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

时间:2019-05-15 02:1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

第一篇: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

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

作者:刘辽军

对话之中,生成精彩

最近有幸聆听向爱平老师执教的《西风胡杨》,受益颇多。静下心来,回顾整个教学环节,无不让人回味。关于课堂教学,有一位教育专家曾作如下阐述: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课堂实施中的不可预知性,课堂的动态生成。而所谓生成,即指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成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其主要特点是偶然性和差异性。生成的契机也因师生、文本及师生互动程度而异,因而,它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智慧碰撞过程。

一、看似“闲话”却精彩

艺术没有主题就成不了艺术,而“闲话”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就真是闲话了。而这里的“闲话”之所以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闲话,是因为教师心中有着明确的指向性,能针对教学环境、教育对象及教学环节想好“闲话”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在《西风胡杨》教学伊始,向老师给孩子们说了一段话,让孩子们谈自己听出了什么?看似“闲”聊,实则在培养孩子们认真倾听的习惯,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调:让孩子们会听,会欣赏,会解读。这一带有明确方向性的对话与文本内容无关,却与大语文的学习观有关。接下来的谈话以阅读为主题展开,让孩子们围绕自己读书的体会来读,孩子们在教师这一亲切的交谈氛围中放飞思维,谈到了诸多好处,如可以丰富知识、丰富生活,可以懂得人生哲理,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生命„„可此时,向老师每一句都不是随口而出的“废话”,而是在与学生思维碰撞之后形成深思熟虑的“会话”,这无不在激励和唤醒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触文本,让孩子们走近文本内容时,向老师没有直入文本,却是把以往的学习经验加以罗列、归纳,让孩子们明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1、先浏览;

2、整体联系;

3、带问题读;

4、作批注。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知识链,为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基。

如此案例在《西风胡杨》课上屡见不鲜。“闲话”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比一般艺术更复杂,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它好比音乐中的“变奏曲”或“回旋曲”,初听好似很平常,也很简单。可细听,却会让人引发深思,有所嚼头,而这样的“闲话”需要老师去设计,有意去讲。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可以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而老师的课上以自己的行为为“讲”正名,给了“闲话”精彩与活力。

二、“傻”字激起千层浪

在品读《西风胡杨》一文时,向老师让学生谈对胡杨的感受,孩子们读到了胡杨的坚强不屈、高温耐寒„„等特点。课堂上突然传来了与此不协调的声音:“胡杨很傻”。向老师顺势引导:“胡杨傻吗?”孩子再次潜心读文,据理力争,进行现场争论。一个“傻”字引发了学生思维深层次的思考,既联系了文本,又谈了道理。透视这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的讨论,源于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他们的联系理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的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自主读书,自由思考,语文能力和个性得到提升,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形成,可谓是一个“傻”字激起了千层浪。

回观这个教学细节,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果我们教师唯书唯上,压抑学生个性,推崇统一,就会僵化学生思维,怎么会有“傻”的出现。有了问题,给孩子们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才意味着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角,可如果向老师没能注意到这点,他没有抓住辨析“傻”字的瞬间,学生那一个个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就不会迸发,那流淌着的音符就会被休止,那充满生机的场面就不会生成。“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给孩子们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个个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便尤为重要。是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抓住契机,就会让孩子们在争论中明是非,悟道理,求发展,求创新。

三、让写焕发光彩

向老师在教学《西风胡杨》伊始,就给孩子们传输了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在整堂课中,“写”焕发出了不同的光彩:写好汉字,让孩子们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文章的批注,在文本空白处留下自己接触文本;感悟文本时的想象和创造,深度思索谈体会,碰撞思维练写话;对胡杨说些什么,进行写诗训练„„是啊,写让这节课增色不少。古人读书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既是阅读的方法,又是阅读的习惯,体现着完整的阅读历程:用眼睛去接触文本,用诵读去转换、表现文本,用大脑去思考体验文本,用文字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由此获得的启迪、乐趣。

阅读教学“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阅读教学不应排斥书写,没有书写的阅读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也更有利于我们深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正因此,在《西风胡杨》课上生交流读书体会时能侃侃而谈,是因为孩子们“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回归整体,“读文章仅仅是在写胡杨吗?”这一问题促发了孩子们深思,引导他们走进去,跳出来,让孩子们明了“精神与生命”的内涵,“情动而辞发”,此时的孩子们提笔去写话,去写诗,无疑是恰到好处,而此时教师的下水习文则又给课堂锦上添花。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下水诗文,既给孩子们一个范例,又给了孩子们一定创造的灵感,具有一定的指导与示范作用。

这样的“写”让孩子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品味向老师的“写”这一细节,无不给我们以后的教学带来启迪,给孩子们时间去亲近文本,给孩子们空间去展示内涵,感受他们思想与灵感的火花,触摸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困惑、认识和偏差,根据他们共同的问题倾向和思考文本的方向走,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和信息。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且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流出来了。生成促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使课堂出现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出现了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

第二篇:听向爱平老师报告有感

——听向爱平老师报告有感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对于学生来说,识字量较大,内容也较为枯燥。那么,应该如何才能使孩子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在这次暑期培训中,听了刘洁老师的报告之后,我深受启发,这让我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解。

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心得体会。

总的来说,在识字教学当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学生会马上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在识字过程当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的乐趣。

1、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都喜欢游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以下一些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猜字谜,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猜,学生看到同学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谜都会开心地大笑,因为他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另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做动作等游戏。

2、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识字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识字的能力。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另外,还有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等,结合课文,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生识字的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越来越浓,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孩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多的到200左右,有的孩子却是一张白纸,而且孩子先天智力发育也有不同。因此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孩子学前有基础,表现欲强,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小学生都兴趣盎然;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的喜欢读儿歌、讲故事就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字词;有的喜欢抄写;有的善于联想……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觉得厌倦,而是一种乐趣,一种心里需求的满足。

4、在语境中识字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强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生所学字词容易忘记。教材中的儿歌、韵文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背下来,但是那些方块字并不见得都认得了。因此,我结合课文选择了一些课外读物,并且摘录了一些儿歌、韵文引导学生阅读,使学过的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此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和这些字打照面,久而久之,在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所学的字也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并且从小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同时学生也会在无意中识更多的字。

5、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应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识字途径。在社会上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结合课文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识字的比赛,如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电视、等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识字也就变得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了。

以上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很多方法许多教师也一直在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进行努力研究,掌握识字教学的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第三篇:听李玉平老师报告有感

《第一届教育创新讲坛》学习体会

【转载】书法精品作___启功先生

《第一届教育创新讲坛》即班主任工作学习体会

2013-04-19 11:19:12|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3年4月14日,我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在实验中学举行的《第一届教育创新讲坛》,如沐春风,一些教育理念非常新颖,班主任工作方法独到,实用。现与同仁分享。

上海师范大学的李玉平老师深知微笑的力量的巨大的,所以讲座伊始就出示“奥式微笑”,自信优雅的奥巴马真诚的微笑使大家精神放松,然后出示照相的过程,结果照片出来却出人意料——是抿嘴挤眼的猴子的脸!哈哈哈哈,我们忍俊不禁都哄堂大笑。气氛活跃极了。我对李老师心生佩服。接着,李老师要做3个游戏,教给我们做记录的方法——把记录本中间对折,左边是记录(学习栏),右边是反思(思考栏),这个方法非常好,希望同仁以后借鉴。随后李老师请几位自愿者到台上观察记录并描述自己的体会。自愿者观察团发言:每堂课从快乐开始。

第一个游戏是30秒钟能拍多少下手?老师们看着大屏幕上计时器使劲拍着数着,有拍100下的,有拍110下的,不一而足。同事们有的很兴奋,有的大呼上当:“这个李老师是想要30秒钟的掌声吧?”呵呵,其实这也不失为我们上课前的小把戏是不是?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拍手益于健康长寿啊。(嘻嘻嘻)自愿者观察团发言:这个游戏可以挖掘人更大的潜力。课堂上与班级管理中都可以用计时器,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提醒老师构建高效课堂。

第二个游戏是把两只手按不舒服的方式翻转指鼻,分开。这个游戏我没有学会,不好意思,呵呵。争取和白红梅学会。自愿者观察团发言:改变从习惯开始。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方式的改变,更是思想的改变。注重过程和细节。

第三个游戏是高塔手。双手十指对支,中指对屈,第一关节紧贴,先分开拇指(表示

自己的父母,长大了要分开)。接着食指分开(表示自己的兄弟姐妹,长大后也要分开)。最后小指分开(表示自己的儿女,他们长大后要和自己分开)。只有无名指无法分开(表示自己的爱人一生都无法分开)。呵呵,多么有爱的小游戏啊,蕴含人生哲理。自愿者观察团发言:无名指是支撑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准支撑点。其实爱人就是我们生活与事业的支撑点。

李老师列举一些案例,详细介绍班主任工作。

案例

一、两个班举行篮球比赛,一班失败了,队员互相抱怨,班主任应该怎样应对?失败——挫折教育,成功——成功教育。李老师说:“班主任要告诉学生胜利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不好的?失败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不好的?”

案例二、一个叫小芹的同学演讲失败,但屡败屡战,因为老师教育她付出就会有回报。她找到老师问:“不是说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吗?”老师应该怎么办?李老师说:“付出了并不是就一定得到奖杯,重要的是过程,回报的是未来,和学生讨论比赛对成长的价值。”自愿者观察团发言:处处有机会,事事是舞台。

案例

三、同学吵架,老师怎么办?其实同学之间有小摩擦很正常,但是怎样正确的引导处理?李老师出示了一个“十字图”,用“十字图”从四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为——同学怎样看?自己怎样看?老师怎样看?家长怎样看?比如老师提问后,学生就是不举手,原因何在?先从学生角度分析,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没有(缺乏)学习主动性。从老师角度分析,老师讲得太快,没听明白题目意思......案例

四、班级公约。“我们的约定”,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班级制定,动手绘画。第一条,眼睛看着老师。后面画一个明亮的眼睛。第二条,用耳朵听。后面画一只耳朵。第三条,闭紧嘴巴。后面画一张紧紧抿着的小嘴。呵呵,多么可爱的班级公约啊。我相信学生们都会认真遵守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约定。比我们从网上下载的条条框框式的公约来的有用。有许多制度说到做不到,就是操作不具体。我们要把话说具体,一切细化,可操作。

案例

五、“y图。也是分开角度思考和计划。

总之,我学到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我一定会活学活用,应用到我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和我的学生们教学相长。

昨天在实验中学听取了李玉平老师的专家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他作报告的方式非常的新颖。我们首次接触了“微电影”。在一天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边玩边学、边乐边学。

其次,他的许许多多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创新运用的。比如两栏笔记,比如“十字分析法”,比如“y型分析法”等等。

最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说的:少说正确的废话,多做平凡找准一口井,深挖下去!

2013-04-21 12:26:28| 分类: 教学反思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通过对李玉平老师专家讲座的再三观看,我发现李老师抓取的都是我们身边的小现象、小问题·····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

为什么我们就能视而不见呢?为什么我们就没发现小问题里的大道理呢?这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么小的问题根本就不用我们出手,我们都是干大事的人,这样反而使小问题累积成了大问题。我们都存在着视觉的盲点。

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从很细微的一件小事开始的。李玉

平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pt我们都多多少少的用过,但从来没有往更深层次去考虑,更不用说利用ppt制作微电影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试着弄弄“微电影”寓教于乐。

在对待孩子上课不举手这一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可能李老师讲到的我们也都想到过,但是我们却很少去思考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问题进而拿出解决的办法来。李老师先用“十字分析法”分析孩子不举手的原因,然后层层深入的去寻找表面现象背后的问题。经过层层剖析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这一小问题但却是相当麻烦的小问题迎刃而解。

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会慢慢的注意这些小问题、小现象并且利用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深挖下去,直到问题得到彻底的、圆满的解决。打开教师思维 拓宽班级管理思路

——聆听李玉平老师讲座有感

侯营联校马屯小学 赵凤春

在聆听李玉平老师的讲座之前,我就经常这样,每天忙忙碌碌,疲于应付班级中的日常小事,常常是按起葫芦起了瓢,没有让人安生的时候。心中非常苦恼,不知该从何入手。李玉平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打开了教师的思维,为我们提供了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比如,学生打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把打架事件平息掉。而李玉平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步,用十字图从自己、同伴、老师和家长四个维度分析出学生打架的原因,第二步,根据分析出的原因找出相关策略。最后,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渗透这些策略。这样,班级中基本不会出现打架事件,即使会有,学生自己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其他的同学也知道自己面对同学打架时该做什么。

确实,我们在解决班级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办,而不去思考原因,结果导致解决的只是现场的问题,学生和老师都没有从中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智慧和素质。我们过于关注事件本身,抓不住事件的本质。李老师指导我们先找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找出相关策略,最后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关策略。

的小事。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接地气。篇二:暑期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短短三天的青年教师培训即将结束,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每一次讲座都有新的收获,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在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老师也曾讲授过如何当好一个老师?如何教好一堂课?但那个时候,作为学生的“我”与今天一个双重身份的“我”听课感受有着太多的不同,今天我是带着问题来听专家及优秀教师们的每堂课,从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感受颇深,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强化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教师,这个职业神圣而光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体现在课程改革上,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海勇校长给我们上的一课《新教育风暴》,李校长首先谈了自己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不易,要想做一名好老师,需要长时间不断积淀的过程,如在反思传统课堂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新的教学尝试,每一个阶段是需要付出百倍艰辛,因此,我们选择教师这职业,就是要不怕吃苦,乐于钻研和奉献,熟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更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涵义。

强化自身素质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李校长谈到山西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大课堂的成功经验。在他看来,传统课堂的核心是知识的传授,而新课堂会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教师不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述,而是站到学生的身后,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聆听和帮助学生。撤掉了教室的黑板,给学生展示用的白板,变身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因此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就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积累做起,不断的提升面对新教育风暴的创新能力,强化自身素质。

二、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次培训上,许多优秀教师专家与大家学习交流,讲台上老师们或睿智,或细腻,或幽默的阐述,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带来一次次深深的触动,让我感同深受;一句句诚恳的建议,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让自己再一次去感受,去回味,去享受,去思考。这次的培训课上,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一课,让我非常振奋,没想到李老师能将枯燥无喂的课程利用微课程设计的的生动异常,而且,我尤为欣赏他的微课程创作风格,大胆、幽默、激情,完全不像是在讲课,更像是导演一部影片,把一些枯燥无谓的理论性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当中,能无时无刻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我想这就是微课程的魅力所在吧!

三、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堂开发向课程教程的转变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给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不能一味的去教学,教好一堂课了,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万万不能的,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足。这次培训课上,王能智老师使我颇受鼓舞,他给我们交流了教师进修课程教学开发的一系列过程,我佩服他们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

研究态度,及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教好一门课程并成为这门课程的骨干老师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应该抱有这种进取的精神,当然也要求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当骨干教师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们在教好课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畏艰辛、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争取在自己教学生涯有所成就。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教育局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同时也给我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导作用。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碰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自己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而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篇三:培训学习心得 青岛版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们:

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去泰安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青岛版)备课研讨会即教材培训会活动。

这次活动分为三部分:1|、编写组专家介绍青岛版教材修订情况;

2、李玉平老师曹培英老师的报告——《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理论辨析》;

3、2节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最后老师作了点评,大会总结。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新认识青岛版数学教材。

编写组专家张风武老师介绍,青岛版教材的修订依据是根据一线老师的经验、新课标的内容,还有时代的发展需要。修订后的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动:

1、素材更加均衡。以前选取青岛的实例很多,现在情境图更加大众化,各地区都可以使用。

2、情境图更加简洁。以前情境图包含的信息很多,比较复杂,现在减少了,具有针对性。比如《字母代替数》、《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情境图的处理。

3、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分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习,先学特征——后面积;多边形的特征一个单元,后面直接讲解面积;《简易方程的意义》,借助天平来理解。

4、本质美才是真的美:合作探究更细化。

强化数数,97、98、99——100,9个十——10个十,也是100。不再单单强调10个十是一个百。关于运算,强调运算意义,夯实运算概念;直观呈现算理,突破计算难点;重视估算编排,强化估算意识(区间);结合具体情境,掌握运算顺序;重视直观操作,探索图形特征;沟通知识之间联系。

5、自主练习更有针对性。改进习题的设计与运算顺序,调整难度与梯度。

6、落实了思想与方法目标。增加了《解决问题》《智慧广场》。

7、强化数学活动经验。经验载体:操作、实践,步骤:想问题——做规划——动手做——回头看(反思)。

8、调整《统计与概率》:三年级删除。

利用讲数学故事,编排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调整混合运算与应用题的编排方式。应用题不强调一人多法以及运算的先后顺序。

10、课件、多媒体资源统一制作,以后会不断丰富。

总之听后感觉很好,值得我们期待!

二、李玉平、曹培英老师的报告——微课程、翻转课程。

李老师幽默风趣,结合教学实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微课及怎样制作微课。微课就是把自己要教的内容录制成一短小视频挂在网上,可供学生们随时随地看。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可汗学院。李老师还介绍了十字法、两栏记忆法、钟表法等解决问题的,让我深受启发,收益匪浅。曹培英教授对微课程和翻转课堂进行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听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很多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存在很多误区。

三、通过听课学习,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感触颇深。

研讨会上2节课中,其中1节是《估算》,第2节是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全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小组合作,满怀的激情,精彩的辩论,层层深化练习,让我再次体会到数学课堂独有的魅力!

1、每一节课都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最后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探索的过程,学生主体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新《课程标准》在继承“双基”传统的同时,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数学教学不仅是结果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经历过程”,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活动。

5、“听课后”要善于反思,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

一路走来我发现:“听课后”比“听课时”更为重要。我们可以从正面、反面等多个角度去反思,去猜想。曾经在听课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的想“如果是我,这个环节我会怎样处理”,只有在听课后才会有真正的解答。

总之,此次活动中的每节课,犹如朵朵鲜花,多姿多彩,争奇斗艳。台上讲课老师的投入,台下听课教师的专注,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最后徐云鸿老师的四个问题:怎样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怎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怎样培养符号感?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徐老师还提到一种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自己组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辩论解决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完全由学生“独霸”,老师在那里都显得多余。这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呢?难道这就是“最理想的课堂”吗?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优秀教师的素质,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不过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会以此为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很荣幸参加了这次的山东省青岛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暨教材培训,学习过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象别的老师经常告诉我的:“平时要多学多听,学习的同时更需要积累和沉淀。”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收获。因为每人的观测点和着重点各有不同,所以这次我想跟大家分享怎样打造一节“瘦身而高效”的课堂。

一、提质减量,“瘦身”课堂问答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听优秀老师的课会发现,在他们的课堂上,问题不会太多,但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慎重考虑的,如果老师没有对问题的设计足够重视起来,就会出现提问过于简单、指向不明、偏题等现象,所以精心设计才可能感受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场面。

(1)问题的高效

在张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中,在根据信息提问题时,第一个学生只回答了所提的问题,于是张老师及时抛出了“谁能把他的问题和相关信息连起来回答吗?”和“谁能象他这样再提个问题吗?”就很好地规范了后面学生的回答。

再如在谷老师的《平均数》中,在学生们要选派候补队员上场时,她问到:“选一名投篮水平高的队员上场,派谁上场?”这样就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投篮得分上,而不至于分散到跑得快、跳得高??那样的无关因素。

这就说明,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出一个问题

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最能拨动全体学生的思维之弦。因此要提高问题的质,减少问题的量。

(2)评价的高效

老师的评价同样很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到生生评价。作为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应是准确的、正确无误的,否则会误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要是非分明,不模棱两可,这样的评价才有份量,尤其是学生回答错误、做题错误时,老师一定要指出错在哪里,所以评价语言的妥当与否,对一节课的有效性,甚至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经济用材,“瘦身”教学素材

就象徐老师的会议总结时说到的:“研究方法、步骤必须由我来提供吗?”我们不妨反思,什么样的学习材料适合学生探究?是否这样的探究,缺失了学生主动寻找材料的过程,反而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听优秀老师们的课也会发现,他们大部分选用的素材并不多,但正是凭借着对比较少的素材的灵活变化和高效使用,创造出了充满活力和张力的课堂。

在王老师的《方程的意义》中,在把黑板上的式子进行分类之后,通过用圈把等式和方程圈出来,到这里对黑板上式子的应用并没有结束,王老师依旧利用黑板上的式子帮学生顺利地用集合图表示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20+x<10020+x<100 x+20>50 x+20>50 50+50=100 50+50=10050+50=100 等式 10+10=2010+10=20 10+10=20 20+x=70 20+x=70 20+x=70方程 2x=1502x=1502x=150 3x+10=1003x+10=100 3x+10=100 2x=100 2x=100 2x=100 在刘老师的《认识正负数》中,刘老师用心制作的素材引起了会场里老师们的注意,他制作了一个非常形象而且还能活动的温度计,有一个把手可以上下滑动来控制水银柱的高低,通过这个直观模型,学生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就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样地在后面,通过课件的演示,温度计变成了数轴,借助数轴,学生将数系由0和正数又扩充出了负数。

负数 正数

由这些可以看出精选素材,巧用素材,才能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

多效。

三、扣紧重点,“瘦身”教学内容

(1)铺垫、情境的高效

在刘老师的《认识正负数》中,课前热身时,通过一个“反着做”的游戏,学生们很好地感受到“相反意义的量”所表示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正负数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同样,孙老师在情境中没有很突出地强调相反意义的量,导致后来学生举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时出现了“妈妈买了10个桔子,我吃了5个”的情况。

由此可见,在课前铺垫或者创设教学情境时,如果能尽可能多给学生呈现有效的场景,将会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数学思考,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

(2)重点的高效

我们在备课时会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找准切入点,才能根据这个“点”理出一条“线”,从而紧紧抓住教学的主干脉络。但在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下来感觉整节课都是重点,反而更突出不了重点,哪个点都想抓住,反而哪个点都深入不下去也抓不住。

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学中的“厚重”,面面俱到,只会导致教学内容“丰富”,而学生头脑中却不知所云,模模糊糊。所以并不是在课堂上教得越多、越广、越全就越好,教学内容贵在精不在多。

四、精挑细选,“瘦身”课堂活动

老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不能只注重外在形式而一味追求新颖,更多的应结合时间、地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有价值的活动,使活动能真正适合学生。

比如曹老师在报告中也提到: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时,老师们往往会让学生先自创符号,然后从中选择出比较适合的,最终呈现出现在沿用的,我们恰恰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活动过后要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大家会一下沿用那些符号,与我们自创的符号相比,它们到底好在哪里。

在马老师的《分数除以整数》上,我发现他们的小组活动跟有些课堂的“假合作”不同,往往那时多数小组会有一名能说会道的同学当“主讲人”,这时小组的发言往往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其余同学大多数会充当“听众”。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在小组汇报时,他们也是有一名代表上台落落大方地指点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他们小组的意见,最后还会补充一句:“大家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吗?还有什么补充吗?”当别的小组提出异议时,小组成员可以上台补充解说,所以很明显地,这样的小组活动是有效的,既保证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彼此协调。

经过“瘦身”后的数学课堂,将会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真正知识的能力,会让我们抓住教学的根本,简简单单地教数学。

在这次的学习中,最后徐老师的会议总结中的“问问自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这个问题必须由我来提吗?学生踢的球必须由我来接吗?(可不可以踢出去,给其他学生,问一问谁能来说说他的想法?)学生的回答必须由我来评价吗?研究方法、步骤必须由我来提供吗?(可不可以问一下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学具?)算理必须由我来演示吗?

我想,徐老师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问自己”,最终目的是想让大家反思,怎样才能让一节课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废环节,从而一点都不“浪费”的课堂并且真正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效”课堂了吧,而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来探索、发现、得出结论,这样让他们自己想明白,要比比强行让他们看得明白,听得明白要快乐得多,这,也就是学生们学得开心主动,我们也教得轻松的课堂,也就是“高兴”的课堂,既能高效又能高兴,这样双赢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要想在教学道路上达到这种乐又何其艰难!所以我想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转变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来山东省各地市的12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和来年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感受到了参赛选手们的智囊团的重要性,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接下来我通过两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篇一:品名师课,课止意未尽。

本次外出学习聆听很多高手的课,每位高手的课各有秋千,仔细品味每节课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我把听课中设计比较好的环节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得出计算方法。

在计算碰到新问题时总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应用已有的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

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明白一个个算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能提升认识,还能为计算方法的得出打下基础,缩短教学的时间。,张会在讲授《小数乘整数》和马梅老师在讲授《分数除以整数》做的就非常好,例如:张会老师在向学生讲解0.2╳3=?,当学生试做时,出现0.2╳3=0.6时,老师让学生解释,学生遇到困难,这是张老师抓机遇,引导学生当你遇到困时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明白算理,他是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然后分成10分,每两份,涂成不同的颜色,涂了这样的三分,这样学生非常轻松的明白0.2╳3=0.6的道理,马老师讲解分数除以整数也使用了同样的思路,在讲解9/10÷3=?马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为学生提供以那个活动表:将1米的纸条找到9/10米,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出示图),写出计算方法,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促进了小组合作,而且学生比较轻松的明白计算的方法,总之,在讲解计算课时,舍得花费足够的时间通过建模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始终让学生体会到算理事算法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确立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所提供的可能起点,也要考虑学生发展的现在状态和潜在状态所暗示的现实起点;既要考虑知识逻辑,也要考虑心理逻辑。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才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更加真实、扎实和有效。

第四篇:听窦桂梅老师执教

听窦桂梅老师执教《游园不值》有感

今天,听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游园不值》,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细细品味,感受颇多,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一)激情——春风化雨的力量

整整几十分钟,我忘却了自我,忘却了时间,沉醉于‚满园春色‛之中。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了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风光。

大凡听过窦老师课的人,对她的评价就是‚有激情‛,也有人评价她的课堂,激情过火——虽声情并茂,课堂自始自终情绪饱满,听者跟着激动,过后给人的感觉‚很累‛,有时所表现的状态给人的感觉就是‚热闹‛。

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以为窦老师的激情不是情绪,是热爱。苏霍姆林斯基说:‚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儿童。‛这时候,也许他慷慨激昂,也许侃侃而谈,也许和风细雨,但是,此时的他一定是充满激情的。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水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在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你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比,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风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宁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会更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

因此,我要说的是,千万不要把激情的理解狭窄化,每个人的教学行为都是自己独特的一幕幕生活剧。我们看到的窦老师的激情恰恰是她的自然状态。

窦老师曾说:‚怎样让我们的激情永葆青春?回答是——读书。‛激情不老——只要读书在,激情就在。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 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这应该成为我们对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

(二)和谐——用‚人文‛的方法‚教‛语文,体会‚人文‛享受‚语文‛之美

前不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窦桂梅老师撰写的《语文为心灵奠基》,另一篇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的《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两位老师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阐述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窦老师倡导‚主题教学‛的理念,认为学习母语,决不能仅仅关注语言形式,而应从内容或‚人文‛着手带动对形式的领悟。王尚文老师认为语文教学重视人文必须将其渗透于学习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之中,从而更好地听说读写,着力于养成学生的语文意识。

我以为: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很难‚静下来‛,带领他们把玩语言时,孩子们显得很不耐烦┈┈中小学生本来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感悟语文,但由于多学科的压力,再加上语文课时的减少,更有学语文时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使语文学习处于危险的边缘。凝神静气读书已经很难做到。我们只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抓住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出发点‛等主题,引导他们把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语言的殿堂,进行丰富的语言实践,他们的收获会大得多。

看看窦老师的课堂吧,她从精神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整体构建课堂。

1、‚入境始与亲‛

以本课教学为例,窦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如:开课伊始,请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题李凝幽居》,说说诗人贾岛静心苦吟‚推敲‛的故事;接着有指导学生读了贾岛的另一首诗《寻隐者不遇》;然后出示了几个含有‚不遇‛的诗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这些诗与诗题的出现看似与教学内容《游园不值》没有关系,实际上,老师运用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比较品评的方法悄然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品读推敲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感受到古诗中每个文字的背后都闪耀着一种灵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2、文本巧推敲

进入情境后,窦老师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敲打、感悟、反思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如:在学生基本理解诗意后,教师紧扣一个‚怜‛字,启发学生——‚诗人的情感体现在一个‘怜’字上,你从哪个字上感受到‘怜’?‛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们根据自己读书的体验,从‚印‛、‚小扣‛、‚春‛、‚关‛与‚出‛、‚一‛与‚满‛,这些字词体会到诗人对‚满园春色‛的无比‚怜爱‛。

这个教学环节不由让我想到特级教师张伟的‚球形教学理论‛,一个‚怜‛字就是全诗的‚球心‛,是全诗牵一发动全身之处,窦老师抓住这个‚球心‛,保持每个字词对它的‚向心力‛,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各句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提高了教学效率,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就是这个道理吧!

3、拓展求发展

窦老师主题教学的特点,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视野。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运用角色体验法展开语言实践。‚出墙的红杏啊,你在园内看到了什么景色?‛‚你们这些花、草、树啊,看到这一枝红杏出了墙,想对它说什么?‛‚请‘叶绍翁’啊,把沿途看到的,讲给园主人听听!‛孩子们立即兴致盎然,进入角色,展开对话,有效地提高了表达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再如:在教学中,窦老师还引导学生读了《雪夜访戴不遇》,这是《世说新语》中的名篇,‚雪夜访戴‛的典故引导着学生感悟人生!‚我想,把这美好永远留在心中,这‘不值’不仅仅是‘不值’啊,还含有那份舍不得,那份不忍心。人生啊,就是如此,在‘不遇’中有‘遇’,在‚不可能‛中‚可能‛,这就是人生!‛

这是什么?这是在教学生做人,教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听名师讲课,重要的是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和个性修养,不能简单模仿。他们所代表的先进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习的,他们的成长之路也值得研究、借鉴。

让我们努力吧,在小学语文的沃土上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第五篇:听特级教师陈海燕执教有感

听特级教师陈海燕执教《丑小鸭》有感

乾元中心小学 张建强

一、随感

陈老师的课“老套”、“过时”,但踏实、扎实、亲切。我们自己也不喜欢严肃的老师,而却时常扮演者严厉的角色。陈老师的课整堂课都在于学生交心,想尽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在交谈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预设的目标。她是真正的在全心全意地上好一堂课,她的语言循循善诱,犹如春天的雨露轻轻地拍打在学生的幼嫩的心灵上,激起如许美丽的涟漪,学生的个性在此间得到充分地张扬。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紧扣,目标明确。

对比我们自己的课堂就显得浮躁了,就如同吃快餐、泡面一般——速成。很多的问题、练习都直指课堂作业本或考试要点。至于文章的整体性,文字所表达的意境都已经支离破碎。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过老师上课时配着音乐讲故事给孩子们听的情景了。孩子们是那样的投入,如果我是其中的一个孩子,在那一刻我一定是个幸福的孩子。(当然能作为听课老师坐在后面听也很享受的)讲故事我们也会,但我们觉得太“老套”,准备一下也挺“麻烦”的,所以“省”掉了。读词语的方法我们也有很多,但觉得没什么重要的,也“省”掉了„„很多我们认为不必要的东西,学生却很在乎。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讲的重点难点,很有用的大道理等等,讲了N遍都还有学生忘记。但我们的小错误,口误哪怕是那么的不经意,学生却很感兴趣,连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会“过目不忘”,“穷追不舍”。由此想到,我们似乎只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牵着缰绳拉学生去我们想要的地方。学生想要学什么?想要怎样的学习氛围,怎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终究不知,也不想花时间去思考。

二、借鉴

陈老师的这堂课,犹如把她的很多件法宝无私摆在了桌子上,任我们摄取。但我的想法是“各取所需”。解释一下这里的“各取所需”:陈老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也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些是浑然天成的我们学不了,有些是多年积淀而成的我们慢慢来,有些是日常的我们可以现学现做的。我怕取得太多到时只是占了地儿,于是就用心记下了这几点学以致用:

1、指正学生的学习习惯用正能量。比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某个学生坐姿不好,会直接说“某某同学请坐好来“等一些带有负能量的语言。而陈老师则会用“某某小朋友的坐姿真端正!”等富含正能量的激励语。结果当然是后者的效果胜于前者好多好多,而且屡试不爽。(可以直接拿来用,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2、要学生做到的东西,教师也要身体力行。这里主要讲的是老师的示范作用。要背的课文老师先背出(我这里自己琢磨了一套背诵的方法,在学生那里试验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推广怕闹笑话,需要的就私密了)。要重点朗读的句子、语段,老师要先能示范朗读。甚至需要学生课堂表演的动作,要歌唱的歌词老师也要先学会。

3、张扬学生个性,老师不仅要铺设好软环境,更要做好软环境的保护伞。陈老师的课堂,无论在朗读句子,还是想象上,都很重视引导和保护着孩子们的个性解读。如“讨厌”一词怎么读;在想象说话时,即使学生回答的不是很满意,陈老师也是鼓励有加,不急于求成。(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客观规律,我们往往会“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

三、结束语

有时觉得语文老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老师,他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方法,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且往往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有点“自恋”了)

下载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马建明老师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有感

    听马建明老师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有感 3月2日下午在墟沟小学阶梯教室听了马建明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马老师精心地教学设计、朴实独到的教学理念在课上得到了淋漓......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在一个月前的真语文活动广东茂名站暨语文版教材>培训会上,真语文大师贾志敏执教的《我的发现》一课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水》有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水》有感 两天的厦门之行匆匆结束,留下的种种思考却时刻冲入我的大脑。常听到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为了积累这一次的回响,我想......

    听尹爱青老师报告有感(精选)

    听尹爱青老师报告有感 尹老师的报告让我们开拓了视野,从国外到国内,无论是从音乐的教育发展史还是音乐的教学方法,都打开了我们的心灵,刷新了我们的头脑,尤其在认识音乐要素是让......

    听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范文

    听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匆匆》有感 刘桂林 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匆匆》,我真正地领略了特级教师的风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即构成了课堂上的所有教学辅助功用......

    听万平老师讲座感想

    听万平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大杨树农工商联合公司子弟校姜丽娟 2012年7月17日,在大兴安岭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暨班主任培训班上,我有幸听了万平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感触最深......

    听万平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万平老师《做一名播种幸福的班主任》学后感想 认真聆听了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万平老师的《做一名播种幸福的班主任》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万老师的这几句话: 一、幸福 在......

    听万平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在夏日炎炎的暑假里,地区组织了暑假教师培训,对于我们教师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7月17日至7月19日带给我巨大的震撼。仅仅三天的培训,我有幸听取了全国优秀......