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所谓情感教学法
浅析新课标下英语的情感教学
关塘中学
李翠兰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总是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而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带有极强的游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老师应该用情感去调动学生的上进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这就是情感教育教学法的核心。
所谓的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愿望、体验、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的人。
传统英语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要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独立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并未入心,久而久之,就把学习看作了一种负担
新课改的实行更加体现了英语是一门技能语言,不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更要运用它去表达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学好。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简单地说就是用英语进行交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目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状,根本无法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在教学上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人才素质和整体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模式。在渗透情感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互相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从而产生极大的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发现和主动发展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要把情感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的情感、心理状态和个性以及对学生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而情感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故在每一堂英语课上,教师都要营造浓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表现出高尚的教学爱心,用微笑对待每个学生,保持高昂的激情,就会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保持旺盛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每个教学步骤中。
第二,、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师生交流。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质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仅仅是导演,启发学生进行实际生活表演,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放下架子,真诚地深入学生生活底层,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偏常生,认真听取这些同学的意见,那么教师本身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大大提高。教师要信赖每一个学生,信赖的前提是尊重。教师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第三,. 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美国作家翰生说:“自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首要条件。”古罗马政治家及哲学家西塞罗说:“唯有信心,才能使心灵坚定信念,迈向伟大而荣耀的奋斗历程。”的确,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一个人成就自己的一种美德。世间没有一个缺乏信心而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借用表情、眼神、嗓音等非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友爱,特别是“后进生”列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是要鼓励他的好行为。”教师的不断鼓励,会激起后进生心底的层层浪花,在学习与生活中越来越积极主动,对一些事情开始充满信心,也就在这一刻他们才真正认清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从未有过的坚定信念。
第四、激活课堂气氛,体现愉悦感。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友好的师生关系等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由此学生便提高了审美情趣。现行教材中加入了大量体育类、音乐类、人文类、地理类等等内容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话题和课文,运用这些材料优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上课时自始至终能保持较高的激情,这些高涨的情感本身就是最好的情感效应。学生即体验了情趣美,又在和谐的氛围中完善了人际关系,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得到很好地调适,学习的潜力也得到了最大可能的发挥。同时还完善了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的理想。
情感教学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情感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使用多种手段,关键在于更有效地传情和激情。总之,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教学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感受到了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只有重视学生情感,加强情感教学,通过多种途径激发情感的要素功能,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教师要调控教学情绪。英语教学呼唤情感,让情感充满课堂,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第二篇:所谓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3]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启与发的辨证关系是互为因果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教师就要启而得法。借用我国近代的伟大教育家叶圣陶的话来说就是“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误区
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深刻批判背景下产生的,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启发式教学法,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可导,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了一些不足。
1、误区之一——结果启发式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果启发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个特定的问题,教师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正确答案,而学生头脑中还没有,于是教师就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千方百计的把正确答案问出来,便自以为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
这种“结果启发式”忽略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重要因素,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势必造成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往往会产生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提问他就会答,离开教师提问他就不会答。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深入,最终引导至正确结论。但这种方式势必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如果遇到较复杂的问题,一旦离开了教师的提问,学生往往就不知从何处入手了。
2、误区之二——“提问”即是启发
启发式教学法发展至今,仍有一些教师只将其简单理解为提问,不管问题简单与否,课堂提问是每节课的惯例,盲目的认为“提问”才是真正的启发。其实,这种情形也可归入结果启发式教学法的大范畴,在此将之细化了。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启发式教学法”的例子,讲的是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啊?”提问甲同学,甲回答:“分为六段”,语文老师摇摇头,“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乙同学说:“分四段”,老师仍摇头,这时大家一起回答:“分五段”,老师高兴了,“完全正确”,心想:启发式教学法真是好用啊!看到例子中的语文教师自以为是的“启发式教学法”,我们未免觉得荒唐可笑,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事例确实存在着。
3、误区之三——“少讲多练”
有许多人把启发式教学法理解为“少讲多练”,甚至有很多教师每堂课都按一定的时间比例来划分“讲”与“练”。
如果这一堂课是教师讲到底,没有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练习,就认为这是“满堂灌”。是不是“灌”,客观的说,衡量的标准是看学生有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能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出一个问题思维情境,即使一堂课讲满四十五分钟,也是好的方法;反之,只灌了二十分钟,后面做了二十五分钟的练习,那也是形式上的练,不过是灌的延续罢了。[4]
三、现代启发式教学法的几个关键
1、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和出发点。按照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是随着学习层次的深入而获得的。学生利用他原有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与新的知识进行相互作用,或者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丰富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者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顺应新的知识,从而使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首先,教师必须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地位来安排讲授系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一个好的教学结构是把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结合起来考虑而后形成的。教师毫不费力的觉察出来的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探索这个领域的学生来说,却可能是十分隐晦的。“一个完全新的经验,由于它和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毫无关联,因而毫无意义时是没有兴趣和不被同化的”。[5]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站在初学者的地位来安排教学。
其次,教师站在初学者的地位来安排教学,不能抱住教材的顺序一成不改。因为教材的顺序主要是按照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阐述问题的,他与初学者从事物外部入手,由近到远,由表及里探索知识的顺序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突出教材重点、难点的同时,将教材及其它有关知识熔为一炉,采用新颖的编排体系,运用多样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因此,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站在初学者的地位来安排教学序列,要求教师既要考虑初学者的现有程度,接受知识的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又要考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期造成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所学知识之间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才能维持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形成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佳教学结构。
2、分析学生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转化的过程
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有了透彻的分析,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落差,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设置平台,使新、旧知识之间成阶梯式梯度,这样便分解了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难度。对学生来讲,分步式训练更易于掌握;对教师来讲,也更易于引导。就像跳水运动员训练跳水,起跳、腾空、翻腾、入水,是一个完整的动作。但是如果教练示范了这个完整的动作,立即让运动员去做,他做不了。只有把这个完整的动作分开来,怎么踏跳,怎么腾空,怎么翻腾,怎么入水,一个一个的训练,最后再连贯起来训练,运动员才容易掌握。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地基没有打好,建个空中楼阁,即使能办到,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毫无实际意义。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三言两语直接向学生介绍概念,然后立即让学生运用概念解答数学问题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这事实上是在学生没有真正获得概念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运用概念。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富有成效的。[6]而反过来,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理解概念,那么运用概念就容易多了。
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梯度”的把握,分阶段对学生加以训练,最后再连贯起来。在每一个小的阶段,针对所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巧设疑难,恰当引导。“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另外,设置悬念也是引导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波澜起伏,回旋跌宕。[7]最后,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专门的机会进行知识“组装”,即综合训练。这一阶段是由教师启发转向学生自我启发的关键,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换。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设计“自我提问单”,使学生按一定的程序自己提问启发自己。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能力。
4、少精多博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要让学生获得一桶水,教师只需直接给予学生一杯水。这就是少精与多博的辨证关系。
任何一门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许多门知识相联系的。教师要向学生传播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本身必须掌握与这门学科知识有关的其它若干知识。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中有“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懂几分,讲几分,没有足够的储备知识,就不能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才尽词穷,无法应付。所以,教师必须努力进修,扩大知识面,特别要注意汲取当代有关科学的新观点、新材料。备课时,对于某个问题的教学,必须掌握大量的丰富的有关材料。教师知识渊博,对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的理想,发展学生的智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教师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恨不得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以为在课堂上讲得越多越好。其实,这样做的结果,适得其反。不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学生并不能全部接受。只有少精,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学去获得多博的知识;只有少精,才能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问题,不致被过重的教学内容压得喘不过气来。应当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去创造。因此,要让学生获得的知识多一些,教师教学时,就要教得少一些,但要教得好一些。
5、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仅给予“对”或“错”的回答,而要启发学生反思其思考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从中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指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加以即时的有针对性的校正,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同时,对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倾向,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四、结论
现代与未来的教育,是寻求知情意、真善美完满人格的发展,培育与发挥人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这不仅是真善美合一的完满人格的本质规定,也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客观要求。因此,着眼于和着力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统一,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协调互补,成为现代乃至未来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模式。启发式教学所树立起来的理性的、人本的、民主的、主体性的教育精神,反映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规律,因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愈发昭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的真理性,它的教育精神成为现代教育乃至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
启发式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基本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它作用于各个具体教学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哪里有教学,哪里就有启发式模式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自古以来各国、各个时代的数学教育实践证明的基本教学模式。简要地说,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的结果的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原则,它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基本模式之一。
具体操作程序:教师提出某一个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它,并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即知识与思想方法);然后教师再提出一些与前述问题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引导,逐步解决,从而形成整体经验。
2.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预先评价的方法将学生从事发现时所需要的知识在其脑子里组织起来,并使学生按引导的方向进行脑力活动和思维操作。
(2)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时有不同的启发方式: ①归纳启发式
归纳启发式是以归纳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显著特点是从具体到概括或者是从特殊到一般。在归纳启发作用下,学习者运用直观法(和一些逻辑方法)把他所观察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有关条件、技巧或者解题方法的共同性质加以概括,形成新知。
归纳启发式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如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可以通过若干个具体例子来启发发现。在运用归纳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当确实让学生得到所有必要的具体情况,使他们能有所发现并进行恰当的概括,应当给每个概括提供多个不同的例子,使这种概括得到充分说明。并且,为了避免不恰当的概括,还应有反面的例子。
②演绎启发式
演绎启发式是以演绎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特点是从概括到具体或者是从一般到特殊。在演绎启发式的作用下,学习者运用逻辑方法(和一些直观方式)去构成一个以抽象概念和其他概括为基础的概括。
演绎启发式首先指明欲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自己的问题空间,然后运用预先评价方法确定学生是否具备进行演绎启发所必要的技能、知识、概念及原理,这可以通过全班讨论等方式进行,然后着手引导演绎。演绎启发式比较适合于从定义、公理和其他定理推导出新定理或组织新定理的证明,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因为演绎需要运用数学逻辑和抽象概括。演绎启发比归纳启发需要更多的时间,更易于陷入困境,这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引导性问题或其他暗示)。
例如,讲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后,可以演绎启发学生得到三角函数的关系。首先就应表明目的:寻找各三角函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若中间发现不了平方关系,教师可给予暗示,让学生注意关系式。
③类比启发式
类比启发式是借助类比思维进行启发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确定各种对象或者现象之间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相似为基础的。它既不是从概括到具体,也不是从具体到概括,而是从相似的一方到另一方,是从具体到具体,从特殊到特殊。
类比启发式是一种很重要的启发方式,它要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引导出所要研究的数学对象的类比物(依据某类相似性),进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类比进行探索活动,引导他们寻找相似的现象、属性和性质,查明结构的相似性,进而进入类比推理,建立假设,并加以检验。可用于类比启发的内容很多,如分式的性质可由分数类比出来:
第一步启发:提供已知的类比结构。师问:(1);(2)。
这两个等式是怎样从左到右的?应用了什么性质?
生答:(略)第二步启发:发现未知的知识结构。
师问: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我们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通分或约分,那么,在分式的运算中也需要通分或约分,分式有什么性质? 生答:(略)第三步启发:应用新的数学结构,进行思维同化。师问:(1);(2)。
这两个等式是怎样从左到右的?应用了什么性质?
生答:(略)。
同样地,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由等差数列类比,立体几何中许多定理可由平面几何类比出来等。
④实验启发式
数学虽非实验科学,但观察和实验同样可以用来说明所研究的对象的某一数学性质或者对象本身,可以用来判断所研究的性质是否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察和实验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1986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也提出“有必要去选择那些鼓励和促进实验方法的数学课题或领域”。的确,有些课题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结论是很有效的。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度量、拼补或旋转)。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实验研究问题,如探索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并且通过对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操作,进行数学的发现。
在运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需做三项特殊活动:第一,布置或准备实验材料,若是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应事先安排好学生按要求制作实验材料;第二,制定上课期间组织和使用的计划以及监督学生实验活动的计划;第三,教给他们如何有效地操作。如有必要,可提供给学生如下活动程序:确定问题,决定准备做什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找出典型关系并进行概括:陈述你的收获;分析和评价你的方法和过程。
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度量直线和角,比较几何图形以及用纸构造和折叠出图形,发现平面几何中的许多定理。近年来,江苏常州教研室杨裕前等人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运用实验启发式进行教学,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不论采取何种启发方式,教师应当引导与协同学生把启发所得到的结果组织成一个可理解的、有用的结论,并通过应用把它与有关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到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而且应使学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表现为启发式谈话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影响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态度。当学生因启发而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开始把那种按“现成的指示”一步一步地工作看成是乏味和枯燥的事情。在课堂上或在做家庭作业时,一旦独立“发现”题目的某种解法,就会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时刻。如果某种作业,可以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方法,学生对这类作业的兴趣就会明显增长。
当然,我们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可能所需的教学时间较长,所以不可能在每节课上完全采用这一模式,而是结合教师讲授模式或其他复合模式来实现教学任务的。
讨论式教学法(资料)
什么是讨论法?
(1)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讨论法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何内容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或辩论等,进行只是何思想的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以求辨明是非、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认知能力。
(3)讨论式教学法是和讲授式(或称演讲式)教学法相对应的概念。顾名思义,与讲授式(或称演讲式)教学法不同,讨论式教学法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做法,它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有学者指出,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指以讨论为基本教学方法的教学。[2]这是个较为简洁的定义。展开来说,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甚至包括进行适用于讨论式教学的教材的编撰),学生经过课前预习思考,在课堂上经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定总结,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教学流程:
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
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保证。因此,定题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在拟定这些问题的时候,基本遵循了下列几个原则:
1、具体性、准确性原则:好的讨论题首先必须表述准确,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其次是具体,有代表性。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设计问题主要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具有讨论的价值,题目要源于基本教材,但要适当高于基本教材。
2、启发性原则。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并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
3、量力性原则。讨论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要选择那些难度适宜,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不同层次的讨论题要有不同的深度。在遵循量力性原则基础上的讨论,会使学生参与的面广,同时又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4、兴趣性原则。在选择讨论题的时候,要注意适当照顾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想的交锋就会积极、主动。当然,鉴于宪法学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可能不是每次讨论都能够遵循到这个原则。但是实际上,和枯燥乏味的讲授式教学相比,学生对讨论本身就已经有足够的兴趣。
5、师生共同参与原则。在进行课堂讨论题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如果有可能,应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讨论题的设计,学生还可就讨论的时机、讨论题的表述、讨论的方式等提出建议。
讨论法的优缺点: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实现民主教学的有效途经。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发展包括持续不断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民主和讨论都隐含这样一些过程:奉献与索取,讲述与倾听,言语描述和亲身经历。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开阔视野,加强相互理解。讨论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因为只有同他人商量之后,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增强民主的天性。
具体来说,可以把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心胸博大,多方听取和思考他人意见,并容易理解他人。因为,讨论所不可替代的优点就是给人们提供了开阔视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机会,讨论可以使我们暂时忘记自我,得到许多新的体验。
第二,讨论式教学还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为讨论要求参与者思考问题时,既要变通又能应对突发事件。一些人害怕讨论,就是觉得自己很难应付针对他们的发言所提出的众多质疑。既然自己不可能把自己的想法构想得非常完美,使每个人对自己所讲的各个方面都非常满意,学生自然就会想到自己讲的肯定会遭到别人的挑战,辩驳乃至否定,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的点子,或用全新的观点来反击对方,正是这样才加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灵活性的思维恰恰是我们非常需要学生应有的学习品质。
第三,讨论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因为,在真正的合作中,人们会共同努力来互相帮助学习,并创造出一种比他们个人精力总和还要大的精神力量——竞争。有时候讨论是力求达到共识的,但这不可能轻易就能达到。共识并不是只要接受所有人的观点就可以了,它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发言,争论及妥协。在某种程度上讲,达成共识的观点既超越了个人观点又融合了所有人的观点,事实上,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第四,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在一场讨论中,学生不仅要顾及其他人不同的观点,还要思考某个专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养成综合分析的习惯,从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2)讨论式教学会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效率不能保证,并且对于一些问题,教师无法控制其总体流程,有些讨论流于形式,没有办法让学生行成新的见解。
思考问题:
讨论法适合应用于怎么样的课堂呢?
答:我觉得讨论法可以应用于任何的课堂中,因为两难问题等在任何的学科都会出现。
讨论法在中小学真实的应用情况如何呢?
答:据我了解高中,尤其是三年级应用得非常少,基本不用,而开展情况视教师教学风格所定。
第三篇:所谓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与高效课堂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操作简便,适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实践效果良好。第一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教师的创设提问非常关键,一般要体现两个原则:
(1)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提问,这样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掌握了。
(2)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第二步,自学思疑、横向议疑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采取自学的形式通览教材,理解、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显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一般学生不能独立的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老师不能有计划地提供学习内容,恰当地引导,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学。问题式教学法创设疑问在先使学生能够在疑问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求和思考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 划杠,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敞开思路,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2.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所设
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第三步:充分解疑、总结收尾 这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但绝不是机械地回答所设问题。为了充分地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有关材料,一方面,丰富课堂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从中体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如何使问题式教学法落到实处
一、问题的质量是关键。
二、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关系
三、问题要切中要害,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掌握了问题就掌握了课堂的主导权,掌握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使问题成为课堂的推进剂,伴随着问题的解决知识得到了掌握,知识体系得以形成。下面以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例做以说明。
第四篇:所谓梦想情感美文
他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小小年纪,私定终身,山盟海誓,不在话下
海角天涯,非君不嫁,非尔不娶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他曾以为她是他全部的梦想
而后,她嫁于一高官之子为妾
梦已碎
遂,颓废不堪,终日与酒为友,靡乱堕落
一穷二白,终拥有不了明媚的未来,无论是关乎爱情,亦或是人生
幸得朝廷招兵,而他饱读诗书,更有一身好武艺,遂应召入伍
从小卒做起,敢打敢拼,策马扬鞭,驰骋沙场,略施小计,便叫敌方万劫不复
屡立战功,扶摇而上,官至极品,位任将军
却始终一人
他以为高官厚禄,无人能挡,便是他的梦想,心中暗喜
直至遇见她
而她却是敌方大国公主
两人一起注定要面对两国的战争
战场上,他英姿飒爽,以一敌万,万军丛中取敌军将领首级,不在话下
边国蛮夷,无不闻名丧胆
所到之处,无不落荒而逃
却终抵不过她回眸一笑,柔情蜜语
纵使他满腔热血,满腹经纶,武艺高强,亦只得拜倒在她石榴裙下
他终明白
年少时的轻狂偏执,只是惊鸿一瞥
往昔恋人,多年之后再见,也只得一笑泯恩仇
谁人会将过往记得那么真切?
所谓,名利权位,皆是虚妄
瞑目之后,尽皆无视
位高权重,已是浮云
心中有名,空即是名
心中有利,空即是利
心中有她,世间万物皆是她
纵忘乎所以,抛却所有
亦不如
与她相伴,携手同游
归隐山林,笑傲红尘
执她之手,与她皆老!
第五篇:教学设计法 所谓设计教学法
教学设计法
所谓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 创建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面执行;既用脑,也用手。
设计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也会有许多创意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强烈的意愿中学习,必然能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热诚。再者,当一个设计由学生自己去思想、去拟订计划时,更可训练他们的思考。组织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他们精通知识与培养纯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处的;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经验,更是宝贵。
设计教学法的本身除了能达到使学生由思考及活动中之一贯有意义的学习之外,还有许多特别的价值是其它的教学法中所未能提供的,譬如:
1.能引起并刺激学习的动机。
2.学习过程不易陷于呆板与沉闷。
3.能促进团队学生解决问题的分工合作与坚忍的精神。
4.能促进团队学习中各学生之间的默契与情谊。
5.能培养学生们彼此接纳、包容的美德。
6.能加添学生相互帮扶与成全的学习态度。
7.能达到学生之间共同集思广义、同心解决问题的目的。
8.能提供学生创作的机会,并满足他们求知、好奇与发表的欲望。
9.能养成学生自动、创造、思考和负责的精神。
设计教学法重在学生们的自学工夫;然而,身为教师的,除了要有丰富的设计有关知识之外,还得对各个年龄学生的发展特性有所了解,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心理;除此之外,教师也得具备指导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能力。由于设计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死板的教学过程,教师得运用灵活的思想和应变的能力去作好指导的工作。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亦需教师从旁予以不断的鼓励,以加增学生们的学习热诚和兴趣,并有助减少学生们的学习挫折到最低的程度。教师事后的评估与补充更是不可少的。
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法人数的多寡并无绝对的限制,要紧的是务必使参与者人人有一份参与的工作,勿让任何人有袖手旁观的机会。业务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