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布利丹毛驴的选择教案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梁小民。
2、感受布利丹毛驴选择的困境。
3、理解生活中人们的类似选择。
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法,以分析“布利丹毛驴选择”的困境。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生活的真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生活中各种选择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态。
2、认识到生活中人们的类似选择,培养自己健康而成熟的心灵,学会取舍和兼顾。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对的生活中各种选择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2、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文章主旨
3、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课文:
经济学里的一个概念:布利丹毛驴的选择。解释,讨论。
二、解题
三、作者认知
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北大经济学院毕业,曾在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介绍和普及第一人。有译著、专著、教科书、文集50多种出版。其中,《曼昆经济学原理》(北大出版社出版)获得中国图书奖,《小民读书》获得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获得优秀社科畅销书奖并在香港出版,《经济学是什么》(北大出版社出版)获得国家图书奖题名并在台湾出版。其他著作还有:《经济学的开放》(三联出版),《小民谈市场》(广东经济出版),《我看》、《我说》、《我读》(社科文献出版),《小民说经济》(政法大学出版),《黑板上的经济学》《话经济学人》、《读经济学书》(社科出版社),《小民说话》(中信出版),《小民经济观察系列》(中国发展出版),《海耶克经济思想述评》(台湾远流)。
梁小民教授曾任教于北大、北京工商学院。现在担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EMBA项目特聘教授,兼任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
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在担任国务院特邀观察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地区与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特邀评论员。《南方都市报》《英才》等报刊专栏作者。他的“经济学家”头衔前面,常常被业界人士和广大读者冠以“大众”二字。
四、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提出问题:布利丹毛驴的选择。作者由《拉封丹寓言》中的布利丹毛驴面对干草,不知如何选择,最后饿死的例子,提出了“每个人也和布利丹毛驴一样,面临在两捆干草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 分析问题:布利丹毛驴的选择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作者提出,其根源在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所得必有所失”。作者更举出了面对白马王子和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的例子。当然,作者也提出了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另一个选择---“事业与家庭生活幸福”。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 最后两个自然段 呼吁合理解决社会上的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的难题,追求人的全面幸福。
五、探究文本 合作学习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那一部分,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分析问题。此部分可分为两个部分: 1.第三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 从经济学的角度,引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写驴子饿死的必然:追求个人消费的最大化,消费能力却不足。
2.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
由“布利丹毛驴的选择”写到人类社会的两种寻找困境:首先是“布利丹毛驴在两捆干草之中选一捆的选择”;然后是“要在两捆干草中求得一种平衡”的另一种选择。
第五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由布利丹毛驴的选择联系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一个既爱白马王子又爱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每个人都面临从事什么职业的选择。从政当官,有地位有权力,但不能发财;从商当企业家,有钱,但无权无地位;从文当学者,有地位,但无钱。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三捆干草,每捆都诱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从事一种职业。只选一种者可以成为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或学者。类似布利丹毛驴者往往一事无成。”
第七自然段写“每个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选择是事业与家庭生活幸福”。“这种选择不同于布利丹毛驴在两捆干草之中选一捆的选择,而是要在两捆干草中求得一种平衡”。
六、回顾 小结
七、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生活中有很多话都跟选择有关,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远坐在自行车后笑”;“自古忠孝难两全”等,请选择一个话题,阐发开去,说说自己的理由。各小组内部相互讨论,每组推荐一个人就本组的观点发表演说。
八、激情演说
选择话题没激情演说
九、作业
课后练习
第二篇:大班分享阅读《阿丹和阿布》教案
【设计思路】
人际交往是我们一生要学习的课程,因为一个才华横溢而又不失幽默的人不管在哪里总能“为所欲为”!孩子良好的个性正是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故事《阿丹和阿布》的情节生动有趣,在故事中大恐龙阿丹贴出了“我有友情要分享”的叶子,阿布的到来让阿丹的日子变得开心又快乐。在故事中阿丹和阿布玩了猜拳踩脚的游戏,阿布总是赢,所以大恐龙被踩了一脚又一脚,可是大恐龙阿丹却一点也不在乎。但是,但阿丹学会出石头的时候,阿布输了,要被大恐龙阿丹踩脚了!可是一点都不疼这是为什么呢?故事中阿丹和阿布的友好的相处给孩子们的心灵里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会珍惜友情,不斤斤计较才能拥有朋友,要学会分享,懂得珍惜!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中,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阿布与阿丹分享友情的快乐。
2、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背景板、课件、幼儿玩过猜拳游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阿丹、阿布头像并介绍:这是阿丹和阿布,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快乐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欣赏、理解故事:
1、介绍阿丹:在大森林里(出示图片),住着一直大恐龙阿丹,她常常想:“我好寂寞”
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寂寞吗?
小结:是呀,这是一直寂寞的大恐龙,因为它没有朋友。
2、与阿布相识:
(故事:一天,这只寂寞的恐龙为了找朋友,想出一个好办法:它找了一片叶子,上面写着:我有友情要分享。接着就坐在树下等啊等,这时,阿布来了,看到了叶子,问阿丹:“什么叫友情分享?”)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吗?谁来告诉阿布?
小结:阿丹说:“友情分享,就是你陪我玩,我给你带来快乐!”阿布听了说:“好呀,我们一起玩。”
3、第一次游戏。
(故事:阿丹高兴极了,就跟着阿布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重点提问:这个游戏你们一定也玩过,你们是怎么玩的?
(因为阿丹只会出“布”,所以每次都输,虽然一次次被踩,可他仍然感到很快乐!)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4、再次游戏
提问:一天很快过去了,第二天阿布还会来吗?为什么?
第二天,阿布又来了,他俩又开始玩猜拳踩脚的游戏,可是这一次阿布却输了。猜猜这是怎么回事?
5、感受关爱
(故事:阿布以为阿丹还会像昨天一样只出“布”,所以她又出了“剪刀”,可是阿丹居然学会了出“石头”!这次阿布输了,该轮到阿布要被踩脚了,阿丹高高地举起脚,阿布吓得缩成一团。)
重点提问:你觉得阿丹会是重重地踩下去,还是轻轻地踩一下呢?为什么?
小结:阿丹哪里舍得踩自己的朋友呀!阿布可是让它不再寂寞,天天陪它游戏,给它带来快乐的朋友啊,所以它只是高高抬起脚,轻轻地踩了下去,一点儿也不疼。
6、感受快乐。
故事:接下来的日子,阿布每天都来和阿丹一起玩,有时他给阿丹讲故事,有时他在树下写功课,阿丹就乖乖地趴在旁边看,即使不说一句话,阿丹都觉的好幸福呢!
重点提问:为什么不说一句话也觉得幸福?
小结:真的,能有这样一个朋友每天跟你一起快乐的游戏,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难怪阿丹觉得幸福呢。
7、依依惜别
(故事:一天,阿丹又到老地方去了,可是它等啊等等了好久,终于阿布来了,他说:“我要开学了,这是我最心爱的玩具汽车,送给你吧!”阿布坐上了回家的汽车,他不住朝阿丹挥手。阿丹一边追赶汽车,一边大声喊:“我还没有学会出剪刀呢!”)
提问:你觉得阿布还会回来吗?如果他们又见面了可能还会发生些什么事呢?
8、完整欣赏故事:
我们一起来听这个快乐的故事《阿布和阿丹》
三、经验迁移。
重点提问:故事到这就结束了,我们身边也会有像阿丹和阿布间那样的友情,你以后会怎么样和你的好朋友相处呢?
小结: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来之不易,能有一个朋友一直陪在你身边和你玩游戏,听你说说身边的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希望你们珍惜身边的友情,把它藏在心底直到永远。
四、介绍作者、拓展阅读。
这个好听的故事是根据方素珍阿姨写的《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书改编的,她还写过许多有趣的故事《祝你生日快乐》、《一只母鸡叫葱花》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去看一看。
第三篇:人物事迹:萨布利亚
萨布利亚·坦贝肯 光明心生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萨布利亚·坦贝肯的颁奖词:
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涂光晋这样评价她: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王振耀:她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白求恩!一个外国盲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这需要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种博爱的慈善情怀!
主要事迹:
1970年出生于德国,曾考入波恩大学研修藏学、蒙学,“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
萨布利亚·坦贝肯12岁时双目失明,然而,现在却被誉为西藏盲童的向导和天使。在引领着失去光明的孩子重新认识自我、找回自信的同时,她也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波恩大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文字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留在西藏为盲童创造受教育机会的想法。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该中心相继开设了一所盲童预备培训中心、一家盲文书籍印刷厂、一个盲人自我综合中心和一座职业培训农场等。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
为激发孩子们的潜能,2004年萨布利亚邀请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埃里克·威亨梅尔和他的登山团队来西藏指导盲童们向喜马拉雅山脉一座海拔7000余米的高峰发起挑战。经过精心准备,萨布利亚夫妇和6名盲童在埃里克的带领下成功攀登至海拔6500米的高度。
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第四篇:布贴画教案
布贴画教案
本文由www.xiexiebang.com整理发布站在请注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布贴画的形式特点。
2、培养学生对布鞋材料的粘贴制作能力
3、每位同学运用不同质料和色彩的布块,粘贴一幅瓶花作业。教学难点:画面构图
学生用具准备:各种废旧布块,16开白板纸一张、剪刀、胶水。组织教学:
第一节
1、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展示上节课的优秀作业,进行讲评,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材料美,欣赏粗犷美。
3、从总结上次作业引导到本节课。
4、教师重点讲评如何用碎布鞋块表现丰富多彩的瓶花。为了表现的需要,可以对花瓶的造型进行改造,对花和叶的形态、位置进行重新的组合。表现叶子的布块色彩要前深后浅,以表现出空间感。
5、学生进行瓶花布贴画的设计。
学生先在一张作业纸上做构图、造型设计。在巡视当中如发现比较有创意的构图,可以在适教师教具准备:瓶花照片挂图二幅、瓶花布贴范围一幅、各种碎布块。
当的时候请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草图。辅导重点在构图上。
6、对学生的设计草图进行讲评,应注意的几点:
1)、画面应有组织,有疏密,有遮挡。
2)、在深色背景上尽可能贴浅色布,在浅色背景上贴深色布。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和草图设计完成的情况
二、提出本节课作业要求:
根据所检查的情况,简要指出学生草图的优点和缺点。
布贴画制作注意的事项,是在构图确定后,怎样选择布鞋料的质地和颜色。用剪刀取形,粘贴要注意计划性,贴布的先后顺序,直接影响作业的效果。
要特别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得用剪刀打闹。大家都要注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
老师先把制作过程列出来:
1、选择贴布(多种颜色,多种质感的)。
2、剪出瓶和花,将它们组织排列在背景纸上。
3、满意后用胶水粘牢。
画面应有组织,有疏密,有遮挡(有前后)。
在深色背景上尽可能贴浅色布,浅色背景上贴深色布。
三、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用展览的方式展开学生的作业。学生与老师共同进行评论大家的作品,老师最后进行总结。
第五篇:《丹柯》教案
《丹柯》教学设计
茅盾中学语文组 李娟
【教学目标】
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2.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3.理解丹柯的英雄之举和英雄的孤独感。【教学重难点】
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各位同学,多灾多难的2008年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是2008年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然历历在目:人类生活的世界,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或者是由于天灾,或者是由于人祸,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些困境。面对困境,人的人胆小、慌乱、绝望;有的人选择逃避,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独善其身;但是有一种人,他们会选择挺身而出,用勇气和魄力,带领人们走出困境。这些人,他们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英雄。
二、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丹柯出场前,族人们遇到了什么困境? 2.在路上,丹柯遭遇了哪些困境? 3.丹柯如何应对他遭遇的困境?
三、研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1.族人们遇到了什么困境? 明确:(1).往前走,是阴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
(2).往后退,是又强又狠的敌人,等待他们的是奴隶的命运;
(3).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变得伤心、沉默、悲哀、衰弱、恐惧,已经产生了放弃自由、投降做奴隶的念头。
2.时势造英雄,在困境重重之时,英雄丹柯用一番豪言壮语赢得了族人们的信任。集体朗读: “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 在路上,丹柯遇到了哪些困境:
(1).在路上,人们一开始信任他,后来抱怨他,说他没有经验。(2).当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时,怨恨丹柯,审问丹柯。„„“你该死!你该死!”(3).他们看见丹柯的眼睛燃烧得那么亮,警戒起来,像野兽一样围住他„„像狼似的„„想捉住丹柯,弄死他。3.丹柯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1).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快乐而安详。
(2).怒火在他的心中燃起来,不过又因为怜悯人们的缘故灭了。他爱那些人,而且他以为,他们没有他也许会灭亡。所以他的心又发出了愿望的火: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
(3).他明白了他们的心思,因此他的心燃烧的更厉害了„„丹柯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困难与压力面前,丹柯的光芒一点点绽放出来。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丹柯的闪光点:
勇敢
自信、乐观、坚定 宽容、心胸广阔
自我牺牲、无私奉献
„„ 4.英雄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充满了希望和快乐时,英雄丹柯死了,可他的心还在尸首旁燃烧„„此时此刻,族人们是怎样对待丹柯的呢?
朗读最后两段。
对于丹柯的死,你有什么感想?
5.小说结尾:在雷雨到来之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蓝色火星有什么象征意义?
6.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对英雄的赞美
对庸众(族人)的批判 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怅惘 对英雄精神长存的信心。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看小说,可以读出不一样的主题。真正优秀的小说,它的主题不会是确定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四、主题拓展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它的意思是是“最大的痛苦”,有人说从《丹柯》中能读出高尔基的痛苦,你认为这种“最大的痛苦”指什么?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论鲁迅
五、写作尝试
从丹柯想到自己: 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 从族人想到自己: 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请大家从以上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自己读了这篇小说的感悟。
附我的感悟:读完《丹柯》,我的心里有感动、有震撼,但更多是愤怒与疼痛!为丹柯的无私博大、坚定自信而喝彩,更为族人的卑鄙无耻、冷漠残忍而痛心!读完《丹柯》,我分明能听到一种裂碎的声音,那是丹柯伟大的心在哭泣,在呐喊!付出了这么多,忍受了这么多。当阴霾散去,曙光乍现,等待英雄丹柯的不是鲜花与掌声,不是感激与致敬,而是无情的遗忘与冷酷的践踏!也许正如李白写的:“古来贤者皆寂寞。”英雄注定与孤独为伴。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做英雄,不敢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