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02: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

第一篇: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

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______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_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______标准。______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______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______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______、______、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2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24.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25.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26.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27.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28.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29.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0.下列哪种选项是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的项目()

A.完成图片

B.排列图片

C.实物组合D.数字推理

31.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32.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33.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34.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A.研究型

B.艺术型

C.现实型

D.社会型

35.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______健康、______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37.人的意识的基本特性是:______性、______性、社会制约性以及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息系统的协同性。

38.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和______的状态;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称为______。

39.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快乐、______愤怒、______。

4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______。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可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______。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42.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43.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B

7.B

8.D

9.A

10.C

11.B

12.A

13.C

二、境空题

14.布鲁纳范例教学

15.质量规格 培养目标

16.具体形象 直观性

17.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18.启发式 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21.(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论述题

22.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A

24.A

25.D

26.B

27.C

28.C

29.C 30.D

31.C

32.B

33.D

34.C

35.B

六、填空题

36.心理 道德

37.自觉目的 主观能动

38.不平衡 动机

39.悲哀 恐惧

40.高原期 原型内化

七、简答题

41.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42.(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43.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像、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能力的团体差异:(1)性别差异,(2)种族差异,(3)职业差异。

八、论述题

44.(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电教手段,采用游戏、模拟等方式。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正式讲授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不同难度的任务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因而中等难度水平的任务是有益的。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知道缺点或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表扬鼓励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儿童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加强,但要注意减弱竞赛的消极因素。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自信。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而不是能力不够,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

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信号反射)

3.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谈梅生津)

4.“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二、辨析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错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错误。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3.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正确。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管他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他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由情绪,能运动,而且还会说话,能运用一定的词与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抽象地思考问题和巩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包括新年、观点等在内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的理解、情感与态度,并且可以察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有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人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

2.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答;

1)陈述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承是任意发生的、主观自觉的、不受因果规律支配的。

2)解释心理现象。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

3)预测心理活动。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心理活动

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心理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一、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觉)

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知觉)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方位知觉)

5.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6.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的是(知觉的规律性)

7.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

二、辨析题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习惯成清晰的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只是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正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实物直观。即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形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2)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象、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

3)言语直观。即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观察的品质有哪些?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精细性

4)观察的敏锐性

四、论述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知道,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连好的观察品质。

第三章 注意

一、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

2.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不随意注意)

3.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时间)

4.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的是(注意的敏捷)

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6.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

7.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配)

二、辨析题

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2.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错误。注意分配是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这是一种效率方面的特征。实践和实验证明,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

4.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

错误。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较长实践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

三、简答题

1.注意的特征有哪些?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2.注意有哪些功能?

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大拿跟前活动相一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除)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

2)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

3)调节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1)刺激物本很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易被人注意,新异的刺激或熟悉内容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易为人们所注意

②刺激物的强度大小。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引起人的注意

③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对象与背景对比差异越答,越易被注意。

④刺激物突然出现与统治,增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2)人本身的状态:

①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刺激,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儿童对玩具的注意;学生对书籍的注意等。

②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激发情感活动引起的刺激都能引起不随意注意。过分忧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的好奇心。

③知识经验的影响。例如对一个正在专心学习的人,外界无关的刺激往往不会被他注意,而和他的经验有关的刺激(如有人用很小的声音叫他的名字),则可能被他注意。

4.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的合力组织:

①智力活动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

4)个性特点: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日呢,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

1)注意广度(范围)。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

2)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注意的特征

3)注意分配是指根据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

4)注意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注意特性。

四、论述题

1.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

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作到以下几点:

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合力的要求。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只考虑不随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如果只考虑随意注意,学习就会失去必要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样化,把听、看、读、写、做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适当的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湿度,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

第二篇: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

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表述是()。

A.研究教育事件与教育经验,探索教育理念

B.研究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法规

C.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D.研究德育案例与教学案例,总结教育经验

【答案】C

2.近代教育史上,高度评价教育对社会、对人发展的作用,并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A

3.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适用,它并未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个体差异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D

4.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D.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D

5.我国1922年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C

6.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活生生的个体,对他们的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长期性与间接性

B.复杂性与创造性

C.主体性与示范性

D.连续性与广延性

【答案】B

7.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类型

【答案】C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理想信念与价值观

C.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情感态度与科学观

D.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运用、人生观与价值观

【答案】A

9.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通过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认识时间。魏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答案】B

10.通过中考、高考以及研究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C

1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其中的主要矛盾是()。

A.学生道德认识深与浅的矛盾

B.学生道德认识多与少的矛盾

C.学生道德认识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D.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自身品德基础的矛盾

【答案】D

12.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与校外活动

C.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

D.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新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我国明确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须实行“六三”分段。

错误或不全面。(2分)

我国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实行多种分段,既包括“六三”分段、“五四”分段,还有九年一贯制等。(4分)

14.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了知识,其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

错误。(2分)

学生掌握了知识,其能力未必能够得到发展。因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的数量有关,还与掌握知识的方法、手段等有关。(4分)

三、简答题:15~17小题。

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传递与保存文化。

(2)选择文化。

(3)交流与融合文化。

(4)活化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16.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脑力与体力的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2分)

(2)造成人片面发展的原因是旧式分工。(2分)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2分)

(4)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2分)

17.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贯彻哪些主要原则?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或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或有的放矢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5)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或疏导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或长善救失原则)。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2分,四点7分,答对五点即给满分,多答不加分。

四、论述题:18小题。

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马老师在“燃烧与灭火”一课的备课中,反思以往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存在的问题,深深认识到“燃烧与灭火”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仅仅通过课本和几个实验,不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完整的体验和认识,难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于是,马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除讲解相关的知识外,还通过网络图片、动画、视频材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燃烧的利与弊”“火灾预防和安全救护”“消防安全标志”“灭火器”“火场逃生”等知识有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最后,组织学生对本课主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了完全的知识和理论,又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安全意识,发展了科学素养。

[问题]请依据教学过程的某些规律或教学原则,对马老师的教学进行评析。

答案一:(从依据的教学过程规律出发)马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5分)学生主要是通过间接性经验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其基本步骤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其中理解是中心环节;任课老师通过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内容,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3分)

(2)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5分)马老师既有讲授又有演示,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内容要求展开充分讨论,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分)

答案二:(从依据的教学原则出发)马老师主要贯彻了:

(1)直观性原则。(3分)教师不仅进行讲解,而且通过网络图片、动画、视频材料等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与理解。(3分)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分)教师在讲授“燃烧与灭火”原理的同时,有机结合生活实际,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3分)

(3)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火灾预防和安全救护的教育。体现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流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答案】B

20.“说明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体现的心理学研究目标是()。

A.陈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答案】B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运动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视觉

【答案】D

22.“思维着的知觉”指的是()。

A.观察

B.判断

C.推理

D.表象

【答案】A

23.能够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的注意品质称为()。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答案】C

24.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绪记忆

【答案】A

25.读了《红楼梦》中对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描述,头脑中浮现出她的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A.感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C

26.个人因担心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的出现而产生的不愉快情绪是()。

A.抑郁

B.愤怒

C.狂躁

D.焦虑

【答案】D

27.缺乏主见、易受他人影响者,或者盲目地自主决定、一意孤行的人,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答案】A

28.通过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方法是()。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答案】C

29.不依赖文化和知识背景,主要用于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经验智力

D.情境智力

【答案】B

30.某人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别人也一定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是()。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心理健康与个体心理活动达到的功能状态无关。

错误。(2分)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良好或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生活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与完善个人生活。(4分)

32.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正确。(2分)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4分)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原因。

(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4)个性特点。

3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1)信息保持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分钟。(3分)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3分)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干扰。(2分)

35.简述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及其特点。

(1)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开朗热情,外向,缺乏自制力和耐心,勇敢果断。(2分)

(2)多血质: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情感体验不深,外向,容易适应新环境,兴趣爱好广泛但易变化。(2分)

(3)黏液质:安静沉着,老成持重,言语动作迟缓、不灵活,内向,自控力强,坚韧执着,感情比较淡漠。(2分)

(4)抑郁质:感受性高,观察仔细,对刺激敏感,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情绪很少外露,内向,谨慎,孤僻,对枯燥乏味的工作能够忍耐。(2分)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第三篇: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培根

D.卢梭

2.在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A.教学与发展理论本

D.范例教学理论

3.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体性,解性和

D.自我教育

4.在教育史上,有一种观点视教育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B.相对独立性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其中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D.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6.我国首次提出“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策出自【】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C.2003年《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D.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教师是通过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以及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和复杂性

B连续性和广域性

C.主体性和示范性

D.间接性和直接性

8.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组织要以儿童为中心,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做中学。这体现的课程类型是【】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9.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平时的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中小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世界,主要以学习哪种经验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经验

D.生产经验

11.班主任李老师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奋斗目标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用于反思和励志,从而使他们获得教益。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环境陶冶法

D.自我教育法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学生道德认知的深与浅的矛盾

B学生道德认知的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D.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

14.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6.教师劳动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7.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刚接班,我就听说班里有四位“女将”,人称“四大金刚。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们个个都是“头儿”—学生会主席、班干部,还兼做语、数、外三门主科课代表而且她们四人“亲密无间”,组成一个小圈子,同学们对“四大金刚”意见很大。

我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向她们提意见?”

几位同学瞪大了眼睛说:“她们手中掌握着大权个个凶得不得了,谁提意见就没谁的好日子过。”

为了解事实,我对她们的表现进行细心的观察,发现“四大金刚”确实有长处:对班里工作敢管、敢抓,做事泼辣、果断、有点子;但她们也有许多缺点:圈子太小,以身作则不够,听不得不同意见,有时还C营私舞弊,比如语文课代表,外语默写常常不能及时完成,全靠其他3个人在早读课上“帮”她堂而皇之地过关。我意识到,对这个小群体必须加以优化。我针对“四大金刚”果断地砍了“三斧头”:

第一,抓住语文课代表默写作弊的事实在班级公开批评了她们;

第二,另派一名同学协助语文课代表工作;

第三,分别找这4位同学谈话,肯定她们的成绩说明批评她们的原因,指出搞小圈子的危害“三斧头”在班里引起了很大震动。同学们议论纷纷“四大金刚”的心理压力当然很大。

趁大家都在思考这一问题,我对4位同学逐一进行了家访。一进家门,她们的反应几乎都很紧张,更没想到我在家访中能做这三件事:

一是在家长面前称赞她们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班级工作中做出了出色贡献;

二是征求她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请她们谈谈怎样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怎样加强班集体建设等;

三是对她们如何做好班级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恰当的严格要求。

她们紧绷的脸松弛下来,阻塞的思绪像闸门一样被打开了。她们不但积极谈建议,而且对自身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

紧接着,我在班级组织了“关于搞好班级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她们。班会上,不少同学对她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的诚恳和期待使她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她们都分别作了深刻的反省,最终得到了罔学们的认可。从此她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了,成了我们班名副其实的核心力量。

【问题】案例中的“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学研究有多个目标。其中,“对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与阐明”这一目标属于【】

A.陈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20.把明度相同的灰色方块放在白色背景上,会感到比放在黑色背景上的要暗些。这种感觉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21.由刺激物的新颖性、运动变化等特点引起的注意属于【】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前注意

22.下列选项中常常被称作工作记忆的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23.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

C.比较

B抽象

D.概括

24.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描述的是【】

A.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B.智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C.激奋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D学习时间与遗忘之间的关系

25.个体追求成就和天赋、潜能的极度发挥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6.按照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对智力活动进行计划和调控的成分是【】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习得成分

D.内容成分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投射式人格测验的是【】

A.明尼苏达多相测验

B.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

C.爱德华兴趣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28.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且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A.情绪

B动机

C.归因

D.态度

29.当他人在场时,如果个体的唤醒水平提高或动机增强,这时会产生【】

A.社会惰化

B.群体极化

C.社会促进

D.群体思维

30.把引起焦虑或恐怖的刺激由弱到强地暴露给来访者,使其逐渐适应,增加耐受力,从而消除恐惧或焦虑反应。这种行为矫正的方法是【】

A.厌恶疗法

B.系统脱敏

C.满灌疗法

D.代币疗法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流体智力是后天形成的、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能力。

32.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哪些?

34.简述班都拉的强化分类及其含义。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C

【应试指导】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答案】D

【应试指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说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故应选D。

3.【答案】B

【应试指导】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春方面的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故应选B。

4.【答案】D

【应试指导】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尽管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具有自身的承继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答案】A

【应试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选A。

6.【答案】A

【应试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7.【答案】C

【应试指导】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将自身具备的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拿握,然后向学生传授。故应选C

8.【答案】C

【应试指导】活动课程指的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是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活动课程的思想可追溯到法国教育家卢酸的“自然教育思想”。

9.【答案】A

【应试指导】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使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根据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其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

10.【答案】B

【应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就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故应选B。

11.【答案】D

【应试指导】自我教育法又称自我修养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和自我批评等。根据题干所述,此处为自我教育法。

12.【答案】C

【应试指导】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二、辨析题

13.错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4.错误。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三、简答题

15.(1)传授与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分)

(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2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2分)

(4)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2分)

1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上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2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分)

(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2分)

(3)教师的“教育机智”。(2分)

17.(1)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将人类活动经验加以抽象、概括、分类整理。(2分)(2)相对独立、自成体系。(2分)

(3)通常按特定知识领域内在的逻辑体系加以组织。(2分)

(4)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是其最大的特点。(2分)

四、论述题

18.案例中的“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贯彻了以下原则:

(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我”通过了解事实,对“四大金刚”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她们的优点和缺点。(3分)

(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分别找四位谈话,肯定成绩,说明批评原因,并开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她们。(3分)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我抓住作弊事实,公开批评,以纪律约束她们的行为,在家长面前表扬她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出色贡献。(3分)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我肯定她们的优势及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并为她们以后的班级工作及自身发展提出建议,引导她们自省,消除自身问题。(3分)

(5)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答案】B务创可新

【应试指导】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具体表现为陈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其中解释心理现象是对已知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因果关系。故应选B。

20.【答案】B

【应试指导】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描述的现象便属于此。故应选B。

21.【答案】A

【应试指导】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都是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故应选A。

21.【答案】B

【应试指导】短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23.【答案】A

【应试指导】思維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

24.【答案】C

【应试指导】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与激奋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度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故应选C。

25.【答案】D

【应试指导】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26.【答案】A

【应试指导】斯滕伯格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三元结构理论。他指出,元成分用于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的获得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分配心理资源、调整解题思路等。故应选A。

27.【答案】D

【应试指导】人格测验分为自陈式和投射式,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爱德华兴趣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根据排除法,故应选D

28.【答案】D

【应试指导】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且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29.【答案】C

【应试指导】社会促进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故应选C

30.【答案】B

【应试指导】系统脱敏法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从弱到强,渐次实施,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六、辨析题

31.错误。

流体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形态。它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体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32.错误。

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

七、简答题

33.(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3分)

(2)根据应对方式的目的,应对方式分为两一是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二是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应激源。(2分)

(3)根据应对方式的表现形式,有积极的认知应对、积极的行为应对和回避应对三种。(3分)

34.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2分)班都拉在其强化理论中把强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分)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2分)

得(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2分)

35.(1)提高助人报酬。摩根和帕克认为帮助别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随着助人报酬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4分)

(2)将社会规范内化。个人将利他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规范形成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个人做出助人的行为。(4分)

八、论述题

36.(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3分)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分)

(3)充分利用“变式”。(3分)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方法。(3分)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3分)

【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第四篇: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

本试卷共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A.生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6.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多轨学制

()

7.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

B.主体性

C.广延性

D.间接性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设置的时段为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

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 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

D.初中到高中阶段

9.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0.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 6

水平。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12.每个新人职教师都应学会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义务作了哪些规定?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 王老师是一位胖胖的数学老师。有一次在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马上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班上顿时炸开了锅,一只只胳膊高举着要求测量。被点名的同学经过测量报出答案后,都得到了表扬,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那些没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着急了,高举着手喊:“老师,快叫我!快叫我!”

“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都量过了,我们还想测量什么呢?”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班上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看着这个男孩不知所措,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边笑边朝那个男孩说着:“好啊,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跟头翻了好几个,他最后报出测量的结果是87厘米。

“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的手掌是11厘米,我看腰有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着点点头,说:“可以。”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刚爬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

笑容在老师和同学的脸上绽放,班级的气氛更活跃了…… 下课前,王老师对物体长度的概念做了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做长度

/ 6

的测量练习。

[问题]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和泛化

B.兴奋和抑制

C.集中和抑制

D.集中和泛化

20.影响知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同一因素是

(A.知识经验

B.刺激强度

C.兴趣爱好

D.视觉线索

21.上课时学生能够边听讲、边做笔记、边思考。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起伏

22.为人类所特有、与抽象思维发展密切联系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义记忆

23.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最佳效率的学习程度是

(A.50% B.100% C.150% D.200%

24.作家在头脑中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

(A.再造想象

B.联想

C.创造想象

D.幻想

25.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激情

C.愤怒

D.恐惧

26.“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体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A.遵从

B.服从

C.众从

D.从众

27.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不稳定、内在和可控的因素是

(A.能力商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8.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是

(A.概念掌握

B.言语指导

C.动作示范

D.有效练习

29.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称为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绪

30.正确的态度能够促使个体实现预定目标,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这表明态度具有(A.工具性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价值表达功能

D.社会适应功能

/ 6))))))))))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32.人格不具有稳定性。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4.简述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3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A 6.C 7.A 8.A 9.D 10.C 11.D 12.B

二、辨析题

13.正确。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人一出生就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中,受到社会各类人的言论、行为和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意识。这样就可能造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有制约作用。而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正确。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一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第一,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第二,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4 / 6

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第三,教村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因此,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

15.(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遂步提高的过程。

16.(1)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2)活化文化的功能。(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4)选择文化的功能。

(5)更新与创新文化的功能。

17.(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四、论述题

18.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王老师在讲解过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书本等的长度,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性原则。王老师在学生测量完桌子等的长度后,主动询问学生的其他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这种方法,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

(3)因材施教原则。王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主动让同学通过尺子、手掌测量自己的腰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王老师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B 20.A 21.C 22.D 23.C 24.C 25.B 26.D 27.B 28.D 29.B 30.A

六、辨析题 31.正确。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32.错误。

/ 6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的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七、简答题

33.(1)人的知觉特点。(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

34.(1)陶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35.(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原则。(3)倾听原则。(4)细致询问原则。(5)疏导原则。(6)促进成长原则。(7)预防原则。

八、论述题

36.人的能力的巨大差异,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1)遗传与营养。(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

(5)主观能动性。

【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 6

第五篇:2005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下(专升本)

【成华区】沙河公园·麻石烟云 东郊老路工业文明遗迹1楼

【时间】2012.5.27

【地点】沙河公园·麻石烟云(麻石桥-SM广场侧)

【人物】阿

七、芸艳、海萍

【公交】2、51、52、61、114、159、313、3

42【特色】沙河之滨、工业文明博物馆、东郊老铁路及蒸汽火车头、市井休闲类公园、SM广场商圈、工业雕塑

【简介】占地234亩的“麻石烟云”位于二环路西侧麻石桥旁,设计主题是体现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追忆成都工业发展史。该景区从二环路一侧进入。第一个主题景点是静水广场。通过一段极富工业气息的灯柱连廊后,就进入第二个主题景点———声控水雾广场,音乐和水雾隐喻蒸汽机时代的来临。继续前行,就来到第三个主题景点———钢构架工业展示连廊。接下来的第四个主题景点———音乐喷泉广场,这里有动感的空间造型设计和巨大雕塑,隐喻电子时代的来临。经过浅水河滩和亲水景观连廊后,便置身于第五个主题景点———开放式生态亲水广场。

【游记】从学校出发,目的地本为东区音乐公园,三个人从SM广场步行路过麻石烟云,顿起休闲气息,老老少少锻炼的人群,让整个公园多了几分生活感,沙河之水从此而过,当然大城市的水当然不会太干净,但是湖畔的植被仍旧丰盈淡然,公园里有很多工业类的雕塑,以及一段故意保留的铁路,置身其间,在宁静中,看着四周的高楼林立,看看那段老铁路,那个火车机头,顿然感受得到历史的巨变,那些远去的东郊工业文明......【照片】

SM广场到麻石烟云很近,逛完商场就可以顺道来这个走走,或者逛完这个去商场逛逛,我们仨非常兴奋地走在这段老铁路上,一摇一摇的,其实随了心底早就装上的那些电影镜头....来自:http://lvyou.baidu.com/notes/view/dbfc5b3d1354b88b3b405eb9

下载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