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教学教案
第 1课 现代设计作品欣赏
一、教学目的
1、能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生活用品的设计,享受设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2、知道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理念,了解一点设计的要素。
3、能对某些生活用品或工业设计产品作出初步的评价或对产品(或用品)的色彩、材料和形状依据设计的要求提出自已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造型要素与生活的需要。
三、教具准备
教材,录像资料(生活中的各种用品与零配件)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从自已和同学的书及小学具开始,讨论这些用品设计的合理性,再欣赏教材上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
(1)以一两件不同类型的作品(如旅行盒、街头垃圾桷)为例,提示学生分别谈谈设计的立意与科学性,并了解一下旅行盒和街头垃圾桷的使用功能和造型。(2)以命题(如“悬挂”、“实用的摆设物”)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子谈谈自已的想法,鼓励不同的设计构思,鼓励学生把设计稿画出来,鼓励学生自已想办法积极寻找材料和动手制作。(3)提供两种思路(以《椅子造型设计》一图为例)。椅子的形象构思是以蝴 蝶形象为主体,还可根据什么形象(如鱼缸、帽子、香蕉等)来设计椅子的其他形状?还有什么物件(如灯具、服装、建筑等)可以设计成蝴蝶的形状?
3、学习评价
(1)能给合自已的生活相关物品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参与讨论。(2)能提出与自已生活相关的物品的较为合理的设计建议。(3)有一定的审美指向或对形式美的追求。
(4)有一定的创意。第2课 想象画 鸟之王
一、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运用已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大胆创造百鸟之王的美丽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的鸟之王形象的构思与组合的方法步骤。
难点: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表现鸟之王的奇特形象与艳丽色彩。
三、教学准备
1.搜索各种形态的鸟的图片,描绘凤凰的民间美术作品。2.《鸟的天堂》课文朗诵磁带和《百鸟朝凤》音乐磁带。3.布置学生带好各色彩笔。
四、教学程序
(一)听录音,感受百鸟的美好生活氛围。(二)看图片,赏析鸟之王的形象特征。1.赏析各种鸟的形象特征。
(1)将课前搜集的各种鸟的图片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分析其形象特征。(2)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想象鸟之王。外形一集各种鸟类最美的造型于一身。
色彩——集各种鸟类最美的色彩于一体。
才能——聪明勇敢,有特别的本领。2.赏析凤凰的形象特征。
出示有关凤凰的民间美术作品,启发学生欣赏。
3.打开教材,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上介绍的百鸟之王作品。(三)想象创作美丽的鸟之王形象。1.你想象中的鸟之王是怎样的呢?比它们更美吗?(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再作回答,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2.学生想象创作。播放音乐《百鸟朝凤》,给学生营造一种想象的氛围。
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大胆用线、造型和配色,并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突出主体。(四)展示作业,评价鸟之王的美。
把学生创作的《鸟之王》贴在黑板上,先让作者讲讲自己的立意、构思和构图,再让学
生互评,评选出最美丽的鸟之王。(五)教师总结后下课。
第3课 报纸剪贴水彩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水彩画的新形式、新纹理特点。2.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变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报纸剪贴水彩画的材料美和形式美,学习制作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巧妙选材,恰到好处地使用水彩颜色。
三、教学准备
教具:废报纸,剪刀,胶棒,水彩画用具,白纸,范画,投影仪。
学具:废报纸,剪刀,胶棒,水彩画用具,白纸。
四、教学过程
1.用媒体展示画家作品《海滨印象》。
2.介绍作者:原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小纲,现在深圳工作。3.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方法、材料美与形式美感。(1)表现形式:水彩画。(板书)(2)制作方法:剪、贴、画。(板书)(3)美感:既现代又质朴,体现了报纸特有的印刷纹理美和形式美。4.板书课题:报纸剪贴水彩画
5.欣赏作品,分析怎样巧用报纸,怎样涂色。(1)学生讨论发言。(2)教师总结。
6.作业要求:制作一幅报纸剪贴水彩画,题材不限,注意要表现报纸的材料特点。7.分发报纸材料,学生开始制作。8.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9.小结:
作业展示、讲评。
第4课 自然色彩图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2.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二、教学重点
从自然色彩到图案色彩的一体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较准确并恰当地运用自然色彩设计图案。
四、教学准备
教具:录音机,磁带,范作,水彩画具。
学具:白纸,水彩或水粉画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人。(二)新课讲授。1.色彩分析。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
出示放大了的课本装饰画,让学生观察、讨论这幅画的色彩和蝴蝶的色彩有何联系。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小结。第 5 课 色彩组合画 节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色彩的属性、情感。
2、培养学生的联想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色彩的属性,启发学生联想创作。难点:运用色块组合有个性的节日气氛画面。
三、教学准备
教具:单色卡片,色块组合卡片,范画,学生优秀作业。学具:白纸,彩色笔或水彩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课件,分析6组颜色搭配后产生的色彩感觉。
3.欣赏课件中各种色彩倾向的画面,注意观察热烈喜庆的色彩特点。(1)暖色调画面《彩旗》。(2)冷色调画面《树林》。(3)灰色调画面《月夜》。
(4)冷暖对比强烈的画面:学生作业。4.作业要求。(1)作业:以“节日”为题,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色块构成画面(2)要求:构图简练,适合填色块,充分体现节日气氛。(范画)5.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6.小结:作业展示、讲评。
第6课 鸡的图案画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习和掌握鸡的图案画法,开户学生创意思路,培养学生概括、夸张、变形装饰的设计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
鸡的图案化方法步骤和要求。
三、教学难点
大胆的概括变形却又不失鸡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材,有关鸡的图片和资料,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作业纸,任一绘画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设问导人。
你喜欢唐老鸭和米老鼠吗?你喜欢真的老鼠吗?这是为什么呢?(二)讲授新课。
1、设问.怎样将鸡画得更有趣呢? 2.新授。分步进行讲授。(1)分析鸡的形状特征。
(2)概括。可用线,也可用面或线面结合来画出鸡的大体特征。(3)夸张变化。(4)配色。
3.小结。以上绘制方法过程可简化为:鸡一原形一外轮廓一简化、变形、装饰一图案化的鸡。
(三)材料观摩
(四)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保持鸡外形特征,大胆夸张变形。’(2)尽可能简洁,图案化,稍加装饰。(五)学生作业,教师个别指导。(六)展评作业,总结。
第7课 设计参现券(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和了解参观券的设计方法,并能独立地设计一张参观券。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
课题:标志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把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小结: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美丽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总结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奇,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评价
课题:风景写生
(一)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把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
(一)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把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
第三篇: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浙教版)
刘妙艳
授 课 计 划
第一周 准备课 教材分析介绍、思想教育、学习准备 第二周 画画自己的手 第三周 人物速写
第四周 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第五周 我熟悉的人
第六周 单元学习小结、机动 第七周 桌子、椅子设计
第八周 * 泥塑彩罐(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人物速写)第九周 * 彩塑——鸟(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我熟悉的人)第十周 彩色纸筒人
第十一周 邮票设计
(一)第十二周 * 邮票设计
(二)第十三周 古诗配画
第十四周 美好的童年(记忆、创作)第十五周 版报设计
(一)第十六周 * 版报设计
(二)第十七周 电脑美术设计、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第十八周 中国、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第十九周 总复习
第二十周 测评、总结 机动:* 标记
准备课
1、分析介绍第十二册美术课本,布置学习用品的准备: 水粉颜料、上色用品、2B铅笔、铅画纸、彩泥等。
2、学习目的性教育、学习规范和要求提示。
3、课本重点内容和要点提示。
1、画画自己的手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手,指导学生用写生的方法画出自己左手的一个造型。
2、从写生手的结构、手的不同造型,提高学生写真、造型能力,理解手在表现不同人物的气质与神态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启发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双手,用灵巧的双手将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重点:研究、了解手的特证、结构,级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难点: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态;从所描绘的手表现人的神态和气质、年龄。
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课中不同形态的手,结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手,讲讲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的人的手。
2、板书:握、抓、推、举、挡、托
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反对、抗议
(1)让学生用手把板书的字义正确地表现出来。
(2)让学生在表现的同时,进一步仔细观察手的形态及皱纹、细节(少年、儿童的手表现不清晰)。
3、示范手的写生方法,步骤。学生跟画。
4、学生用自己的左手造型、写生、巡视指导学生作业。提醒手指长短、粗细的刻划、表现。
5、学生作业抽样评析,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6、优秀作业欣赏、讲评。
2、人物速写
教学目标:
1、学习速写的方法,能用简洁的线条迅速表现出人手的动态特征及神态,画出人物速写。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瞬间记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绘画能力。
重点: 训练学生观察对象的能力和用简单的线条迅速勾勒出对象主要特征的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绘画能力的培养。
难点: 速写方法的掌握(坚持课后多练)。准备: 人物动态线条图(范画或黑板演示)。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范画,出示范画(人物动态线条图),讲解人物的动态、比例。
2、讲讲速写的特点,画种比较画种 艺术特色 作画时间 油画 形象*真,色彩鲜明 可长数月,数年 素描 形象*真,明暗丰富 数天~数周 速写 形象概括,线条简洁流畅 几分钟
3、示范、指导速写的方法(把握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请一个学生摆一个姿势,先引导观察,再示范速写方法、步骤。
4、指导学生速写练习——观察、瞬态记忆、默画(多练几次)
5、指导学生自己如何动手做一本速写本,进行速写练习(一学期内完成8—10幅速写作品)。
6、学生完成速写作业一幅或二幅,进行作品评析。布置课后观察劳动中的人物动态并试速写一幅人物劳动动态图。
3、我熟悉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回忆,抓住自己熟悉的人的面貌、体型、服装等特征,提高人物动态的表现力。
2.用写生或记忆画的方法,描绘出自己最熟悉的人,以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敬爱或友情。
重点: 刻画人物容貌、性格、体型等特征,反应出人物个性,从中表达出与画中人的关系。
难点: 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画。准备: 写生草稿(上节课布置)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内范画,讲解人物所表现出的容貌,体形、服装、动作及个性特征。
2、让学生对照自己所写生的人物,是否在容貌,体型、服装、动作、个性特征等各方面有所刻画。
3、选区择几幅学生草画,进行启发性评析,提出修改意见。
4、提请学生注意所画人物要与年龄、性别、发型、穿着及动作(造型)相适应,从中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5、学生修改、定稿,巡视指导、讲评(典型画稿)。
6、着色指导:突出人物环境衬托,主次分明。
7、学生着色,完成作品。巡视指导细节的处理。
8、作品(在完成的同学中选)评折(投影展示)。
4、桌子、椅子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使学生在常见的桌、椅造型中,发现它们结构的合理性,共同性及造型个性,并从美和实用的角度出发,想象、设计出新颖的桌子、椅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设计能力。
重 点: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桌、椅造型及功能,了解制作桌、椅制作所用的各种材料,桌、椅的各种造型及功能,以构想、设计新颖的桌椅。
难 点:主要是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主要是设计)。
准 备: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或画草图)各种桌、椅的形,色。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内范例。并让学生说说并展示自己观察到的桌、椅形状,特征、功能、色彩等。(椅子 1 2 3 4)
2、引导学生归纳桌、椅的实用功能,及制作所用的材料,桌、椅的共性(板书列出)。
3、启发性设计示范,引发学生设计院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构思设计(草稿),桌、椅名称板书列出(让学生课后归纳)。
提 示:桌、椅的设计要面向未来,更符合人体曲线,更舒适。
4、学生构思,作草图,巡视指导、启发学生修改、定稿学生着色、画出效果图
5、学生优秀设计作品评析。(投影展示评讲)
*本课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用2课时多动手设计一些比较好。
5、泥塑------彩罐、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各种彩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大量出土的坛坛罐罐更是珍贵的文物,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彩罐的设计、制作,鸟纹等的装饰衬托,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感受劳动创造美的含义,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爱劳动的高尚情。
* 本课把两个课内容综合起来,使设计、制作具有专题性。学生准备:橡皮泥或彩泥及相应工具。教师准备:范作数个。
重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爱劳动的品质。难点;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投影欣赏《泥塑彩罐》、《彩塑鸟》课本范例,引导学生谈谈看到过的彩罐和鸟类。
1、出示范作“鸟纹彩罐”,讲解制作过程引入课题《鸟纹彩罐》(板书),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板书制作步骤,启发学生想象(构思)罐的造型及鸟纹、花纹的色彩搭配,并让学生讲讲自己的设计思路。
3、举例画出几各罐的外型、鸟的造型,花纹的点缀,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设计。
4、学生动手动脚按步骤设计、制作。
5、巡视启发、指导
6、典型作品(较新颖)评讲,进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7、学生作品展示、欣赏。
*本课如时间(课节)充分,可再进行一节。
6、彩色纸筒人
教学目标:
在制作彩色纸人筒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从制作中获得美的感受,丰富学习生活。
重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纸筒人。
难点:对学生概括能力、夸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耐心细致的制作态度。准备:
1、预习课本内容。
2、材料及用品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制作范例,展示师范作品,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2、分析纸筒人的造型特点:形象可爱、造型简炼、色彩鲜艳。
3、剖析纸筒人的制作方法、步骤(师范演示)。
4、材料提示;除了用卡纸、铅画纸以外,各种塑料瓶、罐、饮料罐易拉罐等均可作为材料。
5、制作前启发;确定制作对象,绘制草图、制作步骤考虑、装饰等。
6、学生设计制作,巡视启发、建议、指导。
7、粘接注意事项及方法强调。
8、学生作品展示、赏析。
*下节课准备:各种邮票、图案资料。
*邮票设计选题:国庆等节庆、迎21世纪、花卉、鱼虫、科幻、幸福童年、爱家乡(风光)国宝、人物。。
*让学生在网络上找一下有关资料(网络实名:邮票设计)
7、邮票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邮票特有的模式,设计一枚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
2、在设计与描绘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人民邮政,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点:学习邮票的设计,能绘制图案美丽、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引导集邮兴趣。
难点:学生创造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欣赏(传阅)各自带来的邮票,欣赏课本邮票范例,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
2、介绍邮票的由来(驿站传递)。
概括现代邮票的模式:中国邮政、面值图案、齿边(讲讲作用及其它:如出版年份、代号纪念字样等。用投影、电脑模板演示、欣赏等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3、提出邮票设计、绘制要求,学生开始设计。
4、巡视、启发,指导定稿。
5、提示上色要求:细心、色彩鲜明、字体工整。
6、作品赏析、评讲。
8、古诗配画
教学目标:
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抓住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的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再现)。
2、通过创作,使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使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用绘画的方法再现诗意,诗画结合相映成趣,画龙点睛,使古诗更易让人理解更具生命力。
难点:领会、吃透诗意,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面,在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准备:
1、学生寻找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熟悉的古诗。
2、教师挑选五、六年级已学过的古诗备用(并作设计草稿)。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中古诗配画范例,分析诗情画意的密切联系,导入课题。2.设问:课本的古诗配画范例,如果让你来配画,你会如何处理画面? 3.学生朗读自己选择的古诗,并讲讲自己配画的设想,加以鼓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建议(多让几个学生读、讲)以启发大多数同学的想象、思维。
4.讲解学生已学过的古诗意境,启发性提出自己配画设想,进一步启发学生。
5.提出古诗配画的要求:理解古诗、发挥想象,先构草图,逐步完善、构图主次分明。
6.巡视指导,学生定稿。运用投影、欣赏 7.上色指导,学生优秀作品赏析。
*穿插(3)之前,介绍赵佶掌管翰林院(画院)命题“深山藏古寺”考画师的画坛趣事。
*赵佶,宋徽宗,宋朝第入代皇帝(1082---1135),政事昏庸腐败,却多才多艺,是杰出的书画家。
9、美好的童年
教学目标:
1、明确创作的意图,展开回忆,把在小学阶段最美好的情景描绘出来,亦作为留给母校的一份纪念。
2、学习选材、取材、提炼及表现主题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灵感,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通过《美好的童年》创作,激励学生更加热爱、珍惜美好的生活,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难点:主题的确定,想象并描绘(构图),把美好的记忆表现在画面上。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回忆美好童年中的点滴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书中范画(儿童画),并让学生讲讲范画中的情景和自己童年生活中有趣的往事。
2、启发,引导学生构图的方法;
A、选择自己要画的内容,写出一个好的命题。
B、确定主题后,考虑选择哪些形象、什么方法去表现、突出主题。C、画面构图、布局、环境衬托。D、先将构思画成草图,逐步完善。E、修整后定稿,上色完成。
3、学生(选几个)讲讲自己的美好回忆,构图的打算。学生画草图。巡视、启发、建议、指导学生作画。讲评学生典型草稿,启发大多数。
4、学生修改、定稿、上色。巡视指导。
5、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评析(投影展示、评讲)。*上色,可另安排一节课,以求创作高质量。
10、版报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版板的设计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等能力。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多观察、借鉴、设计一张版面或手抄报。
重点:学习版报设计方法,能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图文并茂、布局协调、相得盖彰的版面。
难点;设计的版面美观大方,主题突出,文字工整规范,整体效果好,生动活泼,引人注目。
课前准备;版报设计、题头题花等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范例及资料,分析设计思想、引发学生学习、创作兴趣。
2、设问:
A、报头图案的设计要求是什么?——图案简洁,与主题内容相统一。B、版面的设计要求是什么?——力求主次分明、美观醒目、活泼生动、色彩协调。
C、版面设计如何安排?——刊头图案、刊名;各栏的小标题和文字所占位置(面积)安排计算;配上与各题材相配的插图、花边使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D、版面设计采用哪些版式?——1)对称式(2)均衡式 E、版面的文字要求是什么?——标题----字略大、采用美术字
——正文-----书写工整、大小统一(整版正文部分)。
3、通过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体会-----对照班级黑板报,校内外各种版报。
4、小结,提出设计作业------设计一张手抄报。学生开始在作业本上作版面设计小样,巡视指导。
5、评析学生设计稿,要求学生在8开纸上(铅画纸)完成一份手抄报课后安排作手抄报展示、评比。
*结合本校学生电脑版报设计欣赏、分析
11、电脑美术设计(欣赏)* 在电脑中举例、演示
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电脑美术设计,并从欣赏电脑美术作品中感受美、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12、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让学生了解美术设计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更为注重;了解“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口号是现代社会创造物质文明的行动纲领。课后让学生多观察各种生活用品,展览会,橱窗、灯具、家电、工艺品、广告、玩具、包装、书籍封面等等。
13、中国雕塑作品(欣赏)
讲解课本中展示的各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涵造型等,从中感受中国雕塑的美。课后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市区内雕塑。
14、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介绍《维纳斯像》、《掷铁饼者》、《大卫》等著名雕塑作品,使学生比较中国雕塑,开阔眼界,受到美的熏陶,也领略抽象表现手法。
15、总复习、测评、总结
抓住要点列出提纲、重温和巩固、以掌握实践知识为目的。
第四篇:2012年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范文
第十二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兴趣点:
(1)观看神话故事的影视作品;(2)以动作模仿神话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
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b.准备小锦囊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总结时可打开小锦囊,揭开谜底。)
2、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小组代表扮演教师预先指定的艺术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其他组员猜演的是谁,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猜对最多。
(2)为什么我们能凭动作表情就能猜出这个艺术形象呢? 小结:每个神话艺术形象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色。
(3)有时候凭动作也不能猜到是谁,为什么?
小结:神话故事人物除了表情、语言、动作之外,还有服饰、道具,综合起来,他们的形象就变得更加可爱了。
(设计意图: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了解个各个神话艺术形象的特点。
3、细节欣赏,品位艺术形象。
(1)我们该如何欣赏这些神话艺术形象呢?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好呢?请同学列举一下。(2)我们选一个神话人物明星来分析一下。
(3)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事迹?表现出他怎么样的性格呢?
(4)出示哪吒的图片,这是《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如何表现出哪吒的各种特征?(板书:动作、表情、衣服、兵器)
(5)你想象中的哪吒跟这个“哪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与我们身边的小朋友有什么区别?(板书:造型简洁、装饰性强、有时代特点)
(6)通过分析哪吒这个神话艺术形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都有鲜明的性格和时代特色,艺术家们就是以此为想象的依据,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引导学生探讨欣赏艺术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b.通过关键词与美术语汇的板书内容,使学生认识艺术形象的主要造型要素。)
4、比较分类,扩展欣赏范围。
(1)同一个神话故事里的艺术形象是唯一的吗?你可以从哪里找到证据呢?
(2)课本第5页《西游记》的人物造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谁能说说这些造型之间有何不同?(3)你势能说说神话艺术形象都有些什么类型吗?(善与恶、正与邪、人、动物、神)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文图片的比较。认识到同一种神话形象、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有所不同。)
5、欣赏评述。
(1)再次观看一个学生喜欢的神话故事电影。
(2)用简单的线条描绘自己喜爱的神话人物形象。(设计意图: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加深对艺术形象的了解。)板书设计: 第1课 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动作、表情、衣服、兵器
造型简洁、装饰性强、有时代特点
第2课 科幻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科幻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幻故事、科幻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科幻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科幻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兴趣点:
(1)观看科幻故事的影视作品;(2)以动作模仿科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收集机械人的图片和相关的实物模型或玩具。
3、准备相关题材的学生作业。
二、课堂导入:
1、提问:你知道电影《帝国反击战》的内容吗?
2、播放电影中的经典片段。
3、启发:这部电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对电影中的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它有哪些特征能说出了吗?与你们最熟悉的形象有何区别?
4、引导:还有更多关于科幻形象的知识,这节课大家共同来深入了解。
三、课堂发展:
1、让学生欣赏和阅读教材图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这些科幻故事中的艺术形象从造型上,大概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其艺术形象特点、功能、结构如何?
2、引导学生思考书的科幻形象带有哪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要素,哪些是未来想象中的要素。
3、教师举例把任意四样东西给予学生想象。举例:苹果、鸟的嘴巴、灯泡、轮子。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以及构思。
4、讲述有关的科学知识,要根据造型的种类及其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设计表现,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地球生物的虚实对比与组合、拼接的方法构成新造型。
四、反思评价:
1、设计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科幻的特点?
2、作品的功能是否清晰、明显合理
3、作品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
4、能为所设计的作品取名字吗?
5、能把所设计的作品编成一个科幻故事吗?
板书设计: 第2课 科幻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苹果、鸟的嘴巴、灯泡、轮子。
第3课 假如我回到古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车船、服饰等造型特点;(2)能自编——个“时空之旅”的小故事; ③能将不同时期的人物和景物并置,构成一幅画面。
2.过程与方法:
①收集资料:观察发现某个时期的建筑、车船、服饰的造型特点; ②自编故事向同学们描述自己回到古代后发生的奇怪事情;
③创作评价:独立命题绘画创作,并相互点评看谁画得最奇特、有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能与同学相互分享“时空之旅”的小故事;
②对中外经典美术文化产生欣赏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观赏古老遗迹与珍贵文物中的造型细节特征:构思自己走进古代的故事想象画。2.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角色形象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3.兴趣点:
(1)现实与超现实并置,能带给学生奇特的体验; ②互讲自编科幻小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用线描想象画的方式,表现自己走进古代的一个场景。2.较高要求:
能将不同时期的人物和景物并置,构成一幅有情节的画面: 3.个性探究:
①能运用建筑、车船,服饰的造型细节特征和色彩丰富画面效果; ②画面故事奇特有趣。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查阅古代建筑、车船、服饰等造型资 2.准备《兵马俑》简笔示意图;
(二)导入课题:
1.检查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2、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内容:
图中有什么人物或景物?他们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属于哪个朝代?: 3.如果有相同年代的图片,教师可以向全班学生展示,分析其共同特征;
4、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朝代事情,并回答最喜欢回到哪个朝代: 5.再次引导学生构思一个故事,如果回到过去.自己会做什么。
6.如果能将这些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一定很新奇,出示课题,准备讲述新课。
(三)欣赏交流,提示方法: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兵马俑)图片,参考范例导赏,从年代、人物相貌、服装等 方面提出观察点。
2。教师出示绘制好的兵马俑简笔画,提示描绘要点,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在绘画构思 上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例如:古代人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我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4.教师出示绘制好的一张古代人物读书作品,作品中留出一个位置,创设一个情境,问学生可以添加什么人物,随后启发学生描述准备画进去的人物的服装和动态。
5、教师小结描绘的创作方法:
构思故事情节——画出作业草图——“我”在做什么——最后画出古代人
(四)创作实践,感受乐趣:
1、提出创作要求:
参考图片资料,简单描绘出某个时期的人物或景物,把自己的形象也画进去,组成一幅作品。
2、教师随堂辅导学生作画时,提示“自己”的角色和画面细节的表达。
(五)展示评价
组织一场作品发表活动,让学生在作品展示中交流与评价。
1、以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组织交流。
2、教师总评,表扬构思奇特的作品,点评作品的不足之处。板书设计: 第3课 假如我回到古代
相貌 服饰 造型
第4课 我们来到25世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科幻画的构思、构图与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从科学意识出发,欣赏为了世界的科学奇迹与文明生活;
② 从审美角度出发,欣赏与表现科幻画表达的美好愿望与故事情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与同学分享构思资源,有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努力学习的愿望。教学重点:
学习“未来世界”科幻画创作的构思与表现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渗透科技意识和具体刻画细节。兴趣点:
①未来世界的科学故事; ②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选择一种表现方法.描绘自己来到25世纪的科学幻想画: 2.较高要求:
画面借助有趣的情节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3.个性探究:
描绘的形象生动有趣,与别人的不一样;画面表现手法丰富: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收集科幻图片和影视作品,了解学生喜欢的科幻动画故事。
2、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采取小组教学。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特的梦,梦见来到25世纪,我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变老,因为我吃了长生不老的药,我看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教师例举出一些怪异的现象:例如天上重新出现9个太阳,我们喝的水可以变成燃料,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太空人,我们住的房子可以自由活动„„其实,那个时候还有更多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
3、播放一个科幻片片段„„
4、要求学生将科幻片片段的情景描述出来。
三、课堂发展,讨论交流。
1、引导学生构思在25世纪的某天,全班开班会的故事。
2、引导学生想象25世纪的情景:
交通工具、植物、水果、房屋、空气、太阳、行星、动物„„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象25世纪的情景并写出简单的文字提纲。
四、故事编创,绘画实践:
1、提出创作要求。
(1)怎样表现主题?或描绘故事的哪个情节?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认为、动物或景物?有什么交通工具„„(3)画面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4)主要的人或物的位置、大小、形状、颜色怎样?次要的怎样安排?(5)还需要配上什么东西呢?
(6)表现技法提示:简单反系以前学过的绘画技法、绘画元素:点线面、大小粗细对比、构图„„
2、教师组织学生一边编故事、一边创作。
板书设计: 第4课 我们来到25世纪
点线面、大小粗细对比、构图
第5课 我们的太空基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欣赏太空基地科幻画和图片;
②学会太空基地内务部分的立体造型设计和制作;
③学会选择综合材料,并正确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等工具、. 2.过程与方法:
①暗室情景下体验“宇宙”的神秘;
②小组分工合作建立太空基地;
③分享与评价作业成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对表现太空薹地有强烈的兴趣; ②喜欢选择新的材料制作表现作品。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基本的立体造型设计步骤和制作方法。2.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草图构思造型奇特的太空基地。3.兴趣点:
暗室情景创设。太空神秘游和造型奇特的作品欣赏评价活动。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独立设计制作太空基地内的居住地或工作的一件设施。
2.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选择新的材料没计制作一个太空基地,并给自己的太空基地起一个名字。3.个性探究:
太空基地各部分用途分明,造型奇特。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教学方法:类比联想法、合作探究法、立体手工制作。
2.教学程序:音乐感受——欣赏评诉——示范制作——设计草图——制作交流——评价总结。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以教室作为暗室(拉上窗帘、关上灯),在射灯的照射下,播放电子合成音乐作气氛渲染,教师引导学生,坐上“宇宙飞船”进行神秘的太空游。
(2)播放宇宙飞船升空的影片:离月球越来越近,离地球越来越远,逐渐变成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时太空一片漆黑,只有遥远之处有微弱的星光。
(3)图片展示:出现各种陨石、行星和星云,最后来到一大片星云上。这个巨大的星云原来是—个宇宙岛。
(4)主题引入:我们就在这个宇宙岛上建立设想(未来的)太空基地。
(二)讨论交流、提示方法:
1、图片欣赏:如何建立一个充满高科技含量的基地?我们来欣赏教材中的火星基地和月球基地,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情景。
3、分析太空基地的结构。(1)用途:居住、工作;
(2)功能:交通、通讯、能源:
4、分小组讨论准备建立何种基地。(火星太空基地、月球基地、海王星基地、银河基地„„)
5、根据构思,用素描和草图整理想象的太空基地。
6、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三)手工制作、实践活动:
1、按照构思好的形状和区域,分工完成太空基地的各部分模型。
制作时,指导学生先完成大的部分(如大的外形、建筑物、塔楼、飞行器等)。
2、用新的材料来制作(如荧光颜料涂色模型,可产生神秘感)。①根据太空基地的特点涂上颜色,使色彩具有装饰效果;
②在暗室里用射灯检验,观察上色的作品是否效果良好,然后继续完成。
3、学生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时,必须做好安全和使用指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在暗室中,配上射灯和电子合成音乐,黑板上布置闪烁的灯光和宇宙图片。
2、各小组布置摆放制作好的太空基地立体模型进行欣赏观摩会。
3、各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由发言人带领介绍本小组的作品特色。
4、其他小组可以针对展示小组的制作、构思等提问与评价。板书设计: 第5课 我们的太空基地
荧光颜料、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
第6 课 名人漫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夸张,以线描或其他形式绘制人物漫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尝试、体验,在漫画创作中领会漫画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描绘和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名人背舌的故事,感受名人的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简练的线条手绘夸张的肖像漫画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找出名人形象的突出特征并把握其夸张的程度。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用线条画出一个名人的漫画形象。
2、较高要求:
能较准确地表现名人的神态与性格特征。
3、个性探究:
用多种漫画手法表现名人形象。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与发现——人物肖像的采访 ①猜一猜:他是谁?(爱因斯坦)②说一说:你知道他有哪些发明创造吗? ③看一看:哪些外貌特征夸张了?
2、思考与构思——漫画家是怎么想的。
①说一说:肖像漫画的美感在哪里?漫画家是怎么构思的? ②想一想:夸张哪些外貌特征是最有趣的?怎样体现名人的个性和职业特点?
3、尝试与体验——我也来当漫画家,①说一说:我要画哪位名人?
②想一想:我该夸张这位名人的哪些外貌特征? ③画一画:我也来当漫画家,运用我喜欢的表现手法,画出有趣的名人漫画。
4、评价与交流——看谁画得夸张幽默。
板书设计: 第6 课 名人漫画
夸张-----幽默
第7课 三面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三面画构成的原理
② 学会运用切割与重复排列的方法制作一幅三面画。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
②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增强动手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和耐性.培养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的行为习惯。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三幅画面进行等份切割、依次排列的方法制作—幅三面画的技能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幅画面分别哉戊长度,宽度相同的K条,按照:顶序黏合沟成——件可以动观赏的工艺品:
3、兴趣点: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三个不同的画画。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幅“三面画”作。2.较高要求:
三幅画面的色调、内容搭配和谐统一,做工精致,或三幅画画的内容构成一个内容相关的故事,3.个性探究:
选出学生代表操作、展示优秀作品。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分享、讨沦;
看一看: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三画面。你见过去变幻的画画吗?课本中的画面是如何变换的? 2.活动二:尝试、探索
①看一看、议一议:为什么要将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切割成大小一样、份数一样的长条形? ②说一说:观察图中的步骤图,想一想这些长条应按怎样的顺序黏合在一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三幅画的排放顺序。
③想一想: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组合在一起后,给我们带出了哪些环保信息? 3.活动三:创作、表现。
做一做:尝试制作一幅有趣的三面画。4.活动四:展示、评价。
①谁的三画画色彩搭配最美,做工最精致。②谁的三面画能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7课 三面画
切割
重复排列
第8课 展翅的小鸟
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懂得制作传动装置。
(2)用夸张装饰的手法设计小鸟造型。
2、过程与方法:
(1)在竞猜游戏中,找出各种小鸟的外形、颜色特征;
(2)在观察讨论中了解制作传动装置的原理;
(3)在欣赏活动中,学习点、线、色的搭配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鸟类的人文情感和科技意识。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爱鸟周”及“小燕车”等相关知识。
②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展翅的小鸟。
2、教学难点:
掌握传动装置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3、兴趣点:
①民间活动玩具的收集与观赏;
②小鸟玩具作品的展示与娱乐表演活动;
4、观察点:
①小燕车的色彩对比与色块、色点的搭配; ②小燕车的造型结构特征。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制作出一只能拍动翅膀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可爱又能拍动翅膀的小鸟。
3、个性探究:
①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造型各异的玩具;
②小组运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鸟玩具合作表演一个有关鸟类的节目,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
(1)观看鸟类的生活片断,了解鸟类的生存状态
(2)交流与分享课前收集的鸟类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基本特征,(3)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猜一猜这是什么鸟。
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1、玩一玩:通过实物范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轮是如何带动翅膀的拍动的。
2、比一比:通过两组实物范例的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滑轮能平稳走动和小鸟翅膀能自如拍动的制作技巧。
3、教师针对制作的难点进行现场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构思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
5、巧妙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练习。活动三: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一是作品的外形美和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美,二是了解保护环境与爱护鸟类的重要性。(2)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共享娱乐活动的乐趣。
板书设计: 第8课 展翅的小鸟
色彩对比与色块、色点的搭配;
第9课 会打鼓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质朴装饰用色表现手法; ②懂得制作摇鼓的传动装置。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合作创作中.探索打鼓鸟的整体设计方案;
②在欣赏活动中,学习民间玩具质朴造型与装饰色彩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爱护鸟类.保持生态平衡; ②感受小组合作的愉快。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懂得运用能量互换原理,利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打鼓的小鸟。2.教学准点:
合作探究,学会看图制作,有效提高创作水平。3.兴趣点:
制作出会发出声音的小鸟。4.观察点:
关注发声玩具的鼓面与鼓架的组合成型特点。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会打鼓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又能打鼓的小鸟玩具: 3.个性探究:
能制作出鼓声清脆、转动顾畅、造型独特的小鸟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分享、讨沦:
(1)看一看:欣赏课本中提供的摇鼓图片。哪个摇鼓最有趣?为什么?哪个摇鼓最美?为什么?(2)说一说:你了解的民间玩具——摇鼓有汁么特点和历史? 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观看制作打鼓鸟的步骤,书上介绍的方法能看懂吗?不懂的地方与同学探讨一下。
(2)说一说:哪些部分比较难解决?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沦: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2)做一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打鼓鸟。围绕打鼓鸟的装饰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交流,比一比谁的打鼓鸟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清脆,谁的打鼓鸟 转动得最畅顺,谁的打鼓鸟造型最简练美观。板书设计: 第9课 会打鼓的鸟
装饰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10课会跳舞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小鸟的基本结构、外形与动态特征;(2)学习运用提线木偶的制作方法创作鸟形玩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的对比分学习抓住不同鸟类的特征;
(2)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的环节,学习提线小鸟的制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废弃物品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提线木偶的制作原理,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表现。2.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不同小鸟的外形与动态特征选择合适的表现材料。3.兴趣点:
制作出外形生动,活动自如的提线小鸟玩具,并组织作品展示与表演的交流活动。4.观察点: 感受提线小鸟的脖子与羽毛材质的造型效果及活动性能。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会跳舞的提线小鸟。2.较高要求:
能制作出——只形态生动,色彩搭配和谐、会跳舞的提线小鸟。3.个性探究:
①能选择合适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巧妙构思与创作; ②能与同学合作表演一出提线小鸟木偶。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活动一:分享、讨论、①看一看:欣赏提线木偶戏。
②说一说:你认为提线木偶戏有趣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2: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欣赏课本中两组图片(鸵鸟、白鹤、学生作品)。图片中的鸟,外形、颜色、动作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表现它的外形特征?(2)选一选:利用教师给出的废旧材料,根据它们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应如何利用在设计中?(3)看一看、说一说:仔细阅读制作步骤图,你认为提线小鸟应分为几个制作部分?(4)玩一玩:尝试摆弄一个示范作品。
(5)说一说:提线小鸟为什么会动?是怎样制作的?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论: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2)做一做:动手制作提线小鸟。围绕提线小鸟的外形、颜色、动作,教师提出作业要求。(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4.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组织一场提线小鸟的表演。板书设计: 第10课会跳舞的鸟
形态生动,色彩搭配和谐
第11课 神州大地之旅
情境:
我们的祖国不仅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更有星罗棋布、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它们象一颗颗明珠,将神州大地点缀得璀璨夺目。旅行是一件有趣而且能增长知识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在小博士的带领下做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任务:
学生通过活动,能为神州大地著名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感到自豪和骄傲。通过本次活动,学习者将完成下列任务:
(1)能用恰当的语言对神州大地著名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作出口头描述,说出起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2)对比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与自然实景,发现其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过程:
(一)课堂发展,欣赏感受
活动一:挑选旅行团(选择探究主题)。
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教师和小博士设计了两条旅行路线,分为“人文景观团”和“自然景观团”两个旅行团,学生通过分组自主选择团队参加旅行。
1. 简略介绍两团的区别,学生选团,并选出团长和小导游,2. 团长组织团员们利用课前预习交流相关资料信息,了解旅游路线,提出旅游中想了解的知识,做
好出发前的准备,完成学习评价表练习一:我想了解()。3. 向教师汇报。
(二)学习活动
活动二:沿路看风景(宏观的浏览)。
以两个视频同时播发的方式展现神州的美,将学生带入壮美的自然景观或古老辉煌的文化瑰宝,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观看。
1、播放反映壮美的自然景观或古老辉煌的文化瑰宝的视频。路线一:北京——西安——敦煌 路线二:黄山——漓江——九寨沟
2、作为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在欣赏的旅途中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以旅行团队的形式来讨论。
3、团长或小小旅行家向大家汇报旅行的见闻,如故宫、长城、兵马佣、敦煌壁画等等。
4、教师分要点归纳:
建筑:故宫、长城、天坛等 人文景观雕塑:秦始皇陵
绘画:敦煌莫高窟壁画
实景图片:安徽黄山——广西漓江——四川九寨沟 自然景观
图画表现:国画《黄山云》、《千峰竞秀》
活动三:欣赏和感受(微观探究)
小博士想从我们中间挑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带领我们走近神州文化。
1、学生分组完成练习二:我感兴趣的景观是()。因为(),给了我()的感受。人文景观——故宫、长城、天坛等;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壁画。自然景观——黄山、漓江、九寨沟
2、以自然景观和国画作品中的景观对比发现,完成练习三: 相同的地方有:
色彩:
不同的地方有 构图:
用笔用墨:
表现最好的学生授予“优秀小导游”的称号。
(三)体验“游记”艺术表现
1、边游边记:一路走来,神州大地的瑰丽风光和历史文化让身为神州子孙的我们倍感自豪以为,也让人不禁赞叹她的美!怎样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住呢?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做成游记,把祖国的美景记录下来。
2、完成练习四: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国画、摄影、蜡笔画、语言评价、文字等)
(四)课后延伸,互动练习拓展练习:
1、这两条旅游路线远远不能囊括神州的神奇壮美、辉煌灿烂,小旅行家闷也一定不满足与去这几个地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条更棒的旅游路线,下次带我们一块去!完成拓展练习:我来设计一条新路线()——()——()——()
2、提示下节课内容。
我们走出国门,开始我们的亚洲之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设计旅游路线。成果:
通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将通过回答的方式形成下列成果:(1)我最感兴趣的景点是什么?它给了什么样的感受?
(2)自然景观和中国画作品中的景观对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
评估:
评估是通过量规来实现的。量规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
板书设计: 第11课 神州大地之旅
神奇壮美、辉煌灿烂
第12课亚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对亚洲的几种建筑、雕塑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选择临摹形式手绘长卷。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亚洲有代表性的建筑或雕刻艺术品,从中领略东方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接受东方艺术,珍惜世界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亚洲建筑的艺术风格;
(2)了解亚洲雕刻作品的装饰风格。
2、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3、兴趣点:
以“旅行”的方式欣赏、探究亚洲各地的文化古迹。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对亚洲建筑与雕刻作出描述,指出其特点。
2、较高要求:
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然后连成长卷展示。
3、个性探究:
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个亚洲图片艺术小展览。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将上一届学生作品(亚洲文化遗产)长卷向学生展示。
2.请学生说—说最想去的地方,然后教师也说出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例如:印度 3.教师简单讲述印度的历史,然后眼引出泰姬陵。
二、课堂发展:深入学习:
1、提问学生泰姬陵的建造背景。
2、教师简单讲述其建筑背景,接着引导尝试分析其建筑特色。同时播放具有印度特色的音乐,营造气氛。
功能:陵墓
造型:穹隆顶、尖拱、有塔尖
材料:大理石
装饰:几何图案和阿拉伯文
3、安排小组利用四个要素(功能、造型、材料、装饰)来比较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
4、教师作出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的比较分析,并画出简单的建筑风格示意图。
5、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所在国家的位置(印度、伊朗、土耳其)。
6、教师分析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分组实践,欣赏评价:
1、创设情境,布置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然后模拟旅行社,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小组的文化景点,提示:注意旅游线路和作品的表达方式(剪贴、线描)
2、小组合作,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学生创作时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
3、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旅行社,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小组的文化景点。
第13课欧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对欧洲代表性建筑与壁画艺术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
欣赏欧洲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体会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和珍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欧洲建筑艺术在造型、功能、装饰、材质与风格等方面的特点,2、教学难点:
了解古希腊三种建筑风格多立安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与哥特式建筑的异同。
3、兴趣点:
(1)旅游观光式的学习形式;
(2)探究欧洲建筑的奇特造型与功能。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说出有代表性的欧洲建筑、壁画艺术名称。
2、较高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对某古建筑艺术作出描述,指出其特点。
3、个性探究:
用速写、临摹或想象画的方式,选择描绘欧洲文化遗产作为课后练习。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故事导入:
科林斯是一个希腊的小姑娘,九岁因病死去,被葬在一块墓地里。后来墓地的草和花儿长高了,由于墓碑座有突出的石块,花草都被压弯了腰。一位建筑师看到了这些被压弯的花草,突然产生了灵感,设计被压弯了的花草的柱式。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小姑娘,这个柱式后来就被命名为科林斯柱式。
2、欣赏古希腊科林斯式建筑柱式图片
3、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古希腊三种柱式样式:多立安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二、欣赏评述、探究学习:
1、学习教材中的古罗马建筑风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层到第二层的柱子装饰有何区别(分小组互功讨论): 第一层:多立安式
第二层:爱奥尼亚式 第三层:科林斯式
1、现代建筑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古罗马建筑样式对后世的影响。
2、对比欣赏巴黎圣母院和罗马建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者在券顶的运用上有何不同(分小组互动讨论):
古罗马建筑:园顶
巴黎圣母院:尖顶
3、出示巴黎圣母院内部场景图片,分析使用尖顶后建筑产生的效果。
4、简单讲述以巴黎圣母院为题材的文学和电影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
6、分小组学习埃菲尔铁塔、神圣家族教堂,请学生描述其建筑特点。
三、绘画实践,情感表达:
1、建筑绘画练习,布置活动要求。
2、引导学生用速写、临摹或想象画的方式画出喜欢的欧洲建筑古迹。
3、将完成的作品在适当的位置展示,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描绘的欧洲文化遗产。
四、课后延伸:
教师讲述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故事,说明欧洲文明有悠久的历史。
第14课非洲大地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对非洲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2)能创怍或临摹一幅表现非洲题材的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观察、分析、思考、表述的过程与方法,感受非洲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非洲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珍惜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古埃及的文明成果。
2、教学难点:
从文化遗迹到自然景观,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3、兴趣点: 探秘式的学习活动。
4、观察点:
(1)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的造型特征;(2)古埃及壁画的线条与色彩。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然环境、野生动物与人的关系。
2、较高要求:
了解壁画的表现特征,并能够加入自己的理解,临摹或创作一幅埃及形式的壁画。
3、个性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埃及风格的壁画。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外出旅游的经验呢?能和大家谈谈你的旅行见闻吗? 2.展示一些非洲的旅行照片(生态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请学生欣赏。
3.教师小结:旅行是一件有趣而且能增长知识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在小博士的带领下做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4.出示课题:非洲大陆之旅。
二、课堂发展、学习活动:
活动一:通过影像方式展示非洲风情,分小组讨论,汇报见闻。
1、播放反映非洲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景观的短片或图片(加入非洲鼓乐)。
2、作为—个小小的旅行家,在欣赏的旅途中你留意到哪些景观呢? 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旅行团队来讨论,然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旅行的见闻。(在汇报的时候注意区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联系前几节课的内容,简单说出这些艺术表现的区别。
活动二:利用“旅游字典”,向同学介绍。请小博士休息,自已扮演小导游。
1、翻开非洲“旅游宝典”找出最感兴趣的照片,仔细阅读背后的文字介绍,然后把它介绍给各小组的同学。
2、请小组评选出的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旅行见闻。“旅游宝典”须课前准备好,每组内容不同。
●金字塔 ●神庙 ●壁画 ●自然风光、生态环境 ●木雕
3、评选小导游。
比一比谁讲得最生动,适合做小导游。
活动三:具体学习非洲木雕和古埃及壁画。
在旅行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一晃而过,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坐下来细细观赏品味的,例如非洲木雕、古埃及壁画。现在开始欣赏这些有趣的艺术作品吧。
1、展示非洲木雕作品图片。创设问题:
● 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 ● 这个面具和你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同?
● 你喜欢这些艺术作品吗?如果你拥有这些作品,准备摆在哪里?
2、古埃及壁画的欣赏与临摹:
● 这是一个幅古埃及的壁画,从这幅壁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 请同学来模仿画中的人物的动作,能模仿出来吗? ● 说一说古埃及人是怎样描绘人物形象的? ● 你觉得壁画中颜色的使用有什么特点呢?
3、我们一起来描绘这些神奇的壁画吧!
三、动手实践:
鼓励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埃及壁画,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作为旅行纪念品礼物。
四、课后延伸:
1、告诉学生其实教师也没有去过非洲,但是知道这么多非洲的知识,就象真的到过非洲一样,猜猜老师是怎样做到的呢?答案有三个: ●网上查找资料
●到图书馆找资料,翻看旅游杂志 ●请教别人
2、提示下节课内容。
我们将开始美洲、大洋州之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设计旅游线路。
第15课美洲、大洋州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对教材中的作品(建筑、雕塑、壁画、自然景观)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了解教材中柱形雕刻作品的造型特点和装饰方法,能用这种程序制作一件简单的柱形装饰小品;(3)采用构思、收集材料、编辑、剪贴包括描绘等方法制作旅游小册子。
2、过程与方法:
欣赏美洲、大洋州有代表性的艺术品,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与表述,认识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美洲、大洋州文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不同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感受艺术的文化价值。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欣赏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著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2、教学难点:
从文化遗迹到自然景观,如何做到以点到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3、兴趣点:
模拟小小旅行社,做小导游。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分析教材中的作品。
2、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套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旅行小册子。
3、个性探究:
运用雕刻表现手法,创造一件柱形装饰小品。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分析教材中的作品。
2、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套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旅游小册子。
3、个性探究:
运用雕刻表现手法,创造一件柱形装饰小品。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堂导入:
1、故事导入:
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个神秘的部落,他们很早就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他们拥有精确的天文历法,发明的象形文字至今我们还不能破译,他们还建了数不清的金字塔,可是在大约几百年前,他们的文明却像迷一样消逝了。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2、影片或图片显示:墨西哥著名的古城建筑、雕塑、象形文字。
3、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看的感受。
4、提示学生翻开教材,今天小博士带领我们踏入美洲,首先要探访墨西哥的神秘古城。古城里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在等待我们去探险。
二、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指出玛雅文明发生在中美洲,不是非洲,而且玛雅文明还有很多与其他文明不—样的地方:在托大森林里居住,周围没有河流„„
2、出示埃及金字塔和墨西哥帕伦克古城的金字塔图片,分析、比较造型上的区别:
a.金字塔——侧面为三角形、尖顶,方锥体
b.帕伦克古城的金字塔——侧面为梯形、平顶,顶部还建有庙宇
3、出示我国出土于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面具图片,指出三星堆文化与玛雅文化一样,都具有其神秘性。
4、展示美洲、大洋洲的雕刻作品,学习其造型与装饰手法。
知识要点:柱形雕刻、四个面都有雕刻的内容、纹样丰富、装饰性强。
技能要点:具体分析教材中的《石柱雕刻》和《羽蛇神》的花纹图案。
相同点:具有浅浮雕性质,不镂空。
不同点:《石柱雕刻》采用“阳刻”手法,《羽蛇神》采用“阴刻”手法。
5、教师用石膏材料示范“阴刻”技法,6、继续进行“探秘之旅”。展示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和乌卢鲁国家公园图片或影片,引导学生欣赏,7、设置问题:如果你是旅行社负责人,需要制作一本小册子向观众介绍刚才看到的景色,应该怎么做?
8、学习设计制作旅游小册子的步骤:
● 构思、收集材料、编辑、剪贴、描绘、装订成册
9、展示往届学生制作的作品。
10、布置下一节课的课堂活动,提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来表现。● 用合适的材料雕刻一件柱形装饰小品。
●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套介绍美洲和大洋州的旅游小册子。
三、课后延伸:
教师把学生制作好的旅游小册字和雕刻好的柱形装饰小品在学校橱窗做一次展览交流。
第16课 难忘师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不同工具材料的特点,运用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把握教师的外貌特征;(2)在欣赏中了解表现的技能技巧:(3)在创作中感受情感表达的愉悦。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谢恩师。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2.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学生对教师的感情。3.兴趣点:
(1)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2)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印象。
4.教学观察点:
由教师的眼神、嘴巴、脸形、发型所体现的外貌特征。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用手绘图象的手法描绘一个自己喜爱的教师形象。2.较高要求:
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并画出衬托教师个性化及职业特征的背景。3.个性探究:
大胆地尝试运用不同的造型工具,画出我和老师的故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与发现。
(1)说一说:留给你印象中最深的一位教师的形象特征及你和教师之间难忘、感人的故事。(2)想一想:你想怎样描绘你最敬爱的老师?
2、欣赏与感受(画家作品)(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幅画中的女教师五官有什么特征?她在干什么?(2)形式描述与分析:画面的主要色彩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色彩的对比?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了这幅画中的女教师后有什么感受?画中的女教师和现实中的女教师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3、创作与评价。
(1)构思:你所画的教师是教什么的?他(她)的脸型、五官、性格是怎样的?
(2)构图:画面以头像画还是半身画为表现形式?主要人物与背景道具是怎样安排的?
(3)评价:自评或互评相结合,比一比谁画的教师形象外貌特征鲜明、画面构图生动、情感表达真切。
板书设计: 第16课 难忘师生情
眼神、嘴巴、脸形、发型
第17课 编本小书送母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画册装帧设计的意义、形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形象、色彩、构图和文字进行设计的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合作设计,了解并掌握小书的个性化设计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热爱学习,善于创造的良好品德与能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小画册设计的技巧与方法。2.教学难点:
画册外形及装订设计应怎体现本书的主题。3.兴趣点:
①观赏不同类型的画册、书籍装帧艺术; ②编写能表现自己个性和喜好的小书
③把形态美的小书,作为点缀室内环境的摆设品。4.观察点:
①作业画册的外形与封面。
②连环画的主人公,情节与装订形式。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小组合作编绘出一本小书。2.较高要求:
既突出故事主人公造型的特点和主要情节,又注意了小书的装订形式美。3.个性探究:
书的外形独特,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主题突出。
教学活动设计
1.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方式,实施“四会”,即会写、会画、会讲、会编。2.教学方法:欣赏比较研究法,情境创设游戏法,创作交流评价法。3.教学模式;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书店情境,导入本课课题: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趣味小书实物,布置成新书超市场景(也可提前录像,做成课件,提高观赏容量)。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参观“书店超市”,请学生欣赏比较:你能观察与发现这批书或画册的形态和艺术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吗?各组可推选一个代表选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向大家做简单介绍。②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以自己编制的“小著作”作为毕业纪念献给母校。2.分小组探究“备课”,推荐小教师“讲课”:
(1)教师引导教材范例的观赏,提示介绍书的结构常识与设计要素。
(2)提出问题:趣味小书外形、封面设计、装订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设计制作自己的美术作业集锦和自编的小故事画册,可以有哪些表现手法?
(3)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当小教师,分别讲授上述两个问题的内容。
(4)教师归纳点评,补充两位小教师的讲课内容,明确趣味小书的设计要求与制作方法要点。3.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引导两类作业形式的选择(美术作业集锦与自编故事画册),个人创作或两人合作。
4.作业展示交流,师生评价总结:(1)创设新书超市场景,教师提出购好书的评价细则,以学生模拟顾客购书的角色活动作为评价方式。(2)通过小组互评,以“赠书”形式送给执教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第17课 编本小书送母校
形象、色彩、构图、文字
第18课 再见了,母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基本了解展示设计的要素和形式分类;
(2)综合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掌握多形式展示的表现方法。2.过程与方法:
(1)在展示设计的欣赏中,复习设计纸立体构成和墙报设计的知识;
(2)在展示设计的创作中,学会彼此协助、互相支持,深入理解设计要素;
(3)在展示评价中,感悟策划意思和创新意思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表达对母校、对师长、对同学的热爱之情。
(2)体现合作创作实践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分享成功感。教学要点
l.教学重点:
学习展示设计内容、形式与方法。2.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进行创新表现。3.兴趣点:
(1)欣赏展示设计的分类作品;
(2)以“我的成长足迹”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绩,抒发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成就感。4.观察点:
(1)平面展示与立体展示的多种形式;(2)组合式插接和展示设计图。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把能代表自己成长足迹的文章和美术作品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展示设计。2.较高要求:
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一组展示作品,做到主题意念突出,色彩搭配协调。
3.个性探究:
展示设计形式独特美观,与众不同;主题突出,色调协调,富有情感表达的感染力。
教学活动设计:
1.探究活动一:创设情境,回忆感受童年校园的美好生活,感受父母、师长的关爱和同学的友谊。说一说:
(1)播放校园音乐《金色童年》。请一两学生表演诗歌朗诵,叙述祖国、学校、师长对同学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表达热爱母校的感情。
(2)你准备了什么礼物献给母校?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把这些礼品(作品)进行展示范呢? 教师组织学生把作品集中摆放到一起,交流、冠冕,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数量、种类、形式有所了解,心中有数,以便展开下列的设计活动。2.探究活动二:寻找合作伙伴。
方案一:接近型。寻找作品类型与自己相同的人作为合作伙伴。意图:能使展示设计更容易条理清晰。
方案二:互补型。寻找能与自己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意图: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更容易在合作中产生优秀作品。
如:平面作品可粘贴展示在一个立体构成的作品中,立体作品可以摆放在一个有质感、有机理变化的平面设计作品前。
3.探究活动三:探究“形式独特、意念新颖、色彩美观”的设计方案。想一想:课本图片上的展示设计好在哪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说一说:
(1)在课本“扬帆”这一展示设计场景的图片中,隐藏了展示设计的关键原来,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吗?(2)“成长的足迹”所展示的内容是很多的,课本图片是怎样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使观赏者感到条理清晰、整体感强、形式生动的呢?
试一试:运用什么形式展示我们的作品?
4.探究活动四:创作形式独特、意念新颖、色彩动人的展示设计。想一想:
(l)我将以什么“意念”,什么样的“形式感”什么“色调设计”贯穿整体展览?(2)我将寻找什么的材料配合制作我们的展示设计? 做一做:运用形式美感进行创作。5.探究活动五:欣赏与评价。
主题突出,富有创意,色调协调,制作精美。6.课后延伸:
(1)书中所展示的内容基本是平面作品,你的立体美术作品又该用什么方式进行展示呢?
(2)怎样策划组织班级间的展示设计交流活动,分享“美术学习成长足迹”的交流与综合运用美术知识的总结交流?
板书设计:
第18课 再见了,母校
主题突出,富有创意,色调协调,制作精美。
第五篇:美术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教案(精选)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二、学生基本情况
1、六年级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2、六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成熟,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必须采取必要措施。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4课时,内容涵盖造型、设计、应用、欣赏、综合、探索6个学习领域。
重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难点:
1、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2、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3、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和“讲”与“练”的关系,精讲多练,坚持兴趣引导、自主探究、教师释疑、练习提高的教学主线。
2、关注“两极”、注意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注重课堂的延伸,提高教学效果。
4、严格要求,耐心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积极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流动的风景线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画笔。(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揭题。出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2)出示一组图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3)教师问: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学生答:(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4)教师小结: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为什么?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2)教师提问: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3)教师提问: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6.作业评价。(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2、公共汽车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站的性质、功能和特点。2.结合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尝试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一座有特点的公共汽车站模型,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共汽车站的基本方法,并制作富有创意、美感和城市文化的公共汽车站。难点:学习从平面到立体转化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卡纸、其他废旧材料、彩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1)导入: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我们要经过三个公共汽车站才能到达目的地。(2)教师播放课件出示图
1、图
2、图3,提问:这三个公共汽车站各有特点,你觉得这三个车站中,哪一个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哪一个的设计是最好的?说说理由。(3)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共汽车站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功能多样,设施齐全,体现人性化设计。②造型美观,色彩醒目。③风格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1)观察书中图片,说一说公共汽车站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公共汽车站包括站牌、蓬顶、座椅、广告位。(3)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用手绘线条的方法来设计一座公共汽车站。(4)展示并讲解小组作品的设计意图。
3.按图选材,激发创意。(1)教师提问:请大家研究一下带来的材料,你打算怎样巧妙地利用它们,把小组的平面设计变为立体作品。(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示范卷、折、剪、镂空等制作方法。
4.学生作业,展示作品。(1)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指导。(2)展示小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设计有什么闪光之处?我们设计的公共汽车站适合放在什么地方?(风景区、商业区、生活区等。)5.课后延伸。欣赏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图
4、图
5、图6),发表评论。
3、手绘校园招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2)难点:招贴画编排的创意。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麦克笔、软笔、彩色铅笔等)。(教师)收集、制作三张校园手绘招贴、课件。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提问:这学期学校要举行游戏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招贴画来宣传,谁设计过招贴画? 学生回答,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手绘校园招贴》。
2.欣赏、探究。(1)教师:出示三张手绘招贴,问:“你能发现组成招贴画的主要元素吗?”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标题、内容、花边、插图、主办单位。(2)欣赏手绘招贴(若干组),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手绘校园招贴的编排、文字和插图的装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优秀手绘招贴的特点。3.教师示范手绘招贴的创作步骤。
4.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插图、主题文字的字体、编排等多样性,拓展学生思维。5.学生作业。为校园活动手绘一张招贴。
要求:(1)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油画棒、水彩笔、麦克笔等)完成。(2)编排要有创意。(3)时间2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在学生打草稿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设计习惯。6.评价。标准:(1)画面统一和谐(色、图、文)。(2)编排有创意。(3)信息一目了然。
方法:(1)小组按标准自评,并互评一张优秀作品选送展示。(2)大家评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由设计者说说创意,大家再提出优点和修改建议。
4、请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请柬文化,认识请柬的作用和特点。2.掌握请柬的基本设计方法,结合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张完整而又别致的请柬。3.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请柬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难点:能制作功能明确、富有创意的请柬。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或胶水。(教师)请柬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或不同请柬的实物。教学过程
1.认识请柬。(1)导入:老师要邀请几位同学参加一个家庭聚会,想用一个礼貌周到的方法来通知他们,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用送请柬的方法显得礼貌而又郑重,能让你的朋友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3)教师出示几张不同的请柬,提问:生活中在什么场合我们会用到请柬?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是什么?(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请柬设计》。(5)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请柬进行分析,谈谈请柬上应该具备哪些要素。(6)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时间、地点、邀请方等信息准确完整。
2.欣赏作品。(1)欣赏范作:①国务院请柬;②音乐会请柬;③儿童游乐园开幕请柬。
提问:这三张请柬在设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国务院的请柬简洁明了,体现大国风范;音乐会的请柬内容突出;儿童乐园的请柬设计活泼有趣,体现出了童趣。)(2)提问:它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学生分析,教师小结:请柬的形式与内容、装饰和风格都要和谐统一。3.设计制作。(1)学生分析讨论请柬的制作方法。(2)教师示范几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折、剪、刻、画(见下图)等。(3)教师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4.学生设计制作。(1)教师提出要求:为本班的班队会或自己的生日聚会、个人画展等活动设计一张请柬。(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
5.作业展示。(1)请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略作评价。(2)把请柬送到想邀请的同学手中。
5、我的 小学 生活
一、重点、难点。
重点:描绘小学生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难点:了解绘本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用这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活。课前准备
(学生)小学生活的照片、画笔。(教师)图片、范画。教学过程
1.导入。美好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崭新的中学时代就要来临。在你的小学生活里,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讨论。(1)四人小组交流,拿出自己带的照片,照片记录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照片中的人什么表情?什么动作?(2)闭上眼睛回想,在你的记忆中哪一刻是最动人的?请你也把它“拍”下来。说一说或演一演当时人物的动态。3.欣赏。徐启雄的《雨后雨花开》和冯远的《大业》。4.说说你最喜欢的描写小学生活的图书或者杂志。
5.欣赏学生绘本。(1)如何设计封面?(2)里面画了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画的(线描或色彩)?是怎么装订成册的?(3)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装订绘本?用胶水粘、用线缝、折页、用钉或螺丝穿孔后用线系、用订书机订„„ 6.作业。(1)画出你印象最深的学校生活场景。(2)合作制作一本绘本,画上小学生活中的各种场景。7.展示讲评。
6、画展设计
重点、难点
小组合理分工、合作,有系统、有条理地策划并布置画展。课前准备
(学生)一学期的作品,水彩笔、双面胶、彩纸或水粉颜料。(教师)照片、展板、学生作品。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1)提问:你看过展览吗?它给你什么印象?(2)多媒体展示:上海美术馆的展览招贴、上海博物馆门口的展览招贴、杭州举办的毕加索画展、西湖美术馆举办的“蔚蓝海岸”中法艺术交流展览(3)小结: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一个成功的画展应该注意些什么?展览的海报、陈列方式、主题„„
2.讨论思考。画展要吸引观众,就要讲究展示的艺术。小组讨论,你认为我们的展览怎样才能吸引观众?①主题海报:主题鲜明,用生动活泼的美术字亮出自己组的展示主题。②陈列的场地:在教室内外选择场地,并确定相应的陈列方式。③陈列的方式:在墙面粘贴、桌面平面陈列(但需装裱和粘贴标签)。④标签设计:小巧可爱,上面要有作者、作品题目、材料和展示团体的名称。
3.分工合作。(1)以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2)策划并布置一个主题画展,看哪一组的展览最吸引人。4.参观评选。评选优秀展示组,并请优秀组介绍自己的创意和经验。
7、画家故居
一、教材分析:
重点:在参观画家故居的基础上,通过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欣赏画家及作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3.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4.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教师小结: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5.拓展延伸。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8、墙
一、教材分析
重点:初步了解墙文化,能用不同材料创作一堵“墙”。
难点:感受墙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墙”。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各种材料和学过的造型方法创作出一堵“墙”。
3.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在了解探索墙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厚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作品实物。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1)教师板书篆体“墙”字,让学生们猜是什么字?(我们祖先创造出的“墙”字是象形字,它蕴涵了墙最初的功能和用途。)(2)知识抢答:①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在哪儿?②你还知道哪些世界闻名的墙?③你知道墙还有哪些功能和用途?④说一说你所见过的有特色的墙。(开展小组抢答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欣赏各种艺术风格的墙。(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2.小组讨论,探究学习。(1)第一小组研究:画家们是如何表现美术作品中的墙的?(2)第二小组研究:中国古建筑中的墙(故宫墙、园林墙、影背墙)有哪些特色?(3)第三小组研究:现代文化墙运用了哪些美术表现方法?(4)第四小组研究:如何把墙的设计元素引入现代室内设计中?(材料和点、线、面等构成元素。)(5)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总结。3.艺术实践。(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墙(例如文化墙、背景墙等)进行设计创作,在厚纸上画出设计稿。(2)将画好的墙剪下,动脑筋用各种方法使墙立起来。(纸是平时美术课上常用且可塑性非常强的材料,而学画设计稿和制作立体手工作业是新课标对小学美术第三学段的基本要求。)
4.展示作品,互相评价。(1)举行“墙”的展示会。(2)评价标准:①造型是否有特色?②制作方法是否有创意?③色彩搭配是否恰到好处?④设计是否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学生作业中某一点有新意,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5.课外拓展。课外去寻找学校、公园或小区周围有特色的墙,尝试去收集它的相关信息并写生。(教师适时进行保护文物、不在墙上乱图乱画的思想教育。)
9、祖国美景知多少
一、教材分析
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习用风景写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难点:风景写生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画面的主次关系并进行一定的概括表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学习风景写生的构图知识,懂得如何区别画面主次,初步了解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2.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能抓住重点,分清层次,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3.欣赏和描绘祖国的美景,从中体会祖国山河的美,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前准备
(学生)写生画夹、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祖国风景名胜图片、风景画。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1)揭示课题:《祖国美景知多少》。(2)播放课件,展示祖国风景名胜图片,学生抢答。(3)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4)用一句话来夸夸祖国的美丽河山。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欣赏书中的人民币图案,提问:你留意过我国人民币上印有的祖国美景吗?你知道在人民币上还印有哪些风景?(2)欣赏画家的风景画。
3.写生指导。根据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风景点进行实地写生。
(1)选景。在风景写生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选景,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要选择最理想的能够打动自己的景物作为写生对象。初学写生,选景要简单些,选景范围不宜太大,如几棵树、一幢房屋、一座桥、一座亭子、一座山、一条小河等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物。如图(1)范围太大,不宜表现;图(2)主体突出,比较适合。可用自制的取景器或用手指搭成框状的取景方法来选取景物。
(2)构图。当我们选取了描绘对象后,就要考虑画面的具体安排。重点是对景物进行取舍,主次分明、突出主体,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安排,表现画面丰富的层次感。
出示一些风景图片或风景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构图知识。如下图:图(3)画面主体不突出,画面比较零乱,构图比较松散;图(4)构图比较完整,主体突出,层次丰富。(3)描绘。整体布局——局部描绘——整体调整。4.学生作业。(1)画一幅风景写生画。(2)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铅笔画或铅笔淡彩、彩笔画、水粉画等。5.展示评价。
10、美无处不在
一、教材分析
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习用风景写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难点:风景写生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画面的主次关系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摄影作品、图片或亲临大自然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2.通过欣赏、品评,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领悟发现美、感受美的前提是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件事物,能更加关注生活细节。3.观察蔬果、昆虫的切面、局部在微距之下的美,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熟知的事物。4.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对生活充满热情,在生活中时时能感受美的存在。向上的心理,对生活充满热情,在生活中时时能感受美的存在 课前准备
(学生)一张自认为美的照片或图片、一种自己喜爱吃的蔬果、彩色画笔。(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棵卷心菜或一个甜橙。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自己带来的照片或图片,说说美在哪里。
2.摄影作品欣赏,深入感受。(1)课件展示,学生欣赏。第1组:箭扣长城。第2组:动植物。第3组:水乡。第4组:白桦林。(2)分组欣赏、讨论。①从摄影作品中感受到什么?②同一题材的几张摄影作品看起来有什么不同?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角度进行拍摄?④欣赏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疑问?(3)小组派代表谈谈体会和感受。
3.欣赏齐白石的《蜻蜓、莲蓬》。(1)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2)教师介绍齐白石和他的《蜻蜓、莲蓬》。(3)再来看看这幅画,有没有新的感受?
4.齐白石先生把对生活的感受都表现在自己的画上,让我们学习一下,用画来表现平时非常熟悉的一件东西。(出示实物:卷心菜或甜橙。)(1)请你说说眼中的它。(学生各抒己见。)(2)看三幅图片。(整个轮廓、侧面的切面、横向的剖面。)(3)看过图片有何感受?(4)小结:对于熟悉的事物,如果从一些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5.学生练习,表现感受。(1)用画笔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带来的蔬果。(在切开蔬果时注意用刀安全。)(2)作品展示,互评。
11、竹
一、教材分析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
难点: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用竹子制作工艺品,掌握构图方法。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或实景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学习水墨竹子的画法并尝试制作有关竹子的手工作品。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3.让学生感受竹秀丽、挺拔的自然美,培养其赏竹及热爱自然的情趣,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初步领会传统文化中植物人格化的内涵。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墨汁。
(教师)表现竹的有关美术作品或图片、视频资料、音乐。教学过程
1.认识竹子。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欣赏竹子。(1)展示、欣赏课本中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讨论介绍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表示作者希望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3.竹子画法。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竿、竹叶)的过程。4.尝试画竹。鼓励学生运用水墨形式表现竹子。5.展示评价。学生互评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竹材料、胶水、剪刀等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教师)竹制品的图片。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说说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2.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作品,欣赏竹材料的巧妙应用及丰富的造型。3.学生讨论竹材料的加工方法。
4.展示竹制品,欣赏范例并同时分析其构思和制作的技巧。(提示:学生分析与教师讲解相结合。)5.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意图并相互交流。
6.学生实践,分组合作。要求以竹材料制作一件手工作品。
7.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制作进行讨论并鼓励。8.学生交流作品并自由表达制作感想,可自评、互评。
12、奇思妙想
一、教材分析
重点:展开联想,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案,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意。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奇思妙想是创意的基础。2.通过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学会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课前准备
(学生)纸、颜料或其他的材料。(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提出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汽车广告。教师提问:这则广告表达了什么含义?广告中有什么样的创意?(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3)教师总结:一则优秀的广告需要有一个好的创意,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而“奇思妙想”是创意的基础。(4)揭示今天的课题:《奇思妙想》。
2.图形体验,加深理解。(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欣赏并讨论教材中所例举的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教材中这些作品都具有很好的创意,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给作品以深厚的意蕴,同时也给读者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体验。
3.联想练习,激发创意。(1)课件展示图片,请学生思考:除了单形和组合联想,你还有什么与之不同的联想吗?用简单的绘画形式表达出来。(2)学生练习,教师挑选出优秀的练习并让学生自我评述。(3)教师总结,并引出下个问题。4.总结练习,方法拓展。(1)教师提问:“奇思妙想”图像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如果用电脑设计会有什么优势?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
5.构思作业,强化创意。(1)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鼓励大家大胆创意。(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示,知识拓展。(1)学生展示并表述自己作品的创意,教师对优秀的作业予以表扬和肯定。(2)小结本节课内容,并拓展说明“奇思妙想”在其他艺术创作领域中的运用。
13、纸雕塑
教材分析
重点:学生感受纸的质感,理解纸塑的方法,学会用纸作为基本材料塑造物体。难点:如何利用纸材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使作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课前准备
(学生)报纸、其他纸材、胶水、剪刀等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教师)优秀纸雕塑。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1)让学生拿出纸张折一个物体。(如飞机、轮船、千纸鹤等。)(2)完成后对比教材上的作品看一看、想一想。(3)教师提问:折纸与书本上的纸雕塑在表现上有何不同?你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塑造出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深入理解。(1)请同学们欣赏教科书第32页,说一说教材中的人物作品,作者是用什么样的体块和色彩来表现的?(2)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
3.体验方法。(1)讲解方法并作示范。讲解纸雕塑的艺术特点是如何体现的,在制作中重点强调要把纸团紧,要强调物体的团块结构。(2)教师提问: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塑造物体?(3)学生分组讨论,说说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形体。(4)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要予以肯定,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4.布置练习。(1)练习:用报纸作为基本材料塑造一个动物。(2)教师提出比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创作。(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欣赏。(1)学生展示作业。(2)学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效果奖。(3)课堂小结。
14、包装盒设计 教材分析
重点: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难点: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包装盒。(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包装作品。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商场、超市整齐美观的货架和具体产品美观的包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包装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提示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
2.深入教学。(1)教师演示教科书中形式多样的包装盒,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商品的包装有什么作用?(2)教师再展示一组中外优秀包装盒设计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包装盒的形式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演示边讲解包装盒的形式与特点。(3)重点演示包装盒的设计制作过程。教师出示已制作好的包装盒,并把包装盒展开,使学生了解包装盒的设计结构,并进一步讲解包装盒的制作过程。(4)教师演示色彩鲜艳、装饰美观的包装盒设计作品。请学生讨论:包装盒装饰有哪些特点?(包括装饰的文字、图形、色彩、商标等。)
3.布置作业。请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纸盒,要求体现作品形式的创新,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4.课堂延伸。请学生到超市做一个调查报告,介绍某一类专题包装,如绿色食品、陶瓷产品等。
15、中国世界遗产
教材分析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提示:这里欣赏比较的世界遗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3)学生汇报。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自然遗产?哪些是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活动中,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欣赏体会,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1)教师出示课件《神州风采》,学生欣赏。(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提示: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小组同伴的意见,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1)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2)全班评选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1)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简单地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并且写了自己的欣赏感受。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也许更多更美的世界遗产就在你的身边。(2)学生课外的活动拓展:寻找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资料以及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人满为患的图片。谈话:这两幅图片看了有什么感受?(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①你最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它取个什么保护口号?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得特别好?为什么?(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和方法。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来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3)将申报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上、内容上等方面进行评价。(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1)总结本课内容。(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