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家乡看祖国-----传统与进步》教案2
《从家乡看祖国》教案
课题
2、传统与进步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与进步的含义,懂得进步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道理。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
2、比较现代陶瓷生产和古代陶瓷生产的区别。
3、了解更多的家乡手工业,以及为家乡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准备
学生:
了解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手工业,其现状如何。教师:
收集一些有关陶瓷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活动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历史上,我国是瓷器生产大国,各朝各代都有精美的陶瓷制品,它们作为中国人民的“形象大使”,飘洋过海,走遍世界。许多外国人就是通过陶瓷认识我们中国的,看资料。(有关陶瓷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
2、阅读60-61页,了解传统陶瓷厂生产陶瓷的过程。(注意向同学着重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历史,以及CHINA简称代表中国国名的由来)
3、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陶瓷厂的资料,让同学们讨论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有多少职工?年产量是多少?年创利税是多少?它在家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组织讨论:
1、传统的陶瓷生产是在手工作坊中进行的,人们利用自然材料——陶土和瓷土,延续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的技术,用手和简单的工具,一件又一件精心加工制作。阅读并欣赏教科书60—63页的照片和课文。了解传统的陶瓷生产和现代工业中的陶瓷生产。
2、比较现代陶瓷生产和古代生产陶瓷工艺有什么不同,有哪些进步?
3、分组讨论: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以前家乡传统工业的生产状况和现代企业生产有哪些区别?
引申:不光是陶瓷厂,家乡还有很多传统的手工业工厂,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它们在家乡的历史和发展中发挥过什么作用?(小组长在讨论时做好记录。)
第二篇:从家乡看祖国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准备
督促学生用切合本地实际的方法完成调查任务,并准备好调查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家乡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问题,引导新的学习内容:“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做适当的记录,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
2、讨论。“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仪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3、全班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讨论的结果,并在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结合讨论所得到的结果,阅读并分析教科书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及时总结各种不同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4、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可根据教科书上提供的计划格式,分项进行指导,重点应放在内容的确定上。
5、小结,建议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余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根据居住地的远近,分小组落实调查任务。
家庭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调查计划,完成各自选择的调查任务。
第三篇:从照片看祖国教案范文
《从照片看祖国》教学实录 课题:从照片看祖国 教材:一年级下册 活动目标:
1、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信息、搜集图片等形式,获取大量的关于祖国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汇报和交流,然后大家共同分享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简短的时间获得高信息量,从而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名山大川,以及关于祖国的名称、首都、国庆节等小常识。
2、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资源共享的意识,并且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
3、情感与态度:了解祖国各处的风情,知道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作为一个中国人产生自豪感,将热爱祖国的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视频输出展台展示学生所搜集的资料、图片,也应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祖国各地旅游,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本节课具体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
在教学伊始,组织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个中国地形图,{拿地图}让学生进行快乐拼图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熟悉我国各省的位置,然后最先拼完的同学起一支歌,拍手做好,跟着有很多拼好的同学一同拍手加入拼好地图的这支队伍,当最后大家都拍手唱歌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比赛,并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们中国地图的外形象什么?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什么?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我们祖国的首都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家乡在什么地方等问题。学生行为: 生:像一只雄鸡。生:像一只天鹅。生: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56个民族
生:(指)在红星这儿,祖国的中心就是首都北京。生:(指)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活动,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了祖国的版图和其他小常识,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竞争和参与意识)第二个环节:
引导学生对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交流完毕后从家乡出发,做一次小导游,将自己所熟悉的城市介绍给每个人,这时候学生就拿着自己搜集的图片、照片和文字资料,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从家乡出发进行全班交流,我记得当时他们介绍了黑龙江的冰雪节、牡丹江的镜泊湖、齐齐哈尔的扎龙,又从家乡来到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介绍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故宫、长城,接着又到了海滨城市大连和秦皇岛,走进了金融商贸的中心上海,快马加鞭的去了古城西安,泛舟湖面来到江南水乡周庄、杭州,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这其中包括风景名山、佛教四大名山和五岳,接着还拜访了伟人的故乡湖南,又到过彩云之巅的云南,最后走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向大家介绍了祖国各处的风景名胜和古老的历史文化,但这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地方,还有一些不太熟悉的地方,这时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将学生领到这些平日了解很少的地方,西藏、宁夏、新疆,大家请看大屏幕,接着又去了几个更重要的地方,台湾、香港和澳门,这里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学生行为:
生: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家乡黑龙江,这里的冬天最迷人,有冰雪节、滑雪和冬泳等活动,(照片)这就是我们在冰灯游园会的照片,我还玩了冰滑梯,特别开心。
生:我这还有一张牡丹江镜泊湖的照片,你们看,这就是有名的吊水楼瀑布,多壮观。(照片)
生:我这还有一张我们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照片,这里有许多珍稀鸟类丹顶鹤。生:我这又一张照片,是今年10.1在北京天安门照的,妈妈告诉我这是我们祖国最庄严和神圣的地方。
生:老师,我还知道天安门广场上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馆和人民大会堂。生:我这由北京故宫的图片,故宫还叫紫禁城,电视里演的紫禁城是皇上住的地方。生:我这还有长城的照片,我们在课文里学过世界人民都知道长城。生:我还知道长城最早修建于秦朝,源头在嘉峪关和山海关。
生:我还去过大连,这是旅游时的门票,你们看这是付家庄公园门口的大海螺。
生:我来补充,我也去过大连,我这有海之韵广场的图片,这里有绿地、海滩、瀑布,沿途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老师我还去过秦皇岛,这里有避暑的地方北戴河,历史名城山海关,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生:老师,我这里还有在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拍的照片,还有在黄金海岸的海滩上拍的照片,这是我,这是我的小弟弟,后面就是蓝色的大海。
生:老师,我去过上海,我认为上海更美,听爸爸说这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当年的大上海可有名了。
生:我知道有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滩和黄浦江。(共同)生:想,哇!真美、太漂亮了。
生:老师我知道西安也是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它是山西省的盛会,中国历史上有11个王朝在此建都,古代这叫长安。
与上面相同,学生还介绍了许多有关祖国的知识,并在最后将问题引向深入,简单谈到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个环节不但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谈话能力、整理信息能力以及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第三个环节: 请学生谈一谈游遍了祖国的风景名胜之后,这时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用随机性的语言将学生的情感升华,进行爱国主义,最后用“爱我中华”歌曲结束本节课,音乐mtv中的每个画面都在感染学生,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目的。
第四篇:传统与进步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与进步的含义,懂得进步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道理。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
教学准备
1、了解家乡都有哪些传统的手工业,其现状如何。
2、搜集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本地区某些现代化企业生产的文字或录象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活动中使用。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回顾一下,家乡人为家乡发展所做出贡献,引导学生就某一方面。
2、看传阅资料。了解家乡现代化企业生产的状况,以及它们在家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讨论。请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0—63页的照片和课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要求学生在做必要的引导提示。
4、全班交流。就前面讨论的结果请小组报告向全班做汇报,在黑板上做必要的引导提示。
板书:以前的生产技术落后,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力完成,产量低。
现在的生产技术先进,整个过程主要靠机器完成,产量高。
5、写一篇感想,可以是几句话。
6、小结。
第五篇:最新精品作文:从家乡变化看祖国_900字作文
从家乡变化看祖国_900字
常听爷爷讲,改革开放以前,村庄的交通非常闭塞,泥泞的小道上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板车,不过不载人,它是我们这的“致富快车”。人们主要是步行,如果想外出去哪里,就得起早摸黑风雨兼程,跨过几座山还得趟过几条河。总之,出行很不方便。
让我更不敢相信的是:居然有好多像我这么大,13岁了可能才上一年级。
听说当时人们尽管苦苦地劳动,但生活条件却不见起色,人们酸中带苦地叫着“贫穷”,读不起书。尽管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又无可奈何。还听说当时上学要走路,年龄小了“跑不动”,尤其是在下雨天,泥泞的路面上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里,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等到大点了,读完小学,估计也到了成家娶媳妇的年岁了。所以那时候,村子里毕业了的小学生就是“高材生”了……
是“改革”的春风,将幸福的种子送到了乡村;是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让那些被“贫穷”吓怕了人,看到了希望。现在,乡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宽畅的水泥路平坦而整洁,道路两旁,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棵棵大树郁郁葱葱。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
第 1 页第 1 页 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曾经的那种“致富快车”也光荣下岗了,各式的农车、货车,小车呼啸而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电话、手机、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接入,而今的初中生也近似于文盲。人们也不用翻山越岭就能洞悉世事,增长知识,进行致富。
在人们的眼中,生活就像鲜橙汁,不但有鲜艳的色泽,还有甜甜的味道……
牵着爷爷的手漫步在乡间的水泥路上!我发现,家乡真的很漂亮!爷爷说的那些仿佛是遥不可及的历史,但我却深信:今天的你,将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你的明天必将是一条腾飞的巨龙!因为我们的祖**亲在飞速地发展……
第 2 页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