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应掌握哪些教学技能
技能一: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情绪等)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种特殊性,首先是所学的大多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结果概括总结的认识;其次,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指导和疏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开窍。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钻研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由表质量和智力素质(一般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技能二:提问技能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引入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然后用准备清晰的语言提出问题,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
第二,介入阶段。在学生不作回答时才引入此阶段。此时教师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励和诱发学生作答。教师可查核学生是否明了问题;催促学生回答;提示材料,协助学生作答;教师可以运用不同词句,重复问题等。
第三,评核阶段。教师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精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技能三:引导技能 在课堂学习中,是授之鱼还是授之渔,引导是很重要的。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当认真倾听,然后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核心所在,以此生成新的课堂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技能四:评价技能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是强化还是弱化,是促进还是压抑,全看教师如何评价,简单的批评或是无当的鼓励或许都是是毁灭一颗上进的心。
案例1:这是一节气氛活跃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字,还是写了几个词;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还是回答了几句老师的话,老师几乎无一例外的竖起大拇指:“真好。”“真行。”“你真棒。”称赞声不绝于耳,还兴师动众的要求全班同学一次次掌声鼓励。可能是老师是太投入,竟没有听到最初整齐响亮的掌声正变得稀稀拉拉……。
看了这样的案例我不禁想起了两个词“物极必反”、“物以稀为贵”,是的,表扬固然廉价,然而泛滥成灾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自然就不能起到鼓励的作用。
案例2:我班的学生李某是个双差生,因为学习、品德都差,感到人前抬不起头,一见老师就避而远之,自卑心理极重.我发现他有一个特点,对学习不感兴趣,但精力旺盛,特别喜欢体育活动.我想,可先从体育入手,帮助他克服自暴自弃的情绪,于是我单独找他谈话:”别人说你是”垃圾”这是没道理的,就拿体育锻炼来说,你不但不是”垃圾”而且是一个可以帮我班争取先进,给班级带来荣誉的”一等品”,希望你在学习方面也成为”一等品”.听到这些话,他非常高兴,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为班级拿回几项冠军,学习也逐渐赶上.
无情的批评无数次地暗示学生:我不行。自卑的情绪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情况只会越来越糟。这时候,帮助他找准位置,提高自信才能帮助他步入良性循环。
第二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李家栋2011年9月28日 20:25浏览:10036评论:631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理:青岛太平路小学
商德远
一、研讨话题:
本次研讨是小学语文的第二次在线研讨,确立的两个研讨话题是: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很少有学生能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你对这种状况如何看待?有什么好的做法?我综述的是第一话题。
二、研讨情况:
2011年9月23日19时,第二次“在线研讨”准时开始,到21点结束,老师们围绕第一个话题,发言踊跃,分别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各自的观点、做法等,分享了各自的智慧和思想。本话题研讨,教师共发帖27202条。
三、观点综述: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加以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下面老师的观点也许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吴 忠豪教授:平时我们听课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师的后面,看教师怎么讲;到日本去听课,听课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看学生怎么学。两种不同的站位,体现的是教育 理念的差异。我们说要俯下身子看学生,其实还不够,更好的做法是教师转变角色,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教,这样的教学可能会更加有效。
青岛 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金迪:教师在课堂上要变讲师为导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一味讲授,把知识强行“灌入”学生大脑,而要调动多种教学 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重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思维的要领。
战秀 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 去代替学生“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方法的优化,不仅指教师“教”法的优化,更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上才 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郭峻:有时,会听到老师埋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太差!把这个学习任务放给学生,他们恐怕完成不了?学生为什么不会主动学习,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缺乏长期的训练。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填鸭式”“满堂灌”更简单、容易一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需要老师们更多 的教育智慧。所以,要想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在综述本观点时,我以吴忠豪教授观点作 为开始,我想再以他的观点作为本观点的结束,吴教授认为,“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 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应该看学生参与了哪些语文活动,参与的面如何,有效性如何。”吴教授的话给人启迪,引人思考,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 中,更多地在乎了教师的表现,而忽略了课堂的实质,即学生学得怎样?这是我们必须要转变的观念,观念变了,才能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改变了教学行为,才能 真正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好的效果。
(二)精心备好学情,落实主体地位
要想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主体地位的环节。有了精心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刘丽萍: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我们以往在备课时,主要是要备教材、教法,但忽略的往往是备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去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胶 南市海青镇中心小学丁海: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备课中深入思考,这篇课文,哪个地方学生能读懂,哪个地 方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怎样能读懂,多做预设,才能真正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最后从学生的认知出发精心设计教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进而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青岛人民路第二小学薛德霞: 要在课堂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地想一想,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学生在课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课上 怎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是从学生学情实际出发来钻研教材,然后精心设计教案,最后,生动地、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疑难之处。商德远评述:定准学情,潜心备课,充分预设,以学定教,落实主体。
(三)创设和谐氛围,师生平等互动
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之后,课堂上如何才能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互动对话,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张志刚教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做到心里有学生,在心里把学生当做学习过程中和自己真正平等的一员。
郭 峻:在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和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中互动交流。教师不能“唯我独尊”,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 们独特的体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这样学生才能平等对话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青岛新 世纪学校马洪俊:“春风化雨润心田,育人育德细无声”。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 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平等与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真诚的平等与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魏衍良:首先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商德远点评:师生平等,尊重差异,互动对话,主动参与,落实主体
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1.挖掘教材因素,诱发学习欲望
兴 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于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教材因素,是引 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兴趣点,易于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本身的因素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认为:虽然说教学是有共性的,但是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唤起,主体意识的落实一定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只有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喜欢学语文,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自然主体地位就得到了落实。
2.利用游戏激趣,激发主体意识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把学习的一些内容变成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武成全:在引导学生识字、阅读时,可以运用开火车、摘苹果、猜字谜、接力赛、打擂台、比一比、编故事、表演、当导游等方法,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3.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钟 静老师:我最近的语文课,每节课惯例是听记生字词,但是我慢慢发现学生却没有主动改错字的习惯,即使给时间盯着改,也不好好改,甚至把错字再改成错字,应 付了事,好像就是在给我改错字。怎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于是我创设了情境:我告诉学生,二年级二班开了个“门诊”,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医生,给谁治病呢? 给生病的字宝宝,凡是本子上出现的错别字都是有病投医的字宝宝,医生一定要好好给病人治病,解除字宝宝的痛苦。学生这下愿意了,很快就把错字改好了。随后 还当医生争抢着给其他同学检查错字有没有改好。再后来,我们班还开了“美容院”,学生当美容师,给写的不漂亮的字宝宝做美容,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态度和质 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反思,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天呆板枯燥的教写生字词,学生不愿意学,而创设一个开门诊、美容院的情 境,学生怎么就接受了?关键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当“医生”“美容师”学生觉得自己成了“主人”,自然就有了主人翁意识,也就有了责任感。今后教学中,我还 要多动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什么是孩子喜欢的,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再累也喜欢。
邹城市东滩煤矿学校孟凡龙:小学生都喜 欢游戏。在玩中学,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心理状态,他们不仅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更能在游戏中获得能力。我在教学九年制义务教学第九册的一篇课文《鲸》时,让学生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种各样的鱼都游到了一个指定的 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蟹将军挡在门外。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 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学生听着以《春江花月夜》为配乐的故事,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接着,我让学生把鲸和蟹将军争吵时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可 高了!个个都争着上台表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4.赏识激励激趣,诱发学习兴趣
秦爱华: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用多种方法激 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发言多进行赏识鼓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抑或是敢于发言的勇气都要给予鼓 励,一句称赞的话、一个微笑、一个含有关爱的示意,都可以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提升他们的信心。这样他们才敢说,进而想说、会说。其他好些的学生也会受到 鼓舞
三、实现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促进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 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力力量的火花 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张志刚教 授:我觉得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做到心里有学生,在心里把学生当做学习过程中和自己真正平等的一员。这是前提,内心里没有就很难在实践中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就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别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了。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是需要教师付出艰辛努力的。
茶业口镇中心小学郭翠珍:老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承认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只有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才可能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充满生命活力 的课堂,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邹城市大束镇匡庄中心小学蒋邦芹: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使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 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改变课堂模式,落实主体地位
李晓英: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于莉:在这种模式下,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两篇文章的阅读,每个学生都拥有课堂思考与发言的时间,并且能够在交流的环节充分听取他人的阅读感受,使自己的理解更为充分,更为全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课堂上所有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刘 丽萍:在我们的课堂上,更侧重于单向的知识灌输,“霸占”了学生课堂,原本学习应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越俎代庖,代替了学生。我们只有从课堂的前沿退 居二线,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自己能讲解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展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放手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的奥秘。
于莉:唤醒学生主体意识,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内容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喜欢的。甚至有的时候,学生就是教师,课堂就是他们展示学习智慧,进行智慧碰撞的天地。
韩 春梅:做到先学后教,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教师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 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以点拨提升;二是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转变学习方式。多用小组 合作,发挥“动车组”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互助学习的机会。吴忠豪: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才 能形成。语文课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应该看学生参与了哪些语文活动,参与的面如何,有效性如何。教师的工作是组织,指导,要尽可能增加学生的活动量。一堂课如果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周青: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实质上就是要把原本应由 学生承担的学习义务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建构知识,自主获得发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 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亲历知识的探索、建构过程,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促进学生 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2.释放学习时空,唤起主体意识
落实主体地位不是什么事情都由着学生来做,也不是教师不要任何的设计而期待由学生那里来生成。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两个主体互为作用,真正的语文学习才能发生。首 先要给学生时间。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讨论的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有的老师喜欢在提问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有的老师不喜欢把问题抛给学生去讨 论,而愿意自己来强行解决,有的老师课堂上不允许学生问任何问题……这些都会让学生失去主人的感觉,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反之,提问后让学生自己先思考,让几名同学交流一下想法,然后再回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提出问题,问题包括对老师或其他同学表达得再度澄清。
其次是给学生空间。每堂课都由教师把持,学生不能有学习空间,不能随便翻翻书,不能私下交流,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与学习有关的事情……这些都不能让学生有主人的感觉。所以,要有预习,有练习,有复习,有自习,而不是所有时候都听讲。这样学生就会找到学习主人的感觉。
落实主体地位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只要老师相信学生的能力。落实主体地位不是很高深的事情,只要老师在某个阶段做出精心的设计。善于教的老师才能教出善于学的学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3.引导学会质疑,落实主体地位
“问 题是启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形式、转换器、桥梁和中介,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是学生思维 的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乐于质疑问难了,就能主能学习解决疑问,这样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五莲县实验小学郑召梅: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从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开始,到涉及重点的大问题,训练他们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远远比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显得重要。
毕 英春: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如,小学苏教版课本上《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李四光之所以长大之后能发现冰川活动遗迹,与他小时候做游戏时发现奇怪大石头 时产生的疑问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求知,重视学生的提问非常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
魏衍良:精心设计问 题,设计具有启发性而又悬念的问题,使他们产生质疑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并交给他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好学善思,质疑问难的 好习惯,鼓励学生在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刘丽萍:每节课期望孩子们大胆回答问题,大 胆质疑!当孩子们口无遮拦的随便提问时,我们又恼火孩子的不着边际,把握不住重点!可我们教给孩子提问的方法了吗?我们舍得拿时间去训练学生提问吗?我们 总在考虑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引导孩子如何质疑?如何梳理自己的疑问并去寻找答案,这是需要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只要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是没有收获的!
茶口镇中心小学郭翠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质疑问难,不引导、不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 题。实际上,高质量的质疑问难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强的表现,它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而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质疑问难中被点燃。学生学习产生 疑问之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 意识的重要手段。
4.引导自主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史芙蓉:我在本学期接到一个新班,以前他们的作业较多,但学生都很好 学,在此基础上,我做了以下几条:(1)教给预习方法,学生做后,我大大鼓励、表扬,树立自信。(2)作业减少书写性作业,尽量以积累、阅读为主,学生兴 趣、积极性高涨。(3)在书写上,阅读作业中,夸大优点进行鼓励,导致差变中,中变好。(4)讲求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学习不费力。最终全班没有落后 生,学习知识没有不会的,家长都说:“孩子在各方面开始上进了。”
刘丽萍:有时候在班里开展小老师讲课的活动,发现孩子们很感兴趣,自己备课自己 上台讲课,学习课文查找资料等比以前我给他们上课时积极性高多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听!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也许为小老师的精彩课堂,也许为小老师的失 误!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浓厚的!但有时我坐在下面总感觉心里很急,因为学生讲课深入不到难点,他讲完之后我还得补充甚至重讲,感觉耽误时间,耽误了 教学进度!现在想来,自己放手还是不够!还是局限于自己的规划中!没有真正把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体!
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张景芳:要“真正唤起学生的 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老师还要尽可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以下几点:学有所得,跷跷脚摘到的果子才有会珍惜;学 有所用,有用的知识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中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有良法,经常教学生“几招”,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中有一个练习题:比赛带“风”字的古诗。如果老师就是一个检查者,效果不会太好。于是,我提前一个周跟孩子们商量:怎样比赛?如何在比赛中取得好成 绩?孩子们给了我许多好建议,最后全班达成一致:男女生分成两队擂台赛,接龙似的背诵,背对一首奖励1分,不许重复,不能提示。违反纪律的一次扣除一分。一周时间他们特别有干劲:收集古诗、分任务、背诵。抄的抄,背的背,可积极了。比赛那天班级更是热闹,争先恐后、互不想让,最后统计了一下,最多一气的背 过31首,最少了也背了14首。孩子们也并不觉得增加了作业负担。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唤醒主体意识最有效的办法。
5.加强合作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茶 业口镇中心小学郭翠珍:首先要尽显一个“互”字,即有效发挥学生、教材、教师的综合力量,形成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三维互动局面。其次要 体现一个“动”字,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美育功能,使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学生眼动,口动,手动,心动,使学生用眼睛去 看书和看世界,使学生用嘴巴来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用手来写一写自己的心声,使学生用心充分地发挥和想象,感受有其心动激发思维的运动,进而牵引语言表达 的灵动,引发学生之间互谈的欲望,从而达到整个课堂的丰满和生动,使学生在课堂有机探索、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还要体现一个“活”字,即教学实践要利用 好语文的形象性、表意性和人文性,让学生的心灵和思维多层次多角度的活跃起来。同时还应表现出一个“情”字,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 以充分的信任和真诚的鼓励,使他们多能够得到主动、活泼的发展。
李颖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组内共同研讨切磋不能解决的问题,互相交流,既能帮助后进生,又能提高优等生,既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教师就应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燕 居丽:在这方面,魏书生做得非常成功。魏书生在课堂上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们商量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以至教育方法都 和学生商量。就是在这商量、讨论中,学生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在这商量、讨论中,学生提高了语文素质,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6.设计实践活动,落实主体地位
刘玉霞: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
韩春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活动化,让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学生的活动支撑的。不能很好地设计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就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
韩 玉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方法很多:成功体验法。通过激励帮助学生建立了积极的心态,建立了对自己替能开发的自 信心,外力就会变成内力,学生就能不断前进。责任约束法。借助广泛认同、自觉秉持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实现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自觉约束自 己。赏识教育法。发现并给予赏识,切合实际的鼓励和恰如其分的批评相结合,才能真正把赏识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去,并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 用。
刘丽萍:杜郎口中学等其他课堂教学改革都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当时我跑到学校里去观摩,发现他们的教师很朴实,也没有什么 过人之处,介绍经验的时候也没说出多少,但看看他们的孩子却非常优秀!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把学生当成主体的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这样的学习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7.有效利用评价,落实主体地位
王 辉: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学习评价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课堂上对待说的好的、正确的同学,可以赞许 的目光给予鼓励,学生从老师的目光中知道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心灵充满了成功的快乐;对待说得不好或者错误的同学,可以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对学生说: “看来你暂时还没有想好,继续想,等一会儿再听听别的同学的看法,你看他们的看法有没有道理”。对待不善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 见,“错了不要紧,说出来大家听一听。”这样经常地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也鼓舞鞭策了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李玉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解决好“主导”与“主体”的问题,课堂上 “让学于生”,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扶一扶;理解有误时,帮一帮;似懂非懂时,点一点;思维定势时,拓一拓,从而真正发挥出教师在导学、助学、促学上的主导作用。毕英春: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表现欲,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切切实实起到引导作用,不去越俎代疱。
二、解放老师,给老师更多研究时间和精力
五莲县街头镇中心小学李文梅:管理部门少一些检查和督导,多一些研讨和送课下乡,给一线教师多留一些钻研业务的时间。有时候老师们也想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可是回忆一天的工作,基本每天都是事与愿违,做了许多形式性的东西,白白的浪费了时间。肥 城市石横特钢厂学校贾宗杰:一是老师观念要转变,丢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允许学生在过程中体验;二是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不怕费时,耐住性子,学生 才会思考问题,而不是思考老师想要什么答案;三是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钻研课堂和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四是管理部门少一些检查 和督导,多一些研讨和送课下乡,给一线教师多留一些钻研业务的时间。有时候老师们也想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可是回忆一天的工作,基本每天都是事与 愿违。。。。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教得再好,而学生无动于衷,是收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只有教和 学这两个过程在相互联系中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就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只能 靠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课内不足,课后补,学生被动完成,从而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收不到好的效果。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展学生个性,就必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体验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篇: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进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进“三维”课程目标
【内容提要】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就必须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本文对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法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并对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整体推进“三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总结了基本经验。
【关键词】 优化 课堂教学结构 落实 “三维”课程目标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为此,教育部特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然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进“三维”课程目标呢?本文就此谈谈笔者浅见。
一、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与课程教学目标 欲知如何推进“三维”课程教学目标,则必先弄清为何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进“三维”课程目标。只要我们反复认真学习和细心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就一定会明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就一定能把握其基本要求。何谓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多些接触语文材料,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实际运用语文的表达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有效结合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良好学习方法;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语文课程体系。何谓“三维”课程教学目标?所谓语文课程“三维”目标,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性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以“知识与能力”为依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推进“三维”课程目标呢?在教学实践中,按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教学理念,整体推进“三维”课程目标。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诚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终极目标是为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此,教师务必预先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与点拨起到关键性、有效调控的作用;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全程中都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具体要求: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A、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做到科学性与整体性相结合;B、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C、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D、做到从学生为主、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和教材内容最佳结合。
2、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熟练操作和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构建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利用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及时正确处理,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更接近科学与人本化。
三、整体推进“三维”课堂教学目标 我们强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旨在如何落实好课改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好孩子。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这样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说,我们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事关孩子一生的命运,教师对此务必高度重视,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如何给孩子们营造好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在知识的温床里汲取更多的营养,茁壮成长。如何把语文课程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师生双边互动活动中去,使孩子在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例一】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时,讲到“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这一部分时,首先在文中找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出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要求学生就他们认同或者不认同战争发生的必要性的观点找出依据和理由。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我则充当一名忠实的听众,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寻找自己理解的答案。其次,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课堂上老是让学生乖乖地坐在那里,难免会使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都尽量解放学生的双手。比如读书时让他们边画边读;答问题有时候加上肢体动作语言来表达;有感悟还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来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创新思维,不但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二】
在教学《麻雀》这篇课文时,因为课文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我试着采用紧扣亲情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不但有效地进行了阅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课前,边播放音乐边出示投影《无言的爱》(关于一个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普通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几个孩子培养成材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听后的感受,我再作小结: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母爱是灿烂的阳光。通过这样的课前导读,学生在心中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这一段文章。通过学生品读,师生朗读,使学生在不同的语气和情感中,感悟母亲的坚强、伟大、无私,体会作者准确运用动词,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表现,突出表现老麻雀的勇气和胆量。课后,让学生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似海深情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们有的以诗歌,有的以感恩信,有的以主题歌等等把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总之,只要我们树立了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创设了以“民主和谐”为标志的教学环境,导演了以“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活动,采用了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活动,就一定能将语文课程“三维”目标落实到语文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中去,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参考资料】
1、《21世纪教育方略:当代优秀教研成果总揽》 主编 兰呈辉 2006.3.2、《小学语文教学》 2005
第四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 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将一一讲述。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