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在地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时间:2019-05-15 02:5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在地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在地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篇: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在地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在地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野外现场教学更为突出,明显不同于通常的室内课堂教学。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野外实践教学常常因为指导教师的不同、实习队长的人员更替而产生较大的随意性。因此,对于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管理就成为我系10年来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

近10年来,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扎扎实实地推进我系实践教学质量。我们在全系范围内倡导科学的、全面的质量观,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把“质量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并逐步实现自律管理。

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 建立可供检查的实践教学大纲和野外实习规范

● 完善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将实习大纲、实习规范、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上网发布,面

向全系、全校,乃至全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 将实习规范纳入规章制度的范畴,使其具有“法规”的约束力,并将实习大纲、实习规

范、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印制成册,人手一份,按章实施。

● 实行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前“论证制”,教中“工作日志填写制”、“主管领导随机现场

督察制”,教后“质量评估制”

2.实践教学大纲听证与评审:编写一个好的野外实践教学大纲,不仅是实习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标志。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做好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在对实践教学大纲进行多次修订的基础上,分两批分别对全系野外现场教学、室内实习实验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公开讲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3.实践教学规范的公开制:在系统完善传统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上,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途径”的内涵,将传统质量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利用局域网络,将全系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规范纳入地质系局域网络,上网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并在地质系网页上设立了留言栏和主任信箱,广泛听取全系、全校,乃至全社会的批评、建议及各种反馈意见,从而大大增强了我系师生的自律精神,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野外实践教学现场督察制:为了确保野外教学的规范性,我们每年均从教学主管领导、系务会、教学委员会中抽调人员,赴野外实习队督察工作,现场解决具体困难。

5.学生实习总结报告及教师野外工作日志抽查制:我系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实施野外实习总结报告抽查制。每学年野外实习结束后,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系主任从各实习队随机抽调教师野外工作日志、学生实习总结报告若干份,并分别交相关领域的教师进行评阅,并将评阅结果直接反馈至系主管教学主任处。从而保证了野外教学质量,增强了师生自律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6.教学质量评估制:各年级野外现场教学及课间实习、课程实验均实施学生评教。为了全面了解教师的实践教学态度、水平等,每学期开学后我系还会及时召开各类同学座谈会,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从座谈会等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意见看,学生对我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态度普遍比较满意。我们还在地质系局域网上建立了主任信箱,广泛听取全系、全校,乃至全社会的批评、建议及各种反馈意见,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7.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为了鼓励教师向实践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取得更大的成果,我们还在校系岗位聘任、奖金发放、出国、教学设备配给中向实践教学大力度倾斜,为一、二、三、四年级野外实习队队长专设教学关键岗位,享受校聘关键岗岗位津贴。同时将实践教学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在职务、岗位聘任及考核中实行实践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

8.规范的教学档案管理:我系一贯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建有完备的系教学档案室。其中保存有10年以来各种野外实习总结报告、课间实习小结、课程实验报告、实习计划书、野外教学工作日志、野外教学总结等系列重要档案。规范的教学档案管理为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地质学系建立了完整的野外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 地质学系野外教学管理暂行条例

地质学系人材培养基地野外教学要求

地质学系学生地质认识实习规范

地质学系学生地质填图实习规范

地质学系学生科研实习规范

鄂尔多斯-秦岭造山带地质走廊野外实习规范

地质学系实验室学生守则

地质学系实验课考试暂行办法

地质学系师德规范细则

地质学系教学管理暂行条例

地质学系教学委员会主要职责

地质学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地质学基地学生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地质学系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正是由于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使我系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具体实施措施,对我系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我系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因素在实践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可控,认真研究、详细厘定并建立了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并在10年时间内持续改进,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为了达到实践教学过程实现可控的目标,我们将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分为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管理职责、实践教学资源管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分析和改进。基本上做到了每个重要环节都有责任人、执行人或执行部门及具体执行内容。我们在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同时,十分注重建立起实践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及分析改进措施。通过完善制度和组织机构,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在做好监控和分析的基础上,改进实践教学质量,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第二篇:CDIO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CDIO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摘 要: 高校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作用突出,本次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团队任务驱动形式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形式等进行初步实践和探索。?慕峁?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对教师基本个人能力的提升益处良多。

关键词: CDIO 实践教学 高校工程教育 创新 团队协作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知行合一”。在大学教育中,“知”可以简单理解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行”则是实践教学,只有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是人才培养的真正捷径。而我国高校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弱,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点在工程教育中尤为明显,学生的研发和设计能力弱,创新意识不足,我国很多高尖端领域的人才匮乏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急需要改变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找到并实施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及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国际知名大学及教育机构提出的一种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它以产品构思、研发到运行的工程周期为载体,促使学生采用主动的实践与教学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工程实践与学习。CDIO着重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工程基础知识、工程系统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检验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指导,使得工程教育改革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并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CDIO教育理念代表了新时期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实质上这种教育理念是“知行合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CDIO在中国的实践和普及,为我国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中国高校的工程教育改革具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性、系统性,已逐步被国内多所高校认可和推广。本次教学改革尝试立足于企业和市场需求,在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下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新的设计,希望探索出一套符合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方案。

1.任务(项目)驱动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是产品设计或项目开发。任务驱动教学是采用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或项目实施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将理论课所学知识用于其中。教学过程将采用分组教学、互动教学、启发教学等多种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主要阶段包括:学生明确设计任务及目标,收集相关资讯信息;完成产品或项目的前期规划及决策;组织实施完成设计任务;阶段检查及成果评估和终期考核。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担负着计划制订者、决策者及实施者,而教师仅从旁辅助,担负着学生的顾问指导,除了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还为教学提供情境及教学资源和辅助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在关键的实践节点及日程安排上教师应该重点管理,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工作进度并进行相应的阶段检查,从而达到督促学生、消除学生惰性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问题和基本知识,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避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毫无头绪、无从下手,进而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从而少走弯路。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以真实的产品开发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防止理论教学与实际问题相脱节。如果产品设计或项目开发难度大,可将设计任务进行肢解,形成几个独立又具有联系的小项目供学生选择,并针对每个设计任务或项目讲解常见的设计方法、开发流程,适当地提出建议及要求。这种对任务进行解构和分离,分任务、分模块地安排教学的设计思想符合CDIO的任务教学、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2.团队驱动的实践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占据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较少,从而禁锢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创造性,忽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而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任务团队内部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是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开发周期的重要手段。团队内部交流诸如语言沟通、书面交流、图表交流、电子及多媒体交流等,这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因此以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是教学改革里重要的一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任务团队的每个成员可能承担一个或多个不同任务,这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产品设计或项目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及协作能力,而且可以深度挖掘学生的领导潜质和组织规划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及学习愿望,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都有不小的助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三五人组成一个任务小组,完成相应的产品设计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个任务开发过程中,需按照真实的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实施计划: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市场调研,进行项目挖掘,项目确定后,进行市场调研、需求评估。通过此流程,学生不仅能够对自己将要设计的产品用途、前景及开发手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能够对专业课知识及应用有更深的体会,进而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问题脱节、知识陈旧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等问题。

在产品设计或项目开发流程中,首先要解决项目源的问题,主要途径包括:

2.1校外横向课题及项目合作

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挑选一些难度适中、工作量适中、有代表性的项目开发或产品设计类题目让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方式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也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陈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佐的问题。

2.2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及产品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创新能力,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能力,允许其自主选择研究对象或设计内容。但需要注意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的现实性、可完成性,也可以将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联系在一起进行。

当产品设计目标确定后,接下来就是任务实施阶段,学生需要按照制定好的日程完成任务目标。在项目开发或产品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担负起项目顾问及项目监理等角色,积极配合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并监督学生完成相应工作,严格控制任务的实施过程及进度,确保各个小组或团队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教学方法改革

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以“听”为主时,记忆保持率为20%;当学生以观摩的形式学习时,记忆保持率为30%;当学生边“听”边“看”时,记忆保持率在50%;学生采用“听”、“看”、“做”的时候,记忆率可以高达90%,这验证了“知行合一”理论的正确性。而在当下高校教育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教为重,轻视学生的学;理论知识传授中大都为注入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忽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知识的更新换代,教育及教学理念和水平要不断提高,满足新时期的新要求,因此新颖多变的教学方式及方法层出不穷。教学方法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不断改革实现的,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继承好的方面,放弃不合时宜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中寻找一种或多种较为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时代的迫切需要。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科学性及进步性已得到验证及证实,它将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在本次实践教学改革环节中,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善与革新。

3.1分组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组的形式。全班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组合成若干个任务组,一般任务组人数控制在四五人,每组选出一个任务组长,若干组员。组长的任务包括:任务前期规划;完成任务确定、人员确定与分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制定时间分配、工作计划表等;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每个组员的设计进度情况,完成组员之间或不同小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在项目评估中客观评价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表完成情况。组员则担负着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及推广、产品调研、产品试制等一个或多个不同的任务及角色,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其配额任务。

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充当顾问的角色,对学生提出要求和正确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条件。采用分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可以深度挖掘学生的领袖意识和领导能力,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3.2互动式教学

在产品或项目开发环节,将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工作汇报,总结归纳当前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讨论,一方面拓宽学生眼界,改进设计手段及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设计缺陷并加以解决。同时互动教学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利用集体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使其更好地融入团队。对于组内讨论有争议或短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扩大讨论范围,进行组外讨论。组外讨论采用学生自述、答辩、共同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竞争精神,从而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及时检查、指导、点评学生的工作表现,对完成较好的学生除了赞扬和肯定外,也要鼓励其精益求精防止滋生自满情绪;当学生表现一般或设计存在问题时,教师要以正面引导为主,积极肯定设计中正确的部分,针对错误或缺陷要循序善诱,适当地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最终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不能挫伤学生的设计积极性。

3.3启发式教学

理论教学环节中对每个学生及团队的设计任务有针对性地讲解必要的基础知识,重点问题、核心问题要讲深讲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讲授方式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丰富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能从一开始就给出答案和解决办法,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向学生直接提供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通过引导、提示、激励等方式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或团队,使学生通过自身或小组的共同努力对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讨论从而解决。当难题解决后学生必将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爱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挑战困难、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3.4鼓励自主创新

这种鼓励创新不应局限于口头鼓励和提倡,在后期的成果评定及评分中要重点关注。对于产品设计中采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等应给予积极肯定和推崇,并在成绩方面给予关注和提高。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和及创新创业项目,并承担好项目申报及项目指导等工作。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网上交流及专题讨论,利用网络查找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活跃学术氛围。

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很多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大都只针对最终交付的设计结果,简单地以出勤率作为过程考核,并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实际上,考核的目的不是简单地给出成绩,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完善和提高。因此在任务评估过程中,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式必将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的技能水平及表达能力得到充分提升。因此本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设计成果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通过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个人表现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结题答辩。在自评过程中,首先由学生组长进行任务总结,每名组员自述在任务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及表现,并为自己在任务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评分。在互评过程中,组内成员要对合作伙伴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其他组同学将以评委的角度为其在工作中的表现评分。答辩中教师将在学生陈述后对其提问,按照学生的答辩表现和工作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答辩成绩。最后要求上交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设计任务书、产品设计日志、相应的工程图纸等。通过以上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还能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考察,如下图所示。同时这种考察机制还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得到将此次教学改革的成果反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

5.结语

本实践教学改革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团队任务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新的探索。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改革中引入有效的考核机制,有效评价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及工作完成情况,从而有利于培养真正具有实际工程能力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穆磊,陈建英,谢盈,等.CDIO理念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以《RFID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2017(01):192-194.[2]李颖.基于CDIO理念在《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06):174-176.[3]陈瑞祥,姜平,周根荣,等.CDIO模式下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91-92.[4]张蕾.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创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7):129-130.基金任务: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任务“面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汽车实践教学》研究型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UPRP20140439)。

第三篇:法律知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占用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律知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占用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有趣的一面也有枯燥难懂的一面,特别是各种权利的区分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在各种权利面前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我在“生命和健康的权利”一课的教学程序上做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人身权利作为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又包含很多权利,内容繁多又复杂,而且有很多权利要在后几课才讲到,单凭老师讲解恐怕学生会一头雾水,于是,我让学生自己仔细阅读第25页相关链接内容,琢磨着自己画出一份知识构建图,然后自己讲解。这下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连平时的小调皮们也积极研究开了,有的画的是方框图,有的是圆形图等等,学生们边做还边向我请教,我也积极指导,对于画得好的、对的,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讲解,同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热情很高,讲解不对的我及时予以纠正,结合知识构建图,学生对人格权、身份权包括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及时提问,解决不懂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利的一些侵权行为,学生很感兴趣,总是问这问那,“老师,搜身是侵犯隐私权吗?”“老师,我妈妈看我日记侵权吗?”“老师,两个人起同一个名字是侵犯姓名权吗?”“老师,他打我脸是侵犯肖像权吗?……”许多问题让你忍俊不禁,判断的大多数又都存在各项权利混淆现象,我也不失时机的略作解释,同时渗透一些下一课时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属于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但并不讲透,留下悬念,让学生有探索更多法律知识的渴望,同时为下一课打下基础。

接着,教材安排先讲人身自由权后讲生命健康权,而我做了调整,先给学生讲解了作为人身权的首要权利的生命健康权,以加深学生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及其首要地位的认识,然后才讲解作为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先决条件的人身自由权,同时让学生自己结合书中案例及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侵犯人身自由权的三种侵权行为: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的表现,并进一步探讨了被侵权后该如何维权的问题。学生发言积极踊跃,争着讲发生在社会上的一些实例,我也适时点拨,及时总结。在讲的过程中“搜身是否是侵犯隐私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还没有讲到隐私权,我又对隐私权略作了一下解释,并提示学生后几课会讲试题试卷

........到,回家可以先预习一下,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问,而且又激发了一下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收效很好,看,还没下课就有几个学生急着翻看下几页教材了。

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学生完成的也不错,能够准确的判断出生命健康权是人身权的首要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各种权利的基础,而人身自由权则是享有其他各种权利的先决条件,并能将这两种权利的侵权行为准确的对号入座。看来,精心的备课换来的不只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学生学习的热情,师生的身心愉悦,课堂的轻松融洽,最主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扎实掌握。课堂教学的适当调整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经常注意到这一点。

试题试卷

第四篇:在古诗文教学中,朗读这一环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

在古诗文教学中,朗读这一环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和精读对古诗文教学来说,是行之有效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要反复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道的语言,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朗读和精读是古诗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一、朗读是细细体味古诗文情景和意境的钥匙。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古代人创作语言文章的氛围,对古诗文的接触也极为不多,古文化的意境与习惯极少存在,要想返璞归真,重扬中华古代文化,就必须把古诗文的巧妙朗读运用于课堂教学。只有反复地朗读,才能在无形中感悟古诗文的奥妙。

中国的古诗文都是很讲究声律的,而韵律与节奏又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是和诗文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合音韵。所以,诵读古诗文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良好语感,深切品味古诗文的优美情景和情感世界。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中国古诗文声律特点的把握,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更加细心揣摩作品中的词句声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的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我在教同学们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精读的:

1、朗读课文。

听读(扫除文字障碍)——自读——齐读。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精读课文,品出景物之美,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找出描写潭水和游鱼的句子,并认真品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反复诵读;

(2)在脑海中再现画面形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3)用一个字概括景物的特点;(清)

(4)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

第二,找出描写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句子,并认真品读。(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静)(2)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种凄清幽静;

4、背诵相关语段,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背诵描写潭水游鱼和写小石潭环境的句子;

第二,思考:作者看到潭水游鱼觉得它们“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的环境却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该怎样理解作者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反复诵读,读通文意,品味美景,理解思想。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作者形象。在阅读中同学们不但能看到作者的外表,看到他紧锁于眉宇间的愁绪,还能触摸到他的内心,去探寻他内心的惆怅和谪居的孤寂。把历史与现实、阅读和写作自然地结合起来。

二、朗读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关键。

文言文比现代文更难读懂,他讲究韵律,读懂时候难以上口。要想突出诵读文言文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要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要一句一句的、一段一段的细

度让学生在读中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难以读懂的教师可帮助他们揣摩涵义,读准节奏,读出语调。

2、要对学生的朗读技巧给予指导,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读懂文章,读出文气读出个性化的理解,完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探索文章深厚的底蕴,探索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3、学生充分朗读之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数量的诗词篇句,让学生让成课外读书的好习惯。通过反复地朗读,体会古诗文的文句妙处,并从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气质。

总而言之,给学生指导较好的、较全面的古诗文朗读技巧,不仅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方面积累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习先人之长,补后人之短。

三、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1)朗读课文

听读(扫除文字障碍)——自读——齐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品读课文,品出景物之美,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找出描写潭水和游鱼的句子,并认真品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反复诵读;

(2)在脑海中再现画面形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3)用一个字概括景物的特点;(清)(4)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

第二,找出描写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句子,并认真品读。(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静)(2)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种凄清幽静;

4、背诵相关语段,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背诵描写潭水游鱼和写小石潭环境的句子;

第二,思考:作者看到潭水游鱼觉得它们“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的环境却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该怎样理解作者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拓展:对比阅读,体会写作方法。

对比阅读《小石潭记》和《三峡》,体会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郦道远的山水游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交流

(相关理解:《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

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与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请同学们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给柳宗元先生写几句话,劝慰鼓励一下他,也可以给他提提建议。

写完后全班交流。

四、教例评价

此案例根据课文内容和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反复诵读,读通文意,品味美景,理解思想。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作者形象。在阅读中同学们不但能看到作者的外表,看到他紧锁于眉宇间的愁绪,还能触摸到他的内心,去探寻他内心的惆怅和谪居的孤寂。最后与作者的对话,把历史与现实、阅读和写作自然地结合起来。

此案例的设计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此课例真正体现了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小石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在教授这一佳作名篇时,我采用背读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得以提高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用于短小精美的文言文,其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达到“言似出于吾之口,意似出于吾之心”的理想境界。在教授《小石潭记》时,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读疏通字音,教师范读演示读法,并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学生仿读,尝试背诵,最后达到完整背诵。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小石潭的flash动画,配乐感悟,让学生在看画面欣赏音乐中感悟美丽的风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优美山水游记,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二、诵读1.学生自读(1)第一遍读:读准字音huáng lièquàn chíyǐxīqiǎo suì篁%冽%卷%坻%佁%翕%悄%邃(2)第二遍读:读顺课文(要求停顿分明,不读破句)(3)第三遍读:读出层次(要求读出画面的情景)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

三、品读《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精品,让我们跨越时空和柳宗元一起同游“小石潭”,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

三、教学步骤

(一)阅读课文,理解文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读不准的字。

(2)教师朗读,学生正音正字。

2、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熟读课文,弄懂文意。教师教给学生三条求助热线:①课下注释;②小组合作;③全班同学集思广益。

利用课下注释和小组讨论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3、品读课文,品出景物之美,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找出描写潭水和游鱼的句子,并认真品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反复诵读;

(2)在脑海中再现画面形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用一个字概括景物的特点;(清)

(4)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

(相关分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

第二,找出描写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句子,并认真品读。(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静)

(2)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种凄清幽静;

(相关理解: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4、背诵相关语段,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背诵描写潭水游鱼和写小石潭环境的句子;

第二,思考:作者看到潭水游鱼觉得它们“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的环境却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该怎样理解作者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

(1)教师播放作者相关写作背景的短片;

(2)学生依据文中描述,联系相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相关理解:作者写小石潭境地的清幽美妙和日光下澈时游鱼的活泼生趣,流露出作者一时开朗明净的心情,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随闷。但内心的孤寂是无法真正排遣掉的,后来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触发了作者贬居中羁旅孤寂的心境。)

(二)拓展:对比阅读,体会写作方法。

对比阅读《小石潭记》和《三峡》,体会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郦道远的山水游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交流

(相关理解:《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

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与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请同学们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给柳宗元先生写几句话,劝慰鼓励一下他,也可以给他提提建议。

写完后全班交流。

四、教例评价

此案例根据课文内容和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反复诵读,读通文意,品味美景,理解思想。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作者形象。在阅读中同学们不但能看到作者的外表,看到他紧锁于眉宇间的愁绪,还能触摸到他的内心,去探寻他内心的惆怅和谪居的孤寂。最后与作者的对话,把历史与现实、阅读和写作自然地结合起来。

此案例的设计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此课例真正体现了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小石潭记》背读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分享

《小石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在教授这一佳作名篇时,我采用背读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得以提高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用于短小精美的文言文,其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达到“言似出于吾之口,意似出于吾之心”的理想境界。在教授《小石潭记》时,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读疏通字音,教师范读演示读法,并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学生仿读,尝试背诵,最后达到完整背诵。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小石潭的flash动画,配乐感悟,让学生在看画面欣赏音乐中感悟美丽的风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优美山水游记,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二、诵读1.学生自读(1)第一遍读:读准字音huáng lièquàn chíyǐxīqiǎo suì篁%冽%卷%坻%佁%翕%悄%邃(2)第二遍读:读顺课文(要求停顿分明,不读破句)(3)第三遍读:读出层次(要求读出画面的情景)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

三、品读《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精品,让我们跨越时空和柳宗元一起同游“小石潭”,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

《小石潭记》赏读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课时:

(一)、与柳宗元同游(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1.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2.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小石潭:环境幽静

潭水清澈

3.小潭源流→(溪身—岸势)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静一动)

4.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做定性评价并板书明确。

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二)品味文章,与柳宗元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小石潭:环境幽静

潭水清澈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静一动)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的感受怎么样?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游鱼)似与游者相乐

“悄怆幽邃”

⑵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⑶“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寓情于景也)

同类寓情于景的作品还有:

(三)品味文章写景手法

“移步换景”

正面与侧面。“动”与“静”。“对比”与“烘托”。中的“景”与“情”。“镜头”与“画面”。

“乐”与“凄”

移步换景: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正面与侧面: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动、静相结合(情景交融)

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四)总结全文

小石潭——幽深冷寂:寂寥无人

如此佳景,却无人赏识,真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啊!而寂寞让她如此美丽!柳宗元探山访水,“寻寻觅觅”,觅得如此佳境,却发现她是如此“冷冷清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遭遇,更不免“凄凄惨惨戚戚”了!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不期然地流露出来。

被弃的小石潭:寂寥凄清

被贬的柳宗元: 忧伤愤懑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这一环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读、精读对语文教学来说,行之有效。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要反复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道的语言,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朗读是古诗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一、朗读是细细体味古诗文情景和意境的钥匙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古代人创作语言文章的氛围,对古诗文的接触也极为不多,古文化的意境与习惯极少存在,要想返璞归真,重扬中华古代文化,就必须把古诗文的巧妙朗读运用于课堂教学。只有反复地朗读,才能在无形中感悟古诗文的奥妙。周报甫先生在《文章例话.因声求气》中说“专以沉思力索为事者”的默读虽然可以得到启示,但跟朗读时“心凝形释,冀合于言议之表”的状态还有所区别。

中国古典的诗歌都是很讲究声律的,而韵律与节奏又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合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胡诗词的良毓好语感,“进进入角色”,深切品味古诗词的优美情景和情感世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没得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更加细心揣摩作品中的词句声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的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如我在教同学们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指导学生在诵读“咏柳”的诗名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提高对诗词的兴趣。

二、朗读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关键

文言文比现代文更难读懂,他讲究韵律,读懂时候难以上口。要想突出诵读文言文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要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要一句一句的、一段一段的细度让学生在读中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难以读懂的教师可帮助他们揣摩涵义,读准节奏,读出语调。

2、要对学生的朗读技巧给予指导,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读懂文章,读出文气读出个性化的理解,完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探索文章深厚的底蕴,探索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3、学生充分朗读之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数量的诗词篇句,让学生让成课外读书的好习惯。通过反复地朗读,体会古诗文的文句妙处,并从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气质。

总而言之,给学生指导较好的、较全面的古诗文朗读技巧,不仅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方面积累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习先人之长,补后人之短。

第五篇:本科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科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检验,同时,也是培养同学们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实践平台。

根据教务处《关于提前开展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安排》的通知,2010级本科生的毕设选题及查阅文献环节安排在本学期进行,现将我院的选题工作安排及时间节点公示如下,请同学们参阅:

1.毕设动员会及确定导师:

目前已通过辅导员将毕设题目发给2010级同学,请大家立即与相关导师取得联系,讨论毕设选题。经双向选择后,1月10日确定导师,可发邮件到研究生助教闫岭处进行登记(lingyan31@be.buaa.edu.cn)。

特别说明:申请在外做毕设的同学(需是已获得外校推免资格的同学),1月13日前需填写并提交下列材料(电子版和纸板各一份,学院网站下载),并在学院内联系一名老师作为院内导师。

1)在外做毕设申请表(外单位盖章)2)题目申报表格 3)任务计划书 4)保证书

2.完成开题准备报告:

2014年1月17日前,全体学生根据导师提供的参考文献,题目简介,填写并提交开题准备报告(电子版和纸板各一份),见院网站《关于2010级毕业设计——在外做毕设申请材料》中的附件4开题准备报告。开题准备报告17日前交给闫岭(lingyan31@be.buaa.edu.cn)

3.文献阅读及翻译

1月—3月,学生应积极了解课题背景知识,查阅相关文献,并完成翻译工作(两万字),同时准备进行开题(开题准备材料可参阅09届毕设开题通知)。开题时间将安排在开学前三周以内。

下载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在地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在地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