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步认识PowerPoint 教学案例
初步认识PowerPoint 教学案例
作者:胡林邦 发布日期:2004-1-8 0:00:00 阅读次数:920 来源:柴桥小学
关键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要使学生初步认识PowerPoint, 学会启动Powerpoint ,学会PowerPoint 中文字的输入、文本框阴影的设置、位置的调整,简单的动画效果,学会 PowerPoint 的放映。教学的重点是(1)幻灯片中文字的输入,能对文本框进行阴影设置,简单动画效果的设置(2)小组合作、研究、制作出作品。能力目标是(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幻灯片。(2)培养学生相协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教学难点是(1)学生能建立动画概念。(2)动画效果的设置(3)能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幻灯片。
(二)、教学过程
一、引出任务
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那知道哪个国家的人民发明了风筝吗?风筝是由中国人民发明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老师收集了一些风筝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边看边想:看到的画面与学过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相比,有什么特点?(风筝欣赏,幻灯片演示)
问:刚才我们看到的画有什么特点?(生:能动,好象看电影一样……)
师:他们是用POWEPOINT 软件制作的,(板书PowerPoint)有个中文名字叫“电子幻灯片”。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呢?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份介绍风筝流派的电子幻灯片。
二、启动PowerPoint
PowerPoint 和我们前面所学的Word 都属于office办公软件之一,它们在操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学们能不能用启动Word 的方法找到它?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给学生看)(板书:启动)
三、新建第一页幻灯片
1、师:这时,屏幕上显示的是“PowerPoint”的对话框,我们一般选择空演示文稿,再单击“确定”按钮,就弹出“新幻灯片”对话框。在这个框中列出了各种幻灯片的版式。今天,我们选择“空白”版式,师用鼠标单击左上方的“空白”版式,再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在“PowerPoint”窗口的编辑区中就出现了所选版式的第一张幻灯片,师介绍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等,现在就可以制作幻灯片了。(板书:新建)
1、插入艺术字
首先我们要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风筝流派”。(板书:插入艺术字)知道怎么输入吗?请大家发挥自己的个性把艺术字设计的漂亮一些,并调整好艺术字的大小和它在幻灯片中位置。(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问:你是怎样输入的?(抽生演示)有用其他方法输入的吗?
2、输入文字
师:艺术字输入完后接下去就要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了。(板书:输入文字)用什么方法输入呢?在幻灯片编辑区上单击可不能直接输入呀?那怎么办呢?
(a)请大家小组合作先讨论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方法。老师先提示一下:大家可以到“插入菜单”里去找也可以到“绘图工具栏”里去找。(生开始讨 论,看书,师巡视查看学生的情况)
(b)问:哪个小组已经知道用什么方法输入文字呢?(根据生回答板书:文本框)请学生上来演示。
©师讲解:文本框有2种——水平和垂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除了在插入菜单里有文本框,我们也可以在绘图工具栏里找到文本框。
(d)请大家在幻灯片中用垂直文本框输入风筝流派:“北京风筝、四川风筝、天津风筝、潍纺风筝”;用水平文本框输入介绍风筝的一段话。(幻灯片中的文字)
(e)文字输入后还需要给文本框填充颜色,不然就不好看了。(学生动手)
文本框的的背景色是用什么工具填充呢?(生答:填充颜色工具)(生动手填充)。
师问:为什么有些同学的填充颜色工具是灰色的呢?
(生:是因为没有选中文本框)
注意:对文本框进行设置之前一定要先选定你要设置的文本框。
(板书:设置文本框先要选中文本框)
明白这个道理后同学们就可以很方便的给文本框进行各种设置了,下面先把颜色都填充好,填的漂亮一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生动手)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来填充。
(f)下面还要给文本框的设置阴影效果。怎样设置呢?(抽生回答)。(生答:先选中文本框,然后单击“阴影”,在弹出的阴影选单里选择一种样式。原来这么简单,你学会了吗?赶快把自己的文本框也设置好。(生动手,师巡视指导差生,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h)移动文本框
师:为了让我们的幻灯片突出自己的个性必须要调整文本框之间的位置,同学们试一试可不可移动文本框的位置呢?(生动手后,答:能)问:移动文本框跟移动艺术字的方法一样吗?
问:怎样移动文本框?(抽生回答)师:要拖动文本框的边框才能移动文本框。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文本框摆的有特色一点尽量不要跟别人一样好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
3、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介绍动起来呢?这可是最奇妙的。
注意到格式工具栏中的像五角星一样的按扭了吗?通过它可以进行动化效果的设置了。同学们自己去尝试一下好吗?小组合作、相互讨论。
哪个小组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请生上台来演示)
4、放映幻灯片
还不会动是吗?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怎么放映。师:通过幻灯片放映按纽就可以观看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介绍进行动画设置。然后开始全屏幕放映幻灯片(学生操作)自己小组里评出一个最好的作品。师在台上演示学生评出的作品。
6、别忘了保存自己的作品。保存到我的文档中。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幻灯片PowerPoint,学了怎样启动、新建、怎样用文本框输入文字等。到下节课还要接着去学习。另外关于风筝的知识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访问这个网站,然后制作出更多关于风筝的幻灯片。
(三)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用PowerPoint来制作介绍风筝流派的电子幻灯片的任务,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这个任务来使学生自主的学习PowerPoint制作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相互协作、讨论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文字输入能力很慢,这直接的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分析原因是个别学生的语文拼音不好打字不过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要多给学生时间进行文字输入的练习,并给学生强调正确的指法以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的软件,教学内容偏多,在一节课中完成有点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注意控制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第二篇:认识PowerPoint教学设计
《认识PowerPoint》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PowerPoint的功能;
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与关闭;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含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学会共处。
二、设计理念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吧!”这是笔者任教以来一直所持的教学观,也是一种追求。在这一课中,就是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去发现自己去创作。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期待这堂课很久了,因为我们今天要认识Microsoft Office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PowerPoint,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Word和Excel这两位成员,这两位成员的本领可真不小,它帮助我们解决了文字处理和表格的处理,那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新朋友有哪些本领呢?下面老师就给大家展示一下吧!(教师展示准备好的课件:《富饶的西沙群岛》《月光曲》《冬眠》个人简介、产品演示报告等。)
师:通过老师的展示,我们知道,今天的这位新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制作教学课件、产品演示报告,还可以制作商业广告、个人简历等多媒体文稿。既然PowerPoint这位新朋友的本领这样强大,我们想不想认识并了解它?
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启动PowerPoint!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在教学开始设计这样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启动PowerPoint
师: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同启动Word的方法是一致的,可以有多种方法,谁还记得启动Word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生1:使用“开始”菜单。打开“开始”菜单后,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Microsoft Word”并单击。
生2:使用“文档”菜单。打开“开始”菜单后,鼠标指针依次指向“文档”及文档下欲打开的文档名并单击,系统开始启动Word并打开该文档。
师:太棒了,下面老师演示一下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与过程。(边讲边演示)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Microsoft PowerPoint”并单击,系统开始启动PowerPoint,并打开“Microsoft PowerPoint”窗口和“PowerPoint”对话框。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与探究而获得知识,可以使他们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2)两种新建演示文稿方法的简单介绍
师:在“PowerPoint”对话框中,包含“新建演示文稿”和“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两个框,可以完成相应的功能。
“内容提示向导”提供了演示文稿的主题及结构,其中有提示内容、目的、样式、讲义和输出信息,帮助你创建一份新的演示文稿。新演示文稿中内含示例文本,可以用自己的文本将它替换掉。
利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一份“贺卡”演示文稿操作步骤如下:(边讲边演示)在“新建演示文稿”框中选定“内容提示向导”,再单击“确定”按钮,出现“内容提示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再单击“出版物”按钮,在右边框中选择“贺卡”;依次单击“下一步”按钮;最后单击“完成”按钮,一份关于“贺卡”的演示文稿制作完成;单击屏幕左下角的放映按钮,从头开始放映该演示文稿;依次在屏幕上单击,直到放映完毕;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关闭该演示文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否”。
给学生时间自己创建一份演示文稿,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师:“设计模板”是PowerPoint根据常用的演示文稿类型归纳总结出来的具有不同风格的演示文稿。用户根据向导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回答或选择,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利用“设计模板”创建一份“静夜思”演示文稿操作步骤如下:(边讲边演示)在“新建演示文稿”框中选定“设计模板”,再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单击“设计模板”标签,再选择一份模板,并观看右侧预览框中的预览效果,选定后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新幻灯片”对话框,在“请选取自动版式”框中选定“标题幻灯片”版式,再单击“确定”按钮,进入PowerPoint工作窗口;单击标题占位符,输入“古诗一首”;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幻灯片”按钮,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中选定“项目清单”版式,再单击“确定”按钮;单击标题占位符,输入“静夜思”;单击文本占位符,输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单击屏幕左下角的放映按钮,从头开始放映该演示文稿;在屏幕上单击,放映第2张幻灯片。
3.想象创作,合作交流
(1)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古诗。
(2)做一做:做一张古诗的演示文稿。
(3)做完后,小组与小组间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并能使用权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4.提纲挈领,总结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是不是了解了PowerPoint这位新朋友呢?
生1:是的,我知道了如何启动PowerPoint。
生2:我知道了PowerPoint的用途,可以用来制作课件、产品演示文稿等。
生3:它的用途可真强大,我想好好的学习这个应用软件。
师:看来同学们今天真的和PowerPoint交上了朋友,并且都想和它成为好朋友,那么在下节课的时候我们会利用它来做个自我介绍,希望同学们准备好个人资料!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产生再学习的强烈欲望。
第三篇:认识PowerPoint 教学反思
《认识PowerPoint》教学反思 《认识PowerPoint》。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Word知识基础上学习的第二个Office办公软件。结合学生实际和本节课的内容及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本节课在知识技能上达到二个目标:
1、认识PowerPoint窗口;
2、掌握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快速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
2、结合以前的Word知识,能够给自己的幻灯片插入图片、艺术字等。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Office办公软件间的联系和自学、探究学习的乐趣。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与同伴合作在电脑学习中的作用。
为了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共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启动软件;
三、合作对比,认识窗口;
四、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五、全课小结,盘点收获。
以欣赏自己班级的电子相册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实际,既能激发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又为本节课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任务驱动。第二个环节中,由学生已有的Word知识引出PowerPoint的打开,通过学生在学习网站上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打开PowerPoint的方法,并通过与Word的打开过程的比较来加深对PowerPoint打开的认识,再通过学生演示进行小结,汇总不同的打开方式。学生可以在自主学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合作全面掌握PowerPoint的打开。PowerPoint窗口的认识内容较多,且比较枯燥,这个环节一方面通过网站为学生重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清楚认识PowerPoint窗口,另一方面,改变单纯识记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已有的Word知识相联系,通过对比,让学生找出Powerpoint窗口和Word窗口的相同地方和不同之处,在查找中掌握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再让学生找出PowerPoint窗口中认识的按钮,细化学生对Powerpoint窗口的认识,并且为下面的尝试操作做好铺垫。考虑到学生已有的Word基础和PowerPoint与Word的联系,在第四个环节中,让学生尝试为幻灯片插入图片、艺术字等内容,通过操作,加深学生对PowerPoint的认识。本节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贴合学生实际的导课和与已有知识对比学习来组织教学,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小,操作较易上手,且内容丰富,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程序的说明与反思。通过课堂实践,我认为这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强,也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本节课中,通过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让学生自己在网站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打开PowerPoint的方法,并通过及时的操作予以验证,打开PowerPoint后,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学习网站来探究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并由此发现PowerPoint与Word的联系,之后,利用已有的Word知识,为自己的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等内容,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自主合作,实际操作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知识的迁移。
计算机的软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在学习新软件时,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软件的掌握。而且,新的知识经过与旧知识的联系才能更快的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所接受。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Word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两个软件的相互比较,在对比中掌握PowerPoint的打开方法、认识窗口。并且,将Word中的操作迁移到新的软件中,使学生很容易就能在新的软件中进行简单的操作。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里。
上完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我发觉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本节课内容较多,学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习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件和PowerPoint的切换上不灵活,影响了学习的效里。
二、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描述上语言不够简练,计算机的一些述语没有掌握,与操作的配合上还不熟练。
针对以上不足,我的改进措施是:
一、改进学件的设计,以更利于学生的操作和学习。
二、在平时的课堂中注意学生对计算机术语的掌握,加强描述与操作的配合练习。
三、继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特别是课堂语言的表述能力,力求在准确流利的基础上达到趣味化,生动化。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
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片断三]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片断四]练习运用,提高能力
1、完成课本第100页自主练习第1、2、3、9题。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1/2,1/3,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 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在本节课中,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四、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1/
4、1/8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1/32这个分数。又如在片断三中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五、课堂练习追求高效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发展性的课堂的练习更追求高效,能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最优化是我们的追求。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设计了长方形纸条的变化这一题,这个习题集很多知识点于其中,看涂色部分写分数、通过带子的几分之一的估计和验证,初步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联系,追问涂色部分,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其中有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有对估计能力的培养,有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一步步提升难度,学生的思维也真正得到了参与,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的引导、评价及时、灵活。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我没有用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分数的知识,只是一味的给学生强加灌输新知识。还比如再让学生折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折出2种或者3种,我没给学生太多时间动脑动手去折,而是我急忙强加给学生另外一种折法,直接让学生去模仿我的折法。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发展性的课堂,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本节课该掌握的知识,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获得加、减法知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认识乘法”,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知识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填一填。通过学生的实践、动手体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会列出几个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
2、能熟练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知道一个情境对应着两个乘法算式。
3、能正确地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两个乘法算式。
4、结合具体情境,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数的过程,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2、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掌握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乐于提出问题。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养成学生勤于动脑、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和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两个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练习与区别。
教学突破: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列出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这两种算式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1和例2的教学挂图、连加算式卡片(相同加数和不同加数)。
学生准备:12根小棒和8个圆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师生互动(感知有一种加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老师准备一些连加算式的卡片,其中有相同加数的卡片,也有不同加数的卡片(如:3+3+3+3= 5+5+5= 8+2+5=),老师手拿卡片走到不同学生面前让学生抽卡片,并让学生把抽到的卡片贴到黑板上,待大约五、六个学生抽了五、六张且各有相同加数和不同加数的卡片各有一些时停抽卡片,此时叫学生把贴到黑板上的卡片分成两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设计理由及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游戏感兴趣,用游戏引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通过分类让他们感知到有一种加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为下面乘法的意义做铺垫。)
二、参与活动,感悟新知
活动一: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知道求几个几,可以列出连加算式,感知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要学习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学哦,这些知识对我们的学习、3 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有信心吗?(有)那我们从今天开始就一起去畅游数学王国,好吗?(好)
1、数鸡、兔图
(出示教材主题图图)你们看,许多小动物要和我们一起玩,你们高兴吗?(高兴)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一共有多少只兔,多少只鸡。)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你是怎样数的?你能列出算式吗?生说,师板书:
1+1+1+1+1+1=6(只)2+2+2=6(只)师:还有小鸡,也数一数有多少只? 生: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能列出算式吗?
生:一只一只数的,1+1+1+1+1+1+1+1+1+1+1+1+=12只(师板书)
师:好长哦。
生:三只三只数的,3+3+3+3=12只(师板书)
师:你们发现这些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得数有什么特点?(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
生: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分别是6个1相加、3个2相加、12个1相加、4个3相加,不管怎么数,鸡的只数一样,兔的只数一样。
师:现在我们带着小动物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好吗?
2、摆一摆,感受“几个几”
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棒(学具),每行摆4根,摆3行,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算式怎么列?
生1:4个4个数,数了3个4,算式是4+4+4=12(根)生2:3个3个数,数了4个3,算式是3+3+3+3=12(根)生3:1个1个数,数了12个1,算式是1+1+1+……+1=12(根)[设计意图:通过安排一定量的同数相加的具体生动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构建乘法的含义打好基础。]
3、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试一试”(1):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3)提问“试一试”(2):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4)学生填写完整,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活动二:让学生感受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创设情景,引入乘法)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也很有帮助,相信小朋友们都能学得更好,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啊?(有)
1、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管理技术已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们一起去工厂看看吧!你瞧,现在工厂的管理,都是用电脑来操作的,好了解不起哦!请大家看(出示例2图)
2、师:要想知道这个工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该怎样列式?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小朋友们讨论交流,并在作业纸上列出算式。
小组汇报,师板书算式:
组1:一台一台数,1+1+1+1+1+1+1+1=8(台),一共有8台。组2:2+2+2+2=8(台)组3:4+4=8(台)……
师:各小组汇报了结果,小朋友们有什么感受?算式难写吗?那么,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算式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它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变短,想不想认识它?(想)出示课题:认识乘法(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用加法计算感到太麻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算法的欲望,帮助学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师:2+2+2+2=8,4+4=8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用乘法可以怎么写?在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
2+
2+
+= 8 4 + 4 = 8(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
4×
=
(乘数)(乘号)(乘数)(积)同桌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哪一个小朋友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活动三:进一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及问题意识。(教学“试一试”)师:刚去了工厂,现在我们又去看看养鸡场吧!
1、出示例图,谈话: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仔细看图,然后说说图意。想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
2、提问:图中有几栏小鸡?每栏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实践应用,提高能力
大家畅游了一次数学王国,共同领略了一次祖国的语言美,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乘法),经历了一次数学知识的研讨,小朋友们都积累了一些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收获,相信大家一定能独立解决问题。努力哦!别让老师失望!
1、购物游戏
在畅游数学王国回来的路上,有些同学想买些礼物带回去,你们猜猜他们买了什么?你能算出他们各买了多少吗?
(1)、出示“想想做做”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想想做做”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几个几朵?
2、你来当老师
出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加法算式,由学生请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并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通过找生活中的乘法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做游戏)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四、找生活中的乘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力求把传统题型与创新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与神奇,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并体现“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附: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带着学生畅游数学知识王国,使他们在游玩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设计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故事一根线,知识满线串”,将众多的知识揉合在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主动探究的意识。在数一数活动中,创设带小动物一起玩、摆小棒这个情境,充满了童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数数的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是1只1只地去数,有的是2只2只地去数,有的是3只3只地去数,展示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予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拘泥于教材,尽可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接下来的摆小棒活动中,将学生置身于这一认知冲突情境中,学生充分体会到连加的繁琐,自觉激发要寻找一种好方法的心理愿望,自然过渡到“认识乘法”的教学中,为后续学习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2、游戏练习,让学生在学中玩。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二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将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这是因为游戏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的练习时采用“购物游戏”的方式,用“你来当老师”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练习时,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或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让学生找乘法,使枯燥乏味的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中,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在学与玩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务必抛弃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交流,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和过程。本课中一系列的生活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推到了真正的主体位置,成功的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用活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以激励他们主动观察、实践的欲望,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同时我们要积极地改变传统的“传道者”高高在上的“照本宣科”的模式,在教学中与 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真正的需要,实现思维的“再创造”,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课堂生活的快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节课接近尾声时,让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孩子们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又得到了发展。整个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他们自己体验、探讨出来的。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而更应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在游戏中运用数学是学生最乐意的。也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