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016-04-14 06:58:31)
在长期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最大的遗憾就是不会或不愿意利用学生资源。不少老师依然是坚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下来,身心俱疲,但教学效果还是不尽人意。老师之所以不会或不愿意利用学生,主要还是不相信学生,不愿意把时间交给学生,没有把学生看作是老师的助手,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在这些老师的心目中,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和记者,只要认真听课,老老实实做笔记就可以了。结果,把大部分学生都晾在一边,严重浪费了学生的宝贵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浪费学生资源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的基础知识讲授: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本来是完全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来回答或表达的,但老师还是喜欢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结果让学生无事可干或无话可说。
建议:对于基础性知识(如定理、定义、基本概念等),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前预习中通过简单的阅读与理解后解决问题,课堂上只需要通过简单、快速的练习检查(或检测)就可以了。2.过早的干预叫停:在答案反馈过程中,当老师发现第一个学生回答有误或不完整时,老师没有足够的耐性或智慧来让其他学生作补充性回答,而是马上干预叫停,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作过分的补充,结果让被提问的学生感到非常难堪,与此同时也剥夺了其他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建议:在答案反馈时,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当一个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应马上让其他学生来纠正或补充。在确认多数学生都无法解答时,才进行干预纠正、解释或补充。3.过多的包办代替:学生在答案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到黑板来展示答题过程,而是喜欢代替学生在黑板上作答,于是就出现了学生边说老师边代写的现象。老师之所以这样做其理由是一方面可以省点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表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不要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建议:在答题过程展示这一环节,应直接让学生到黑板上完成答题过程。一是有利于真实暴露学生答题的误区以及规范性问题,二是有利于及时提醒其他学生避免出现相同的失误,三是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4.过分单一的展示:一节课下来,在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中只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而其他学生只是在当观众看热闹,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各自的展示和充分的互动,一节课的关注点好像只是几个学生,把其他学生都闲置起来。
建议:课堂应该是所有学生共享的课堂,而并非是个别学生的专用场所。老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与分享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充分讨论、交流、互评与展示,然后才派几个小组代表到黑板展示。如果展示过程中有不当之处,再让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来补充或纠正,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展示范围。
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若干年前老师想象中的学生。他们一方面是学习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资源,那么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老师的助手,同时也是学习者之间的助手。
第二篇:人生最大的遗憾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好像越来越没有什么事,可以伤心到立刻落泪,再也找不出,释放伤感的出口。生活,就该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委屈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难过,世事就是如此。谁也会这样,被人误解是常有的,为人指责是常见的。
第三篇:人生最大的遗憾爱情诗歌
不是得不到的
已经失去的而是我爱你
你爱我彼此却不说
人生最大的遗憾
不是我爱你
你爱我彼此却不说
而是你知道我爱你
我知道你爱我彼此却不说
人生最大的遗憾
不是你知道我爱你
我知道你爱我彼此却不说
而是你在等我说我爱你
我在等你说你爱我彼此却不说
人生最大的遗憾
不是你在等我说我爱你
我在等你说你爱我彼此却不说
而是等我说爱你时你已不爱我等你说爱我时我已不爱你
人生最大的遗憾
不是等我说爱你时你已不爱我等你说爱我时我已不爱你
而是错误的坚持了
永远不再说我爱你
轻易的放弃了
我会一直爱着你
2014.10.02
第四篇: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散文
考场落败?
出国梦碎?
学历尴尬?
择业错位?
魂断官场?
商海失意?
情感缺失?
身无后继?
……
遗憾谁人无,懊悔常伴生。
那么,人生最大的遗憾究竟是什么?
坦率地讲,这个话题萦绕在作者脑海中已经许久了。
记得多年之前,一位“农富”(曾是一位颅脑轻伤患者)就曾与我谈起过此事。当时,他的故事对我触动很深。对方坦言:家在陇西、不毛之地。年少时,自己是个“逆子”。逃学、打架、惹事生非……,每每给父母和家人带来麻烦。成家后,因家境差,自卑、懒散,无心、无力、更是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随着自己的一双儿女相继出生,也可谓“养儿才知父母恩”,于是开始琢磨,待那天“发财了”、“成功了”、“能象模象样(堂而皇之)地站在人前了”,再来“让父母过两天清静的日子”。自以为,萌此“孝心”,相比早年,心安理得。因此,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只想着着自己“奔前程”。
不错。政策开放后,“机会好”,“动手早”,这位朋友还真是圆了自己发家的梦想。他与几个“哥们”先去青海、后到西藏、“打地域差”、“异货交换”、财运不错。据说:当时一件“的确良”衬衫,有时即可换得上好的“雪莲”、“虫草”。结果“很快就‘发’了”。(在国内)从南到北、由西往东、旅游观光、极尽享乐……直到“落土生根”、“重振家业”之后,才觉的应该兑现自己的心愿。结果,就在“想尽孝道”之时,“机会却没了”。年迈的双亲就在他返乡后的两年之内相继过世……话到此时,朋友捶胸顿足、两眼苦泪、懊悔不已……
作者感恩这位朋友(尤其是感谢他的“这番故事”)也是许久了。
人生感悟,感悟人生。仅仅从字面上看,似乎无甚差别,但若在内涵方面考究,或许还是有些差别的。如果说,前者多倾向于自省、自悟,那么,后者则蕴涵着学习、借鉴。
憨实、质朴、“透明”的朋友是良师。虽然,这位朋友仅仅是我众多患者中最为普通的一员,但是,他本人、尤其是他那“特殊的经历”无疑是我人生中的极其严肃的“师训”。或许,我们对父母的回报仅仅是他们倾注在自己身上(心血和汗水)的万分之一;或许,子女的报答与父母的付出根本就不可能“对等”(换句话说,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的遗憾和懊悔是绝对的)。但是,正是这位朋友毫不掩饰的“心历阐述”,及时地提醒了自己,让当年的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正是朋友当年的“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强化”了作者的某种意识,让自己在行动上较早地“切入了正题”。因此,凭心而论,作者在安排父母的晚年起居及其后事的处理方面,无论是自我感受,或者说在邻里眼中,均可“说的过去”。即便仍有不少的“空当”和“缺憾”,但是,自己总算有意识地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正是在这张“考卷”上自我打分“接近及格”,因此,今生也就少了一些自责,多了一丝慰籍。
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养老送终这张“必考卷”更是时时刻刻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即便在“经济与福利”高度发达的国度,金钱永远也替代不了亲情!因此,面对父母、长辈,“欲尽心、当尽快!”对所有做子女的人而言,这真是一句忠告。此外,社会是个大家庭。因此,除了血缘、亲情,更宽泛地讲,“知恩不报”、或“知恩未报”,或许,将遗憾终生……
总之,人生最大的遗憾究竟是什么?或许至此,人们还是各有各的答案。但是,从朋友身上、以及在我看来,一生之中,令人最懊悔、让人最揪心的莫过于后人对父母、对恩人的那份挥之不去的“歉疚感”。只要当事者“人格健全”、“良心不泯”……
第五篇:成长中的遗憾
成长中的遗憾
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些遗憾。这些遗憾,有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弥补的,而有的 终生都无法补救,成为心底永远的痛。
我的太姥是一位非常慈祥而又勤劳的老人,30多岁就失去了丈夫,与五个子女相依为命,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成人。后来年纪大了,被奶奶接过来赡养。太姥患有心脏病,三天两头就得打针,妈妈是护士,打针的活就自然落到妈妈身上了。妈妈白天工作,还经常值夜班,只能一早一晚或午休挤时间去给太姥打针。时间长了,看到妈妈这么辛苦,我经常抱怨,家里有这么个老太太真麻烦。我们每次去奶奶家,太老总是和我特别亲近,不是摸我的头,就是拉我的手,问长问短,不住口地夸奖。我虽然不耐烦,也只能耐着性子听着,背地里却说太姥真啰嗦。
过了几年,担心太姥上下楼不方便,二姨奶把太姥接到石咀去住。因为隔了一段时间没见面,我们去看太姥时,太姥高兴得连嘴都和不上,像以前一样,爱抚地摸着我的头,亲热地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夸我聪明,说我懂事
„ „ 过了几个星期,太姥住进了医院,我还以为不会太严重,可能是妈妈不住身边,打针不方便才住院的,期末复习挺紧张的,就没去医院看太姥,也许过个三天五天就出院了。万万没想到,几天之后得到的竟是太姥过世的噩耗,真是晴天霹雳。满眼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涌了出来。太姥的音容笑貌,一幕一幕地浮现在记忆的荧屏上,太姥亲切的话语不断地在耳边回想„„一个幼稚的念头油然而生,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哪怕总复习再紧张,我也要到医院去看望太姥,陪太姥说说话,再给太姥梳梳头发,再给太姥剪剪指甲„„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时间一去不复返,我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太姥走了,悄无声息地走了。这份遗憾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我要经常提醒自己,善待身边所有的人,对自己要求再严一些,不让类似的遗憾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