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新)
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及思考
现代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工程的全面实施,让借助多媒体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正如《物理课程标准》所说:“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因为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就面临着重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因此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相整合,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深化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改革、转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从而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让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鲁迅先生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正一步一步地向教育的各个领域深入。作为物理教师要懂得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从事自己的活动,甚至能克服种种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普遍为:好奇,模仿能力强。他们对待某一学科的态度往往不是因其重要而努力学之,而是因其有趣而乐意学之,因此,“趣”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围绕“趣”来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物理的学习不外乎是探究规律,总结结论,运用公式和讲解与训练,有些物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让这一切仅依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那么陷入枯燥而乏味的境地是不可避免的,其后果将是直接扼杀学生的兴趣,扼杀了这门学科的生命。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能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感官、多渠道刺激人的大脑,赋予了教学鲜明的生命和无穷的趣味,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既可以为物理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又可以将一些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一些演示的物理实验以课件的形式显示出来,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物理问题趣味化,静止的物理问题动态化,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这些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比如在研究篮球自由下落并弹起的过程,可以利用Flash动画制作课件,通过计算机反复演示,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这样既便于教师讲解又便于学生理解,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分子动理论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形象而又直观的学习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有无限的魅力。
2、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点出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既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才能获得一定的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网络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一人一台计算机,自己操纵鼠标。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和利用计算机网络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改变了过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了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通过网络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以不在是简单地搜索答案的过程,而是更多地接触到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时,通过对相关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发展学生处理材料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过程,是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求解疑难问题,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的局限,大大拓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比如通过网络查找太阳系行星的尺寸就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冥王星被“开除”出大行星行列的原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手段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3、可增大课堂信息量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电路图的时间更多,课堂效率难以提高。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提前在电脑中输入必需的文本、公式以及图片,在课前做好课件,上课时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显示出来,从而省下大量的时间用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或者增加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课堂信息量自然增大了,并且可以保存重复使用。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更多时间讲解相关的知识的实践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消化和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如在复习电学内容时,牵涉到的有电路图、实物连接图,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电压、电阻概念和规律,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等,而且还需要安排大量的练习题。内容如此之多,板书就费了不少时间,复习效果自然不理想。如果在课前用PowerPoint把有关的电路图、实物图以及一些常用公式及练习题都制作成课件,那么在上复习课时教师就可运用多媒体就图启发、由图比较、看图推导公式,为学生提供记忆线索,引导学生一步步建立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物理规律。然后利用练习强化训练,增强记忆。如此一来,由于引入信息技术,使得原本一节时间仓促的复习课就变得“游刃有余”了,复习效率提高了,复习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4、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
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上(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集体备课有可能是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各种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达成共识。
可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突破难点和把握重点,又能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被动地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二.课件制作原则
虽然通过多媒体手段制作的课件具有的形象生动、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的优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但在制作课件时也要注意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内容要科学。这对于物理课件尤为重要。课件中所列的数据、概念、原理、模拟实验都应准确可靠,要能通过课件提供的内容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课件流程要科学,要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启发诱导、重点突出、多层次多角度认识等优秀的教学原则仍应遵守,这就要求为了教学内容合理选材,次序得当;表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字体优美,图形大小适中,色彩艳丽,声音悦耳动听,动画生动形象有趣等,总之要给学生以较强的感官刺激,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
2.选择性原则
首先,制作课件时对于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有些学校和教师为了显示其现代化教学手段,过度热衷于多媒体教学,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完成,这实际上是多媒体使用的一个误区。在进行课件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吃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等特点,尽量选取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课堂难以完成的实验,或难以演示的复杂物理过程等而在传统教学中一直采用单一教学方法的内容,如声音的传播,牛顿第一定律,分子的运动等。但课件有一很大的弱点,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课件内部物理过程演示的机会很少,因此印象不深刻。所以可以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动手完成,如探究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和摩擦力因素等;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描述的物理过程也要让学生自己描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其次,如果某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其他电教手段(如幻灯、电影、录像等)更好地完成,又何必花大力气和金钱去追求多媒体课件呢!
选定了用课件表达的教学内容后,就要选择表达内容的信息形式。课件中所用的信息形式主要有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这些信息形式可以根据需要单一使用或综合使用,使内容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符合认知规律。
3.容量适中性原则
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不少的板书,复杂过程的长时间讲解与思考,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这是一个优点即信息量大,但信息量太大,会带来反面作用,如果只顾增加教学内容,只顾展示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而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违反了认知规律,容易煮成夹生饭。另外物理课件也容易出现新课内容很快结束,随之带来大量的例题与习题的现象,变“人灌”为“机灌”,成为了“题海战术”的高科技手段,违背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初衷。
二、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也正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这些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快捷,才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物理课回归“物理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
1.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过度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使得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或评优课时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制作课件上而不是在钻研教材和教法上。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则是谈多媒体而色变,不敢问津。
2.多媒体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操作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千万不要把物理课上成一节课件演示课。
3.制作课件即备课。
课件的制作需要有充足的资料,所以制作课件需要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往往在课件制作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却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但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要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和实施教学过程的辅助手段,并不能代替备课。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
其次,需要在物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我们始终要牢记:整合不等于混合,整合不等于简单相加。信息技术是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服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物理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物理味的物理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新课程体系下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新形式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敢于创新,让合作学习装点物理教学的春天;让探究争鸣激起物理教学的火花;让体验教育激发物理教学的激情,一定能开创物理教学的美好明天。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的影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学校教育教学逐步走向了网络化、数字化、摸拟化、多媒化和远程化,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与教学结合,建立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了新课改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的全面发展。
巧妙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象、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各种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恰能针对这个认知特点,协助教师创设导入情境,活泼有趣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促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程序调动,借此形成演示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复杂为具体简单,让学生借此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这与过去单凭教师一张嘴来调度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路,无疑增添了一位形象教学的得力助手,做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中依靠教师的说教,已经不能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带来大的帮助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阅读材料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把师生从大量烦琐、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雾淞》一课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雾淞,对于那种美妙的场景缺管理解,不能体会文章的美感。教师可以搜集关于雾淞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再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就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无法创建恰当的教学情景,学生能以体验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抽象。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它向学生向学生提供高清晰度的富于动画效果的彩色图象,甚至可以利用视频繁技术将录相、电影片断进行放映,把生活场境搬到课堂上,实现视觉力与听觉力的完美结合,发挥了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识一般记住65%。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都调动起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与传统教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说教学的现代化运动协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传统教学配合,相得益彰。
第三篇: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与困惑之一:“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在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习惯于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要求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差异性兼顾不多,容易造成“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应对策略: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兼顾班级中各不同层次的学生,物理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情感目标等不仅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恰当地划分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准确制定相同和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制定相同和不同的目标。其共同的教学目标为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上知道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其中两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在实验操作上会用已设计的电路进行测量;在总结归纳上可以从测量的数据中看出两个变量间简单的定性关系;在定律利用上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学困生:能协助完成电路的连接、基本完成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从测量数据知道两变量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等生:会按电路图进行线路连接、准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测量数据中分析两变量间的定性变化关系;优秀生:会进行测量电路的设计、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能从实验中归纳出正比与反比的变化关系。这种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困生能尽自己的努力学到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学有所得;使中等生有较高的学习要求,既不感到很困难,又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使优秀生有更高的学习追求,充分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避免因一个标准、一种要求而产生的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优秀生吃不饱的问题。
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教师所提问题的本身具有不同的层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教学提问;其二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设置的教学提问。
教学提问本身的层次性应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这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处理的要求。如关于力的有关知识就有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1.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3.为什么必须有两个力才能产生力的作用?4.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影响?5.力对物体的形状改变有什么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的学习与讨论,就能层层深入地认识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
针对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原理。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学困生尽可能提出较基本、较浅显、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则提出适当思考即可回答、通过对比即可判断的问题;对优秀生可提出较难或较深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思、有所答、有所得。如<<二力平衡>>一节,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二力平衡?让中等生回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让优秀生回答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这种按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
3巩固练习的层次性: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的继续与延伸,一定量的作业是学生应完成的任务与应履行的义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的要求,表现在练习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上。对学困生应限制数量、控制难度;对中等生应调节数量、把握难度;对优秀生则不限数量,放开难度。其不同的作业要求:对学困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层次上;对中等生重点放在“双基”和能力训练上;对优秀生重点放在方法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上。体现出下有底,上无顶的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原则。
4作业批改的层次性:作业批改的层次性包括批改的内容、要求、对象的层次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题全批全改:基本题是物理知识层次上的较低教学要求,是每一位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属于保底的下限,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批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重点题细批细改: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还要求在练习中突出,更要求在批改中突出,这就是要细批细改,从批改过程中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进而才能提出补缺补差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教学要求的层次性。
学困生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是学困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情激励;其次对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帮助是教学层次性的重要体现,是面向全体的教学要求;其三学困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个性问题适宜在面批面改过程中得以悄然解决,体现出教学对象的层次性。
问题与困惑之二: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而现在,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在物理课堂上看到的学习方式几乎都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但是同时,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实验桌前,只等老师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合作”,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几个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有的却是个别在动,有的甚至还没弄清楚合作干什么,老师已叫“停止”,学生立马恢复原状;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个学生马上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很是热闹,可谁也没听清谁的发言,等到推选代表发言时,又总是学习好的成了“权威”,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害怕说不好丢人,于是袖手旁观,不参与合作,出现了“优生表现,众人旁观”的现象;同时,在合作时为了取胜,有的同学将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一旦失败,又互相指责埋怨;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往往着眼于某个群体,对个体评价相对减少,从而削弱了某些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应对策略: 1应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很难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与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探讨、相互请教、相互学习。这样才能消除优生瞧不起差生,差生不敢在优生面前表现的现象,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能一味的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由组合,并推选组长。这样,小组成员定是兴趣相投、彼此信任的,在合作时也就没有优劣之差别的感觉了。
3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尤其要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与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与指导,让他们融入活动中去。合作中,教师尤其还要培养优生学会聆听差生发言的习惯。对于发言不太准确的,组内要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发挥好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成果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好每个学生的每一次的参与情况,展示他们在合作中的最优成果,汇集小组成员对他们的综合评价,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记录袋里发现自己在合作中的成长轨迹,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合作动机,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
问题与困惑之三 : 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
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
应对策略:
1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2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八年级的学生较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3通过师生间的多向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的“差异资源”,达到共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大量成功的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教师能否与学生密切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制约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层次的提高。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能带出十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成功之处在于合作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主动与学生合作,还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由于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现行的教学体系是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师不可能对其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而学生具有相近的年龄、相近的认识水准及认识方式,交流起来较自然,也少有保留,并且能得到许多有启发性的不同见解,因而学生间的互帮互教其效果有时胜于教师。教师也可从学生间的交流与切磋时所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控、改变教法或学习指导的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
问题与困惑之四: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相对滞后。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明显增多,所以学校实验室的配备标准也要相应提高,但现行的实验室配置标准仍不能“与时俱进”地做相应的调整;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实验室中缺少这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想买也不一定能买到;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
应对策略:
1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多,探究实验和迷你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对传统实验室带来新的压力,对实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有部分学校的物理备课组每周一次的例会在物理实验室进行,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制作有关的实验器材。我们准备组织骨干教师分工进行研究和改进实验,而后汇编成册供全体教师共享,这样,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逐步完善学校的实验设施,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
2争取得到电教部门的支持,力争提高实验设备的配备标准,多方联系购买实验仪器设备。
第四篇: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达川区石桥中学刘松
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1、对教学观念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使新的教育观念在此冲击下应运而生。它主要包括:
(1)现代教学观: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正在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巧设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这是枯燥的粉笔板书无法完成的。
其次,网络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将网上的各种资料加工制成自己的电子教案存放在个人空间里实现资源共享。除此之外,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也能成为教学资源的补充,可以将一些著名的教育网站做成首页链接或将它们下载做成校内镜像站点。浩瀚的互联网有着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每一名教师都要学会利用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便于教师优化课堂设计,突破常规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展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把学习的内容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亦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弥补教学中学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而要完成这些内容就必须要求教师具备现代的教育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2)现代师生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师生互动增多,形成快速反馈,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深入思考,又能积极参与,充分地展示自己,使他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这样,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变为师生双方交流、参与的“互动式”。
(3)学习时空观
现代信息技术还使师生互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可以使师生在更多的空间交流。例如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开展交流活动;建立题库,安排练习;开展游戏活动;利用互联网的信箱及留言板,对某些教学要点及难点给出提示、解题辅导,学生有疑问可发信交流,教师在线答疑指导。
2、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现代化认知工具;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也要适应多媒体技术的变化,教学内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文字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表格,不能用声音、图象、动画一体化地表现教学内容。电化教学,可以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文字教材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文本、图形、表格、图象、音频、视频、动画融为一体。传统的文字教材及其辅助材料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知识内容的结构及其顺序都是以教师为主,阅读时顺序性很强。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教授下获取正确的事实、概念、原理及其层次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而多媒体是一种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
3、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有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圆的认识》,在课题引入中,出示CAI课件:三辆分别由圆、长方形、三角形轮胎组成的汽车的一次比赛。看到长方形、三角形轮胎汽车滑稽的行进方式,教室里笑声不断。适时的提出:知道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这里面有一定的科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会明白了。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调动起来了。
(2)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中的某些概念、理论既抽象又脱离实际,教师的讲解只能使学生达到机械掌握,而以往的简单操作演示,又往往达不到效果,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化繁为简,变模糊为清晰。如教学《圆的认识》,教材对圆的半径是这样定义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圆上”到底在圆的哪里,这就是难点。于是这样设计了课件:定义说到“圆心”,课件中的圆心就闪烁,说到“圆上”,圆的一周就闪烁,说到“线段”,就演示出连接“圆心”与“圆上”的线段。这样直观的演示,难点自然迎刃而解了。
4、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当因特网和虚拟现实进入课堂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彻底变革是必然的。学生将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跟更快更好地学习,个性化的教育成为可能。
5、对教育方法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对象扩大到了声音和图像,而这正是教育中大量使用的,特别是以形象传播知识的小学,在这方面受到的鼓舞尤为突出。随着计算机网络向四面八方延伸,地域差别造成的障碍被突破,远程教育使教育平等的理想成为现实。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恰当而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进行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范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会计业务产生很大冲击,会计工作面临新的变革,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会计语言的变化、会计工作内容的更新等,拓展了会计业务的范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语言;会计业务拓展;会计人员素质
一、引言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会计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行业。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会计语言的变化、会计工作内容的更新等,拓展了会计业务的范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未来世纪挑战的准备。
二、信息社会中传统会计工作面临的变革
会计工作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信息技术的制约和冲击。这是由于社会化工作中所有的规则都应当与其他存在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然而这些规则的建立和实施,却有不能超越其在信息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研制新的会计模型,会计规则,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作为较为直言的会计学家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Bob Ellior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预言:“工厂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工业界。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而到了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它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也改变了经理们面临的问题,现在的经理们需要新的信息模式进行决策。因此,内部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都必须改革。高等教育可以只是简单的对这些变革作出反映,抑或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同时促进其他领域的适应性变化。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会计人员的挑战将是:创造第三次浪潮中的会计规范,并且培养出能够在第三次浪潮的企业中有效的行使这职责的毕业生。而从事
非学术研究的会计人员的挑战将是:促进企业的变革以实施这一新的会计规范……。”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IT技术环境正对传统会计理论、实务、教育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使传统会计在21世纪发生极大的变革。
1.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在临终前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
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将受到强烈的冲击,包括对会计假设的延伸,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等。例如,会计假设可延伸到多主体,不等距会计期间,“13”会计期,多币种等。这些概念在过去手工环境下是难以操作的,是不允许的,但在IT环境下,其实现将易如反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的兴起,更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经典会计学的核心提出挑战。各种无形资产———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一切知识资源的待价而沽将强烈的冲击着各类会计模型。
3.会计语言和会计程序的变化
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语言和企业会计文化将发生质的变化。会计语言中的一些核心词汇(如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的作用将逐渐淡化。首先由于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的实现,使会计信息源和信息表示结构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即会计工作中记账凭证的信息将直接来源于各种业务过程,记账凭证作为手工环境下重要实体的作用将逐步淡化直至消亡。其次由于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各级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实时地通过企业网站访问存储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共享信息。因此代替凭证、账、报表的将是原始信息、操作信
息、分析决策信息等;而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加工、打印等将代替传统会计中制作凭证、记账、结账、出报表等环节。
4.IT环境促使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
在IT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将发生巨大的变革:
(1)IT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会计工作者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大量的业务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和事后报账转向事前预测、规划和事中控制、监督及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2)在IT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随着外部客户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长,会计人员应及时地向外传递会计信息,为社会债权人、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兄弟行业、政府管理部门等一切会计委托、受托者负责,适时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职业化的咨询服务。
(3)在IT环境下,会计人员的任务不再仅仅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会计信息,而且应使会计信息增值和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未来的会计师们将是企业经理的最佳侯选人之一。
(4)IT环境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工作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将由基于IT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应更多的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以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因此,未来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总之,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会计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行业。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而应积极主动地作好迎接会计信息化挑战的准备。
三、会计人员应如何面对IT发展的挑战
1.会计人员的业务拓展
面对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而应积极主动地迎接未来世纪挑战,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辅助下主动拓展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信息选择能力。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了解和分析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选择反映或报告的方式和内容,以便向信息用户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信息处理能力。分析企业信息过程,制定会计信息处理规则,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的各项业务活动控制程序、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并参与几乎所有业务活动规则的制定。
(3)风险决策能力。分析和评价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风险、效益并通过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相联系,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定业务过程性质的企业规章和决策。
(4)协作与合作能力。作为会计,分析企业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企业各个业务单元服务,以便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种业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又必须得到其它业务部门的支持,然后由会计部门进行集中化地协调和报告。
(5)信息管理能力。包括对企业业务活动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资源的积累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等。
2.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会计要想在未来的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必须要有主动性,开放性,创新性;要主动面对新情况,积极地参与到新业务发展领域中去;要敢于和善于采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
(2)会计人员应该成为知道如何利用知识来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者。
(3)会计人员应该成为掌握产品知识、市场知识、技术知识、质量知识、安全知识等的多元专家。
(4)会计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自治能力和协调能力,特别应具有对各个业务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理解能力,以及交流技巧和协作技巧。这样,会计人员才能通过保持与高层经理、业务人员、客户、供应商的经常接触,了解企业内外部业务情况,以便更好地发挥辅助战略决策的作用。
四、结论
描绘未来发展前景的出发点是正确判断会计人员价值和能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正在发起一个“注册会计师视角”项目,在“注册会计师视角”项目中确定的五种最重要的价值是持续教育、终身学习、竞争力、正直、广泛的业务协调能力和客观性;五种最重要的能力是:沟通的技能、战略性和关键性思考的能力、关注客户和市场、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技术熟练;五项最重要的服务是:资产保全、保证信息和系统的可靠性、技术性,在系统分析、信息管理和系统安全方面提供服务、管理咨询,在改进组织的管理和业绩方面提出建议、财务计划,向财务计划提出广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