课堂,兴致勃勃地跟着情境中的“小鸟”认真地学着发“a o e”的准确发音。在学习a o e的字形时,学生自编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老师的尊重,思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积极开动脑筋。

四声的第一次学习又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一大难点,就算老师反复示范四声的朗读,效果也不会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故事正好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我觉得小白兔骑车的图画生动形象,对四声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特别从两方面能体现出来:一方面是骑车的四个过程,像四声的形状,我用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声记住。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而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发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有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记忆,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像,希望学生能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形式中,每节课都能愉快地学习

教学

《bpmf》教学反思

在认识四个声母之前,我先用出示卡片的形式和唱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复习单韵母,这样,学生兴趣浓厚并巩固了单韵母的学习。随后再出示声母卡片,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都学习过汉语拼音,所以大都能读准确,只有少数学生将b和p混淆,于是,我用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帮助孩子记忆。

在教学bpmf与单韵母a和o的拼读时,我发现学生在拼读时对单韵母加声调读不准确,尤其是三声和四声,三声总是读不到位,四声总和二声搞混,于是我加强了范读,然后再点名读,让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当学生们都差不多掌握的时候,我再采用开火车、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dtnl》教学反思

在教学《dtnl》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有目的的选择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象化,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课堂有张有弛、有静有动、有讲有练、有想有说……丰富多彩,创设愉快学习的天地,通过这些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注意力和好奇心等心理品质。

教学

《g k h》拼音教学反

经过教学之出一下反思:

第一 课堂纪律。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比导致学习的困难。上课是我没有注意及时的控制课堂的纪律,第二 教案设计。前面说了,老师上好每一堂课都必须精心的设计教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我而言他们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学比较生硬。刚开始我设计根据儿歌读拼音,比如鸽子鸽子GGG,蝌蚪蝌蚪KKK之类的,学生读拼音还读得比较认真,但是后面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在教学该适当加点小游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zcs》教学反思

新课伊始,我就课件出示了小刺猬,我对孩子说我们让小刺猬带我们去野外玩,好吗?小孩子很高兴,兴趣一下子高涨了很多。接着出示课件,把孩子带进了一个美丽的郊外,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爱学习的小姐姐,看到了打滚的刺猬,看到了吐丝的蚕宝教学

宝,然后让他们练习说话,“一位姐姐在写字。”“小刺猬在草地上打滚。”“蚕宝宝在吐丝。”,从而导出声母“zcs”。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特点;同桌互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ao ou iu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之后,我也总结了几点不足之处 1、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要加强: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根据性格特点,基本上缺乏合作互助意识,合作学习环节不容易达到即定目标。我在这节课中没有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是采取了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的方法,这种合作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学生间相互的探讨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进。

2、课件的形式相对简单:

我使用的课件中音节出现的方式基本相同,在形式上相对单调,如果能把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区分颜色或以动画出现,效果会更好。这样,学生在拼读音节的同时加强了区分声母和韵母的能力,发挥出课件的最大功效,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巩固更多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可以渗透句子的教学: 教学

这节课的课堂结构还可以再进行更细致地考虑,教学时间再紧凑些,就可以渗透句子的教学,让学生用一个音节先组词再说句子,把字、词、句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得更广更深,尽快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会坚持学习新课程理念,反复探究,在教学中实践并随时总结,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zh、ch、sh r》教学反思

复习z、c、s导入新授。本节课教学的zh、ch、sh是在认读z、c、s的基础上,因此对z、c、s的认读很重要。因此复习导入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也联系了本节课的教学。在复习时,让学生回顾z、c、s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z、c、s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接着再找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当把这两项练习完成后,我再采用综合复习的方法,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混在一起,然后找同学听音取卡片,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分辨能力,而且对所学的知识,也是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教学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

在教学angengingong这节课中,我在拼音读、写指导上适时进行了示范,并结合低年级常规教育进行了多次示范,在恰当的时机以教师的言行渗透养成教育。例如在课堂中用榜样示范及鼓励语言“我喜欢发言声音响亮的孩子”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发言,发言大声、大胆的好习惯;在学生读书、写字的时候提醒学生读写姿势;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这些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示范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我觉得对于把握教师示范的形式及时机我还没有深入学习,所以在本节课中出现了有些不必要的示范,对于学生已经很熟悉,掌握很好的内容也进行了示范,耽误了学习时间,教学过程也显得拖沓,这说明在示范作用的实效性方面我还要深入学习、思考。

教学“ang eng ing ong”,难点是在“ng”的发音,相对来说,后鼻韵母的发音比前鼻韵母困难多了,因为受方言的影响,有些同学就是发不准音。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ng”,说清楚发音的方法,强化训练,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领读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ang eng ing ong”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同时,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结束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找找书本中、生活中读后鼻音的音节,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电器、同学的姓名、动植物名称等都藏有后鼻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教学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苦战”,学生终于学完了拼音,开始接触汉字了,第一篇识字就是古诗《一去二三里》,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村田野画面,这首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教学古诗的时候我运用了课文的插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位置,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板书,让学生体会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教学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人有两个宝》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人有两个宝贝,赞美了为了酿造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我试图通过挖掘教材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加强朗读,因此我以朗读课文重要段落和句子为教学的重点,把朗读贯穿在各学段的目标中,即正确、流利地朗读。而教学的重点则以两个宝为线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手和大脑的作用:做工、思考。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让学生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

这篇课文的好词佳句较多,便于学生积累,我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另有三个词语“用”、“又用”、“创造”分别也能说明手和脑重要性,地点分布之广,工作是那样的繁忙。我以这三个词语为例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积淀的成语形容手和脑却一不可,学生说到了“做工”、“思考”、“创造”、等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看图读课文,接着问学生你体会到了什么?并且说理由。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图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但是,学生对人两个宝贝的重要性总是体会得不够到位,也许是老师没有引导好。教学

《升国旗》教学反思

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以读感悟,用各种方式来促读。

一、创设情趣,激情导趣

在教学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出示6面国旗,让学生选择出我们中国的国旗,然后回答:国旗的颜色,样子。直观的国旗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国旗来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国旗的距离。再次唤起了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情感。然后又给他们渗透情感教育,知道国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然后导入课文,“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用情感渲染,一步一步激发,化为学生自己的爱国旗之感,从而促使其主动的读好这句句子,并能读出自己拥有国旗自豪、激动的语气。

二、创设多元的教学氛围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自助于学生主动且饶有兴趣的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最大极限地激活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一幅插图、一段录音、一个表演、一样实物,都可以成为直观形象的教具,都可以成为教学时的“情境”。我在教学第二句时,播放3段升国旗的录像,让学生在边看边想中进入情境,增强个性体验。然后结合课文,尊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采用指导读、评价读、赛读等形式,把国旗在蓝天中“高高升起的”动态美读出来。学习第三句的时候,根据每个孩子都有升国旗时立正、敬礼的经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这句话。并能通过评价老师的朗读读好这句话。在分散的三句话学完了之后,怀着对国旗和祖国的尊敬和热爱,国歌声再次教学

响起,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激发情感。通过这篇课文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动静交替、语言鼓励、情景交融、亲身体验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赏、想、动、看的实践中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在教这课时,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我要想好每个环节,才能让孩子在40分钟里有效的上好课。

教学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一、揭题激趣,感受古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教学

《我叫“神舟号”》教学反思

《我叫“神舟号”》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另一方面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二小节是本文的重点,我注重细节,把每一句话都细细地分析。首先我用一个问题:通过飞船弟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在学生说出知道飞船的名字叫神舟号时,我借机说出神舟号的意思,扩充学生的知识。在教学“从中国来”这句话时,我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嫦娥号’升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通过朗读抒发自己的情绪。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嫦娥姐姐回到家乡看到了什么?我还出示了几张江阴的风貌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然感受到自己身边的故乡在发展,在不断繁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第二小节的分析中,我比较注重对一、二两句的把握,反而忽略了第三句“科学家派我来做飞行试验”,其实在教学这句时,我可以加入一些科普知识:如飞船去太空做什么。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学到更多不同的知识。

教学

《家》教学反思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拟表演中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在课文导入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图画导入,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简笔画出诗歌意境)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及词卡,引导识字读词。(“鸟”注意别忘了其中的点,“鱼儿、种子”注意轻声。)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学生上前贴画。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随语境重点识字“树林”(有很多树木,所以都有个“木”字旁)教学

“小河”(小河里流淌着水,和水有关,所以有“氵”)4.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题)

教学刚开始,首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为识字创设具体的语境,有别于枯燥、简单的生硬识字。为小伙伴找家,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句式“()是()的家”练习说话。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识字、认词到说句,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二、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赞可夫也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一遍遍与生字词打交道,扫清了识字障碍,同时,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教学

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三、句式迁移,刨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的改编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教学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一文介绍了上海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对生活在上海附近的孩子们来说可并不陌生,有很多小朋友已亲眼见识过了,而且这篇课文写得通俗易懂,同学们在读懂的基础上来诵读课文,就能把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喜欢表达出来了。为此,我设计了“闯关登塔”、“应聘导游”等环节,“闯关登塔”这一情境的创设,增强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练读,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在小组朗读比赛中都读得很棒。“应聘导游”这一环节,学生背诵的兴趣大增,而且不是一般的唱读,而是绘声绘色的表演。用自己的话

复述课文虽还存在问题,但学生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说。

教学

秋姑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在进行深入反思的时候,我们应该呈现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状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着,同时我也在常态的教学下不断的实践着,我在努力追求一个体现学生真实发展的课堂,追求一个能够展现学生真实学习过程的课堂。语文课我想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字词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教的有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借助语言的范例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学生要学的扎实。教要教的有效那就要教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我课堂教学设计追求的一种理念。

教学

《看菊花》教学反思

《看菊花》记叙了小作者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赏秋菊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深秋季节,各色各样的菊花迎着寒风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从中让学生体会菊花不怕冷的品质。

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秋天的公园内,营造了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广阔而缤纷无限的大自然里,尽管学习在课堂里,但是学生的思绪已飞翔于菊花丛中;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角度感受菊花的美,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相机指导,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特别重视学生词语的积累,在教学“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时候让学生用成语进行概括,学生很快说出了“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带领学生学习陈毅写的《秋菊》一诗,拓宽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将菊花的品质用诗来表达,也渗透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诗意化的培养。

教学

《识字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识字四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充满童趣色彩的文章,内容都很富有童真,我首先以幻灯片引入课文,问: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等),学生看到图片都显得特别激动,纷纷抢着述说在课外书上见到的相关知识,气氛很热烈,很自然地便能过渡到课文中,接着我播放课文的配音朗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有些学生也跟着念起来,课后有某些学生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课文中的某些小动物,想读一读关于它们的句子,所以就跟着念了。我记得在他们读完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他们: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他们很响亮地回答:喜欢。这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响亮的一次回答。言归正传,因为这堂课的气氛特别好,所以上起来也特别轻松,我出示课文当中的生字词,让他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在记字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什么规律?(虫字旁)想一想为什么它们会是虫字旁?(昆虫)因为这件课上的特别顺利,所以后来我还从昆虫方面延伸出去,告诉学生,这六种昆虫中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学生听的很有兴趣,在我反复讲述昆虫的时候,他们都盯着黑板上的词语看,我想在潜意识当中,他们会对生字有更深的印象。这次教学是在完全脱离了原本的教案而独立构成的一次教学任务,自我感觉相当之好,当然因为气氛太好而造成的课堂有些混乱是本堂课的缺陷。

教学

《识字5》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参加了县“走进新课程识字教学评比”活动,感触颇多。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前的识字教学课总让人感觉到不是“华而不实”,就是“实而不活”,一节课下来的结果要不是学生太累,就是老师太累。本次“走进新课程识字教学评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改进识字教学的方法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这个参加这个活动,对于改进识字教学的方法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一、创设识字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识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教材的词串识字是把具有一定意义相关的词语整合起来,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识字,以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心理学研究表时,生动的画面,直观可感的视听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所以老师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识字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显得特别的重要。创设情境可以贯彻了整个识字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学生因而学得主动,课堂显得生动。

二、识字教学中,识、读、写是识字教学的“三字经”,识是读的前提,识读是写的基础。只有牢牢地过了识这一关,读和写才有是教学

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在识字在下好功夫。如在教学有我利用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互相提醒读的方法,以巩固字音,运用字词结合,词语与事物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读词。还运用了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一来不仅效果不错,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识字六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是重新确定了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要求语文识字课要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我在这节课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了“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坚持了“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 的识字顺序。首先,以第四小节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活动场面,进行自主识字。再以第一小节为例,将其内容制作一幅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景色的美丽,然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自主识字。在第二、三小节的处理上,我扶助学生在想像、质疑中感受画面,再渗透前一个小节的学习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其中。

在巩固识字上,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教学

学,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增加参与的积极性。

2、注重语文学习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本科自始至终都是欢快、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知识,包括课间休都精心设计了“快乐拍手”游戏的师生互动环节。其中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游戏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法,运用了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实物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教学评价体现互动性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课堂的随机评价。评价内容、形式和评价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潜能开发、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以达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的评价比较得当,不但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促使学生能力地思考,大胆得表现。更注重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师生对口令中,我只想到突出数量词,由老师说名词,学生说数量词。如果学生能把数量词与有关名词一起说,对掌握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可能会更好些。

教学

《大海睡了》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明他们对词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读既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大海夜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达到读正确、读通顺,再通过指点,让学生读出停顿,从而读流畅整首诗。接着,通过指导看图,引导学生在学会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同时感受大海夜晚的宁静和美丽,然后通过读书把这一份感受表达出来。在想像中指导朗读,理解字词,在朗读中对照画面,体会诗境。最后做到熟读成诵。

冰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课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以上目标,我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根据自学目标进行自学(试读课文,整体把握,初步认读生字,描红仿影;)第二、三课时:随文识字写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学完之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应该坚持下去:

一、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课始,我用简洁的话语想学生宣布本课的学习目标:

1、一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2、二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标记;

3、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少读5次;

4、四读课文,找出长句子,或难懂难读的句子,至少反复读5次;

5、五读课文,读连贯,读正确;

6、读生字(会认的和会写的),看笔顺,书空;

7、读帖,描红。最后,我又明确地提出了下课时的检测要求:抽查。这样,学生有事可做,有目标,有要求,学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二、文中找词,词中找字,送字回文。这12个字就是我进行本课识字教学的程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从词语中找出生字,最后将生字送回课文当中,这种方法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教学

《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大自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河水结冰,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躲在水底捉迷藏,快乐地生活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情读课文,并体会到北风的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

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能,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令人钦佩的活力。而正是这种富有生机的活力与创造力,才使课堂教学连续生成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和新的经验。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篇幅较短的诗歌,现在一下子跳跃到学习篇幅较长的童话,就学生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心有所感而无法朗读到位的情况。因此我结合本文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怀素写字》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本文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情感发掘因素。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课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关键还在于要激发学生喜爱读书写字的情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读、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文章时代遥远,内容枯燥、陌生,缺乏童话类课文的情趣因素,学生很难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怀素认真写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并受到感染。如何发挥文本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消化不利因素呢?心理学中的“优势”法则认为: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景中的某些要素,具有引起反应的优势,能促使各种反应与它联结,从而达成高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意在突破难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读、识字”的能力。

教学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复习时设计了认读词语到短语,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教多读的方式,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有趣。逐段教学注重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如: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强调“看到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强调“一眼”说明一下子能看到底,水真够清的。让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在教学小草和小河的对话时,采用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掀起了一个个朗读的高潮。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表演读给家长看,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一个合适的平台。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们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下载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 口语交际教学谈_苏教版-2019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 口语交际教学谈_苏教版-2019精选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理想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说教材“谈理想”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五组的一次口语交际练习。通过列举革命先辈早立志、早成才的事例,说明人活着就要有远大的追求目标,生活要有远大理想。本次口语交际......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新谈教案

    首先,要有正确的师生观。 一个始终无限度服从老师的意愿的学生,是不会大胆的去想象,去表现自己,更不会大胆在口语交际中将自己置身于交际中去。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只有摆正师生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五彩的幻想 ———我们的画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火星小学:李岚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教学中重视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教师在课堂......

    一年级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归心体贴长辈。 重点、难点 大面积训练,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从小事做起,学会归心......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要求,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文山小学 张翠平一、什么是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思想交流的言语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在教......

    口语交际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是以培养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生在口语交际上......

    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浅谈

    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浅谈 刚接触语文课本的时候,就看到了结构很严谨的规划模式,和以前的以听为主的灌输式的模式大不相同,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验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