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区中学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精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程标准】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能力目标: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贝多芬不屈的奋力抗争的精神。【重点】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资料链接】
册子51页“文本信息”
二、【自主学习】册子51-52页预习效果自测
三、【合作探究】
B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交流点拨】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B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己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B3、化身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用人物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同学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巨人”和同学之间搭一座心桥。
女佣:心地善良、性格孤僻、生活简朴孤独、处境艰难、自立自强
客人:他是一个可敬的人,在诸多的生活重压下能够创造如此瑰奇的音乐;但他又是一个可怜的人,在他的创作道路上,他有太多的磨难却少了人们的理解,我要把他的真实的好灵魂告诉众人,让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伟大的音乐家,他不仅仅只有厌世和孤僻。
贝多芬:谁能知道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寂灭的世界里;谁能懂得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缺少温情的世界里。只有音乐一直那么忠实地跟随着我,于是我在音乐里抒发我的孤独和苦闷,抒发我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谁能读懂我的音乐,谁能?只有音乐才是我永远的知音。
B4、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勾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1)两肩极宽——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2)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拖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3)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4)悲剧一般的神情、包含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的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的下颏——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著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小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表现了他的生 1 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C5.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C6.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四、【展示质疑】
五、【达标测评】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其一、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向往那种纯净和谐的环境,暗示出这个时候的他处境不佳;其
二、同时也透露出他自己对现状的深深地无奈,树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响,而他作为一个人,却跟人世远远的隔离了„„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贝多芬创造的音乐蕴涵着贝多芬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乐队无法很好的解读贝多芬的心灵,因此他们无法完美地表达音乐家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浸透贝多芬心灵的音乐。可以从创作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从挚爱的角度去理解。
六、作业:册子“课后提升训练” 反思:
第二篇: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采的手法。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四岁时,竟能把父亲弹过的曲调,照样弹奏出来。他十二岁时开始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从此负起了养家责任。你知道他是谁吗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关于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接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1787年起任音乐教师。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从此开始创作生涯。1820年两耳失聪,但从不辍笔,他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艺术的热爱、理想不懈追求一如既往。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和弥散曲两部等。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
三、速读课文 整体感悟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
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回忆往事。3.走近巨人。
结合肖像画描绘贝多芬。
四、合作探究,赏析人物形象
1.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 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印证着他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
——显示着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2.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不拘小节,生活窘迫,手——大而有力,脸——愁苦和力量,头发——火一样蓬勃,眼睛——深邃凝重不可逼视,鼻子——长而笨重,嘴——紧闭,下颌——方形
——是一位刚毅——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形神兼备
整体--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特写——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刚毅(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
局部——衣服: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甚至是不整洁的。由前到后: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脸: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3.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傅雷 4.走进巨人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能表现贝多芬内心丰富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并试着旁批你的理解。(2)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意见,根据主观感受给贝多芬做出一个中肯的评价,并结合你所划出的词句说明理由。
一句话评价:贝多芬是一个
人。(3)贝多芬的形象概括。
有坚忍无比的意志,严肃而善良,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热爱自然,献身音乐。(4)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五、深入探究,感悟巨人
1.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感受伟人的平凡: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2.名人评语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罗曼·罗兰
六、探究写法
外貌描写之写法指导:
1.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2.外貌描写后要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
3.进行外貌写作可用修辞,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
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d.“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体验与反思
1.学生朗读6、7、8、9段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4.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四 作业
a.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与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观。教与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刻画人物的写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与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面对大自然可以细心聆听到什么?(生答:如潺潺的水声、清脆的鸟鸣、呼呼的风声„„)(师归纳:声音是那样的奇妙动听)假如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听觉,你将如何面对这事情:下面我们同桌两人做一个小实验:(一个捂住自己的双耳,一个大声给提几个问题,然后两人交换做法。共同体会没有声音的感受。)(让学生交流感受。师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了残疾人的痛苦,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是多么幸福!)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去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一下耳聋后的他是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事业的?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提示: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提示: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学法指导: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2)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出示贝多芬画像
2、精读6——9段,找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读第9段,揣摩这些描写的作用。
提示: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具有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强无比的意志。
两处描写,一是远处,一是近处,也就是先概括后具体、逐渐描绘了贝多芬的形象。作用:为下文更好地写贝多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了铺垫。
学法指导: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例如: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你如何理解。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5、“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
三、课堂练习
用学到的人物外貌的写法,5分钟片段作文,刻画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点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四、拓展延伸
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内容,你从一代音乐大师的身上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五、教师总结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抓住特征来描写人物外貌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也学习了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要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去战胜他们。
六、布置作业
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外貌描写整理好,写在作文上。
七、板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形象: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献身音乐
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
主旨:顽强意志 执著追求 献身精神
八、学后记:
教后记: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例 新人教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教学目标:
⑴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⑵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⑶ 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二、教学重点:
⑴ 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⑵ 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⑶ 学会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三、课前准备:
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 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对于这样一位距今百余年的伟人,学生知之甚少。他的音乐,学生有听过,但不知道那就是贝多芬的音乐!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去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学会如何抗拒痛苦,如何与痛苦共舞,去面对痛苦,甚至是学会享受痛苦,树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
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搜索汇编成册,在阅读这些资料后,做好好词好句摘抄。熟读资料《英雄主义的“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初步感受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就像贝多芬在苦难面前毫不退缩,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的呐喊!
四、教学思路:
按照教材“教学建议”,我从四个教学环节入手:
⑴ 创设情境,情感酝酿;
⑵ 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⑶ 探讨质疑,深入理解;
⑷ 揣摩词语,培养语感;
⑸ 拓展阅读,写读后感来设计这篇课文的。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例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教学课件
朋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感情自然就会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我们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这样平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那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能写出来的东西,相信你也一定能写出来!熟悉的东西,是我们写作时大脑里现有的“存货”,但光把这些拿出来还是不够的。写作还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五、教学手段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感人,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
⑵ 研讨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音乐巨人贝多芬》、音乐贝多芬《命运》、《欢乐颂》、齐秦《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传记《英雄主义的“乐圣”(贝多芬的生平)》阅读资料。
七、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案例实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齐秦的音乐《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展示课件文本:“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用他的心写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我想听歌不一定要用耳朵;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的心情藉着音乐平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你听不听得见我的歌,你听不听得见我的歌……”今天,我们就随何为一起,共同来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介绍贝多芬及其代表作品
学生交流自己通过互联网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课件展示贝多芬的画像和贝多芬平主要事迹:1770年12月26日出生于徳国的波恩一个贫民家中,父亲是位歌手,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常帮人洗衣服添补家用。四岁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二十二岁来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师从海顿等伟大音乐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超越了这些老师;二十六岁患耳病、四十六岁失聪;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1827年3月26日在极其痛苦中病逝于维也纳。
主要代表作有:《悲怆》钢琴奏鸣曲;《月光》钢琴奏鸣曲(1801年);《英雄》第三交响曲(1804年);《热情》钢琴奏鸣曲(1804年);《命运》第五交响曲(1805~1808年);《艾格蒙特》序曲(1810年);《欢乐颂》第九交响曲(1
教学课件
819~1824年)。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透露出什么信息?
生:贝多芬26岁(1796年)开始耳聋,然而大部分的杰出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
教师补充: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生:他得克服无数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才能创作出如此丰富、精彩的音乐巨著!我觉得他很坚强!(板书:坚强)
生(倪爱雪):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因为他在用他的心写歌!
生(张蒋):我同情贝多芬,因为2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却听不见自己写的歌,我觉得他很可怜!
师补充:这就像一位母亲见不到自己的小孩,真痛苦!
师:展示课件,简介作者何为。“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三、感知内容,理清文脉
师:一般的作家写贝多芬,大都喜欢表现贝多芬是个“音乐巨人”,称他为英雄主义的“乐圣”,但作者何为却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巨人,更是一个凡人!他将贝多芬还原成一个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独特的视角来写一位伟人的写作手法,不妨指导学生来认真学习,进而借鉴来写作。(板书:英雄主义的“乐圣”)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贝多芬也是个凡人的语句,也有和我们凡夫俗子一样的烦恼与痛苦。提示:上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我们曾作过调查,发现烦恼大都来自“家庭、同学交往、经济、生理、社会”等方面。我们也来说说贝多芬有什么烦恼?
生(高向向):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他的烦恼来自生理上的耳聋,因为耳朵对与这样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来说非常重要,失去了听觉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他就再也不能创造出好的音乐了。
生(张蒋):“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女佣向客人指了指。贝多芬说:“谁?那是谁?”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他的烦恼也是因耳聋而引起的社会上的孩子、成人们嘲笑他的生理缺陷。因此,他认为人们都看不起他,性格才会变得暴躁。(教师板书:暴躁)
生(季锡权):“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他的烦恼来自耳聋,耳聋是他天大的灾难!
生(蔡文坚):“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我觉得还来自家庭,他最爱的也是他唯一的侄子伤他的心!
生(高向向):“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
教学课件
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他的烦恼是孤独,是因为世人误解了他!
师:人们不了解他,以为贝多芬是个厌世者,其实他热爱生命,更热爱他的音乐!在阅读材料里,有这样一句贝多芬的名言:“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因此贝多芬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为“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再次展示课件)
师:失聪,对普通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而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灭。那么,面对厄运的沉重打击,贝多芬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呢?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请速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钱思彬):我觉得他很勤奋、很刻苦,也很懂事。四岁学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师:的确如此,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是这样的厄运才造就了伟大的贝多芬!
生(张蒋):我觉得他很坚强,很伟大,他的身上有这么多烦恼、痛苦,换成其他人早就死一千次了!他努力克服耳聋的困难,创作了如此多的歌曲,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板书:伟大坚强)
生(周志纯):我觉得他意志坚强,性格乐观,坚持到底,对音乐的狂热,克服重重困难,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才使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板书:意志坚强,性格乐观)
师: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贝多芬,展示课件:“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要求学生齐读)
师:厄运加在他身上,贝多芬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他是坚强、伟大,意志坚强,性格乐观的人,尽管他性格孤独,暴躁,他仍不失为是音乐巨人,是乐圣!如果用语言文字将这种性格与精神传达给读者,作者是采用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的,请结合文中语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
生(黄思思):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这五种。
生(杨增湖):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贝多芬性格暴躁,但也很真诚坦白。
生(黄婷婷):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贝多芬很真诚坦白,他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与孤独。
生(陈雅特):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也可以看出贝多芬的真诚坦白,还可以看出他的善良,虽然第二节中写道“他谁都不肯接见”,但是他还是接见了这些想了解自己真实的好灵魂的客人们,还留他们在屋子里吃简单的晚餐。
生(夏昌勉):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这句话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贝多芬
教学课件
对于音乐的狂热,他只关心自己的心爱的音乐。
生(周志纯):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这句话用了外貌描写,也写出了贝多芬对于音乐的狂热,他不关心自己的打扮,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
生(杨晨旭):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音乐是贝多芬的生命。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
生(高向向):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与命运作殊死搏斗,写出他的坚强。
生(倪爱雪):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这句话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贝多芬的真诚坦白让客人感动不已。
四、合作探究,精心赏析
1、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向老师质疑。老师也可提出疑问,要求学生解答。
2、精心赏析,体味语言的精妙。
师:展示课件
⑴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⑵ 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⑶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⑷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⑸ “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⑹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上述六个疑难问题,这些语句其实在前面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涉及,在此处进行深入的挖掘,能更好地理解贝多芬的性格,感受他高尚的人格。
3、说说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得很精彩,纷纷表示学习伟人贝多芬的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比如有同学说“贝多芬在音乐上所取得的惊人的成就,并非是一种天生的超人的力量,而是靠他自己滴水穿石的顽强精神所取得的”;“成名后的钢琴家贝多芬,仍像小学生一样在顽强的学习,努力地提高他钢琴演奏的技巧。他不断地超越自己,在他心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五、家庭作业(选做题)
1、把今天所读的文章讲给别人听。
2、摘录课文与课外阅读中值得你铭记的句子,抄下来,作为你的座右铭。
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