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危机形势下学生的
金融危机形势下学生的 择业、就业教育和指导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前景和就业政策,掌握就业常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辨别和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困难,为将来的实习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就业的冬天
1、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影响
(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英特尔公司于2009年2月5日对外公布了调整其在华生产运营的计划,涉及上海浦东工厂、成都工厂和大连工厂。其中英特尔上海工厂将撤销,工厂产能被合并到成都,为此将有2000名上海工厂员工受到影响。
(2)松下2月4日表示,为了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巨额亏损,该公司将裁员1.5万人并关闭全球的多家工厂。由于日本、欧洲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导致消费者削减开支,松下预计截至到3月份的当前财年将净亏损38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松下财务主管上野山实(Makoto Uenoyama)表示,该公司计划在3月底之前关闭27家工厂,并预计至明年该数字会进一步增加。
(3)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将在2009年裁员1万人,将此前宣布的裁员人数扩大了1倍。
(4)一直因“天价高薪”而处于风头浪尖的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在年报出台之前再作惊人之举:由于经济形势恶化和公司业绩下降,自己2008年不领薪酬,与公司上下及全社会一起共度难关。上述薪酬范围包括:底薪、期权、奖金等各种形式的个人收入。
2、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1)千名硕士应聘卖猪肉 广州一家猪肉连锁店年薪8万聘15名“猪肉荣”,竟引来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前往竞聘。招聘已进入“四面”阶段,30名研究生猪肉佬据称将于下周三前后上岗。
(2)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而到2009年激增到611万。每年都在快速增加。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图为11月15日上万09届毕业生大学生涌入重庆市陈家坪展览中心参加招聘会,寻找工作机会)。
而应届大学毕业生还只是求职人群中的新生劳动力部分,劳动力供给包括:新生劳动力、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四个方面。2009年城镇需要就业的总人数达2400万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从上述信息看,这样的就业形势用“就业的寒冬”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问题设臵:为什么我国的就业形势会如此严峻? 原因分析: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英国诗人雪莱曾有诗句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危必有机,有挑战也必然有机遇,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就业带来寒冬,也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希望,踏着严冬的冰雪寻找、创造就业的春天。
二、就业的春天
1、国家的就业新政策
(1)十七大报告摘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2)“十一五”期间劳动保障部将重点实施五项计划和一项行动促进就业:“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技能岗位对接行动”。
(3)2009年2月19 日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召开了工作会议,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将重点做好7项工作:
①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更多拉动就业,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
②帮扶企业克服困难,努力稳定就业,通过落实五缓(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四减(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费率)、三补(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两协商(企业与工会或者职工双方平等协商)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保企业来保岗位,通过稳定劳动关系来稳定就业;
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实行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和提供创业咨询及开业服务,为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④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统筹安排就业;
⑤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改善就业环境,及时收集发布准确有效的岗位信息,提供免费的各项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⑦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管理和市场运行监测,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
国家的就业政策为我们实现就业提供了保障。但要实现就业更关键的要靠自己,那么怎样靠自己实现就业呢?我们把目光转向这样几个镜头。
2、就业准备三部曲
镜头一:今年已经是大四的小张来自甘肃榆中县,已经在上海读了三年大学的他即将面临就业问题。摆在他面前有三种选择:一是留在上海;二是回家乡;三是去其他地方找工作。思前想后,小张拿不定主意。
设问:如果你是小张,你会做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也许很多同学会选择在大城市、名企业工作。的确,在大城市工作有其优越性,如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就业信息量大,存在很多发展机会。但城市所能接纳的新就业人口毕竟有限,当很多人都涌向大城市时,竞争也就更加激烈。而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但发展急需各种技术人才。小张有来自西部对家乡非常熟悉,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如果能更新就业观念,把眼光放宽些,到乡镇去、到农村去、到小企业去,主动去寻找创业的机会,不是没有创业的机会。
就业准备第一部曲——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要树立职业平等观和竞争就业观,自主择业,采取多种方式就业,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会有所作为的。
镜头二:特殊的求职者
“无学历,有特长,年薪一元,谁聘我?”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今天,一些大学生四处求职碰壁,情急之下提出“零工资就业”。所谓“零工资就业”,就是指大学毕业时先到自己向往的用人单位去工作,不领取任何报酬,等工作一段时间通过用人单位的考验后,双方再商谈劳动报酬,签定用工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讨论:“零工资就业”可取吗?
其实,老师是不赞成“零工资就业”的。“零工资就业”者虽然找到了工作,但(1)从法律角度来审视,“零工资就业”是属于一种违法行为,我国的《劳
动法》明确规定,保障就业者的获酬权利,并确定有最低工资标准,即使是试用期双方也应该签定劳动用工合同,报酬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实习期的学生不适用)。(2)从市场角度审视。“零工资就业”严重扰乱了就业市场秩序。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不合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用人单位自然会利用“供过于求”这个机会,借机人为地不断提高招聘条件和录用门槛,以此招聘和录用更多的“零工资就业”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从而给劳动者就业难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零工资就业”的就业者廉价推销自己,甚至可以说是无价地“贱卖”了自己,其结果不但自己不能自立,还给其他求职者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3)从经济角度审视,求职者“零工资就业”额外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再回头看镜头二中“无学历,有特长”,这样的求职者能够找到工作吗?如果自身素质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很难顺利实现就业的。
就业准备第二部曲——正是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质。活动:“怀才不遇”
诸葛亮先生去一个公司应聘,公司主管说诸葛亮先生没有文化、不懂英语,也不懂计算机,就没有聘他。现在想让诸葛亮先生在你所精心选择的培训班接受培训后,顺利实现就业。提供如下培训班:健身班、财会班、英语班、电脑班、家政班、汽车驾驶班、心理素质培训班、礼仪培训班、交际口才培训班、职业道德培训班。要求:请你从中选出三个你认为诸葛亮先生最需要的培训班。
虽然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给诸葛先生设计了培训项目,但都是适应当今社会所必需的素质。现在的社会更需要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那要提高哪些素质呢?
就业者的素质:健康的身体(相貌、身体素质、身高、年龄)、较高的文化水平(学历、专业技能)、良好的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有口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有特长)、健康的心理(协作、团队精神、抗挫折能力)。
镜头三:毕业生小刘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并且制作了精美的应聘材料。在填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为了能以具有冒险精神及前卫形象而吸引招聘者,故意加上自己喜欢攀岩运动。但事实上,小刘对攀岩一无所知。后来在面试中,主考官谈到自己是攀岩爱好者,想与小刘切磋一些攀岩中的应急措施,而此时的小刘手足无措。当主考官发现小刘说谎后,非常生气,立即拒绝录用他。
讨论镜头三中小刘的行为。
调查显示,很多知名企业都把诚信度作为招聘员工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对工作的激情和责任,他们知道刚出校门的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没有成型,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从“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来看,“德”中的诚信最重要。
就业准备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努力寻找就业机会,积极参加实习就业。不要成为“啃老族”
“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放弃了就业的机会,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全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
“啃老族”的生活状态: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目前 “啃老族”主要有六类人:
一、毕业生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约占20﹪;
二、觉得工作太累太紧张,在家里很舒服。占10﹪左右;
三、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缺乏真才实学,总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占20﹪;
四、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占10﹪;
五、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
六、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讨论:年轻的 “啃老族” 怎样才能找到工作?
得出结论:对工作不挑剔、不嫌脏不嫌累;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文化和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
掌握了就业准备三部曲,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在当前形势下(金融危机影响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怎样突破重围,开创自己就业的春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作为课后作业布臵)
第二篇: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发展前景
第五个问题:企业发展前景不好(金融危机,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农民工的工作得不到长期保障,选择离开,离开的农民工大多数选择了在家乡就业
1、金融危机以来受欧美消费需求大幅下挫影响,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制造业重镇陆续发生工厂倒闭事件,其中东莞1-8月关闭外资企业640多家,占其外资企业总数的4.2%,当中大部分为制造企业。
2、伴随着金融危机而产生的制造业资金链产生压力,从而可能给银行带来两种债务风险:一是票据贴现和保理等业务将产生损失;二是部分企业可能利用包括破产在内的多种方式逃避债务。银行关于制造业企业的不良资产大幅增加,会导致监管层动用更严厉的措施针对制造业企业,使其资金链进一步紧张,从而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前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管理层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实行,银行缩进银根,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直接对制造业企业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3、新《劳动合同法》对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提高,对企业的生存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很多企业趁机“绑架”新《劳动合同法》,仍然执行原来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时间。
4、企业的变相裁员——带薪休假,但是薪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维持不了最低生活消费水准,因此很多员工撑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主动辞职。
5、当前我国经济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带动了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企业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但是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基调以控制通胀和保增长为主,存在人为压制价格的因素存在,因此企业不能依靠涨价来维持固定利润和解决自身生存需要,导致企业利润空间遭到进一步挤压和侵蚀。进一步加重了之前所说了企业倒闭破产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制造行业的发展受到冲击,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大量农民工选择了离开。
2010年第四季度,江苏省辖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岗位170.44万个,相比上一季度增长1.15%.与此同时,进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各类求职人员149.64万人,减幅4.51%.在上海,春节黄金周刚过,就有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回农民工,充分体现了上海诸多企业对农民工人才的“饥渴”.号称“鞋都”的温州企业普遍缺工也很明显,“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至20%的用工缺口。去年,一些温州企业已经因为招不到工人,只能减产”.据贵州省相关部门介绍,近期,贵州本土企业用工缺口达万人次,缺工现象十分严重,“现有2200余家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排队,等候安排进场招聘。同时,2月招聘会展位早在春节前就已经预订完毕,最早的空余展位已排至3月中下旬”.“今年湖北省劳务输出人数预计将收缩10%至15%左右,至少'缩水'100万。”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农村处处长李湘泉表示,该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至少减少60万。
第三篇:金融危机下延边地区劳务输出形势极其对策
金融危机下延边地区劳务输出形势及对策
By Z.F
【摘要】自2008年起全球金融危机全面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其冲击下世界经济危机虽然在世界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有所缓解,但其对各国经济的影响重大。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动了资源的流动,特别是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进而使得对外劳务输出成为延边地区的主导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延边地区的劳务输出形势延边州政府采取了多种对策应其影响。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 延边地区 劳务输出 对策 韩国 内部对策 对外政策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又是朝鲜族聚居区,其输出劳务具有十分优势,“十一五”期间,累计外派劳务人员2.7万人次,年均增长5%。实现境外就业人数年均10万人左右。随着中韩建交及双方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劳务输出快速发展起来,很多朝鲜族居民纷纷到韩国从事各项劳务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数量可观的货币收入,然后把这些收入汇入延边地区,形成延边地区高额的储蓄存款余额,刺激了当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劳务输出成为延边州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现在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劳务输出面对一定的压力,而延边地区的境外劳务输出业对该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研究延边地区境外劳务输出及对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金融危机之下,虽然世界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波及影响,但由于2009年11月1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郑重宣告:《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已由国务院正式批准。“长吉图”开发标志着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赋予了沿边开放先行先试的使命。对于吉林省乃至延边地区来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无疑是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如此大的形势优势下,延边地区的劳务输出还具有以下的优势:
第一、延边地处吉林省的东部,位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就地理位置而言,距离韩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最近。长吉图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长吉图经济先导区开发规划的启动,正在争取将图们江下游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将再次把延边推上东北亚国际中心的位置。这样的地域优势必然会变成强劲的经济发展优势,也会变成对各类高端人才的吸纳优势。
第二、延边是中国朝鲜族聚集的地区,朝鲜族人口比例国内最高。由于朝鲜族语言与韩国的语言相通,加之文化相近,因此为学习消化韩国的先进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言与文化是降低对外学习成本、加快学习速度的先决条件,这是延边地区的独特优势。
第三、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党的民族政策正确领导关注下,延边的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都发展很快,延边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大学生和人均高中生,都远超出金国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大学生所占比例等,也都名列全国前茅。目前全州已经普及高中教育,这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是屈指可数的。发达的基础教育,提高了延边地区的文化素质,这是开发人力资源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延边地区的劳务输出形势在金融危机下将依旧保持着良好平稳的发展,但延边地区的劳务输出形势由于某些局限因素依旧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输出劳力没有确切的保障。输出劳力大部分为分散出境,一般无政府组织及一些必要保障。在境外如韩国,两国的文化相似但依旧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国家性质也存在本质性的不同,致使劳务所遇见的问题会有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法律法规,甚至由于不能很好地了解熟悉其运作的过程,很可能在报酬支付,工作制度方面遭到制约与权力侵害。
第二、输出劳力以低技术含量劳力为主。输出劳力不能被充分利用,外派劳
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技术层次总体较低。劳务输出以劳力为主,含有小成本经营等,但没有高新科技上的长足技术性发展,导致了延边地区的劳力输出发展的局限性,限制了延边地区在这方面的经济的长足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必须采取对应措施来保证延边地区的劳务输出。
首先,对外加强与外国政府及民间团体的劳务合作,积极开拓外派劳务新领域,扩大劳务输出规模。需进一步研究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依法推进对外劳务输出工作。政府引导保证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劳务输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简化出国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在营造对外劳务输出的宽松环境的同时,还必须保障出国劳力的人身权利及收益。
其次,对内进一步完善劳务经济合作机制,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外派劳务综合培训基地,提高外派劳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技术层次,打造延边劳务输出品牌。将劳务输出的群体提高到人才段位。
另外,政府须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劳务输出的健康长足发展,通过宣传与培训引导劳务归国人员转变理财观念和生活方式,加大产业项目投资。不单依赖于劳务换取酬劳的形势。以多种方法,促使自我收入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根据延边政府的规划安排,劳务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需要以政府的名义同国内外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同,然后委托培训单位进行培养。中期阶段:允许有培养规模和资信的培训机构去同国内外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同,逐渐向市场化发展。后期阶段:完全引入市场机制,全部由培训机构自主决定培养方向和重点,政府只负责监管,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内部恶性竞争。
在党和延边州政府正确领导,在延边州各界人民群众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对延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怀下,由于“长吉图”区域发展的规划下,延边地区的劳务输出形势在金融危机下也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赵松淑;延边州朝鲜族自治州特色主导生产的发展战略【D】;中央民族
大学;2009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边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五”规划纲要的通知》李龙熙;2009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延边州政府;2009 4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2009
第四篇:金融危机下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研究
[摘 要]心得体会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遇寒潮,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凸显,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也充满变数。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特征,结合社会对他们的新要求,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充分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提高专业素养以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各行其职共同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商务英语本科生 就业形势 专业素养
一、前言
1、金融危机的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相比 2008 年,世界经济 2009 年下降了 0.8%,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经济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1]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 2008 年也放慢了0.9 个百分点。“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虽然当前中国消费者信心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消费意愿却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只有43%中国消费者认为现在是消费的良机。
[2]
2、金融危机对商务英 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8 届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超过100 万,2009 年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为 611 万,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630 余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3]
同其他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招生基数大,毕业生人数超出社会需求人数。
[4]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冲击,企业的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根据一次有关“商务英语本科生就业”话题对部分企业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大幅下降;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企业钟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及就业特点
1、毕业生专业水平同质性高,男生数量少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接受一样的教育,包括师资和教材。由于学生智力水平和用功程度基本相近,导致学生专业水平相当,同质性现象普遍,不能形成能满足各行各业、各层次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格局。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悬殊较大。据统计,女生人数一般要占到学生总人数的 80%以上,甚至更高。而且,从实际经验来看,大部分女生的专业成绩要优于男生。然而,企业对男生,特别是成绩优秀的男生的需求度相对较高些,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需求与商务英语人才生源不匹配的问题出现,最终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2、毕业生有语言特长,涉外工作有优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课程大部分和英语语言相关,他(她)们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得到了专门的训练,具备语言特长。另外,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他(她)们对西方历史、西方文化有较多的接触,还有与之相关的礼仪知识与沟通能力都得到增强。平时经常与外教、留学生以及外国友人的沟通交流也提升了自信心,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敢于用外语表达可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特长及独特优势使得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他们期望将所学的语言特长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语言优势。客观上来说,语言只有在应用中才能逐步领悟,才能成熟驾驭,否则遗忘的速度会加快。这种心理导致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局限性较强,不愿涉及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的一些职位,例如文秘工作、行政管理岗位等。这种情况也影响
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受青睐目前人才市场对工具型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已明显下降,具有扎实的商务英语功底同时又具备法律、金融、计算机、通信等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备受广大企业青睐。用人单位希望在雇佣最少人数的情况下,产生最积极的工作效率,节约运行成本。
但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差距的出现也最终导致雇佣与被雇佣方不能达成合作关系。
三、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建议
1、学生当自强:学生自我成长尤为重要(1)专业要过硬现今,大部分高校都把英语和计算机列为必修科目,对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更有甚者,部分高校仍将大学英语成绩与学位的授予相关联。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日趋见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大幅提高,甚至部分优秀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远远超过英语专业普通学生的水平。
在这种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要显示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就业市场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很显然应该在大学期间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锻炼自己技高一筹的语言应用水平,尤其要提升英语口语表达和英文写作能力。
(2)拓宽知识面中国农业大学胡友珍教授告诉学生:“商务英语人才要海纳百川地,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目前人才市场上,对工具型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已明 显下降,缺乏主体性知识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因只掌握一门工具性学科而就业疲软。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更应广泛涉猎书籍,拓宽知识面,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试问一个了解法律、金融、医学、天文、机械、美学和文学的英语人才走到哪里不受欢迎呢?
(3)注重德才双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虽然社会在发展变化着,但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从来没变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这样,光有一身本领而人品低下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
[5]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注意提高自我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并付诸实践,才能实现德才双修。
(4)端正就业观据笔者在本校不完全统计,80%~90%的商务英语毕业生期望在华东地区大中城市工作,而在这部分毕业生中期望进入外企、知名民营企业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又占到 80%。这就说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在西部、在农村、在小企业同样可以锻炼人,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2、高校找对策:高校助推学生成长(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强化第二外语学习虽然各个高校每年都会修订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计划,但高校受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制约,进行课程改革的权限被压缩到很小的地步,课程设置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和滞后现象很严重,课程科目和课时安排不合理。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确保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又能体现其实际应用能力,将语言的应用领域与就业方向或学生兴趣、特长结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应该强化第二外语的学习。通过保证第二外语的学习时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保证学习效果。据了解,部分高校的第二外语形同摆设,学习时间和强度不够,导致学生第二外语应用水平几乎为零。
(2)合理选配专业任课教师,引导学生热爱专业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准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在专业学习上有所作为,学生能力能否得到提高。据调查,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英语专业,而且 80%以上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鲜有老师有实战经验,几乎没有老师在外资
企业从事过外贸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老师担任操作性较强的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从书本到书本,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想而知。
另外,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讲解,杰出校友举办的讲座,专业知识竞赛,实地到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见习、暑期实习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找寻自身与社会需要的差距,增强专业学习的紧迫感。
(3)培养学生技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只掌握英语这门工具知识,没有其他技能,是在就业中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应当鼓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熟悉掌握一门自己感兴趣的实际应用型专业知识,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将社会需要和高校特色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为主的校内教育和直接获得工作实践经验的校外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4)加强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学生一入校,就应该给予学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强化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学生面临就业时,给予就业指导,帮助其分析就业形势,把握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规律,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一条龙就业服务。学校应该鼓励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培训,以胜任就业指导咨询工作。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当今世界生活节奏快,人的心理压力大。尤其是大学生处于由象牙塔向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心理较为不稳定,毕业生尤其如此。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也可以培训各学院的辅导员使之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就业心理咨询可以为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情况,排疑解难,解开毕业生的心结缓解压力,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模拟招聘会。
3、政府多扶持:履行政府职能(1)政府要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工作商务英语人才是一个地方的重要人力资源,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掘,使用得当。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加大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扶持和关心力度,高度重视,使之成为当地外事活动、外经贸活动的主推手。
(2)提供实习机会、建立外语人才交流平台通过学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三方合作的方式来增加在校生的实习机会,延长实习时间。这样既有利于毕业生熟悉就业环境,了解工作流程,体验作为社会一个齿轮运转的感觉,为将来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也为企事业单位带来了新鲜活力。以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实战前演戏的机会”。
各级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为外语人才提供就业咨询、职介、外语人才培训等服务,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外语人才的专门交流平台。
(3)对已经就业的商务英语人才追踪服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仍然面临着适应新岗位、协调各方关系和面对生活压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地方政府对外语人才多加关怀,财力充裕时给予在职培训,可以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对该专业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语
中国经济正如一架加满了油,载满了乘客的巨型客机,起飞在即。
[6]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要了解金融危机给自身就业带来的影响,根据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要求的变化及时对目标做出调整,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心得体会增加职场上的竞争筹码。随着高校的教育方式改革的推进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将逐渐提高,也为促进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参考范例。
参考文献
[1]季铸.2009-2010 中国经济分析展望报告(CEARO2010).中国对外贸易,2010-3-15
[2]中国消费者信心提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中国经济时报,2010-05-06
[3]张学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全力以赴做好 2010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1)
[4]赵本纲,吴娜.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知识经济,2010-01-01
[5]邢婷.外语专业:就业寒流中自知冷暖《.中国青年报》,2005 年 6月 28 日[6]韩秀云《.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第五篇: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其对策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其对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5-26 16:41:00 ]作者:李亚临 郭雷 王迎会编辑:studa20
【摘要】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机会的缩减与大学毕业生的激增使得当前我国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就业观念和心态、应对危机方式均呈现多元化特征,择业取向异质性较强。因此,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就业服务合作供给机制,积极创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制度环境,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的提供实践导向的就业服务,深化准就业政策,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大学生待业期,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实现公平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取向;政策认知;就业服务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挑战
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始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剧烈的外部冲击。金融危机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对我国就业形势构成严峻挑战:
外需缩减效应。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经济增长衰退,失业上升,居民家庭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和储蓄增加等现象,发达国家的进口收入需求效应随之显现,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推迟或取消,影响此类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在外部订单减少和人民币升值效应影响下,不少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或国内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条断裂的危险和亏损、倒闭的威胁,不得不削减生产或关门倒闭,从而造成了就业问题。投资流失效应。我国是全球吸收FDI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的下降,也降低了投资盈利预期,导致外商投资拉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减弱。出口滑落带来出口企业和制造业的开工不足,诱发投资进一步下降,加大了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负面影响。
间接减损效应。由于外需出口缩减和直接投资下降,为货物贸易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也遭受影响,比如外贸服务部门、国际金融和国际结算等部门。同时,国外游客数量减少和跨国公司节约旅行开支,都对服务业贸易和本地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出口下降还通过乘数效应放大了对投资、消费和总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消费者对经济缺乏信心,而导致国内需求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投资与消费的循环低迷。
与此同时,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测, 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在2008年559万的基础上增加50万人左右
据推算,如果2009年我国实现8%的经济增长,将创造900万个工作机会,但仅仅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有610万人。学者武毅英在对经济增长、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之后,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其次才是高校近年来的大幅扩招。基于理论和现实可以推测,金融危机下就业机会的缩减与大学毕业生的激增,加上金融危机本身的不可预见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进入异常严峻时期。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认知
2.1 大学生对金融危机持续时间的判断:在对某高校的问卷调查中,问卷主要通过询问
“您认为,当前这场金融危机还将持续多长时间”来调查大学生对金融危机的判断。调查结果表明,62.83%的被试者认为金融危机将在“一年到三年”内结束,11.05%的被试者认为“一年之内”结束,还有22.19%的被试者认为金融危机将持续“三年到五年”,仅有3.93%的大学生选择“五年以上”。
2.2 大学生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就业影响的判断:在问到“您认为,金融危机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时,如图表2所示,56.2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大”,19.91%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19.09%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3.4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小”,另有1.28%的大学生认为“没什么影响”。
图表2
2.3 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信心:在回答“金融危机下,您对自己顺利就业的信心如何”时,如图表3所示,大学生群体的分化比较明显:48.03%的大学生表示“信心较小”,40.05%的大学生则选择“信心较大”,另有6.69%选择“没有信心”,4.95%则表示“信心很大”。
图表3
2.4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2007届大学生在毕业时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比率为55.8%,大大低于半年后的87.5%,说明就业现实需要部分学生承受一定的待业期。这一统计数据是在2008年3月份收集的,当时金融危机尚未爆发,经济运行景气度较高,如今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又随着毕业生增多,预计将有更多的毕业生延长待业期,这将增大这部分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对其所能接受的择业时长有一定影响。
在被问到“您毕业之后,愿意最长花多少时间来找工作”时,55.6%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长找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之内”,有35.87%的大学生愿意花费“6个月到一年”来找工作。总体来看,约90%的大学生难以接受毕业后一年内不能找到工作的状况,这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普遍比较迫切。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全国2007届本科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预期月薪平均水平分别是1677元和1316元。事实上,由于高校扩招以来的日益剧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的就业薪酬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9月,中华英才网公布了全国应届毕业生2005-2007年现金收入市场平均水平,2006年比2005年同比下降4.5%,2007年又比2006年同比下降7.1%。三年间,应届毕业生的年收入缩水了3159元,已经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所以金融危机的来临并没有导致学生预期月薪的大幅降低,1000元是90%以上大学生能接受的月薪底线。
2.5 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2008年)》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仅为1.2%,而目前将自主创业作为毕业后首选打算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41%,表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有逐渐倾向于自主创业的趋势,但自主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6.94%的大学生“还没有明确打算”, 这表明部分大学生缺乏自身的职业规划,对毕业后的打算比较茫然。
图表4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2007届大学生在毕业时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比率为55.8%,大大低于半年后的87.5%,说明就业现实需要部分学生承受一定的待业期。这一统计数据是在2008年2月份收集的,当时金融危机尚未爆发,经济运行景气度较高。综合职业搜寻理论和此调查数据,可以推测,随着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将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离校时成为失业搜寻者,即进入待业期。本次调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设计了关于待业期择业取向和政策需求的问题。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对策
3.1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配套政策:从1998年开始,我国确立了新时期“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这一就业政策充分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也明确了政府负有促进就业的公共责任。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还受到经济金融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文化政策等若干不同政策分系统的影响。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到中小企业工作有着较强的意愿,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数据显示,全国2008年上半年
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这与国家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生存越发艰难,只有通过金融、财税、管理服务等多重途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才能最大程度使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功能。可见,促进就业政策效果如何不仅局限于就业政策中的条款规定,而且需要就业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系统的相互协调。政府作为就业政策和服务的主导提供者,其重要功能在于构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制度环境,设计实施有效的激励结构,只有这样,政府出台的直接促进就业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3.2 分层分类对大学时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取向、政策需求等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学历层次、家庭收入、专业、性别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意味着有效的就业政策应基于细分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制定和执行,应有针对性地考虑不同学历层次、家庭收入、专业、性别的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覆盖到更多的大学生。本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大学生、家庭收入和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大学生有较强的意愿到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乡村基层就业,因此政府应制定详细的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工作的政策,为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提供基层就业岗位,引导以高职高专和本科学生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到中西部、乡村基层就业,并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和福利保障。此外,政府和高校对于文史专业大学生的隐性就业情况应予以重点关注,从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规范和保护。
3.3 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加强合作:金融危机下半数以上大学生对于顺利就业的信心不足,也有半数以上大学生仅能接受6个月以内的待业期,这从两方面说明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心态急切。这就要求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加强合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和缓解压力的服务工作。大学生待业期间的就业服务是薄弱环节,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我们建议,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将就业服务延至大学生待业期,特别要注重通过各种组织化手段,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待业期间大学生的择业问题和心理压力,缓解大学生在待业期的心理焦虑,并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疏导可能由此导致的行为失范和群体事件,防止金融危机通过就业问题传导成为社会危机。
3.4 运用政策手段,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然而,由于户籍关系、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教育环境、性别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大学毕业生面临不同的境遇,在上述因素中占有利地位的成为就业中的强势群体,反之则是弱势群体。本次调查表明,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文史专业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就业观念更务实,就业期望更低,成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而随着就业形势的紧张,求职成本也越来越高,择业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就业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所拥有的就业机会、资源也会更少,这将加大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因此,国家应当完善立法,加大纠正和惩治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力度,政府部门应制定保护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在就业中不受歧视的具体政策,切实体现公平正义。针对弱势群体大学生有更高的意愿到乡村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情况,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予以鼓励和引导,并对大学生的收益差进行制度化的合理补偿。
3.5 促进高校教学内容和就业需求接轨: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而目前高校教育的内容体系、知识结构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广泛存在,这就要求高校推进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得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视野、心态各方面能充分适应以企业为主的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应当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见习经验为主,积极搭建大学生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沟通、获得丰富就业信息的服务平台,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与现实相适应的能力、视野和心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陈光金.力挽狂澜:中国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2008~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发展预测总报告[A].[2]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李春玲,王伯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A].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 莫荣.2008~2009年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A]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