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阅读篮球比赛能力的五个关注点
培养学生阅读篮球比赛能力的五个关注点
阅读比赛,即在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或指导教师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对手表现出的技、战术的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技、战术和人员的调整。阅读篮球比赛的能力包括:临场观察与分析的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技战术执行力、临场协同配合的能力、临场指挥的能力、合理运用规则的能力等。为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比赛的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配备水平相当的比赛队伍,“勇者相逢智者胜” 学生们往往喜欢和实力较弱的对手比赛,因为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赢球,甚至还会有“戏耍”对手的快感,这就失去了开展教学或者训练的意义。对此,要确保学生们在教学比赛中阅读能力有提升的空间和机会,首先要保证教学比赛的质量,而只有参赛双方水平旗鼓相当时,才能创造更多可提供学生阅读比赛的机会。机会的增加,在配合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比赛的习惯,学生便会在这种氛围中有目的地去阅读比赛进而逐步改变自己、历练自己。
二、给予“阅读指导”与“解读与消化”的时间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现如今大部分阅读意识并不强的学生而言,首先他们急需教师或同伴不断的提醒和引导。如,对手投篮的习惯、突破的习惯、跑位的习惯等等,这些细节的观察和阅读将会让己方牢牢抓住比赛的主动权。其次,要预留赛后“解读与消化”的时间,并提出假设。如“假如再给大家重头再来的机会,这场球或这局比赛,你会如何处理呢?”让学生带着一系列的假设和疑问有针对性地去“消化”其中的某些回合。这样一来既可以创造大家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又明确了他们在比赛中的职责和分工。最后,通过对实战的阅读与赛后的“消化”,让大家能逐步摸索出几套常用攻防策略和备用的方案,并利用实战进行检验。
三、制订专门的“补短”训练手段
兴趣是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最大的动力之一。但是。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无视对方的防守或进攻策略,一味地按照自身的兴趣(或特点)进行比赛。有时,即便是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也“无动于衷”。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学会“晓之以理,不如诱之以利”的方式来刺激学生,首先,可给予学生适当的“甜头”,让学生尝试到动脑打球的乐趣,并使他们逐步意识到阅读比赛的重要性。其次,可通过实战锤炼有意识发掘、寻找出实战中所爆露的薄弱环节。最后,可根据实战暴露出的不足制定专门的“补短”训练内容,战术、意识与观察判断能力的不足可借用实战逐步提升,但运动能力与心理素质上的不足则需要教师能“另开小灶、区别对待”,日积月累的推进“补短”工作。
四、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赛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中生都偏爱篮球技、战术的钻研,忽略对篮球理论知识的“推敲”。当他们参与正规的比赛时往往就会犯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低级错误,或者不能充分利用规则去寻求取胜之匙。如,防止对方快攻或阻断对方形成以多打少局面时的提前犯规战术,对方存在着罚球命中率较差的球员时的“砍鲨”战术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们对篮球理论知识进行反复推敲和揣摩,其合理运用或许将成为反败为胜的“锦囊妙计”。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与实际赛况相结合进行,一则通过鲜活的实例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观看实例时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地来阅读比赛。二则能借用比赛中某些优秀运动员的良好的攻防阅读实例来激励、告诫学生们球场上“适者生存”的道理。唯有具备良好阅读比赛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对手的弱点和漏洞,进而推开胜利的大门。
五、注重无求状态下攻防的阅读
比赛中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们都是在无求状态下,通过寻找战机完成进攻任务。为此,要在比赛中能寻求合适的时机与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反跑、挡拆、策应、掩护、传切等都
是无球队员在进攻时可选的“武器”。如何在最合适的时间、位置利用这些“武器”,则需要及时阅读对方防守的行动意图后,迅速做出经验判断,寻求合理的进攻方式。无球状态下的合理进攻,即球的运转不停、人的跑位不断,以点串联面、以面调动点;或者避其锋芒,攻其软肋,而“不是一个人干,四个人看”。当进攻不顺之时,就必须重拾防守。防守时赢得比赛的基石,无球状态下的防守更是重中之重。无球状态下的防守讲究的是一种智慧和策略,即防守的合理性。有时宁可让其一支独秀,也不让其多点开花;有时需要欲擒故纵、擒贼先擒王,以人为主、人球兼顾等,不同防守策略的选取取决于对手进攻信息的解读,但决不能让对手轻松或用最擅长的方式得分,即使是犯规。
论体育意志及培养策略
增加体育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
第二篇: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写作丰富材料。那么究竟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于是我结合平时对作文教学的观察、思考与实践,对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培养浓厚的习作兴趣。
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与语言的统一。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再也不把作文当做是负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写作来自我表达,通过写作来与人交流。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开放课堂,激发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谁也无法预料在倍感压抑的氛围中,学生能够灵思不断,感悟无穷。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的:
平时上课可利用前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演讲,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内容就以平时的生活经验,或观察所得,或读书心得为主,可以是当天新闻,道听途说,童年趣事,人物简介等等,每次两三个人,天天锻炼,日积月累,以养成会说话的习惯。
每周上好两堂作文课,课堂上可以是:
1、活动作文:让学生学会观察。如片断训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例如“传球比赛”,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人物神态、动作、心情等。10分钟后上交,由老师选读。学生兴致高涨,非常认真。
2、想象作文:通过教学情景的层层设置,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如播放孙悟空多媒体动画课件,请学生谈自己假如有七十二变;出示一句诗,请学生想象画面、场景;成语接龙;根据“雪天、小熊、房子”几个词语进行想象作文等。
3、妙语锻炼:借鉴广告语的创作,确定一个对象,然后要学生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句式来表达,看看谁的语句最佳。此外,还有文章续写、改写、扩写等。
二、运用灵活的学习方法,获取广阔的学习素材。
1、多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积累呢?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语言材料积累的多了,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多读书。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所以丰富学生写作材料,要多读书,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心得展„„让学生读有所用。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运用。
不仅要阅读,还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包括以下方面:
1、作摘记: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神话、典故和史实等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
2、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
3、写心得:写出感想、收获或思考、评价。
三、指导学生自己批阅、修改作文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意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只有师生双方达成了共识,才有可能形成“老师敢于放手,学生乐意修改”的良好局面,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1)指导学生运用“抄读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践证明,“抄读”的确是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精练词句,突出主题,听取意见,加工修改。同时通过誊写作文又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参加作文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作文评改,应该对学生采取“扶”的方针,即通过启发学生参加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教为不教,改为不改”的目的,也才能由“扶”到“放”了。根据具体作文的文体和要求的不同,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如集体“面批”法或小组“互批”法。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首先,学生对批改同学的作文很感兴趣,积极性高。他们自己写作时常有粗心大意、马虎潦草的毛病,看别人的作文却相当认真、仔细,眼睛尖,会挑剔。更重要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这种互相批阅、讨论、修改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特别注意让那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同学批改那些写作较好的同学的作文,使之在批阅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精心评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实际教学中,评价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更应该注重实效,善于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要播散爱心,关注优生,情系差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使用唯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就会使暂时落后的学生丧失信心,逐步成为差生。评改时要因人而异,在评价上不用唯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而是按照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不一味地去批评,尽量不随意修改,尽量用一些启发性的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他们有所适从,看过评语后,茅塞顿开,兴趣盎扬,回味无穷,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与激情。兴趣是求知的起点,而学生的下一次写作兴趣,就源于老师的批语。特别是现代学生的叛逆性,更加喜欢教师的认同。所以评语不可太过于随意,应在批语上多下工夫,寻章摘句,力求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当看到他的文章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佳作时,情不自禁评上一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并激励他追求下一个目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于一些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也要赞上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欣喜、激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就是一些整体水平不高,但还有一些颇为精巧的地方,如仅仅是一个词语准确生动,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赞美、欣赏、激励性的批语,不仅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更多学生往往带着欣喜、带着骄傲去阅读、去感受、去欣赏。例如:有一位学生平时作文水平一般,但他为了拿高分,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抄袭了一篇文章, 这令我为难了,该怎么办?最后我在他的作文上评了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须努力,你定行!老是期盼着你下一篇的亲笔佳作”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而自己去修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一反三,有效地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可见,赞美是一道射进学生心灵的阳光。学生的写作犹如演员的演出,他们当然也希望得到观众的掌声和鲜花,教师这位唯一的观众对他的由衷的赞美和掌声,必定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第三篇: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本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着“塑造心灵,启迪智慧”总体思路,做到务实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追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等目标。
在语文课中,第一课时,我会侧重于检测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包括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等情况。第二课时侧重于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的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不断质疑解疑,以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努力搜集与课文配套的课外资料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并且利用网络、书籍以及各种信息渠道拓展教学资源。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对个别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追求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效率,指导学生课前做好新课的预习工作尤为重要。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我在教学新课之前,会布置学生认真进行预习,并且提出具体要求,我在这一环节中教给学生具体的自学方法,即“三读二查一见疑”。三读,就是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文至少要读三遍。一读——默读,做到手脑并用,圈点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二读——读出声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三读——精读。要把握课文要点,做好预习笔记。二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肯定有疑难,解决的方法是自己查:“一查”即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的音义。“二查”即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对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等作一粗略了解。一见疑就是要求学生将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注在书上,并写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在新课的预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积极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久而久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旨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去读、想、议、评、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凡是学生能讲能做的,均由学生去讲去做,教师发挥激发兴趣、巧妙设疑、把握调控等主导作用,使学生不断在语文能力训练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才会有发现和创造。凡是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劲头足。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只能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并依赖于别人的解答,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将思维触角伸向课文的重、难点。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在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学生只有大胆生疑,勇于生疑,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如果没有大胆生疑,勇于解疑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当然,在教学中我会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第四篇:培养学生讲话能力
培养学生当众讲话的能力刻不容缓
学生在校内校外乃至家庭生活的众多场合中,与他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其主要渠道都是靠说话,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也必须发展学生说的能力。现在的小学生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到那时,人们不但要有聪明的头脑和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灵活善辩的能力,如果不掌握规范化语言,则难以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因此,现在,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一、训练学生敢说。
小学生当众讲话有以下心理障碍:①目光斜视;②抻衣服;③挠头皮;④面红耳赤;⑤哆嗦;⑥语言零碎。
针对上面存在的毛病,我们可以给孩子制订以下措施:
1、呼吸调节法。具体做法如下:准备阶段,学生站立、站稳,双肩下垂,闭上双眼,以后,慢慢地呼出来,深深地吸进去,慢慢地呼出来……重复练习,持续数分钟。
2、自我暗示法。在说话前,自己暗示“我会行的”,“我会讲好的”“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是参与”,“ⅩⅩ答错了,看他也没什么,我也不用怕了”。
3、目光接触法。说话时,目光在会场上流动,不真正与某人的目光接触,而是采用目光虚视。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讲话。
一是允许说错。在课堂答问、与老师谈话时,说走了嘴,老师不嗔怪,不讽刺挖苦,同学间也不要以此取笑。
二是允许补充。如果突然想到一些原先没认识到的问题,或是听别人发言后,觉得有感而发,那就可以举手要求补充发言。学生的发言如果空泛,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具体例证;如果发言较含混,还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得明确一些。三是允许修正。对自己讲错的话,如果发现有漏洞或有毛病,可以公开修正自己的发言。
四是允许质疑。允许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任何问题进行质疑问难,也欢迎对
其他学生的见解提出质疑,展开辩论,也允许别人对自己的质疑进行申辩。五是允许保留。如对教师或同学的见解持不同意见,那教师允许他保留,直至想通为止,这期间,教师多次给予他发表意见的机会。
上述这些做法,能够减轻学生大胆讲话的思想障碍和心理障碍,增强说话训练的信心。但是,虽然如此,有些学生还是胆怯,不敢发言,怎么办?
1、硬性规定学生上台说话
本学期我制定一项制度,就是每节课前两分钟由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讲小故事,可以讲笑话,可以讲新闻(听来的、看到的、校内的、校外的、国内的、国外的都可以)、可以背一段课文、可以背诵诗词,总之,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之内,顺序按桌次,每节课一人,可由老师主持,可由班长主持,目的就是给孩子当众讲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胆量,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2、即兴续编小故事。
讲故事和听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事,尤其在课堂上这样做,更让他们兴奋不已。我把即兴续编小故事引入课堂。本册每一篇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课文需要我们续编,所以,只要遇到此类课文,我就让孩子们续编故事以训练孩子们的讲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们在兴趣盎然中提高了自己的说话能力。
3、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几经筛选的名篇佳作,特别是许多写人的文章,人物的语言生动、含蓄,富有哲理。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个性的人物语言,培养学生有逻辑性、深刻性、生动性的说话技巧:分析对话语气,增强语感。如:《草原》一文,让孩子们想象蒙汉两族人民见面时的寒暄,话别时的留恋,不但让他们说,还让他们演,使之活化。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以动作、神态促进语感训练积累,防止口头语言的干涩和呆板,培养学生能说会道,提高说话技巧。总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培养其社交能力的需要,也是开发其智力品质的需要,还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需要,我们要把握机会,及时训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第五篇: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应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少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确实,孩子们从襁褓中开始牙牙学语,就享受着语言表达的快乐,他们乐此不疲的表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如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一直以来是我在实践中困惑且不断探索的问题。于是我确定了自己的实验研究课题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希望能在实践与探索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4、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克服惧怕心理。
2、如何利用文本资源,关注学生语言和写作技巧积累。
3、怎样指导观察积累,充实材料库,使学生有话说,说真话。
4、如何进行人性化的评价,增强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2、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3、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4、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9—2010.10)准备阶段。认真进行理论学习,提出新的方案,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加强管理。请专家论证方案,申报课题方案,再搜集相关的资料,组织培训,推出研究策略、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2010.11—2011.7)实施阶段。在骨干力量研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展开研究,认真做好阶段性课题的总结与反思,并编排《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论文集,完成《案例集》和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阶段(2011.8—2011.9)总结阶段。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七、主要研究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先进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答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饿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提出“要写出城市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题,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任,作文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用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作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2、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新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协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无比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如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活动等等,切实提高学生苦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营造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样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所谓放胆表达,旧司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题材,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舒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协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这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小学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字斟句酌。我们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倡导互批、自批和众批,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及调查报告
(3)低、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录4次。(4)相应的论文。
(5)语文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