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几何教学的影响(5篇)

时间:2019-05-12 23: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几何教学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几何教学的影响》。

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几何教学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几何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在几何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几何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人为因素的积极作用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更好地去从事各种活动。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必须善于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投身到学习中去,而这个吸引力的来源之一就是多媒体教学。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有力支持,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授七巧板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出学生熟悉的图案,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数学好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有利于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环境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所学的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的不断刺激,使它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这种认知过程中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而积极的情绪情感又是课堂气氛得以活跃的前提。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教师还可以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课件可以自主选择完全符合自己学习要求的内容来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减轻,积极参与性增强,师生的交流也随之增强,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由此产生。对于知识形成的积极作用

2.1 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由于数学采用讲授与练习结合的方法,这样学生一节课听不懂,下一节课也很难听懂,听不懂,就会不想听,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气氛很容易混乱。利用多媒体条件下的信息资源库,可以满足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所需的资料,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占有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后,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敢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与教师交流,出现教师积极讲授、学生默契配合的现象,从而产生活跃的课堂气氛。

例如,学生在学习抛物线定理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在课堂中用语言传授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较快接受并理解,这就需要课后的复习理解,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要进行重复学习是根本不可能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的教师资源网去学习,在那里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多个教师对抛物线这一内容讲解的课件,而且可以学习与此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针对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还可以去相关的练习库中去巩固知识。

2.2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般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语,加强对概念的细化理解。有些概念只要教师利用媒体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就会让学生将概括性的知识具体化,使那些不易记忆、理解的数学语言变得易于接受。例如,在讲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角的组成要素及形成过程,还能进一步认识直角、平角等特殊角。又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设计展翅飞翔的蝴蝶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形象生动,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

2.3 有利于启发学生更快捷地寻找解题思路

随着近几年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过去教学中“教师单一地讲,学生耐心地听”这种教学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数学教学也开始变活了。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某一细节而对一件事产生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寻求解题思路。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例如,在讲“多边形的外角和”内容时,笔者利用这样的情景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引入:“清晨,小猪沿一个五边形小路,按逆时针方向跑步。1)小猪每从一条街道转到下一条街道时,身体转过的角是哪个角?2)它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一边思考问题,很快就有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

2.4 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数学的一般方法

以前做题、讲题都是靠板书,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呈现出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预想中学生会遇到的问题事先准备出来,讲课时适时、适当地加以应用。最主要的是还可以穿插投影的功能,把学生的成果以及问题更多地展示出来,节省时间的同时还增大课堂容量,学生对所学知识也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笔者在设计课件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如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另外,在对一堂课归纳、小结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以特写方式归于一张幻灯片中,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能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工作主要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安排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把要学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再适时地给以引导,很多问题学生都能迎刃而解,既节省时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很牢固。小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工作中适当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来帮助完成教学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投身的数学课堂中来,还能使学生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口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在自主、快乐、实用的教学中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木厂口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军事的影响

本论文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全球信息化背景着手,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军事的影响。共分两章,第一章节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全球信息化背景,主要分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兴起、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等;第二章节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分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影响的表现等。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全球信息化背景„„„„„„„„„„1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

(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兴起„„„„„„„„„„„2

(三)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3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3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3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5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影响的表现„„„„„„„„„„„„6

三、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将成为战争的首要目标„„„„6

四、战场信息网络化将是提高战斗力的最有效的措施„„„„„„9

五、信息制约的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战场的主力攻击武器„„„10

摘要:本论文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全球信息化背景着手,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军事的影响。共分两章,第一章节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全球信息化背景,主要分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兴起、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等;第二章节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分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影响的表现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技术发展

军事影响

前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并成为了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劳动力与科技人才在不同产业、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并促使社会各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掀起,正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观念,促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军事的各个领域,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突破传统的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现代战争的样式,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的战争。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全球信息化背景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20 世纪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特别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一是微电子技术的加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几何级数的定律增长,从而带动软件、通信、信息等技术的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目前集成电路芯片集成度、存储器容量平均每18 个月就要翻一番。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到2012 年,芯片加工精度将达到0.05 微米,芯片集成度可达上千亿个元件。

二是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走向成熟,从而为大规模、多领域的信息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在通信方面,从传输、交换到终端设备,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正在全面走向数字化,促进了通信技术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音通信向多媒体数据通信转变。

三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成倍地扩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软件技术正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多媒体信息服务为中心转变。软件和芯片设计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将把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高速光通道和先进的人机自然交互充分的结合和利用起来,使网络高速智能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电信与媒体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更使通信网和计算机的功能倍增,从而大大拓宽了信息的应用范围,促进网络经济的形成。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家庭办公、电子媒体、网上娱乐等新型通信与信息服务方式的生产与发展,将使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进人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兴起

各国为了在信息化的全球竞争中,保持信息技术的先进,纷纷制

定了本国的信息发展战略,从国家高度规划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美国率先于1993 年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即“信息高速公路”,预计整个计划投资4000 ——5000 亿美元,耗时20 年以上。欧盟先是于1994 年公布了“欧洲信息计划”, 1997 年又提出建设“知识化欧洲”计划,预计在10 年中投资900 亿法郎。日本制定了曼陀罗(MANDARA)计划,拟于2015 年将光纤送到每一个企业和家庭。此外,其他一些国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计划,如印度于1998 年提出了“信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新加坡提出了“信息岛计划”;韩国提出了“头脑国家”战略。

(三)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据统计,近几年,世界信息产业每年至少以10 %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据预测,今后几年世界信息产业增长率将高达30 %,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给低通胀、高就业和高增长的新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美国正在用信息化重新定义“现代化”,从而对那些把工业化当做“现代化”的国家,构成居高临下的威胁。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信息在军事上的应用历史久远,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直到

信息化兵器时代,信息均在不同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各历史时期战争的胜负。在冷兵器时代,虽然交战双方主要是体能的较量,但是信息也至关重要,比如在中国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是一位显为人知的智能军师,在他拥有信息优势时,就能屡建战功,节节胜利;而当他失去信息优势时,也会连打败仗。在热兵器时代,交战双方主要是技能的较量。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士兵的技能和军事指挥人员的才能上,在热兵器的后期,尤其是电子学、电子工业的应用和发展,为部队提供大量的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的武器装备,这个时期的战争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信息技术的强弱。

信息战争时代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雷达、电子战装备、导弹、计算机、卫星等广泛应用于战争。到60年代,许多军事大国将信息技术用于自动化防空系统。从80年代开始,l(指挥、通讯、控制和情报)系统 日趋完善,并投人实战使用。1991年1月发生的海湾战争,可以认为是信息战的第一仗,人类的战争历史从此进入了信息战争时代。1999年3月25B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武装力量未经联合国的授权,悍然发动所谓 “不可抗拒力量”的军事行动,对南联盟这个主权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动用了多种武器装备,包括军用卫星、作战飞机、预警飞机、电子战飞机、精确制导武器、巡航导弹及航空母舰,从北约空袭的实施步骤和空袭 目标上看,完全是一场以信息战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术的战争。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光电子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信息的采集和获取方面,主要是各种电子的和光电传感器所感测的电子、光电子信息;在信息的传递方面,主要是电子、光子或光电子的通信;在信息处理方面,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和数据融合技术,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在信息使用方面,主要是电子或光电子控制,将信息传递到执行单元,使其按预定的目标完成任务。随着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带给人类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军事装备发生质的变化。近十几年来,红外技术、激光技术和微光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如红外遥感、激光遥感、可见光遥感、多光谱遥感、微光夜视、光纤传输、激光全息技术等,使信息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目前,生物信息技术已经取得可喜成就,如生物开关器件、生物存贮器件、生物逻辑器件等在实验室研制成功,人类将很快向生物计算机目标迈进。

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就形成了现代高技术战争——信息战,信息战是信息优势较量的战争。所以夺取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关键就是占据信息优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制信息权”。北约出动各种飞机和军舰,采用精确制导武器和巡航导弹,进攻的首要目标是南斯拉夫的防空体系,特别是C4I电子信息系统,目的是压制和摧毁南斯拉夫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递系统,使其无法使用战争信息。

信息技术影响和刺激军事技术的变革,发展军用信息技术是新军

工革命的核心。世界各军工大国都在积极做准备,如何打赢信息战争,美国为了称霸世界.自海湾战争以后一直在加速信息战的研究和准备,紧紧抓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工革命的机会,建立21世纪的信息战优势。首先是理论准备,研究信息战的定义、类型、特点、作战思想及技术基础等。其次是组织准备,成立20多个信息战机构对原有的机构进行调整。第三是人才准备,新军事革命中从军工院校抓起.训练信息战观念的人才。第四是技术准备,制订战略规划,1997年3月,美国防部颁布了“信息技术管理战略规划”,明确21世纪信息管理战略任务、目标、实施措施和设想等。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影响的表现

信息技术是当代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高技术体系,它对军事活动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将成为战争的首要目标

信息已成为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比物质资源发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在高技术条件下,抢占信息空间、争夺信息资源将成为战争的首要目标。因为只有抢占了信息空间,夺得了信息资源,才会做到既“知彼” 又“知己”,才能达到“百战不殆”,取得战争的胜利。抢占信息空间是夺取信息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占有信息空间有三大作用,一是可以利用信息装备,截获敌方的与战争相关的所有信息,真正做到“知彼”,对敌情了如指掌;二是可以建立起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真正做到“知己”,使战场做到指令畅通,行动协调;三是可以运用信息武器实施信息压制,干扰敌方信息传递,摧毁敌方信息

装备,使敌方成为“聋子”,变成“瞎子”,指挥失灵。

一些信息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争先恐后地抢占信息空间,在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部署各种监视、预警、探测系统,以侦察了解对方在军事上(包括经济上)的各种情报信息动态。例如:在太空,仅美国就部署了上百颗用于各种侦察任务的侦察卫星,可全天候、全方位地进行侦察。其第四代和第五代照相侦察卫星“KH一11”和“KH-12”,可用于监视导弹试验、武器研制情况,其地面目标分辨率达0.1米。“大酒瓶”、“机智守卫者”电子侦察卫星可以截获整个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数字通信信号; “牧人小屋”电子侦察卫星可同时截取1.2万路无线电话通信;“折叠椅”侦察卫星可监视各种雷达信息;先进的“预警卫星” FEWS2000年前后将投入使用,它可以提前预告对方导弹发射,以便使用防空导弹拦截。“白云海洋监视系统” 卫星(简称诺斯)用于检测跟踪和识别海上舰艇,监视舰载雷达和无线电信号。此外,在太空中的航天飞机、载人宇宙飞船、空间站等都可用以完成获取各种信息的任务。

信息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部署在天空的预警飞机和侦察 飞机,用以完成侦察、监视、通讯、指挥、控制等任务。预警飞机种类型号繁多,更新换代也很频繁。如美国已有E一

1、E一

2、E一2C、E-3A、E一3C、E-8A、E-SC、P-3等多种系列,目前又在研究“EC-130”预警飞机。新型的E-8A、E-8C预警机是“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属于绘空中和地面指挥实时提供战场情报的C3l系统,可对大纵深范围的机动和固定目标进行探测和分

类,为远程攻击提供情报,探测敌纵深地面、低空、海面固定和活动目标的范围达512X512平方公里。

在地面,已经出现了多种战场传感器监视系统,如“伦姆斯”系统、“伦巴斯”系统、“皮三斯”系统。其中“伦巴斯”系统性能较好,它向指挥官提供的情报更精确,使用更灵活,且具有图像识别处理装置和实施长时间监视的可控传感器,陆地战场监视系统属战术监视侦察系统,其监视装置一般距传感器7-10公里。主要用于监视地区目标,使指挥员看得更远,听得更清,从而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陆地战场监视系统可用飞机空投、火炮发射或人工等方式设置。

海湾战争充分证明了抢占信息空间,争夺信息资源的重要性。美军为获取伊军情报信息,在空间部署了75个军用卫星,构成了空间侦察、监视、预警网,动用了各种空中、陆地、水面高技术侦察设备和窃听装置。美国安全局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日夜兼程工作,专门捕捉空中、地面无线电信号,截获伊军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数字通信内容。伊军各种目标如坦克、车辆、指挥车、导弹发射架、帐蓬、雷达、机场、飞机……甚至士兵活动都被监视。为查明伊方各种雷达、通信、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实施信息压制,出动了EF-1l1A、EA-6B、EC-130H、RC-135、EH-60等130余架电子侦察、电子干扰、通信侦察、通信干扰、雷达侦察、雷达干扰和光电干扰等电子战飞机。电子战飞机和预警机能对地面雷达、高炮雷达、导弹雷达等自动识别定位,并与机载反雷达武器系统接口,自动引导武器攻击目标。从而,使伊方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同时,8

美军还使用携带有反辐射导弹AGM-88和激光制导炸弹GBU-27的F一ll7隐形飞机对伊军最 高统帅部、通讯枢纽、雷达阵地、导弹阵地、各级指挥所、机场等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以海上舰艇发射巡航导弹BGM一109C/D配合打击上述目标;出动F一

15、F一

16、F一111、B一

52、幻影2000等大批战斗机对各种目标实施打击,使伊军几乎无还手之力。

四、战场信息网络化将是提高战斗力的最有效的措施。

战场信息网络化就是通过计算机将战场的通信、决策、指挥与控制形成巨型网络。它不仅使陆、海、空各军兵种的信息传输畅通,而且使各种武器装备系统、作战平台系统,直至单兵之间都能实现横向、纵向实时实感的相互信息交换,使指挥决策机构的高、中、低级指挥官都能最有效地作出决策,从而使武器系统发挥最有效的威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战斗力。

战场信息网络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巨型网络,要求计算机处理速度快,通信敏捷。该系统可以把陆基、海基、机载与天基防空、反导、反雷达以及各种通信、决策处理系统,通过C3I系统融为一体。从而使监视空间平台、自由飞行器、预警飞机的情报收集、分析、处理、指挥、控制有机结合。使飞机、坦克、战车、火炮、水面和水下舰艇及各种武器平台、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武器能自动识别目标、摧毁目标。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利用18颗定向导航卫星(GPS)构成全球定位系统,为导弹提供制导信息,为军舰、飞机、坦克、部队

提供精确导航和定位。并有12颗通信卫星将中央总部、五角大楼、海陆空三军以及海湾地区多国部队指挥所、各级C3I系统、作战部队连接在一起,使多国部队的飞机、舰船、坦克、装甲车、作战分队都可随时与各级指挥所保持联系。伞兵用“麦哲伦”微型终端可随时与通信卫星保持联系,为避免战斗小分队迷失方向,专门配发了1万多套定位器,通过导航走位卫星确定其所在位置,设在沙特利雅德的中央指挥部,利用高度智能化计算机系统,可以拟定联合作战计划(JOPS),进行联合战区模拟(JTLS),并具有应急分析模型(SOTACA)。各种侦察、监视、预警信息,通过各种通信手段汇集到中央指挥部,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探讨各种作战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功效、得失权衡和作战时机选择,并能及时作出任务分析、参谋判断、首长判断,发出作战计划和方案,下达作战命令。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这样评价C3l系统:“C3I使多国部队看得见,联得上,而伊拉克却不能,C3l把战争的艺术和科学推向新的水平。”这就充分说明了,实现战场信息网络化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最有效的措施。

五、信息制约的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战场的主力攻击武器。

信息化兵器主要是精确制导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它是打击、摧毁敌方指挥所、雷达站、通信部、机场、坦克、战车、舰艇、交通枢纽、空中武器平台等重要军事目标的主力攻击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主要有各种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水雷、智能地雷等。目前世界各国已研制出的精确制导弹药有700多种,其中弹道式导弹126

种、反舰导弹86种、地空导弹62种、舰空导弹31种、空空导弹70多种、反坦克导弹约80多种、巡航导弹30多种、反辐射导弹30多种。制导炸弹58种、制导炮弹16种、制导鱼雷40多种……国外还正在研制发展第四代、第五代具有高级人工智能的制导弹药,将传感器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与精确制导技术融合,使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实现人机接口,并与C3I系统、预警系统。机载火控系统、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一体化。使新一代精确制导弹药发射前和发射后都受信息制约.在目标、方向、距离、速度甚至爆炸方式上都受信息控制。它吸取信息快,打击距离远、命中圆概率误差(CEP)趋近于零,几乎可以命中想要打击的任何目标。并且将具有隐形、夜视、抗干扰等功能。

目前研制发展反辐射导弹、反预警机导弹、防空拦截导弹引人注目。反辐射导弹可以直接摧毁敌方预警雷达、导弹阵地雷达、火炮阵地雷达等信息系统。美国正在研制第四代反辐射导弹“寻的旋转工”,其最大射程达640公里,实际上是反辐射导弹无人机。

美、俄、英、法等国正在积极发展反预警飞机导弹。俄国将KH-31改装成超远距空空导弹,射程为200公里,并且还在研制发射速度为4000公里/小时,射程为400公里的KS一172超远距反预警机的空空导弹;美国正在研制速度快、射程远、具有隐身能力的AAAM超远程攻击预警机导弹,射程为300公里;法国研制成射程为300公里的ASMP-R反预警机导弹。

美国克林顿总统专门把反战术弹道式导弹的研究和部署,列入

导 弹防御计划的首要位置,使防空导弹不仅具有反飞机能力,而且具有反弹道式导弹能力,其目的是避免美国本土和战区遭受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目前美国正在研制更为先进的防空拦截导弹,即“爱国者一Ⅲ”(PAC-Ⅲ)、“增程拦截弹”(ERINT)、“战区高空面防御拦截弹”(THAAD)和“箭”(AROOW)拦截弹。PAC-Ⅲ比海湾战争中用的PAC-Ⅱ的拦截高度提高90%,防御面积增大了7倍;

“增程拦截弹”ERINT可以数倍音速,超高精度制导来摧毁来袭导弹,且该弹尺寸小,机动灵活,综合作战能力极强,可全天候作战,并且可与爱国者导弹兼容,每个爱国者导弹发射器可以装备16枚ERINT拦截弹;THAAD拦截弹可以拦截200公里远,高度为100-l50公里处的来袭导弹,其防区比PAC-Ⅲ大20倍。俄国防空拦截弹主要S-300V,它有SA-12a和SA-12B二种型号,射程分别为90公里和200公里,性能优于爱国者导弹。

信息化武器,尤其是信息制约的精确制导武器,在海湾战争中已大显神威。开战第一天夜间美军就用一枚GBU-27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巴格达闹市区的通讯大楼,引起伊军最高统帅部震惊。用500磅的GBU-12激光制导炸弹仅在开战前4天内就摧毁了伊军10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老式小牛空对地导弹AGM-65,在地面进攻前平均每天摧毁伊军150辆坦克和装甲车;反辐射导弹AGM-88和ALARM几乎摧毁了伊方全部雷达系统。从防区外发射的两枚AGM-84E(SLAM)导弹,第一枚将伊方水电站混凝土墙炸了个大洞,第二枚竟然从此洞穿入炸毁电站。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12

万多枚各种导弹和1万多枚精确制导炸弹,精确制导弹药用量虽然仅占总弹药量的1/10左右,但摧毁的重要目标量却占总摧毁量的75%以上。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神威令人瞠目结舌。

参考资料:

1、《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张召中 张小军

2、《信息技术发展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廉振国

3、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5年10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

趋势

闫利颖

4、《信息化论》之八: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

周宏仁

5、《中国科技月报》信息技术对军事战略的影响 张锋

6、信息隐藏技术及其军事应用,版本:第1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王也隽

7、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

秦晓琳

8、军事技术 >> 国防大学学报 >> 2002年6期 >>论信息技术对新军事革命的影响

张建昌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变革

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寨底学校

常张军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由影响教育观念到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整个系统,将学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变革

正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改变传统模式,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目前,在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应用大体有以下四种模式:

1.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①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②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③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策划教学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2.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②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③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行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

式;④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⑤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信息量大。

3.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②学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主动地进行学习;③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是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性,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会贯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和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的以纸版等印刷品为主的教材向多样化的信息载体过渡。传统的纸版类印刷教材,虽具有稳定持久、使用方便、容易携带、不需相应设备等优点,但信息传递单向,不能实现交互;且信息承载量少,也仅能提供抽象的、静态的信息。传统的音像教材,能通过声音和影像信息使真实再现,却需相应的播放设备或受特定播出时间制约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信息化教材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为主,CD-ROM教材包括计算机课件、专业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等,可依靠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兼容了音像教材和纸版教材的功能,不仅能实现真实再现,还能模拟真实过程,使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抽象概念形象化。Web教材则可利用Web传播媒体,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教材或对现有的教材不断翻新充实。目前越来越多的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三维图像,通过超媒体链接,使得画面、声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一)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二)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

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常出一些题目,分工合作,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方法产生的变革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矢口识将会更力口深刻、巩固。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授课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正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使之得以创新和发展,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基础上,在象原先那样采用的文字教案的同时,教师开始利用教师备课系统和教学工作支持系统,筛选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信息制成CAI课件,学生也可自主制作CAI。现代信息技术还使得另一种教育方式——网上远程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今网络化时代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1999年,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还明确规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并首次在浙江大学建立远程教育中心,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现代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授课基本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网上异时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材通常被组织成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结构,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器获取学习材料进行自学;通过Internet或其他异步通信工具,向导师提问和与同学讨论;其二是网上实时教学。在这种方式下,师生通过网上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同步通信工具来传递教学信息或进行讨论网上远程教学。网上远程教学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极大地提

高了人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网上远程教学优化配置了网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了共享面。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由影响教育观念到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整个系统,使学校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校办为核心,学校教务处、后勤处、政教处等各个构成部分组成的综合体转化为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支持结构,由教学活动、学校管理、信息资源、课外教育、信息网络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学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为一体。

目前,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地区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软件研发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上网行为的难以控制性;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网络的应用存在能力和学科的限制等方面的不完善。而传统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自身的许多优点,如教学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针对性较强;注重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师生面对面交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可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远影响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随其发展这种影响还会继续扩大和深化,未来的教育变革我们无法预料,那么如何将传统教育的优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整和起来,寻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我们现在就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贯成《教改不能盲目西化》 2.余珍友《美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3.田震清、尹冰心《论信息技术对21世纪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与课程改革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常张军,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由影响教育观念到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整个系统,将学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改变传统模式,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目前,在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应用大体有以下四

种模式:

1.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①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②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③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策划教学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2.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②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③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行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④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⑤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信息量大。

3.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②学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主动地进行学习;③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是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性,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会贯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和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的以纸版等印刷品为主的教材向多样化的信息载体过渡。传统的纸版类印刷教材,虽具有稳定持久、使用方便、容易携带、不需相应设备等优点,但信息传递

单向,不能实现交互;且信息承载量少,也仅能提供抽象的、静态的信息。传统的音像教材,能通过声音和影像信息使真实再现,却需相应的播放设备或受特定播出时间制约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信息化教材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为主,CD-ROM教材包括计算机课件、专业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等,可依靠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兼容了音像教材和纸版教材的功能,不仅能实现真实再现,还能模拟真实过程,使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抽象概念形象化。Web教材则可利用Web传播媒体,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教材或对现有的教材不断翻新充实。目前越来越多的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三维图像,通过超媒体链接,使得画面、声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一)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二)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常出一些题目,分工合作,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方法产生的变革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矢口识将会更力口深刻、巩固。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授课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正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使之得以创新和发展,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基础上,在象原先那样采用的文字教案的同时,教师开始利用教师备课系统和教学工作支持系统,筛选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信息制成CAI课件,学生也可自主制作CAI。现代信息技术还使得另一种教育方式——网上远程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今网络化时代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1999年,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还明确规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并首次在浙江大学建立远程教育中心,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现代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授课基本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网上异时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材通常被组织成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结构,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器获取学习材料进行自学;通过

Internet或其他异步通信工具,向导师提问和与同学讨论;其二是网上实时教学。在这种方式下,师生通过网上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同步通信工具来传递教学信息或进行讨论网上远程教学。网上远程教学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网上远程教学优化配置了网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了共享面。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由影响教育观念到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整个系统,使学校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校办为核心,学校教务处、后勤处、政教处等各个构成部分组成的综合体转化为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支持结构,由教学活动、学校管理、信息资源、课外教育、信息网络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学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为一体。

目前,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地区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软件研发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上网行为的难以控制性;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网络的应用存在能力和学科的限制等方面的不完善。而传统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自身的许多优点,如教学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针对性较强;注重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师生面对面交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可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远影响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随其发展这种影响还会继续扩大和深化,未来的教育变革我们无法预料,那么如何将传统教育的优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整和起来,寻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我们现在就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现代信息传媒服务对大学生影响

20114512 胡卫翔 11信管2班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现代信息传媒服出发,讨论信息传媒服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据此,提出一些应对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息传媒服务 ;大学生; 对策 一.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大众信息传媒,既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也包括手机等新的信息载体,但大众传媒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定位不同,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各有短长。1.1.电视

虽然在我国现在电视很常见,但由于高校目前现有的硬件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所限,电视在高校校园内很大程度上充当了教育的“道具”,对大学生的影响有限。很多情况下,电视只是充当了重大事件的发布渠道,如学生会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先进人物事迹、重大新闻事件等等。1.2.报纸

报纸因其廉价、方便阅读、便于保存、易于传阅等特点,深受大学生认可。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人群中,86.7%的大学生有阅读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习惯,其中有大概10.5%的人每天阅读都市类报纸,26.6%的人一周阅读3~5次都市类报纸。但大学生看重报纸提供的实用信息,报纸的告知功能强大,引导作用有限,报纸作为大众传媒“道德标杆”的作用被淡化。1.3.广播 “居一室而知天下”,广播这一日渐消退的传统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土壤。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大学生用广播的越来越少。1.4.网络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着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早在几年前,高校还在为是否对学生开放互联网而争论,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网络的即时性、虚拟性、交流的便捷、海量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一条网线、几个路由器,就能让一个宿舍的所有人上网,且价格低廉。有的高校甚至整个校园都能无线上网,这给大学生上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1.5.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等。这些新兴媒体往往依托于网络,大学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容易成为新媒体的首批受众。目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1.6.校内媒体

大学中的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更多体现在大学生的参与方面。除了纯粹学习上的实用性之外,校内媒体的告知功能有限,大学生更看重校内媒体的参与制作过程。但由于校园BBS的双向互动性、自由度较大,接近性更强,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校园BBS的引导与组织功能凸显。二.大学生在现代信息传媒下的信仰危机 2.1.网络虚拟社会中“数字化的一代”

青年群体是网络社会主体,他们在构建着、扩大着网络虚拟社会,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土著居民。目前,80 后、90 后大学生作为网络新一代,是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最先体验者,能更加自主地进行社会观察,更加自由地表达思想,更有效地汇集公众意见。但是,大学生数字化生存正在改变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部分大学生重时尚轻传统、重物质轻精神、重享乐轻担当。他们痴迷于网购、网聊、网恋、网游、论坛灌水、人肉搜索和网络电影、网络小说等。他们沉迷上网、游戏人生,陶醉于网络提供的感官刺激,心情浮躁、精神空虚。部分大学生失去了青年学生应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追求和崇高信仰,变得越来越不关心身边的任何事、任何信息,包括自己的前途,只关注自己眼下的天地。2.2.电视娱乐节目的忠实粉丝

媒介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大众文化低俗化、泛娱乐化等现象。一些地方电视媒体为获得高收视率,节目低俗化、同质化,出现导向性偏差,给正处于理想信仰塑造过程中的大学生传递出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部分大学生已成为这类电视娱乐节目的忠实粉丝,他们热衷于选秀节目,相信一夜成名的神话,对于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缺乏正确的规划,追求上易急功近利。在婚恋观上受新派交友节目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财富人生”,信奉金钱“拜物教”,他们认为拥有财富和地位,就会拥有一切。节目中频繁出现的“宝马女”、“豪宅女”,给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强化了功利性色彩,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些大学生还模仿电视真人秀、八卦秀中的搞笑和八卦,生活态度极为消极颓废。受这类低俗化、泛娱乐化节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上模糊,打造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弘扬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精髓,重建青年信仰、重塑民族精神,其意义是非凡的。2.3.校园里的“手机微博控”

微博掀起了传播时代的微革命。当前,微博客作为最热门、最时尚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在构建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媒介互动与动员等方面能量不可小觑,微博实现了公民对于公共事务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是,微博也可能成为腐败现象滋生、不良思想和信息传播的新平台。如今,大学校园也悄悄兴起了“微”生活,微博成为继手机短信、QQ 之后,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微博控”大军中来。手机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大学生随时随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微博架起了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但是微博时代,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多元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新型网瘾。“微博控”们在虚拟世界中“活蹦乱跳”,在现实生活中萎靡不振,精神极度空虚。他们忙于在上课时间“织围脖”,甚至把“微博”当成情感宣泄、倾倒情绪垃圾的场所。微博的娱乐化倾向正在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方式。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玩微博、iPhone 及iPad等时尚交流工具和娱乐工具,对于政治、社会和精神文化等较少关注,这将会影响其理想信仰的养成。三.应该使大学生正确对待现代信息传媒 3.1加强舆论引导

当代大学生信仰正处在由崇拜泛化向信仰选择过度,由低层次的非理性信仰向高层次的理性信仰发展这样一个阶段,这是一个极具不稳定的阶段。现代传媒深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和信仰的构建,需要正确的导向。应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新传播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牢牢掌握新媒体舆论的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在进行信仰传播和舆论引导时,既要坚持导向的正确性和坚定性,又要强调引导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把握现代传媒语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引导对象的特殊性,坚持引导与渗透相结合。3.2 改进教育方法

在日趋多元的社会中,话语体系、舆论格局和修辞模式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和德育模式。从政治宣传向政治传播转变,从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向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转变。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理想、社会现实与未来理想结合起来。通过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开辟网络理想信仰教育阵地,创新“两课”教育方式方法,强化育人中心工作。重视现代传媒语境对大学生话语表达和校园舆论传播的影响,加强对校园新媒体文化的引导和监管。利用网络新媒体和校园新媒体文化,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功能,坚持把党的优良传统、崇高信仰和革命精神内化到大学生中去。3.3提升媒介素养 现代传媒发展日新月异,但当前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对传媒领域多元文化的不良影响缺乏免疫力,制约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当前,高校应积极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素养和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培养对媒介的主体性批判意识,自觉抵制传媒领域的“庸俗、媚俗、低俗”文化。作为媒介管理人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要善用、善管、善待媒体。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媒体的规范和对媒介行为的规范,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坚决遏制媒体行业“三俗”不正之风。要积极构筑传媒领域主流意识形态高地,防止西方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渗透,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结论

当前,大众传媒通过先进理念的传播、文化传递功能、监督功能以及娱乐功能的发挥等,对青年思想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同时,也不可否认,一些大众传媒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偏差,从而对青年的成长造成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消极影响,如何帮助青年有选择地接收大众传媒所发出的信息?如何加强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使我们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培养其对媒介正确认识、识别和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正确甄别、接收和利用媒介信息,学会积极地接触媒介,建设性地使用媒介,使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自己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几何教学的影响(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几何教学的影响(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 第三次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对现代物流的影响摘要: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在现代物流中,信息已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陆小红) 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感觉、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影响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影响 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借助现......

    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小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最终五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小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作者:苏 健 阮 波 贺 忠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2期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

    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是将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本、图形、语音、音乐、静止图像、动态影像等与计算机的交互控制互相融合,使计算机对多种媒体信息具有数据......

    现代远程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现代远程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现代远程教育不仅是教育理论的一大变革,也对教育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的影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学校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