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运用分析
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运用分析
【摘 要】教学空间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学习和娱乐的场所,而色彩以及空间中的色彩搭配是个人心情是否愉悦、情绪是否积极的重要因素。为此大学教学空间中色彩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简单阐述了色彩与大学生的关系,接着分析了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存在的不足,最后探究了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运用。
【关键词】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运用
1.引言
?W校建筑不只是构筑空间的简单围合,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对其所在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的体现以及对教育理念的反映。色彩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视觉感官元素,也是影响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校园教学空间环境色彩又是校园重要的视觉标志,为此,加深对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运用分析十分必要。
2.色彩与大学生的关系
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活环境都会对成长起到相应的作用。学生具有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在校园生活中,要求他们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其不能与环境融合,并且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容易造成其心理上的问题。在校园规划中,学生是设计的焦点。在目前的国内校园教学空间设计中,色彩是视觉传播的媒介,对于学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传达每一处景观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信息。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时间开始,就在大脑中有了对这所学校的感性认识。这种第一印象带来的视觉冲击会持续很长时间,并且伴随其内心世界的接受意识,逐步融入由校园环境而生发的校园情感,使学生与学校的环境产生交流,在环境的影响下,促使学生不断接受、联想、认知、评价,这是大学生融入大学生活环境的首要过程。色彩对于校园环境的作用仅仅是视觉层次上的显现,更深层次来考虑,合适的、具有美感的色彩氛围影响学生的在校幸福指数。除了个人的喜好之外,色彩以及空间中的色彩搭配也是个人心情是否愉悦、情绪是否积极的重要因素。当空间外部环境燥热的时候,躲进一个低明度色彩的环境有助于实现内心的平静。所以,在校园教学空间设计中合理选用色彩,可以避免对学生的视觉干扰源以及由他们所造成的心理伤害。
3.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存在的不足
室内环境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是预先进行有组织的计划,再通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最终实施计划的一种活动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舒适、轻松、自由的、“以人为本”的、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同时,现代室内设计越来越强调在设计中自觉地体现时代精神,和主动地考虑满足当代社会生活活动和行为模型的需要,并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积极采用当代的物质、技术、艺术等手段。
大学教学空间以色彩为设计手段,追求塑造一个高质量的室内教学环境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困难:第一,不够重视。教学单位及其领导缺乏对这方面的意识与知识,不了解色彩在教学空间中的重要作用,没意识到良好的色彩环境有助于大学生的心智健康;第二,缺少案例。社会上缺少成功的案例,没有一个成功标准或实物,无法为其他学校建设做出指导性的参考;第三,缺少经费。在学校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经费的使用更偏向建筑本体、校园环境、教学设备、教职工待遇等方面,对教学空间室内环境这方面投入的经费比例较少;第四,缺少专业人员。缺少知识集成化的专业人员,缺少熟知空间形体美、功能技术美、装饰工艺美的复合型专业人员。所以色彩环境设计的开展困难诸多,需要我们从政府、社会、学校到个人等很多方面获得支持并不断努力学习、研究和实践。
4.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运用分析
4.1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原则
个性与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观念一直在变化,大学校园的色彩设计也将更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空间环境色彩不仅应该有统一协调的结构与形象表达,还应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的不同,表现色彩景观的个性,创造丰富的构色形式;协调与统一。教学空间色彩体现着校园的文化背景和办学特色,整个校园一定要有协调统一的色彩环境。景观群色彩的整体性与统一性主要通过教学空间色彩系统确定一种或一个系列色彩为校园的主色调,以二到三种颜色作为配合色与主色调取得协调,最后确定三到四种颜色对各区域景观加以点缀来表达,使校园景观色彩更加丰富;关联与对应。教学空间色彩能有效地反映大学校园文化,联系学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不仅是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还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认识学校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全球信息共享、文化交融,各个城市色彩形象趋同,校园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它的色彩与城市的面貌息息相关。因此,大学校园的教学空间景观色彩与城市规划的协调,与城市区域特征对应。
4.2大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的策略
4.2.1校前区。
校前区域是学校与城市的过度空间,是人们从嘈杂城市走入安静校园的缓冲地带,由其标志性景观多为高大的校门、开阔的广场、大型模纹花坛、主题雕塑或喷泉等。因此,校前区是最能体现校容校貌的区域。高校的校园大门,起着校园第一印象的作用,在校门的设计上分为三种形式:传统文化型、现代构成型、新老共存型。传统文化型、新老共存型的校大门是老校区或扩建、改建项目的校门,色彩设计以石材的原色为主色调,展现学校的文化底蕴。现代构成型的校大门为新建校区的校门,其色彩设计则以校园的主色调作为其外观的基本色,以不同质感的材料的色彩与之搭配,强调现代感,表现了校园的发展变化和文化品位。校前区广场的铺砖色彩应以校大门的色彩为基准,相协调、降低反差,要符合校园气质,体现活泼、质朴、恬静的气质,如黑色沥青路面。模纹花坛的植物以鲜艳色彩为主,给人亮丽、活泼的感觉。校园色彩中的点缀色多表现在喷泉和雕塑小品上,能起到丰富整个色彩环境的作用。
4.2.2教学办公区。
教室:墙面:墙面距离学生的视线较近,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消除视觉疲劳、使其感到愉悦的色彩。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发现,绿色是最不容易让视觉疲劳的色彩,尤其是那种淡淡的苹果绿,人们称之为“保护色”。教室墙面广泛使用各种绿色的话,不仅对保护学生的视力有一帮助,而且可以营造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困,使得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心旷神怡,从而能够静心地学习;天花板:教室天花板是当前小学教室内部色彩使用最少的地方,一般都是白色的。白色在过去也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色彩,但是当人置身于过多白色环境里,时间久了会感到茫茫然,视觉缺少焦点,产生单调心理,且易引起眼睛疲劳;课桌椅:课桌椅是除了书本之外,学生学习使用的最主要设施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在课桌椅上进行的,因此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桌面设置成较低纯度的冷色时,将具有镇静和冷静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时间学习,减轻焦躁烦闷的情绪,容易安静下来;天花板:教室天花板是当前小学教室内部色彩使用最少的地方,一般都是白色的。白色在过去也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色彩,但是当人置身于过多白色环境里,时间久了会感到茫茫然,视觉缺少焦点,产生单调心理,且易引起眼睛疲劳;其他陈设:教室里还有一些地方也需要进行色彩装饰,如黑板报、宣传栏、标语、公告栏、学习园地和植物等等。现在大多教室的这些元素没有经过系统的色彩设计,没有从整体上考虑,色彩不统一,五颜六色,杂乱无章,是的学生上课时心神不宁、东张西望、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
图书馆:图书馆是阅读、学习的场所。为了创造安静、舒适、明亮的,有利于阅读避免读者分散注意力的环境。图书馆其室内设计应力大方、明快、简洁,不适合做过多的繁琐的装饰,应注意照度和整体视觉效果。室内环境色彩主基调应选择低纯度高明度的颜色,同时空间照度要求光线明亮、充足和照度均匀。一般来说,常用的色彩有素白色、灰白色或淡灰绿色、淡灰黄色等,可根据不同阅览室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色凋。如低龄儿童阅览室室内色彩宜丰富、明朗、欢快,以适应低龄青少年的心理要求。书架和阅览桌椅色彩一般多选择文静的中性色调。墙面常悬挂摄影、绘画、装饰艺术作品,构成室内的重点色,使图书馆在宁静、幽雅的环境中又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气氛。
4.2.3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往、学习和休息的区域,学生在此驻留的时间相对最长。学生宿舍和普通的居民住宅区域有着相同的功能,作为师生生活、休憩的场所,一般要体现一定的宁静和温馨的色彩效果,而不要暴烈躁动的色彩。对于大面积的公寓群易体现传统色彩特征,应选用稳重、和谐、明朗的色调,营造出健康、愉悦、温馨的色彩心理感觉。宿舍区的公共设施,如:路灯、通告牌,则可以选用高纯度的色彩。宿舍楼之间的绿地景观,宜选择常绿色叶植物,以色叶灌木丛植点缀。因此,宿舍区可以利用这些淡雅柔和的辅助色与整个校园总色调协调一致,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5.结语
色彩是建筑表达的重要元素,准确到位的色彩设计不仅美化教学空间形式,也优化整体校园环境,从而达到改善师生生活学习质量的目的。所以教学空间中室内色彩环境的设计和布置的合理与否、协调与否,都直接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学校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教室空间室内的色彩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成敏.广州大学校园环境色彩?x究.广州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周薇.大学校园色彩设计浅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第二篇: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
戴葭
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学院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更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空间和室内游戏空间一样,都给儿童提供成长的机会,很多幼儿园已经把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纳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而问题的关键,户外活动虽然在理论上已被宣传成与室内活动同等重要,却很少将户外游戏区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落到实处,游戏空间开发适宜度和游戏设施匮乏等现状,满足不了高质量的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因此,本研究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实例调查为基础,分析总结该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设计;户外游戏空间;幼儿园;
一、户外游戏空间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
(一)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户外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1;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认为:“户外游戏活动往往仅仅被人们看作是’身体的活动’,事实上,户外游戏活动包含着两种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运动’和‘通过运动学习’。”2其中“学习运动”是指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学会运动的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而“通过运动学习”则强调的是通过户外游戏活动发展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基于刘焱教授对户外游戏活动的理解,笔者认为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幼儿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成长的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忆和留念的,许多作家和诗人都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段对儿时自然环境的描述,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种带有自然趣味的环境我们已经再也感受不到了。因此,若要使儿童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游戏环境存在的意义就是环境也会发挥它本身的职能为幼儿服务。
(二)户外游戏环境应服务于幼儿教育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从幼儿户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空间规划既能贴近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满足幼儿的需求。通过游戏活动达到启发、激励和教育幼儿的作用,促进他们自觉、主动、轻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松活学习和玩耍。
首先,幼儿是幼儿园真正的主人,所以户外环境的创设首先要得到幼儿的欢喜。幼儿园的空间规划,设施造型、器材的质感、色彩等,都必须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匹配,使幼儿园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童话世界”。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效果与幼儿全面健康成长联系密切。从专家的对幼儿心理和幼儿行为特点的研究中可以得知:幼儿具有好奇、好动和兴趣的稳定的特征,在富于变化和富于童趣的空间中有助于幼儿兴趣的提升,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其次,游戏是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完成对身体的教育是其开展游戏活动的终极目标。鲁迅先生说得好:“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高尔基也曾这样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3因此,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规划就显得极为重要。有趣、合理的游戏环境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快乐中运动、在快乐中学习。
再次,户外活动环境的创建还需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由于幼儿时期儿童的骨骼还处于不完全发育状态,他们行动较笨拙,防护意识差,因此游戏空间规划时应考虑物品材料的摆放位置,材料质地无毒、固定器械没有尖锐棱角、园舍绿化植物也应避免茎、叶无刺、无毒等。同时,幼儿活动区域划分注意避免彼此干扰,移民啊造成碰撞。4
二、案例研究: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
(一)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现状分析 1.场地调查
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是武夷山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位于高校园区,依附武夷学院,303省道旁交通便利。
红色区域教学区,是教学主要建筑,开展一系列的室内活动以及班级的分配。绿色区域是器材的摆放,为孩子户外游戏的主要空间玩耍区域。紫色为操场,集体活动场所,如升旗、运动比赛等。总体地势有些起伏。
通过场地调查,笔者认为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虽
属于民办幼儿园,但总体面积较充裕,绿化面积较广,能够提供
较为宽敞的户外游戏空间,且幼儿教师对户外游戏的重要性普遍表示认同,对幼儿的安全问题非常关注,大多数老师能保证每天开展户外游戏等。2.该园幼儿户外活动概况
该园幼儿的户外活动通常在教师专门安排的户外活动时间里进行,以班级为单位,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幼儿的全天户外活动时间均为两个小时左右(除天气等特殊因素),符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活动时间不得低于两小时的规定。其中户外活动时间也分段进行,两次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分别是早上入园后进行的晨间活动和午休后的户外活动,其余的户外活动,如课间休息等时间较短。各种活动严格的按照活动时间表进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空间一般由教师安排,并由全园统一调配,各班分块使用院内的空间区域。每班的活动区域里,通常又为不同的活动器材划分了一个个较小的活动区域。活动器材有计划提供、安排,幼儿可以在教师的计划范围内进行一定的选择。
(二)存在问题
笔者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对该园户外游戏空间进行调研:首先,幼儿园户外环境功能空间是否满足要求?其次,游戏活动场地内容是否丰富?再次,幼儿园户外的自然环境是否满足儿童游乐需要?
通过实地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
1.户外活动环境现存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户外面积充裕,但没有充分利用。如场地划分模糊,闲置区域多。
2.场地设计内容空洞、器材器械单一等问题,并且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缺乏专业教师给予的适时适当适度的指导。
3.院内户外游戏环境缺少自然元素。如沙地、动植物等。4.游戏空间规划对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不同需求略显匮乏; 5.游戏区域设置流于形式,玩具设施添置和更新的速度慢。
(三)问题分析
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区不仅是他们嬉戏玩耍的地方,更是幼儿接受教育和学习的空间,对于提升幼儿智能、体能、创造力和社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户外游戏空间的规划所考虑的因素,不应只是在院内放置一些游戏器材,提供儿童跳跃、奔跑、嬉戏,就称之为户外游戏区,而是应该把它看做室内教学活动的延伸。小皮亚杰说:“儿童游戏乃是一种最令人惊叹不已的社会教育。”完善的户外游戏场地能培养和锻炼儿童各方面的能力。若配以创造性设计,就为儿童提供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表现机会,对儿童心智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一成不变或流于形式的游戏空间设计,只能抹杀儿童娱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户外游戏区是孩子们天性释放的场所,若玩具设施一成不变或更新速度缓慢,也会无法满足儿童对户外游戏环境的需要。
(四)该园户外游戏空间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的建设在提供一个学习休息的室内环境之外,还要考虑建设一个合理、适宜的
5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户外环境。通过实地考察该园和收集来的材料,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拟定改造方案。针对幼儿园户外空间类型提出了一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化方案。1.场地划分
首先充分利用教学区外的场地资源,进行游戏区域的划分。如植物园区、迷宫区、种植区、操场、器材摆放区、沙石区等。
植物园区:栽种各种树木,包括果木、花木等,保留树林的土质地面。树木旁边要有标示植物名称的牌子,可以让孩子学习到各种植物的样式、用途等。让幼儿通过观察自然界(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认知自然。
迷宫区:方形植物墙建立迷宫,从中有提示可以通过自己思考穿越迷宫。孩子们在其中寻找出入口,提高自我判断的能力。
种植区:为每个班的幼儿开辟一块种植区和养殖区,孩子们亲手种植蔬菜、养殖鱼等,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每块区域采用“实名制”的方式,配以班级和姓名标牌,由孩子们自己栽种、养殖、管理。这种体验式的劳作方式,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劳作的不易。通过种植区的活动,孩子们还可以观察随季节变化的植物景观、小动物的活动以及各种蔬菜和动物的形状、颜色等,这些从劳动中获得知识的方式更有助于加深儿童的记忆,激发他们感受自然的变化,探索其中的奥秘。幼儿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会让他们更加的珍惜粮食和爱护小动物,还可以逐渐唤起他们客观看待事物的思维方法,军事场地区:建立障碍区,通过攀爬,提高身体素质。大多数幼儿园活动空间模式基本上是呈现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交集。而现代幼儿园户外活动模式应打破这样的局面,实习开放式的模式。这样开放性的空间可以促进同年龄段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起一定的社会习惯和生活态度。
操场:即现有的操场位置,主要是进行集体活动游戏的场地,一起升旗做操,还有上体育课,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如玩风车、玩沙包等。让幼儿经常开展户外活动,充分进行日光浴和空气浴,促进骨骼和运动技能的增长。在操场区域铺设塑胶地面或人造草坪。场地的四周种植高大的乔木树种,保证夏季提供绿荫。
器材摆放区:主要是指攀登架、滑梯这样的大型组合玩具和秋千、跷跷板、转椅这样的中型玩具区,设立在教学楼前,现有的器材区上,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并在幼儿出口着地处铺设软垫,周围种植草坪与灌木。
沙石区:边缘可以用轮胎等进行软化处理,孩子们除了可以在沙地玩耍,还可以利用沙石材料堆砌各种造型。
76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2.游戏设施的优化和游戏方式的升级
首先是游戏设施的造型要具备体验性、趣味性、知识性。如某国外幼儿园在活动区域的地面上摆放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交通指示牌,不仅使地面更丰富多彩,同时也教给幼儿交通法规知识。
其次,游戏活动的开展要考虑到让每个孩子主动、自发的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游戏设施必须具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注意力不持久的幼儿也能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是传统游戏活动的升级,这种将游戏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生动活泼的一种组织方式。幼儿与环境互动,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地位被凸显出来,提供给孩子自然发展的条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共享、交流、经验的分享等。老师在整个游戏中以“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笔者认为类似这样的活动区域在游戏空间规划中应重点考虑。8
三、结论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内容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游戏性质的活动区域,它是将娱乐、学习、体验三者合为一体的综合式的空间环境。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空间主要服务人群是儿童,是幼儿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场所,因此,户外游戏空间设计必须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未来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发展方向会更加重视对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而越来越多以“角色式”体验为主的游戏方式将成为开发重点。将儿童从游戏中获得的思想与实践感悟与课堂内的教育形成互补,引导儿童从非书本教条的途径中获得教育及认知等附加价值。当然,以目前现有条件来达到这个目标,绝非易事,但是为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园和教师的付出和努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 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0 [2]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婷.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优化研究[D].辽宁:沈阳体育学院,2014.6 [4] 幼儿园设计 [EB/OL].(2009-12-17).道客巴巴网.http://www.xiexiebang.com/space/?action-viewgroup-itemid-1003597486 [8]样芸.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 [EB/OL].(2012-05-16).安吉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4537
第三篇:空间居住环境设计空间艺术
内容摘要:空间艺术作为居住环境设计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当代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自然和谐是居住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空间居住环境设计空间艺术
空间是环境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王夫之《张子郑蒙注 ·太和》)此处以气喻空,乃是指一充实界面的内空体。“气”,亦即空间力,是由人的视觉心理要素所致。“空间”若以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要素为原点去理解,则是时间与空间、理性与感性、物质与意识的高度统一。空间是环境设计和建筑学的语言,空间艺术则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
在今天,空间的概念已经变得更加广泛,而居住环境设计中空间的合理规划却亟待有一个合理解决, 以满足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没有合理规划的空间毫无艺术感可言,注定是苍白的,让人望而生畏。
一、空间对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当前,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追求,特别是对居住的艺术性要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如果说人类社会中,美的出现都是因为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生命的热爱,那么远古时代的巢穴就是居住功能与美的体现。从古至今,人类对居住环境非常重视,特别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土木,派精于造型的工匠绘草图,皇帝审视后再建造,所以,现今才有了一座座极具艺术价值的宫殿宝阁。
居住环境空间的功能是多样性的,如果要使各种功能都得到体现就必须对仅有的空间进行设计、规划。空间本身无所谓好与坏、美和丑,正是由于人参与到设计之中,才体现出其价值,人是构成设计标准的主要因素。空间的处理和众多设计一样容易出现两种倾向 :一种就是视功能主义为第一性。居住环境中功能就是一切设计的出发点,但功能自身就存在着种种的矛盾,如空间小,显得拥挤,空间大,造价却增加;工作空间和休息空间之间孰多孰少等,或许等到各种功能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反复争论后基本通过了,最后的方案却毫无艺术感可言,更别谈什么价值。其次就是设计师凭个人喜好,一味追求艺术性,造型大胆、诗情画意、细部装饰唯美……没有考虑实用性,完全看不到功能性。
我们居住的环境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生理和审美的需要。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造物活动,人类通过自身的主观活动和客观自然环境建立起一种居住环境的新次序,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人类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方面。由此可见,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至关重要。
二、空间的类别与现状分析
空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因使用方式的不同把空间分作几大类:共享空间、母子空间、私密空间、交错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悬浮空间、虚拟空间和不定空间等。空间类别如此之多,但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因时因地地设计出不同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需要才是当今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居住环境空间设计经过数十年发展而日益进步。国内外各种思想潮流涌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设计不再是简单的造景、装饰,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化,它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其中人们对空间规划和功能利用的要求,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真实感受,而且展现出空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公共环境都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变,对居住环境空间的处理在当今成了设计师的一大研究主题。在我国,“欧陆风”的狂吹,在影响建筑设计的同时,也深深影响到了空间设计。传统的建筑空间艺术在研究、保护和延续文化名城特性方面却出现了问题。
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居住环境的多元化,所以空间设计的艺术风格也呈多元化。在我国,这种多元化
有越演越烈之势。如在某小区的规划中,有属于现代空间的设计观念,也有属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空间意境;在室内既出现了西方的壁炉、猩红色皮衣、摩登的卫生洁具、几何形的绿色植物及绘画 ;同样也有怡人的中国文化,如仿明式家具、竹子、木雕挂件等,在设计师的精心营造之下,它们不仅不会因冲突而产生不和谐,反而会在空间、色彩、照明设计的有效控制下,浑然而成一体。
三、追求自然和谐的空间艺术
艺术是远古以来就涌动于人类血脉之中的一种智慧、一种永远的激情。空间艺术在当代居住环境中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自然和谐是众多设计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传统空间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发展,浸透在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中,如江南的狮子林、留园等都或隐或现地展示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在建筑空间上,往往表现为因天时就地利,居住环境空间设计则更为复杂一些。传统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当然这并不是对现代空间设计理念的否定,相反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养料。空间艺术涉及到众多的学术领域,不能以单一的历史阶段或文化理念作定论。
空间的内在本质是人,因此“以人为本”是空间设计的核心,以人的体量为基础,以促进人的交流为目的。空间设计根据需要不同,设计性质也不一样。如天安门广场是政府集会的广场,要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公园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地方,因此表现的是轻松、休闲。空间设计呈多元化的态势,形成以自然为主线,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空间艺术,创造出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环境,不断地将自然与人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身居其中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居住环境设计的空间艺术必须发挥自然的引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用新技术去创造和改善、造就具有我们民族特色、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①牟跃:《现代居室环境设计》,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04。/②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③濮苏卫:《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意与表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杜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第四篇:色彩运用原则
色彩的运用实际上就是色彩的组合,在色彩的组合时,离不开色彩的对比和调和。绝对的对比会产生极大的刺激,绝对的调和会显得乏味,使对比和调和保持有机化,才能呈现充满生机和美感的画面。
色彩的运用实际上就是色彩的组合,在色彩的组合时,离不开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对比与调和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离开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成立。绝对的对比会产生极大的刺激,绝对的调和会显得乏味,使对比和调和保持有机化,才能呈现充满生机和美感的画面。
1.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本身受到其它色彩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原来单独看时不一样的现象。色彩三元素的色相、明度和纯度均有对比现象。在色彩的知觉反应中,还有同时对比和继续对比。
(1)同时对比
当两种颜色放在一起的时候,双方都会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当黄色与蓝色、红色与绿色在画面上同时出现,那么黄色显得更黄,蓝色显得更蓝,红色显得更红,绿色显得更绿。这种现象叫做同时对比,也叫视觉的同时性效果。在应用色彩时,必须考虑到每一相邻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对比关系,把色彩对比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考虑进来,才能有效地控制色彩的预计效果。
(2)继续对比
继续对比是时间上的对比或相继出现的对比,是由于视觉残像和适应现象造成的。按照继续对比的规律,前一幅画面颜色的补色会影响后一幅画面,如果色彩搭配不当,即便每一个画面都很漂亮,整体效果也不会理想。继续对比产生的效果是:先见的色彩影响后见的色彩,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色彩影响力强;如先后两个色彩为补色时,则会增加后一色彩的纯度。
(3)色相对比
由于色相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与弱,是由对比的二色在色相环上的距离之差来决定的;在色相对比中,具有强烈效果的是互补的色彩对比。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从色相对比的角度看,若想用背景烘托主体时,可分别给二者配置一对补色。这样一来,主体便因与大面积补色背景进行对比而更加鲜艳突出。
(4)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因色彩的明暗差异而形成的对比。在色彩的三属性中,明度对比的特点最明显,也最实用。
不同明度的色彩在同一画面中出现时,面积小的色彩明度会受面积大的色彩明度高低的影响;两种色彩在画面上的面积接近时,若二者明度不同,则两色彩的明度都会显得明亮。因此,主体与背景的着色规律是:背景色彩的明度应比主体色彩明度低一些,以保证主体在画面上显得突出、鲜明。
(5)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因不同纯度的色彩组合而形成的对比。在进行纯度对比时,将纯度差拉大以纯度低的色彩衬托纯度高的色彩,保证突出最纯的色彩,成为视觉中心。例如纯正蓝色字幕在浅蓝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
注意:色彩纯度的高低,取决于不同光线的照射。在扩散、柔和的光线下,才会产生高纯度的色彩;在强光下,色彩的亮度会相对下降,纯度也会降低;在阴影中,色彩会变暗,纯度也会降低。
2.色彩的调和 一般而言,色彩不是单独存在的,当人们观察某一色彩时,必然受到其周围其它色彩的影响,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地、协调地组织在一起时,使人产生愉快、满足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根据表现效果的不同,将调和分为类似调和与对比调和。
(1)类似调和
类似调和强调色彩要素中的一致性,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感。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三属性中,有一个或者两个属性相同(或近似),而只是变化其它两个或一个属性,就构成了类似调和的画面。两个属性相同的类似调和,比单属性相同的调和更具有一致性,统一感更强,特别是色相和明度相同的调和中,画面色彩近乎单调。这时只有加大纯度差才能增强调和感觉。
一般情况下,类似调和提倡用同种色、类似色或者低纯度的色彩,因为这些色彩配置在一起时,对比不明显,不刺眼,整幅画面显得十分和谐统一。
(2)对比调和
在对比调和中,色相、明度、纯度三者或部分、或全部地处于对比状态。为了使对比色彩柔化或有序化,一般不是采用减少对比差距的方法,而是在对比色彩之间增加一些“过渡”,使“突变”转化为有序的“渐变”,从而达到调和的目的。通常采用的“过渡”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在强烈对比两色之间,加入相应的色彩等差或等比的渐变序列;
②在对比双色中各自混入一些对比属性的过渡色,使二色彩的差异进行平缓地过渡;
③在对比双色的面积中,嵌入一小块面积的对比色,或者在两块面积相邻处均加入同一种过渡色,使视觉得到了缓冲,增加了有序与和谐的感觉。
提示:不强烈的色彩容易调和;按秩序变化的色彩容易调和;色彩表现一致时容易调和;感受上互相补充的色彩容易调和。当色彩相对集中时,对比关系表现强烈;当色彩相对分散时,调和关系表现强烈。
技巧:有面积对比时,适于集中配色;面积相接近的,适于分散配色。3.美化显示画面
多媒体系统的显示画面主要由前景和背景构成,前景主要是指标题、文字、图形和图片;背景则是指由单色、过渡色或图片构成的大面积背景画面。协调好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颜色搭配,是保证画面美感的关键。
(1)文字亮,背景暗。文字采用明度高的颜色,例如白色、亮黄色等;背景采用明度低的颜色,并以冷色为主,例如黑色、深蓝色、暗紫色、暗绿色等;如果背景采用图片,图片应事先经过处理,使其整体色调符合对背景的要求。这种配色对突出主题很有帮助,即使长时间观看,眼镜也不易疲劳,视觉效果舒适,特别适合正式而严肃的场合,例如国际会议、教育教学、科学技术讲座等场合。
(2)气氛活跃的场合,例如文娱活动、广告宣传以及商品介绍等。前景要富于变化,例如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以及排列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图片要有新意,其内容要与表达的主题相符。背景的明度和纯度要与前景相互协。
(3)喜庆的场合,例如婚礼、各种盛事、电影发布、举办音乐会海报等。色彩的运用以鲜艳、热烈为主。例如我国民间喜庆的颜色多为红色,用以表现热烈的气氛。喜庆用色通常采用明度高、色相清晰、纯度高的配色方案。
(4)温馨、沉静的场合,例如关爱、爱情、沉思、探讨人生等主题。适宜运用淡雅的色彩渲染气氛,通常采用明度适中的粉红色和淡蓝色为背景,明度高的文字为前景的配色方案。
第五篇:音乐教学环境设计
一,教学环境的设计
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应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诱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愿望。
音乐教师在创新设计教学环境时,应注重音乐教学环境的布置,创设音乐情境,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多媒体等手段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情趣。音乐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设计,对学生心理影响很大。室内设计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音乐教室的设计要有浓厚的音乐气氛,教具安放有条不紊、各得其所,墙面、黑板等要布置与音乐教学有关的谱表、乐器图、乐理知识等等。另外,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还要注意课桌椅的摆法,可以是一排一排安放,也可以是圆圈式、半圆式或其他形式,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必须服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的需要,不求固定的样式。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一、理论依据
随着多媒体的迅猛普及,它在音乐教学与音乐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Midi音乐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拓宽了音乐制作的领域。由于电脑音乐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则能带来音乐教学的主动性与互动性,从而大大突破旧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作品等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想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和我校优越的电脑资源,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实施步骤
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乐器音色和理解音乐形象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认识和了解西洋的铜管与弓弦乐器。由于平时分散教学,学生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分辨同类乐器在音色、性能、表现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在网络环境下利用音乐软件则能比较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从网上下载各种乐器的图片及演奏片段,并配以鲜明的动物形象,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边听辨边观察,在电脑上点击乐器的图片及所代表的形象,系统及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提示。学生一边看一边听,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感受不同乐器音色的差异及其效果。然后,师生一同创设“森林音乐会”的情景,最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更多乐器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种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与独特的演奏技巧。加深学生对乐器音色与表现力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渗透音乐相关文化 在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时需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如果单凭老师讲解则有些枯燥无味,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播放剪辑等)教学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音乐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和乐曲的创作背景,收集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介绍、音乐作品、音乐流派等内容,交流作曲家创作时的轶闻趣事,比较他们的音乐风格。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又让学生获得了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的主要形式是唱歌和欣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再具有什么吸引力,如果适时地改变一下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拓展许多新型的课例,如聂耳与冼星海、校园歌曲讲座、电子琴与少儿歌曲、戏曲音乐进课堂、西洋管乐器欣赏、我为动画来配乐等。请学生观看网上精彩的Flash动画,深刻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现代流行歌曲与通俗音乐。运用多种形式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去。
3、利用电脑音乐软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在歌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在视唱的时候既能看到乐谱,同时又能听到优美的Midi音乐。学生可以分组随音乐自由练习。老师可以任意截取其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指导。为了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正常速度,可以对做好的Midi音乐进行调整,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歌曲的最佳速度。运用音乐软件进行歌曲的制作,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特殊的音效,大大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还可以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和实际的音响效果联系在一起,使音乐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
4、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运用音乐作曲软件《作曲大师》、《TT作曲家》等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尝试。先请学生欣赏教师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听到、看到作品的整体结构,还能了解到老师创作的步骤及过程,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例如让学生用五声音阶按所给的拍子写作旋律。首先确定所表现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节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利用专业打谱软件Encore,可以使学生进行乐谱的正确输入。比如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出现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作中来,通过音响,他们可以听到自己作品的效果,及时修改。由他们选择乐器音色,并进行速度、力度、音量的配置,编写简单的打击乐伴奏,一个个充满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便诞生了。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与个别学生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议,学生在这种平等、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进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合作小组借助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研究,甚至竞争、辩论等。这样既扩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反馈速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形成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6、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指导音乐课外活动 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辅助学生进行音乐课外活动,能制作歌曲伴奏带、背景音乐。
三、预想效果
电脑音乐进入教学领域,不但为学生学习、欣赏音乐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使学生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到锻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搜集音乐素材和信息,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关键词是什么、怎样概括搜索到的有关资料等。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加强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现代文化、现代社会的联系,把音乐学习的范围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飞翔的翅膀,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作用,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四、研究时间 三年
五、具体实施步骤:
1、向学校申请协调学生用电脑时间。(能否与电脑课整合一下)
2、安装所需电脑软件。
3、分小组,给各小组再分定搜集内容,小组内再把内容分给每个人。(目的:最少时间干最多的活)
4、讲解音乐课材料的简单收集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