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关系哲学

时间:2019-05-15 02:2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魏书生的关系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魏书生的关系哲学》。

第一篇:魏书生的关系哲学

魏书生的关系哲学

作者:王珺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3798 更新时间:2005-6-16 14:33:51

魏老师,魏校长,魏局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到后来“教”而优则仕被任命为校长、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这个名字一直响亮着。有人说,魏书生是一本大书。虔敬地翻开,发现他的管理思想中蕴涵着朴素的哲学;掩卷琢磨,悟出他正是凭着这种人生哲学把各种关系——和学生的,和老师的,和校长的乃至和社会的……——处理得有序、和谐

乘2549次列车到达盘锦时天还没亮,小城宁静着。

星期六上午的阳光温煦地照进盘锦市教育局会议室,正月十五刚刚过完,窗外偶尔有稀疏的鞭炮声响起。

与魏局长相对而坐,发现和他的名气相比,他不伟岸,不豪迈,说话喜欢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他给人的感觉是利落、清爽,阐述观点也用叙事语气,很少用大词儿,爱说大实话。说起来,我们那天谈的基本都是“管理”,但在我看来,他的词典里,“管理”是个有温度的词汇。摸上去温暖,说起来像拉家常。这样的“管理”,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校长,任谁都能听得明白。

朴素的管理箴言如何赢得师生信任?

记者:当工人的时候为什么就特别执著地想做一名老师?当时好像还有好多别的选择。

魏书生:下乡的时候在农村当过老师,当时大人忙着搞阶级斗争,和孩子在一起更单纯。这个经历也使我觉得自己当老师挺合适、挺快乐。1978年2月,我来到盘山县三中教语文,一开始就当班主任。

记者:您好像说过:“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书生:这是心里话,我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你说怎么办?我只好跟学生商量着教。在这种商量中,我感受到的是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默契、轻松感和愉快感。

记者:在盘山三中任教半年后您就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1979年3月就开始了第一轮教改实验,您成长的速度令人吃惊,这速度靠的是什么呢?

魏书生:还是我带班带得好。我始终相信,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为“婆婆”服务的。语文教学“婆婆”多,最外行的领导、文化水平很低的家长都可以指点语文教学,如果把各位“婆婆”的见解都拿来指导自己的话,那这堂课就彻底没法上了,而且肯定也就离开了学生的实际。我当时提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把学生当容器,你还得研究各种容器口径的大小,也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一开始教书,就想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这使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点,非常融洽。因为总想着人家的接受能力,就教得比较轻松,而一旦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了,也就把“婆婆”们要求咱完成的任务完成了,所以我很快就取得了成绩。

至于当教导处主任,当时是白天知道点儿消息,连夜写辞职报告,天亮就到教育局长家,我说我不能干主任,我愿意教书,想当初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教上书的。领导就劝我,说我们提拔一个人还是挺重视的,是对你工作的肯定,还得干。我说你们要是不让我教书和带班我就回工厂了。领导同意我教语文课、当班主任,同时负责全校1500多学生的思想教育、德育管理。

记者: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看上去非常朴素,那您当时对这事儿想得很多很深吗?

魏书生:没有,我就想咱读书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感同身受,己所意欲尽施于人。很简单的生存感悟。

记者:您“出名”后经常去各地讲学开会,频繁的社会活动却一点也没影响您带班,不但从不请其他老师代课,而且班级秩序井然。于是就有人感到奇怪,觉得您真是挺“神”的,这种评价中多少还有点将信将疑的成分。

魏书生:其实不奇怪也不“神”。当了主任后,又教课、又当班主任,使得我管理班级的时间少了。我就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家分头承包一些事情,我更多的是观察与指导。很多人觉得我这种管班的方式比较新鲜,似乎没费多少劲儿,就使班级井井有条,学生学得高高兴兴,于是就成了先进典型。别人挺奇怪:你刚教了一年多书,劲从哪儿来?我自己分析,还是在于我和学生是一家人,他们都帮着我出主意,我也帮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总也没有管学生这个心态,而是为了学生好。到后来当了校长,包括现在这个活儿,都坚持一条:不是管人家,而是为人家好。为人家好,人家就容易接受,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得更好,让每个人活得更好。

记者:“主人管理”这种策略是您当校长时最常用也是最见长的,这种策略是怎么形成的?

魏书生:实际是延续了班级管理的思路。人皆可以为尧舜,向真向善向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肯定的。咱们就是去发现这些,然后帮着人家壮大和发展人性中最美好的那部分。当老师、当校长就是干这事的。怎么帮着人家发展呢?还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让自己获得这么一种观念:所有的活人都是一个世界,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包容,然后才能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这种主人翁意识就能够激发自己生存、工作和学习的热情;“科学”则是将这种热情用制度、程序落实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民主和科学,很多事真的就好办了,做起来就比较省劲儿,用人家的劲,为了人家好,帮人家去办事。

怀抱平常之心追求卓越如何把握二者关系?

记者:有人评价您时说“平常快乐魏书生”,有人却说“你是一个神”。您怎样评价自己?

魏书生:我一直强调平常心。在学校时,总是强调大家用平常的心态去工作,守住宁静。教育局连续7年的“工作计划”的结束语都是号召大家用平平常常的心态,多做平平常常的事情。之后是句号而不是感叹号。我觉着人在平常里感觉快乐是最便宜的一件事,因为别人没有办法让你不平常。在平常中品尝人生的快乐,找到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发现自己学习研究的方向,那你不就是一个天天快乐的人吗?可能因为如此吧,我让人家觉得奇怪:那么小的事他却能做得快快乐乐。所以加了个“神”字。

记者:可是您实际上很成功,您肯定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和目标。您认为追求卓越和平常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魏书生:我还是强调高高兴兴地活着。因为人很渺小、生命很短暂,所以才应该格外地珍惜,活得快乐一点、有效一点、对别人有用一点。我没怎么想过追求卓越,就愿意多做事,高高兴兴地做事,做了一件事又一件事,如此而已。我说人对着三个世界:外在的大世界、内在的自我世界,第三个就是本职工作。我的观点是,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当你全身心去做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工人做工,车零件,焊器物,农民种田,养鸡、养猪、养花,干进去,真的都是宏大的事情,就在于你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我说,人和工作之间有五种境界:

一、无心无意;

二、三心二意;

三、半心半意;

四、一心一意;

五、舍身忘我。当你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做这份平凡的工作时才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杯水一个世界,一滴水一个世界,一个水分子一个世界,这样你钻研起来当然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如果你不这么看,很容易瞧不起有些行业,就容易静不下心来,守不住宁静,你自然灵魂流浪、精神漂泊、思想浮躁。

记者:您的观点很有哲学意味。这种人生哲学是怎样形成的?

魏书生:我小时候喜欢墨家,后来也看道家,所以出世的观念和入世的观念融在一起。曾经有一本书让我写名人名言,我写的是“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我用前半句话鞭策自己把大事看小,出得来,放得下,输得起。但如果这样就容易消极避世,所以我用后半句解决这个问题,不小看自己,自己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宏观上极其渺小,微观上非常宏大,那么就要尽到生存的责任,自己都是世界,那眼前做的更是一个世界,拿过来,有滋有味地去做。那活得就便宜,尽到了责任,尝到了乐趣儿。

记者:据说有两本书对您影响特别大。魏书生:一本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另一本是成人学院编的哲学通俗读物,我念初中时得到的,32开本,书名记不得了。艾思奇那本被别人借走了没还,想想还挺心疼的。我的认识论、方法论是那时奠定的。对唯物主义我发自内心的信,我时常用辩证法告诫自己过犹不及,万事适度,这形成了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记者:在这种人生哲学的指导下,您活得特清楚,特明白。那您有没有困惑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

魏书生:“文革”期间挨批判时曾经有过。但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我也是很清醒的,挨完一天批判晚上照样打拳、练武。因为尽管内心冲突、碰撞,但也觉得“罪有应得”(笑):批林批孔你要尊孔,文化大革命热火朝天你非不理解。应该说我还是比较清醒,知道咱活在老百姓生活水平不太高的阶段,所以用不着出国转一圈回来埋怨国家落后。有了现实感就知道在自己活着的这段中国能达到什么水平,这样,面对政策和政策打架、制度和制度碰撞等现象就不至于愤懑、不平衡。

记者:您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因为看清了也就不去着急,不发牢骚,那您的批判性体现在哪儿?

魏书生:我很少批判,我就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看一些人为这种那种我们目前还办不到的事着急、甚至发牢骚、说谎话,我就想他们是出于好心,但心里知道实现不了。所以我在全国各地讲课,上台总是先说一句话:活着不容易,好好活着。接下来我就讲马克思主义能使人好好活着,我们尽管不十分文明,但我们比上一辈文明多了,占的便宜多了,所以我们才更应该为发展生产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说起来都是大道理,但是和人们的身边事紧紧连在一起,大伙就爱听。

记者:您从1981年开始就获得了好多称号,您的简历上都是荣誉,尽是光环。历史上也好,现实中也好,不少人在荣誉面前往往迷失自我。您怎么看待荣誉?

魏书生: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说良心话,比我干得苦的、付出力气大的人有得是,人家都没我得到的荣誉多。为了减少和荣誉之间的差距,就只有更勤奋地工作,更多地干事,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我经常跟别人这么“宣传”自己:我一般不用个人时间干公家的事,我下班时间自己支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锻炼、看电视,我爱看武打连续剧。公家还给咱荣誉,这不是幸运吗?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也就加重了多做事的心理,想更多地回报。

身为教育局长出任民办学校校长如何应对外界说法?

记者:您成名多年,您的名字已经成了品牌,有些地方成立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会之类的机构,听说,在浙江有一所民办学校用您的名字命名。

魏书生:在台州市,叫书生中学,我出任校长。现在已经办了两所,另一所是我们书生中学派出一个副书记去当校长。都是股份制。

记者:您作为教育局局长同时兼任一所民办中学的校长,其他地方有没有什么说法?您怎么看自己这种多重身份?

魏书生:其他地方有异议毫无关系,关键取决于盘锦市怎么看。我是7年前在盘锦实验中学当校长的时候开始办那个学校的,当时也请示了市委书记等领导,他们说干这个挺好。一个人多干活,怎么不好?我知道大伙关心的就是你干完活要不要钱,咱不要钱就行啦。上个世纪我说我在本世纪内不要钱,后来当公务员了(做了教育局局长),我说本人当公务员期间不要钱。有的中国人总是不研究干事的过程,而是研究结果的分配过程,把分配看得太重,而把干事的过程反倒淡化了。我的观念是先研究这个人干了多少事,通过他创造的效益,来判断他的价值。但当大家的观念没有转变的时候,作为我个人,特别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是应该避开舆论的嫌疑,所以一分钱也不要。

记者:里边也有您的股份吗?魏书生:没有,原来是要给我算多少股,我说千万不能算,算了就不好干事了,只有这样赤条条才能来去无牵挂,反倒更有领导权,更有说服力,反倒省事了。

记者:您又化繁为简了。是把那里作为试验田实现另一种追求吗?

魏书生:对,当时有的专家说这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学校,各地也认为这个体制挺有意思,不过开始还是众说纷纭。股份制?这不是胡闹吗?资本具有寻利性,而《教育法》写得很清楚:教育不许以赢利为目的。它俩水火不相容,于是就较劲儿,非得叫它俩斗。我呢,尽可能避开这个风险,我说我是为了干事,不是为了赢利,我事先就说了,要是急于要回报的就别入股,而且大股东不要,咱在某种意义上含有捐资的意思。现在运行的还是挺好的,在校生3300多人。

记者:在这种试验中您对校长的职能和角色有什么新的认识?

魏书生:与公办学校比,老师们来自全国各地,没有归属感,我们争取当地领导的支持,把老师们的编制上在当地的人事局和教育局,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办到了;职称、养老保险也都解决了。当时是台州市所在地椒江区区委书记、教育局长等到我家来,谈办这所学校的意向,在某种意义上是当地政府出面办的,我呢,做个管理者的角色,相对来说就好办得多。

记者:您对书生中学的管理主要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魏书生:总的说来,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招聘几

十、上百号人,然后定程序、定计划、定制度,最初是教师的招聘,一个个都要看了,中层领导、校级领导的任命,包括常务副校长都是我选的。对学生我要求每天写日记、抄格言、读课外书、唱歌、跑步,对老师我要求都要在教室办公,因为我一直在教室办公,这都是一致的。基本上是这些细致的管理。

身兼数职如何协调各种关系?

记者:您好像一直是个多重身份的人,职位不断提升,却一直坚持教课。大家感兴趣的是,您作为教育局长在中学任教,如何处理与那个学校的校长的关系?人家怎么管理您?会不会感到不自在?

魏书生:我1997年到教育局,同时还在原来的市实验中学教语文,每天一节课,当了6年局长,教了6年语文。我还是强调做事情,把课教了就完了。实验中学的校长原来就是我的副校长,我们处了20多年,非常好,像一个人一样。实验中学我那个班的学生去年毕业了,因为搬家,现在我在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教两个班的语文教法,一周四节课。1998年到2000年我在那儿当院长,现在我在那儿教课,职院院长也没什么想法呀,倒是找我商量工作更方便了。

记者:您身兼数职,看上去却不紧不慢,很从容的样子。难道您分身有术?

魏书生: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乱没有用,急也没有用,所以好多人说我是慢性子。以1998年为例,我教一个班的语文;同时任浙江书生中学的校长,不是副校长,办校初期还是挺费事的;在刚建院的职业技术学院我是院长不是副院长;在教育局我是书记和局长,都是实实在在的活,没法逃避的活,但我仍然没有忙的感觉。处理书生中学的事,周六周日去,这边的事我就全放下,到那儿不慌不忙的,有几件事,办几件事,周一回来照样给学生上课。8点钟赶到这儿来,领着我教育局机关的员工做操,我做操可能是最认真、最规范的。做完操到职院去看看有什么事需要解决。忙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增加焦虑的情绪,还导致智力低下。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不是分身有术,而是我强调民主和科学,民主,是为大家办事,靠大家的力量;科学,实际就是重视建立计划、制度、规矩、程序。

记者:当了局长后,您对校长们是怎么管理的?

魏书生:还是服务。我承诺要求学校一把手参加的会一年就开六个,超过你可以不来,拒开。我这儿肯定是全中国开会最少的局。我理解校长的难处,时间都用在开会上,深入课堂的时间就少了。因为要求不高,所以没有谁不来,也没有谁不准时来。我要求人家的时候先从人家的角度想,人家能不能接受,有可能性再提要求,提也是为人家好。

记者:您当过班主任、校长,现在是教育局局长,这三个角色您最喜欢哪个,自认为最胜任哪个?

魏书生:最胜任的还是班主任。一个人哪,管理的事情越小,他的主动权就越大,受外界制约因素就越少,能施行的力度就越大。

记者:可是一个班主任和一个局长比起来肯定还是局长的权力大啊。

魏书生:但权力大了,你主观上所能发挥影响的力度也就小了,为什么呢?每个人都沿着自己原来思维、生存的惯性在运转,而一个局长对人家只是起一部分作用,成年的老师,你能对他起多大作用?并且起作用还要通过校长。而一个校长,你想想,他有他的辛苦,有他的思维习惯,局长对他的制约、影响是有限度的。还有,你定的这些规矩制度,还要受周围大环境的影响,所以相对来说个人的主观意志对管这么大事产生的影响和管这么一个班产生的影响比起来,你说哪个大哪个小?当然也加上当班主任面对的是学生,学生的可塑性强,人又少,时间又比较集中,可变的因素就少多了。所以人做小事,主观上对这件小事起的作用更大,更得心应手。所以说我最适合当个班主任。

记者:您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做是您既定目标的达成吗?原来当老师的时候想过这样发展吗?

魏书生:没想过,我当老师很安心,让我当教导主任我发自内心地想辞职。后来当校长当局长都是顺其自然,我没去争取,当然也没有拒绝,也愿意尝试。过去我的确拒绝过从政,20年前,曾有非常好的机遇,但那时候我就觉得当班主任是我最喜欢的事。

记者:现在更喜欢哪个角色?

魏书生:(略沉思)还是班主任。觉得更能体现自己的思想,更能随着自己的意志做事。

五、教师职业给带来三重收获

我是属于心甘情愿地当教师的这一类人。有时我们这些愿意教书的便常常聚在一起,谈我们这项又穷又苦的事业中的乐趣,以激励自己更踏实、更认真、更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觉得教师的工作尽管又苦又累,但又确实是一项很吸引人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

一、收获各类人才 教师的直接劳动对象是人。一个开始知识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经过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精心培育,就成了知识较丰富,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当然,人才的培养周期不像粮食、机器的生产周期那样短,那样很快就能看到效益,那样容易引起领导者的重视。唯其如此,才更使教师产生一种为祖国未来而鞠躬尽瘁的历史责任感,产生一种更加神圣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唯其如此,才使教师不那么急功近利,而是培养了较为宽阔的胸怀,较为远大的目光和较为坚强的韧性,并且强化了教师们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

许多教师之所以爱自己的事业,就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劳动收获——各类人才,他们爱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们正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他们爱想象自己正在培养的学生们将来去实现自己的梦。

二、收获真挚的感情 教师除了收获各类人才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真挚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年复一年,教师就像从一条河的岸边接一届新生上船,用满腔热情与真挚的爱,把他们送到理想的彼岸,让他们奔向远大的前程。学生们不仅在船上时不断表达着对老师的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就在他们奔向远大前程以后,三年五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还不断表达着这种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感情,却常常经年累月不仅不淡忘,甚至会越积越深。有许多毕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同学不是相约重到母校聚会,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吗?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对感情的需要,对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尊重、帮助、信任、谅解的需要会越来越强烈。而教师的工作恰恰最容易使人的感情得到满足。有时候老师也批评学生,当学生咬着死理、脾气执拗起来时,也会使老师生气。然而一旦**过去,学生明白了道理、明白了老师的一片善心之后,师生之间的情谊会愈加深重。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们甚至把读书时受到老师的批评也当成了感激老师的理由。

我曾和一些原来教书,后来改行从政的同志多次谈心,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遗憾:失去了来自学生的那些激动人心的、纯真的感情。

我也曾见过不少这样的老师,有关单位请他改行做行政领导工作,房子好,待遇高,可他们不为所动,偏偏眷恋着这又穷又苦的教师工作,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人活一生不单是为了名利地位,我们教书惯了,把一片真情捧给学生,也感觉到学生一片真情对自己,这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这里应该补上一笔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一种崇高的美。老师在对事业、对学生的奉献过程中也从未希冀学生的报答;受到美好感情陶冶的学生,热爱的也不仅是自己的教师,他们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生活。

三、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正是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并且每时每刻都要开动脑筋,针对当时的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随时都有科学研究的机会。

不要说学校、社会这样的大范围内有科研题目,单讲学校教育,单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就各有数不尽的科研题目。以学生的注意力为例,就能写出上百篇科研文章,诸如《男女同学注意力的差异》、《一节课各类学生注意力的变化》、《练习题设计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增强学生注意力的若于种办法》……这用武之地该有多么广阔!

我之所以爱教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从事的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一段时间,每一处空间都有科研题目,都能有新发现,能看到学生中新的、积极上进的因素;也能看到教师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能;还能看到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教书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总想,同一课书,能有上百种甚至上千种讲法。我们应该努力研究更科学的讲法,即使今天这种讲法比昨天科学,那也仅仅是向后看得出的结论,向前看呢?一定还有更科学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研究。这些年来,我边工作,边探索研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66篇文章,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魏书生文选》等书籍。今年又出版了我主编的《中学生用功术》和我写的16万字的《语文教改漫谈》。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劳动确实有利于收获科研成果。

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不仅能增强工作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在一个相当的时间里除了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并兼两班140名学生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外,还有一些社会兼职。许多同志问我,这么多工作怎么做,我觉得主要靠科学研究,从科研的角度去进行工作就能调动教师及学生们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教与学,自然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多种需要,衣食住行的需要,劳动、学习、研究、创造的需要,人际关系和谐、亲情、友情、爱情的需要,为他人、集体、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追求理想社会的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对不同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也不同。有的强烈地需要物质,有的强烈地需要感情,更有的强烈需要追求理想。尽管教师不是非常富有,不能满足人们物质的需要,但由于教师的劳动能有三重收获:收获各类人才,能满足人们为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收获真挚的感情,能满足人们感情和谐、融洽的需要;收获科研成果,能满足人们研究、创造的需要,所以,大部分教师还在穷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其实各行各业的人,谁又能不像蜡烛呢?一个人来到世间,便像一支蜡烛点燃,燃尽自己是必然的,大家都相同的。不同点在于有人只燃自己却不肯照亮别人,甚至去伤害别人,有人却想方设法去照亮别人。同样是燃尽自己,为什么不去照亮别人呢?照亮别人不是一种幸福吗?教师的职业恰恰是最有利于照亮别人的职业。从文化积累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说,我们的理想社会,也是在人们的心灵不断地被照亮的过程中,通过无数心明眼亮的人去拼搏,去奋斗,去牺牲,才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教师工作的深远意义又远不止上述的三重收获。

六: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此乃真师范

对于教师的职业有两句经典的座右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对这两句的理解是作为一般的教师,追求学高可能是勉为其难,做到身正一定要全力以赴。“以德治教”,身教育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

在心,实践在身的。

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担当了教育行政领导之后,在我看来,要身体力行“以德治教”,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少说多干,养成习惯,领导带头”这12个字。我觉得这样贯彻“以德治教”比较简单、易记,而

且操作性强。

“以德治教”要有制度做保证。道德与法,相辅相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盘锦市教育局从1997年起,就开始从德治与法治这两方面人手,去开展各项工作。所谓德治,强调的就是“少说多干,养成习惯,领导带头”这12个字。我们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领导带头,少说多干。减少会议,深入一线。我们向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做了承诺,每年请一把手到市局开会6次以内,超过6次,基层领导可以拒绝。1997年至今,每年会议都在6次以内,有两年只开过5次会,而且70%的会议从开始到结束,都压缩在3小时以内。这样,局、校领导就有更多时间到基层讲课、听课、搞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1997年至今,我局正副局长、党委书记总共4个人,人不算多,但大家还能用大量时间深入基层,除了我每天教一个班的语文课外,其余同志每个学期都能深入课堂

去听课,了解第一手材料。

要求校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我们也带头学习。近4年来,有3位局长先后读完了研究生课程,我们带头写书、写论文,还带头参加计算机技能比赛。

要求校长、教师每天和学生们一起做广播操,我们教育局班子成员,每天早晨都站在机关体操队形的第一排,和同志们一起做早操。

冬天每次遇上下雪,盘锦市内主干道上教育局的分担区,都提前完成扫雪任务。原因是局里将分担区域划分成92份,编成序号,从局长到科员,每人一份。每次下雪,不再通知,雪情就是命令,大家自觉自愿地奔向自己承包的那片“自留地”,干得热火朝天。在每年的中考加试体育、理化实验及高考加试英语听力重要工作中,局领导一直深入考点、考场。职业院校合并,接收企业学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集资建房,等等,这些棘手的问题都因少说空话、多深入实际而得以顺利解决。群众多次评议:教育局是一

个勤政的班子。

就廉政而言,我们也力争少说多做。局领导的子女参加中考、高考,无一点特殊照顾。到就业年龄的子女,也没有在局系统内安排工作。4位局长办公室的人均面积,比市直学校校长办公室的面积小得多。4位局长居住的分房和集资房的面积,也比市直学校校长的人均住房面积小。盘锦市在经济上很富裕,人均GDP在辽宁省排第一位。我局支配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按学生人均数量排在全省第一位,而我们却把小汽车的数量控制在了编制标准之下。一次,一位灾区领导到我们这里来,他的司机说:“我们局里的车比你们

多一倍,质量也比你们的好。”

在招待问题上,教育局的“吝啬”也是有名的。我们请财政局长、人事局长和土地局长为教育解决难题,工作进行到大中午,可大家都没有吃教育局的饭,毫无怨言地回家用餐。分管教育的市委郭书记,3年来,多次到教育局调研,帮教育局解决问题,总是工作到很晚,但却从来没吃过我们一顿饭。还有王市长到教育局为我们解决困难,每次都是问题解决完了就走。他开玩笑说:“我知道教育局有钱,但越有钱越吝啬,我就只干活儿、不吃饭了”。外省的客人,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来访,我们也常常只在局机关食堂一菜一汤招待。一方面是我们“吝啬”,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和书记、市长、兄弟局的局长及外地的朋友们相处融洽,互相不隔心,大家属于同心同德的朋友,我们才敢这样做,才能这样做。这样做以后,反倒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双方都感觉自然、轻松和快乐。

二、领导带头,养成好习惯。我觉得,德育可以分为6个层次:1.道德口号;2.道德认识;3.道德情感;4.道德行为;5.道德习惯;6.道德品质。这6个层次中最“廉价”的就是道德口号,最“贵重”的是道德品质。品质来自何方呢?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以德治教”,必须从培养好的习惯人手,要使校长、教师和学生有好的习惯,教育局长们就应带头养成好习惯。急功近利,跟潮追风,朝令夕改,都不会形成好习惯,只有坚持真理、一以贯之和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才可能形成好的习惯。

我们局领导班子力求计划的连续性,连续5年的局工作计划都是民主治教、依法治教和队伍建设3大部分,共22条。年年如此,不折腾,不动摇,只是不断朝这个22条的深处去扎扎实实地做新的实事。每年的1月15日上午8点30分,都是我们教育局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的时间。县、区及市直学校养成了习惯,连续5年准时到会。今后若干年,若没有大的冲击,我们仍然是每年准时开这个会,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安排新一年的工作。

每年的正月初一,局领导都要给市直学校烧锅炉的工人们拜年,感谢他们用自己的汗水给师生们带来了温

暖。

每年的正月初八上班前,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要站在教育局的一楼大厅里,恭候同志们上班,给新一年踏上工作岗位的同志们问好和拜年,让大家感受到这个集体里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的第一天,局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以及有关科长、科员,都必须到自己承包的学

校去,要进入课堂去听课。

每年的7月11日,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的老师,要统一参加考试和答辩,评审条件和考试成绩都统一公

布,同时还要公开评审程序。

每年的8月16日,来自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统一参加培训后的聘用考试,合格的上岗不合格的继续学习,来年再考,年年如此。由此使青年人认识到,要在盘锦市市直学校当老师,不用托人找门路,只要自身素质高,过了考试,就能上岗;自身素质低的,无论找了谁,也得自己进考场,过不了考试关,还得继

续学。

每年9月25日是全市中小学运动会,每年10月16日是培养良好习惯现场会,科技节、艺术节、校长述职及公开教育成本等,这些活动都确定了具体日期。教育局所有的建设工程及维修项目,包括其中每一细目的价格,还有每个人医疗费的具体数目,甚至教育局的每一辆车的行驶里程、公里燃油费、过桥费和维修费等,每年1月份都要定期在公示栏目上公开。这些工作都不是做一次两次,或者只做一阵子,只刮一阵风,而是要说了算、定了干,从领导做起,一不做,二不休。日久天长,大家自然就形成了好习惯。

有了好习惯,工作自然容易开展。我市继在全省率先实现“普九”工作之后,又被省里评为“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市、考风考纪先进市以及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等。我市的校舍建设、电教设备、图书配置及计算机网络建设,均处于全省一流的位置。全市每万人口中有22人升人本科大学,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评

为文明机关。

5年来,教育局工作计划的结束语,一直是这样一句话:“全市干部、教师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新的一年里,更多地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以德治教,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行为久了,也就养成习惯。日久天长人们的内心深处开始发生一点变化,苦乐观、人生观有了进一步端正。5年来,在盘锦市教育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同志从心底里感觉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

七、日记加鼓励:语文教育的突破口

我不改作文,但我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好,其中的奥秘之一便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从1998年起,我每学期也只批改两篇作文,相应的也让学生多写日记。实验效果非常理想,仅仅两年时间,学生便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获市级以上奖励20余人次,考试成绩也遥遥领先。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写日记呢?

一、采用“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批改日记 “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是我1996年提出的科研课题。批改日记的方法是:一周批改一次,积分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写满一页积50分;坚持一天一篇日记另奖励200分;超额部分每篇奖励100分。另视日记质量高低积≤100分(积分没有上限,教师用同一个标准对待集体中的每个学生就行);书写认真积50分。累计得分为本周日记成绩。例如:一学生某周写了14页9篇日记,数量分可得1100分,如果9篇日记的质量平均得分为300分,那么,他本周成绩就是3800分。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分值,例如,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鼓励大家多写,可以将“完成任务(一天一篇或教师规定的数量)奖励分”和“超额奖励分”的分数定高一点,等大家的水平有所提高或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或上毕业班的时候,再加大质量赋分,降低数量要求,降低甚至取消超额奖励分,以鼓励大家在质量上做文章,写出精品。这样,利用分数使学生从“追求数量”起步,进而“追求质量”,以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每月底统计每生得分总和,公布前二十名,给学生竞争的参照物。这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纵向的自我比较,通过努力实现不断的自我超越;另一方面,学生都想夺得最高分,横向的互相竞争也激起了大家爱写日记的热情。教师也可以适时的给学生提出一个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一级级攀登。这样,有了挑战自我的欲望,超越自我的满足,竞争胜利的愉悦或失败的不屈,很快就会让学生爱写日记。事实是可以证明的,每次交上日记后,学生便迫不及待的围着你问分数,想知道自己一周奋斗的结果,想战胜自己或对手的愿望表现的极为明显;每次发下日记本后,学生都会写一篇关于写日记心得的日记。

二、认真上好日记课 每周固定时间,交日记一次,上日记课一节。教师批改速度要快,评讲要及时(每次可以细看10本,其余浏览,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一切任务)。我上日记课的方式有:

(一)选典型日记,教师自读自评讲。

(二)分组竞赛,每组自选两篇日记,学生上讲台朗读并做简要评讲。每组选评委一名,就日记质量和朗读水平进行评分(10分制),每次评出优秀小组一名,优秀个人两名。最后教师做整体评价,例如某周日记的总体评价是:程亮、程兰、王敏取得飞速进步。尤其程亮没有让老师的期望成为空白,写了7篇日记,而且质量很高,他已告别过去的旧我,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灿烂的明天。王敏工工整整的写了8篇日记,有了一个闪光的新起点。《我喜欢》《风铃》和《泪》是人生哲理派的新作。把我们喜爱的《研讨会》和《作文课》《写给老师》是写实派的贡献。《黄昏》去看《石榴花》,季节风情派告诉我们要《笑看烈日》。一起来《谈谈我们》,说说《电脑时尚》,《团结就是力量》,和议论派一起探讨生活。走出《低落的日记课》,摘下《一片枫叶》,《走上讲台》我说《我不能落后》《我爱看名著》,因为我们要增加心情的容量。《葡萄树下》飞出《乡下蚊子》,戴上《手珠》,《飞越时空》,诗体小说和梦幻天使派为我们送来新奇。《母亲节》《弟弟向妈妈学烧菜》,亲情派不忘送给妈妈温馨的祝福。同学们在挖掘题材的深度和描写事物的细度上还要下工夫。教师写总评要力求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新奇,避免单调。

(三)教师随机抽5篇日记,读给学生听(可读两遍),要求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认识,平均每篇日记用8分钟时间。分组竞赛,视每组的发言次数和质量评优秀小组一名。最后由教师总评。

(四)将全班同学分成4——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篇日记集体讨论,派一人做书面记录,30分钟完成任务。将讨论记录悬挂或张贴,每组派一人当评委,给每份记录评分(10分制),评出优秀小组一名,此步10分钟完成。最后由教师总评。

(五)记者招待会。让每周在日记写作上有特殊表现的同学举行记者招待会,这样既能激发同学们写作的欲望,又能让同学们

互相交流,同时还锻炼了大家的听评能力。

三、不写评语写心语,适时给学生一些惊喜 批改学生日记写评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近年来,我改写心语,效果比以前要好得多。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它本因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而心语不同,它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1)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2)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3)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4)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5)倾吐烦恼,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也许正是一周又一周心语的交流,我们师生都非常盼望交日记上日记课的日子,大家这样形容日记:日记,是我们集体不屈的灵魂,是师生交心的彩虹桥,是蔚蓝色的心灵天空,是灿烂的山花,绚丽的朝阳,丁咚的山泉……

是它,让我们摆脱了寂寞,拥有了充实;是它,让我们的心拧在一起,永不漂泊;是它,挥洒我们的智慧人生,不做默默无闻的千里马……

此外,适时的给学生一些意外的惊喜也可以激发兴趣。比如:在持之以恒写日记的学生的日记本中夹上一枚火红的枫叶,给获得好成绩的同学照上一张合影,给取得飞速进步的同学发张奖状,给有突出表现的同学写张喜报……文章想像丰富画对飞翔的翅膀,拟人手法用得好给他画个卡通人物,画张笑脸以示对他的鼓励……意外惊喜,应是教师创造的杰作,教师应有创造的思维,努力用新奇的方式去激励。教师的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写日记的兴趣,而且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创新型教师,便有了创新型

学生。

让学生真正爱上日记是件很困难的事,因此,我们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即使费时很多,也要去努力,只要学生爱上了日记,我们语文教学便意味着成功 浅谈教学论文的撰写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的整理出来所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在,有许多教师(包括老、中、青)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钻研业务勤奋,讲课艺术水平也夺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可就是苦于写不出文章。其中绝大多数并不是不能写,而不知道怎样写,写些什么内容,特别是有些想发表的文章,一是不敢投,二是不知道怎样投。

一、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意义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它反映文章作者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巳做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通过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份工作的总结。

另一方面,对于文章的作者和展自己的专业提供机会,使自己在撰写的过程中出现“饥饿感”(如某些材料不足,某些论据还不够充分,某些经验上升不到理论高度去认识),从而促使作者进一步开展研究,加强学习,或查文献,或做实验,或进行调查研究等等。从中获得更多的素材,使研究工作更趋完善。

再者,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专业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说近一点,对自己的业务考核和晋级也大有益处。

二、为什么要发表文章

“文章”的发表是对作者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肯定。第一篇文章的发表,对一个人来说,不亚于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它将成为作者在教学生涯中的里程碑。在自己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教师发表文章目的是为了参与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并通过文章的发表受到激励,使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双提高。

三、怎样积累素材

教师的职责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撰写或发表文章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必须以搞好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前提。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

首先,要善于学习,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方法通常是记笔记或制做卡片,写教后感。相对而言,制作卡片灵便使用,卡片积累多了,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

1、多看多读,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

2、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

3、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从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汛查用。总之,材料的收集一是靠平时的研究成果的积累,二是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去寻找,三是从报刊杂志中去摘录,四是从工具书中去查看。其次,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精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做整理和综述工作。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考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零散的东西变为整体,孤独的东西变得联系起来。

四、写什么内容

教学研究方面可写的内容很多,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等多种类型。对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1、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己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2、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3、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如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

4、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

6、“教师一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活、绝技、绝能,也可以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绝招,“一绝”并非绝无仅有,主要是教师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它具有相对性。

7、中小学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

8、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9、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研究。

五、怎样撰写稿件

1、选题

选题就是确定题目,这是写作中首先碰到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命运”,所以,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

(1)择要从实际出发。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是否有新意。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深层次的创新一时做应该体现一的题目,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

(3)素材和论据是否充实。

(4)选题不宜过大过宽。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

2、拟定写作提纲

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

3、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

4、修改润色

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四是重新写题目。

六、书写格式

书写格式,一般用20×15=300的方格信笺规范地抄写,想给哪家杂志投稿,就拿哪家杂志做样本,或者按照教科书的格式抄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栏目。

1、标题

标题要求准确地表达主题。标题可以占一行,也可以山上下各一行;长文章的标题山上下应该多空几行,甚至独占一页。

标题在一行里有两中种写法:一是居中,字数少的,各字之间可以空格;二是前面空四格,字数过少不宜用这种写法。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可以在前面加一个破折号;正题、副题,开头排列不要完全对齐。

小标题,即分题,也要写于一行居中,与正标题一样;上下可以空行,但不要超过正题所空的行数。

标题字数过多,可以转行。转行时要照顾一行里词或词组的完整,又要在长短上搭配匀称。

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不论个人还是单位,就放在标题下面,占一行,通常要注明单位,可写在署名的同行或下一行(有的刊物将单位写在文末),如和标题隔一行,下面正文也要隔一行。署名在一行中要与标题对应而居中,名字若是两个,当中应空一格。

3、正文

正文包括引言、实质、结语三部分。正文每个字占一格,标点也应占一格,每段开头要空两格。

文章若分几大部分而不加小标题和序码时,为了醒目,各部分之间可空一行;用了小标题或序码,全文结尾无法加小标题或序码时,也可空一行。

4、序码

写文章,需要分条分项时,要用序码。用得最多的是小写汉字数码和阿拉伯数码。现在出版社规定的有四种序码:第一是:一、二、三„„;第二是:

(一)(二)

(三)„„;第三是:1、2、3„„;第四是:(1)(2)(3)„„。编写书籍时,可以与编、章、节结合使用。

5、引文

段中引文:凡是强调性引文都写在行文之中。如果引的是原文、原话,要加帽号、引号;若引的是原意,只加冒号即可。

提行引文:重要的、强调性或较长的引文可提行引出,即另起一行,比正文缩两格,即开头缩四格,其它前后个缩两格。另外,也可采取更换印刷字体而不缩格,或加引号提行不缩格的办法。

6、附注

对正文中的一些词语或引文出处要作说明时,用“附注”。在要注的词语或引文右上角加“注码”,如(1)、(2)等。如果注释很少,也可以用〖注〗或米花“ *”标出,附注通常有三种:

夹注:简短的说明、注释,就是写在要注释的词语、引文后面的括号内。如果数量多,注文长,就不宜采用。

脚注:即页中附注,把附注置于本页地脚处。尾注:把附注集中在全文、全书的末尾,或者把一章一节的附注集中在章节尾部。

7、页码

凡超过一页的文稿,每页都必须先标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右上角或右下角紧靠框线处。

8、关于数字的规范用法

1987年报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发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要求在涉及数字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体例要统一。

(1)公历世纪、年代,用汉字;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

(2)年份不能缩写,如常1993年不能写成93年。公文中的年、月、日,一般用汉字书写。

(3)计数和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公文中的分数,一般用汉字。

(4)数字作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写语等,用汉字书写。如一律、十滴水、八国联军、五四运动、六条建议等。

(5)党的代表大会,如八大、十五大,不加引号;“文化大革命”要加引号。

七、注意事项

1、稿件文章的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整洁清楚,不要使用不准用的简化字,手抄不复写。

2、图示、图表要准确清晰,字母、式子要规范,符合要求。

3、引文要注明出处。

4、要循序渐进,从“豆腐块”做起。

5、要有恒心、耐心、毅力。

八、怎样投稿

1、要对准栏目投稿。为了使你的稿件及时准确地送到专栏编辑手中,除按一般要求书写信封外,还应在信封上写上栏目名称。

2、要做好发稿记录。你的稿件发往何处、何时发的,结果是否发表,都要及时加以记载,以便在过了录用通知期限后,再向另外刊物投稿。

3、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向杂志社投稿要提前3、4个月寄出,向报刊投稿要提前1—2个月寄出。

4、切忌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

5、稿件要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详细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

6、在投稿时,还可以顺便写上一封短信,与编辑取得联系,寻求他对你的稿件的意见,以及对你的研究工作的看法。

新庄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一)

精彩课堂语言五十句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说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9、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问

1、“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9、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0、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是在提高。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的作业字迹端正,行款整齐很少有错别字,文句通顺,进步很大。

3、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写文章的目的是与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有读者,有读者群。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鼓励。

5、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出出主意。

6、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7、“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8、××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9、刚刚过了××节,同学们一定还有深刻的印象,就“××节”为题,写一遍作文,好吗?

10、文章写完了,自己应该小声读两遍,注意有没有词句的毛病和写错、写漏的字。

第二篇:魏书生为人哲学

魏书生为人哲学

整体看世界,处理好几个关系魏书生同志站在全息论、系统论的高度,来全面宏观整体的看待世界。他常说,世界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国家来组成;国家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市县来组成;市县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村寨来组成;村寨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家庭来组成;家庭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人来组成„„。这样看来,一个人在整个世界——地球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更何况整个地球才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成员,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而银河系在茫茫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由此看来,一个人在宇宙中何其渺小!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忘乎所似,才容易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因此,要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是自然的产物,要热爱自然。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自然才会赐福于人类。人要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人与自然的亲密,关心自然,美化自然,这样,你才会理解人生和幸福,才会生活得快乐。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是构成社会的因素,不能脱离社会。于是,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服务社会。他常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也不能比拟的。

第一,政治宽松。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大跃进”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行吗?你的孩子,喜欢起什么名字都可以,起个外国人的名字也行,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叫一个名字也可以,不会有人说你“崇洋媚外’域“篡党夺权”的。

第二,生活幸福。没有战争的蹂躏,没有饥荒的熬煎,没有瘟疫的威胁,没有运动的摧残。我们比起我们的长辈要幸运得多。我们有施展才华的机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要把生活的摄影机,对准社会的光明面。人要经常看到大明,才容易上进,有奔头、有希望、有成绩;人一旦做出成绩,他才容易理解与其成绩经切相关的环境,才容易抓住机遇,提高情绪努力进取、魏书生同志常说:“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三)人与职业的关系 人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宏大事业,去钻研去努力去探索。不要见异思迁,不要得过且过。要经常想到自己工作的重要,自身责任的重大。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认真探索本职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寻找规律,取得成绩。魏书生同志常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

(四)人与人的关系 人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

1、不神化人 无论任何人,都没有神化的必要。无论职位多高,无论贡献多大,从人的角度来讲,他都是人,而不是神,决不能把人神化。神化人的人,被人神化的人,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2、不鬼化人。无论任何人,都没有“鬼”化的必要。无论他身份多低,无论他多么贫穷,无论他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他都是人。从人的角度来讲,和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他们。

3、与他人建立互助的关系。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不做坏人。“好人以助人为‘享受’,坏人以整人为‘快乐。’”。在社会上也好,在单位里也好,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必须以诚待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互相尊 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谅解。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有经常想着帮助他人的人,他才能随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只有常常谅解他人的人,他才能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也只有营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大氛围,才能有精力办好大家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说穿了,帮助他人做事,实际上正是为自己做事。

(五)人与自己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往往被人所忽略。或者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那么,他的一生将是幸福的,是有造诣的。人,怎样才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呢?

1、解放自我。很多人,往往一生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做到自我解放,一生始终处于自我“封闭”状 态。做什么事,都前怕狼后怕虎,认为自己做不成。这样一来,就什么事情也不敢做,也不去做,于是,就不可能做出成绩来。我们来解放自我。就是高度地相信自己,即使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这一微渺的希望,只要自己有信心,经常强化自己能够成功这一意念,就容易取得成功。爱迪生的发明,居里夫人的科研,哪一位成功者的奠基,不是靠自我解放呢?

2、珍爱自我。人能做到自我的解放之后,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珍爱自我。

(1)珍爱自己的人格。人要珍爱自己的人格,不要随波逐流。要时刻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尤其是教师,要时刻为人师表。讲究仪表,讲究言行。社会流行的服装,多么新潮,我们也不一定穿,社会流行的歌曲,多么优美,我们也不一定唱,因为,我们要经常用教师职业道德这把尺子来衡量自己,且不可马乎越格。

(2)珍爱自己的成果。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成果、因为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要有一些代价的付出。只有珍爱自己的成果,才能证实你付出的代价是必要的。另外,你只有珍爱今天的成果。才能为明天成果的取得,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只有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付出,这样经常用成果来激励自己,能够使自己产生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以便取得更大成功。但自己必须明白,珍爱自己的成果,并不是珍爱自己付出的报酬,而是用自己的成果来证实自己付出的必要。

3、超越自我。这是处理好人和自我关系的最重要一环。解放自我,珍爱自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要经常提醒自己,是否已胜过昨天,是否已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基础。

(1)正确地评价昨天。正确地评价昨天,是指正确地认识“旧我”。要恰当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经常尽可能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发扬长处;承认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

(2)客观地认识今天。已经清晰地认识 到昨天的长处与不足,还必须清楚地看到今 天的优越条件,无论是主观上自我的条件,还是客观上的一些有利因素,都为自己发扬 长处,改正不足奠定了基础。今天是最好的 机遇,不可忽视,一定抓住。

(3)科学地规划明天。科学地规划明天,是超越自我最重要的环节。自己的明天怎样,是自己设计的,不是其他任何人安排的。又己要根据自己今天所具备的主观素质和客观条件科学具体地规划明天。所谓规划明天,是指自身素质要提高到什么水平,通过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利用什么条件,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程度。这个规划,越具体,越微观越好。超越自我,是人生进取的基石,任何人要想减功,都必须牢牢垒砌这块逐步升级基石。

二、立体看人生,处理好几个关系 人生是立体的。是由时间、空何、事件等诸多方面与人发生关系,由人来选择处理,最后,走向终点的。一因此,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充实,对社会有贡献,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人与时间的关系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必须珍惜时间、人常常是这样,当自己是儿童的时候,总盼自己快快长大。一旦进入小学读书,她就会想到,读书太不自由了。不如不上学的时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还要天天上课。写作业,读小学真不好;当他进入中学的时候,他就会想到,中学不好,不如小学好,中学学的学种太多,课程太紧,作业量太大,尤其是高中,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当他步入大学以后,他就又会认为大学不好,生活太单调,还不如中学好,中学时代是人生的花季,有那么多美好的向住,天真烂漫的生活;当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又会想,上班太没意思了,还要听从领导一的支配,受八个小时的约束,哪比得上在大学读书啊!人就是这样:青年认为少年好,中年认为青年见老年认为中年好,结果他一生都没有在好的时候过过。那么,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时候最好呢?实际上就是你现在最好,因为你不可能再回到咋天。“人生这列愧车。是提速的趋势,载着人们向生命的终点迅跑,你只有珍爱现在,有效地利用现在,才能使你有所做为,不虚度年华。”

(二)人与空间的关系 有些人,不能愉快地度过人生,或者一生也做不成几件事情,还与他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与空间的关系有关。候鸟之所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南北迁徒,是因为它要选择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空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他在步入社会之前,就首先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当他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他就尽量选择自己即将工作的单位;当他还没有居住的场所之前,他就没法选择他将居住的处所,这都是人们早已知道生活的空间将对人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然而,却有些人一味地追求空间的选择,忽视了自我素质的提高,也使他经常处于埋怨环境。怀才不遇等萎靡不振的低谷。你既然已经付出努力,但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你就应该静下心来。赶紧抓住现在,真心地爱你们生活的空间,尽快适应你所生活的空间,这样,才会对你有好处。魏书生常说:“只有热爱,才有奉献”。要爱 家乡、爱岗位、爱家庭、爱一切自己生活的空间。然后尽量利用空间的有利条件,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奉献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低自己有了成绩,对社会才有贡献,才会生活得快乐,才会生活得有意 义。

(三)人与事件的关系 人要想做出成绩。对社会有贡献,很重要一个环节,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事件的关系。魏书生同志社会兼职几十个,他是怎么处理好这些事情的呢?他从来不被事情牵着走,他所要做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规划之中,计划之中。假如在同一时间,不同处所,或同一处所,不同时间有几件事需要做,那么。他首选.考虑的是事件的主从与缓急,而不是考虑事件与自己的得弊或办事人与自己情感的亲疏。必做的事情分早晚,可早做的早做,可晚做的晚做,可让他人代做的,他人代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做。他常说,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要讲求效率,要讲求质量。他非常重视办事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他的办事原则是:“多干活,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他在班级管理或学校管理上,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总之,要想处理好人与事件的关系,必须从时间、空间和方法上做好选择。

三、全面看自我,构成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魏书生同志常说,人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人很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要尽快发展自己的长处,宣传自己的长处,扩大自己的影响,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人还要了解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短处,但不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补短上,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扬长上,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于是他非常注重自我发展,构成了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

(一)学习魏书生同志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魏书生,最重要的支柱是学习。他最爱的是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 论与实践的知识,学习与教书、育人、教育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国内外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的经验。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等等。是学习使他丰富了自我成长的知识宝库,丰满了自我发展的羽翼。

(二)热爱 热爱是魏书生同志自我发展秘诀。他能够广泛地爱他所应该爱的一切。爱他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他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正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他放弃了能够到大学读书的机会,放弃了自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提干的机会,居然写了150次申请,要求当教师。正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他才肯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也正因为他肯于奉献,他才在短短的教育历程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正因为他取得了成果,他才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奉献是必要的,自己的付出是正确的,自己才更有信心、有胆量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这些不能不归功于对自己的职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

(三)研究 研究是魏书生同志有别于他人的又一项专长。魏书生同志说,我现在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我研究探索的结果。他研究教书,创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教给学生若干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他研究育人,构建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他研究管理、创立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经验。他研究人生,构建了一整套享受人生快乐的学说。

(四)享受 享受是魏书生同志人生观的又一法宝,他认为人生是享受,要享受人生中所有的快乐。他常说,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两重性,有阴有阳,有光明,有黑暗,有成功,有失败。人要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光明面,这样你经常面对光明,看到成绩,就会产生无穷的生活动力,会有无尽的生活乐趣。名人何尝不是如此。爱迪生在搞蓄电池研究时,10,000 次试验都没成功,他却说;“我没有失败,只是知道了10,0O0次不能运作的方式。试 想,他不正是这样地看待“失败”,才获得了1039项的专利发明吗?魏书生同志认为教书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学校管理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只要你能经常强化 享受这根神经,你就能经常站在享受这个点 上,来寻找享受的理由,体会享受的快乐。魏书生同志正是借助享受这一法宝,才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天平上找不到一块颓丧的破码。经常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于某一种事情,直至取得成功,再去享受其应该享受的快乐。学习、热爱、研究、享受这四大支柱构成了魏书生成才楼阁,而他的人生哲学,恰恰为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魏书生做人哲学浅探

魏书生做人哲学浅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的要求将会更高,教育的高标准,首先要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素质提高,有一条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如何做人。魏书生同志在做人方面有他自己的哲学,笔者试对此进行浅显的探析,以利于广大教育同仁对魏书生同志进一步了解,以便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所借鉴。

一、整体看世界,处理好几个关系

魏书生同志站在全息论、系统论的高度,来全面宏观整体的看待世界。他常说,世界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国家来组成;国家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市县来组成;市县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村寨来组成;村寨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家庭来组成;家庭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人来组成„„。这样看来,一个人在整个世界——地球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更何况整个地球才是太阳系中的 一个小小的成员,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而银河系在茫茫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由此看来,一个人在宇宙中何其渺小!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忘乎所似,才容易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因此,要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是自然的产物,要热爱自然。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自然才会赐福于人类。人要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人与自然的亲密,关心自然,美化自然,这样,你才会理解人生和幸福,才会生活得快乐。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是构成社会的因素,不能脱离社会。于是,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服务社会。他常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也不能比拟的。

第一,政治宽松。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大跃进”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行吗?你的孩子,喜欢起什么名字都可以,起个外国人的名字也行,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叫一个名字也可以,不会有人说你“崇洋媚外’域“篡党夺权”的。

第二,生活幸福。没有战争的蹂躏,没有饥荒的熬煎,没有瘟疫的威胁,没有运动的摧残。我们比起我们的长辈要幸运得多。我们有施展才华的机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要把生活的摄影机,对准社会的光明面。人要经常看到大明,才容易上进,有奔头、有希望、有成绩; 人一旦做出成绩,他才容易理解与其成绩经切相关的环境,才容易抓住机遇,提高情绪努力进取、魏书生同志常说:“要多改变自 己,少埋怨环境”。

(三)人与职业的关系 人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宏大事业,去钻研去努力去探索。不要见异思迁,不要得过且过。要经常想到自己工作的重要,自身责任的重大。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认真探索本职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寻找规律,取得成绩。魏书生同志常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

(四)人与人的关系 人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

1、不神化人 无论任何人,都没有神化的必要。无论职位多高,无论贡献多大,从人的角度来讲,他都是人,而不是神,决不能把人神化。神化人的人,被人神化的人,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2、不鬼化人。无论任何人,都没有“鬼”化的必要。无论他身份多低,无论他多么贫穷,无论他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他都是人。从人的角度来讲,和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他们。

3、与他人建立互助的关系。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不做坏人。“好人以助人为‘享受’,坏人以整人为‘快乐。’”。在社会上也好,在单位里也好,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必须以诚待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互相尊 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谅解。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有经常想着帮助他人的人,他才能随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只有常常谅解他人的人,他才能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也只有营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大氛围,才能有精力办好大家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说穿了,帮助他人做事,实际上正是为自己做事。

(五)人与自己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往往被人所忽略。或者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那么,他的一生将是幸福的,是有造诣的。人,怎样才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呢?

1、解放自我。很多人,往往一生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做到自我解放,一生始终处于自我“封闭”状 态。做什么事,都前怕狼后怕虎,认为自己做不成。这样一来,就什么事情也不敢做,也不去做,于是,就不可能做出成绩来。我们来解放自我。就是高度地相信自己,即使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这一微渺的希望,只要自己有信心,经常强化自己能够成功这一意念,就容易取得成功。爱迪生的发明,居里夫人的科研,哪一位成功者的奠基,不是靠自我解放呢?

2、珍爱自我。人能做到自我的解放之后,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珍爱自我。

(1)珍爱自己的人格。人要珍爱自己的人格,不要随波逐流。要时刻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尤其是教师,要时刻为人师表。讲究仪表,讲究言行。社会流行的服装,多么新潮,我们也不一定穿,社会流行的歌曲,多么优美,我们也不一定唱,因为,我们要经常用教师职业道德这把尺子来衡量自己,且不可马乎越格。

(2)珍爱自己的成果。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成果、因为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要有一些代价的付出。只有珍爱自己的成果,才能证实你付出的代价是必要的。另外,你只有珍爱今天的成果。才能为明天成果的取得,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只有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付出,这样经常用成果来激励自己,能够使自己产生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以便取得更大成功。但自己必须明白,珍爱自己的成果,并不是珍爱自己付出的报酬,而是用自己的成果来证实自己付出的必要。

3、超越自我。这是处理好人和自我关系的最重要一环。解放自我,珍爱自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要经常提醒自己,是否已胜过昨天,是否已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基础。

(1)正确地评价昨天。正确地评价昨天,是指正确地认识“旧我”。要恰当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经常尽可能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发扬长处;承认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

(2)客观地认识今天。已经清晰地认识 到昨天的长处与不足,还必须清楚地看到今 天的优越条件,无论是主观上自我的条件,还是客观上的一些有利因素,都为自己发扬 长处,改正不足奠定了基础。今天是最好的 机遇,不可忽视,一定抓住。

(3)科学地规划明天。科学地规划明天,是超越自我最重要的环节。自己的明天怎样,是自己设计的,不是其他任何人安排的。又己要根据自己今天所具备的主观素质和客观条件科学具体地规划明天。所谓规划明天,是指自身素质要提高到什么水平,通过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利用什么条件,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程度。这个规 划,越具体,越微观越好。超越自我,是人生进取的基石,任何人要想减功,都必须牢牢垒砌这块逐步升级基石。

二、立体看人生,处理好几个关系 人生是立体的。是由时间、空何、事件等诸多方面与人发生关系,由人来选择处理,最后,走向终点的。一因此,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充实,对社会有贡献,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人与时间的关系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必须珍惜时间、人常常是这样,当自己是儿童的时候,总盼自己快快长大。一旦进入小学读书,她就会想到,读书太不自由了。不如不上学的时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还要天天上课。写作业,读小学真不好;当他进入中学的时候,他就会想到,中学不好,不如小学好,中学学的学种太多,课程太紧,作业量太大,尤其是高中,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 当他步入大学以后,他就又会认为大学不好,生活太单调,还不如中学好,中学时代是人生的花季,有那么多美好的向住,天真烂漫的生活;当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又会想,上班太没意思了,还要听从领导 一的支配,受八个小时的约束,哪比得上在大学读书啊!人就是这样:青年认为少年好,中年认为青年见老年认为中年好,结果他一生都没有在好的时候过过。那么,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时候最好呢?实际上就是你现在最好,因为你不可能再回到咋天。“人生这列愧车。是提速的趋势,载着人们向生命的终点迅跑,你只有珍爱现在,有效地利用现在,才能使你有所做为,不虚度年华。”

(二)人与空间的关系 有些人,不能愉快地度过人生,或者一生也做不成几件事情,还与他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与空间的关系有关。候鸟之所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南北迁徒,是因为它要选择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空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他在步入社会之前,就首先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当他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他就尽量选择自己即将工作的单位;当他还没有居住的场所之前,他就没法选择他将居住的处所,这都是人们早已知道生活的空间将对人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然而,却有些人一味地追求空间的选择,忽视了自我素质的提高,也使他经常处于埋怨环境。怀才不遇等萎靡不振的低谷。你既然已经付出努力,但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你就应该静下心来。赶紧抓住现在,真心地爱你们生活的空间,尽快适应你所生活的空间,这样,才会对你有好处。魏书生常说:“只有热爱,才有奉献”。要爱 家乡、爱岗位、爱家庭、爱一切自己生活的空间。然后尽量利用空间的有利条件,充实自 我,发展自我,奉献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低自己有了成绩,对社会才有贡献,才会生活得快乐,才会生活得有意 义。

(三)人与事件的关系 人要想做出成绩。对社会有贡献,很重要一个环节,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事件的关系。魏书生同志社会兼职几十个,他是怎么处理好这些事情的呢?他从来不被事情牵着走,他所要做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规划之中,计划之中。假如在同一时间,不同处所,或同一处所,不同时间有几件事需要做,那么。他首选.考虑的是事件的主从与缓急,而不是考虑事件与自己的得弊或办事人与自己情感的亲疏。必做的事情分早晚,可早做的早做,可晚做的晚做,可让他人代做的,他人代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做。他常说,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要讲求效率,要讲求质量。他非常重视办事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他的办事原则是:“多干活,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他在班级管理或学校管理上,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总之,要想处理好人与事件的关系,必须从时间、空间和方法上做好选择。

三、全面看自我,构成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魏书生同志常说,人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人很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要尽快发展自己的长处,宣传自己的长处,扩大自己的影响,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人还要了解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短处,但不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补短上,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扬长上,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于是他非常注重自我发展,构成了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

(一)学习魏书生同志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魏书生,最重要的支柱是学习。他最爱的是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 论与实践的知识,学习与教书、育人、教育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国内外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的经验。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等等。是学习使他丰富了自我成长的知识宝库,丰满了自我发展的羽翼。

(二)热爱 热爱是魏书生同志自我发展秘诀。他能够广泛地爱他所应该爱的一切。爱他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他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正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他放弃了能够到大学读书的机会,放弃了自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提干的机会,居然写了150次申请,要求当教师。正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他才肯于把自己的 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也正因为他肯于奉献,他才在短短的教育历程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正因为他取得了成果,他才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奉献是必要的,自己的付出是正确的,自己才更有信心、有胆量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这些不能不归功于对自己的职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

(三)研究 研究是魏书生同志有别于他人的又一项专长。魏书生同志说,我现在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我研究探索的结果。他研究教书,创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教给学生若干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他研究育人,构建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他研究管理、创立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经验。他研究人生,构建了一整套享受人生快乐的学说。

(四)享受 享受是魏书生同志人生观的又一法宝,他认为人生是享受,要享受人生中所有的快乐。他常说,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两重性,有阴有阳,有光明,有黑暗,有成功,有失败。人要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光明面,这样你经常面对光明,看到成绩,就会产生无穷的生活动力,会有无尽的生活乐趣。名人何尝不是如此。爱迪生在搞蓄电池研究时,10,000 次试验都没成功,他却说;“我没有失败,只是知道了10,0O0次不能运作的方式。试 想,他不正是这样地看待“失败”,才获得了1039项的专利发明吗?魏书生同志认为教书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学校管理是享受,工 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只要你能经常强化 享受这根神经,你就能经常站在享受这个点 上,来寻找享受的理由,体会享受的快乐。魏书生同志正是借助享受这一法宝,才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天平上找不到一块颓丧的破码。经常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于某一种事情,直至取得成功,再去享受其应该享受的快乐。学习、热爱、研究、享受这四大支柱构成了魏书生成才楼阁,而他的人生哲学,恰恰为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科学哲学宗教的关系

科学哲学宗教的关系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人类对于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确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许多人相信,中世纪基督教敌视科学——那时称为自然哲学——并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纵观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可以发现,中世纪的神学家对学习自然哲学并不怀有敌意,而是持包容态度。如若不然,科学革命就不会也不可能发生。通过《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读者将会知道,今天的科学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植根于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家的头脑之中的。《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全面论述了中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并且为学者或一般读者提供了许多资料。

从对伽利略的审判到当年在学校中讲授进化论所引发的争论,再到当代关于干细胞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科学与宗教在许多方面相互联系着。许多人相信科学与宗教总是互相冲突,但是《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对于科学与宗教持续至今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相互影响的复杂形式,将为学者与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和可接受的总体看法。

爱因斯坦的圣经》的杂感

《圣经》,产生并逐步完善于上千年前,它本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的宗教经典,由旧约与新约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

《爱因斯坦的圣经》是在上世纪末由数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联手写就。它以类似《圣经》的风格来表述现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最佳理解,并进而追寻宇宙和人类的历史。同样,它也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讲述了宇宙演化的历史、地球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新约则以大科学家为主线阐述了现代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的概貌。书中诗歌与散文交错排列,格律、韵脚和推论相互融合,笔触生动幽默而又不失严谨,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能领会自然科学中最深奥的概念。

通读全书后,感想颇杂,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科学与宗教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宗教与科学同根同源,都是追求对宇宙和人生的大彻大悟,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宗教是在道德层面上规范人类的行为,它的许多教义已根植于现代民主社会的律法之中。其中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属《圣经》中的《摩西十诫》,传说是上帝之手在西奈山的峭壁上刻就的,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

第一条:“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科学是在自然层面上指导人们的实践。与道德标准的传承不同,它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展。《爱因斯坦的圣经》一书中给出了科学的十诫,它被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奉为金科玉律:

第一条:你只可信仰一个且唯一的自然之律,宇宙之律。甚至在它处于支离状态下,你也应遵守它的原理。

第二条:你应服从引力,因为你应在时空的自然构造中沿着一定的曲率移动。此种弯曲运动将构成引力。

第三条:你应服从电磁力。如果你是一个电荷,你将被与自己相同的电荷所排斥,被与你相反的电荷所吸引。磁力将是电力与电荷运动的结果。

第四条:你不可杀死电荷。所以你既不能摧毁也不能创造电荷。

第五条:你应服从弱力和强力,它们统治核世界和亚核世界。

第六条:你不可偷窃能量、动量或角动量。所以你应使它们守恒。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动量在三个空间方向的任一方向上都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单纯地在你、你的同行和你的邻居中间变换。角动量,是物体的旋转和亚原子微粒的转动,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在你、你的同行和你的邻居中间传递。

第七条:你不能以超光速旅行。无论你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光速都是不变的。

第八条:你可将物质变成能量,能量变成物质。所以你可将能量看作物质,将物质看作能量。物质将被转换成光速的平方级那么多的能量。

第九条:你应服从量子力学的原理。你不会知道微观状态是粒子还是波,因为微观状态有时像粒子有时像波。这样的状态将由量子波动方程来确定。你不会同时无限精确地知道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所以你将凭不确定性和或然性前行。

第十条:如果你是半整数自旋,你就是费米子,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你不会占据你兄弟的状态。如果你是整数自旋,你就是玻色子,你将与你的同行形成完美的对称。

宗教与科学就像油和醋,简单混合无法相容。但若是用来“做菜”,则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是此前引用的爱因斯坦的名言的本意。曾几何时,宗教的保守与偏激迫害了尼古拉•哥白尼、安德烈•维萨里等科学家,延缓了天体物理、人体解剖等学科的形成,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然而现在,科学的飞速发展将宗教远远抛开。当核能、电子通讯、基因遗传等高新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工业污染、温室效应以及层出不穷的各式病毒等问题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精神与道德的荒原。当人类不再相信存在比其更强大的力量时,他们就会放弃对大自然的敬畏,从而踏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所以,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宗教与科学需相互倚重,共同发展。

二.科学与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在宇宙中所担当的卑微角色以及我们极其有限的体能与智力,使得我们难以发现所有的科学规律。人类注定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以有限的方式了解自然。想象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知识有限,而想象力则是无穷。科学理论之间的沟壑,只能以想象来填充,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古人对种种自然现象的近乎神话般的解释,诸如后羿射日、天狗食月等均已被正统的科学理论所取代。然而,当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两者时,常常会发现一些极为有趣的巧合。

譬如现今科学界公认的创世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牧师、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勒梅特提出的。后经伽莫夫等科学家的发展,已逐步趋于完善。其主要内容如下:

大爆炸开始于150-200亿年前的一个具有极小体积、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奇点。

大爆炸后10-43秒宇宙时空从量子背景中出现。

大爆炸后10-35秒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后10-5秒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现今的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一年中的伸长量约为十亿分之五。

关于神化中的创世理论,西方有上帝,而我们中国有盘古。据《太平御览》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可见,这与大爆炸理论中的“宇宙开始于奇点并不断膨胀演化”一说极为相似,真是个有趣的巧合。

无独有偶,儒家经典《周易》也对宇宙的创始作了一番解释。据《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表面上看,这是在讲述八卦的产生;而本质上,它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其中太极指宇宙初始时的混沌状态;两仪指阴阳,代表天地;四象指少阴、老阴、少阳、老阳;代表天地之间的四季和四个方向;八卦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有天、泽、火、雷、风、水、山、地等八种基本象征意义,并进而表示宇宙间的万物。

至此,我们不妨也写一本“爱因斯坦的《易经》”,仿照科学十诫的创意来对上面四句话作出现代的阐释:

太极指宇宙大爆炸初始时的奇点,具有极高的密度和温度。两仪指大爆炸后对等产生的正、反两类基本粒子,它们间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四象)——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并在其支配下演化为现今的宇宙万物。此外,四象也可阐述为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四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纹丝合缝,这又是个有趣的巧合。

三.科学的特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且无法从根本上证明的假设。实践是检验其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此处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

1.任何符合实践的理论,无论其表述如何“荒谬”或“匪夷所思”,都是科学。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在宇宙中所担当的卑微角色使得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以有限的方式了解自然。理论的正确与否,不应以人们的“常识”来评判。很久以前,人们曾依据“常识”断定地球是平的;牛顿曾依据“常识”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互无关联的;爱因斯坦也曾依据“常识”认为宇宙是静态的,并在他的方程中引入了宇宙常数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常识”在科学面前土崩瓦解。虽然时空相互关联,宇宙加速膨胀等观点听起来令人无法接受,但它们已为许许多多的实验观测所验证,是完完全全的科学理论。

相比之下,基于阴阳转化、五行生克的周易预测理论的命运就悲惨得多。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人,未经调查研究就对周易预测嗤之以鼻,指责其为迷信邪说。试问,他们是如何断定人类无法预知未来的,是凭借“常识”吗?诚然,其中有些也找人预测过,但得出与实际不符的结果,进而认为周易预测是骗人的。其实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诊治的水平有高有低,但人们并不能因为低水平的误诊而否认医学。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一定有其合理的内涵,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妄加推断。

2.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和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加强,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或早或晚,总会出现一些现有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新现象,这便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譬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促使了狭义相对论的产生,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证据。虽然今天的科学家们按照两个基本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描述宇宙,但在处理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时仍采用17世纪建立的牛顿力学——作为广义相对论的低速近似和量子力学的宏观近似,它应用起来十分简便。这就是适用范围的问题。

一个世纪前,人们通常将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理解为水与火的冲突,将科学的历史进程理解为科学不断对宗教发起挑战并战而胜之的历史。在这种见解下,达伯(J.W.Darper)于1875年出版的《科学与宗教之冲突史》,详细论述了自古希腊以来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史。他认为,无论在哪个时代,也无论是在哪种文明中,科学与宗教在宇宙论、方法论、真理观等重大问题上,均存在着普遍的对立;科学的发展历程就是科学的观念不断战胜宗教观念的历程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科学虽然迈进,但却未能解答宇宙与人生的众多问题。许多科学界的巨人也曾认为宇宙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全智的神。而当他们研究科学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时常会激起他们的宗教感情,承认宗教的价值。按照怀特海的说法,这种观念对西方科学家来说,是一种本能的信念

回首整个20世纪,我们可以发现,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进化论与创世论之间的冲突。

在20世纪的美国,进化论与创世论之间爆发过三次重大的冲突。这三场冲突在世界范围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法律、科学、教育、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政府等的广泛重视与讨论,对人类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这三场论战分别是:(1)20世纪20年代的“猴子审判”案件。在这一案件中,创世论战胜了进化论,使进化论丧失了在美国某些公立中学的传授地位;(2)20世纪80年代的公立中学“平等对待进化论与创世科学”的法案。在这场论战中进化论战胜了创世论;(3)20世纪8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如今的“智慧设计理论与进化论”之争,这场论战至今还未定局。

智能设计论—宇宙中的许多现象不能用创造论的偶然说去解释,在进化过程的背后有一位具有超高级智能的设计者存在。

一点肤浅的哲学知识容易使人相信无神论,深邃的哲学却使人转向宗教------培根

宗教是被压迫灵魂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没有精神处境的精神。宗教批判摘去了那些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但并不是要人们依旧承受这些没有任何兴趣没有任何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们,去摘取真实的花朵。-----马克思

宗教是人类心灵的拐杖----弗洛伊德

莫顿命题---清教无意之中刺激了新科学的兴起。莫顿认为,科学获得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牢固基础以前,它需要合法化的外界来源。当时的清教就是因科学的功利价值而赏识和支持科学的。由于请教精神特质与科学具有内在的相容性、一致性和亲和性,从而为新科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内在的动力,结果促进了英国科学制度的制度化。请教的精神特质,莫顿将之概括为七点,1对功利主义不加掩饰的强调2对世俗的兴趣3相信世界本质的科学理解是表明自然的伟大创作者的荣耀4挑战各种权威的权利以及责任5强烈的反传统主义倾向6彻底的经验主义7崇尚理性

1冲突模型

《科学与宗教的对抗史》—瑞帕 《基督教王国中的科学和神学战争史》---怀特 伽利略1633年在罗马受审,359年后得到平反 2互补模型

自然和圣经被认为是上帝的两大杰作

3基础模型

克隆技术与宗教伦理

科学为何胜利

1人类是现实的、功利的

2科学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一次性利益,如对基因疾病的控制 3科学已被公众信任

第五篇: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部分

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即本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各门具体学科为基础而产生,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派别。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产生?

阶级条件: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是社会条件,无产阶阶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不断发展是阶级条件,无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用。

科学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心,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5. 辩证法与形成上学的区别?

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它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论为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

形而上学是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它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即使有变化也是量变而没有发生质变,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外部,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6. 列定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映,反映。它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贯彻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反映论。

7.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关系?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相对空间位移,二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尚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主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 世界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9. 社会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10.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1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12. 什么叫联系?联系的特点?

联系也叫关系,是指导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3. 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现象,而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联系

不是某一事物局部的,暂时的现象,而是贯穿于该事物始终的普遍本性,整个事物就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任何个别事物都是这个统一整体中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14.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广义的发展泛指运动,转化,联系,变化的一切过程,即包括上升的运动,也包括下降的运动。狭义的发展,主要指事物由代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违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失去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新事物有新要素,新的结构,新的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旧事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方向,对发展我们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5.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的可以实现互相转化。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

16.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区别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是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两者相互联结,互相渗透,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7.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矛盾就是对一统一,事物发展的核心是动力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18.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道路;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到新的否定状态,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扬弃;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18. 实践和认识是什么样的关系?

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19. 认识的辩证过程:感性---理性---实践

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判别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的物质性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它能把主观认识变为客观现实,从而检验出思想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

21.怎样做到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认识到实践是检验趔的唯一标准,此外再也没有别的标准,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

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21.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实践将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同时又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实践使社会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2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命题有以下含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教育,发明和创造,开发和创造等途径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由科学技术所推动。

23. 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文化是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任何传统文化都有两重性,都可以分为精华和糟粕,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和保留下来的,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积极的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产生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今天而言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某些落后的,消极的,保守的因素。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反之,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继承和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24. 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动力系弘:社会基本矛盾是要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解决---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目的是统治,先进生产力阶级同落后生产关系阶级的斗争,结果经济发展);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25. 个人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任何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一定作用,按作用大小可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出色的历史人物包括资产阶级领袖和无产阶级领袖,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在理论上创建和发展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主义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导全世界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在实践上在领导和组织无产阶组织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6.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内容有: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毛泽东思想部分

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产生的现实需要: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物质条件: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化来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时代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发展: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继承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2.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萌芽于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前中期;成熟于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3.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立的。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策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关于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学说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革命胜利的武器,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6. 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7.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种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叫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即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革命的对象和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斗争,都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革命的基本动力相同,参加革命的基本队伍是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革命的根本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点: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工人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级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革命的时代背景不同,五四之前属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五四后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是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再终实现共产主义。

8.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创造了经济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9.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干部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分别是什么?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

12. 中国工人阶级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首先中国无产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其次,中国无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全的领导阶级,还是因为它有这样一些优点:深受三重压迫,因此反抗意识强,革命斗争彻底,来自农民,了解农民痛苦,农民来支持,在党的领导下,成为最有觉悟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下载魏书生的关系哲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魏书生的关系哲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的关系

    分类: 企业战略 2009-11-30 15:45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前沿话题,它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基于......

    浅谈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浅谈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小学教育二班 wn 在我们理解哲学的过程中,哲学是一种知识,一种方式,一种认识的高度。哲学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产物,它是理论和方法的最高概括。哲学不仅对教......

    两则关系马克思哲学的小故事

    两则关系马克思哲学的小故事 一、人人有责 女主人发现家里脏乱不堪就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墙上 :“讲究卫生 ,人人有责”; 儿子回来看见纸条在上面加了一笔变成了 :“讲究卫生,大人......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哲学思考

    摘要:分配正义不能市场经济本身去完善解决,还要依靠相应的制度保障,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才能使分配正义得以体现。 关键词:效率 公平分配正义 作者简介:李庆伟,天津师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之一,费尔巴哈哲学体系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独特的形态。费尔巴哈,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学家,不仅抨击了唯心主......

    魏书生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清林高中:王文双 今天我校老师共同观看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录像,听魏书生的报告,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

    魏书生

    魏书生:探索语文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途径 我和学生讨论怎样搞好语文教学,有学生说语文课有点像豆腐,水分很大,晾干了真东西不多;有的说语文课像弹簧,能伸能缩,一篇课文讲一节也行,两节......

    魏书生

    六步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