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劳动技能教育在各学课的渗透

时间:2019-05-15 02: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劳动技能教育在各学课的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劳动技能教育在各学课的渗透》。

第一篇:浅谈小学劳动技能教育在各学课的渗透

浅谈小学劳动技能教育在各学课的渗透

2010-07-01 11:03:48|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说到中国的劳动教育,让我想到上学时老师给我讲的这样一个故事:国外某学校的一次考试中,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两点四十五时,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大。所有的中国学生愁眉不展,在演草纸上套用着复杂的公式认真计算着,而几乎所有的外国学生,都在旋动自己的手表„„结果可想而知。令人惊奇的是,事后,当老师问起中国学生为什么不借助自己的手表时,他们一致认为这是数学学科,应用计算方法去求结果,从没有想到过从别的途径找答案。

这个故事也许能够博您一笑,但笑过之后,是否又让您有所震撼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该有所反思呢?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的学习就要用计算?想想我们的教学吧,数学不就是用数来学吗?计算已经成为了数学学习的思维定势,自然不会想到有其他途径。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科的分离往往让学生疏远了最简单的动手能力,而有些问题,动手解决往往更快捷。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关键是如何才能弱化学生的学科观念,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加强学生的动手意识的问题了。作为教师,这个重担,我们义不容辞。

首先,要立足劳动课程,扎实模仿性劳动。劳动技能是一切劳动的基础,而劳动技能的学习,则主要通过劳动课上的模仿学习。劳动技术教学内容丰富,学科特点十分明显。依据教材编排体系,有的放矢,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易学有用,且技能操作化复杂为简单,化综技为单技,易引起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掌握。做到“一课一技”、“一课一得”。不断连贯地训练,形成系统动手操作技能。

第二,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启发创造性劳动。我们不能否认模仿性劳动的基础作用,但永远模仿就永远都是在走别人的路。如同行路者永远走不出别人的路,而富于创造精神的开路者却能为自己、为别人开辟更多的路,而这条路就是发展之路、成功之路,甚至是生命之路。而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养光靠劳动课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很多学科教学,我们都可以看到创造性劳动的身影。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就是一篇很好的创造性劳动启发教材。课文讲述了法国的一位科学家雷奈克在受到两个小男孩儿用铁钉划跷跷板的两端,可以彼此听到声音的启发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学习过课文后,可以让孩子们收集一些类似的受到启发而有所发明的故事,如:鲁班受到草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在蝙蝠的启发下,人们发明了雷达;在鱼的启发下发明了鱼雷。孩子们在学习和收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了观察生活,创造发明的思想。如果有条件,可以就放手让孩子们去动手试一试,也尝试一种小发明,也未尝不可。这不正是运用劳动技能的好机会吗!

如今,在新增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后,孩子们又多了一个创造的天堂。我班综合实践活动搞过这样一个主题《对公用设施的调查》,孩子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了很多关于公用设施的问题,并积极地寻找答案,孩子们发现磁卡电话的使用率不高的原因,发现了人们占用盲道的现象严重,发现了公用设施的破损情况严重等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了解到了人们对公用设施设计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并结合他们自己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他们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是由于公用设施的设计不合理而引发的,应该对公用设施进行改进。于是,他们找到我,想成立个创意小组专门改进公用设施。我很开心,这不正是一次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好机会吗!没有想到,孩子们的创造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就拿发现问题最多的IC卡电话来说吧,小组同学根据人们反应强烈的问题改进了IC卡电话,如给IC卡电话涂上了鲜艳的颜色,让它更醒目;在电话的顶端装了个灯泡,方便人们在夜间使用;又给电话装了个调节高低的旋纽,方便小朋友和残疾人使用电话;为了解决自行车占道的问题,又给它装了个围栏,这样无论什么人用电话都方便多了。此外还有报警邮箱、磁卡饮水机、报警垃圾箱、超载车自动检测设施等等,让人大开眼界。在惊叹孩子们想象力之余,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运用学过的劳动知识,制作小发明模型,在这项活动中,孩子们又不断否定更新自己设想,最终一个个较成熟的公用设施模型造出来了。我在班里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制作成果的平台,让他们体验发明的乐趣、动手制作的成就感。谁能说现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以后不可能变成现实呢!

此外的许多课程都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开发平台。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学校劳动教育中按学科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学校每一个教师所肩负的重任。

第三,鼓励简单易行的科学验证,用怀疑的态度实施检验性劳动。在学习小学语文第二册《动手试一试》一课前,我给孩子们讲了伽俐略为了证明轻重铁球的落地速度问题,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来验证的故事。之后,我模仿《动手试一试》中科学家的做法,端来满满一杯水,向水里丢了一颗石子,杯子里的水便漫了出来,我问孩子们:“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的说法千奇百怪,但最后我也没有把答案告诉他们,而让他们回家动手试一试再告诉我。结果,做过实验的孩子告诉我,“水还会漫出来,老师你讲的不对。”没有做过实验的孩子仍坚信我的说法,认为水不会漫出来。然后,我在孩子们面前把实验重新做了一遍,验证了做过实验的孩子们的说法,最后,我告诉他们:“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得出的结果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只有用实践才能说服一切。”这次的实验,加深了孩子们对动手实践重要性的理解。

第四,鼓励协作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些劳动的实践内容较为复杂,环节较多。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加之缺乏锻炼,在从事劳动实践时,有时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情形。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时,应让学生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当一人实践时,他人可以在旁提供帮助或照顾,以保证劳动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各类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教师讲述或演示得十分细致清楚,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就是学不会,掌握不了,但往往经过同学的指点帮助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劳动技能的要领。例如思品课《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中有让学生设计校徽的教学环节,因为我们学校已经有了校徽,所以我把这一活动改为为班级设计班徽,这一活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完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我让孩子们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大家都尽己所能帮助组里同学完成这一设计,画画好的画画,写字好的写字,还有专门出主意的。结果,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个个有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分工、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到了协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劳动课是要通过劳动实践达到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的目的。而劳动观念的教育不仅只体现在劳动课上,各学科的学习都可以有意无意的渗透劳动观念教育。而关键取决于老师能不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劳动素材,不失时机的启发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动手实践的乐趣,从而乐于动手、敢于动手、勤于动手。

当然,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社会大环境的支持,我们不防学一学美国。美国的父母亲十分重视培养子女的主动性和独立工作能力。他们在课内外动手实践机会多;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允许参观者动手操作。在课内也是如此。在家里,美国学生的家务也做得多,如在住宅四周剪草。另外,在有些商店里,也见到青少年学生在店里工作当营业员。在马路两旁,也见到青少年学生手里拿着牌子,要求擦洗汽车。

显然这些活动在我们中国还很难普及,当然这也是与我国的国情有关系的。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教劳结合的问题,他指出:“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历史告许我们,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对于周围世界的了解无法离开劳动。我们不能忽视孩子们在劳动中得到的锻炼。中国学生的劳动能力教育正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我们期待今天的孩子们能真正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浅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

小纪小学

沈明湘

小学劳动技术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对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作为小学劳动技术教师应该了解劳动课的课型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因材施教,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劳动课的课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课堂讲练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谈话、讲解说明、演示等方法,讲授知识与技能。练是用引导启发方式,指导学生从模仿、半独立到独立进行操作实践。这类课型的教学中,应精讲多练,实践时间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应大些。如《缝手套》、《中国结》、《可爱的纸偶》等课。

2、家庭实践课。这种类型课的特点是劳动实践场地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示范,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知识要点后,回到家中由家长指导实践。再由家长填写信息卡,将学练结果反馈给教师。如《给妈妈洗脚》、《择菜》、《洗澡》等课。我校每到“三·八”妇女节前夕,会布置学生给妈妈洗一次脚,并写下感受。这样,既让学生动手劳动,又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社会实践课。教材中一些公益劳动、简单生产劳动项目课,如《绿地认养》、《树木管理》、《走进福利院》等属此种类型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指导,初步掌握了某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再通过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进一步学练劳动技能。以前,我校的花草树木的周围挂满了“请脚下留情,小草也有生命”等标牌,但仍有破坏的现象。现在,我们让每个班认养绿地。孩子们为了让自己班的绿地长得更好,纷纷向老师、家长请教或上网查找资料,争当绿地认养优秀班级。

4、实地参观课。此类课型采用的方法,也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有计划地 组织学生到生产或技术现场(如各类工厂、农场、饲养场等)实地观察学习。学生不仅能在实际参观中,把课堂教学中初步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获得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 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实际社会价值,激发其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根据劳动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我认为,劳动课的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备好、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在遵循劳动课的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坚持贯彻“趣、精、活、实”四字教学原则。

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在讲授与演示指导中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如:在执教《可爱的纸偶》中播放轻音乐,教师示范做纸偶,学生深深地陶醉其中,接着,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可爱的纸偶,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精:讲授知识及操作方法的语言要精确,教师的操作演示要精确规范。让孩子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活: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自然,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让孩子深深地爱上老师,爱上劳动技术课。

实: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及进行思想教育的三项任务要落到实处。如:在执教《走近中国结》时,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结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创意做更美的中国结。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育实施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其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探索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服务,因此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新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受益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指导;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加强巡视,做到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注意指导过程的科学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的安全;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方式应灵活多样,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另外,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时,必须注意正确的导向,即处理好劳动课与升学的关系,特别是劳动实践与文化课的关系。有些家长片面认为,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升重点中学,他们不是积极地支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适当的劳动,而是过分地溺爱、包办,把孩子“供”起来、“囚”起来,致使学生养成懒惰、依赖、娇气等不良心惯。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但得不到发展,而且会使他们失去在劳动中发展智力、运用知识的机会。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通过劳动实践中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得到自然的发展,这对学生学习和巩固书本知识,无疑将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要了解劳动课的课型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其养成勤劳动、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校内的劳动实践和公益劳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进而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第二篇:职高生生涯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

职高生生涯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

汪燕辉

宁波市第九中学

摘要:生涯教育辅导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的名词。目前,国内外机构对此有一定的研究。研究发现,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进行生涯辅导对其一生发展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本文就职高生正处于以学校和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到以工作为中心的生活模式的转变中,结合高中三年的学校教育,有意识有步骤地渗入生涯教育,使职高生能走好转型期的每一步,使他们能正确看待今后的自我发展,从而获得人生的成功。

关键词:生涯教育

职高生

课堂大环境

构建

一:对生涯教育的一些认知

生涯教育辅导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的名词。“生涯”一词由来已久,“生”是“活着”之意,“涯”为“边际”连起来是“一生”的意思,引申为“个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或“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与职位”,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生涯的定义来自于西方学者舒伯在1976年提出的论点: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人一生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从这可以看出,“生涯”可以理解为介于“生命”与“职业”之间的概念。

国际著名的企业管理和个人发展顾问鲍博睿(BobAubury)来我国大陆地区调查后的发现:在中国,我感到现在年轻人自身都有比较高的水平,但外界变化也比较大,所以,能够供年轻人借鉴的人或者是经验就比较少。如果问他们想做什么样的工作,他们还能说出个所以然,但要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就会感到迷惑。人的一生中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每个人踏入学校之后,其一生必然多数时候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别阶段,高中生在家中、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理想化的,高中阶段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会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变化着的社会,尤其是职高生,处于青年前期迈向社会的“预备期”,要做很多决定,往往在选择上有犹豫,或者在走上工作道路后会感到更多烦恼,甚至因此而不振或轻生。这一事实说明了在我们的学校课程体系中还缺少成长设计方面的专门性指导。那么在职高学习阶段如何帮助正确认识和对待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呢?

总体说来,生涯教育范围很广,可以是针对学生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疑惑做早一步的解答,使其能正确了解“职业”的内涵,也可以是对学生在教学中进行人格魅力的教育渗透,使其构建完善的人格,也可以是配合学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理想,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等等。这些都可在课堂这个大环境下完成。针对一个职高生三年的学习生活,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生涯教育体系。

二: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中教育(尤其是职高教育)是许多即将就业学生的“终极教育”,也是许多想继续升学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学习的“预备教育”。在这过渡阶段,学业和对未来的选择是这阶段的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使学生在人生选择中有着极高的正确率。因此,从职高生第一天进入学校,这个体系就开始有效地运作起来。

准备期。这个阶段主要以收集资料(基本信息)为主。主要对新入校的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做出一个初步的分析。

首先,阅读新生档案。对每一个新生在初中里的表现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大概印象。其次,在开学初下来三星期内,以观察学生行为为主,初步发现学生属于自主强烈型、依赖顺从型或中间型等性格中的哪一种。再次,在开学初下来的二个月内,尽可能与每一位新生有不少于10分钟的交谈,观察学生与老师交谈时的形态表现,观察学生对自我能力评价及其个性特征。

另外,征询各任课老师对学生所在群体(班级)的整体评价,注意群体对个体有无潜在影响。最后,把两个月信息汇总到自己所建的信息库。

实施期。这个阶段主要以基础能力训练为主。对高

一、高二阶段的学生来说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并不迫在眉睫,因此他们不太在意自己的今后发展,但是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让他们了解现在的学习就是和未来是紧密联系的,就是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的,每一个学生要积极投入。

工作情感教育。简单地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对工作有正确的认知、态度、取向等的教育渗透。以一个语文教师为例,利用课文的主题及体现的情感,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肯定“关心别人,尊重别人,认可别人”“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有自信心”“具有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这些内容,利用作文课开展生命、价值奉献等话题探讨,在课上阅读大量的描写对工作积极态度的文章,使学生对今后面对工作时有正确的取舍态度;而不至于对今后的发展浑浑噩噩甚至畏惧的表现。

口语练习。我们的教学像是有一个怪圈。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听教师讲授课文,明白如何分析句段,理解鉴赏,更多的是老师主讲,学生重于听、记,考试出现一个好分数。可是对走上职场的学生来说,回首语文教学,竟不知所学的能有多大的实用性,而一旦开口,却不知该如何说,说什么,闹一个红脸。诚然,语文的好处在人生中的长期或者说远期的体现,但是,如果我们职高语文更多以今后工作的实用角度考虑,我们就需要让学生加强口语练习。形式有很多种,课上让学生有面临老师和众多学生的讲台演讲,有随机选择话题做陈辞,有模拟社会不同角色的致辞,当然还有以不同类型出现的口语竞赛。形式虽老套,但是让学生敢上台说不怯场,知道该说什么有选择,知道怎么说有力量,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会更自信。

普通话的重要性。从社会的发展来看,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经济的大市场,在此的每一个要能自如地与人交谈。对于职高生来说,他们在学校中就要加强练习与人交谈的技能,练习普通话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宁波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对受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即使是职高生,他们也不再满足于一张职高文凭,他们应该做到会讲流利普通话,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在课上重视普通话的教学,设置一定的课时量专门讲授有关内容,增加课时练习,教师应使学生掌握汉语正确发音技巧及语法规范,减少方言的使用频率,能正确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并能流利准确地表达意思。建议设置普通话校本教材,制定职高生普通话达标考试,可根据本专业需求让学生打到专业要求标准。

应用文写作。对于职高教学来说,语文课本中有应用文写作,相关专业(文秘类)更开设应用文写作一科。应用文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是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大,目前,应用文教学内容、手段、方式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不适应时代和学生要求,学生厌学应用文的现状较为严峻。人教版职高《语文》,共四册192篇课文,其中应用文42篇,占22%,与记叙文等量齐观。职高生听课心头发闷,苦恼厌恶写作应用文。难道我们的应用文教学就是搞搞形式,摆摆谱子,甚至弃之不顾?教师可结合应用文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让学生对应用文格式有感性认识,可收集一些应用文如公文实样,做成课件给学生看,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以模拟社会为大课堂,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应用文兴趣。

每科教师应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不应只注重书本上的内容教学,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分数就完事,而是多把眼光放在社会上,找出学科和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课堂上多倾斜一些实用性强一些的内容教学,鼓励他们把所学知识多与社会挂钩,寻找相通点,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强化期。这个阶段主要针对高三学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而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能更快适应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成功学教育。成功学可应用到班级教育中。成功学的核心原理是复制成功,通过分析成功总结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学中有很多内容可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很多职高学生入校以前,学习成绩不理想,难免对自己没有信心而自暴自弃。在他们很多人的心里觉得:别人行,我不行。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那是最要命。他会因此放弃很多本来可以通过努力而做成的事。一碰到小困难或问题,就想到自己肯定做不成而不愿意再努力付出,其结果是他真的没有做成。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据调查,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看,社会对职高生的认同度不如高校学生,职高生同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比较处于明显的劣势,而高校毕业尚且处于毕业就失业困境,我们在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我们是否需要发展职高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与优势来弥补文化程度的不足?那么怎么激励他们,怎么让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创业的热情和自信呢?对教师而言,可有意识的加入一些成功学教育。如危机感教育和训练;自信心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团队精神的训练;执行力训练等。譬如,班主任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团队精神的训练,仿拓展训练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置身团队中,了解可以借助团体力量获得成功;可以邀请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成员,畅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让学生了解自身与企业需求差距;请优秀毕业生就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事件和经验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产生兴趣;语文课老师在课上多启发学生对成功的思索和讨论,商业科老师灌输各企业在企业管理培训中对人才执行力的要求,经济学老师可让学生关注一些经济管理类图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卡耐基成功大全》来汲取成功之道等等。成功学内容很多,我们只需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

模拟招聘。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步是要接受面试。而很多学生不知如何面试,因而产生畏惧心理。不妨在高三阶段针对职高学生开展一次模拟招聘。可邀请一些企业前来“招聘”,使学生在模拟招聘中学到一些就业技巧,比如面试前该准备什么、该以什么心态面对面试,面试中应注意的小技巧、面试中如何回答问题等。可安排一场主题班会让学生亲历这么一次模拟招聘,熟悉过程,消除恐惧,从而认真对待。对于教师来说,在模拟招聘前要对学生解决这么问题:就业政策、就业定位、就业信息、就业条件、就业程序、就业时间、求职材料的制作等等。虽然还没直接面临就业问题,但对毕业生,让他们未雨绸缪总是有好处的。学生在投入社会前不再是对一切无所知,而是对自己有一个较准确的评价,对社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三、生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在此说些题外话。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自身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往往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过去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知识渊博;其二;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其三,为人师表。诚然,教师是需要以上的基本素质,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不把教师职业看成是一个自己也需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职业,那么曾经形象地用“一个死了一百多年的教师从坟墓里爬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他就又可以拿着教鞭走上今天的讲台”来形容我们今天“教书匠”的处境这样的话还会出现。仅仅把教师当作一项谋生的职业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教师更应是一个研究者,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应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己职业生活方式的主动参与者、勇于探索者、积极创造者。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应对自己进行教师生涯规划。长期以来,我们结束了师范教育后就投入教育工作,认为这种“一次性的师范教育”适用终身。至于在职进修的提高很多老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以至消极倦待,应付了事。随着知识数量的增长和知识学科的进一步分化,人们普遍认识到,师范院校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将全部的知识传授给师范学生。即使师范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毕业后也不可能依靠学校学到的知识工作一辈子,仍然面临一个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的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拓宽了师范教育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将“终身教育”的概念引入师范教育领域,将职前师范教育和职后师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师范教育将贯穿教师生涯的整个过程。美国20世纪80年中期以来就出现了针对教师生涯教育提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培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等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学校),我国也制订了教师“终身教育”的系列要求。可见,给教师一个专业的系统的终身教育是可行甚至必行的。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渗透,首先希望通过教师生涯规划,以教师自身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丛书《生涯心理辅导》《人格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沈之菲等著。

《成功全书》斯宾塞.约翰逊等著。

《职业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四川西昌第一职业中学课题

《职业高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刍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中国基础教育网

《网络环境下应用文教学》中国教育先锋网

《终身教育的前景与师范教育的变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第三篇:迭石龙小学劳动技能教育总结(2012-2013)

迭石龙小学劳动技能教育总结

沥林镇迭石龙小学 2013年7月

迭石龙小学劳动技能教育总结

(2012-2013学年)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持之以恒,抓好劳动教育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

要使我校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关键要抓好老师的教育思想转轨。

二、提高质量抓师资

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对劳动课师资队伍的建设较为重视。我校挑选劳动技能上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担任劳动课。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的做法:一是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二是评选校级青年教师劳动优质课。

2、制定《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为使劳动课教师规范地上好劳动课,也使学校领导准确评价劳动课,我们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劳动课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定了《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案》使教师教有标准,领导评有尺度,同时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三、专题研究促使劳动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我们以劳动课教学大纲为指针,方法上采用“试点引路,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做法,几年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以下专题的研究:

1、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课堂教学的研究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重点进行劳动课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们共同探讨劳动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几个环节。根据劳动课“以学生劳动实践为主体,以训练劳动技能为主线”的特点。将劳动课分为技能新授课、技能练习课、技能迁移课三大类型。技能新授课的教学目标为“模仿和初步学会”技能练习课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技能迁移课的教学目标为“熟练”。劳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为“激发兴趣——操作示范——学生实践——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五个环节。教师在劳动课中要重视“入门指导——巡视指导——小结指导——作业指导”这四个发挥主导作用的环节。

3、组织学生到迭石龙村委劳动基地。

让学生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感受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我们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加强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树立质量观念,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照《纲要》,我们今后决心以劳动教育的“硬件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把我校的劳动教育教学进一步抓好。

第四篇: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即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社会的逐渐发展,加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的文化及思想不断涌入我国各个层面,各种道德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导致青少年对于道德,价值的观念出现明显的混乱状态。我国一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而且由于社会所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家长因此只能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而缺乏成长之中的引导,导致有些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基于感情方面的引导教育,是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青少年对于道德,价值观有不同的认识和改观,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都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我国突飞猛进的过程中,诸多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面对物欲横流的今时今日,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日益增长,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在现实社会中唤醒传统文化的基石,也是发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3.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教育

建设和谐社会更加离不开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文化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部分

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般来说,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

1.认知

受教者通过教育者的语言感化、实践示范、实例分析产生朴素的感恩情怀,建立基本的判断标准。

2.情感 经过认知的升华,内化为受教者内心的一种情感,认识到施恩与报恩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3.实践

在认知与情感的基础之上,更需要亲力亲为去发起或者参与一系列的感恩行动,从而思考由此得到的收获,从而使认知和情感进一步升华。

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目的。

感恩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手段,把它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感恩意识在每个人心中传递。具备了感恩意识,学生才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尊敬师长,因为他们对学校、对教师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具备了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才会勤俭节约,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具备了良好的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会对社会的一切都充满美好向往,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给予了他们很多。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实施呢?

1.识恩、知恩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别人的恩泽——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恩,社会的提携之恩。如果没能认识到这些恩情,那么孩子将丧失对整个世界的爱。因此,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识恩、知恩的教育。小学是人生第一个求学阶段,他们是任教师刻画的一张白纸,通过识恩、知恩教育,可引导小学生明白父母对他的挚爱、老师对他的关爱、同学对他的友爱、社会与国家对他的大爱,使其学会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

2.报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父母给了子女养育之恩,子女就应该尊敬和赡养父母;老师给了学生教育之恩,学生就应该刻苦学习,用取得的好成绩答谢老师;朋友给了自己深厚的友情,自己就应该为朋友信守承诺;社会给了个人各种公共资源,学生作为社会人自然就该讲公德、守秩序。如此等等,皆是报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报恩的行动可以是物质上的回报,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回报,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回报。广义的报恩既可以是一声真诚的道谢,也可以是“涌泉以报”的物质回报。对小学生的主动报恩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为父母做点具体的事情,在学校主动承担帮助老师的工作,在社区主动帮助别人等等。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这种报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否则极易让学生因美好道德情被物化而误入歧途。

3.施恩不求报

施恩不求回报是更高层次的品质,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但能知恩图报,还能在不受恩的前提下广泛施恩,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主体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施恩行为,这才是人类最高的情感,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对此阶段的教育可在小学高年级初步开展。

感恩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首先从自我做起,让自己在这个物质化严重的社会中依旧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从而由己及人教会自己身边的人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教会孩子们感恩。更不能只谈空话,教一套自己却做一套,只谈理论,没有实践。只有言传身教,才是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感恩的真正意义的真正途径。

第五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海口新海学校 蔡兴和

过去见面的时候聊聊天气是很随意的事情,现在却变得越来越难了——由于燃烧化石能源等导致的气候变化正使得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得更频繁、更猛烈,天气这个很随意的话题开始带上悲剧色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环保教育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在课前渗透环保教育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副无所谓的样儿,我常会随口说一句:“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起初,学生一片茫然,接着我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如:长城上满地狼籍,来往的中国人熟视无睹,而老外却停下了脚步,拣起了垃圾。见到此情此景的中国人还戏称:“有病!”;夏令营活动时,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乱扔垃圾,而被赶出了酒店等等,最后故意拉长语气说:“让垃圾远离我们吧!”。久而久之,学生也学会并理解了这句“口头禅”——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并经常在注意自身的同时提醒着别人。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了环保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时,出现了 monkey, panda, rabbit, elephant, bear 等动物类单词。我试着让学生认识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仅生存于中国的珍惜动物,金丝猴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像大象、孟加拉虎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5时,出现了四个季节和天气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杜绝污染,保护我们的环境。

2、在会话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会话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其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学英语六下Uni3 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的场景:A:how can I get there ?B:You can take No.5 bus.在训练这样的句子时,我就告诉他们,路途不太远,我们要尽量步行,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一来,就很自然的把环保知识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3、在英语儿歌、歌曲的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儿歌、歌曲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等特点,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将环保知识编成儿歌或歌曲,并配以动作,既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又将环保知识渗透给了学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通过儿歌的说唱,让学生了解、知道,要爱护花草;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做好朋友,由此引申到:我们人类也要与动物、植物(即自然界)成为好朋友。

4、在课堂练习中渗透环保教育

为巩固所学词汇、句型,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课堂练习,然而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学Let’s draw 时,我让学生Listen, draw and colour。让学生听一段与所学词汇、句型相关的材料,把听到的绘成一幅画,并根据材料填上相应的颜色。这是一幅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图。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而这种意识情感懂得萌生,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需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外英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将英语知识用于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六年级上册:Public signs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给校园花坛、树木、水池等制作英语的环保标语:Don’t harm the flowers!(勿摘花!)Don’t harm the trees!(勿攀折树木!)Keep clean!(保持清洁!)Be quiet!(请安静!)No spitting!(请勿随地吐痰!)Don’t throw paper!(不要乱扔纸屑!)Love the fish!(关爱小鱼!)等等英语标语。使学生在制作标语的同时学习与应用英语,同时也教育他们要爱护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保护生态。

作为地球的一份子,我们有权利更有义务保护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只有当学生掌握较多的环保方面的知识,联系他们学习、生活的实际,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主题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早一分钟行动,我们就能把多一份的希望留到未来,现在就是采取行动的最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尽我们公民应尽的一份义务。

下载浅谈小学劳动技能教育在各学课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劳动技能教育在各学课的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班队课渗透感恩教育教学设计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五(1)中队“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主题队会 各小队汇报人数、出旗、唱队歌 一、开场白 主持人1 : 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家......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如果人们只讲求生理卫生,是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跨世纪的人才必须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要求,把我们的接班人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的人,而环保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保......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石嘴山市锦林小学 马燕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形式很多,学科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陈建军 (此文于2006年获镇海区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镇海区教育局环保论文评比二等奖) 【摘要】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保护教育势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这里所指的健康应包括心理、生理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 当今社会正在迅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教育也需要改革。虽然教育改革无时不在进行,但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