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曲线运动教案带练习带答案

时间:2019-05-15 02: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师曲线运动教案带练习带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师曲线运动教案带练习带答案》。

第一篇:老师曲线运动教案带练习带答案

曲线运动

【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

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判定。【重点】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难点】

【第二部分】直线运动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几个重要理论依据

1.理解曲线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会在平面坐标系内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通过交流与讨论,经历蜡块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所用的方法。3.经历对曲线运动的探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

1.曲线运动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如果通过的轨迹线是

,则它的运动是曲线运动,这种情况下无法应用直线坐标系,而应该选择。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

3.曲线运动的性质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 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

运动。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

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三、对曲线运动的理解

【思维启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这种说法对吗?

问题1:用砂轮磨刀时火星沿切线方向飞出,原因是什么?绳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断后小球将沿什么方向运动?为什么?

问题2:如何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时速度的方向?

问题3:由于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那么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吗?

针对训练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但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变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思维启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这种说法对吗?

问题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

问题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的前方或后方放一条形磁铁,小铁球将如何运动?

问题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一侧放一条形磁铁,小铁球将如何运动?

问题7:树上下落的苹果轨迹是直线;而从飞机上投出的炸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从力学角度分析造成它们的运动轨迹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规律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拓展提升: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和非匀变速,那么,曲线运动是否可能成为匀变速运动?如果能,请问:在什么条件下曲线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针对训练2:物体在光滑水平桌面受三个水平恒力(不共线)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外力F1,保持F2和F3不变,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五、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问题8:红蜡块实验中,红蜡块同时参与了哪两个运动?

问题9:怎样描述红蜡块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规律总结:请参照红蜡块的运动总结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针对训练3: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一、速度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例1.如图1所示,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以不变的速度v0拉水平面上的物体A,当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求物体A的速度。

图1 解法一(分解法):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确定物体A的两个分运动。物体A的运动(即绳的末端的运动)可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一是沿绳的方向被牵引,绳长缩短。绳长缩短的速度即等于v1v0;二是随着绳以定滑轮为圆心的摆动,它不改变绳长,只改变角度θ的值。这样就可以将vA按图示方向进行分解。所以v1及v2实际上就是vA的两个分速度,如图1所示,vv由此可得vA10。

coscos解法二(微元法):要求船在该位置的速率即为瞬时速率,需从该时刻起取一小段时间来求它的平均速率,当这一小段时间趋于零时,该平均速率就为所求速率。

设船在θ角位置经△t时间向左行驶△x距离,滑轮右侧的绳长缩短△L,如图2所示,当绳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变化很小时,△ABC可近似看做是一直角三角形,因而有Lxcos,Lx两边同除以△t得:cos

tt即收绳速率v0vAcos,因此船的速率为:

vAv0 cos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图2 总结:“微元法”。可设想物体发生一个微小位移,分析由此而引起的牵连物体运动的位移是怎样的,得出位移分解的图示,再从中找到对应的速度分解的图示,进而求出牵连物体间速度大小的关系。

解法三(能量转化法):由题意可知:人对绳子做功等于绳子对物体所做的功。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则对绳子做功的功率为P1Fv0;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由定滑轮的特点可知,拉力大小也为F,则绳子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P2FvAcos,因为P1P2所以vAv0。cos评点:①在上述问题中,若不对物体A的运动认真分析,就很容易得出vAv0cos的错误结果;②当物体A向左移动,θ将逐渐变大,vA逐渐变大,虽然人做匀速运动,但物体A却在做变速运动。

总结:解题流程:①选取合适的连结点(该点必须能明显地体现出参与了某个分运动);②确定该点合速度方向(物体的实际速度为合速度)且速度方向始终不变;③确定该点合速度的实际运动效果从而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速度方向;④作出速度分解的示意图,寻找速度关系。

二、拉力为变力,求解做功要正确理解

例2.如图3所示,某人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时人在滑轮的正下方,绳下端A点离滑轮的距离为H。人由静止拉着绳向右移动,当绳下端到B点位置时,人的速度为v,绳与水平面夹角为θ。问在这个过程中,人对重物做了多少功?

图3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解析:人移动时对绳的拉力不是恒力,重物不是做匀速运动也不是做匀变速运动,故无法用WFscos求对重物做的功,需从动能定理的角度来分析求解。当绳下端由A点移到B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

hHH(1sin)HsinsinmgH(1sin)

sin重力做功的数值为:

WG当绳在B点实际水平速度为v时,v可以分解为沿绳斜向下的分速度v1和绕定滑轮逆时针转动的分速度v2,其中沿绳斜向下的分速度v1和重物上升速度的大小是一致的,从图中可看出:

v1vcos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能定理得:

W人WG12mv10 2mgH(1sin)mv2cos2W人

sin2渡河问题

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渡河,水流速度是2m/s,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4m/s,求:(1)当小船的船头始终正对岸时,它将在何时、何处到达对岸?(2)要使小船到达正对岸,应如何行驶?耗时多少? 两种情况:①船速大于水速;②船速小于水速。

两种极值:①渡河最小位移;②渡河最短时间。

例1.一条宽度为L的河,水流速度为v水,已知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船,那么:(1)怎样渡河时间最短?

(2)若v船v水,怎样渡河位移最小?

(3)若v船v水,怎样渡河船漂下的距离最短?

解析:(1)小船过河问题,可以把小船的渡河运动分解为它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一是小船运动,一是水流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如图4所示。设船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任意角θ。这时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为v1v船sin,渡河所需要的时间为LLt,可以看出:L、v船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90时,sin1(最v1v船sin大)。所以,船头与河岸垂直tminL。v船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图4(2)如图5所示,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即使沿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等于0。这时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

v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所以有v船cosv水,即arccos水。

v船

图5 因为0cos1,所以只有在v船v水时,船才有可能垂直河岸渡河。

(3)若v船v水,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

如图6所示,设船头v船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最大呢?以v水的矢尖为圆心,v船为半径画圆,v船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最大,根据cos

v水

图6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arccosxmin(v水v船cos)L

v船sinv船v水,船沿河漂下的最短距离为:

此时渡河的最短位移:sLvL水 cosv船误区:不分条件,认为船位移最小一定是垂直到达对岸;将渡河时间最短与渡河位移最小对应。【知识小结】

处理“速度关联类问题”时,必须要明白“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关系:

(1)独立性:一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独立进行,各自产生效果(v分、s分)互不干扰。

(2)同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3)等效性:合运动是由各分运动共同产生的总运动效果,合运动与各分运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同时结束,经历相等的时间,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总的运动效果可以相互替代。功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体现了力对物体的作用在空间上的累积过程,尤其是变力做功中更能体现出其空间积累的过程。所以在处理变力功可采用动能定律、功能原理、图象法、平均法等。

例3.绳子末端速度的分解

如图所示,某人用绳通过定滑轮拉小船,设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v0,某时刻绳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小船的运动性质及此刻小船的速度v为()

vA.小船做变加速运动,v0

cosB.小船做变加速运动,v=v0cosα

vC.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0

cosD.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v0cosα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经典练习】

1.如图所示,物体A和B质量均为m,分别于轻绳连接跨过定滑轮(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当用水平力F拉B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 B.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 C.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

D.绳拉力先大于A的重力,后小于A的重力

2.直升机空投物资时,可以停留在空中不动,设投出的物资离开飞机后由于降落伞的作用在空中能匀速下落,无风时落地速度为4m/s。若飞机停留在离地面100m高处空投物资,由于风的作用,使降落伞和物资在以4m/s速度下落的同时以3m/s风速匀速水平向北运动,求 :(1)物资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物资下落的实际速度;

(3)物资在下落过程中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

【课后经典练习】

1:如下图是抛出的铅球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把铅球看成质点).画出铅球沿这条曲线运动时在A.B.C.D.E各点的速度方向,及铅球在各点的受力方向(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与解答:曲线运动中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答案如下所示,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只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思考:

①铅球为什么做曲线运动?②由A至B,铅球速度大小如何变化?C至D呢?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2:某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F从A点沿下图中曲线运动到B点,到达B点后,质点受到的力大小仍为F,但方向相反,则它从B点开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哪条曲线?()

A.曲线a

B.直线b

C.曲线c D.三条曲线均有可能

分析与解答:物体在A点的速度方向沿A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AB运动时,F必有垂直速度的分量,即F应指向轨迹弯曲的一侧.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沿B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A运动到B时,若撤去此力F,则物体必沿b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使F反向,则运动轨迹应弯向F方向所指的一侧,即沿曲线a运动;若物体受力不变,则沿曲线c运动.

以上分析可知,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总是弯向合力方向所指的一侧. 正确答案: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必是直线 B.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必是直线

C.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一定是曲线 D.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一定是直线

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则做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合成时,合外力仍为零,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恒力,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时合外力也是恒力,若合外力与合初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合运动的轨迹就是曲线,B错.当两个分运动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合力与合初速度在一条直线上,合运动的轨迹仍是一条直线,C错.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时,合外力是一恒力,由于合初速度为零,所以一定沿合力方向运动,其轨迹一定是一条直线,D正确.所以选A.D.

例4:某曲线滑梯如图是所示,试标出人从滑梯上滑下时在A.B.C.D各点的速度方向.

选题目的:考查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判断.

解析: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所以,人从滑梯上滑下时,经过A.B.C.D点的速度方向如图所示. 5: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化的 D.曲线运动不可能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选题目的:考查曲线运动概念的理解.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解析: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曲线运动具有加速度,由Fma知合外力不为零,选项A.B正确,决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因素是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而不是恒力或变力.若合外力变化,则是变加速运动,若合外力不变,则是匀变速运动.所以,选项C.D错误

本题正确的答案是A.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关于曲线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B.任何变速运动都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经过某点处的速度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因而方向是变化的 D.曲线运动经过某点处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2.一物体在力F1.F2.F3.„Fn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F2后,则该物体()

A.可能做曲线运动

B.不可能继续做直线运动

C.必沿F2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必沿F2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是匀速率运动

B.一定是变速运动

C.可以是匀变速运动

D.加速度可能恒为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

5.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合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力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6.物体受到几个恒定外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撤掉其中一个力,保持其他力不变,它可能做()

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曲线运动

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0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一艘小船在 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2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求:

①当船头始终正对着对岸时,小船多长时间到达对岸,小船实际运行了多远? ②如果小船的路径要与河岸垂直,应如何行驶?消耗的时间是多少? ③如果小船要用最短时间过河,应如何?船行最短时间为多少?

简答:

①在解答本题的时候可由此提问:船头始终正对河岸代表什么含义.(①题的答案:50秒,下游100米)

②路径与河岸垂直——船的实际运动——船的合运动(在两个分运动的中间,并与河岸垂直)(②题的答案:与上游河岸成60°,57.7s)

③分析本题,可以得到求t最小的方法:

1.河宽一定,要想使时间最少应使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最大,即正对河岸航行,则tminsv静水.

s水v水ts静v静ts合v合2.或者由t三个式子一一分析.v静一定,s静又有最小值,即河宽,便可以求出渡河最短时间.

(③题的答案:50s)

2:在高处拉低处小船时,通常在河岸上通过滑轮用钢绳拴船,若拉绳的速度为4m/s,当拴船的绳与水平方向成60°时,船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 8m/s(提示:在分析船的运动时,我们发现船的运动产生了两个运动效果:绳子在不断缩短;而且绳子与河岸的夹角不断减小,所以我们可以将船的运动——实际运动——合运动分解成沿绳子方向的运动和垂直绳子方向所做的圆周运动)

1.船沿水平方向前进——此方向为合运动,求合速度v.

2.小船的运动可以看成为沿绳子缩短方向的运动和垂直绳子方向做圆周运动的合运动.

3:某人站在电动扶梯上不动,扶梯正常运行,人经时间t1由一楼升到二楼,如果自动扶梯不动,人从一楼沿扶梯走到二楼所用的时间为t2,现在扶梯正常运行,人也保持原来的速率沿扶梯向上走,则人从一楼到二楼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选题目的:考查运动的合成理解及应用.

解析:设一层楼的高度为h,扶梯上升速度为v1,人相对扶梯的速度为v2,由题意知

v1ht1 v2ht2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3.对于竖直上抛物体运动的描述,下面哪几句话是正确的?()

A.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B.当向上的匀速直线分运动的速度小于自由落体分运动的速度时,合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向下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时,合速度为零,物体不再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

C.当向上的匀速分运动的位移还大于自由落体分运动的位移时,合位移向上,物体在抛出点上面.当两个分位移大小相等,合位移为零,物体回到抛出点

D.当向上的匀速分运动的速度小于自由落体分运动的速度时,物体就在抛出点的下面 4.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所示,已知拉绳的速度v保持不变,则船速()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5.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位移一定比分位移大

B.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C.两个分运动总是同时进行着的

D.某个分运动的规律不会因另一个分运动而改变

6.两个互成(0180)角的初速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可能是()

A.匀变速曲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7.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要横渡流速为8m/s的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船不能渡过此河

B.船能行驶到正对岸

C.若河宽60m,过河的最少时间为10s

D.船在最短时间内过河,船对岸的速度为6m/s 8.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每一个分运动的速度都大

B.合运动的速度可能比每一个分运动的速度都小

C.合运动的时间一定比每一个分运动的时间都长

D.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它们合运动的时间相等

9.河边有M.N两个码头,一艘轮船的航行速度恒为v1,水流速度恒为v2,若轮船在静水中航行2MN的时间是t,则()

A.轮船在M.N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大于t

B.轮船在M.N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小于t

C.若v2越小,往返一次的时间越短

D.若v2越小,往返一次的时间越长

We must not lie down,and cry,God help us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上帝的救助

第二篇:《风筝》阅读练习带答案

《风筝》阅读题导学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一、答案: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每种不超过15个字)。答:

2.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

答:

3.根据上文,指出“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

答:

4.“我”极力企求小兄弟的宽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记不得了”。这一组对比有什么作用?

答:

5、文章结尾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6、当“我”得到完全的胜利,傲然走出,“留他绝望的站在屋里”时,小兄弟有什么表现?请展开想象,用一百字左右描述出当时的情景

答案:1(1)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可鄙(2)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做作的的风筝

2、具有创造精神(答“丰富的想像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也可)

3、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4、突出“我”想补过却无法补过的沉重心情

5、儿童的天性一旦被伤害,是难以挽回的。

6、他愣愣的站在原地,不知不觉两行泪竟流了下来。他蹲下身,想去捡那风筝的“残尸”,却发现有液体滑落到嘴里,比盐还要咸。原来我也会哭,小兄弟拾起已经被折断了的木头支架,心中溢满了委屈。那一刻,好像所有的压抑都释放出来了,但他心里,却还是怪不了哥哥。他是为了我好呢。小兄弟喃喃着。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段选自课文《 风筝 》,作者 鲁迅,原名 周树人,并写出他的一部代表作《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恍然大悟(wù): 形容突然醒悟②苦心孤诣(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3、文中的“严冬”意义一样吗?

前一个“严冬”是指: 天气的寒冷 后一个“严冬”是指: 写我的心情沉重

4、“我恍然大悟似的,„„”一句中“悟”具体指什么?

悟到弟弟在后园拾枯竹是为了做风筝。

5、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果然”一词?

不出所料,有真的被“我”猜中的意思。

6、文章第②段中带点的“荡漾”在句中有什么含义?

看见远处一二风筝浮动,想起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春天在这“天空中荡漾”。

7、哪些景物“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你认为作者为何要写如此美丽的“春日的温和”景象呢?

景物:杨柳、山桃、风筝;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将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天的“温和”映衬,透露了不满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8、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我”得知弟弟背着“我”做风筝时的狂怒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的“我”摧残小兄弟的风筝时的动作神态的词,感受一下,“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和感情?)

抓断、掷、踏扁;“我”当时非常的愤怒,觉得弟弟这样瞒了“我”做风筝是对“我”这个做兄长的权威的挑战。

9、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如果把“掷”改为“扔”,“踏”改为“踩”就无法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

10、第④段的画线句中,“抓断”、“掷”、“踏扁”等动作描写,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

独断专横,蛮不讲理

11、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内容。

“我”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

12、为什么说不让弟弟放风筝是“精神的虐杀”?

因为在我的强制下,剥夺了弟弟游戏的权力,使弟弟无法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于弟弟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

13、第⑤段的画线句中“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

14、“我”极力去讨小兄弟的宽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记不得了”。这一组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我”想补过却无法补过的沉重心情。

15、第⑧段和第?段中加点的两个“沉重”的内涵一样吗?请简要说明理由。不一样。前一个“沉重”是对自己的过错深感内疚,想寻求宽恕而未得到的痛苦,后一个“沉重”是从弟弟对此事的淡忘,或者是习以为常中,“我”深感这种悲剧还将延续的痛苦。

16、文章结尾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17、课文开头写见到空中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惊异”的是北京竟在这样的冬季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密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救。结构上看,“惊异和悲哀”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18、课文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19、“我”为什么要反对弟弟做风筝?这种做法对不对?

因为我认为做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行为。不对,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禁止弟弟放风筝就是扼杀了弟弟的天性。

20、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用“ ”划出来。(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1、“我”看了外国的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为什么受到了惩罚?

因为“我”看了外国的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于是良心受到了谴责。

22、后来,“我”为什么要“去讨他的宽恕”?

“我”懂得了“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当年“我”的行为虐杀了精神,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23、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因为我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了惩

24、“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春天”指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但离“我”已久远了,所以“久经逝去”;看见远处风筝浮动,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觉得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5、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

26、成年后,鲁迅对此十分自责,认为这是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你怎么看“我”的这一自责行为?

抓住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为人严肃认真来回答即可。

27、看了这篇文章,你眼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严厉地解剖自己,勇于认识错误,严肃认真的人。

28、作者懂得了游戏的意义,良心受到了谴责,总想补过,说明了什么?

他并不因为自己当年的动机是为弟弟好而原谅自己,也不因时间相隔久远而不了了之,反而心情沉重,说明他是一个严于解剖自己,为人严肃的人。

29、划出文中小兄弟喜欢放风筝的语句。“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30、从语段中找出小兄弟的秘密被发现时的神情。并说出这样写的作用。惊慌、瑟缩、绝望,突出小兄弟的胆怯可怜。

31、发挥想象,小兄弟的风筝被“我”踏扁后,他心里会怎么想?

32、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 具有创造精神,或丰富的想像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33、文中对于小兄弟的描述可谓淋漓尽致,读后,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的外貌描写来看,小兄弟多病,很瘦,值得同情;从小兄弟看风筝时,时而惊呼时而跳跃的动作神情来看,小兄弟天真活泼,对放风筝有着强烈的爱好;从他自己做的蝴蝶风筝来看,小兄弟聪明,动手能力强。

3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35.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分)

反映鲁迅先生知错必改,充满自省精神。

36.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鲁迅把对弟弟的压制写得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37.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的精神。(3分)

37.善于自责

38.“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而且指。(3分)

38、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当时的天气;心头的悲凉1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一)阅读《白梅无价》,完成15—17题。(共15分)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有删改)

15.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4分)

场景一: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

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4分)

17.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③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7分)①蜘蛛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人类祖先很早就知道蛛丝强韧耐用,可以用它织成渔网。今天,波利尼西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仍在使用这种原始工具捕鱼。获得一张这样的网比人工编织要方便多了,只需把特制的模型木架放入蜘蛛聚集出没的树林里,用不了一个月,密密的蛛丝就会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将蛛丝从模型上轻轻褪下,就是一张实用的天然渔网。

②神奇的蛛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③科学家发现,蜘蛛腹部有六个丝腺,分泌着各不相同的蛋白质溶液或粘液。这些溶液或粘液,在蜘蛛腹下喷丝头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六种丝。这当中最有韧性的一种是牵引丝,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猎网上另一种一圈一圈的螺旋状蛛丝,具有很强的粘滞性,也极富弹性,将其拉长3倍后,仍然可以弹回原状。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专家实验证实,亚马逊密林里的游走蜘蛛吐的丝是同类中最强劲的,每一根细细的蛛丝可以经得住90克的拉力。假如能制造出一根铅笔粗的这样的蛛丝,它就能够勾住在航空母舰上降落的战斗机,其强度是同样粗细的合金钢缆的6倍,重量却轻得多。④蜘蛛有吞食同类的习性,所以人工养殖蜘蛛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便想到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取“蛛丝”,造福人类。遗憾的是,几经努力,科学家也没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与蛛丝特性相同的纤维。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蜘蛛在它的喷丝头里不知怎么地就把粘液变成了扯不断的细丝——不湿也不脆,而且相当坚韧和富有弹性。也就是说,模拟蜘蛛怎样吐丝是最难办的事。

⑤蛛丝的奥妙还有很多,科学家们将继续对神奇的蛛丝进行探索。18.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解决早期防弹衣存在的问题的。(4分)【材料】

防弹衣是在作战环境中用来保护生命安全的。早期防弹衣只是在结实的衣服内搭接两块钢板,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又重又硬,穿上以后活动不便,影响作战。而且这种防弹衣只能防护手榴弹碎片和普通手枪的射击,防护性能较弱。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防弹衣。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我们把这种平民公益叫做“微公益”。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微公益”行动,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暖意。②参与“微公益”行动的人能力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八十多岁的甘肃老人陈尚义靠捡垃圾的微薄收入,二十多年收养了45个弃婴;天津老汉白芳礼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助学,惠及学生三百多人;新疆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靠烤羊肉串的收入,八年中资助贫困学生上百名„„他们都是普通人,像大地上的一粒粒微尘,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珠。也许有人认为他们渺小,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诠释良知。他们灵魂深处溢出的芬芳,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彰显着普通人平凡中的伟大和崇高。

③发起“微公益”行动的民间组织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能量”却不可低估。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催生爱心、传递善良,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他们以爱传爱,以善扬善,汇聚成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湖北钟祥,“小红帽义工”集合起一群个体劳动者,他们坚持走街串巷做好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江西丰城,活跃着一群“萤火虫”志愿者,他们以“萤火虫虽小,也要为社会送去微弱的光亮”的执著,将爱心传递。“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个人的想法上升为一个群体的意识的时候,当个体的行为演变为一个群体的自觉行动的时候,它的影响就会变得巨大而深远。

④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早已深深融进我们的血脉,成为有口皆碑的道德美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的人对此产生了疑虑、困惑。他们看不到个人力量对社会的影响,变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在他人需要帮助、遇到危难时态度冷漠。其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孟子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微公益”,____________。

⑤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必将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1.分析文章第①—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首先_______(不超过12字),其次________(不超过24字),然后_________(不超过18字)。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15.答案示例:

场景一:灵堂哭苦老场景二:家中哭苦老 场景三:挥笔画梅花场景四:白梅赠爱徒 16.答案示例:

因为“白梅”这幅画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所以,作者认为“白梅无价”。17.答案示例一:

第③段描写了许老在“我”家作画的过程,用“捉”“横扫”“挥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许老作画时恣意挥洒的样子;用“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这些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表现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友情,感人至深。答案示例二:

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与描写和议论中。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痛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

(二)说明文阅读

18.答案要点:①用具体事例突出蛛丝的神奇 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 ③引出下文对蛛丝奥秘的说明。19.答案示例:

科学家利用蛛丝有韧性、弹性好、重量轻的特性,解决了钢板制作的早期防弹衣“又重又硬”穿上后“活动不便”的问题;利用蛛丝承受力强、强度高的特性,解决了防弹衣“防护性能弱”的问题。

(三)议论文阅读

20.答案: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21.答案示例:

(首先)明确“微公益”的概念

(其次)从个人和民间组织角度论证“微公益”的意义(然后)指出当前倡导“微公益”的原因 22.答案示例一:

人人皆可为,关键在于有无此心 答案示例二:

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看你做不做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命运的驱使》,完成第13-15题。(共15分)命运的驱使

①文化大革命到来之前,我才20多岁。我决心把一生的时光,都溶进调色盘里。那雨中的船、枝上的鸟、泥土中的小花小草、薄暮冥冥中一张张模糊而有生气的脸,把我牢牢地固定在画架前,再也没有想到与它分开。②然而,1966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就像从天而降的重锤,把我的世界砸得粉碎。于是,往日那些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美梦一般流散了。③一夜之间,千万人的命运发生骤变;千万个家庭演出了在书本里都不曾见过的怪诞离奇的悲剧。那时在海河边有个地方叫挂甲寺,经常会发现有投河自尽的人。有老者、有青年、有腰间捆着婴儿一同殉难的妇女。每当看到这些下狠心毁掉自己的人时,我的心都会颤栗,心想他们必有许多隐忍在心、难以抗拒的苦痛。于是我便不自觉地虚构起他们生前的故事。我平日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万千感受也都自然而然地向虚构的故事中聚拥而来。开始,我只是把这些故事讲给至亲好友们听。为了安全,我把故事中的人物、地点、社会背景全换成外国的,当做一个个旧的外国小说或电影故事。我以讲故事来排遣郁结心中的情感。

④一个夜晚,外边刮着冷风。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突然跑到我家来。他不等我说什么,便一口气讲了他长长一段奇特的遭遇。我听着,流下泪,夹在手指间的烟卷灭了也不知道。他讲完了,忽然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问我:“你说,将来的人会不会知道咱们这种生活?这种处境?你说,现在有没有人把这些事写下来?可是那就得冒着生命的危险呀!不过,这对于将来的人该是多么有价值啊!”我们都沉默了。我俩都顺着他这番话思索下去„„从此,我便产生了动笔写的念头。⑤我把自己锁在屋里,偷偷写起来,只要有人叩门,我立即停笔,并把写了字的纸东藏西掖,尽管是片言只语,但是这片言只语要是被人发现,就会毁了自己,甚至家破人亡,不堪设想。后来写得多了,我就把这些写好的东西埋藏在院子的砖块下边、塞在楼板缝里,或者一层层粘起来,外边糊上宣传画片,做为掩蔽,以便将来有用时拿温水泡了再一张张揭出来„„但藏东西的人总觉得什么地方都不稳妥。一度,我把这些稿子卷成卷儿,塞进自行车的横梁管儿里。这车白天就放在单位里,单位整天闹着互相查找“敌情线索”。我总觉得会有人猛扑过去从车管儿里把稿子掏出来。不安整天折磨着我。⑥终于有一天,我把稿子悄悄弄出来,用火点着烧了。心里立刻平静下来,跟着而来的却是茫然和沮丧。⑦以后,我一旦有了抑制不住的写的冲动时,便随写随撕碎,扔在厕所里冲掉;有时写好了,轻轻读给自己听,读到自己也受感动时便再重读几遍,最后却只能恋恋不舍地投进火炉里。当辗转的火舌把一张张浸着心血的纸舔成薄薄的余灰时,我的心仿佛被灼热的火舌刺穿了。写了不能发表,又不能给任何人看,还收留不住,有什么用?多么傻气的做法!多么愚蠢的冲动!多么无望的希望!

⑧但是我必须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充实自己。我发现,我是有良心的,我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是悄悄地为祖国的将来做一点点事呀!这样,我便再不毁掉自己笔下的每一张纸了。我下了决心,我干我的——不管将来如何,不管光明多么遥远,不管路途中间会多么艰辛和寂寞,会有多大的阻碍,会出现怎样意外的变故。

⑨现在回想起来,这便是我走向文学之路最初的脚步了。

⑩那年我在滇南,那里的亚热带风情使我耳目一新。那些哈尼族人的大茅屋顶、傣族人的竹楼、苗族妇女艳丽的短裙,混在一片棕榈、芭蕉、竹丛、雪花一样飘飞的木棉和蓝蓝的山影之中,令我感动不已。不知不觉又唤起我画画的欲望。我回到家,赶忙翻出搁放许久的纸笔墨砚,呆在屋里一连画了许多天,还拿出其中若干幅参加了美术展览。当时,一些朋友真怀疑我要重操旧业了。不,不,这仅仅像着了魔似的闹了一阵子而已。跟着,潜在心底的人物又开始浮现出来,日夜不宁地折磨我了。我便收拾起画具,抹净桌面,摆上一叠空白的稿纸„„

是啊,我之所以离开至今依然酷爱的绘画,中途易辙,改从写作生涯,大概是受命运的驱使吧!这不单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作者冯骥才有删改)

13.文章中作者详细写出了自己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里最初走向文学之路时的写作经历及心路历程,阅读文章第⑤—⑧段,填写表格。(5分)“我”的写作经历

“我”的心路历程

偷偷写并用各种方法藏稿子

平静、茫然和沮丧

珍惜写下的稿子

答:

14.本文第⑩段作者记叙了自己因感动而重拾画笔,最后又依然回归文学之路的事情。这些记叙有什么作用?(4分)答:

15.作者为什么说改从写作生涯不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出你的理解。(不超过150字)(6分)答:

(二)阅读《建筑与汉字》,完成第16-17题。(共8分)建筑与汉字

①作为同源的文化现象,中国建筑与汉字紧密相联,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②首先,它们都注重对称法则。汉字中有许多字是对称的,如“中”“申”等, 其中的竖笔便是对称轴。中国传统建筑也呈现出同样的特征,也常以对称为格局, 故宫是对称的, 中华世纪坛也是对称的。确切地说,这是一种静态的均衡,在心理上偏于严谨, 因而具有庄严肃穆之感。很多建筑组合的对称形态还与汉字有直接关联,借助汉字表达人生愿望。

③其次,它们都讲究宾主法则。汉字书法讲究一字之内,笔画分主次。以横画为主笔,扁横铺展,质朴古雅;以竖画为主笔,纵势挺拔,俊秀伟岸;以撇、捺做主笔,则体势开张,有险峻之象。其余笔画与之相配,在变化中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呈现生动活泼之态。建筑上的宾主法则要求主、副建筑相互呼应,既能突显主建筑物,又可展现设计者追求的精神意蕴。④第三,它们都注意疏密之法。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将笔画未到的空白处也计算在它的造型之中,黑白相互穿插,形成特有的空间美感。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即利用各个建筑应高低错落,并可借助廊、桥、亭等元素,让建筑物之间有对话、有分合,从而构造出“通、透、空”的意境。这使建筑空间在满足居住的实用之外,又承载了提升生活品位的文化内涵。⑤中国建筑与汉字的这些相通不是偶然的, 它与中华民族强调的和谐与秩序的文化理念相呼应,正如《论语》中所说:“乐者天地之和, 礼者天地之序。”汉字与建筑中所追求的境界其实都反映了中国人对人与人、物与物、物与人之间和谐有序的生存状态的向往。⑥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世界趋于一体化,各国的传统文化将很容易受到其它文化的覆盖。那么,要使传统文化中精髓部分得以继承,只有将传统文化理念灌输到现代设计思维之中,建筑设计作品才能充满生命力和竞争力。

16.结合第④段相关内容,说出“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这句话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答:

17.阅读文章,运用文中知识,解释下面两则材料中的建筑群分别运用了哪种法则,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又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理念。(5分)【材料一】

乔家大院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气势雄伟。一条东西走向的笔直甬道,将6个大院分成南北两排,且院中有院。整个建筑群中的313间房屋,从空中俯视,恰好构成一个“囍”字,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材料二】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筑群的主体部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其外形如同一条在彩色云霞之中腾飞巨龙。更巧妙的是,设计师在“龙口”前方设计了形似碧珠的建筑“GTC”——交通中心,旅客们在此汇集,实现了交通集散的功能。答:

(三)阅读《淡定是真》,完成第18-20题。(共8分)淡定是真

①写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诸葛亮,生逢乱世,世间豪杰贤才纷纷择主而仕,但他却静心隐居南阳十年,深入了解天下大势,潜心研究兵法战略,以天下为己任。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就为刘皇叔谋划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成为一代名相而永垂青史。诸葛亮的事例很好地体现了淡定与实现人生抱负之间的关系。然而,身处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我们时常要面对生活的艰难、事业的挫折或是名利的诱惑,要做到淡定却不是那么容易。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因此,在喧嚣的尘世中拥有一份淡定的心态是一种可贵的人生财富。

②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晋代的孙康年少时酷爱学习,却因家境贫寒,晚上读书时连灯油都没有。然而正是淡定的心态使他忘却了生活的艰难,做到了心无旁骛,坚守住了对知识的渴求,内心始终葆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于凛冽寒冬中映雪苦读,最终完成了学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孙康映雪”也成为史册上一幅动人的画面。

③淡定可以炼成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淡定的心态使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在风雨大作之时,尚能高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为难得的是,因为淡定,他始终有着对品位人生追求,硬是将自己的挫折人生雕琢成为后世文人钦慕的生活坐标。

④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⑤失去了淡定,面对生活的艰难,战而胜之的勇气就会消失殆尽;失去了淡定,面对事业的不顺,坦然的心境就会不知所踪;失去了淡定,面对名利的诱惑,崇高的追求就会迷失于庸俗。所以,朋友们,请珍惜这宝贵的人生财富,永远拥有淡定的心态,活出人生的真性情吧!18.文章第①段举出诸葛亮的事例体现了淡定怎样的作用?(2分)答:

19.阅读②④两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4分)答:

20.根据文意,请在列语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填在第③段划线处。(只填序号)(2分)①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③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15分)

13.①害怕、不安②把保存的稿子烧毁了③随写随毁稿子④痛苦、绝望、愤懑⑤坚定、义无反顾(共5分。每小题1分)

14.表现出作者对绘画的热爱,并有一定造诣(小有成就);照应了文章第①段内容,强调了自己对绘画的情感;突出自己对文学的珍爱之情,体现了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共4分。每个要点1分,表达1分。)

15.答案示例: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让作者从事绘画的梦破灭了;看到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无辜人的含冤自杀,听到老朋友坎坷的经历,他们的悲苦刺痛了作者的心;这些人都是与作者同时代的人,他们的悲剧命运也就是祖国与民族的悲剧。出于要真实表现这段同时代人、祖国、民族悲剧历史的责任感,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共6分。能够扣住个人、同时代人、祖国民族三个角度谈理解,分别得2分、1分、1分,责任感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

(二)(共8分)

16.答案示例:如果删去,其一,利用各个建筑构造出“通、透、空”的意境的说明对象就不清楚了;其二,无法明确地建立建筑与汉字书法的联系,也就不能强调二者都注重了疏密之法的理念。

(共3分。明确说明对象1分,建立联系1分,语言表达1分)

17.答案示例:

材料一中乔家大院体现了对称法则,南北对称的城堡式造型使其呈现出庄严肃穆之感,“囍”字的构建寄托了主人希望生活中充满幸福欢乐、喜庆盈门的理想。

材料二中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群体现了宾主法则。交通中心凸显了主航站楼的主体地位,与主航站楼相配合,呈现出活泼灵动之态,象征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这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强调和谐与秩序的文化理念。(共5分。法则2分;效果2分,共同文化理念1分)

(三)(共8分)

18.答案示例:淡泊宁静的心态是树立与实现人生远大目标的必要条件。(2分)19.答案示例:

淡定的心态可以使人忘却生活的艰难,做到心无旁骛,坚守住了对目标的追求。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不为所动,就会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共4分。每一问答案2分)20.②(2分)

第四篇:高一英语倒装句练习带答案

1.Not until I began to work ____ how much time I had wasted.A.didn't I realize B.did I realize C.I didn't realize D.I realized

2.Only by practising a few hours every day ____ be able to master the language.A.you can B.can you C.you will D.will you

3.If you don't go,neither ____.A.shall I B.do I C.I do D.I shall

4.No sooner ____ to the station ____ the train left.A.had I got,when B.I had got,than C.had I got,than D.did I get,when

5.--Your father is very strict with you.____.He never lets off a single mistake of ours.A.So he is B.So is he C.He is so D.So does he

6.____ today,he would get there by Sunday.A.Would he leaveB.Was he leavingC.Were he to leaveD.If he leave

7.Never in my life ____ such a thing.A.I have heard or have seenB.have I heard or seen

C.I have heard or seenD.did I hear or see

8.--Here ____!Where is Xiao Liu?

There ____.A.comes the bus,is he B.comes the bus, he is

C.the bus comes,is he D.the bus comes,he is

9.____,I will not buy it.A.Much as do I like it B.As much I like it C.Much as I like it D.As I like it much

10.--I like football.I don't like volleyball.____.A.So do I B.Neither do I C.So it is with me D.So is it with me

11._____ the expense,I _____ to Italy.A.If it were not,go B.Were it not for,would go

C.Weren't it for,will go D.If it hadn't been,would have gone

12.So _____ in the darkness that he didn't dare to move an inch.A.he was frightenedB.was he frightened C.frightened he was D.frightened was he

13.--In modem times,girls like beautiful clothes.Yes, _____ and.After all, our life has greatly improved.A.so do they,so do you B.so they do,so you do

C.so do they,so you do D.so they do,so do you

14.--You have an English class every day except Sunday._____.A.So we have B.So we do C.So have we D.So do we

15.I wonder if your wife will go to the ball.If your wife _____,so _____ mine.A.does,will B.will,does C.will,would D.does,do

16.Only after I read the text over again _____ its main idea.A.that I knew B.did I knew C.1 could know D.I did know

17.--You seem to have learned all the English words by heart._____.A.So l do B.So do l C.So I have D.So have I

18.--I seldom watch TV,but listen to the radio a lot._____.A.So do I B.Neither do I C.I m the same D.So it is with me

19.So excited _____ that he couldn't say a word.A.he seemed B.did he seem C.was he seeming D.he did look

20.Jimmy was so nervous not a single word _____ down in the dictation.A.he wrote B.he was written C.did he write D.was he written

21.Little ______ when 1 took the trip where it would lead me.A.have I known B.had I known C.do 1 know D.did I know

22.--Have you 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____.A.No,I never have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B.No,never I have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C.No,never have 1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D.No,I have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never

23._____,1 w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and go to the party.A.Were I you B.Was I you C.Had I been you D.Would 1 be you

24.You should work less _____.A.and neither should I B.and so should I C.and nor should I D.and so I should

25._____ and caught the mouse.A.Up the cat jumped B.The cat up jumped C.Up jumped the cat D.Jumped up the cat

26.Not only _____ a promise,but also he kept it.A.did he make B.he made C.does he make D.has he made

27.His uncle is a worker and has been working in the factory for more than ten years._____.A.So is his aunt B.So has his aunt C.So his aunt does D.So it is with his aunt

28.Not once _____ their plan.A.did they change B.they changed C.changed they D.they did change

29.--Do you know Jim quarreled with his brother?

I don't know, and ______.A.nor don't I care B.nor do I care C.I don't care neither D.I don't care also

30.Not until he arrived home _____ he find that this wallet had been stolen.A.did B.would C.when D.that

参考答案

1~5 BDACA 6~10 CBBCC 11~15 BDDBA 16~20 BADBC 21~25 DCABC 26~30 ADABA

第五篇:病句练习带答案

病句修改练习

1、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它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全体同学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的学习,在选拔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都在95环以上。

2、下面的“把”字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你把这个意思应该跟你师傅说说。

B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整天忙于做各种动物的条件反射实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C如果把这样的先进事迹不报道好,怎么对得起这里的同志呢?

D他慌乱地把那个黑乎乎的手绢挂在一个不常用的闸把上。

3、下面的“被”字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这些工具被他们修不好的话,那可要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

B这首交响曲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

C这匹马被他伺候着,人们不放心。

D后来,把东面的一堵墙也被他拆了。

4、下面的哪一句不能加上“对”字

A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把提倡变法当做他的一大罪状,()他充满了恐惧和仇恨。

B他们对病人进行了全面检查,()手术前后可能发生的意外也做了准备。

C这篇小说通过()知识青年小强的细致描写,刻划了我国青年一代的新人形象。

D每一个人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这样做。

5、下面的哪一项中的“对于”不可删去

A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经过这次整顿,已有显著的减少。

B对于老李的工作作风,在我们车间是得到了一致好评的。

C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

D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亲自经历对的。

6、下列各项中介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什么对人民不应该歌颂呢?

B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决定的。

C如果从作品的整个描写作全面分析,就不能说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D关于零件不配套的问题,他们十分重视。

7、下列各句中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老师那双由于缺少睡眠而略显疲倦的眼神。

B我国的陶瓷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产品。

C让我们在通向四化的航道上阔步前进吧。

D考古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8、选出语病都属词序不当的一组

①大量事实证明,气功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②为了写好这篇报道,我们调查了许多老张的先进事迹。③饰演这男女主人公的是人们熟悉的巩丽和周星驰。④桂华姐,你为什么把你的孩子不一块带来呢?⑤春天,天气暖了,各种植物又出现了。⑥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们用不同的语言说着、笑着、唱着。⑦教歌的任务,我们请一位当过音乐教师的同学自告奋勇的担负起来。⑧方大夫高兴地走到病床边,惊喜的望着孩子初愈的小脸蛋,欣慰地笑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⑧ D③⑤⑥⑦⑧

9、选出关联词语搭配恰当的一项

A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B日本妇女无论有多么大的才能,却难以想像在中国那样充分地发挥出来。

C尽管日本飞机那时经常轰炸重庆市,造成了丁肇中上课时断时续,然而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才

不至于中断。

D平时来这里游览的人尚且这么多,节假日来的就更多了。

10、选出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的一组

①为了帮助那位同学,王老师一方面加强了家庭访问工作,一方面同学们协助教师想了许多办法。②在江边,人们或者下棋、读书、跳舞。③后来,我又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写一些,因为有些感受,虽然同在一起的同志也未必相同。④英文在那里并不太通行,反而大酒店、餐厅及一些旅馆区的商店,可以见到日文。⑤他想起,前天晚上那张虽然有着李敬原名字的字条,却是用明矾水写的,而且在夜里,辨认不出笔迹。⑥同学们最佩服李老师,因为不仅他课讲得好,而且能说能画,尤其是写得一手好字。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选出数量表达正确的一项的一项

A质量如太阳大小的恒星,它的半径如果从目前的七十万公里缩小到三公里,即缩小二十多万倍,就要演变为黑洞。

B中学民办教师原来全省只二千二百多人,现在则有七万一千七百多人,增加了三十二点六倍。

C一车间去年的产量超过计划的百分之九十,的全厂完成生产任务最好的一个车间。

D木星绕太阳公转一次,约需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一倍。

1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

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消极影响。

B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地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C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D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13、下面四种说法,只有一种正确,请指出

A一个人自学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B市委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不良现象。

C我们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的教导。

D经过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体力和悟性。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其他语文工作者。

B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革命就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C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D对待共产党员来说,把工作做得对、做得好,这是他应尽的义务。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园里很平静,因为这是金秋游园的最后一天,所以游人垠少。

B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上海市78名市场管理人员获得执法证,首批人才市场执法官开始上岗。

C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让边区人民系统地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

D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场不幸的噩运突然降到石家的头上。

1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意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资料,分析、整理材料常到深夜。

B北京的几座立交桥我都见过,尤其是三元桥,我天天路过,因此我也是个北京通了。

C棉花保暖的道理,是依靠棉花之间的空气层,阻拦外界冷空气吹到身上,同时还阻止身体中发出来的热量不散出去,因此人们穿了棉衣之后就觉得暖和。

D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规范性、操作性、配套性不够等等,也确实存在或民主不够、或集中不够的问题。

17、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语病不同的一项

A在观众一阵又一阵喝彩声中,给运动员增 添了无穷的力量。

B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C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要做好“一颗红心,两套准备”。

D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18、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语病不同的一项

A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一度产生错误的思想。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D象形、会意、形声是三种汉字的造字方法。

19、下列四个句子表达都不够清晰,改正的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花圈上的荷花、菊花和牡丹,象征了先烈们的坚忍、纯洁和品质高贵。

B这里的广大农民,在实行了规模经营之后,经过一年苦战,棉花和粮食的产量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C记忆力惊人的马哈戴蒙能背出圆周率前的31811位数字。

D包括4个原山东省泰安市市一级干部在内的23个经济罪犯,被推上了审判台。

20、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待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公司出品的新一代“冷狗”为了防止假冒,特采用了新颖、美观和螺旋外形;并保持优质优价。

C通过制定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采用国际间通行的会计制度,中国的银行也将全国与国际市场接轨。

D对待不讲政治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同志的注意。

21、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载了陈毅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业迹,刻划了他可敬、可爱的形象,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这位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

B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竟然依仗权势,威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

C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确的。

2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B各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必然有某些不同之处,但这是大同中的小异。

C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一个寒噤。

D虽然天山以时并不是春天,但是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天山的无边的繁花呢?

23、选出对下列句子语病判定正确的一组

①基本成份残残缺 ②前后成份搭配不当

③误用词语 ④逻辑上有毛病

a许多植物的病害系由病毒和菌类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b这支歌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欢迎,就是因为表演形式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c由于曹雪芹所处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d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应该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

Aa②b①c④d③ Ba③b②c①d④ Ca②b④c①d③ Da①b②c④d③

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淌下眼泪吗?

B今年,我国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书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谢晋非常酷爱自己的事业,并一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25、下面一段话有多处语病,还有标点运用错误,读后完成以下两题

情感是调节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①教育内容能否被接受,很大程度上关键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②师生间搭起感情的交流,③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融洽和谐的气氛,④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通行。⑤心理学研究表明:⑥师生健康情感的双向交流,⑦会使老师从学生身上感受到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⑧

有毛病的四处是(只写序号)。

选三处改正:a

改为

。b

改为

。c

改为。

<参考答案>

1、B(A,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两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词语后;如果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不但”应放在“我们班级”前。C按递加状语的顺序,副词“尽量”应放在“让„„掌握”之前,不能修饰把字结构。D“平均”与“都”重复,删去一个。)

2、D(A,把字结构应作状语,“应该”置于“把这个意思”前。B,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因此,“把动物”挪在“用绳子”后。C,“不”置于“把这样的事迹”前。)

3、C(A,否定词“不”放在“被他们”的前边。B,使用被字句使前后两部分的主语不一致。D,把字句与被字句混杂使用,造成句式杂糅。)

4、D(“对”,介词,指示动作的对象,表示对待,“对”介出的对象往往做后面动词的宾语。D项不能。)

5、C(ABD三项,滥用介词“对于”,使句子缺主语,应删去。)

6、A(B,“由于”是表示原因的介词,“由”是表示凭借的介词,应用“由”。C介词“从”应改为“对”介出“分析”的对象--作品的整个描写。D,“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介出动作的对象,应用“对于”。)

7、B(A,“那双”与“眼神”不搭配。C,“在„„航道上”“阔步”,不合事理。D,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修饰“文物”而非“出土”。)

8、C(本题主要考查多层定语的排列。①应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法”-量词+动词短语+形容词+表性质的词+名词。②应为“老张的许多先进事迹”-所属+形容词+名词。③“男女”与“巩丽和周星驰”不对应。④否定词“不”应放在“把”的前边。⑤“初愈的”应修饰“孩子”。)

9、D(A,“只有„„才”。B,“无论„„都”。C“尽管„„但”,“才”去掉。)

10、B(①语病同第1题A。②缺关联词语,“或者读书,或者跳舞”。③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句子属让步假设,“虽然”改为“即使”。④“反而”表转折关系,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不是地点上的转折,而是意思上的转折,应放在“可以”前。⑤关联词语多余。⑥前后两分句词语相同,关联词语“不仅”应置于“他”后。)

11、D(A,增加用于倍数,减少用分数表示,应说成“缩小二十万分之一”。B,用词不当,“增加了”只表示增加部分,“增加到”是指增加部分与底数之和,应改为“增加到”。C,不合逻辑,“超计划的百分之九十”改为“超额百分之九十完成计划”。)

12、D(本题主要考查否定词连用的能力。“不能不否认”就是“承认”;“不可能不让”就是“肯定让”;“无时无刻”强调“没有”,加“不”表示“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13、D(A,“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B,“揭发”后少了结构助词“的”而使语意相反,“制止”的对象成了“群众揭发不良现象”。C,“按照„„教导”是介词结构作状语,因过长,而将中心语丢失,缺少了谓语“学习语言”。)

14、D(A,“对象是教师和工作者”跟“杂志是面向教师和工作者”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B,“中国人民”如果充当主语,那么缺少了主语的谓语,应换语序,“自从”放在“中国人民”的前面,“自从„„以后”充当全句的状语。C,由主干“任务是问题”发现,成份搭配不当。)

15、B(A,用词不当,“平静”一般指心情、气氛。C,“系统地”“宣传”,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D,“噩运”指坏运气,“不幸”与“噩”意重复,即定语多余。)

16、D(A,“大量的学生的材料”有歧义。B,“我„„,„„都见过”与“我是个北京通”不能构成因果关系。C,否定词错用。)

17、B(ACD成分残缺,B为搭配不当。)

18、B(ACD语序不当。A“荷花”与“纯洁”对应,“菊花”与“坚忍”对应。C,“前”与“的”互换位置。D,“4个”置于“一级”之前。B为“这里的广大农民”缺少谓语。)

19、A(B,“冷狗”“防止假冒”搭配不当,将“为了防止假冒”放在句首,做目的状语。C,“国际间通行”说法不当,应为“国际通行”。D,误 用“对于”造成全句主语残缺。)

20、A(B,“曹丕不是竟然依仗„„决不姑恕”应用反问句,现在的意思要与表达的意思相悖。C,“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为艺术家”前后两句的主语不同,因此“群众”应放在“虽然”之后。D,“我认为是正确的”一句有歧义,可理解为“这观点是正确的”,也可理解为“这异议是正确的”。)

21、B(A,要表达的意思是缺点难免,结果表述为没有缺点难免了。C,主语残缺。D,“花园”应和“天山” 相比。)

22、C(a“病害”“致病”主谓不搭配。b前句说的是受到欢迎的结果,后句应说原因,而“喜闻乐见”这个结尾果又变成了原因,逻辑上矛盾。c使用“由于”造成主语残缺。D用词不当,学生问老师不是“不耻下问”。)

23、C(A“不能不”是双重否定,“难道„„”为反问句,也表示否定,全句变成“不会感动得淌下眼泪”意,肯定否定颠倒了。B,“书籍”不属日用工业品,分类不当。D,“酷爱”是“非常喜爱”意,“非常”赘余。)

24、(1)有毛病的四处是②③④⑧

(2)改正:a,②“关键”去掉。b④去掉顿号 c⑧“老师”“学生”位置互换。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则,或违反了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虽说这六种类型的病句都会考到,但在实际考试中,有几种常见的病句出错方式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这几种方式值得大家特别敏感。

第一,多个否定词导致否定不当。

1、由于管理混乱,监督无力,全国各大酒厂不止一家没丢过上万份商标。

2、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这两个句子是典型的因多重否定导致否定不当的句子,根据句意,例1应当去掉句中的“没”字,例2应当去掉句中的第二个“不”字。

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3、为了避免不再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4、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根据句子的意思,例3例4中的“不”应该去掉,因为“学校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考试作弊现象”,而“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能否”“是否”出现一面对两面的现象。

5、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6、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这两个例句中,前半句都提到两个方面的事情,例5中,前半句包含了能顺利结业和不能顺利结业两个方面,例6中,前半句包含了能抓住机会和不能抓住机会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句子的后半部分都只说到肯定的方面。修改这种类型的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语,要么在句中的另一部分再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

第三、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例

7、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8、南经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如例7去掉“通过”,例8去掉“由于”。

第四、并列结构出现搭配不当的现象。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

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动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出现动词与宾语不能搭配的现象,而名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名词与后面的谓语(并列的名词结构作主语时)或前面的谓语(并列结构作宾语时)不能搭配。

9、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10、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例9中,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例10中,主语部分是一个并列结构,谓语部分也是一个并列结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句中的“出色工作”与谓语“被

采用”不能搭配。

第五、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

11、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12、这种模型的赛车是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

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下面就是一些病句的特殊标志:

1、句子是复句,有关联词

(1)考虑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

规律: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例: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

(2)考虑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

规律:有些关联词必须配套使用。如,“只有„„才„„”就不能用作“只有„„就„„”。

(3)考虑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

例: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2、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考虑一面或两面的搭配问题。

例: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

3、句子含有“否定”词,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

规律: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意思。

4、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

例: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删去“经过”,“老主任”作整个句子的主语)

5、句中有几个概念并列时,要考虑几个概念能否并列和各项能否与前后相关成分搭配。

规律:并列成分在意义上不能有交叉关系,范围上不能有包含关系;要把并列成分拆开分别与前后相关成分一一对应搭配。

例: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一切出版物”包含“报纸”、“杂志”,不能并列)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消防车”不能与谓语“放弃”搭配)

6、句子中有“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例: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应该是“今年”和“去年”比较)

7、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

规律:谓语是“是”等词时,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

例: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删“一年”或删前面“麦子的收成”)

8、句子里有代词,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例: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这方面”指代不明)

9、句子谓语是“避免”“预防”、“防止”、“忌”、“仿造”等词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例:春游之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删去“不”)

10、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可以考虑语序是否不当或是否产生歧义。

例: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移到“事情”前)

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著名航天专家”修饰“梁启超”还是修饰“梁思礼”?)

11、句子中有谦辞和敬辞时,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例:我们将光临贵馆参观。(“光临”指宾客来到)

12、句子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考虑是否搭配。

例: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改为“日子”)

13、句子有“关于”、“对于”、“对”,考虑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

规律:“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有些用“对”的句子不能改用“对于”;“关于”,表示关涉,有提示性质。

例: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关于”应改为“对”

谈句子衔接的解题思路(网友来稿)谈句子衔接的解题思路(网友来稿)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oldwolf 2003-06-11 江西省万安中学 彭登联

句子的衔接,实际上是语言表达上连贯的要求。它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以贯之,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句子的衔接,能综合地检测出学生对语言运用中的各项能力。因此,它在各种考试中,特别是在高考中颇受命题者青睐,成为一个热点。

句子衔接题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不管何种类型的衔接题,首要的也是必须的即分析理解题干项,把握题干项与衔接项之间的关系,这是解此类题的突破口。实际上,这题干项,就是衔接题的“语境”(即上下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凭其较好的“语感”(即对语言的一各特殊感知能力),也是可以轻松作答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技巧,解衔接题即如此:若思路对,则可以迎刃而解;若思路不对,则事倍而功半,甚至无功而返。下面笔者对近几年几道典型的衔接题加以分析点拔,以期抛砖引玉。

一. 看语境是否相符

对于写景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别,就不容易辨别选项的正误。

例1: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 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 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 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这个复句要表现的是秋冬寂静、冷落、凄清的情景。A项描绘的是火热灿烂的景象,D项描绘的是清新明丽的景色,都跟下句意境有矛盾。C项描绘的景色虽然跟下句一致,但角度不对,“矗立在江对岸”,表明是远望,那又怎能望到江对岸坟地石碑上的模糊字迹?显然是不合的。B项无论从描写的情境看,或者从描写的角度看,都与下句衔接得当,自然应选B。二. 看结构是否相应

语句间的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有的问句一连提出两个问题,便要同时兼顾两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的不连贯。

例2: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A.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 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C. 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 只要认真想,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未必能用一句话同时回答两个问题,做到无懈可击。A、C、D三项都只回答“是”或“否”,显然顾此失彼。B项却不是直接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用假设句,从战略的高度强调这个问题的意义,跟上句联系得上。

有时,语序(或词序)也是要考虑的因素。语序间相照应,就是句子连贯的重要原则。语序相应,即指上下文在语言的顺序上互相制约,互相照应。只有顺序恰当,才可能避免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例3: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A.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B.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C.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D.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题干项提到“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接下来应先后陈述“刘言”“李莉”的“长”,词序上应相照,故可排除B、D,而A项不但陈述其“长”,也陈述其“短”,不合题意。只有C项才是最符合也最连贯。

此外,句式结构、语气上的一致,也必须考虑。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叙述时,如果几个句子或分句的主语不同,就要注意保持结构上的一致。

例4: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秦朝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或驻京师,或戍守边疆;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A. 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 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 中央常备军的统帅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D. 中央常务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题干项由三句组成:先提秦朝军队分两种,接着承前分别介绍,最后点明军队总数量。抓住“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这一句式,为保持前后句式的统一,可排除A、B,以便让“中央常备军”作陈述对象,另外“由„„统率”,可排除C项。这样D项“中央常备军由„„统率”与题干项的句式结构上一致,连贯紧密。

三. 看主语是否相同

复句中主语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了。

例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到现场侦察,中午12时,A. 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同时起获。B.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同时起获。C. 犯罪嫌疑人家里在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此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连贯贵在主语、话题的一致。从题干看,“公安干警”是主语,那么,后一分句的主语也是公安干警,A和C都更换了主语,应当排除。B项的前一分句主语是“公安干警”,而后一分句却成了“全部赃物和赃款”是主语,所以此项也不当。只有D项自始自终主语未变。

四. 看事理是否相承

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也即说要合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有: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多寡等。

例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此题考查学生依据事理的逻辑顺序安排句子的能力,难度不大、但角度较新。题目所提供的四个选项内容承上文,说该厂领导的错误做法及后果。B、D项前两句“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事理先后倒置,应先说“传达”,后说“购置”。A项错在“以致”后的内容多是前文的原因形成的不好的结果,所以“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应放在“环保工作没人管”之后。此题答案应为C项。

五. 看语意是否相连

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切,相互呼应。针对这此特点,我们可以在把握句子整体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关键句,来解答衔接题,如话题的统一、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等。

例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中最恰当的一项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诗般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换换脑筋。

A.说起科学家,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系——文学

B.卓越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C.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D.科学上的许多问题往往要借助想像力丰富的文学来解决,那些千古流芳的科学家,都著有具备文学性的不朽篇章。

本例衔接项位于开头,从表达的内容看,后三例均说科学家在文学方面也不俗。可见,横线上应填表达观点的句子,问题也即转化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稍一比较,B项是最符合的,与后面三个事例语意上最连贯。

例8: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本例正确选项为B。衔接项在末尾,为总结性语句,关键在于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从语意理解上,要抓住陈述的主要内容“梅”“逊雪”“白”,“雪”“输梅”“香”,它们分别陈述“梅”“雪”的缺点,故应选B,而A、C、D总结时语意都有所扩大或转移。

总之,正确解答语句连贯方面的试题,首先要审视内容,弄清楚语段说的是什么;其次要审视题干,弄清楚试题的要求;然后,从语境、语意、语脉、句式及结构等方面综合加以分析,试题就化难为易矣。

下载老师曲线运动教案带练习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师曲线运动教案带练习带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病句分类练习带答案

    高一语文病句强化训练 一、探索总结 时长:90分钟 第一组 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

    政府采购案例练习-带答案

    1、某采购项目采购预算300万元,但由于拟采购货物属于通用性项目,因此全国相关厂家较多。为节省采购中的工作量,确保采购到信誉好的产品,采购人向采购中心提出了书面申请,建议采用......

    说明文带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直击中招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

    猜谜语带答案

    猜谜语带答案 猜谜语带答案1 1、百年树人。(打一作家)【答案】:鲁迅(鲁迅原名为周树人)2、扩大视野。(打《水浒》《三国演义》人物绰号一)。【答案】:张辽3、读完小学进中学......

    试题(带答案)

    青海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技能竞赛测试题 (2011年7月30日)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30题,每题0.2分,共计15分) 1.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应树立的“四种意识”是企业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

    考试题(带答案)

    试卷编码: 中铁三局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单位 姓名 职务 分数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工程项目实......

    脑筋急转弯带答案

    脑筋急转弯 1. 读一年级的东东没有学过外文,为什么也会写外国字?--答案:本来就是老外 2. 是黑鸡厉害还是白鸡厉害?--答案:黑鸡,黑鸡可以下白蛋,白鸡不能下黑蛋 3. 有一个东西,你能用......

    标点-带答案

    专项复习(三) 标点符号与病句 一、标点符号 1.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