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下册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重难点目标归纳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能动手摆出由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借助学具、积木等思考不同的摆法。学习难点 结合实际情况动手摆出物体的形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培养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习难点 正确解答与因数和倍数有关的问题。
第二课时2.5.3的倍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养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难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第三课时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第二课时真分数假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含义和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与讨论中取得进步。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难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
第三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让学生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 约分 教学目标 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3.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第五课时通分 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第六课时分数和小数的转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小数化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难点:感受数学中的美。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同分母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2.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推导等,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难点: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课时异分母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 “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难点: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 “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
第三课时 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迁移,掌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难点: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第八单元找次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经历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体验试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难点:用文字和画线的方法找次品。
第二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单元目标:
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有不同的摆法。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重点:能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难点:
1.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第2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 的几何组合体,在操作和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但有规律可循,从而体会到摆法的多样化。
2.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知道还原物体时,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搭,在此过程中可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认。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从而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想象、拼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借助空间想象还原、拼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第二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3页、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并能摆出多种摆法,且有规律可循。
2.进一步巩固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推测或摆出相应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感受摆法的确定性。在练习中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目标: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了解质数(素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4.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5.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通过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偶性),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6.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的思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单元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单元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安排:七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第5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对除法算式进行观察、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能举例加以说明。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及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3.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课时
课题: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第6页例
2、例3。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
2.结合实践操作,借助集合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 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
3.在抽象概括、总结数学结论的过程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有序、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第三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第9页例1。教学目标:
1.利用百数表,通过画圈、画框、观察、发现、总结,在经历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奇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 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第四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第10页例2。教学目标:
1.利用百数表圈画数,根据提示,通过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归纳举证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第五课时
课题: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6-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基础练习题,进一步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应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和有条有理的思考习惯。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审题中,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4.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应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会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六课时 课题:质数与合数 教学内容:第14页例1。教学目标:
1.学生能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再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从而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学生能自主选择方法,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制成质数表,能够辨别质数和合数。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辨别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会辨别质数和合数。第七课时
课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第15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举例、说理、图示等自主探究活动,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目标:
1.在学生已经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表象,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单元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单元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课时安排:十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8页例1、19页例2。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探索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表象。
2.通过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学生能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掌握求长方体棱长总和的方法。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培养空间观念,形成长方体的初步表象。第二课时
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0页例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推理、探索等活动,得出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这一特征。
2.引导学生从顶点、棱、面三方面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揭示并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在操作和探究过程中,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空间观念,形成正方体的初步表象。第三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第23页、24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在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中,知道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面的大小相等,根据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和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概念,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
第四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六第5题、第6题、第8-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2.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判断,并求出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判断和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会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五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7页、2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实验—比较”这一线索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体积的意义,在实物比较中揭示体积的概念。
2.利用比较两个不容易直接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 方米。借助直观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类推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的意义,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第六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9页、30页内容。教学目标:
1.在理解体积意义的基础上,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具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自主根据“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计算出长方体体积,并将其与长方体的长、宽、高建立联系,感悟并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的推导过程。
2.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自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体积用“长×宽×高”来计算的原理。教学难点:在探究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发现长、宽、高与每 行的个数、行数、层数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建立关于公式意义的正确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3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中的“长×宽”、“棱长×棱长”就是它们的底面积,引导学生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来计算,理解长方体和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打破对“底面积×高”的理解即“下底面的面积×高”这一定势,理解计算方法的本质,即“长方体或正方体某一面的面积与这个面垂直的棱的长度相乘。”。
3.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的方法,理解公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打破对“底面积×高”的理解即“下底面的面积×高”这一定势,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本质,即“长方体或正方体某一面的面积与这个面垂直的棱的长度相乘。”
第八课时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第34、35页例
2、例3内容及练习八第1题和第6 题。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教学具,引导学生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在此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推导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整理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通过对比,加深对度量单位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3.能根据进率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4.在操作、观察、猜测、验证、想象和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习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难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第九课时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第35页例4及练习八第2、3、4、5、7、8题。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 根据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自主进行体积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从中感受到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2.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符合现实,可采用不同的换算策略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检验习惯,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第十课时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第 38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药水瓶、饮料瓶等,认识容积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要用容积单位升或毫升),明确升和毫升的关系1升 =1000毫升。初步认识度量液体的工具:量筒和量杯。
2.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和实际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mL、1L的表象,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即1L=1dm³、1mL=1cm³。
3.知道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并要把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进行转换, 从而更好地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区别和联系。
4.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意义,能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难点: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一课时
课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39页例6。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意义及计算的基础上,探索测量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知道用到的策略有两个:一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二是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基本数量关系是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总体积。从中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关注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排水法的局限性,从而想到排沙法、测质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教学重点:掌握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十二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第42页--4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梳理和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三课时 课题:探索图形
教学内容:第4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活动,经历“找规律”的全过程,获得“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经验。
3.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自我修正,自我反省,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 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单元重点:
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2.使学生掌握用灵活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单元难点:
1.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课时安排:十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45页、46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古人的测量方法,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单位“1”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能知道一个分数有几个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是由谁决定的。
3.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第二课时
课题: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第49页例
1、例2,50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一分,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第三课时
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内容:第53页例
1、例2,54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动手涂一涂的方法,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及它们的意义,掌握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分析、交流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以及分类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教学难点:假分数的意义以及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互化。第四课时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第57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第五课时
课题: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第60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圈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不同的方法探索寻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简单快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让学生在探索与合作过程中,发展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探索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第六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62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在探索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第七课时
课题:约分
教学内容:第65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掌握约分的一般方法。2.理解“约分”、“最简分数”的概念,学会约分的数学形式。3.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掌握约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找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进行熟练的约分。第八课时 课题: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第68页例1、69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经历借助集合图,直观感知和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掌握找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分析、交流等探究活动,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找10以内两个自然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九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70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求正方形的边长及其最小值。2.经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阅读理解、画图等方式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在操作、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将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第十课时
课题:通分
教学内容:第73页例4,74页例5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并掌握通分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4.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会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教学难点: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第十一课时
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第77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
(三)单元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形,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形,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点:通过学习活动,理解旋转的含义,感悟旋转的性质和特性。
单元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旋转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第83-84页例
1、例2、例3。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探索旋转的特性及性质。2.会运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第二课时
课题: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第87-88页例4。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2.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借助方格纸完成图形运动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活动,探索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减法 单元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单元重点: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单元难点:
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及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第二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利用直观图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加、减法进行计算。第三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学内容:第97-98页。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第四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99页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渗透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单元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单元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作用,能够将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完整,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单元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判断。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 104-105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作用、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进一步体会到它们的独特意义与价值。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初步学会简单绘制折线统计图。
2.在读图、画图以及对图中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基于数据做出判断、预测等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3.通过对比、选择与应用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步领悟到折线统计图更适合刻画连续的数据,发展学生的统计 观念。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作用,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判断。
第二课时
课 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106-107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其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能够将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完整,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经历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的优点,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感悟统计价值,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将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完整,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判断。第三课时
课 题:复习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现统计的价值。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反映的现实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合理地进行分析、预测。
教学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判断。
第八单元 找次品 单元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清晰、有条理地表示出逻辑推理过程。
单元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找次品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 111-112页例
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第二课时
课题:找次品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 113-114页练习二十七。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九单元 总复习单元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图形的运动、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数学活动和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单元难点:学生通过梳理形成知识网络。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复习因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教科书P115页第四幅情境图与P116页1题,P118页1-4题。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因数、倍数的有关概念,辨析和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辨析和理解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二课时
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内容:教科书P115页第一幅情境图与P119页5题,P120页6-8题。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
复习重点:能正确地约分和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复习难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三课时
课题: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内容:教科书P119页9、10题。复习目标:
1.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
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与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复习难点:培养学生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第四课时
课题: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与图形的运动
复习内容:教科书P115页第一幅情境图与P116页2与P117页3题,P119页11、12题,P120页13-16题。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旋转方法,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2.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复习重点:
1.能根据旋转的特征正确作图。
2.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复习难点:综合应用能分清表面积与体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与统计
复习内容:教科书P115页第3情境图与P116页2题(1)P117页第4题及指导学生完成P120-121 页“练习二十八”第15-18题及生活中的数学。
复习目标 :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巩固复式折线统计图,充分了解其优点及绘制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经历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巩固观察物体与统计。4.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复习重点: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复习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重难点知识点
第一单元
我爱阅读 字词
转、待、的、地、得、(多音字)
窃读 贪婪 惧怕 倾盆大雨 屋檐 鼓励 毫不犹豫 誊写 周游 呕心沥血
二、反义词:
慈祥——严厉 寒冷——温暖 爱惜——浪费/糟蹋 新鲜——陈旧/陈腐
三、近义词:
贪婪——贪心 适宜——适合 惧怕——害怕 鼓励——鼓舞
隐藏——躲藏 争辩——争论 告诫——劝诫 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三、日积月累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四,主要内容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作者林海英,著有《城南旧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体裁,访谈录 五,重点段落
《窃读记》第5—10段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段 《我的长生果》第11,14段。第二单元 月是故乡明 字词
藏、觉、绿、盛、重、重、背、应、似、长、禁、间、数、尽、教、分、散、词语
玷污 秉性 泪眼蒙眬眷恋 慈祥 稀罕 灵魂欺凌 梳理 低头折节近义词
玷污——污辱 慈祥——慈爱 欺凌——欺侮 爱惜——珍惜 眷恋——留恋 宝贵——珍贵 悠悠天宇阔,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主要内容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重点段落 古诗词三首
《梅花魂》第2,13,16段 《桂花雨》第1,6段 第三单元
说明文 多音字
晕、会、和、更、难、佛、空、好、都 词语
上颚 哺乳动物 过滤 用肺呼吸 又粗又矮 嫌疑 特殊 安然无恙 窗帘 规定 经验 报警 矫健
反义词
潮湿——干燥 充足——欠缺 宽敞——狭窄 锋利——迟钝 敏捷——迟缓 光滑——粗糙 安全——危险 日积月累
四时之风
作者 郭熙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主要内容
《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让我们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重点段落 《鲸》全文
《假如没有灰尘》最后一段 《新型玻璃》全文
第四单元 生活的启示 多音字
血、挑、朝、削、着、曾、词语
庞然大物 鱼饵 小心翼翼皎洁 嘴唇 沮丧 诱惑 抉择 告诫 实践 启示爱慕 吩咐 分辨旅途 信赖 络绎不绝近义词
爱慕——羡慕 机警——警觉/机敏
锐利——锋利 宽敞——宽阔 乞求——恳求 启示——启迪/启发 可惜——惋惜 体面——好看 反义词
平静——动荡
简单——复杂 爱慕——厌恶 便宜——昂贵 外表——内心 实用——无用 紧张——平静 湿润——干燥 谨慎——粗心 虚弱——强壮 熟悉——陌生 骄傲——谦虚 日积月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哲理
《钓鱼的启示》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落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珍珠鸟》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重点段落
《钓鱼的启示》第10段 《落花生》第10-13段
第五单元 字词
造诣 抑扬顿挫 拘束 风韵 浩瀚如海 凝华如脂 驰骋 魅力 徜徉近义词
奇怪——稀奇 完善——完美 拘束——拘礼 阻碍——妨碍 反义词
苦闷——愉快 阻碍——推进 奇怪——普通 完善——欠缺 日积月累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竟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第六单元 字词
洛杉矶
混乱
废墟
大爆炸
誊写
谨慎
糟糕
腼腆
苦涩
失魂落魄
喋喋不休
聊胜于无 震耳欲聋近义词
伤害——损害
漂亮——好看
坚定——坚决
挖掘——发掘
连续——持续
疲惫——疲劳
赞扬——赞叹
自豪——骄傲
奇妙——奥妙
谨慎——小心
骄傲——高傲
埋怨——抱怨 反义词:
虚弱——强壮
滚烫——冰凉
骄傲——谦虚
埋怨——谅解
赞扬——责难
自豪——自卑
连续——间断
疲惫——轻松
立刻——迟缓
忙碌——清闲
漂亮——丑陋
漆黑——明亮 日积月累
兄弟顿和睦,朋友赌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恒 宽)
爱亲者,不敢恶与人;敬亲者,不敢慢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重点段落
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2段,第12段
19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第16——17段
第七单元 字词
坠落
硝烟
瑰宝
殿堂
宏伟
眺望
崎岖
尸体
港口
崇高
真挚
亭台楼阁
玲珑剔透斩钉截铁近义词
欢腾——欢跃
珍贵——宝贵
销毁——毁掉
笼罩——覆盖
认真——细心
宽敞——宽大
掩护——保护
依托——依靠 反义词
豪迈——胆怯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寂静——喧闹
崭新——陈旧
热闹——清静
宏伟——雄伟 日积月累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重点段落
21课《圆明园的毁灭》全文
22课《狼牙山五壮士》第6——9段
第八单元 字词
远征
按照
飘拂
瞻仰
殉职
肃静
排列
按照
次序
簸箕
特殊
扫帚
夜以继日
排山倒海
万水千山近义词
商量——独断
诚恳——虚伪
端详——扫视
耽误——耽搁
悲痛——悲哀
繁忙——忙碌
挺立——耸立
汇集——聚集 反义词
悲痛——欢喜
尊重——轻视
安慰——责备
肃静——喧哗
庄严——轻浮
汇集——分散
端详——扫视
诚恳——虚伪 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重点段落
25课《七律
长征》全文
26课《开国大典》第9段和第15段 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第9段
第四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主要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景洪市嘎洒镇嘎栋小学2012-2013学年下学期
数学五年级组培训材料
一、本册主要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二、本册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1.图形的变换。重点掌握一般几何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因数与倍数。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概念较多,需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并学会灵活运用。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3.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部分难度最大,因为是刚刚开始形成理性的空间观念。建议:(1)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平时生活的实体观念物体。如长方体的顶点,棱,面,表面积,体积,容积。如火柴盒。(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做纸盒。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学生从直观数学到抽象数学的转变,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会要求熟记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如24X0.875。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对简单一些。本单元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6.统计。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7.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复习的主要方法
1、基础复习。
把基础知识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让学生真正搞清楚,弄明白。
2、强化能力。
我们结合基本训练点,有针对性地出题,分散难点,逐个突破,注意联想与迁移、理解与综合应用,从而提高运用能力。
3、查漏补缺。
让学生通过复习错题等多种形式,进行查漏补缺。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互帮互助,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4、模拟练习。
最后有选择性地做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巧用试题。试题绝不能拿过来做一遍,一对答案了事。学生做了卷子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对部分考得差的学生先打个临时分数,教师对重点题和最容易出错的题,再进行剖析讲解,然后再做,等他们改完全部错题后,再加分,直到总分加够100为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
期末复习要力争做到 “五个用心”:
1.制定复习计划用心―――认真制定期末复习计划是开展复习工作的前提。
2.复习课授课内容设计用心――有针对性的提炼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复习方法用心――采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避免机械重复作业练习,为学生真正减负。
4.复习其间批改作业用心――悉心发现学生作业和测试中出现的 漏洞,及时弥补。
5.后进生辅导用心――加大个别辅导力度,缩小差距,提高后进生成绩。
四、学习考试技巧
在准备复习时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要回归基础知识。到了最后阶段,不宜再学新知识,不要让会的东西再丢分,基础要好的话,拿基础分没问题;也不要做偏题和怪题。
2.做好查缺补漏。应该把做过的练习进行总结和归类,对自己常犯的错误,不仅要注意而且要进行细致分析,不要再出现类似错误。
3.要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千万不要把问题带到考试中,复习中如果有问题找不到答案,一定要问老师。不仅要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还应该注意老师的思考过程。有针对性地复习对最后阶段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4.注意一些应试技巧。在考前复习时,要总结一些技巧,比如做选择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选出正确答案、如何把握时间等等,并要理一理做题的思路。考前保持平稳心态 考前几天,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稳,要沉着,丢弃浮躁焦虑。有不少同学认为复习得差不多了,该掌握的都已经掌握了,该学的内容都会了,似乎没有什么可复习的了。与此相反,有些同学却担心考不好,内心十分焦虑。其实眼下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考试结果,而是怎样应考。要放下思想包袱,不妨和同学或好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不想跟别人说,不妨给自己一些 心理暗示,可以找一个清静地方自言自语,比如“我已经复习得很扎实了”、“我能发挥最佳状态”等,让紧张担心的感觉从嘴边溜出来,给自己树立信心。另外,还可以通过简单的锻炼达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可以打打球,或到公园里走一走,赏赏花,看看草,彻底放松心态。如何应对考场中出现的问题 进考场前如何准备?考前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把笔记匆匆浏览一遍,倘若有同学过来干扰你,你最好避免和他讨论任何需要你动脑筋的问题。如果不经意听到同学谈论某道题可能是必考的,而你却不太清楚,若时间来得及且不复杂,你可迅速地翻到笔记本的相关处,快速浏览一眼,记住了就放下;若别人议论的题目很难,你完全可以大胆假定,不可能考;而且也不要在此时随便去问别人自己不懂的问题。拿到试卷后怎么办?很多人认为拿到试卷后应该先浏览一遍,但是我建议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心理素质比较好,应该先浏览一遍,这样有利于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但是如果自己比较容易紧张,建议最好不要浏览,因为万一看到一道自己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做的题,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考试情绪。不如按试卷的顺序开始做题。同时,考场上应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全心投入到答题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对,不要太在意分数的得失,也不要关注周围同学的答题速度,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可以了。
在考场上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 ?
第一,要保持镇静。并不断做深呼吸。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做其他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第二,联想相关的知识。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丢失问题有关的知识,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你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利用其他试题。后面的试题也许会给你提供某些线索,如果在后面恰巧遇到了一个与之相关或有些联系的,就要仔细看其中是否有能够给你提供线索或启发的地方。
第五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主要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主要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主要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五年级下册的重点难点:
1.图形的变换。重点掌握一般几何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因数与倍数。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概念较多,需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并学会灵活运用。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3.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部分难度最大,因为是刚刚开始形成理性的空间观念。建议:(1)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平时生活的实体观念物体。如长方体的顶点,棱,面,表面积,体积,容积。如火柴盒。(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做纸盒。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学生从直观数学到抽象数学的转变,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会要求熟记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如24X0.875。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对简单一些。本单元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6.统计。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7.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