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拙见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拙见
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尤 红 玉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拙见
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尤红玉
古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关。一提起诗歌和文言文,学生几乎都想避之三舍,可是这根本无法躲避,因为古代文章在高考这张150分的试卷上占有的比重很大,默写5分,文言文选择9分,翻译8分,古诗鉴赏8分,成为学生跨进大学的一道门槛,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想须对此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对古文特别是文言文有一种惧怕和厌恶的情感,主要根源在哪,须找到病症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想要找出原因,须全面地观察教学活动的双方。经过私下与同学们聊天并观察本校课堂教学程序发现,一是学这一方面,学生认为文言文是古代的语言,今天我们交流时绝不会用到‚兄台,别来无恙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文绉绉的句子来,而且‚之乎者也‛的在那故弄玄虚,真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文言应用不广泛。而语言就是为了交流,那这古代语言在当今现代生活显然已失去了交流的价值,学它干什么啊,有什么用啊。再说了写作也不要求写成文言文啊,若写成后,恐怕文章也会石沉大海,无人问津吧。那么就不必学习文言文了吧。那么当学生有了这样一种对文言文的认识,自然就会以一种被逼的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来学习文言文,就会对文言文产生一种厌恶情绪,不喜欢的态度所导致的就是对文言文不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差,学习结果不理想。二是教的这一方面.教师在讲述文言文时,则紧扣考试大纲的考查要求采用一种常规的基本教学模式,即由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而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记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这句是什么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等等。这种模式虽然对于掌握文言文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容易被老师和学生接受,但是当我们教师将这种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会发现学生学得机械,学得疲劳,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不仅如此,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即 -1- 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
教学这两方面相互作用是产生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找到原因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开出处方。对于教这方面我认为主要是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认识,从思想上端正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另外要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出让学生接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呢,还是希望学生提高认识,认识到被动学习的可怕低效率,一定要转变思想转变认识培养自己对文言文的兴趣。而我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一我们要对学生讲清楚文言文的重要性。
高考这一学习的指挥棒,在考试大纲中就针对文言文提出了学习要求。阅读浅易古代诗文 理解①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臵句,成分省略和词类作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体会①筛选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
而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的重视体现在高中六册教材中34个学习单元中文言文就有11个单元,40多篇文言文占教材将近40%的份量。不仅教材中文言文比重的数字显示了文言文的地位,而且客观事实也可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今天的语文即白话文,是在文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不了解语言文字的来龙去脉,不学习古代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就不能学好现代语文体,如一些成语不就依然带有古代文化的底蕴,如守株待兔、游刃有余、破釜沉舟、班门弄斧等,可见古代语言并未完全也不可能完全地从现代生活的交流舞台上消失。
第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文的重要性。
首先古文是语言,而语言是思想的承载体。它承载着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的价值观,而传统文化是不可丢弃的,它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坚强的民族支柱。他们是几千年来先贤们对社会、对人生、对个体生命的体悟。穿越时间长河 -2- 几经沧桑具有坚韧的传承力和永久的生命力。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
《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追求,《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阐释了‚知耻而后勇‛的含义,《祭十二郎文》那真挚伤痛的言语告诉我们今人应该珍爱亲人,珍惜亲情并推及善待所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让我们明白要善于兼听别人的意见,并要时时反省内心。而且于丹老师不是赋予《论语》以现代意义,让先贤们的思想指导我们今天的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吗?而这还不能让我们认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吗?在阅读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今人其实是在聆听几千年前先哲们的谆谆教导呢,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有了这一层认识,学生自会改变对文言文的厌恶情绪。
其次,学习古文不仅仅可以让我们今人汲取先贤的智慧,而且古文的创作结构,创作方法与行文特色也可指导我们学生的写作。苟子《劝学》就是一篇典型议论文,我们要学习他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特别是本文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柳宗元生活于唐代末期,积极入世却遭朝廷贬谪,为了表达对朝廷的愤激不平之情,用文笔写下《愚溪诗序》,以一种正话反说自嘲的方式托物言志,婉转曲折地表达出身处当时的封建社会不能痛快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了‚颇以文墨自慰‛的目的。而且此文三种表达方式(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这种行文模式也可指导我们进行写作。《鸿门宴》的情节跌宕起伏,两线叙述结构也对我们的写作有启发借鉴意义。
另外,我们从古文中认识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豪放的诗仙李白,贵妃捧洒,力士脱靴,龙巾拭吐,他是何等的潇洒狂妄。知道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他那爱国之情怀让后人感动不已。苏轼谪居黄州赤壁时直视历史,反观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令后人共鸣的感慨。而这些诗人的经历与诗句完全可以入今天之文章,证明现代文章的论点,成为有力的论据事例,而且古人走进作文,为文章增添了文采,赋予文章以文学底蕴,并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当学生改变了认识,意识到古文的生命力依然长存,依然有学习的重 -3- 要性与必须性后,那就要教师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前面的两点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她们学,而第三点则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激发学生的自愿做的热情,让他们从内心里想学古文。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呢,我想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问题法。因为‚学贵有疑‛,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改变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是聆听、记笔记的课堂传授方式,把教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文言文教学应该把时间和主动权让给学生。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本,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做点拨解疑。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增强了活力,养成了‚质疑‛的习惯。(2)诵读法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如是说。一位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说:‚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蕴味。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这位特级教师的话很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而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来贯穿整个文言课堂教学,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兴趣。
读法有种种,不同的文本可以默读、齐读、范读,男女生竞赛读、分角色读等方式,通过反复读去领悟,让学生身临其事、身临其境、身临其历史,存乎于‚心‛的学习境界。
另外,古代优秀名篇要加强记诵,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比赛式记忆,比赛性背诵,以个别学生为榜样来带动全班学生学习文言的热情。以诵读来带动学,让琅琅读书声回归课堂,让教室成为学生声音的自由场所。(3)故事法
比如《勾践灭吴》中可先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可用范蠡与西施西游的故事 -4- 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讲《鸿门宴》之前可以讲讲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来历,让学生了解文中主人公的经历,从而对人物进行全面理解,另外还可用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来让学生猜测对联之意及其来历,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界。还有就是如《促织》《柳毅传》等有很强故事性特点的文本,可以让学生口头讲述故事,来督促学生学习本文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试教法
对于一些篇幅不长文字不难的文言文本,甚至大家都很熟悉的文本,如初中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高中教材再次出现,可以让学生做精心的准备,代替老师去上课。这样,使学生有新鲜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欲望,但是教师要在学生讲课结束后做好评价与总结。
另外,还可以采用激将法,猜测法。
当一篇文言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可用激将法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讨论发言,最后汇总意见后,会发现有不相同的意见,那就让他们再进行辩论,陈述各自的理由。这样改变了教师单一传授方式,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果是文言文翻译,那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其意思会是什么?然后教师再故意设臵一些错的理解方式与结果,启发学生思考是对还是不对呢。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所谓的‚错误‛大批特批,而那种知道事情真理而理直气壮指出老师错误的得意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成就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寻找知识,学习知识来与老师较个高低,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和谐的相互争比的气氛中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此上种种只是我的一些心得,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对古文教学有了这些拙见,今天斗胆写出来,以供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提高进步。
-5-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发展之拙见
企业信息化发展之拙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是实现工业化的源泉,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对于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国度而言,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南方沿海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那里的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快速地组织设计与生产,最经济地选择经营方式、合作伙伴,提供最满意的客户服务。一部分大公司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网络。市场要求企业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将(优质)产品投入到准确的市场,并通过(高效)的信息反馈,进行新一轮的投入。而这些快速的反应就需要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企业信息化建设被推向运用的前沿。
以信息技术和企业的融合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注入,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模式,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个企业在进行信息技术与传统管理模式的融合时,并不是看我们宏观上怎么去想,而是一步一步怎样将现行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的根基打好。
硬件是企业信息技术的根基,先行要保障企业计算机硬件运行的稳定性。品牌机虽是上选,但高昂的价格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经济拖累(服务器除外)。如企业有优秀的计算机维护人员,推荐配置兼容机较为合适。这样可节省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服务器及其它硬件(如: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上。高效利用人力资源,节省企业开支。
内部网络是企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反应线,先行对办公区域进行内部网络连通,可使各个部门之间有效的进行信息传递。并将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管理可有效节省纸张的浪费),严谨而高效的使用了内部网络,并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企业内部传阅类文件可通过内部网络进行点对点传输,无需打印复印)。
软件是企业信息技术的必需品,企业缺乏的就是清晰有效的人力资源档案,如何方便快捷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对企业来说也是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电子档案可通过软件进行最快捷的查阅及修改修复,对人力资源部门的高效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合企业门禁系统可自动得知在职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可以帮助劳资部门快速的结算出每一位员工的出勤情况。改善了原有领导监督下属是否在岗的老模式。而财务软件对财务的细致工作也可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财务系企业直系部门,接触较少无从谈起见谅)。
综合以上观点,希望可以对企业信息技术发展有所帮助。
注:本文是针对发展较缓慢的老国企写的,如不适合请勿下载。
第三篇:对小学素质教育之拙见
对小学素质教育之拙见
【摘 要】本文以农村小学为例,探讨教师在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从鼓励学生远大理想开始,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创新精神,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成为有素质、对祖国的未来建设有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曾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要以人为本,可持续、全面的发展我国经济,早日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这一切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在未来构建这一宏伟蓝图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当下我们这批充满活力的小学生。他们在未来蓝图中将会勾画出怎样的笔画,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呢?他们又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取决于我们引导。
以农村小学为例,这些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孩子,父母也大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的,甚至有些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经常扮演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角色,他们喜欢在家里打牌、玩麻将,喜欢粗声大气地说脏话等等。这一切使本来是素质教育最好平台――家庭变成了素质教育的反而角色。所以学校里老师对孩子们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针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经验。
一、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一个人小时候的理想是很重要的,往往能够决定他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在英国,有位女教师做了一个有名的试验,她在学生们小的时候要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写出来,然后封在一个邮包里面。30年之后,她打开了那个封存学生们理想的邮包,他们有的想成为律师、教师、医生、甚至是王妃。教师把他们的理想和实际情况做了对比,发现理想和现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大多数人都圆了儿时的梦,把梦变成了现实。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们树立高尚、有意义的理想,并结合实例,让他们感受到理想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比如在今年5月4日新闻中播出的:“星球大战中这些科幻不遥远――超光速旅行”,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这些新闻,在做了热爱星球教育的同时,也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一个科研的种子。然后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他们说:星球大战的电影对美国人是很有影响力而且很崇拜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电影才使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领域中,因此美国人更有创新、发展力等等。我们不再局限在课本里面的几个老例子,要把握现实中每一个新的让他们树立崇高理想的机会,言传身教,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勾勒出一片美好的前景。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很重要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都各有不同程度的自尊心,只是有些人表现的强,有些人表现的弱,不管强弱,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在他们小的时候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因为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素质、有能力、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一旦他们从小自尊心就受挫,难免会在性格甚至欠格上有所扭曲,那样就很难成为一个重心健康的人,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在农村的小学里还有一些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的学生,更多的还是留守儿童,对待他们更要小心翼翼了。表面上我们不要把他们区别对待,但是实际上要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比如冬天的时候他们衣服好久没有换了,不要指责他们不讲卫生,不要勉强他们换衣服,因为他们之中有可能有人家里穷,没有多余的衣服换洗,更有可能没人帮他们洗漱……例子只是从一个很小的侧面来反映问题,其实现实中要注意的小细节多的很,这要老师们自己好好的去把握,争取让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心里是温暖的。
三、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创新能力
纵观人类近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每一次社会大发展或大变革,都离不开科技和思想的创新。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引发了英国的工业大革命。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计算机的发明更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创新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啊!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灵魂和希望的。我们几千年文化底蕴是我们创新的摇篮,四大发明、地动仪等等,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逆向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一个推动点,因为对每一个事物、每一件事情从逆向去看、去思考,都是一个新的东西。所以在小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块。课堂上众多学生聚在一起,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迪、相互激发,再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和促进,使课堂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圣地。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么好的地方浪费掉。在课堂上,老师不宜一味地讲自己的讲义,同时要观察学生们的反应,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即使错了也要从他所说的话中找出有价值、有新意的地方加以赞许,这样学生们就会踊跃发言,新思想、新观点就会层出不穷。同时我们也会从他们的观点中受到启发,总结出其中有价值的反馈给学生,引导他们进入一扇开启创新能力的窗口。
现在的蚕蛹未必会变成未来蝴蝶,现在的小学生也未必成为将来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化蛹成蝶,把他们引导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这些园丁们要不断地把新的、好的、有效的教育理论投到实践中去检验,在检验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好的要保持,不好的要扬弃,在实践和理论的循环中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素质教育。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成为有素质、对祖国的未来建设有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艳丽.管研结合,探索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01期
[2]曲鲲鹏,张传军.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2年21期
[3]张丽.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大西韩乡杜汤堡小学,浅谈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N].邯郸日报,2009年
第四篇: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基础 情感熏陶 写作 做题技巧
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别列举了加强阅读,建立知识体系,情感熏陶,掌握技巧等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心得,以期跟上新改革步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社会文明的蓬勃发展,正是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源,而传承这一文化的载体就是这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近百分之四十,但是文言文教学却是素质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练就过应的基本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有以下一些心得:
一、强调诵读,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传统的重要的方法。可前些年,我们总是先由教师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然后串讲,最后归纳中心与写作特点,课后才要求学生背诵或熟 读。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能丢掉传统: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二是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 读,在初步理
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
因为诵读有助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意。学习语言必须要正确理解语言的含义、内涵,否则就 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真正内涵了。在文言教学中,要注意诵读的轻重音的不同,其意义也是不同的。如《鸿门宴》就有这么一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而“此”字,如果读重音,那么它将会作为主语;若读轻音,那么它就会作为定语。显然两种读音,将会导致句义的差异。所以重视诵读在文言教学中是很必要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加强诵读是第一步。
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文言知识系统
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句式也 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 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
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
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
一。从初中 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约从离衡”中“衡”通“横”,“ 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 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当我们把这些文言基本的东西都掌握了,剩下的就是不断地练习,面对花样繁多的问题。
三、陶冶性情,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梅花,留香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我们要鼓励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 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李白傲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
甫关心百姓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心系国家,“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苏轼豪放洒脱“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阅读其实是对话,是交流,是积累。它可以让学生在陶冶性情,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健全性格品质,真正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提高写作能力是面对高考的必由之路。文言文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留下的作品都是经过筛选的古文化精华。教学中,在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 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成的民族性格特质。“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有屈原型的操守坚贞。正直不阿;“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与民同乐,有孟轲的民主思想精华„„像这样当一个单元或学期、学年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类,可在青春、信仰。前 途、理想、知识、成材、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内,分别摘录出所学文言文中的语句、格言、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论据,而且在学习,品赏中,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真理。同时让文言文的文气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文字,灵动飞扬,精彩纷呈!
四、加强练习,掌握做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虽然出题内容不定,人物各异,主旨差别。但我们细心归纳,还是能够找到做题的技巧的。无论是文言翻译,还是诗歌鉴赏,都有一定的出题套路和原则,而这项技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突
击练成的,它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必须经 过严格、规范的长期训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选择、命制试题,力争课有所练,练有所得。练过之后要集体讲评,指导解题思路,点拨答题 技巧,规范答题方法,并让学生在反复读题看题中思所从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力争做到举一反三。只要平时加强文言文学习,经常阅读,经常练习,我们就能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如文言翻译就有许多方法。
1.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
2.替换。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 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 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
3.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
4.删略。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连词和谦敬副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替,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时,就可以删略。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中的“者”“也”,等等。
5.补充。即被译出文言文中没有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例如“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只有补出状语“才”、“能够”,句子的意思才完整。
6.调整。即对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序,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是主谓倒装的,目的是强调谓语,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不聪明,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文言文学习重在课本学习,又不能局限于课本,进行适当的拓展阅读与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任何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可选取与课本相近的或相联系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
总之,文言文学习信心兴趣是根本,诵读与背诵是核心,词语落实是基础,语法掌握是关键,文本赏鉴是升华,拓展延伸是必然。注意了这些环节,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付自萍: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5,(32)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5月,朱绍禹: 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保红: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7,(04)
第五篇: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任玉芳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习一直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探讨文言文教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通过相关文学知识、文言知识链接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累实词、虚词,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加强文言文练习,特别是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训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文言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语感、词语和句式积累、训练、教学方式。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教学是传授文言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学习文言文意义深远,简言之:可以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明理、向善、修身养性);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文言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现实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文言文学习一直是高中学生的难点。原本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气息浓厚的文言文在学生这里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对象。学生在文言文方面兴趣不大;费时最多,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这种情况固然也是因为文言文离学生的现实较远,但是我们教师本身就有采用各种技法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的责任;由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相关文学知识联系法。课本上的文言文只是我国文化经典中的些许范文,相关的文章、故事很多,我们可以做些知识链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我在讲授苏轼的《赤壁赋》时联系到苏轼的个人生平,向学生讲苏轼坎坷的一生,讲乌台诗案,讲他《定**》中的面对人生风雨的镇定自若,讲豪放旷达的他也有柔情似水的《江城子》,讲余秋雨写的散文名篇《苏东坡突围》。学生对这个人物了解多了,提高了兴趣,就能深入进去理解其文。在讲到毛遂自荐的故事时,我也提到了毛遂自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毛遂在关键时候敢于表现自己,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毛遂正因为此次得到了领导平原君的赏识,在次年燕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被力荐率军御敌。结果赵国被杀得片甲不留,毛遂羞愤万分,自刎而死。这种鲜为人知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中有这么好的东西,学生了解了,就会去找着看,钻着学。
2、采用相关文言知识联系法。文言文的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文言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前面学过的没有弄懂,后面困难就会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后来听文言文如听天书,做翻译题时望文生义,笑话百出,恐怕也是和这个有关系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前后文言知识的联系。比如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对初中的几篇文言文记忆深刻,能够流畅背诵,但是对文言语法知之甚少,所以我在高一讲文言知识时多联系初中课文中相关的内容。学生对课文熟悉,觉得都是自己会的内容,兴趣颇浓;对文言知识就容易理解了。古文教学要做到上下节课之间相互联系,上下两篇课文之间互相联系,上下册书之间互相联系。学生高二高三的文言文学习依此类推,知识相互链接,环环相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巩固知识。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词汇量是获得文言文语感的基础。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和考纲要求的18个虚词,在日常授课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课后要总结。要学就学透:要学生掌握住实词的基本义,引申义等,注意古今意义的演变;然后可以延伸到课外文段,继续巩固。虚词要把各种用法都给学生总结下。比如“而”字作为连词可以表承接、递进、并列、转折、假设、目的等各种关系,要花时间给学生总结,让学生掌握。
2、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掌握不住就难以准确理解文意。即使考试没有直接考,但在考题得分点中也不时露出这两方面的要求。从高考命题来看,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多是通过解释实词和翻译句子体现出来。词类活用要根据语境、词性和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去辨析。比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字处在副词“欲”字之后,又位于“相如”之前,是在谓语动词的位置,在这里只能理解为动词“杀”。词类活用也有些规律可循。比如:不及物动词后跟宾语,那么这个动词常用作使动;形容词后跟着“之”字,常常用作意动等等。文言句式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和现代汉语不 同。比如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倒装句,就是因为和现代汉语相比语序有所不同,所以才叫特殊句式;这个要和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谈,否则学生较难理解。要把握住它们内部的语法结构特点。比如判断句最关键的标志是名词或名词词组做谓语;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常常会构成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都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有“中心词+之„„者”等几种固定格式。要把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教给学生;告诉学生意动和使动的翻译格式。另外还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固定用语。比如:“无乃”、“得无”、“无何”、“之谓”“已而”“所以”“是以”等等。只有平时注意积累,考试才不为难。
3、积累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通假字只要把课文中出现过的掌握住,然后根据语境能在课外文段举一反三运用就可以了。古今异义词如果讲得好,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兴趣的。随着词义的演变,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感情色彩变了,褒义词变成贬义词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和现代汉语意思截然不同的词,这个学生最容易错,比如:“是”字在魏晋后才有作判断词的用法,大多数情况则是指示代词“这”;古代的“走”是现在的“跑”等等。
三、加强文言文方面的训练
1、平时要注重练习。要在单元结束后进行练习和检测,进一步巩固知识。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要用专门的时间去做专门的训练;只有精选试题加强练习,才能出成绩。
2、要特别注重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训练。我的做法是平时授课的时候,就划出较为重要的句子,让学生做翻译练习;另外在专项训练时,印发精心挑选的文言文小文段,这种文章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很适合学生练习。翻译能力要从直译开始训练,字字有着落,句句要翻译。能直译的坚决不意译。根据:“增”、“删”、“调”、“补”、“换”等原则去翻译;尽量做到“信”“达”“雅”。另外句中的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一定要翻译出来,因为考试这个是按点给分的。译文尽量保持和原文的句式一致,不可随意乱改句式和语气。
四、采用灵活多样地教学方式
1、激情在先。教师首先应该怀着对文言文的热爱来教授文言文。一个教师只有热爱他授课的内容才能有高度的激情,才能深入文本,理解文本;才能感染学生,创造出激情飞扬的课堂!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内容厌倦、厌烦,怎么能影 响、感染、激励学生?文言文难懂,学生最容易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自己精神不振、照本宣科、刻板讲授、颠三倒四,怎么能令学生精神十足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呢?
2、创新在后。传统的串讲文言文的方法固然很好,按部就班,条理清楚;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适应今天中国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急剧变化。现在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让学生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聆听教师从头至尾的串讲已经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法(轻读、默读、齐读、分读等)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借讨论法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赏析法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知识竞赛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总之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文言文教学和其他的任何学习一样,首先要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然后通过积累词语、理解重点的文言语法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当然日常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自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心的,有自己的思考的,有高度学习精神的教师同仁们去钻研的。我认为:只要在现实的教学中行之有效,能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都是好办法。让我们满怀激情、高举创新的火把去共同努力,创出文言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黑永先《文言文阅读》
张 鹏 《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及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